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单元测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测试题答案一、填空1、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重量)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浮)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增加瓶的(重量),它就会(沉)到水底了。

2、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体积)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和浮.如一块铁放在水里会(下沉),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它会(上浮)。

3、同样重量和大小的物体,放在清水里要下沉,放在盐水里要上浮,这说明用不同的(液体)也能改变物体的沉和浮。

4、物体在液体中是沉还是浮,与物体的(重量)和物体的(体积)有关,还和液体的(性质)有关.5、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排开的水量 )。

6、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可能(上浮 ).盐水比清水(重).7、当物体的重量一定时:比较大的物体容易(上浮),比较小的物体容易(下沉)。

当物体的大小一定时:比较重的物体容易(下沉),比较轻的物体容易(上浮)。

8、改变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主要方法有:(改变重量)、(改变体积)、(改变液体的性质)和借助外力.9、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水中是(沉的),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10、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排开的水量)。

11、原来沉的物体,想办法增大它在水中(体积 ),这个物体就可能变成浮的.12、一个量杯原有200毫升的水,把一个物体放入后,水面刻度为230毫升,那么这个物体排开的水量( 30 )毫升。

13、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她为水的(浮力)。

14、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5、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16、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一样的)。

17、比同体积的液体重,这个物体在这种液体中是(下沉)的;比同体积的液体轻,这个物体在这种液体中是(上浮)的.二、判断题1、(X)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的轻重、体积有关。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学校班级XX成绩一、填空题( 10 分)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_用力点 _;承受重物的点叫做_阻力点 _;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_支点 _。

杠杆省力与否与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有关,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 _________;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_费力 _。

2、像螺丝刀那样,由较大的“轮”和较小的“轴”组合起来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如__螺丝刀 _____、 ___扳手 __、 ___水龙头 _、_方向盘 _。

3、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做_定滑轮 _,它的作用是 _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_动滑轮 _,它的作用是不改变用力方向,省力 _;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_滑轮组 __,滑轮组既能 _省力 __又能_改变用力方向 _。

4、 _引桥 _、 __螺丝钉 _、 __刀锋 __等都是运用的斜面的原理。

5、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简单机械原理,如龙头、踏脚板与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运用了 __轮轴 __的原理,刹车运用了_____杠杆 ____的原理。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 分)1、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2、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

(√)3、自行车上组合应用了许多简单机械,是一种比较方便的交通工具。

(√)4、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 )5、机械有省力、加快运动速度、改变运动方式等作用。

(√ )6、 .盘山公路、楼梯、剪刀、斧头,都应用了斜面的原理。

(√)7、剪子、起钉锤等工具,外形与撬棍不同,因此不属于杠杆。

(×)8、 .使用杠杆时,不一定省力。

(√ )9、从斜面上拉物体比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省力。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 大象的嘴巴是用来()的。

A. 吃东西B. 喝水C. 吹气2. 植物的籽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传播?A. 风吹散B. 运输C. 吃掉3. 喷泉的水从哪里来?A. 河流B. 湖泊C. 地底4. 下面哪个是水的源头?A. 云朵B. 河流C. 海洋5. 珍珠形成于哪里?A. 沙滩B. 深海C. 热带雨林6. 某种水果在储存一段时间后,会变烂。

这是因为它们被()了。

A. 水B. 虫子C. 细菌7. 人类对自然环境产生的污染称为()。

A. 自然灾害B. 人类活动C. 治理8. 挪威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A. 陆地B. 河流C. 水9. 太阳是我们()的光源。

A. 最大B. 唯一C. 最亮10. 碳酸气体是由()排出的。

A. 汽车B. 动物C. 植物11. 水的形态有哪些?A. 固体、气体、无形B. 液体、气体、固体C. 液体、固体、无形12. 下面哪个是科学家?A. 画家B. 建筑师C. 医生13. 在太空中,没有()。

A. 空气B. 重力C. 热14. 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警示牌是用来()的。

A. 提醒车辆之间保持安全距离B. 增加美观C. 绕行15. 植物为了获取阳光会()。

A. 移动B. 忍受C. 繁殖16. 世界各地的天气状况不同,这是由于()。

A. 季节B. 地理位置C. 动物17. 处于未成年的人被称为()。

A. 成年人B. 儿童C. 老年人18. 火车是由哪种动力源驱动的?A. 电B. 咸水C. 煤19. 什么东西能够引起火灾?A. 火柴B. 湿木头C. 雨水20. 哪种灯产生的光线是靠电能行使作用的?A. 电子灯泡B. 蜡烛C. 煤油灯二、简答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什么是科学?2. 请列举三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3. 请解释地震是如何发生的?4. 请举例说明物质的三态变化。

