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一、项目名称

海洋牧场生境构建和资源修复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二、推荐单位(专家)意见

我国近海生境严重退化,渔业资源持续衰退,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布局等亟待产业转型升级兴业。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海洋经济新业态,既能养护渔业资源,又能修复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与近海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针对海洋牧场建设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环节,项目系统开展了牧场设施研发、技术创新、模式构建、监测评价、预警预报和集成应用,取得了牧场生境构建、资源修复和平台建设等系列创新性成果。突破了增殖放流与生境构建关键技术、创新了海洋牧场生产经营与管理策略,发展和丰富了重要渔业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理论、方法和技术,为黄渤海渔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例。

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SCI文章45篇,专著2部,制定山东省标准6项;阶段性成果曾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在黄渤海集成应用,示范面积9万亩,推广面积45万亩;近三年新增销售额55亿元,新增利润11亿元。通过CCTV焦点访谈、中国科学报等专题报道和系列科普报告,提高了全民保护、合理开发海洋的科学意识;创建了“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渔户”相结合的“泽潭模式”,实现渔民收入与企业发展同步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推荐材料,确认推荐材料真实有效,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排序无异议,相关栏目符合要求,根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经评审并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水产科学技术领域。

受陆源污染、过度捕捞、盲目开发影响,我国近海生境严重退化,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海洋荒漠化显著。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海洋经济新业态,是实现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恢复、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与“蓝色碳汇”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如生境构建原理、设施和技术不完善,多依赖传统海水养殖技术和经验;资源养护更多重视单一物种的经济型扩增,忽视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环境和资源监测评价体系不健全,忽视了风险因子的预警预报。项目从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出发,在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支持下,以海洋牧场生境构建、资源修复和监测评价平台建设为核心,在设施研发、技术创新、模式构建、监测评价、预警预报和集成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突破了海洋牧场建设和安全保障原理与技术,创新了海洋牧场生产经营与管理模式,为黄渤海渔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例。

创新点1、发展了海洋牧场生境构建原理,创新了牧场生境构建关键设施与技术。针对生境构建亟待解决的原理、设施、技术问题,率先查明了主要经济生物的行为特征,研发了人工鱼礁和配套技术并实现规模化应用;突破了海草床修复和大型藻类周年修复技术,同步实现了环境改善和初级生产力提升;系统分析了海洋牧场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评估了关键种的环境承载力,为资源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了海洋牧场生境从局部修复到系统构建的跨越。

创新点2、突破了关键物种扩繁和资源修复技术,提高了海洋牧场资源生物种类数量和资源量。针对生物资源严重衰退现状,首次突破了脉红螺等扩繁技术,构建了牡蛎、脉红螺、长蛸、金乌贼、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刺参、许氏平鲉、褐牙鲆等资源的生态多元化修复技术,优化了牧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实现了生物资源从生产型修复到生态型修复的跨越。

创新点3、突破了牧场环境监测、评价和预警预报技术,提升了牧场安全保障能力。针对资源环境监测评价和风险预警预报体系匮乏的问题,首次突破了刺参、金乌贼等生物标记和遥测新技术,实现了目标生物的长期跟踪观测与关键参数的快速获取;建立了生境构建与资源修复效果综合评价技术体系,研发了资源和环境现场监测装备,构建了远程智能管理平台,对夏季高温低氧、浒苔过境和沉降等风险因子进行了预警预报,实现了资源环境从单一监测评价到综合预警预报的跨越。

项目创建了“科研院所+合作社+企业+渔民”相结合的“泽潭模式”,构建了“互联网+海洋牧场”生产体系,示范区水质多维持一类标准,经济生物种类增

加29-46%,资源量增加2倍以上,产品通过有机认证。示范面积9万亩,推广面积45万亩;近三年新增销售额55亿元,新增利润11亿元。

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SCI论文45篇,出版专著2部,制定山东省标准6项;阶段性成果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客观评价

1、鉴定意见

鉴定意见1,以麦康森院士为组长对海洋牧场的部分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项目构建了开阔海域大型藻类抗风浪沉绳式养殖模式和栉孔扇贝健康安全养殖模式,综合使用海珍礁、方形鱼礁和沉船礁等礁体构建了适合岛屿海域的生态增养殖模式,……经济鱼类资源量和效益明显增加……该成果在生境与生物资源修复和养殖容量评估模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鉴定意见2,以麦康森院士为组长的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项目构建了基于新型海珍礁的围堰增养殖……以及人工礁区“藻鲍参”、离岸岛屿“藻鱼参”、……等多元化刺参生态增养殖模式。该成果在……刺参生态增养殖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鉴定意见3,以焦念志院士为主任的鉴定专家组认为:项目“针对莱州湾富营养化、荣成湾养殖压力大、海州湾渔业资源衰退等突出问题,通过系统开展生境和生物资源受损特征评估、生境和生物资源修复、修复效果评价技术研究,构建了以“本底评估-生境修复-资源养护-效果评价”为主线的海湾生境和生物资源修复设施、技术与模式。……查明了山东半岛典型海域海草资源现状和基本生态功能,发明了大叶藻播种和移植等专利技术,种子萌发率由自然萌发率不足15%提高到38%,移植成活率达80%以上(国际上低于50%),……配合海带、龙须菜等大型藻类,实现了覆盖全年的海湾生境修复;研发了基于生物行为学特征的系列新型人工藻礁和鱼礁;示范区水质明显改善,生物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突破了栉江珧、长蛸等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发明了石灰环嵌套法,解决了刺参体外长期标记技术难题;建立了双目立体视频测量技术,实现了鱼类、刺参活体重量的准确测量。……。构建了涵盖养殖活动因素的典型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评价了莱州湾、荣成湾和海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合山东半

岛重要海湾的生境资源特征,有效应用生态通道模型(Ecopath)评估了莱州湾三疣梭子蟹、荣成湾刺参和皱纹盘鲍、海州湾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生态容量,为实施生境和资源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在生境和生物资源修复、修复效果评价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创新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应用评价

(1)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认为:该项目研发的人工鱼礁结构设计合理,取材环保,投放布局科学,结合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刺参和鱼类等聚集效果明显,有效拓展了资源增殖的生态空间,取得了突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认为:项目研发的大叶藻移植种植设施和技术简便实用,效果明显,易于推广,独创的大型藻类周年修复新模式在实现对水质环境周年持续改善的同时,实现了龙须菜和海带的轮养,大幅度提高了海区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3)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认为:项目研发的乌贼产卵礁成本低廉,简便实用,挂卵效果明显;新型专用人工鱼礁和生物资源养护技术的应用使局部受损海域重新形成渔汛;生物标记与遥测技术精度高,适用范围广,与传统调查方法相比效率更高,结果更可靠。

