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政府设立的最高科技奖项,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单位。
根据你的要求,我将从多个角度回答你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问题。
首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四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分为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两个类别。
每年的奖项评选都会公布一批获奖项目和获奖人。
从历年来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非常庞大,涵盖了各个科学技术领域的突出成果和贡献。
以下是一些历年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2019年度:特等奖,无。
一等奖,《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应用》等项目。
二等奖,《高速铁路技术与系统集成》等项目。
三等奖,《新一代高效绿色制浆造纸技术与装备》等项目。
2018年度:特等奖,《高效节能先进冶金与连铸技术》等项目。
一等奖,《高速铁路技术与系统集成》等项目。
二等奖,《高性能大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等项目。
三等奖,《高效绿色制浆造纸技术与装备》等项目。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的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都会有新的获奖项目和获奖人。
这些项目涵盖了从基础科学研究到应用技术开发的广泛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工程技术、农业科技等。
除了具体的获奖项目和获奖人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选过程也非常严谨和公正。
评选工作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组织,经过专家评审、初评、复评等环节,最终确定获奖名单。
总结起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政府设立的最高科技奖项,每年会公布一批获奖项目和获奖人名单。
这些项目涵盖了各个科学技术领域的突出成果和贡献。
评选过程严谨公正,经过多个环节的专家评审和筛选。
以上是部分历年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具体的名单可以通过相关渠道查询得到。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科学技术界的最高奖项,每年由中国政府颁发,以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项目。
以下是近年来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2019年:特等奖:1. 高速铁路技术与装备研究与应用。
2. 高效抗体药物创新与产业化。
一等奖:1. 煤矿瓦斯综合利用与安全高效开采技术。
2. 重大疫苗研发与应用。
3. 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关键技术。
4.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与装备。
5. 高性能计算及应用。
6. 高速列车运行与控制技术。
7.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化。
8. 高效农业生物技术与装备创新与应用。
2018年:特等奖:1. 高速铁路技术与装备。
2. 重大疫苗创新与应用。
一等奖:1.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
2. 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
3. 高性能计算与应用。
4.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化。
5. 高速列车运行与控制技术。
6.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技术与产业化。
7. 高效农业生物技术与装备创新与应用。
2017年:特等奖:1. 高速铁路技术与装备。
2. 重大疫苗创新与应用。
一等奖:1.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
2. 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
3. 高性能计算与应用。
4.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化。
5. 高速列车运行与控制技术。
6.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技术与产业化。
7. 高效农业生物技术与装备创新与应用。
以上只是近几年的部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每年都会有更多优秀的项目和个人获得这一荣誉。
这些奖项的颁发不仅是对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认可,也对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科技进步奖真的吗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科技进步奖真的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科技进步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之一,具有非常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但是,一些人对这个奖项是否真实存在产生了疑虑,甚至认为这只是一种虚假的荣誉称号。
那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科技进步奖真的吗?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科技进步奖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荣誉称号,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旨在表彰在中国科学技术领域取得较大进展或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团队和单位。
自1985年设立以来,已经颁发了30多届,涉及各个领域,包括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工程技术等。
其次,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验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真实性。
例如,可以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网,查看最近几届的获奖名单和颁奖典礼的照片、视频等内容。
此外,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也可以看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身影,这些都是真实的存在证明。
再者,我们可以从获奖者的角度来验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真实性。
获奖者既包括众多知名的科学家、研究员,也包括一些优秀的企业和团队,他们的成果和贡献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中国的科技进步,也在国际上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他们的实际存在以及获得这个奖项的事实都证明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真实性。