5. 请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自然环境?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写上“对”,错误的请在括号内写上“错”。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含期中期末试题,共6套)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有“环保鸟”之称的白鹭最近成为丽水人微信朋友圈的“网红”(如图)。

植被、稳定的水源、充足的食物是吸引白鹭停留的首要条件。

下列对淡水资源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的是()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C.大力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2.现有如下四种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A.食盐水B.肥皂水C.泥水D.纯牛奶3.“五水共治”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环保举措。

为清理河道,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其原理与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相同的是()A.沉淀B.蒸馏C.结晶D.过滤4.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5.根据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B.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C.水通电发生的是物理变化D.电解过程中,分子和原子都没有发生改变6.如图,小试管内是硝酸钾饱和溶液,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氢氧化钠B.氯化钠C.硝酸铵D.蔗糖7.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易溶物质B.该物质在70 ℃时的溶解度比60 ℃时的溶解度大C.40 ℃时,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60克D.将85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不会析出晶体8.我国多个地区曾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C.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9.如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的实验步骤是甲乙丙丁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未调零对实验没有影响C.该实验用木块代替石块不能得出阿基米德原理D.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10.如图,某同学做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他将一块长方体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记录金属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在金属块接触容器底之前,实验数据如下表,则(ρ=0.8×103 kg/m3,g取10 N/kg)()酒精A.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金属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与金属块在水中的深度有关B.当h是8 cm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6.15 NC.该金属块重2 ND.如果将该金属块完全浸入在酒精里,则与完全浸入水中相比它受到的浮力减小0.4 N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1.(1)把少量的蔗糖加入试管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

2、种子发芽的3个重要条件是光、温度和水分。

3、生物之间有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4、“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3个消费者,生产者是水稻。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整个生态系统。

7、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片海洋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二、我会判断。

(24分)1、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就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3、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

4、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5、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6、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7、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三、我会选择。

(15分)1、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2、生物界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B、吃与被吃的关系。

3、苹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主要制约作用的因素是B.温度。

4、蚯蚓又叫“地龙”,它喜欢生活在B、黑暗、潮湿的土壤里。

四、我会连线。

(6分)1、连线。

仙人掌-热带雨林松树-山地五、我会分析。

(10分)1.用箭头表示以下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枯叶 -。

小草 -。

蚜虫-。

蝗虫-。

瓢虫-。

小鸟-。

蛇-。

兔子-。

老鹰-。

蚯蚓。

2.如果草原上的鹰减少了,会导致以下现象:兔子数量增加,草原被破坏。

如果兔子减少了,鹰也会减少,草的数量会增加。

如果草减少了,兔子和鹰都会减少。

上述任何一种现象发生都会破坏生态平衡。

3.下面是___五年级同学研究绿豆种子是否需要适宜温度的实验记录:实验1:让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放入冰箱。

实验2:让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罩上黑色的口袋放在阳台上。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单元达标测试卷(一)第一单元光一、判断题(对的填“F”,错的填“T”。

每题2分,共24分)()1、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2、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所有的物体都在发光。

()4、半透明的物体只能让一部分光穿过它。

()5、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

()6、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7、通过红、绿、蓝三种颜色光相混合可以得到白光。

()8、光穿过潜望镜时,发生了两次折射。

()9、当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被物体全部吸收掉。

()10、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11、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12、我们平时用的镜子不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面物体是光源的是()。

A、太阳B、月亮C、镜子2、下列物体相对光来说是透明的是()。

A、作业纸B、矿泉水C、科学课本3、三棱镜是利用光的()原理来工作的。

A、直线传播B、反射C、折射4、在不透光的房子里,桌面上放有一本书,我们能做到的是()。

A 、看书上的字B 、分辨出封面的颜色C 、感知书的厚薄5、太阳光是由( )种颜色混合而成的。

A 、三B 、五C 、七 6、出现月食现象时,太阳、月亮、地球排列情况是( )。

A B C7、下面现象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是( )。

A 、水面波光粼粼B 、花朵五颜六色C 、阳光下的树荫8、当一束光照射到平面镜上时( )。

A 、一定从原路反射回去B 、能改变反射光的方向C 、会有两条反射光路9、与声音传播相比,光的传播( )。

A 、比声音慢B 、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 、不能自己绕到障碍物的后面10、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图画法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11、潜望镜的二片镜片是( )。