(4)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认为:项目设计的人工鱼礁结构合理,抗流能力强,易于附着藻类等饵料生物,结合生物资源养护技术的应用,形成的藻-鲍-参多元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更加稳定,在实现生境修复和资源养护的同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5)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认为:“应用多层板式立体海珍礁,显著增加了单位水体的供饵力和养殖空间,围堰刺参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3倍,获得良好的增养殖效果。”

(6)日照市岚山区前三岛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认为:“应用大型藻类沉绳式养殖设施,局部海域形成‘海底森林’,提高了海域底栖饵料供应;应用多层组合式海珍礁、多层箱式海珍礁等海水增养殖设施进行了岛屿海域刺参生态增养殖示范,在原高海况刺参非适养区建立了藻-鱼-参多元生态增养殖模式,效果显著,海域刺参生长状况良好,野生经济鱼类资源量增加。”

(7)山东俚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认为:“应用牡蛎壳海珍礁及其配套制作

装置,……刺参的分布密度由低于50头/亩提高到565头/亩。礁体附着藻类丰富,显著提高了海区的供饵力,也增加了区域野生经济鱼类资源量。”

(8)青岛龙盘海洋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认为:“应用多层组合式海珍礁等设施……,开展刺参、皱纹盘鲍等海珍品的底播增养殖,显著提高了饵料供应和底播增养殖空间,形成了以刺参为核心的藻类-刺参-鱼类多元生态增养殖模式,提高了刺参等海珍品产量,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3、重要科技奖励

(1)“典型海湾生境修复与生态增养殖设施”,2011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山东半岛典型海湾生境修复和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创新和应用”,2014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刺参优质苗种培育与健康增养殖”,2011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五、推广应用情况

以莱州湾、荣成湾和海州湾海洋牧场建设模式为重点在山东沿海推广应用海区,在烟台、威海、日照、青岛等4个地市相关企事业单位推广示范项目研发的海洋牧场构建新型专用人工鱼礁、海草床修复技术、大型藻类周年修复新模式、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和生物标记与遥测技术,累计投放各种藻参鱼增殖礁82.4万空方,面积1462公顷,乌贼产卵礁78.6万个;应用生态通道模型,给出了海区最适投放生物种类和数量,累计指导投放刺参10亿头、中国对虾111亿尾、三疣梭子蟹10.3亿只、海蜇18.1亿头、日本对虾19.5亿尾、褐牙鲆4482万尾、半滑舌鳎1332万尾、黄盖鲽533万尾、许氏平鲉4890万尾、黑鲷4399万尾、梭鱼2055万尾、斑石鲷72万尾、大泷六线鱼144万尾、圆斑星鲽23万尾、金乌贼184万头、长蛸22万头。示范区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资源量显著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在山东半岛重要海湾示范推广面积45万亩;新增销售额55亿元,新增利润11亿元。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

八、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是该项目总体负责单位,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协调攻关和组织实施,也是参与该课题研究相关企业的技术依托与支撑单位。对创新点1、创新点2和创新点3做出了突出贡献。

研发了大叶藻萌发、幼苗培育、移植方法与装置以及大叶藻海草床生态养护方法;创建了大型藻类周年修复新模式,同步实现了环境改善和饵料供给;研发了刺参生态苗种培育和栉江珧扩繁技术,在莱州湾、荣成湾和海州湾实施了生境与资源养护;突破了刺参生物标记新技术,实现了刺参的长期观测与有效追踪,研发了湿重视频测量等生物遥测新技术,实现了关键参数的快速获取与精准测定;构建了评价技术新体系,实现了海洋牧场修复与养护效果的多元评价,集成研发了远程智能型管理平台,提升了海洋牧场安全保障能力。在莱州湾、荣成湾和海州湾海洋牧场进行了生境修复和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技术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中国海洋大学

该项目主要承担单位,对创新点1、创新点2、创新点3做出了突出贡献。研发了大叶藻修复新设施与新技术,突破了海草床生态修复技术瓶颈;研发了藻参鱼增殖礁和乌贼产卵礁等新型专用人工鱼礁,实现了海湾受损生境的改良和修复;应用生态通道(Ecopath)模型,评估了刺参、皱纹盘鲍、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等关键种的生态容量;利用研发的产卵护卵新装置改进蛸巢,进行了金乌贼、

许氏平鲉和褐牙鲆等重要经济生物资源养护技术研发;研发了金乌贼荧光-茜素络合物标记法;参与构建了评价技术新体系,实现了修复与养护效果的多元评价。在莱州湾和荣成湾海洋牧场进行了生境修复和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技术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该项目主要承担单位,对创新点2和创新点3做出了突出贡献。完成了许氏平鲉扩繁研究工作;优化了许氏平鲉VIE荧光标记法,标记保存率达95%以上,有效提升了回捕率计算的准确性;参与构建了评价技术新体系,实现了修复与养护效果的多元评价。在荣成湾进行了生境修复和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技术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4、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该项目主要承担单位,对创新点1、创新点2做出了突出贡献。完成了莱州湾生境与生物资源受损现状调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应用生态通道(Ecopath)模型,开展了莱州湾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关键种的生态容量评估;在莱州湾实施了生境修复与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许氏平鲉、褐牙鲆等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参与构建了评价技术新体系,实现了修复与养护效果的多元评价。在莱州湾进行了生境修复和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技术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5、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

该项目主要承担单位,对创新点1、创新点2做出了突出贡献。制定了海洋牧场主要经济资源生物养护标准,在莱州湾、荣成湾和海州湾海洋牧场进行了生境修复和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技术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6、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技术主要示范单位。对创新点1、创新点2做出了突出贡献。从2012年开始,公司进行新型专用人工鱼礁和生物资源养护技术示范,在莱州湾建立人工鱼礁与生物资源养护核心示范区46000亩,累计投放各类藻参鱼增殖礁9万空吨,累计底播增殖刺参6亿余头,创造性建立了“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渔户”相结合的“泽潭模式”,创新“耕海”方式,组建专业渔业合作社,实施“统一供应投入品、统一销售产品、统一渔船安全管理、统一品牌打造、统一技术信息

