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合集下载

鲁迅《祝福》:关于祥林嫂的悲剧的认识

鲁迅《祝福》:关于祥林嫂的悲剧的认识

鲁迅《祝福》:关于祥林嫂的悲剧的认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鲁迅《祝福》:关于祥林嫂的悲剧的认识鲁迅《祝福》:关于祥林嫂的悲剧的认识祥林嫂一生经历了四次打击:丧夫后逃到鲁镇做工;被婆婆出卖强嫁到贺家,后夫死于伤寒;儿子被狼叼去,自己被大伯赶出屋;重返鲁镇做工遭歧视,被看成是“伤风败俗”的女人。

新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 (3)

新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 (3)

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指导老师:肖晓燕学员:樊秀丽摘要: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追求的是对民族灵魂进行的剖析、改造,使中国人得到合理正常的发展。

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祝福》中的祥林嫂尤让人难忘。

本文将通过对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及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的分析,探求鲁迅先生作品中所揭示的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从而让人们看到:妇女要解放自己,获得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幸福,就必须解放社会;只有解放了社会,才能解放自身;要解放社会,首先要唤醒劳苦大众。

关键词:《祝福》祥林嫂悲剧命运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鲁迅,毕生追求对民族灵魂的改造,使中国人得到正常合理的发展。

在他的涉及女性的小说中,通过一个个在生活中痛苦挣扎的女性的悲剧,揭示残酷的社会现实,挖掘妇女悲剧命运的根源,以唤起民众的觉醒。

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先生塑造的最鲜明的女性形象。

一、祥林嫂形象分析《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善良、纯洁、坚毅、朴实的人。

她和《风波》的六斤一样,从小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裹住了双脚还不行,还从思想上毒害她。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她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

丈夫祥林死后,在“从一而终”思想的束缚下,她不愿再嫁。

为了躲避婆婆的虐待,她逃到鲁四老爷家帮佣,而且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安分耐劳”,她“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于是鲁四老爷留下了她,终于挣得了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

她做工毫不懈怠,食物不论,力气不惜;不爱说话,别人问时才回答,而且答的也不多。

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然而,即使一天不停地做,她反满足,口角渐渐有了笑影。

此时的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拼命干活,只为有口饭吃,有个存身之处。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

①祥林嫂正是为自己“暂时做稳了奴隶”而满足。

可好景不长,没多久,她就被婆婆抓了去像捆猪一样捆着,卖给了山里人。

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分析

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分析

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祥林嫂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她一生历经了许多坎坷和劫难: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时便是已经丧夫的却只有“大约二十六七”岁的寡妇;二十七八岁时被人抢到了贺家;二十八九岁时第二个丈夫却又因患伤寒而死去;三十一岁左右时她的儿子又被狼给衔去了。

之后再次回到鲁镇做短工,后来渐渐地麻木并且沦落为乞丐,最终在大年“祝福”的喧闹氛围中悲苦地被“穷死”。

究其悲剧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个人原因;他人原因;社会原因。

个人原因:首先,是祥林嫂的个人信仰。

她信奉神灵,并且把自己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神灵,相信神灵终究会给她讨回一个处处遇难的不平命运的公道,终究会给她安排一个幸福美好的人生归宿。

祥林嫂是中国旧社会的妇女,其思想还完完全全地受制于封建文化的桎梏之中。

她没有受过新思潮的冲击和洗礼,不具有一点新思想,她把自己的梦想寄托于神灵,也把改变自己命运的希望寄予于神灵。

所以,她到土地庙去捐门槛,庙主最终毕竟还是答应了她的乞求,捐了回来便“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她幼稚地深信无疑:只要捐了门槛,她就把罪给赎完了,她的命运就会得到改变,她的前途就会无限光明。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在“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第二,是祥林嫂处世态度过于被动。

当然祥林嫂是具有反抗性的,但是她的这种反抗只是自发的本能的。

或许正是因为祥林嫂的思想完全还没有从封建迷信中走出来,完全没有从礼教制度束缚中解放出来,所以才从根本上注定了她的反抗是不彻底的。

她没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明确的生活理念,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祥林嫂在《祝福》中唯一的一次“笑”,是后来柳妈的盘问,勾起了她曾经在贺家的那“幸福美满”的一段生活:“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