A 、凸透镜B 、平面镜C 、凹透镜12、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到的情形和图中相符的是( )空气 水 水 水空气空气A B C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通常我们把那些________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光源是_____。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一单元测试题1.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是什么形状的?- A. 圆柱形- B. 正方形- C. 圆形- D. 长方形答案:C2. 太阳是什么颜色的?- A. 红色- B. 蓝色- C. 黄色- D. 绿色答案:C3. 下面哪个是人类的器官?- A. 叶子- B. 根- C. 心脏- D. 树干答案:C4. 下面哪个是属于自然界的事物?- A. 汽车- B. 火箭- C. 花朵- D. 电视机答案:C5. 哪个食物是属于水果?- A. 鸡蛋- B. 面包- C. 苹果- D. 饺子答案:C第二单元测试题1. 我们呼吸的是什么?- A. 空气- B. 水- C. 细菌- D. 土壤答案:A2. 下面哪一项是属于水的存在形态?- A. 固态- B. 电态- C. 光态- D. 音态答案:A3. 什么动物没有骨头?- A. 老虎- B. 蛇- C. 金鱼- D. 狗答案:B4. 把粉末放在水中搅拌,会怎么样?- A. 粉末会燃烧- B. 粉末会溶解- C. 粉末会融化- D. 粉末会变硬答案:B5. 下面哪个是属于动物?- A. 苹果- B. 花- C. 马- D. 草答案:C第三单元测试题1. 我们需要用什么量器来测量温度?- A. 尺子- B. 天平- C. 温度计- D. 量杯答案:C2. 下面哪种水是不安全的?- A. 清澈的水- B. 浑浊的水- C. 混合有气泡的水- D. 浑浊带泥沙的水答案:D3. 植物通过什么方式吸取养分?- A. 通过叶子- B. 通过根- C. 通过茎- D. 通过果实答案:B4. 下面哪个不属于四季的名称?- A. 春天- B. 冬天- C. 秋天- D. 好天答案:D5. 为了保护眼睛,我们应该做什么?- A. 长时间盯着电视- B. 在太阳底下看东西- C. 看书时离眼睛很近- D. 保持适当的阅读距离答案:D。

人教版初一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A. 观察B. 实验C. 调查D. 推理答案:D2.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科学探究?A. 提出问题B. 收集证据C. 得出结论D. 玩耍答案:D二、填空题1.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______。

答案:反思与评价2.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设计中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多因素问题,通过控制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来研究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答案: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2. 请解释什么是控制变量法,并给出一个应用实例。

答案:控制变量法是实验设计中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多因素问题,通过控制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来研究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例如,在研究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时,可以保持接触面积和接触物体的材料不变,只改变压力的大小,来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四、实验题1. 实验名称:研究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实验材料:木块、桌子、砝码、弹簧测力计实验步骤:1. 将木块放在桌子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记录测力计的示数。

2. 在木块上放置砝码,再次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记录测力计的示数。

3. 比较两次示数的大小,分析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

答案:实验结果显示,放置砝码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说明在接触面积和接触物体的材料不变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

以上就是第一单元的测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料。
(√)
2.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
长。
(×)
3.含沙量越多的土壤,渗水越
快。
(√)
4.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
质。 ( × )
四、研究土壤。 1. 将一块土壤放入盛水的杯子中, 会看到有( 气泡 )从土壤中冒出来, 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2. 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壤的水,然 后静置,会看到杯中的物质沉淀后 分为( 三 )层,上层颗粒( 较 小 ),下层颗粒( 较大 )。发现: 上层颗粒细小的物质是( 黏土 ), 下层颗粒较大的物质是( 沙粒 )。
37摄氏度写作: 37℃ 0摄氏度写作: 0℃ 零下5摄氏度写作 : –5℃ 4℃读作: 4摄氏度 -12℃读作: 零下12摄氏度 35℃读作: 35摄氏度
二、判断题。
1.百叶箱里面放置的测量仪器有温度
计、干湿计、气压计。( √ )
2.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在中午12
点。
(×)
3.全国各地的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不
2.下列物体在水中上浮的是(
)下
沉的是 (