服务”,实现了渔民收入与企业发展同步提升、海域生态与产出效益同步改善。

7、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

项目技术主要承担单位。对创新点3做出了突出贡献。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水下设备等海洋监测仪器为海洋牧场环境资源监控平台的构建提供了装备支持,为海洋牧场预警预报系统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九、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2000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在海湾生境与资源修复、海水增养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方面、海洋牧场环境安全与生态保障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2008年,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典型海湾生境与重要经济生物资源修复技术集成及示范”(200805069)启动,作为参与人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杨红生、张立斌、张涛、周毅,中国海洋大学张秀梅、张沛东,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刘洪军等科研人员重点开展了荣成湾生境资源修复和效果评价研究与示范;同时与莱州湾的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基地开展对比研究。

2009年,“基于生态系统的典型海域生物资源综合修复与调控技术研究及示范”(200905019)启动,作为参与人员,山东省海洋环境与资源研究院吕振波,中国海洋大学张秀梅、张沛东,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王云中等科研人员重点开展了莱州湾生境资源修复和效果评价研究与示范;同时,杨红生作为该项目的专家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了该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强化了两个团队之间学术成果和管理经验的交流。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开展了荣成湾与莱州湾生境资源修复设施和技术的对比研究,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重要的推广示范基地。

通过紧密合作,2004-2010年,杨红生、许强、张立斌、周毅、张涛共同完成的“典型海湾生境修复与生态增养殖设施”项目,获得201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2004-2012年,杨红生、张秀梅、刘洪军、吕振波、张涛、周毅共同完成的“山东半岛典型海湾生境修复和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创新和应

用”项目,获得了201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通过以上项目的合作促进了本项目研究单位及科研人员的合作交流,项目研究成果的集成与示范应用推动了我国现代海洋牧场构建技术的创新与集成应用。项目第一完成人杨红生承诺以上信息的真实性,并对其负责。

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3项1抗疏力技术在

2016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13项 1.抗疏力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陇东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甘肃瑞斯抗疏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庆阳信合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刘万锋、杨永东、胡爱萍、张斌伟、张振宁、王博、金积钧、梁淑红、孙波、王生强) 2.陇东地区水平井冲砂洗井技术体系研究(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采油厂、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二采油厂刘彬、付文耀、令永刚、杨锋、李益民、向蓉、赵凯峰、李杨、刘继红、林志波、张军、涂建、王博) 3.70万吨/年汽油加氢脱硫技术工业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庆阳石化分公司魏治中、赵秋燕、缪希平、吴云、兰创宏、张小芳、雷鸿刚、张兴中、王学斌、张成藩、戴建军、董海红、王伟) 4.细分流动单元及注采对应关系在白153区的应用(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采油厂李亮、王明瑜、蒋天昊、彭建、翟学智、宋方新、苗万春、毕玉静、郑平、郑亚军、张兴、韩光顺、王月萍) 5.废塑料的回收及环保型产品的研发(陇东学院胡浩斌、武芸、张腊腊、朱治明、郑旭东、张鹏会、罗应君、杨军) 6.白瓜籽自动控制生产线与加工技术集成创新(庆阳中庆农产品有限公司、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王百姓、马建仁、王欣欣、

徐博、苟小平、韩雍、武永福、汪慧、任丽娟、袁翔、杨千、刘丽丽、宋熙) 7.庆阳市肉羊防疫集成技术研究与推广(庆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石鹏、李世恩、阎克敏、许伟、董小强、杨治国、孙义平、韩冰毅、张建华、张祚、高武成、王剑刚、贺文) 8.环县农牧交错地带植物优势种群筛选及逆荒漠化进程研究(陇东学院、庆阳市水土保持局、新疆巴楚县第二中学、庆阳市林科所张多勇、卢东平、刘娟芝、张亮、张林涛、陈守焱、姚志勇、张建香、张希彪、张耀宗、刘艳艳、罗凯、王位泰) 9.万亩玉米标准化清洁生产技术集成示范(陇东学院李志军、姚志龙、李科、马剑、宋兰芳、张述强、张永明、韩萍、刘会霞)10.子午岭优良种源树种资源调查与保护利用(庆阳市林木种苗管理站席忠诚、王晓飞、刘向鸿、邵玲玲、朱晓东、李亚绒、张睿、苟有社、毛宏斌、杨振、麻仕栋、张育青、曹思明)11.农田病害田间“五诊”诊断法则与病草害安全防控技术研发(庆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王本辉、张乾中、刘俊文、肖静、李海军、张国存、谢永桢、韩丽、杜倩倩、罗涛、柴小佳、缪金艳、范学钧) 12.医院环境与临床送检标本细菌分布及耐药特征流行病学研究(庆阳市人民医院李晓宏、罗静、李娟、赵菊翠、王环琴、李肖妮、王平、高明亮) 13.脑膜瘤MRI征象与PR、CD34、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庆阳市中医医院刘文军、李飞、王威、李桂珍、刘向辉、王礼堂、许益国、宦怡、李林劼、李丹丹、王炜、常伟东、刘姝蓉)

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省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239-403 项目名称:基于大数据的特殊钢棒材品质一致性工艺技术控制 一、提名单位:河北省金属学会 二、项目简介: 主要技术内容:针对我国钢铁行业高端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均质性差、高端齿轮钢淬透带宽控制水平难以稳定在4 HRC以内,高端轴承钢[O]含量控制稳定性差,符合率低等难题,通过构建多功能质量大数据平台,建立齿轮钢不同系列产品端淬预测公式,确定并优化轴承钢关键的控制参数及控制范围,建立关键工序SPC统计过程控制系统、齿轮钢端淬预控现场操作指导模型,制定钢关键控制点智能统筹操作规范,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1、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多功能质量大数据平台。1)创新地应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和数据源共享、异构机制实现了从原材料检验到客户使用的全流程的实时数据库、电子表格记录等不同类型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贯通;2)开发了满足技术管理人员个性化需求的数据查询系统,可实现各工序各参数任意组合查询。3)建立了涵盖质量记录、统计分析、因果分析的多功能报表体系。探寻出一条在基础自动化较低水平上实现工业大数据集成和应用途径。 2、研发了高端齿轮钢窄淬透带控制技术。1)通过数据试验分析确定使用硬度分布函数作为末端淬透性公式预测基础,通过回归分析进行修正形成不同系列齿轮钢端淬预测公式,相对于传统的非线性和SAE J406