”有家有夫有子,对于旧中国的妇女祥林嫂来说已经满足了,所以她才会舒心地“笑”了。

论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

论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

论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鲁迅的《祝福》是一部揭示旧中国社会黑暗面的短篇小说,而其中的主人公祥林嫂则成为了对旧社会中妇女所受到的压迫和苦难进行控诉的象征。

她是一个勤劳、正直、善良、安分的劳动妇女,却因为夫权、族权和神权的迫害而最终丧命。

祥林嫂的悲剧始于她不幸的婚姻。

她的丈夫年纪比她小十岁,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病逝了。

随后,她被迫再嫁,然而再度丧夫,她的儿子还被野兽所食。

在那个时代,妇女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苦难。

然而,祥林嫂的悲剧并未就此结束。

当祥林嫂第二次回到鲁四老爷家当佣人时,她只希望能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换取起码的生存食粮。

然而,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里,她连这个低微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

鲁四老爷不准她拿祭祀的东西,鲁镇的人对她的经历是嘲笑、歧视,毫无同情怜悯可言。

这些“吃人”的人把祥林嫂逼到了绝境,让她完全丢了魂。

祥林嫂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所禁锢的人。

她所受到的压迫和苦难,完全是因为这个社会用封建思想杀人。

在这个社会里,封建礼教无处不在,残忍和血腥也比比皆是。

祥林嫂的反抗只限于害怕人们世俗的眼光会害死她,怕誓死不侍二夫的封建礼教会杀死她。

然而,她的反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加速了她的死亡。

鲁迅通过《祝福》这部小说,表达了他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他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黑暗面,以及像祥林嫂这样的妇女所受到的不公和压迫。

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不仅是对封建社会的控诉,也是对那些冷漠、自私的人们的批判。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推翻封建礼教,才能真正解放妇女,才能避免更多的人受到类似的悲剧。

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和人性的各种问题。

其中,他以《祝福》这篇小说,通过一个女性角色祥林嫂,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

本文将以此为例,探讨鲁迅笔下封建社会的女性悲剧。

祥林嫂是《祝福》中的主角,她是一个贫穷的劳动妇女,生活在一个封建迷信的环境中。

她遭受了婆婆的虐待,丈夫的早逝,儿子的离世以及社会的冷漠,这使得她的生活陷入了绝境。

永无春天的祥林嫂——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永无春天的祥林嫂——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曩 文化 研究
永 无春 天 的祥 林嫂
浅谈 《 祝福》 中祥林嫂 的悲剧命运
杨 华 芬
( 油师 范学校 江
中图分类号 : 0 1 6 2 文献标识码 : A
四川 ・ 江油
6 10 ) 279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9)0 2 6 0 17 — 8 420 2 —4 — 1

情结。祥林嫂 生命 中没有“ 春天” 可言, 封建四权就像一张无形 的大 网, 网罗着祥林嫂生命 中的一个个春天 , 到吞噬她的灵魂。祥林 直 嫂 悲剧 的根源 , 不是经济和政 治上 的压 迫, 而是封建制度下伦理对
于她灵魂的绞杀。 关键词 祥林嫂
没有春天
封建四权 悲剧命运
《 祝福 》 中的祥林嫂是鲁迅小说 中的一个悲剧性人物 , 她命运多 舛, 一桩一桩 的不幸就像一把又一把尖 刀, 插在她脆弱的心脏 , 使她 终于在 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悲惨地死 去。这 个人物并不是简 简单单的“ 女人 ”她是鲁迅创造出来的封建社会被迫害妇女的典型 , 代表人物 , 她的身上浓 缩了 当时封 建社会 的现实 , 祥林嫂 的那段 : “ 我真傻 。 我只知道冬天下雪 的时候 , 狼在 山里 没有 吃的 , 会到村里 来, 没想到 ……” 人们耳熟能详 , 每读一遍 , 一份凄凉 , 那 更深一层 ; 那一份悲哀 , 沁人人心 。祥林嫂身上透着浓浓 的悲剧情结。 更 “ 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 勤劳、 良、 善 质 朴、 顽强的祥林嫂是有价值的女性 , 作为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 生 活在 旧社会最底层 的她 , 几经抗争非但不 能掌握 自己的命运 , 反而 被践踏 、 被愚弄 、 被鄙视 , 而最终被吞噬。祥林嫂挣扎于冷酷的封建 制度下 , 祥林 嫂就是封建 宗法 制度 的牺牲 品 , 嫁给一个 “ 比她小十 岁” 的丈夫 , 而丈夫又过早地丧命 , 已经是 一个女人的不幸 了, 这 她 要为死去的丈夫守寡 , 可婆婆硬让她改嫁 , 改嫁的原 因是为小儿子 换取一笔彩礼 , 当作商 品的祥林嫂卖 给了贺老六 , 被 可惜贺老六去 世 了, 相依为命的阿毛被狼叼走 了 , 女人的不幸都发生在她身 所有 上 了, 了不幸外我们发 现她连有一 点做人 的 自尊都被剥夺 了, 除 她 是痛苦 的, 是精神上 的痛苦 , 她像牲 口一 样被卖是一次严重 的精神 摧残。 再寡 以后 回到鲁镇, 遭受的是一场群体 性的恶毒的精神迫害 。

