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原则和调整方案

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原则和调整方案
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原则和调整方案

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原则和调整方案

大学校园内的商业活动是学校师生生活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应在校园建设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为恢复我校校园本应有的和谐、美丽、宜人面貌,发挥校园环境育人作用,改变目前混乱的现状,特制定我校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原则和调整方案。

一、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必要性

我校商业网点大部分缺乏统一管理,管理主体多、布局随意、结构混乱、品质低下、参差不齐,呈现出“自由市场”的现状,致使环境“脏乱差”,有碍观瞻,引起师生极度不满,上级部门在相关检查中多次提出整改要求。这些商业网点经营活动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设立导向和动机严重错位。

学校大部分商业网点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建立起来的。学校部分单位利用管理和使用的资源,为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或改变其使用功能,或“见缝插针”地乱搭乱建,开展商业活动,导致学校商业氛围过重。

2、安全隐患巨大。

改变公房用途开展经营活动,其实际用途与房屋原设计功能不相适应,这种差异导致建筑物及经营活动存在安全隐患;乱搭乱建开展经营活动,其建筑物功能设计不合理,搭建的建筑物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

3、法律、经济风险不可控。

由于我校校园商业活动在早期缺乏统一监管、各自为政,导致校园经营行为极度不规范,引发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有:有些单位利用手中资源擅自与经营户签署经营协议,容易给学校带来法律纠纷和经济纠纷,并且价格形成机制随意,与市场价格差距较大,直接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有些单位和个人不及时将经营收入上缴学校财务,容易

形成小金库或中饱私囊,造成学校收入流失。

为此,经党委常委会审定,学校颁布了《西南交通大学公有房产经营行为管理办法》和《西南交通大学专用设施场所有偿服务行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按照《办法》的要求,进行了学校经营情况清查,从全面自查、复查结果看,商业活动管理混乱、合同协议签署失据、布局不合理、经营项目多而杂乱等现象十分突出,重新定位、规划、治理迫在眉睫。全校上下应从育人的高度,为学校的形象负责、为学校的发展负责,对校园环境治乱中商业行为规范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

二、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原则

成都两校区划分为教学(科研)及办公区、图书馆区、运动场馆区、学生宿舍区、教师公寓区、学生生活服务区、教职工生活服务区等区域,商业网点应根据各区域的特点进行分区布局,并坚持以下原则:

1、生活配套导向的原则:我校商业网点应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以配套需求为导向建立服务保障体系,从方便广大师生学习和生活的角度,合理规划,严格禁止单纯经济利益驱动的经营行为和场地使用。

2、符合建筑规划的原则:商业网点的设置要与学校的整体规划、建筑物的布局及其使用功能相协调,方便师生学习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维护校园环境。

3、总量控制的原则:两校区原则上均要大量减少商业网点,根据校园总体规划逐步对现有的商业网点进行调整。依托学校周边商业及配套设施,还原学校应有的校园氛围,扭转学校日益变成商业赢利场所的局面,彻底整治校园内“见缝插针”式的摆摊设点行为。

4、严格管理的原则:学校商业网点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未经学校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将配给二级单位的公有房产擅自改变使用用途用于经营;对于到期的经营用房,必须按《办法》完善申报、审批手续,不得擅自续签;对经营期内的经营用房,必须

按《办法》完善备案手续。

5、特殊经营活动的禁入原则:严禁利用学校公有房产开展国家明令禁止的活动。严禁校园内房产用于校外办学机构开展招生、办学等活动。严禁校内二级单位利用学校公有房产开展餐饮、食品加工(后勤集团食堂除外)、网吧、KTV、录像厅、电影院、棋牌室、游戏厅等经营活动。BOT开发商在合作经营期内所从事的经营活动原则上也应遵循该项禁令。

6、逐步调整的原则:除九里W楼、九里工会一楼、九里学生生活服务二区(二食堂一楼)、思达生活服务区、犀浦学生生活服务区外,二级单位现有的商业网点均应立即进行调整,暂不能调整的,需向资产管理处专项报告。未经学校批准修建的用于经营的临时建筑,应予以拆除。

三、商业网点调整的具体要求

商业网点的调整应以提升校园品质为目标,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为导向,具体要求如下:

1、两校区一律严禁搭建临时经营用房,摆摊设点、占道经营。

2、教学(科研)及办公区:每栋教学楼允许开设一间文整室以方便师生打印复印,办公楼原则上不开设文整室,不允许开展以盈利为目的的零售等其它类别的商业活动。

3、图书馆区:允许开设一间文整室及书店以方便师生打印、复印、购书;可根据需要为师生提供免费茶水供应区、选择合适的地点设置自动贩卖机。

4、学生宿舍区、教师公寓区可选择合适地点设置自动贩卖机(原则上以楼宇为单位,每栋楼可设置一处)、自助洗(烘)衣设备,为学生和教职工生活提供便捷,宿舍区内违章开设的超市、商店应予以关闭。