方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更高的准确性。2)依据预测公式在生产岗位建立端淬预控模型,从传统的对每个成分目标值的控制方法转变为以端淬目标值为依据对各个成分进行综合控制的方法指导生产操作,达到了高端齿轮钢末端淬透性带宽≤4HRC的目标。 3、研发了高端轴承钢氧含量稳态控制技术。1)以批量数据处理为基础,研究确定了高端轴承钢氧含量控制的关键参数及最优控制范围。2)自主开发建立了转炉一次倒炉终点模型、精炼模型、VD温度控制模型等控制模型对现场实时指导智能统筹。实现了高端轴承钢氧含量的精准控制及稳态控制,高端轴承钢中[O]控制范围达到0.0004%≤[O]≤0.0006%。 4、开发了“一种钢包底吹氮增氮的方法”。通过对钢包底吹氮过程中氩气和氮气混合气体中氮分压的控制,可精确实现对含氮钢种进行增氮,节约高成本氮化合金的使用,避免了分段底吹氮气增氮控制精度偏低的弊端,具有低成本、高命中率、操作简单的特点。 经济技术指标: 1、高端齿轮钢末端淬透性带宽从6-7HRC达到≤4HRC的水平。 2、高端轴承钢中[O]从平均0.0007%、分布区间0.0004%-0.0008%达到平均0.00055%、分布区间0.0004%-0.0006%。 推广应用及效益情况:2015-2017年,三年实现销售高端齿轮钢、轴承钢64.295万吨,吨钢平均增加毛利近200元,累计创造效益1.27亿元。齿轮钢成功应用于宝马奔驰、丰田汽车、德国大众、比利时邦奇、陕西法士特、双环齿轮等高端用户。高端轴承钢批量地向世界著名的SKF 公司、铁姆肯公司、NSK公司等轴承公司供货,出口创汇1.6亿美元。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2020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1999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5号发布根据2003年12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2020年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1号第三次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 (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第三条国家科学技术奖应当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国家加大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应当注重前瞻性、理论性,国家技术发明奖应当注重原创性、实用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应当注重创新性、效益性。 第四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条国家维护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公正性、严肃性、权威性和荣誉性,将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追求真理、潜心研究、学有所长、研有所专、敢于超越、勇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提名、评审和授予,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干涉。 第六条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相关办法制定和评审活动的组织工作。对涉及国家安全的项目,应当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应当实施绩效管理。 第七条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等组成评审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监督工作。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人选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章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设置 第八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下列中国公民: (一)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

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 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中共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提名意见:准确、可靠、及时的雷达对抗情报是现代战争胜负的关键,先进的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技术是获取高质量情报的基础。现有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技术在可靠性、稳定性、实时性等方面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已成为制约装备性能发挥的关键瓶颈。为此,该项目围绕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在复杂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内特征挖掘、特征参数评估、信号分选识别方法和运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研制的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识别系统,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获取稳定、可靠的雷达对抗情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项目的理论研究难度大、创新性强,成果关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相关领域培养博士、硕士8名。该项目相关成果已在雷达对抗侦察装备上进行了应用,有效提升了装备的信息处理能力,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针对现有雷达对抗侦察系统分选识别准确率较低的突出问题,从脉内特征参数挖掘、多指标特征参数评估和基于脉间相参特征的雷达辐射源

信号分选等三个方面展开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系统,有效提升了现有雷达对抗侦察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输出的雷达对抗情报信息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明显提高。 四、客观评价 该成果针对当前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重点研究了“基于多域的脉内有意调制特征挖掘、脉间相参特征挖掘以及特征参数评估”等关键技术,研制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系统,研究难度较大、创新性强;在“利用多域脉内有意调制特征参数提高雷达辐射源信号的分选识别准确率、利用脉间调制特征识别雷达辐射源的工作属性”等问题上有重大创新,在“利用相参特征解决分选识别中的分批合批等问题、利用多指标体系评估脉内调制特征参数”方面属于国内首创。研究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破解了当前“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识别准确率不高、难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脉内特征参数”等技术难题,在提高雷达对抗侦察系统使用效能,尤其是在提高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应用情况 2011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该项目成果的主要技术在装备上进行了多次实际应用,有效解决了当前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高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准确率,取得了显著效果。 六、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1.基于多指标的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参数评估方法,发明专利,ZL201010543670.X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候选人基本情况姓名李立浧 从事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受教育情 况 1961.09-1968.09,清华大学,大学本科学习 提名者广东省 提名意见 李立浧是国内外著名的电力专家、直流输电专家。他在电力科技前沿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丰富了电力系统尤其是直流输电领域的学科内涵,为我国和世界直流输电的突破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立浧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并开展研究±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构建了完备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体系,是能源电力领域的重大创新。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揭示了交直流相互影响的深层机理,为交流和直流输电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创造性地提出并研发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将世界直流输电技术提升到新高度。 李立浧是现代电网工程建设大家,主持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带动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大规模发展,已投产13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组织多条重大交直流输电通道建设,为我国西电东送战略实施贡献了重要力量。研究开发的特高压柔性直流技术,已经在世界上第一个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乌东德至广东输电工程中应用。这些成果有力促进了我国西部和北部清洁能源的大规模集约开发和大范围消纳,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意义重大。 李立浧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

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得201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此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奖20项,获得2016年光华工程科技奖、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第五届(2012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候选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李立浧是国内外著名的电力专家、直流输电专家,投身电力事业已经超过50年,在电力科技前沿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至今坚持在科技工作第一线。李立浧在直流输电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和研究±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攻克了交直流相互影响等世界级难题,创造性地提出并研发了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首创中国高压直流输电的系统集成和设计自主化技术。这些成果极大地丰富了电力系统尤其是直流输电领域的学科内涵。推动我国和世界直流输电技术持续突破创新,实现了我国直流输电技术从引进吸收到引领世界的巨大跨越。 李立浧是现代电网工程建设大家,创造了我国和世界电力建设的许多个第一:参加和组织了我国第一条330kV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kV 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kV直流输电工程;组织建设了我国第一条±500kV直流自主化依托工程;组织世界上第一条±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技术研究、关键项目攻关和工程建设;主持研发建设世界首个南澳多端柔性直流工程;正在主持研发建设世界首个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李立浧为推动先进能源电力技术的工程应用,促进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有: 一、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和研究±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构建了完备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体系,是能源电力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李立浧是第1完