评《祝福》中的典型人物--祥林嫂

评《祝福》中的典型人物--祥林嫂

评《祝福》中的典型人物--祥林嫂湖北襄樊谷城冷集三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杨明富报名号 0008198 [内容摘要]《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作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祝福》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

《祝福》叙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两次婚嫁,两次守寡,夫死子亡,最后又被鲁四老爷赶出门。

原本一个健康朴实勤劳的农家妇女最终被残酷无情的封建礼教所吞噬。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安分耐劳,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

由于她没有经济地位,又毫无自主权,生活在旧中国社会的最底层,那个社会以"礼教"和"迷信"两把刀子,迫使她既不能不守节,又不容许守节,还要她承担不守节的罪名而受尽侮辱与损害。

祥林嫂没有从周围任何人那里得到真正的关注、同情与帮助,得到的是轻蔑、厌恶和冷漠、嘲笑,最终成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可以说,祥林嫂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关键词] 主角的遭遇简历悲剧的起源两到鲁镇核心问题《祝福》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劳动妇女为主角。

祥林嫂干活十分勤快,只希望以自己不断的劳动换取最起码的生活权利,但她的遭遇却充满了辛酸和血泪。

因为不愿意再嫁,她在新寡之后逃到鲁镇帮佣,不久便被婆家劫回,采用人身买卖的方式将她逼嫁到山坳里。

第二个丈夫不幸死于伤寒,儿子又被狼叼去。

当她带着丧夫失子的悲痛再次来到鲁家做工的时候,镇上的人嘲笑她,奚落她,卫道的鲁四老爷把她看成伤风败俗的不祥之物,一切祭器供品都不许她沾手。

笃信鬼神的柳妈又以阴间的惩罚吓唬她,劝她到土地庙捐一条给“千人踏,万人跨”的门槛,当作替身为自己赎罪。

精神恐怖压倒了这个农村妇女。

她变得神情萎顿,动作迟钝,却还是默默地操作,以终年劳动所得捐了一条门槛,满以为已经出脱罪孽,可以重新做人。

《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

《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

《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祝福》作为鲁迅短篇小说的代表之作,不但极具民俗色彩,还具有美学特征。

主人公祥林嫂是一个典型悲剧形象。

小说叙述的是上个世纪中国最黑暗的时代,鲁迅家乡的一位雇工祥林嫂坎坷的一生。

一个年轻勤快的壮劳力被鲁镇人糟蹋,沦为疯疯癫癫的老女人。

鲁迅高超的描写生动地展示出那个年代表现出的这个民族文化的糟粕,人性的扭曲。

本文针对《祝福》中祥林嫂在“贫困”境遇下的悲剧,进行分析和闡述,来体味《祝福》这部优秀短篇小说的独到魅力。

一、爱情婚姻的悲剧小说地点发生在鲁镇,鲁镇是中国二三十年代社会的缩影。

贫穷落后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农村妇女命运日渐悲惨。

辛亥革命只推翻了帝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

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

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加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在那样的境遇下,祥林嫂并没有反抗,这也是她长期狭隘的爱情婚姻价值观导致的。

在这样贫穷、落后的环境里,腐朽愚昧不断滋生。

祥林嫂的悲剧也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剧。

祥林嫂由于贫困,做童养媳与祥林结婚,丈夫去世后,改嫁生了阿毛,最后丈夫贺老六也因患伤寒去世。

祥林嫂一次一次为了生活而做工,爱情婚姻都不由她自己。

在这样一个境遇下,祥林嫂的一生更加充满悲剧色彩。

妇女始终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就有“表彰节烈”的条款。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观念流毒甚广。