5、运动场馆区:体育场馆周围用于经营的房屋原则上应恢复其原有的设计使用功能,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部分与体育教学(科研)、训练、活动相配套的服务项目。

6、学生生活服务区、教职工生活服务区:暂保留九里W楼、九里工会一楼、九里学生

生活服务二区(二食堂一楼)、思达生活服务区、犀浦学生生活服务区,原则上允许上述区域内的商业网点继续经营,管理单位应严格要求商家的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对其经营内容进行引导、整合,提升业态品质。该区域的其他商业网点一律取缔。

7、学校大门入口:严禁利用学校各大门入口设施开展经营活动。

8、BOT商铺经营应严格按照《经营管理协议》的要求规范管理,经营内容应与原设计功能相符,不符合设计使用功能的,应逐步调整;经营期内的BOT商铺要遵守《西南交通大学校内商铺行为管理规定》等校园管理规定;到期的BOT项目,根据学校发展需要调整其使用功能。

四、整改要求

1、未经学校相关部门批准修建的用于经营的临时建筑(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在2014年1月15日前停止营业,并由修建使用单位自行拆除。

2、未经学校批准,二级单位擅自改变公有房产原设计使用功能的,在2014年1月15日前恢复房屋原设计使用功能。

3、对于占道经营的,应按《西南交通大学校内商铺行为管理规定》在2014年1月15日前进行彻底治理。

4、根据学校要求关闭的店铺,应在2014年1月15日前摘除店招,恢复外立面到公房原有状态。

5、体育部根据各场馆的管理细则及本方案的要求,对体育场馆片区经营活动予以调整、规范。

6、后勤集团根据分类管理思路及本方案的要求,对后勤管辖片区内可用于经营的商铺,做出经营业态的指引与规范。

7、BOT项目商铺不符合学校与BOT商签订的《经营管理协议》的经营行为,须在2014

年1月15日前整改;《经营管理协议》未约定,但不符合学校规定的,须在2014年底前整改完毕。

五、本方案由资产管理处负责解释。

南开大学津南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

南开大学津南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 区域位置示意图 选址方案

周边道路系统 南开大学津南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概览 一等奖方案:质朴厚重的人性化校园 圈层式结构 该方案将新校区设计成两轴三环双心多组团的圈层式结构。两轴即南北向和东西向景观主轴,三环指校园内的车行主环路及内外两条功能性主步行环路,双心即东西两个景观核心。校园以中央带状绿地为核心,由内向外分别布置公共教学区与二级学院区、学生与教师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形成以绿为核的圈层式空间格局,并形成教学科研和生活运动两个功能带。 借用中国传统民居中“庭院”的布局模式,新校区内以围合或半围合手法形成内向的“天井”——书院建筑院落。院落空间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半公共办私密的交流共享场所,也使各个书院式建筑组群有了强烈的归属感与领域感。

博物馆、纪念塔、南开讲堂、纪念馆、周恩来纪念园等文化建筑,以“珠落玉盘”的方式分布在校园绿地中,突出文化氛围,体现南开精神,使师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感知。 该方案将运用国际先进的生态技术和理念,将新校区打造成为低碳、环保、可再生、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包括发展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系统等清洁能源,着力打造绿色照明、绿色交通等清洁能源系统;采用中水回用、余热回收、雨水回收等节能减排技术,并注重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利用;除利用校园原有水系形成生态湿地与自净系统外,还采用生态墙、屋顶绿化与垂直绿化、透水铺地等绿色生态的环境设计。 在建筑设计方面,无论是平面格局还是立面造型,都力求塑造出端庄典雅、厚重朴实的建筑造型和相应的空间特征。中西建筑空间布局的交融,复合多元的国际化建筑风格,高效而人性的建筑空间,灵活开放的交流共享场所,以及适应地区气候、生态节能的立面形式,构筑出一个生态化、人文化、特色化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校园。 南开大学主轴线鸟瞰

