1:10的浴血阻击战
滇缅之战简介

滇缅之战简介中文名称:滇缅之战参战部队:盟军中英美、日军战争结果:盟军胜利时间:1942年1月-1945年8月地点:缅甸人物:蒋介石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
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
中国成立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开赴缅甸战场。
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
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
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
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我驻印军新编第22师新编和第38师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
《国共两党第二次内战揭幕式》第十一章

共十一章·第十一章(全文完):《艰苦的南下北上流产的两军会合——1945年八路军第359旅南下/华南抗日武装部队北上》)11·跋:“南下北上”和“北返北撤”落幕之后1)南下支队北返之后南下支队第一梯队返回延安后,于1946年11月在山西省离石地区,与吕梁军区机关一部、独立第4旅组成“晋绥军区第二纵队”,王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绍辉、马佩勋任副司令员,罗贵波任副政治委员,张希钦任参谋长,王恩茂任政治部主任,共有官兵8600余人。
1947年3月中旬,“晋绥军区第二纵队”由晋中经永和关西渡黄河,执行保卫陕甘宁解放区的作战任务。
至7月下旬,先后参加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边、榆林等战役,歼灭国民党军5400余人,并收复三边。
1947年7月31日,“晋绥军区第二纵队”编入西北野战军。
8月下旬,参加沙家店战役,会同第一和第三纵队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36师。
接着沿成榆公路追击南撤之国民党军,攻占九里山、骆驼铺、大小劳山等据点。
10月初,出击黄龙山区,会同第四纵队,攻克石堡(今黄龙)、韩城、宜川,俘宜川河防中将指挥官许用修。
下旬,东渡黄河至晋南,解放吉县,尔后进到河津、闻喜地区休整。
1947年12月中旬,以第359旅部分干部和部队在山东省渤海地区扩建之教导旅(这个教导旅的军官与两广纵队军官在山东有惊喜相遇)回到山西省,划归第二纵队,改称独立第六旅。
下旬,第二纵队会同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和第3纵队独立第3旅,解放运城、安邑。
1948年初,“晋绥军区第二纵队”在山西省曲沃地区,开展了以诉苦、三查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
2月下旬,经禹门口再次西渡黄河,参加宜川战役。
3月初,挺进渭北,收复石堡、白水、韩城,并一度攻克合阳、澄城。
4月中旬出击西府,攻克扶风、岐山,于26日会同第1纵队攻占宝鸡。
之后,在凤翔西北地区抗击国民党援军,掩护主力向北转进。
继而转战陇东,又在荔镇、肖金镇抗击国民党军的反扑,掩护主力向东转进。
美国老军人寻访独山抗日战场“当年我下令炸毁深河桥”

美国老军人寻访独山抗日战场“当年我下令炸毁深河桥” 08-10-18 11:22 金黔在线-贵州商报10月13日至14日,一位白发苍苍的美国老军人回到独山县寻访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60多年前,美军上尉富兰克·亚瑟·格里森来到独山,和中国军民一起抗击日本的侵略。
现在,老人已经步履蹒跚,他回到中国,回到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想看看那些长眠在这里中国的战友。
站在独山的深河桥遗址上,他回忆道:“当年我在这里下令炸毁了深河桥。