鲁迅的《祝福》就是在抨击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改变这个病态社会。

二、社会给予的悲剧强大的封建势力从四面八方向祥林嫂重压下来,使得她生活贫困,处世艰难,精神上遭受着无法忍受的巨大痛苦,心灵上得不到片刻安宁。

浅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

浅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

鲁迅作品赏评浅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尹淑芬200842306121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抗争一生,悲剧一生的人物。

有人说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是祥林嫂的婆婆,因为当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四老爷家当女工后,明显白胖了。

要不是她婆婆硬拉祥林嫂再嫁,祥林嫂就不会悲剧一生了。

也有人说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是鲁四老爷,因为鲁四老爷是那里的知识分子,他一再嫌弃祥林嫂,并把祥林嫂赶出门。

令祥林嫂成为过街老鼠,最终死在祝福的夜里。

还有人说,是小说中“我”的无能导致祥林嫂的悲剧等等。

然而,我不太同意这些说法。

首先,有人说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是祥林嫂的婆婆。

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

小说中写道,虽然祥林嫂一开始抵抗嫁给贺老六,但后来还是从了。

而且他的丈夫人好,有力气,会做活,房子又是自己的;上头又没有婆婆,下面也没有小叔,日子滋润极了。

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祥林嫂胖了,儿子也胖。

可见,婆婆的行为并没有使祥林嫂陷入悲剧中,反倒使祥林嫂交好运了。

但天有不测风云,谁也没料到祥林嫂的丈夫冷寒,吃了一碗冷饭就走了。

孩子啊毛又被狼叼去。

从此,命运就悲剧了。

其次,有人说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精神压迫导致祥林嫂的悲剧。

我认为不能这么说。

鲁四老爷作为地主,他对女工的这种行为可以理解。

况且,鲁四老爷对祥林嫂不是太差。

第一次祥林嫂来到鲁四老爷家时,脸上白胖了,而且渐有了笑影,可见祥林嫂是乐意在鲁四老爷家工作,并且生活的较好。

第二次祥林嫂来到鲁四老爷家,老爷对于这样一个人物,没有直接把她赶出门,还留她下来做工。

说明鲁四老爷并不是直接导致祥林嫂悲剧的。

最后,我认为小说中的“我”与祥林嫂的对话也不能直接说明是我就是杀死的凶手。

小说当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他,却疑惑了...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⑴如此善良的一个人,他想到只是尽力减轻祥林嫂的负担,才吞吞吐吐的说有。

显然,“我”也不是杀死祥林嫂的凶手。

那么,到底是谁把祥林嫂推到深渊呢?是什么原因祥林嫂的悲剧呢?我认为有三:一、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迫害了祥林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五年制专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作者:周洁所在系部:文理系所在班级: 11(2)指导老师:鲁天智上交时间: 2016年6月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教务处制浅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中文11(2)周洁摘要:祥林嫂是鲁迅《彷徨》中《祝福》这篇文章的人物。

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贫苦农家妇女。

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

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

很快他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

贺老六是个淳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

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兽地主的身心摧残饮恨死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

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白痴,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就到了“阴间”还是要受苦。

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

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除夕的鞭炮声之中,惨死街头。

关键词: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封建迷信;封建思想《祝福》是鲁迅先生一九二五年间小说合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它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劳动善良妇女为主角,通过祥林嫂的一生悲惨遭遇,反映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的反映了旧社会中无数劳动女性的悲惨命运,肉体受到压榨,揉搓,精神也受到摧残和毒害。

祥林嫂是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一、将祥林嫂推向死亡的封建婚姻祥林嫂是个没有经历过爱情的女人。

她的第一个男人祥林比她小十岁,在她二十六岁时候病死了,也就是说,祥林死的时候只有十六岁。

第一次婚姻暂不去追究是否有婚实,但肯定是不存在爱情的。

祥林嫂第二个男人贺老六是深山野墺里一个靠力气吃饭的穷苦人。

祥林嫂在祥林死后,逃到鲁四老爷家中打工,她的婆婆找到她后趁其不备把她捆绑着卖给了贺老六,换了八十吊钱。

祥林嫂先是宁死不从,后因生存所迫,也因了老六的善良厚道,无可奈何地依顺了他,虽然过了两年较之顺心的日子,但很难想象他们之间有过缠绵悱恻的爱情。

在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的封建礼教奴役下的中国劳动妇女,要是死了丈夫,成了“寡妇”,真是天大的不幸的事。