合肥市城市近期商业网点专项规划说明书

第一管理资源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610936989.html, 免费管理资料下载基地 第一管理资源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610936989.html, 免费管理资料下载基地 第一章 合肥市城市概况 一、 现状概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域中部,地处江淮之间。现辖三县四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阳区、包河区、蜀山区和瑶海区。市域土地面积7266平方公里,人口448万,其中市区土地面积596平方公里,人口146万(户籍人口数);城市建成区面积14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2.9万人(含非农人口、暂住人口、近郊农业人口)。 近年来,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412.4亿元, 较2001年提高13.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1年的10.5:49.3:40.2变为2002年的9.7:50.1:40.2, 表现为一次产业的比重在下降,二、三次产业的比重在逐步提高。2001年,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由21位上升到18位。在全省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总量的11.05%。200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4.77亿元,(其中市区158.55亿元);2001年我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总量的14.4%。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现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重点、普通高校8所,2001年招生2.01万人, 在校学生5.89万人, 在校博士生、研究生6632人;各类普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85所,在校学生8.03万人; 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不断取得科研和技术开发新成果,全市2001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9项,其中农业科技进步奖8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40项、达国内先进水平的10项。全市共受理专利申请1758件,授权专利519件。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道路已初步建成“二环九射”的城市道路框架;2001年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8平方米; 城市供水方面, 已建成4座自来水厂、综合生产能力达85万立方米/日,人均生活用水量为311.8升/日; 合肥二电厂建成并投入运营, 大大提高了城乡供电保障能力; 城市环境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 先后建成了胜利广场、人民广场、和平广场、明珠广场、徽园;南淝河得到了综合整治;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城市燃气、公交、邮政、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 提高,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得到了加强。 开发区建设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到2001年,共完成30多平方公里的建设和土地出让,累计进区项目达到1000多个,完成总投资近300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近200亿元。此外,省市级开发区:龙岗工业区、桃花工业园区、双凤工业园区、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二、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概述 根据省政府制定并颁布的《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抓合肥、带全省”战略要求,市委、市政府及时制定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这就是:至2010年,全市GDP 总量达1000亿元,占全省的15%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60%,城市常住人口达3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80平方公里左右。据此,市规划局于2002年组织编制了《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1—2005年)》,并经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建设部和同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是2001—2005年,确定合肥市仍然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到2005年,城市人口为200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近21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04.6平方米/人;城市结构布局采用“双核多中心”的结构形式:老城区仍为全市的商业、金融服务中心;同时在东区的花冲公园附近、北区在合瓦路中段,西南区在南七、新城区在明珠广场附近设立城市副中心,用以分解老城区的人流、物流,缓解老城区的交通和环境压力,方便各分区所在居民的生活;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居住组团应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多层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第二章 区域经济分析 一、 安徽与邻省经济发展对比 1.安徽省经济总量处于周边7省的第6位;增长速度偏慢,从发展角度来看,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有

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规划文本

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规划文本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规划文本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对象、内容及重点 第三章、规划期限、规模及范围 第四章、发展和结构目标 第五章、总体布局 第六章、专业(特色)街(区) 第七章、专业、批发市场 第八章、物流园区、配送中心 第九章、零售业态 (一) 购物中心、邻里中心 (二) 大型综合超市 (三) 仓储商店 (四) 百货店 (五) 专业店、大型专业店 (六) 专卖店 (七) 超市、便利店 (八) 自动售货机

第十章、其它要求 第十一章、组织实施 第十二章、附则 附录: (一) 术语和定义 (二) 主要执行文件 (三) 条例标准用词说明 附表: 附表一: 厦门市商业分级指标 附表二: 厦门市商业零售业态基本指标 第一章总则 第01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过程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国际化的扩大以及新经济、新技术等因素对商贸业的综合影响,需要针对厦门市的商业体系进行深一步的剖析,并制订出厦门市商贸业的规划对策,以及其发展支撑对策,以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并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保障我市商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第02条为指导厦门商业的分级设置,加强厦门市零售商业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优化商业布局,有效配置资源,增强商业综合竞争力,促进零售企业发展差别化经营,健全零售企业统计分类,特制定此文本。文本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有关规范、

规定及标准,并结合厦门商业发展的实际而制定。 第03条文本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参考国内外不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并结合厦门市商业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福建省和厦门市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规划对象、内容及重点 第04条规划对象:由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设立的拥有独立固定营业场所,配备一定的业务人员,并从事批发、零售贸易业务的自然单位。 第05条规划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厦门市商业体系规划(总体布局),其中包括专业街(特色街)子项。第二部分为厦门市各商业业态布局规划。按商业业态来分有十种零售业态和专业、批发市场。十种零售业态分别为:超市、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商店、专业店、大型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大型购物中心以及自动售货机。 第06条规划重点:主要包括厦门市的商业功能定性分析、研究、确定和商贸业发展的支撑对策以及厦门市商业体系规划(包括各级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批发市场)、厦门市零售业网点布局规划等。 第三章规划期限、规模及范围 第07条规划期限: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期限与国家五年计划及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期限相一致,即本次规划期限为:

苏州市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苏州市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苏州中心城市地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并配合新一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的修编,特编制苏州市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第2条本规划的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按照商务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实施手册》和《苏州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修编工作组织实 施意见》编制。 第3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规划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本规划。对违反本规划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予以处罚。 第4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基础资料汇编和规划图纸四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5条本规划经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规划、商贸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执行。解释权归苏州市贸易局和苏州市规划局。 第二章规划目的、依据 第6条规划目的 通过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来推动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化的快速良性发展,使苏州现代商贸服务业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繁荣城市面貌、强化城市功能、促进公平竞争的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从而达到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力与凝聚力的目的。 第7条规划依据

