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沉香屑第一炉香》对上流社会女性的书写

合集下载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范文(2篇)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范文(2篇)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范文前段时间和同学去北大外面吃饭,完了之后顺道去中关村图书大厦买了张爱玲全集。

把整本“红玫瑰和白玫瑰”看完了才真的感觉有些看书的心态了。

昨天晚上开始看“倾城之恋”,下午吃午饭的时候读完第一炉香,心里总觉得憋得慌。

相比较前几天顺手拿了同学的裸婚时代两个晚上睡前把整本书看完的战绩,读经典确实有些心累。

看裸婚可以很直爽地哭得稀里哗啦的,看倾城确是心里难受怎么也流不出一滴泪来。

前者的人物心里很简单,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不在乎名利啊金钱啊又抵得住诱惑啊什么的,可我总是觉得人的心不可能那么纯洁如初,尤其是在过了___岁以后;而后者又把人的优柔寡断和很多邪恶与善良交点处得矛盾彷徨表现出来,让人以为人性如此地污秽不堪。

我想我更像后者,在邪恶和善良的边缘犹豫踟蹰,这样的状况下也许会更容易一陷就万劫不复了。

我想,对很多问题没有深加思考过的人,不论男人女人,都会如葛薇龙一样地最终过上自己喜欢却又不甘愿的生活。

说到底,就是物质和欲望,最终战胜了精神。

高中的时候我读张爱玲,读第一炉香,总以为是胡兰成辜负了张爱玲,是乔琪乔对不起葛薇龙,总以为她们这样活着拥有才气或者拥有美貌共同拥有细腻感情的人最终落得凄惨下臣是因为遇人不淑。

也许,遇人不淑是一个原因,可是如果她们在道德在精神上有底线并且有坚定的底线在人格上有真正尊严的话,也许悲剧不会发生。

葛薇龙是意气用事了,而张爱玲呢?我读小团圆,看着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话“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心里总是有愤恨的感觉。

也许张对胡的感情不能自控,可是面对这样的男人,不说出口或者不去放纵感情是否就可以避免了悲剧?也许张爱玲心里并不对这段感情后悔,就像葛薇龙自己说的“怎么没有分别呢?她们是不得已的,我是自愿的!”也许一开始就预料到了结局,可还是要往前走,只不过虚假的人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看上去不得以的借口,而真实的或者厚颜的人会直截了当地说我是自愿的!归来归去还是要反思自己的生活,要有信仰,要律己。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范本(2篇)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范本(2篇)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范本葛薇龙这一名词,可以作为为了物欲而放弃平凡朴素生活的代表。

她是一个令人悲哀的女子,因为她牺牲掉了她的快乐,去典当了一些拜金的物质生活。

“薇龙在衣橱里一混就混了两三个月,她得了许多穿衣服的机会:晚宴、茶会、音乐会、牌局,对于她,不过是炫弄衣服的机会罢了。

”物质生活的浮华如此快速的堕入空虚和麻木,这是而那个纯洁而富有个性的女学生时的葛薇龙所没有预想到的。

当初的那些“柔滑的软缎”似蛇一般萦绕在心头,令她心中微微一颤,虚荣心和物质欲就这样被激活,当司徒协将那只三寸来阔的金刚石手镯重重如套上手铐般戴上她的手腕上时,她心中的天平已经无可挽救的一头向虚华的交际世界重重栽了下去,等到这个浮华的世界露出吞噬人灵魂的邪恶面貌时,原先的那个薇龙是连挣扎出来的机会也没有了。

这同时是一个沉沦的故事。

葛薇龙,在姑妈家中入住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读书,但当她第一眼见到香港山头奢华而高贵的住宅区:齐整的长青树、艳丽的英国玫瑰、流线型类似最摩登的影院般的白房子、仿古的碧色琉璃瓦、坞的两三丈高一排的白石圆柱,她有了做古代的皇陵里的妃子的冲动。

就这样,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孩子卷进了物欲横飞,利欲熏心的交际圈,被世风的浓黑所污浊。

她开始向生活腐落的富孀姑妈学习,并听从她的调遣,努力扮成梁家所需要她扮成的那个角儿。

在与浪子乔琪乔的爱情失败之后,心中所想的全部竟然是:只能找一个阔人,嫁了他。

一个单纯美丽的女子,因为物欲和虚荣,最后选择了吧自己囚囿在奢华的堕落圈子里生活,这的确令人悲哀。

张爱玲女士笔下的女子许多都是寡妇出身,她们成为寡妇有这样或者那样不可知的愿因,而维持寡妇的身份只是因为得到了可观的财产。

葛薇龙为了财产,也准备选择做寡妇——嫁一个有钱的阔人,管他年龄大还是身体差,她甚至恨不得一嫁过去那阔男人就死掉,这样钱财就归为己有。

她感觉自己和那些寡妇唯一的不同是“她们是不得已,我是自愿的!”。

她的言语中透着犀利的赤裸裸物欲的快乐。

一篇改写中外少女堕落故事的杰作——谈张爱玲的《沉香屑》

一篇改写中外少女堕落故事的杰作——谈张爱玲的《沉香屑》

一篇改写中外少女堕落故事的杰作——谈张爱玲的《沉香屑》李修岭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07(000)011
【摘要】《沉香屑·第一炉香》经周瘦鹃之于,于1943年发表在《紫罗兰》杂志
的创刊号上。