”独山新深河桥富兰克(前)在深河桥遗址眺望富兰克在黔南人民抗日纪念碑前向牺牲的战友献花富兰克参观陈列馆富兰克(左三)在深河桥遗址留影战友们,我来看你们啦88岁的Frank Arthur Gleason(富兰克·亚瑟·格里森),现居住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
来到独山后,富兰克首先来到位于深河桥旁边的黔南人民抗日纪念碑前,凭吊那些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战友。
来中国前,富兰克特意在美国买了一束鲜花。
站在纪念碑前,他行下三鞠躬礼,放下从美国带来的鲜花,面色凝重地说:“战友们,我来看你们啦!”。
话毕,富兰克眼睛湿润了,久久不语。
稍后,他喃喃自语道:“64年,能改变一个人的容颜,却改变不了一些记忆,尤其是关于战争的记忆”。
富兰克告诉记者,小时候他从父亲那里听到不少关于中国的故事,特别向往中国。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正式对日宣战。
不久,他报名入伍,之后他所在的部队被派往中国,执行各种爆破任务,帮助中国人民打击日本侵略者。
1944年,日本为摆脱不利局面,发动了侵华战争失败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
日军集结了50万军队,从当年4月起,中国军民与日军展开豫中会战、长衡会战和桂柳会战。
日军遂孤注一掷,企图打通桂黔大陆交通线,速决中国战场。
11月中旬,日军占领广西柳州后,趁贵州防务部署尚未就绪,派兵向黔南进犯。
我下令炸毁了深河桥时任上尉的富兰克接到任务:破坏黔桂公路的桥梁和公路两旁的军火库,并埋设地雷,以迟滞日军前进。
2020年朝鲜战争八大经典战役

作者:非成败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时间:2020.12.13一、血战飞虎山第二次战役根据彭德怀“诱敌深入”的计划,为了不让联合国军北进的速度太快,而影响中国军队的调动和威胁中国军队的侧后,彭德怀命令112师335团依据飞虎山之险阻击联合国军。
11月4日335团经过血战占领飞虎山,到11月8日部队完成阻击任务安全撤离,经过五昼夜的血战,防守部队承受着韩国第七师和美军一部的立体攻击,最激烈的8日毫无防空力量的志愿军承受80余架美机及大炮地毯式轰炸,所有阵地均进入了肉搏战,守卫飞虎山主阵地的335团2营阵亡者十之六七,其中五连三排仅余3名战斗人员。
本次血战共毙伤俘敌1800余人,飞虎山前共有美韩军遗失400多具,335团及团长范天恩由此威名天下。
二、血战长津湖第二次战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狈狂北犯,11月底进到长津湖一带,志愿军第九兵团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设置伏击圈,11月27日九兵团发起全线攻击,当时被包围的美国陆战一师约有四个团一万多人,超出预定一倍以下。
到28日拂晓志愿军包围新兴里之敌,美国则凶猛地反扑,其中80师伤亡及冻饿减员十分严重,每团仅余数百人!故81师加入新兴里战斗,随着包围圈越来越小,美军突围一次比一次疯狂。
当晚气温继续下降,美国全力向241团阵地发起冲击,其中241团3营8连战斗到仅剩最后一人,美军侥幸得以突围,志愿军只好分路截击,南逃美军在1221高地受至阻击分散而逃,至12月2日只有200多美军逃入柳潭里,至此美军31团,32团1营及第57炮兵营被27军基本被歼灭,美31团曾参加1918-1920年对苏联的干涉作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二战中参加过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等战役,是美军陆军的佼佼者,而此战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最终全军覆灭。
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0000人,全军冻伤高达22%!三、血战三所里第二次战役美军受到志愿军的迎头痛击后,迅速南撤,三所里及龙源里是美军主力的唯一退路,38军113师强行军14小时疾进72.5公里穿插到三所里,同时师长江潮命337团抢占龙源里,这样切断美第九军的退路。
第76近卫空降师

俄罗斯76空降师第76空降师从诞生之日起就谱写着胜利与辉煌的篇章,成为俄罗斯最受欢迎的部队,被视为“军队的精英、民族的骄傲”。