最后,我们也可以从一些其他因素来验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真实性。
例如,这个奖项的设立和颁发程序都是经过严格筛选、评审的,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同时,这个奖项也得到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反映了它在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科技进步奖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荣誉称号,它凝聚了中国科技人才的辛勤努力和卓越成就,反映了科技进步的重要方向和进程。
虽然可能存在一些误解和谣言,但是通过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珍视这个奖项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科技创新、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中。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对在科学技术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项目进行表彰的重要奖项。
根据你的要求,以下是近年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回答。
1.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由某大学研究团队完成。
"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由某医药企业研发团队完成。
2.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高速铁路技术与应用",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完成。
"新一代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由某通信研究院团队完成。
3.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业化",由某汽车制造企业研发团队完成。
"高效农业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由某农业科研院所团队完成。
4.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新型节能建筑技术与应用",由某建筑设计院团队完成。
"重大传染病防控技术与策略研究",由某医疗研究院团队完成。
以上仅是近年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一部分获奖项目,每年都有众多优秀的科技成果获得这一殊荣。
这些项目的获奖不仅代表了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突破,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起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获奖项目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医药、交通、通信、能源、农业、建筑等。
这些项目的获奖是多个团队和个人长期努力的结果,对于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学科类别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学科类别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学科类别包括但不限于:
1. 自然科学类: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天文学等。
2. 工程技术类:航空航天技术、电子与通信技术、能源与化工技术、建筑与土木工程技术等。
3. 农业科技类:农业生物技术、种子与育种科学技术、农业装备与机械技术等。
4. 医学与卫生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
5. 社会科学类: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
此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还可以设置其他学科类别,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环境与资源保护类等,具体根据,每年奖项的设置情况而定。
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

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其作为国家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支撑。
政府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制定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鼓励优秀的科学研究人员,奖励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与发达国家十分接近,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奖金规定为:一等奖200万元,二等奖100万元,三等奖50万元。
此外,国家科技进步奖还将按照规定向受奖者及其所在单位及指导教师提供15%、7%和3%三等比例的奖励。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强调科学研究平台的维护,并通过政府资助,积极支持科学研究的发展,比如支持高校创新科学研究项目,支持重要研究成果的推广,以及技术服务中心的建立等。
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激励了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者,让他们获得适当的资金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思想和技术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开拓科学研究新领域,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坚持开拓创新,助力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政府每年颁发的最高科技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机构。
以下
是一些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供参考:
一等奖:
1. 2019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团队,获得了5G技术创新及产
业化一等奖。
2. 2018年,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团队,获得了微小
卫星技术与应用一等奖。
3. 2017年,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团队,获得了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与应用一等奖。
二等奖:
1. 2019年,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团队,获得了超快激
光科学与技术二等奖。
2. 2018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团队,获得了蛋白质科学与技术二等奖。
3. 2017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团队,获得了载人航天工程技术与应用二等奖。
三等奖:
1. 2019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团队,获得了数字地球科学与技术三等奖。
2. 201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团队,获得了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三等奖。
3. 2017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团队,获得了计算机软件新技术与产业化三等奖。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举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都会有不同的获奖项目和获奖者。
获奖项目涵盖了各个科学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能源环保、农业科技等。
每年的获奖名单都会在相关部门和媒体进行公示和报道。
科研奖励目录及标准

科研奖励目录及标准
备注:1.以浙大城市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成果获奖、标准,按上表给予对应奖励;学校作为参与单位的1.1-1.10所列成果获奖、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根据学校在完成单位中的排序(N)计算,该成果按相应奖励标准的1/N 予以计算,将奖励金额核算到学校排名最靠前人员,再由其根据参与成员的实际贡献进行二次分配。
2.科研成果获奖以获奖证书时间为准。
其他中央部委设立的成果奖的
判定以获奖证书盖章为依据,未盖国徽章的不予奖励。
国务院有关
部门根据国家安全的特殊情况设立的报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备
案的部级科学技术奖,参照L6省科学技术奖执行。
3.科研平台和团队必须以浙大城市学院为第一单位获得,对应
奖励在被认定后给予一次性发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项目名称海洋牧场生境构建和资源修复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二、推荐单位(专家)意见我国近海生境严重退化,渔业资源持续衰退,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布局等亟待产业转型升级兴业。
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海洋经济新业态,既能养护渔业资源,又能修复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与近海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针对海洋牧场建设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环节,项目系统开展了牧场设施研发、技术创新、模式构建、监测评价、预警预报和集成应用,取得了牧场生境构建、资源修复和平台建设等系列创新性成果。
突破了增殖放流与生境构建关键技术、创新了海洋牧场生产经营与管理策略,发展和丰富了重要渔业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理论、方法和技术,为黄渤海渔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例。
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SCI文章45篇,专著2部,制定山东省标准6项;阶段性成果曾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果在黄渤海集成应用,示范面积9万亩,推广面积45万亩;近三年新增销售额55亿元,新增利润11亿元。
通过CCTV焦点访谈、中国科学报等专题报道和系列科普报告,提高了全民保护、合理开发海洋的科学意识;创建了“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渔户”相结合的“泽潭模式”,实现渔民收入与企业发展同步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推荐材料,确认推荐材料真实有效,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排序无异议,相关栏目符合要求,根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经评审并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水产科学技术领域。
受陆源污染、过度捕捞、盲目开发影响,我国近海生境严重退化,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海洋荒漠化显著。
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海洋经济新业态,是实现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恢复、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与“蓝色碳汇”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如生境构建原理、设施和技术不完善,多依赖传统海水养殖技术和经验;资源养护更多重视单一物种的经济型扩增,忽视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环境和资源监测评价体系不健全,忽视了风险因子的预警预报。
项目从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出发,在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支持下,以海洋牧场生境构建、资源修复和监测评价平台建设为核心,在设施研发、技术创新、模式构建、监测评价、预警预报和集成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突破了海洋牧场建设和安全保障原理与技术,创新了海洋牧场生产经营与管理模式,为黄渤海渔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例。
创新点1、发展了海洋牧场生境构建原理,创新了牧场生境构建关键设施与技术。
针对生境构建亟待解决的原理、设施、技术问题,率先查明了主要经济生物的行为特征,研发了人工鱼礁和配套技术并实现规模化应用;突破了海草床修复和大型藻类周年修复技术,同步实现了环境改善和初级生产力提升;系统分析了海洋牧场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评估了关键种的环境承载力,为资源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了海洋牧场生境从局部修复到系统构建的跨越。
创新点2、突破了关键物种扩繁和资源修复技术,提高了海洋牧场资源生物种类数量和资源量。
针对生物资源严重衰退现状,首次突破了脉红螺等扩繁技术,构建了牡蛎、脉红螺、长蛸、金乌贼、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刺参、许氏平鲉、褐牙鲆等资源的生态多元化修复技术,优化了牧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实现了生物资源从生产型修复到生态型修复的跨越。
创新点3、突破了牧场环境监测、评价和预警预报技术,提升了牧场安全保障能力。
针对资源环境监测评价和风险预警预报体系匮乏的问题,首次突破了刺参、金乌贼等生物标记和遥测新技术,实现了目标生物的长期跟踪观测与关键参数的快速获取;建立了生境构建与资源修复效果综合评价技术体系,研发了资源和环境现场监测装备,构建了远程智能管理平台,对夏季高温低氧、浒苔过境和沉降等风险因子进行了预警预报,实现了资源环境从单一监测评价到综合预警预报的跨越。
项目创建了“科研院所+合作社+企业+渔民”相结合的“泽潭模式”,构建了“互联网+海洋牧场”生产体系,示范区水质多维持一类标准,经济生物种类增加29-46%,资源量增加2倍以上,产品通过有机认证。
示范面积9万亩,推广面积45万亩;近三年新增销售额55亿元,新增利润11亿元。