1、《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实施手册》(国家商务部2004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2007.5) 4、《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苏州市人民政府2006年) 5、《苏州市服务业布局规划》(2006.5) 6、《苏州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第一阶段成果2004.12)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8、《江苏省社区商业建设规范(试行)》(2007.3) 9、《苏州市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第二阶段)设计任务书 10、现状基础资料调研 第三章规划范围、规划对象、规划年限第8条规划范围 苏州市区7个行政辖区的范围,即平江区、金阊区、沧浪区、相城区、吴中区、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共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古城圈层,以苏州古城护城河为界,面积约14.2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内城圈层,东至东环路,西、南至京杭大运河,北至沪宁高速公路,面积73.2平方公里。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讲义测试第三章第四节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四节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01、预习准备区 精心准备夯实基础 一、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 1.交通运输 (1)概念:作为一个服务部门,利用运输工具将货物或旅客送达目的地,使其□01空间位置发生转移。 (2)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2.交通布局 (1)概念:交通运输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包括□08交通线网的布局和站点、□09码头的布局两个密切联系的部分。 (2)任务:通过合理布局,实现运输合理化,在兼顾□10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判断正误。 (1)铁路运输适合短途运输。(×) (2)交通布局仅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从大庆运输一批石油到大连,目前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管道运输

C.海洋运输 D.公路运输 答案 B 解析石油属于大宗的液体货物,适合于管道运输。 3.在武汉、重庆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 提示与内河航运相比,高速公路更为快捷;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沿江城市的经济联系。 二、交通运输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决定着区域交通运输的□01发展水平。 2.是交通运输发展的□02动力。, 1.判断正误。 (1)交通运输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相互促进发展的作用。(√) (2)交通运输可扩大城市的辐射范围。(√) 2.对交通运输发展提供保障的因素是()

A.地形B.科技 C.经济D.国防 答案 C 解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决定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 3.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网稠密,交通站点众多,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需求量大,因而交通网稠密,交通站点众多。 02、任务探究区 思维探究实践运用 任务探究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

太原科技大学新校区规划

规划展示您的当前位置: >>>>正文 校园规划设计情况介绍 ? ??(点击: 3127) 太原科技大学于2012年9月25日通过招标委托同济大学设计院进行新老校区规划设计,新老校区位于西中环(窊流段)东西两侧。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 3.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太原科技大学办学规模的批复》晋教发[2015]7号。 4.太原市政府《关于〈窊流东社片区局部(太原科技大学新校区)用地控制性规划方案〉的批复》并政函【2011】130号 5.国家及地方其它有关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二、规划原则 1.新老校区按历史科大、特色科大、现代科大三大板块进行布局。 2.校园整体规划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体现学校发展的文化积淀。注重科技、自然、人文、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节能型校园、环保型校园、数字化校园相统一。 3.以人为本,建设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的校园环境,能引导和影响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营造舒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能给人们带来情感支持与心理满足。 4.整体体现简洁大气、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疏密有致的布局特色。 5.建筑追求现代、简洁,明快,协调。简洁中有风格,形态上和谐,富有层次感,饰以统一的标志,在统一中有变化,体现教育、文化品位。 6.建筑的造型体现厚重、大气的特征,注重北方建筑的特点,将办学特色与区域经济社会、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三、规划目标: 1. 新老共生校园 新老校园有机衔接,合理进行学科布局,突出历史科大、特色科大、现代科大三大主题模块,既达成功能互补,又体现整体效应,展现学校多远融合、兼容并蓄的气质。 2. 交流共享校园 学术共享,促进学科集群发展;院落空间,构建多层次社交场所。 3. 特色人本校园 注重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强化装备制造学科的个性特色,创造厚重大气的整体建筑风貌与独具魅力的形象气质。以人为本,塑造人性化空间尺度。 4. 绿色生态校园 基于多元和谐理念,有机组合校园内绿地、水系、广场、庭院、步道等充满情趣的开放空间,形成不同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形式、不同围合度、层次丰富的外部空间体系。 5. 可持续发展校园 节能环保,建设低碳的生态型校园;精明增长,保证学校可持续的自然发展。 四、规划结构与布局 1. 规划结构 (1)两大片——两校区总体“簇群”式布局:

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策划方案(doc 48页)

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策划方案(doc 48页)