2019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2019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安全用电关键技术研究 二、提名意见 该项目针对用电安全,在电源隔离、高精度在线检测、智能互联,安全监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安全电源的空白,发表了高水平论文,获得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相关成果在企业得到了科技转化,开发了系列电能过滤器新型产品,对传统电源进行了升级,实现年新增经济效益5000万元,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荐申报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1、安全用电关键技术 项目在用电安全方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电源隔离技术,切断电网与用户的电气回路,阻断二次侧与大地相连。 (2)线路对地阻抗检测方法研究,低于国标规定值时报警,高于规定值时断路。 (3)数据高精度采集和智能互联技术,实现电源网络安全监控。 2、授权专利情况 本研究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1项。发明专利《一种智能保护电路》(专利号为ZL 2015 1 0311685.6);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器》(专利号为ZL 2017 2 1829064.8),《检测用电设备温度的电路》(ZL2018 2 1532269.4 ),《安全用电装置》(ZL 2018 2 1536537.X),《电能过滤器(XK-PF-220-10-H)》(ZL 2018 3 0624576.4),《电能过滤器(室外机)》(ZL 2018 3 0663298.3;软件著作权《安全用电节能智能系统》(证书编号0636588号)。 3、应用推广及经济效益情况 本研究主要应用单位有湖南小快智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健颖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组与小快智造从2015年开始合作研发,2016年开始产业化, 2017年投产(邵经开审批(产)发(2017)14号),目前已研制了2KW、3KW、6KM、10KW系列电能过滤器,公司已在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杭州、海口、邵阳、等地建立了旗舰店,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不断扩张。2016年、2017年、2018年新增销售额分别为273.5万、817.92万、1010.59万,新增利润分别为74.17万、218.68万、314.70万。项目技术2014年

科技进步奖申报流程图

科技进步奖申报流程图 发布推荐科技进步奖项目通知 课题组提供材料 填写推荐书、将内容输入有关部门编制的计算机系统 审核材料 鉴定证书及其他水平证书 主要技术报告 应用证明 基础类:20篇论文及内容简介,国内外同行引用、应用效益证明 发明类:授权发明专利或查新报告,发明专利要求及技术报告 未鉴定评审的项目 已鉴定评审的项目 课题组将推荐书、鉴定证书或发明证书、查新报告、引用应用证明、技术报告或论文装订成册,交专利成果科盖章报出。

科技进步奖申报流程说明 1、基础类研究组合本课题组(或本人或本领域自己、他人的)正式发表的20篇以内的论文,形成完整的一种新的理论、新的方法等成果。 2、发明类研究授权发明专利,未授权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需有查新检索证明(国家认可的申报国家发明奖的查新检索机构,上海只有上海市科技情报所)。 3、应用类研究通过鉴定(上海市规定,须上一年10月底前鉴定,教育部对鉴定的时间要求不是很严,但成果应用须一年以上,并在当年4月底前将鉴定材料交教育部),已将课题材料归档。 二、应用材料准备

1、基础类研究提供国内外同行引用证明,可将同行论文发表的期刊封面、论文的第一页、论文的最后一页(有参考文献的)复印件,作为应用证明。如属应用基础研究,还可将工程应用证明附上,工程应用涉及经济效益,证明上应盖标有“财务”两字的公章。 2、发明类研究提供国内外用户的应用证明,社会效益证明盖单位章;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利税、节支、创汇等经济效益证明,须盖有“财务”两字的公章。 3、应用类研究提供国内外用户的应用证明,社会效益证明盖单位章;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利税、节支、创汇等经济效益证明,须盖有“财务”两字的公章。环保类成果,如只有社会效益,可只提供社会效益证明。 应用证明请一式多份盖红章,因每次申报均需有一份为红章。 三、填写推荐书 1、按照专利成果科提供的推荐书样本,严格按照字数要求,逐项栏目规范填写有关内容,不使用形容词和修饰词,以明确的文字进行表达。 2、使用有关奖励办提供的软件系统,将推荐书中的内容进行输入,并作软盘备份。 四、推荐材料审查 推荐书的内容填写完毕后,由科技处专利成果科进行推荐材料的审查: 1、正式发表的论文,最后一篇的发表时间应一年以上; 2、主要完成人的排名原则上按照鉴定时的排名次序,如几个成果合并,完成人排名可作调整;完成人在“主要贡献”栏签名;

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格式范文

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格式范文 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XX) 一、项目基本情况 省登记号项目分组农□林□牧√园艺□水产□其它□项目名称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推荐部门无锡市农林局 项目主题词科研计划名称和编号研制起止时间 1996年1月—1997年12月 科研成果组织鉴定单位和时间推广计划名称和编号s(01)6 推广起止时间推广成果组织鉴定单位和时间附件目录 1、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2、主要完成人员详细情况表;3、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或其它有效证件;4、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证明;5、推广技术总结和工作总结;6、计划任务书或合同;7、其他。 内容提要: 二、详细内容 项目推广前的成果情况: 项目的主要技术内容: 项目推广和应用情况

计划推广应用规模实际推广应用规模推广程度 县[您阅读的文章来源ˇ大ˇ秘ˇ书ˇ网-◇大◇秘◇书◇网互联网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数面积(万亩、万头等) 县数面积(万亩、万头等) 新增纯收益总经济效益推广应用详细情况(含推广的技术路线): 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 三、推广奖主要完成人情况简表 申报项目名称: 名次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前十名本人签字名次姓名工作单位职称 四、推广奖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申报项目名称: 序号单位名称通信地址前五名单位加盖公章 五、申报、评审意见 完成单位申报意见公章年月日 推荐单位意见公章年月日 两项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公章年月日 附件4: 主要完成人详细情况表

姓名本人签名名次 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毕业学校专业文化程度学位参加本项目起止时间联系电话参加本项目时所在工作单位现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参加本项目的工作简历在项目中的具体作用和贡献 完成人在参加项目时所在单位意见公章年月日 注:本表请附在申报书之后,字要求清楚,无本人签字及单位公章无效。 附件5: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单位通讯地址名次联系人电话传真邮政编码电子信箱 对本项目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贡献单位盖章年月日 效益说明:叙述应用的对象、范围、规模,各项投入产出情况,农产品品质,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节支金额,总经济效益等。应用单位财务部门年月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全文)1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全文) (全文分为几个文档,可在店铺中按标题找到)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 (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第三条国家科学技术奖应当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国家加大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应当注重前瞻性、理论性,国家技术发明奖应当注重原创性、实用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应当注重创新性、效益性。 第四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条国家维护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公正性、严肃性、权威性和荣誉性,将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追求真理、潜心研究、学有所长、研

有所专、敢于超越、勇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提名、评审和授予,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干涉。 第六条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相关办法制定和评审活动的组织工作。对涉及国家安全的项目,应当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应当实施绩效管理。 第七条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等组成评审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监督工作。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人选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