小说通过讲述一个来自上海下层社会的少女——葛薇龙,在香港上
流社会堕落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人的堕落、犯罪,非其本身对事情认识不清,而是其感性战胜理性、欲望战胜理智所致的道理。

从表象上看,小说似乎自始至终给我们讲述葛薇龙堕落的“全景”,
【总页数】1页(P94)
【作者】李修岭
【作者单位】天津市宝坻区李家深高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回到"没有光的所在"——谈张爱玲从《十八春》到《半生缘》的改写 [J], 王冰
2.从一篇获奖作品谈通讯写作的技巧——第16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获奖20万元的乡村女教师于晓波的故事》采写感想 [J], 卢丽桃
3.一篇画龙点睛的故事——评《十日谈》第四天故事一 [J], 凌雪
4.徘徊于雅俗之间——从一篇小说的改写谈拟话本小说的夭折 [J], 汝艳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论《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侯云云****:***2014 年 5 月16 日摘要张爱玲(1920—1995)是20世纪40年代红透整个大上海的天才传奇女作家,她以生花的妙笔塑造了文学史上一个个形态各异、性格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其浓郁的悲剧气质又为其作品营造了一种“苍凉”的意境,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女性人物不仅拥有传奇的生活经历,而且还是悲剧的代表,悲剧的命运、悲剧的情感、悲剧的婚姻、悲剧的存在。

本文主要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色彩描写这两大点出发,以张爱玲的的成名作——于1943年在周瘦鹃所办的《紫罗兰》创刊号发表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为例,分析女主角葛薇龙和梁太太的悲剧命运,以此来阐释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理解张爱玲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女性意识的重建、自审。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精神分析;色彩;悲剧意识AbstractEileen Chang(1920-1995),a talented female writer who swept through Shanghai in 1940s.By portraying the strength of numerous female characters clearly, she created an artistic conception from the deep sense of tragedy.Living in that circumstance,the female character does not only having legendary experience, but also being the representative,the fate, the emotion , the marriage and the existence of tragedy. In that way ,numbers of her characters made their names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This thesis starts from the psychoanalysis and characteristic description proposed by Freud, is trying to explore the sense of tragedy in Eileen Chang`s work.Take her masterpiece The First Furnace Aloes Crumbs,Sweet as an example, which was published on the issue Violet established by Zhou Shoujuan in 1943.By analyzing the tragic fate of the chief actress Ge Weilong and Mrs. Liang , to get a hint of the attention of female destiny and the reestablishment and self-examination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paid by Eileen Chang.Key Words:Eileen Chang; Femininity; Psychoanalysis; Color ;Sense of tragedy引言 (1)1精神分析学视角 (2)1.1潜意识的驱使 (2)1.2力比多的诠释 (3)1.3变态心理的控制 (5)2华丽光色,“可喜”色彩 (6)2.1色彩的对照 (7)2.2与比喻的结合 (8)2.3与意象的结合 (9)2.4色彩橙红 (9)2.5色彩黑、灰 (10)结语 (11)谢辞 (12)参考文献 (13)著名学者夏志清评价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由此可见,张爱玲在中国文坛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堕落看女性的独立意识

从《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堕落看女性的独立意识

010《名家名作》·评论[摘 要] 张爱玲创作的小说《第一炉香》塑造了一个纯洁腼腆的女学生葛薇龙如何在姑妈和上流社会的诱导中迷失方向,沦为姑妈和乔琪乔手中的傀儡。

将葛薇龙的堕落分为了三个阶段,并分析其中蕴含的女性独立意识。

[关 键 词] 葛薇龙;堕落;女性独立从《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堕落看女性的独立意识楼应宁《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文中的主人公葛薇龙一直饱受争议,有人怜她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有人斥她被人利用而不自知。

而事实上。

葛薇龙的人生就像张爱玲在《天才梦》里的那句名言:“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

上面爬满了虱子。

”葛薇龙堕落的过程分为三步:初始、沉沦、自弃。

一、葛薇龙堕落的三个阶段(一)初始小说开场中的葛薇龙是个未见世故的女学生。

她想念书,于是大着胆子来求从未见过的姑妈。

面对姑妈的奚落,葛薇龙赔笑道:“姑妈忘不了,我也忘不了,爸爸当初做了口舌上的罪过,姑妈得给我一个赎罪的机会。

姑妈把我教育成人了,我就是您的孩子,以后再慢慢地报答您!”葛薇龙很聪明,通过观察姑妈家的富丽装潢和人来人往,就能推测出姑妈所处的是个“鬼气森森”的世界。

但她很自信,她不管外头人如何说闲话,只想好好念自己的书。

她的初衷是美好且天真的,于是她拎着皮箱进了姑妈家的门。

但事与愿违,一个混迹人情江湖多年的姑妈,怎么可能白白提供学费和住宿给葛薇龙?她从一开始就准备将葛薇龙包装起来,卖出去。

茨威格曾经用这样一句话评述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一生: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