该师的前身是一个步兵师,1943年3月1日改编为第76近卫步兵师,1943年 9月,因在解放切尔尼戈夫的作战中战绩显赫,荣获“切尔尼戈夫步兵师”荣誉称号。
1946年初,该师从德国撤回苏联卡卢加州基洛夫市,改编为第76近卫空降师,1947年春移防普斯科夫至今。
空降兵是俄军一个独立兵种,由其国防部直接掌握,属于俄军的战略预备队,是俄军战斗力最强的王牌部队,而其第76近卫空降师又格外突出,可谓王牌中的王牌。
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第76空降师的前身是一个步兵师,成立于1939年。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该师参加了奥德萨保卫战、克里木战役,并于1943年3月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获得了“近卫”部队的光荣称号,改编为第76近卫步兵师。
整个卫国战争中,该师有50多位官兵被授予了苏军最高荣誉——“苏联英雄”称号。
1946年初,该师从德国撤回苏联卡卢加州,改编为第76近卫空降师,1947年春移防至俄罗斯本土西部边陲小城——普斯科夫,并驻防至今。
从莫斯科乘火车到普斯科夫大约需要9小时,第76空降师的驻地就在该市西南郊。
从成立至今,第76空降师为了维护苏联及俄联邦的国家利益,立下了赫赫战功。
尤其是在科索沃和车臣采取的两次军事行动,更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执行任务1999年6月10日深夜(23点20分),根据俄军总参谋部的命令,在波黑图兹拉执行维和任务的该师1个加强连约200名官兵,由扎瓦尔津中将率领,分乘15辆装甲车、30辆卡车及5辆乌阿斯牌汽车,带着5天的给养从波黑向南斯拉夫出发了。
1个小时后,带着KFOR标志的车队就越过边界,在塞族警察的引导下进入南联盟腹地。
凌晨4时30分,加强连穿过贝尔格莱德转而南下,继续向普里什蒂纳开进。
破晓时分,普里什蒂纳机场已经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
8时左右,当北约各国首脑和军队将领还在吃早餐时,他们已神不知鬼不觉,闪电般地抢先占领了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的机场。
冤家路窄(四)--西野对青马败仗之庆阳篇

冤家路窄(四)--西野对青马败仗之庆阳篇作者:DAZUI1948年3月,西北战场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瓦子街战斗结束后,西野歼灭胡宗南指挥下的国军四个旅;宜川战斗后,西野再歼国军一个旅。
短短三天时间,西北国军就损失了五个旅三万人。
西野主力在取得胜利后,并未进行长时间休整,迅即南下围攻洛川。
两军围绕着洛川又展开一场血战。
洛川战斗正激烈的时候,在陇东的青马整82师认为西野主力远在洛川,正是清剿陇东解放军地方武装的大好时机。
4月初,整编第82师派遣大批侦察情报人员深入乡间山地搜集情报。
这些人员有的化装为收购皮张的回族商人,有的伪装为货郎行人,在陇东各地土顽的协助下,四处活动。
陕甘宁边区政府陇东分区行政区划,包括了今天西峰、庆阳、环县、华池、镇原、合水、宁县的大片地区。
1948年以前,陇东警备司令部由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兼任,1947年年底,警三旅编入西野第四纵队,成为野战军部队,陇东警备司令部改为陕甘宁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由徐国珍代理。
此时的第四军分区下属的部队有两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团,咋一看,似乎兵力颇为雄厚,但事实情况却大相径庭。
军分区直辖的陇东军分区第十三团,其骨干是原警三旅留下的警七团第一营,在这个营的基础上,编入庆阳、镇原、曲子、环县四个县的警卫队和在镇原、合水招募的约五百名新兵以及四个地方游击队而成,该团是陇东分区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但人数也不过千人左右。
陇东军分区第十四团,是华池、曲子两县独立营及华池、曲子等县的独立游击队合编而成。