鲁四老爷见她“头上扎着白头绳”,又听到卫老婆子说她“死了当家人”,“皱了皱眉”的原因是“讨厌她是个寡妇”。

她“大概也就姓卫”,旧社会一个女子姓什么,是无关紧要的事,祥林嫂姓什么,早被人忘记了,“祥林”是丈夫的名字,这个“名字”,说明她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祥林嫂嫁给了这个现在只有十六七岁的又已经死去了的丈夫,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生是人家的人,死是人家的鬼,所以,她的婆家要把她抓回去,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个婆家做事先是鬼鬼祟祟,“远远地看见一个男人在对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

然后是十分强悍野蛮,他们待祥林嫂到河边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躲在白篷船里的两个男人,又是“跳”,又是“抱”,又是“拖”,最后是把祥林嫂“捆了躺在船板上”。

他们像对待一只牲畜一样对待祥林嫂。

他们为什么敢于这样做呢?这就是那些所谓“三从四德”——封建的“夫权”在支持着他们。

二、将祥林嫂推向死亡的无情冷漠封建社会在封建思想的控制下,当时社会的每个女性都被灌输了“三从四德人”的思想。

在“三从四德”中就有“夫死从子”这一条。

而对于祥林嫂来说,她那个短命的儿子的死亡,是给她最致命的一击。

在祝福中,讲到祥林嫂那个短命的儿子。

“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

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

我就在屋后劈柴,掏米,米下了锅,要蒸豆。

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口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

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

我急了,央人出去寻。

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桂着一只他的小鞋。

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

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

”她逢人就述说,甚至对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已经反复过无数遍了,才达到那么背诵如流的程度。

要知道,这不是一般的诉说,而是在咀嚼自己的痛苦,在一次又一次的咀嚼。

而且,这种背诵如流,一字不差的诉说,还表现一种毫无感情变化、麻木迟钝的神态。

——这正是深重的苦难所留下的巨大精神创伤。

失去了儿子这个唯一的精神支柱,祥林嫂整个人就已经处在了崩溃的边缘!因为亲人的变故,虽属不幸;但还不是最难忍受的,失去任何精神支柱而又求取不得,还要接受种种鄙视和冷笑,才是最难忍受的;而悲哀恸哭,有时也不是最痛苦的内心表现,象祥林嫂这样欲哭而泪干,又无感情变化的诉说,难道不是包藏着更深沉的痛苦,更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思索。

祥林嫂的亲情,就只体现在了阿毛身上,当阿毛死后,她就真的是一名孤家寡人了!三、将祥林嫂推向死亡的封建宗法礼教“祥林嫂所处的年代是一个充满浓厚封建意识的社会,封建思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无不被森严的‘礼教’制度束缚着。

封建礼教不但毒害人们的身体,更在他们精神上加以无情的摧残——尤其是封建女性。

在这样的社会里,祥林嫂承受了各种各样无情的摧残而不得翻身。

这摧残有封建礼教的压力,也有封建礼教下他人的威胁。

(1)“夫权”封建礼教方面首要的压力便是“夫权”,它要求女子对男子忠贞不贰,始终不渝。

祥林嫂虽然只是乡下无知的女性,但她却为那自己都说不清的“夫权”坚守着。

当她被婆婆逼迫改嫁时,还“真出格”,而且“实在闹得厉害”,“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这是祥林嫂对婆婆作出的安排的反抗,更是对所谓“夫权的死守”,要从一而终。

(2)“神权”除了“夫权”,“神权”对祥林嫂的轮番进攻外,造成祥林嫂悲惨命运的便是这“吃人”的人。

第一便是封建礼教权力的代表鲁四老爷,鲁四老爷是“讲理学的老监生”,满口的仁义道德,但他“大骂其新党”,思想顽固不化,对待祥林嫂这样的女性只有冷漠、刻薄。

在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镇时,“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祥林嫂被抓走后,他也只说了一句“可恶!”完全没有同情的意思。