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SCI论文45篇,出版专著2部,制定山东省标准6项;阶段性成果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客观评价1、鉴定意见鉴定意见1,以麦康森院士为组长对海洋牧场的部分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项目构建了开阔海域大型藻类抗风浪沉绳式养殖模式和栉孔扇贝健康安全养殖模式,综合使用海珍礁、方形鱼礁和沉船礁等礁体构建了适合岛屿海域的生态增养殖模式,……经济鱼类资源量和效益明显增加……该成果在生境与生物资源修复和养殖容量评估模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鉴定意见2,以麦康森院士为组长的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项目构建了基于新型海珍礁的围堰增养殖……以及人工礁区“藻鲍参”、离岸岛屿“藻鱼参”、……等多元化刺参生态增养殖模式。
该成果在……刺参生态增养殖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鉴定意见3,以焦念志院士为主任的鉴定专家组认为:项目“针对莱州湾富营养化、荣成湾养殖压力大、海州湾渔业资源衰退等突出问题,通过系统开展生境和生物资源受损特征评估、生境和生物资源修复、修复效果评价技术研究,构建了以“本底评估-生境修复-资源养护-效果评价”为主线的海湾生境和生物资源修复设施、技术与模式。
……查明了山东半岛典型海域海草资源现状和基本生态功能,发明了大叶藻播种和移植等专利技术,种子萌发率由自然萌发率不足15%提高到38%,移植成活率达80%以上(国际上低于50%),……配合海带、龙须菜等大型藻类,实现了覆盖全年的海湾生境修复;研发了基于生物行为学特征的系列新型人工藻礁和鱼礁;示范区水质明显改善,生物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
……突破了栉江珧、长蛸等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发明了石灰环嵌套法,解决了刺参体外长期标记技术难题;建立了双目立体视频测量技术,实现了鱼类、刺参活体重量的准确测量。
……。
构建了涵盖养殖活动因素的典型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评价了莱州湾、荣成湾和海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合山东半岛重要海湾的生境资源特征,有效应用生态通道模型(Ecopath)评估了莱州湾三疣梭子蟹、荣成湾刺参和皱纹盘鲍、海州湾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生态容量,为实施生境和资源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
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在生境和生物资源修复、修复效果评价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创新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应用评价(1)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认为:该项目研发的人工鱼礁结构设计合理,取材环保,投放布局科学,结合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刺参和鱼类等聚集效果明显,有效拓展了资源增殖的生态空间,取得了突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认为:项目研发的大叶藻移植种植设施和技术简便实用,效果明显,易于推广,独创的大型藻类周年修复新模式在实现对水质环境周年持续改善的同时,实现了龙须菜和海带的轮养,大幅度提高了海区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3)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认为:项目研发的乌贼产卵礁成本低廉,简便实用,挂卵效果明显;新型专用人工鱼礁和生物资源养护技术的应用使局部受损海域重新形成渔汛;生物标记与遥测技术精度高,适用范围广,与传统调查方法相比效率更高,结果更可靠。
(4)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认为:项目设计的人工鱼礁结构合理,抗流能力强,易于附着藻类等饵料生物,结合生物资源养护技术的应用,形成的藻-鲍-参多元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更加稳定,在实现生境修复和资源养护的同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5)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认为:“应用多层板式立体海珍礁,显著增加了单位水体的供饵力和养殖空间,围堰刺参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3倍,获得良好的增养殖效果。
”(6)日照市岚山区前三岛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认为:“应用大型藻类沉绳式养殖设施,局部海域形成‘海底森林’,提高了海域底栖饵料供应;应用多层组合式海珍礁、多层箱式海珍礁等海水增养殖设施进行了岛屿海域刺参生态增养殖示范,在原高海况刺参非适养区建立了藻-鱼-参多元生态增养殖模式,效果显著,海域刺参生长状况良好,野生经济鱼类资源量增加。
”(7)山东俚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认为:“应用牡蛎壳海珍礁及其配套制作装置,……刺参的分布密度由低于50头/亩提高到565头/亩。
礁体附着藻类丰富,显著提高了海区的供饵力,也增加了区域野生经济鱼类资源量。
”(8)青岛龙盘海洋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认为:“应用多层组合式海珍礁等设施……,开展刺参、皱纹盘鲍等海珍品的底播增养殖,显著提高了饵料供应和底播增养殖空间,形成了以刺参为核心的藻类-刺参-鱼类多元生态增养殖模式,提高了刺参等海珍品产量,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3、重要科技奖励(1)“典型海湾生境修复与生态增养殖设施”,2011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山东半岛典型海湾生境修复和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创新和应用”,2014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刺参优质苗种培育与健康增养殖”,2011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五、推广应用情况以莱州湾、荣成湾和海州湾海洋牧场建设模式为重点在山东沿海推广应用海区,在烟台、威海、日照、青岛等4个地市相关企事业单位推广示范项目研发的海洋牧场构建新型专用人工鱼礁、海草床修复技术、大型藻类周年修复新模式、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和生物标记与遥测技术,累计投放各种藻参鱼增殖礁82.4万空方,面积1462公顷,乌贼产卵礁78.6万个;应用生态通道模型,给出了海区最适投放生物种类和数量,累计指导投放刺参10亿头、中国对虾111亿尾、三疣梭子蟹10.3亿只、海蜇18.1亿头、日本对虾19.5亿尾、褐牙鲆4482万尾、半滑舌鳎1332万尾、黄盖鲽533万尾、许氏平鲉4890万尾、黑鲷4399万尾、梭鱼2055万尾、斑石鲷72万尾、大泷六线鱼144万尾、圆斑星鲽23万尾、金乌贼184万头、长蛸22万头。
示范区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资源量显著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在山东半岛重要海湾示范推广面积45万亩;新增销售额55亿元,新增利润11亿元。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七、主要完成人情况八、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是该项目总体负责单位,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协调攻关和组织实施,也是参与该课题研究相关企业的技术依托与支撑单位。
对创新点1、创新点2和创新点3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