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

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微生态制剂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的辅助治疗意义 二、提名单位: 保定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 三、申报奖种及级别:2018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四、项目简介: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一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肠道急症,早产儿发病率较高,且有较高的病死率。寻找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是NEC治疗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肠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为人体提供营养、调控上皮发育,是指导先天性免疫不可缺少的“器官”。肠道微生态菌群失衡和许多疾病密切相关,益生菌制剂已经应用到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中。我们团队就肠道微生态与NEC感染展开研究,系统阐述益生菌制剂在NEC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我们一方面选取NEC患者临床病例研究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与NEC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另一方面通过动物研究细菌感染与肠道微生态的联系。在研究中我们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影响NEC预后的危险因素,发现败血症、腹膜炎等细菌感染是影响NEC预后的危险因素,益生菌喂养是影响NEC 预后的保护因素,进一步我们对比了临床NEC患儿微生态调节剂应用前后肠道菌群改变情况,也证实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后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组成,从理论上验证了益生菌喂养可以改善NEC预后。基于NEC的发生与细菌感染有关,且大多数是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我们通过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经口灌胃小鼠,可以引起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明显改变,且肺炎克雷伯菌可以进一步从肠道易位到肝脏引起肝脓肿感染。因此,我们团队从临床病例NEC预后风险因素分析、动物感染模型构建,以及临床微生态制剂应用研究三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微生态制剂在NEC患儿临床辅助治疗中的重要意义,为临床用药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结果在国内核心杂志及SCI期刊发表论文三篇。 五、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推广应用及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1. 第一完成单位: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是保定市首批医学重点专科,河北省重点发展专科。为保定市及保定地区规模最大的新生儿救治中心。针对临床新生儿NEC患者,尤其是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同时肠道菌

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一、项目名称 海洋牧场生境构建和资源修复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二、推荐单位(专家)意见 我国近海生境严重退化,渔业资源持续衰退,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布局等亟待产业转型升级兴业。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海洋经济新业态,既能养护渔业资源,又能修复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与近海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针对海洋牧场建设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环节,项目系统开展了牧场设施研发、技术创新、模式构建、监测评价、预警预报和集成应用,取得了牧场生境构建、资源修复和平台建设等系列创新性成果。突破了增殖放流与生境构建关键技术、创新了海洋牧场生产经营与管理策略,发展和丰富了重要渔业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理论、方法和技术,为黄渤海渔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例。 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SCI文章45篇,专著2部,制定山东省标准6项;阶段性成果曾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在黄渤海集成应用,示范面积9万亩,推广面积45万亩;近三年新增销售额55亿元,新增利润11亿元。通过CCTV焦点访谈、中国科学报等专题报道和系列科普报告,提高了全民保护、合理开发海洋的科学意识;创建了“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渔户”相结合的“泽潭模式”,实现渔民收入与企业发展同步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推荐材料,确认推荐材料真实有效,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排序无异议,相关栏目符合要求,根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经评审并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水产科学技术领域。 受陆源污染、过度捕捞、盲目开发影响,我国近海生境严重退化,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海洋荒漠化显著。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海洋经济新业态,是实现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恢复、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与“蓝色碳汇”的重要途径。

科技进步奖申报材料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内容指导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主要贡献: 本项目是华荣集团有限公司独立开发,应用节能环保的新光源,经过大量的试验,通过自主研发大胆设计, 采用防爆灯内部电器腔与光源腔之间设置通风对流散热孔, 光源腔产生的热量通过通风对流孔中空气对流带走的热量, 使光源腔热量有效散发,满足光源及电器附件工作环境要求,保证灯具稳定工作。项目为首创,已经申报并取得了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拥有独立的自主产权, 唯一一家采用此设计的通风对流散热孔形式。 不超300字 主要完成人情况 对本项目的创造性贡献 李总: 应用创新:电磁感应灯作为电光源的换代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也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利用高频电磁场激发无极放

电腔而发光的一种新型照明光源,发光原理为高频电磁场能量以感应方式耦合进灯泡内,激发灯泡里的稀有气体电离而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受激发原子返回基态而自发辐射出紫外线,而导致灯泡内壁的荧光粉受激发而发出可见光。特点:超长寿命(100000小时)、无电极、无光衰、瞬间启动和再启动、无频闪、显色性好。 结构创新:现有技术中防爆灯结构均采用光源内装,光源产生的热量使防爆灯具内部温度升高,内部的高温利用热传导通过铝合金外壳表面散发热量。但由于灯具内部的高温产生,散热不充分,形成灯具光源及电器附件寿命降低,维护频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公司经过大量的试验,通过自主研发大胆设计, 采用防爆灯内部电器腔与光源腔之间设置通风对流散热孔, 光源腔产生的热量通过通风对流孔中空气对流带走的热量, 使光源腔热量有效散发,满足光源及电器附件工作环境要求,保证灯具稳定工作。 王亚德、章明高: 结构创新:现有技术中防爆灯结构均采用光源内装,光源产生的热量使防爆灯具内部温度升高,内部的高温利用热传导通过铝合金外壳表面散发热量。但由于灯具内部的高温产生,散热不充分,形成灯具光源及电器附件寿命降低,维护频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公司经过大量的试验,通过自主研发大胆设计, 采用防爆灯内部电器

2016年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科技进步奖

2016年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科技进步奖

2016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13项 1.抗疏力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陇东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甘肃瑞斯抗疏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庆阳信合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刘万锋、杨永东、胡爱萍、张斌伟、张振宁、王博、金积钧、梁淑红、孙波、王生强) 2.陇东地区水平井冲砂洗井技术体系研究(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采油厂、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二采油厂刘彬、付文耀、令永刚、杨锋、李益民、向蓉、赵凯峰、李杨、刘继红、林志波、张军、涂建、王博) 3.70万吨/年汽油加氢脱硫技术工业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庆阳石化分公司魏治中、赵秋燕、缪希平、吴云、兰创宏、张小芳、雷鸿刚、张兴中、王学斌、张成藩、戴建军、董海红、王伟) 4.细分流动单元及注采对应关系在白153区的应用(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采油厂李亮、王明瑜、蒋天昊、彭建、翟学智、宋方新、苗万春、毕玉静、郑平、郑亚军、张兴、韩光顺、王月萍) 5.废塑料的回收及环保型产品的研发(陇东学院胡浩斌、武芸、张腊腊、朱治明、郑旭东、张鹏会、罗应君、杨军) 6.白瓜籽自动控制生产线与加工技术集成创新(庆阳中庆农产品有限公司、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王百姓、马建仁、王欣欣、