背景篇六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时事背景 我国商业领域自1992年对外开放,十三年来,城市商业取得长足发展,到2004年底,商业领域共利用外资约30亿美元,设立外商投资商业企业264家,其中依法批准的76家;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批发、零售业于2003年12月11日允许外方控股,于2004年12月11日允许外方独资。我国商业领域的过渡期将于2004年12月11日结束,届时我们对外资商业的准入将基本取消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 随着我国加入WTO过度期的结束,国际大型商贸流通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快,他们通过开设新店、兼并和联合等形式迅速开拓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世界排名前50位的零售商,约80%已进入中国市场,外资商业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已占有3%左右的比重。根据对全国27个城市的统计进一步表明,外方投资的“大卖场”所占比例已高达23%。商贸全球化对六安传统商贸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也会促使六安市现有的商贸企业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我国商业对外开放总体上仍处于发展期,国内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市场份额上,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总量不是很大,但是结构性的矛盾值得关注。在业态上,主要集中在"大卖场"。据统计,外商投资的大型综合超市占同类业态的23%以上。在地域上,60%以上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大城市。 目前,我国流通领域的投资主要来自于非国有部门,大部分是商业之外的投资者,受利益的驱使,相当一部分投资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商业网点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布局不合理。东部多西部少,老城市多新城市少。二是业态结构不合理。大型百货过剩,新型业态发育缓慢。三是经营者店址选择、经营定位的科学性比较欠缺,社会资源浪费大。 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加快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二、政策背景 原国家经贸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2]44号),要求大中城市尽快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同时在《“十五”商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实行听证制度作为推动城市商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流通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2003年1月24日国家经贸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贸易[2003]83号),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商贸主管部门在抓好省会(首府)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同时,应着手辖区内其他设区城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商务部、建设部于2004年1月25日下发了《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通知要求各地级城市在2004年12月底前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及依法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2005年3月安徽省商务厅下发了《关于尽快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皖商建字[2005]11号),2005年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联合下发《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号),通知要求在2005年前完成地级以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到期仍未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的,原则上不得再批准新的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从上述通知与编制规范来看,新一轮的网点规划应重点做好三个层面的内容,即:网点发展规模预测、空间结构布局、业态结构布局。 综上所述,《六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势在必行,由于机构变动等种种原因,六安市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几个没有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的地级市之一,省商务厅要求我市在2005年底前完成,并要求在深度、内容、理念上都必须有所突破。加之商业网点规划是近年来新的规划课题,各方均在摸索,没有成熟和规范的经验可借鉴,时间紧,任务重。

关于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布局原则和特点

第六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复习背诵:商业定义: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包括商品的收购、调运、储存和销售四个环节。地理角度侧重商业活动的空间分布与联系,即商业活动的区位分析。因此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就是本节的两个主题。商业活动集中的场所就是商业中心。 一、商业中心: (一)概念 广义:商业职能集中的城市。我国的第一大商业中心是上海,其次为北京 狭义:一座城市中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教材中介绍的是狭义的商业中心。)(二)形成特点 某个地点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多了,商品交换的品种和数量多了,就逐步发展成市场,成为商业中心。自发形成。 世界许多城市的商业中心往往以寺庙、教堂、行政中心、广场、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自发地发展起来的,这里集中了各种零售商业、批发商业、金融业和各种服务行业,构成市内的商业中心。 (三)商业中心的组成模式:一般商业中心有经营各种商品的一个或几个大型商店,并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小型专卖店、综合服务场所和停车场等设施。总面积要能满足商品销售、储存和顾客服务等方面的需要。 可以分析石家庄一新白商场和东方购物中心为主体形成的商业中心的组成。 (四)商业中心的作用 商业中心是地区和持经济发展的物资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是组织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国内和国外商品流通的枢纽。商业中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五)组织形式及其区位因素 大城市中往往有多个商业中心。如石家庄桥西移东方购物中心、新百商场为中心的商业中心,桥东义北国商城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商业中心。槐底一代正在打造以怀特商城、北国超市、宝龙仓超市和怀特家居城为中心的商业中心。商业中心的组织形式有两种1.商业街: (1)特点:集中了较多的零售商店,为消费者购物、娱乐、享受等各种服务提供方便。 (2)布局原则: ①市场最优原则:或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如中山路上的东方购物中心、新华集贸市场一带、北国商城、南三条小商品批发市场一带、怀特装饰城一带、槐中路上的家居建材市场一条街等。 ②交通最优原则:或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辛集市的皮革商业城、晋县的布匹批发市场(307国道),白沟的箱包批发市场都属于商业街的性质。和平路上的装修材料市场。正定的板材市场(107国道)。 2.商业小区: (1)特点:以零售生活必需品的各种营业点组成。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如烟酒商店、副食品商店、土特产商店、水暖建材商店、餐饮店等,甚至包括小区内的农贸市场、跳蚤市场、小区街道两旁的菜市场等。如槐底村规划的槐底农贸市场,如富强小区、富强电力小区、家乐园和四十三中教工宿舍之间的富强街、东港路上一系列商店就属于商业小区(2)布局原则:一般建在居民住宅区内。为了规范小区管理,对这些商业网点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集中管理。 二、商业网点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目录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1.校园历史与发展 2.现状基地与评价 二.规划设计思想 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 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 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 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 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 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 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 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 1.功能分区与布局 2.道路交通组织 3.绿地空间系统 4.景观风貌规划 5.建筑群体设计 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规划 2.排水规划 4.电力规划 5.电信规划 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 8.环境卫生保护 六.经济技术指标 分区用地表: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 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局,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生态”的绿蕊。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大学城的中西部,翡翠路以北,九龙路和汤口路以东,容城路以南,丽人湖环湖西路以西,西侧怀抱丽人湖及公园景区。用地与周围交通便利,并可与开发区形成良好的功能联系。基地内地势主体平缓,略有起伏由丽人湖伸展出的三道低凹湿地似指状自东向西插入基地,形成起伏相间的地貌。基地内最大高差约11.50M,零星散布许多池塘,植被及生态环境较好;东面的丽人湖的滨水绿带为基地提供了难得的景观资源。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地形,将伸入基地的低凹湿地转变为提高校园环境质量的宝贵条件;正确处理新校区与大学城的整体关系,合理规划校园与周围道路交通、开发区的关系,以及组织具有安徽大学传统特色与未来精神的校园空间。 二.规划设计思想设计依据: ①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招标说明书 ②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 ③安徽大学新校区地形图 ④安徽大学新校区市政管线设计资料和环保意