在1949年4月,这个团才刚刚编成两个月,士兵虽然都是老游击队员,但对正规战还算是新手,需要经历战斗的磨砺。
相对于十四团来说,陇东军分区的骑兵团却是一个勇猛顽强骠勇善战的劲旅,这个团就是1941年西海固回民起义军残部编成的骑兵独立团,陇东分区都习惯称其为海固回民骑兵团。
海固回民骑兵团团长是当年领导西海固回民起义的领导人之一马思义,这个与国军有着血海深仇的部队战斗力虽强,但人数与团级编制颇不相称,在1948年1月,这个团才由陇东军分区补充新兵27人,战马60匹,尽管如此,这个团能战斗的官兵也不会超过500人。
揭秘林彪决战辽沈的制胜武器

揭秘林彪决战辽沈的制胜武器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让毛泽东将解放全中国的预言向前推移了4年。
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场名垂青史的战役中,一支神秘的情报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那就是东北野战军二局。
林彪再下决心攻打锦州辽沈战役前夕,东野二局已经是一支有着120名侦听员、60名破译员,总计400人,并配有40余部电台的技侦力量。
1948年9月10日,按照中央军委的战略决战计划,东北野战军主力开始大规模调动,兵锋直指锦州。
为便于指挥,位于哈尔滨双城的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准备南下,同时决定东北野战军二局同行,以利于工作。
9月30日晚,两列火车相继缓缓驶出双城。
乘坐在第二列火车上的是精干的东北野战军首脑机关,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正处在大战前的沉思之中。
在他们前面的那列火车上,东野二局在局长曹祥仁的带领下,几十部电台正严密监控着东北全境以及邻近地区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动向。
10月2日,列车接近郑家屯。
二局侦悉,蒋介石飞抵沈阳,东西兵团对进,夹击我围攻锦州之师。
敌新5军和第95师拟于葫芦岛登陆,增援东线侯镜如兵团,在海空军的支援下,向锦州推进。
林彪顿感压力倍增。
作为大军统帅,他不能不重新考虑部署。
敌军东线兵团增加5个师,由锦西向北驰援锦州,万一阻援部队顶不住,攻锦部队腹背受敌,攻锦就成了夹生饭;再者,由于南下时只带了单程的汽油,重炮、坦克、汽车可能撤不出来,后果将是严重的,整个东北的解放都有可能因此而大大推迟。
深夜,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三人根据二局的情报重新研究了情况,感到虽然情况有变,但仍有胜算,还是应该不顾一切地按原计划拿下锦州。
10月5日,二局报告,廖耀湘下达西进命令。
野司决定抓住战机,迅速攻占锦州。
10月10日凌晨,塔山阻击战正式打响。
4纵浴血奋战,顶住了当面敌人9个师的轮番进攻。
二局的几十部电台严密监控着东、西线敌军的调动及锦州守军的情况。
敌军各部在何处,主攻方向在哪里,由哪个部队担任主攻,均有预报。
10月14日上午9时30分,东野发起对锦州的总攻。
湘江战役精神

湘江战役一般是指1934年11月27日至1934年12月1日,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广西灌阳、全州、兴安等县与国民党军血战五昼夜,最终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所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东岸的企图。
其主要战斗包括新圩阻击战、脚山铺阻击战、光华铺阻击战和后卫阻击战等。
经此一役,中央红军人数由长征初期的8.6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伤亡过半,减员近3万人。
尽管此战伤亡惨重,但湘江战役却在长征和中国革命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次转折之战,不仅促使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反思,且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并塑造了伟大的湘江战役精神。