徐博、苟小平、韩雍、武永福、汪慧、任丽娟、袁翔、杨千、刘丽丽、宋熙) 7.庆阳市肉羊防疫集成技术研究与推广(庆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石鹏、李世恩、阎克敏、许伟、董小强、杨治国、孙义平、韩冰毅、张建华、张祚、高武成、王剑刚、贺文) 8.环县农牧交错地带植物优势种群筛选及逆荒漠化进程研究(陇东学院、庆阳市水土保持局、新疆巴楚县第二中学、庆阳市林科所张多勇、卢东平、刘娟芝、张亮、张林涛、陈守焱、姚志勇、张建香、张希彪、张耀宗、刘艳艳、罗凯、王位泰) 9.万亩玉米标准化清洁生产技术集成示范(陇东学院李志军、姚志龙、李科、马剑、宋兰芳、张述强、张永明、韩萍、刘会霞)10.子午岭优良种源树种资源调查与保护利用(庆阳市林木种苗管理站席忠诚、王晓飞、刘向鸿、邵玲玲、朱晓东、李亚绒、张睿、苟有社、毛宏斌、杨振、麻仕栋、张育青、曹思明)11.农田病害田间“五诊”诊断法则与病草害安全防控技术研发(庆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王本辉、张乾中、刘俊文、肖静、李海军、张国存、谢永桢、韩丽、杜倩倩、罗涛、柴小佳、缪金艳、范学钧) 12.医院环境与临床送检标本细菌分布及耐药特征流行病学研究(庆阳市人民医院李晓宏、罗静、李娟、赵菊翠、王环琴、李肖妮、王平、高明亮) 13.脑膜瘤MRI征象与PR、CD34、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庆阳市中医医院刘文军、李飞、王威、李桂珍、刘向辉、王礼堂、许益国、宦怡、李林劼、李丹丹、王炜、常伟东、刘姝蓉)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 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Kinesin家族成员调控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二、申报奖种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三、申报单位 青岛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 四、推荐单位意见 该项目阐述了沉默Kif2a对Tca8113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揭示沉默Kif2a对舌癌增殖及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并阐述了沉默Kif2a通过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调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为以细胞骨架为靶点的抗肿瘤转移治疗提供新型靶分子和理论依据。立项新颖,具有创新性,课题按时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研究目标,并发表相关SCI论文多篇,建议推荐申报科技进步奖。 五、项目简介 1、首先在原有研究结果基础上,通过MTT实验、克隆生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了Kif2a基因沉默对舌癌细胞Tca8113细胞增殖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Kif2a基因沉默能显著抑制舌癌的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进一步研究了临床常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与Kif2a 基因沉默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协同抑制效应,Kif2a基因沉默能显著增强5-Fu 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增加Tca8113细胞对5-Fu的药物敏感性。 2、构建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活体、实时观察Kif2a基因沉默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记录裸鼠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Kif2a基因沉默显著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3、Real 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Kif2a 干扰组细胞内Rho家族成员RhoA、ROCK1、Rac1及Cdc4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Kif2a干扰组细胞内RhoA、ROCK1、Rac1及Cdc42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4、应用Rho/ROC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7632和激动剂溶血磷脂酸LPA,

科技进步奖申报材料范文

篇一:(新)2013省级科技进步奖申报材料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科技进步奖) 一、项目基本情况 第一完成单位基本情况二、项目简介篇二:科技进步奖申报材料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内容指导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主要贡献: 本项目是华荣集团有限公司独立开发,应用节能环保的新光源,经过大量的试验,通过自主研发大胆设计, 采用防爆灯内部电器腔与光源腔之间设置通风对流散热孔, 光源腔产生的热量通过通风对流孔中空气对流带走的热量, 使光源腔热量有效散发,满足光源及电器附件工作环境要求,保证灯具稳定工作。项目为首创,已经申报并取得了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拥有独立的自主产权, 唯一一家采用此设计的通风对流散热孔形式。 不超300字 主要完成人情况 对本项目的创造性贡献 李总: 应用创新:电磁感应灯作为电光源的换代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也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利用高频电磁场激发无极放电腔而发光的一种新型照明光源,发光原理为高频电磁场能量以感应方式耦合进灯泡内,激发灯泡里的稀有气体电离而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受激发原子返回基态而自发辐射出紫外线,而导致灯泡内壁的荧光粉受激发而发出可见光。特点:超长寿命(100000小时)、无电极、无光衰、瞬间启动和再启动、无频闪、显色性好。结构创新:现有技术中防爆灯结构均采用光源内装,光源产生的热量使防爆灯具内部温度升高,内部的高温利用热传导通过铝合金外壳表面散发热量。但由于灯具内部的高温产生,散热不充分,形成灯具光源及电器附件寿命降低,维护频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公司经过大量的试验,通过自主研发大胆设计, 采用防爆灯内部电器腔与光源腔之间设置通风对流散热孔, 光源腔产生的热量通过通风对流孔中空气对流带走的热量, 使光源腔热量有效散发,满足光源及电器附件工作环境要求,保证灯具稳定工作。 王亚德、章明高: 结构创新:现有技术中防爆灯结构均采用光源内装,光源产生的热量使防爆灯具内部温度升高,内部的高温利用热传导通过铝合金外壳表面散发热量。但由于灯具内部的高温产生,散热不充分,形成灯具光源及电器附件寿命降低,维护频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公司经过大量的试验,通过自主研发大胆设计, 采用防爆灯内部电器腔与光源腔之间设置通风对流散热孔, 光源腔产生的热量通过通风对流孔中空气对流带走的热量, 使光源腔热量有效散发,满足光源及电器附件工作环境要求,保证灯具稳定工作。 社会效益 该产品作为防爆照明换代产品也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例如:化工厂房、仓库、加油站、油井平台、石油开采、炼油、冶炼等场所,同时,在国内大连、银川、福建等地方的石油、化工等国家级大型项目中已经批量采用,其产品质量、节能效果、高光效和长寿命得到了现场使用的验证和用户的充分肯定。这样形成批量生产后,将为上海市创造装配就业岗位至少100个,其他就业岗位50个,带动相关运输、玻璃、营销等行业的就业机会300个。 要求: 说明推荐项目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保护自然资源或生态环境,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全,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及健康水平等方面所取得作用,以及取得间接经济效益。不超过250