新邵县县城商业网点规划布局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商业发展目标 (3) 第三章商业中心布局规划 (4) 第四章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规划 (9) 第五章专业市场建设规划 (12) 第六章农贸市场建设规划 (13) 第七章宾馆布局规划 (14) 第八章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15) 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17) 附件一:主要规划图则 1.新邵县县城商业网点规划图Ⅰ (20) 2.新邵县县城商业网点规划图Ⅱ (21) 3.新邵县县城县级商业中心规划图 (22) 4.新邵县县城区域商业中心规划图 (23) 5.新邵县县城社区商业中心规划图 (24) 6.新邵县县城特色街(区)规划图 (25) 7.新邵县县城专业市场规划图 (26) 8.新邵县县城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图 (27) 9.新邵县县城宾馆规划图 (28) 附件二:专家综合评审意见表 (2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推动新邵县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新邵县商务局结合新邵县经济社会发展与商业网点现状,组织编制《新邵县2010-2020年商业网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商建发[2004]180号) 3、《邵阳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4、《邵阳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04-2020)》 5、《新邵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 6、《新邵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4-2020) 7、《新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008) 8、《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 9、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规划范围 以《新邵县县城总体规划 (2003-2020)》所确定的新邵县县城为基本规划范围,总面积25.45平方公里。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县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商业街、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物流基地和大中型零售商业网点。 第四条规划期限与人口 本次商业网点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20年。分为近期、远期两个阶段:

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需明确的几个关键问题.

141 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需明确的几个关键问题 张润子 (哈尔滨商业大学 管理学院 王文成 黑龙江 哈尔滨150026) [摘要]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关乎城市商业功能的实现,科学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必将有利于城市商业的持 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树立城市的优良形象。反之,将直接导致投资与资源配置的低效,严重影响区域 规划原则以及规划的影响因素等关键性问题,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确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理论基础、 对于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商业网点商业网点布局 商业网点规划 商业是一个城市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该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商业网点是城市商业的客观实体也是重要载体。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对城市商业的良性、持续和高效发展,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中首先要明确以下关键问题。 一、相关理论基础为商业网点规划提供理论支撑(一)商业区位论 是以研究商业区域位置环境为主要对象,它是从消费者购物机会的空间结构出发,设想在购买力水平和消费空间为匀质分布的前提下,创立了城镇商业区位论。其理论认为,在自然条件、人口条件、物质条件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影响消费者购物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购物距离。在假想商品运输费用与距离成正比之下,创立了一种简化的商品销售模式——六边形单一商品供应区。 (二)商圈理论 商圈主要从市场势力范围这一角度来考察,主要包括线、面、流四个方面。点是指商圈的中心点,又指市场区域点、 据点的中心点。线是指区域间相互依存关系以线相联结,使商圈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面是指中心点的吸引力的范围。它是市场区域广度的表现,表明市场区域的广泛性及其程度。流是指市场的动态,或指区域职能的变化和发展的动向。从消

高校校区总体布局规划

11级工业工程 《设施规划与物流》课程设计设计题目:高校校区总体布局规划 组长(学号):易媛(11601640117) 组员(学号):杨文倩(11601640103) 罗晓春(11601640125) 吴圣(11601640129) 徐佳豪(11601640142) 伍吉林(11601640148)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 班级:工业1101 指导教师:卢茗轩 完成日期:

摘要 随着现代系统优化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应用,工厂布置设计已广泛地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设施规划与布置。由于影响设施布置的因素错综复杂,并且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大多数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设施布置设计中常以物流分析作为主要内容,大多数计算机辅助布置设计软件也都是以物流为主线,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分析布置方案,并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以充分发挥计算机擅长于分析问题的优点。掌握与应用计算机辅助设施布置设计的方法和程序已成为必然要求。本次《设施规划与物流》课程设计将以SLP等方法对液压转向器厂进行总平面布置设计。 关键词:设施规划与物流 SLP方法物流分析相互关系分析平面布置设计

目录 摘要 (Ⅰ)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3)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3)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深理解《设施规划与物流》这门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相关基本理论和方法,针对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专业分析与设计,训练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已做过课程设计的课程内容来重新做课程设计必须两门或两门课程理论内容结合。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采用个人单独或者分组团队进行设计,每5~6个人为一组,在给定的题目中选择一组数据来完成(不能有重复); 2.所有课程设计的任务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工完成; 3.课程设计推荐使用本专业所学的各种软件完成,例如CAD、VISIO、仿真软件等; 4.课程设计报告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电子版(Word文档形式)和打印版(具体格式参照附件),并附上课程设计过程的各种收集资料。 5.课程设计验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延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延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目录 前言 (4)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1. 规划 (6) 2. 规划的指导思想 (7) 3. 规划的原则 (7) 4. 规划发展目标 (7) 5. 规划布局 (8) 6.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7) 第二部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总则 (20) 一、规划的作用 (20)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21) 三、规划的原则 (21) 四、规划的依据 (23) 五、规划的范围和对象 (23) 六、规划的期限 (23) 第二章现状分析 (24) 一、城市概况 (24) 二、商业发展概况 (26) 三、发展条件分析 (29)

第三章规划发展目标 (31) 一、近期发展目标 (31) 二、远期发展目标 (31) 第四章规划布局 (32) 一、空间 (32) 二、城市商业中 (32) 三、区域商业中心 (35) 四、旅游商业功能区 (37) 五、社区商业中心 (38) 六、商业街 (39) 七、商品交易市场 (41) 第五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9) 一、实施管理措施 (49) 二、配套服施 (48) 三、督促检查措施 (50) 第三部分规划图纸 一、城市区域位置图 二、现状分析图 三、总平面规划图 四、零售网点规划图 五、农贸市场规划布局图 六、物流基地分布规划图 七、专业市场规划图 八、城市商业街规划图

规划文本 1. 规划总则 1.1 规划的作用 1.1.1是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1.1.2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结果。 1.1.3 是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 1.1.4 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落实 1.1.5 是体现现代流通理论的社会实践 1.2 规划依据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2.2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商建发[2004]180号 1.2.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1.2.4 《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1.2.5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2.6 《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2.7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资料汇编》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编 1.2.8 《陕西省商务厅关于加快编制各市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紧急通知》陕商发[2004]131号1.2.9 《延安统计年鉴》(2003) 1.2.10 《延安统计年鉴》(2004) 1.2.11 《延安统计年鉴》(2006) 1.2.12 《延安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手册》(2007) 1.2.13 《陕西统计年鉴》(2004) 1.3 规划范围和对象 1.3.1 规划范围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 1 总则 1.1 为提高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家关于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范。 1.2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充分反映城市商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商业网点的商业功能、结构、空间布局和建设规模所做的统筹设计。 1.3 编制规划必须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提高透明度和社会公众参与度。 1.4 各地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根据本城市的商业定位,体现本城市商业特色。 1.5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服从城市总体规划。 1.6 编制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的要求。 1.7 城市商务主管部门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单位,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制订工作。 1.8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含县级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 2 规划程序 编制规划按照调查研究、规划文件编写以及规划论证的程序进行。 2.1 调查研究 编制规划必须深入实际,搞好商业网点调查,并充分调查研究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交通、人口分布等情况,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并进行深入研究。 2.2 规划文件编写 在对基础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规划文件的编写工作。规划文件的编写应符合本规范条款3的规定。 2.3 规划论证 规划编制单位向论证会议提交全套的规划材料,并解释规划的具体内容,听取专家和公众代表的意见。 2.4 规划修改、完善 论证结束后,要根据论证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对未采纳的意见,应作出书面说明。 2.5 规划上报 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当按法定程序上报市政府批准,发布施行。 3 规划文件 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基础资料研究、规划图则四个部分。 3.1 规划文本