而祥林嫂第二次来时,他“照例皱过眉”,并“暗暗地告诫四婶”。

这是封建思想的代表对祥林嫂的漠视。

第二则是与祥林嫂一样生活在最底层的人。

先是祥林嫂的婆婆凶狠的将她卖掉,给她造成第一轮的伤害。

再者就是推荐她的卫老婆子,不同情她的遭遇,反而合伙把她撸去,当祥林嫂被嫁后,竟然称她的婆婆为“精明强干的女人”。

还有就是善女人柳妈以及镇上的人,他们把祥林嫂的悲惨故事当做了笑谈,柳妈甚至用“神权”向祥林嫂展开进攻,成为了封建统治阶级施行权力的帮凶。

四、将祥林嫂推向死亡的封建迷信由于封建伦理和迷信观念的统治,中国劳动人民的痛苦,并不限于生前,更可怕的还是被威胁于死后。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四老爷家打工时,景况就大不如从前了,用现在的话说,第一次得到了四婶的赏识,被重用;第二次经考核后,发现各项聘用标准不合格,特别是她的档案资料上有嫁过两个男人的历史,且克夫克子,是个不洁不祥之人,所以象祭祀这样的重任就不允许她插手了。

所谓重用,也不过是多做一些杀鸡宰羊摆放祭品的活儿,既然不要她做了,那不做就不做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换了个不求上进懒散的人,正是求之不得。

但祥林嫂却查找自身原因,想通过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获得别人的认可。

更为悲惨的是,祥林嫂想死却不敢死。

因为柳嫂对她说过,嫁过两个男人的女人到阴间后,要被两个男人据成两半。

当她弄懂了别人对她的嘲笑后,勤俭克己地省下一年的工钱,在庙里捐了一个门槛作自己的替身,让千人踩万人踏,以此洗却她那莫须有的罪孽,从而找回作为员工的尊严。

可是她错了,就在她以革新洗面的姿态出现在祭台前时,遭到了主人严厉的呵斥,并将之扫地出门。

这个女人自这一刻起,就已经死去了。

祥林嫂在临近死亡的前夕还向人询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她关心人死后的灵魂问题。

这是深刻联系着她全部人生经历的思想;罪恶的社会迫使她断绝了对于生的一切留恋和希望,她唯一的可能就是想到死,她想在冥冥之中会见亲人,但又非常害怕见到亲人。

因此,人死后灵魂的问题,就不能不成为此时祥林嫂最关切的问题。

祥林嫂一生二嫁,在人们的眼中,她是一个污浊的女人,不配敬奉神灵。

祥林嫂自然就成了人们眼中的异类,倍受歧视。

然而祥林嫂面对这样的现实,仍然对神灵深信不疑。

当她倾尽所有“捐了门槛”之后,天真地认为她赎了罪,就会与周围人一样平等自由,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时,祥林嫂唯一的希望也破碎了。

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时,她挣扎她抗争;面对人们的嘲弄、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的有无,她表现了怀疑。

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顽强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但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她不但连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争到,反而被吞噬被毁灭了。

祥林嫂,这个悲剧的化身,历尽了尘世间所有的痛苦,带着满心的屈辱与伤害,离开了我们。

她的死,我想也是偶然中的一个必然。

即使她没有寻死的意愿,即使她还有生存下去的意念,她还是会被社会中那只无情的黑手所杀害。

我不知道祥林嫂最终是死于何种原因,我只能揣测,她在闭上眼的最后一刻应该是没有忘记微笑吧。

祥林嫂在生活中受尽苦难,受尽嘲讽,在封建礼教冷血的狞笑中步履艰难地走着。

这时候,死亡对她来说,已不再是恐惧,或许更像是一种解脱。

她死了,我希望,她能在另一个世界了里见到她的儿子。

当岁月的蹉跎将两鬓白霜吹进她的头发,我想,她是看到了解脱的光点……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被迫害的始终就是女性,在那个男性社会中,女人被看的很低贱。

很多的封建迷信都是针对女性的,大多数的女性也都蕴含着封建迷信的思想,她们被封建迷信所压迫,同时又压迫着比她还要弱小的人。

中国的发展中,被迫害而死去的女性真的数不胜数,为我们所知的也就是那个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被记录下来的!而更多的就是为我们所不知道的,她们所遭受的痛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在封建社会下的女性我们只能对她们表示同情和惋惜!鲁迅先生在《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她所体现的是就是在那个时代中一名普通农村妇女的生活常态。

她遭受的一切灾难,都是那个社会环境下所有女性遭受的灾难。

展示了在那个时代下所有中国妇女所遭受的迫害!死在封建迷信下的中国妇女是在是太多太多,对她们所遭受的迫害我们只能表示同情!祥林嫂,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封建妇女、一个被封建迷信迫害的妇女,一个出生就注定死亡的悲剧!参考文献:[1]鲁迅.《彷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06[2]肖云.议“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3]段小莉;女性:弱势的群体——鲁迅的《祝福》《离婚》和《伤逝》解读;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