湘江战役纪念馆用“三个勇于”,即“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来概括湘江战役精神,然而这种认识还不足以真正展现其特有内涵。
通过回顾湘江战役全过程,发现中央红军在其中所展现的“坚定信仰、无限忠诚、钢铁纪律、敢于担当”的品质更具代表性。
坚定信仰是胜利的前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湘江战役所体现出的坚定信仰是中央红军能胜利突围的关键。
在长征初期,中央红军先后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后,部队减员约2.2万人,进入广西后大约6.4万人。
为了突破湘江防线,广大官兵与国民党军浴血奋战。
特别是担任后卫阻击任务的红三十四师和红十八团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江,几乎全军覆没。
其中,师长陈树湘更是在主力西进后,部队无法过江的情况下,依旧带领全师官兵继续战斗,直至身负重伤被俘。
当敌人准备将其抬往县城领赏时,他拒当俘虏,用“断肠明志”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以崇高的信仰和高度的革命自觉,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他的壮举是几万红军战士坚定信仰的真实体现。
无限忠诚是对党的承诺。
面对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红军官兵用忠诚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
在脚山铺阻击战中,敌人先后以数倍的兵力进攻红一军团阵地,战斗异常激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的浴血阻击战本文原题《1:10的浴血阻击战》,原载于《世界军事》杂志2009年第5期,作者暮秋寒,编辑金昊。
在解放军经历的阻击战中,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和黑山阻击战都是经典战例。
其实,当时东北战局还有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厉家窝棚阻击战。
这场阻击战对解放军全歼国民党廖耀湘兵团,顺利解放东北全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在厉家窝棚的旧址上巍然耸立着辽西战役纪念塔,依然向人们讲述着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拦头、截尾、打中间1948年秋季,沉寂了半年多的东北战场再起风雷,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发动了震撼中外的辽沈战役,兵锋直逼国民党军在关外的重镇锦州。
关门打狗这一招,令国民党南京统帅部慌乱一团,蒋介石亲飞沈阳督战,严令廖耀湘率领"西进兵团"驰援锦州,侯镜如指挥"东进兵团"进攻塔山,企图以两路夹攻解锦州之围。
廖耀湘的"西进兵团",番号为第9兵团,辖新1军、新6军、新3军、49军和71军的主力,青年军207师的1个旅,还有重炮、战车、汽车和骑兵部队,实力居蒋介石三大王牌兵团之首。
该兵团所辖的新1军和新6军,是美国一手训练出来的,无论武器装备还是军事素质,都雄居国民党全军之冠。
廖耀湘实力虽雄厚,却深知东野的战斗力,不敢向锦州方向积极推进,而是采取"避实击虚"的滑头办法,以主力向西北攻占彰武,切断了东北野战军的补给线,企图迫使对方放弃攻打锦州。
由于廖耀湘并不积极南进,解放军得以顺利围攻锦州。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发起猛攻,很快就全歼10万守军。
在解放军攻克锦州的震撼下,驻长春的国民党军全部动摇,曾泽生率领60军起义,李鸿率新7军投降,重镇长春宣告解放。
锦州和长春解放后,东北野战军随即将兵锋指向廖耀湘兵团。
东野总部判断:蒋介石可能命令廖耀湘继续前进,配合"东进兵团"收复锦州,如果廖耀湘前出到黑山、大虎山地区,对解放军歼灭该兵团最为有利,因为这里是一条狭长的丘陵地带,非常有利于我军包围敌军。