(1)香油 (2)塑料瓶盖 (3)硬币 (4)蜂
蜜 (5)乒乓球 (6)树叶 (7)铁 钉(8)木
块 (9)卵石 (10)泡沫板
三、举例题。写出在水中溶解的固体和
液体各五种。
1.能溶解的固体: 食盐、白糖、味精、
化肥、红糖、……
2.能溶解的液体: 蜂蜜、酒精、醋、酱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一、填空题。 1、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 (蚂蚁)、(屎壳郎)、(蟋蟀)、 (蜈蚣)等。 2、土壤按含沙和黏土量的不同可分为 (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3、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 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 林)、(进行环保知识宣传)、(保护 蚯蚓)等。
六、写出两条能预报天气的生活谚 语。 1.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2.蜻蜓低飞要下雨,蜻蜓高飞天要 晴; 3.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第五单元 观察与测量 一、填空。 1.观察就是运用我们的(感觉器官) 去收集各种信息,它是科学研究中收 集证据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人体的观察器官有(眼睛)、(耳 朵)、(鼻子)、(嘴巴)、 手 。 3.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比较全面、准 确的信息,就应当依靠观 察(工具) 来进行观察。
二、判断题。
1.花开了,就会结出果实。( × )
2.种子需要水才能发芽,把种子完全
泡在水里,发芽速度会更快。( × )
3.有些植物的种子是可口的食物,有
些植物的种子不能吃。( √ )
4.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
用。
(√)
5.花粉落在雄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
能结出种子。 ( × )
二、判断题。
1.花开了,就会结出果实。( × )
(1) (2) (4) (5) (7) (8)
(3) (6) (9) (10)
固体
液体
4. 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 色)、(气味)、(味道)、(轻 重)、(粘稠度)、(表面张力) 等方面是不同的。 5.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 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 (往水里加盐)。
4.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最新测量结果表明,它现在的高度是 (8844.43)米。 5.为了知道同学们100米的跑步速度, 体育老师一般要使用 (秒表)进行 测量。 6.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主要 有 (沙漏) 和 (漏刻) 。
二、连线题。(把各种测量仪器和它
们的用处用直线连起来)
温度表
五、实验题。 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你是怎样 做实验来证明的。请把你做实验的 过程和方法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 出来。
种子萌发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 适量的水分,空气等。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一、填空题。 1. 固体的共同性质是(有固定的形状和 体积,不会流动)。 2. 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 (分离)。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 (体积)改变。固体在水中有(沉浮) 和(溶解)现象。 3. 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 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 力)。
二、选择题。
1. 腐殖质是由( B )变成的。 A.泥土 B.动植物遗体 C.塑料袋 2. 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 用的是( C )。 A.蜗牛 B.蚂蚁 C.蚯蚓 3. 能保护家乡土壤的活动是( B ) A.挖土烧砖 B.植树造林 C.过量喷 洒农药
三、判断题.
1.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肥
4. 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 色)、(气味)、(味道)、(轻 重)、(粘稠度)、(表面张力) 等方面是不同的。 5.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 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 (往水里加盐)。
二、选择题。
1.将下列物体的序号填在相应的圆圈里 (1)盘子 (2)玻璃球 (3)果汁 (4)大树 (5)塑 料杯 (6)牛奶 (7)钥匙 (8)橡皮 (9)洗发 剂 (10)钢笔水
油、牛奶、……
第四单元 关心天气 一、填空题。 1.我们可以从(气温)、(湿度) 、 (降水量)、(风力)、(风向) 等方面来描述天气。 2. 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 (观 察周围的) 环境来进行。 3.假如我们既看到了三级风的现象又 看到了四级风的现象,这时的风力 应该是(四级) 。
5. 根据温度的读法和写法进行转 换。
时间长短
秒表
一桶水的多少
水表
用电量的多少
天平
物体质量
电表
用水量的多少
直尺
人体温度
量筒
物体长短
三,仔细观察蚂蚁的外形,把他的样 子画画下来 。
同的,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
低。
(×)
4.雨量器的大小、形状不同,测得的
结果也不同。 ( × )
三、连线题。
寒暑表
风速
湿气的湿度
风力计
气温
四、把同一时刻在学校内测得的温
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1) 教室 (2) 阳光下 (3) 背阴处
五、写出三条春季的气候特征。
春季气温逐渐上升,阳光温暖,冰雪 开始融化,冬眠动物苏醒,植物发芽 开花。
甘薯

马铃薯
种子
花生
果实
四、举例题。
种子传播的途径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 种子传播的例子吗?(写出植物的名称 以及传播的途径) 1.蒲公英、挪威枫和攀枝花树的种子是 利用风力传播; 2.一些浆果和刺果的种子是是利用动物 传播; 3.椰子树和莲蓬的种子是利用水力传播。 4.一些豆类的种子是利用自身的弹力传 播。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1. 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都有(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等六部分。 2. ( 花 )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3. 取一株有茎、叶的植物,插入红水中, 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茎里的导管都变红 了,说明茎有 ( 运输 )水分的功能。 4. 有( 空气 )、( 适宜的温度 )、和 ( 水 ),种子才能萌发
2.种子需要水才能发芽,把种子完全
泡在水里,发芽速度会更快。( × )
3.有些植物的种子是可口的食物,有
些植物的种子不能吃。( √ )
4.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
用。
(√)
5.花粉落在雄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
能结出种子。 ( × )
三、连线题。
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
请你用线连起来。
西红柿

3. 把土块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 加热时盖上一块玻璃片,过一会儿会看 到玻璃片上有( 水珠凝结 )。说明土壤 中含有( 水分 )。 4.把土壤放在火上加热,会看到土壤的 颜色( 变浅、发白 ),同时会闻到一股 ( 焦糊味 ),说明土壤中含有( 腐殖 质 )。 实验结论:土壤是由( 空气 )、( 水 分 )、( 黏土 )、( 沙粒 )和( 腐 殖质 )等物质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