商业网点规划

目录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2)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城市商业网点发展目标 (6) 第三章商业功能区域布局及网点导控规划 (8) 第四章零售业态布局规划 (13) 第五章社区商业与商业街布局规划 (17) 第六章批发市场布局规划 (20) 第七章其他商品交易市场布局规划 (22) 第八章餐饮、酒店网点规划 (24) 第九章主要物流商业规划 (26) 第十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划 (27) 第十一章规划的主要实施措施 (29) 第十二章附则 (32)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为了加强对XX县城市商业网点的管理,优化城区的商业网点布局和结构,规范城市商业网点经营者与供应商的交易行为,促进城市商业网点健康有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称商业网点, 指商店、商品交易市场等从事商品零售、批发活动的经营场所。 XX县经济贸易局必须依照本规划,负责XX县城市的商业网点管理工作。 第1 条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贯彻人本精神,围绕大产业理念构筑城市综合商业体系,实现城市产业与商业的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2.与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相结合的原则 ——严格遵循《XX 县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相适应,努力创造多头并进、百业共举的XX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局面。 3.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改造与新建相统筹的原则——立足城市商业网点发展现状,通过改造、新建商业网络,对商业网点结构、布局进行优化、提升的同时,避免对现有网点的破坏性改造。 4.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结合《XX 县十一五规划》各项发展指标,贯彻城市良性可持续发

商业网点规划认识

商业网点规划认识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也进一步发展,然而社会生产力及购买力之间的制约关系导致商业发展相对过剩、城市商业网点重复建设,城市商业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的长远战略相矛盾,城市商业设施建设与城市的整体文化特色相矛盾,城市商业设施建设与城市的整体建设规划相矛盾等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因此商业网点规划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依存的核心是城市的文化和城市的经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对于城市文化和商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十分关键的协调和控制作用。同时,健康有序的商业环境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以建立统一的商业发展体系为目标,以城市商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以优化市场布局和调整市场结构为主线,注重发挥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促进城市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而进行的规划。 一、原则 商业网点规划以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为指导,以求得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合理、进一步优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快速、稳步发展。 (一)以人为本、远近结合、协调发展 对商业网点进行合理布局,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和便利的生活环境。准确把握现有网点发展情况,分析新建网点可能对当地交通、环境、就业及现有网点的影响;结合当地经济、人文、历史、环境、环境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居民数量、阶层、购买习惯和消费水平,合理划定商圈,科学确定市中心商务区、区域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中心,指导经营者搞好业态定位和错位经营,加强对商圈内业态结构的分析研究,使各种业态搭配合理,做到功能互补、优势互补,避免和防止业态单一、结构雷同。 (二)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改造与新建相统筹 坚持规划的调控功能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相结合,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相结合,充分考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同业竞争状况。对于商业竞争不够充分的地区适当增加网点,引入竞争机制;对于竞争相对充分的地区,新增大型商业网点应采取慎重的态度;对于同业竞争激烈、经营难以维持的地区,新增大型商业网点应严格控制;注重大中型与小型、新建与改造、集中与分散、综合经营与专业经营相结合;坚持商业布局的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商业网点有不同的经营组合和服务对象,在总体上适应社会多层次、不同空间领域消费活动的需要。 (三)可持续发展、技术进步 由于商业网点体系布局是一个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主要框架,对城市的商业网点建设起着重要的引导、控制作用,因此商业网点规划要充分结合城市的招商引资情况统一考虑,要

《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13-2020)》规划方案

《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13-2020)》规划方案 一、规划背景 《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于2009年9月由市商务委、市规土局发布。《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在规范和引导全市商业网点建设、合理商业布局、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2年8月,国务院3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我国流通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交易规模持续扩大,设施基础显著改善,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但总体看来仍处于粗放发展阶段,网络布局不尽合理,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效率低、成本高问题日益突出。各大城市应尽快编制商业网点规划,明确商业网点发展建设需求,制定合理的商业网点发展目标,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为了更好地顺应上海商业发展新要求,落实国务院39号文件精神并结合2009年的《规划纲要》,市商务委和市规土局在对全市商业网点发展现状实施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未来发展总体目标和空间布局导向,编制本次规划。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上海市域,重点关注中心城、新城、重点发展地区。 三、规划对象 商业网点主要包括零售业网点、餐饮业网点、生活服务业网点、主要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本次规划对象主要包括各级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重点发展地区商业、各类产业园区配套商业以及商业流通基础设施。 四、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分为三个阶段:近期2013-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五、规划目标 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服务全国、发挥示范作用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战略,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化大都市商业流通体系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市场体系建设为重点,统筹全市商业发展实际情况和未来需求,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对商业网点建设进行调整、引导和规范,提升完善商业功能,促进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引导城市建设和投资,建设布局协调、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健全、配套完善、经营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商业网点体系。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 商品销售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 规划至2020年全市商业网点建筑总量宜控制在7500-8000万平方米。 六、规划原则 1、总量调控、统筹发展 实行商业设施规模总量调控,优化存量商业结构,提升能级,结合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郊区新城等,统筹规划商业网点布局。 2、空间引导、优化布局 从城市发展实际出发,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为前提,构建多层级商业网点布局体系。立足于国际大都市建设的目标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标准配套。立足于适应消费需求升级和国内外商业发展新趋势,积极引进各类新兴消费业态和国内外商业品牌。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