东野总部看中了这个理想的歼敌战场,准备将廖兵团诱进黑山、大虎山地区,打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消灭蒋介石的头号王牌兵团。
蒋介石确实非常"配合"解放军。
他在锦州陷落后再飞沈阳,严令廖耀湘兵团继续南进。
东总向军委报告了歼灭廖耀湘的决心,毛泽东回电说:"你们采取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甚为正确。
"10月21日,林彪、罗荣桓和刘亚楼指挥攻锦大军东进,迎击南下的廖耀湘兵团。
东野主力6个步兵纵队,连同炮兵纵队共几十万大军,沿北宁路向东北方向迅速前进,准备合围廖耀湘兵团。
现代中国战史上有名的辽西会战,就以这样疾风迅雷之势展开了。
对这场辽西会战,林彪的作战方针是:"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击中间"。
一昼两夜行军250里拦住先头的是东野10纵。
10月23-25日,东野虎将梁兴初指挥10纵部队,在黑山顽强抗击廖耀湘的进攻。
国民党军的71军、新1军和新6军,都在黑山防线面前损兵折将,整整3天几乎寸步未进。
黑山阻击战使10纵威名大振,该阻击战后来还拍成了电影,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拖住后尾的是东野5纵和6纵。
他们担负着切断廖耀湘兵团退路的任务,其意义与黑山阻击战同等重要。
10月20日,东野在给军委的电报中说:"此次大战,全局关键在于能否截断新立屯、彰武之敌的退路。
"东野5纵是后来赫赫威名的解放军第42集团军前身,然而当时还是一支刚刚成立的部队,而6纵则是东野的绝对主力。
6纵16师前身是叶挺独立团,后来是井冈山红军的主力28团,到抗战时发展为新四军3师7旅,到东北后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6纵16师。
在东北民主联军首批成立的5个纵队中,北满的1、2、6纵因兵力充足和装备较好,被国民党军视为民主联军的头等主力,称其为"林彪三只虎"。
在"三下江南"和夏、秋、冬攻势中,6纵打出了虎威,连新1军、新6军也对其畏惧三分。
辽沈战役开始后,东总调"攻坚老虎"6纵17师到锦州方向,而将6纵主力放在通江口地区待机,以监视长春和沈阳之敌。
当廖耀湘兵团从沈阳出动后,6纵奉命南下牵制廖耀湘,以保障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
在锦州战役结束后,东总能够定下歼灭廖耀湘的决心,原因之一就是有6纵在廖兵团后方,必要时能切断廖耀湘的退路。
这与孟良崮战役围歼张灵甫的情况相似,当时粟裕也使用了潜伏敌后的一支奇兵,而且番号恰恰也是第6纵队。
10月23日,廖耀湘兵团猛攻黑山,摆出一副南下与东野决战的姿态。
实际上,廖耀湘的真正意图是经黑山、大虎山向营口撤退。
东野总部发觉敌人南逃营口的企图后,便在24日电令6纵,要他们以强行军进到靠山屯地区,坚决阻截廖兵团向东南撤退。
接到东总的电报后,6纵当晚就从驻地出发,星夜兼程南进。
第二天中午,6纵就到达东总指定的位置,并构筑工事准备作战。
战局瞬息万变。
廖兵团在黑山受到顽强阻击,进展非常迟缓。
此时东野攻锦大军兼程北上,先头部队已截断廖耀湘向营口的退路。
这样,廖耀湘只有逃回沈阳的唯一生路。
25日黄昏,东野总部再次急电6纵,要他们立即向大虎山前进,切断廖耀湘的东退沈阳之路,造成对敌前后夹击之态势。
6纵司令员黄永胜接电后,迅速作出决定:以第16师为右翼,第18师为左翼,兵分两路向南开进。
他向各师强调:必须以战斗姿态行进,不顾一切进至指定地点。
又是一场彪炳军史的强行军!军情火急。
黄永胜口述命令完毕后,立即提鞭上马率领部队南进。
有人提出先给东总回电,黄永胜瞪眼怒斥道:"回什么电,再架电台,廖耀湘就跑了!"为了跟敌人抢时间,黄永胜下令全纵队一律轻装急进。
指战员们把衣服、行李、粮袋全都扔掉,只携带武器和弹药向前疾奔,连续急行军十几个小时,许多战士跑到抽筋吐血,仍然坚持着向前跑。
从10月24日黄昏起,6纵一昼两夜急行军250华里,创造东野部队在黑土地上急行军的最高纪录,终于在厉家窝铺地区堵住了廖耀湘兵团。
由于黄永胜未给总部回电,东野总部得不到6纵的消息,不知他们堵住廖兵团没有,也不知他们到了何处。
林彪和刘亚楼心急如焚,因为能否抓住廖兵团,关键在6纵这支劲旅。
林彪很生气地说:"要让廖耀湘跑了,要严肃处理黄永胜。