科技进步奖申报材料

科技进步奖申报材料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内容指导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主要贡献: 本项目是华荣集团有限公司独立开发,应用节能环保的新光源,经过大量的试验,通过自主研发大胆设计, 采用防爆灯内部电器腔与光源腔之间设置通风对流散热孔, 光源腔产生的热量通过通风对流孔中空气对流带走的热量, 使光源腔热量有效散发,满足光源及电器附件工作环境要求,保证灯具稳定工作。项目为首创,已经申报并取得了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拥有独立的自主产权, 唯一一家采用此设计的通风对流散热孔形式。 不超300字 主要完成人情况 对本项目的创造性贡献 李总: 应用创新:电磁感应灯作为电光源的换代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也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利用高频电磁场激发无极放

电腔而发光的一种新型照明光源,发光原理为高频电磁场能量以感应方式耦合进灯泡内,激发灯泡里的稀有气体电离而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受激发原子返回基态而自发辐射出紫外线,而导致灯泡内壁的荧光粉受激发而发出可见光。特点:超长寿命(100000小时)、无电极、无光衰、瞬间启动和再启动、无频闪、显色性好。 结构创新:现有技术中防爆灯结构均采用光源内装,光源产生的热量使防爆灯具内部温度升高,内部的高温利用热传导通过铝合金外壳表面散发热量。但由于灯具内部的高温产生,散热不充分,形成灯具光源及电器附件寿命降低,维护频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公司经过大量的试验,通过自主研发大胆设计, 采用防爆灯内部电器腔与光源腔之间设置通风对流散热孔, 光源腔产生的热量通过通风对流孔中空气对流带走的热量, 使光源腔热量有效散发,满足光源及电器附件工作环境要求,保证灯具稳定工作。 王亚德、章明高: 结构创新:现有技术中防爆灯结构均采用光源内装,光源产生的热量使防爆灯具内部温度升高,内部的高温利用热传导通过铝合金外壳表面散发热量。但由于灯具内部的高温产生,散热不充分,形成灯具光源及电器附件寿命降低,维护频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公司经过大量的试验,通过自主研发大胆设计, 采用防爆灯内部电器

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省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热轧板带全线高速钢轧辊制造和应用集成技术研究 二、提名单位:河北省金属学会 三、项目简介 目前中国钢铁已经进入国际一流钢铁强国方阵,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高品质铁路机车用钢、高质量钢轨、高寒地区热轧H型钢等高品质钢材产品开发已处于国际一流水平。随着轧制品种的升级和轧制新技术的应用,对轧辊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传统材质产品表现出了更多的不适用性,制约了轧钢工艺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通过研究热轧板带不同机架轧辊产品在耐磨性、抗事故性、抗热裂性能的需求差异,利用多种材质设计软件,开发了热轧板带粗轧、精轧前后段、立辊等系列化专业高速钢材质;研究开发了逐层冷却控制技术、电感应离心轧辊处理技术、高速钢防氧化浇注保护等先进轧辊制造技术,解决了偏析、内裂、应力控制等关键制造难点,形成了成熟的热轧板带全线高速钢用辊制造技术;并同宝钢、首钢、河钢、日钢、沙钢等企业合作开展高速钢应用技术研究,形成了成熟的高速钢轧辊使用维护管理制度,满足了不同客户对高端板材轧制需求。 全球首家研发的热轧板带全线高速钢工作辊,将高速钢、高碳高速钢轧辊推广到精轧成品机架,实现0.8mm薄材的批量生产。粗轧辊抗热裂性优异,在日照ESP使用,将单炉在机消耗量降低到0.05mm 以下。精轧前段高速钢具有优异的高温氧化膜保持能力,确保了200Km 轧制辊面质量。精轧后段高速钢在机磨损小,辊型保持强,解决了制约轧线的辊面质量问题,满足了热轧板带不同机架的轧制需求。

四、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推广应用及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为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 目前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已经形成成熟的热轧板带全线高速钢轧辊制作技术,累计供货高速钢轧辊1816支,实现产值5.7亿元,推广到宝钢、首钢、河钢、日钢、沙钢、台湾中钢等30余家国内企业,并出口美国NLMK、墨西哥AHMSA、瑞典钢厂、韩国浦项、印度JSL、奥地利奥钢联等国外钢铁企业,产品实物质量、性能指标和使用效果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自主研发的热轧板带全线高速钢轧辊,打破了国外产品技术垄断,提升了国内轧钢备件配套系统集成能力;同时新产品的应用延长了轧机轧制时间,提高了轧机工作效率,减少了轧辊维护消耗,促进了钢铁工业低碳绿色技术的发展,符合国家绿色制造的发展战略。 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

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 项目名称: 申报奖励等级: 项目完成单位: 申报部门: 申报时间: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1) 一、项目基本情况 陕西省序号(2)编号(3) 项目名称中文(4) 英文(5) 主要完成人 (6) 主要完成单位 (7) 任务来源 (8) A国家攻关、B其他国家计划、C部、委、D省、市、自治区、E企业委托、F其他单位委托、G中外合作、H自选、I非职务、J其他。

计划名称和编号 (9) 研制起止时间(10) 成果用于产生时间(11)成果进度 (12) 基层申报单位(13) 组织鉴定单位和时间(14) 申报部门(15)申报日期(16) 申报等级(17) 审定或推荐等级(18) 建议密级(19)A绝密 B机密 C秘密 批准密级 (20) A绝密 B机密 C秘密 保密编号 (21)可否公布(22)

省、部级成果登记号 (23) 国家级成果登记号(24) 图书资料 分类号 (25) 社 会 经济目标(26) A、陆地海洋大气、B民用宇航、C、农林牧渔、D工业、E、能源、F交通通信、G教育、H卫生医药、I社会经济发展、J生态环保、K知识全面发展、L其他民用目标、M国防 奖 励 类 别(27)A 新成果、B推广、C采用新技术、D消化吸收、E标准、F计量、G情报、H软科学、I其他

应用 行 业(28)A农林畜牧水、B工业、C地质、勘探、D建筑业、E交通、邮电、通讯业、F商、饮食、供销、仓储、G房地产、公共服务、H、卫生、体育、社会福利、I文教、广播、电视、J科研技术服务、K金融、保险、L党政机关团体、M国防专业、N公安、安全、O其他行业 归 口 行 业 评 审 组(29)A 机械、B电子、仪器仪表、C化工、D冶金E地矿、采矿、F轻工、G纺织、H医疗卫生、I医药、J农牧渔业、K林业、L城乡建设、M工程建设施工、N工程建设设计标准、O建筑材料、P水利水电、Q交通运输、R通用标准、S自然灾害监测预、T公安、安全、U成果推广、V科技情报、W计量、X自然资源、Y文本、Z软科学 本项目主题词(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