""雷公"刘亚楼更暴跳如雷:"要叫敌人跑了,非枪毙黄永胜不可!"10月26日,东野总部终于收到了6纵的电报,报告他们已占领新民以西的厉家窝铺车站,防御工事尚未构筑完毕,廖兵团的先头部队已蜂拥而至,拼命向沈阳方向逃窜,战斗打得异常残酷。
6纵将不惜一切代价和牺牲,坚守到最后一人也要堵住敌人。
林彪、刘亚楼看了电报后精神为之一振,连声称赞6纵做得对做得好。
是时,6纵正与廖耀湘的部队激战,他们能否顶住敌人突围尚是未知数,但林彪和刘亚楼一点也不担心,他们相信东野这支头等主力的战斗力。
东北野战军如潮水般追击廖耀湘的"西进兵团"辽西会战的关键节点26日凌晨4时,6纵16师的前卫46团通过北宁线时,与敌新3军的先头部队遭遇。
46团迅速发起猛攻,占领了姚家窝棚,全歼新3军一个营。
6纵副司令员兼16师师长李作鹏,率领前指随46团前卫营前进。
前面战斗打响后,李作鹏判断遇到了敌人主力,便命令部队停止前进,迅速查明情况。
半个世纪后,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记者、作家吴东峰采访李作鹏,问他何以知是敌主力部队?李作鹏笑道:"枪一响便知,杂牌部队没有这么猛烈的枪炮声!"情况很快查明。
16师骑兵侦察连捉到一条大鱼--一位化装逃跑的敌少将参议。
这位高级俘虏供称:廖耀湘原向营口撤退,遇到解放军的阻击,遂改令全军向沈阳转进,前卫新3军已经到了这里。
此时16师所处的位置,正挡在廖耀湘东退的必经之路,只要守住脚下这片地区,就可以堵死廖兵团的逃路。
但是,任务的艰巨性也是可以想象的:这时6纵只有2个师的兵力,而且仓促组织防御,来不及构筑完整的阵地;当面是蒋介石的头号精锐兵团,拥有12个美械化师。
在这样悬殊的力量对比下,敢不敢迎击廖耀湘兵团,是对指挥官胆魄和意志的考验。
李作鹏毫不犹豫就下达了两条命令:"向总部报告。
准备战斗!"在定下决心后,16师的领导们拿出地图查看,研究如何切断敌人退路。
这时,那位少将参议一心立功赎罪,在旁边认真给他们充当参谋:"要让他们不能回沈阳,建议贵军除堵住姜家屯这条路外,还必须堵住半拉门那条路。
"这位"高参"的建议立即被采纳,16师派遣第二梯队前去抢占阵地,堵住了试图从该方向逃窜的敌军。
上午9时,6纵首长到达16师指挥所,李作鹏汇报了自己的决心和部署。
黄永胜等均表示同意。
这时来不及请示总部,纵队司令员黄永胜、政委赖传珠、副司令李作鹏作出决定: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也不放跑廖耀湘。
黄永胜斩钉截铁地说:"我的指挥位置就在这里。
我就准备死在这里!"6纵这支从井冈山走下来的部队,继承了叶挺独立团的"铁军"风格,从不向任何强敌低头。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3师7旅19团4连的官兵,为掩护主力部队和地方机关转移,在刘老庄与千余名日伪军激战数日,最后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用刺刀与敌人血战到底,全连82名勇士全部牺牲,无一人向敌寇投降。
朱总司令称赞此战为"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当年守刘老庄的官兵,面对十余倍的强敌尚且不惧,如今6纵有数万精兵,武器装备也远非当年可比。
新1军和新6军一向是6纵的老对手,现在好不容易堵住了他们,岂能再让他们跑回沈阳去!全纵队上下都抱定了决心,要与廖耀湘在这里决一死战。
6纵的部队迅速铺开,横纵北宁铁路线,以2个师形成外弧形背靠背的防御,把敌人向沈阳退却的铁路、公路全部切断。
至此,廖耀湘兵团的东逃之路已被堵死,但6纵能否经得起敌人狗急跳墙的猛攻,成为辽西会战能否取胜的关键。
廖耀湘以下8万余官兵被解放军俘虏"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也不放跑廖耀湘!"林彪亲自致电6纵:"盼你们顽强固守,勇敢反击,保持阵地,歼灭敌人。
" 名垂战史的厉家窝棚阻击战开始了。
为了打开退回沈阳的逃路,廖耀湘的新3军、新6军抽调主力,不惜任何代价,成营成团地展开猛攻。
在厉家窝棚铁道南端的16师46团,成为敌人首先攻击的目标。
该团一个营攻占姚家窝棚后,受到敌人的三面围攻。
指战员们死守阵地不退,战壕被轰平就跳进弹坑里打,子弹打光了就到敌尸上寻找。
轻伤员不包扎,重伤员不下火线。
46团的指挥员全部靠前指挥。
团政委张天涛、参谋长程远茂、1营营长何仑元、2营营长贾连科等英勇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