葛薇龙欠缺独立意识从请求姑妈资助就可以看出来。

面对付不起学费的窘境,她宁愿依附不知底细的陌生姑母,也不愿意自己务工读书或回上海过朴素生活。

葛薇龙觉得自己独自一人留在香港念书就是独立,其实无非是换了个经济依仗——从父母换成了姑妈。

与此同时,葛薇龙抵抗不住姑妈家奢靡生活的诱惑,从搬行李这一事上可见一斑。

她嫌弃自家的佣人不够体面,催促她赶紧离开,这是堕落的开始。

语文老师指导《沉香屑-第一炉香》优秀读后感和心得体会1000字

语文老师指导《沉香屑-第一炉香》优秀读后感和心得体会1000字

The future is scary but you can’t just run to the past cause it’s familiar.(页眉可删)语文老师指导《沉香屑-第一炉香》优秀读后感和心得体会1000字我从未知道过有什么苦恼是不能为一小时的`读书所排遣的。

——孟德斯鸠《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1000字!《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第一部惊世之作,这篇小说创作于1943年,是张爱玲将残酷之美发挥到极致的作品,此时的张爱玲涉世未深,还仅仅是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女子,然而字里行间却浑然是一种苍凉的感觉,读起来往往令人泛起生生的无望。

这是一部描写战时香港的中篇小说,一个从上海随家来港求学的女孩子葛薇龙,在全家要搬回上海之际,投靠了早年与其父反目的姑妈梁太太,她是大富翁的小妾,当时不顾家人反对,与港商结合,而今港商已死,留给她大量财宝,现在她要以这些花费她青春时日的钱来玩爱情嬉戏,以挽回过去的时间。

葛薇龙在姑妈家的宴会上熟悉了花花公子乔琪乔,并被他所吸引,几不经意地就被这里的骄奢淫逸的空气腐蚀了,糊涂地沦为姑妈和乔琪乔赚钱的工具。

一开头是物质的沉沦。

葛薇龙寻求梁太太的资助,丫头和梁太太的看法虽然使她感到屈辱,但是为了能连续在香港上学葛薇龙屈服了。

她用自己的精神屈辱换得了梁太太的帮忙让她住进家里。

每天可以车接车送上学。

当葛薇龙走进骄奢淫逸的香港上流社会后,她立即就被融入到这个高度欲望化的世界之中。

她赞叹于梁太太的花园别墅的豪华,酒会、聚会的纸醉金迷。

刚住进来的头一个晚上,看到衣橱里为她预备的各种高级服装,葛薇龙简直是欣喜若狂,一边觉得不适合一边一件一件地试。

梁太太把她当作一个钓饵,用她吸引男人满意自己的欲望。

她也默许了。

仅仅三个月,她就感到自己无法离开这样的生活了。

物质的沉沦后是爱情的沉沦。

乔琪乔是个不受宠的富家子弟,整日无所事事,拈花惹草,只想傍一个富婆。

她虽然知道乔琪乔是这样一个人,读后感..但是她仍旧无法自拔地喜爱上了他。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书笔记1000字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书笔记1000字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1000字!《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第一部惊世之作,这篇小说创作于1943年,是张爱玲将残酷之美发挥到极致的作品,此时的张爱玲涉世未深,还仅仅是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女子,然而字里行间却浑然是一种苍凉的感觉,读起来往往令人泛起生生的绝望。

这是一部描写战时香港的中篇小说,一个从上海随家来港求学的女孩子葛薇龙,在全家要搬回上海之际,投靠了早年与其父反目的姑妈梁太太,她是大富翁的小妾,当初不顾家人反对,与港商结合,而今港商已死,留给她大量财富,现在她要以这些花费她青春时日的钱来玩爱情游戏,以挽回过去的时光。

葛薇龙在姑妈家的宴会上认识了花花公子乔琪乔,并被他所吸引,几不经意地就被这里的骄奢淫逸的空气腐蚀了,清醒地沦为姑妈和乔琪乔赚钱的工具。

一开始是物质的沉沦。

葛薇龙寻求梁太太的资助,丫头和梁太太的态度虽然使她感到屈辱,但是为了能继续在香港上学葛薇龙屈服了。

她用自己的精神屈辱换得了梁太太的帮助让她住进家里。

每天可以车接车送上学。

当葛薇龙走进骄奢淫逸的香港上流社会后,她立刻就被融入到这个高度欲望化的世界之中。

她惊叹于梁太太的花园别墅的豪华,酒会、聚会的纸醉金迷。

刚住进来的头一个晚上,看到衣橱里为她准备的各种高级服装,葛薇龙简直是欣喜若狂,一边觉得不适合一边一件一件地试。

梁太太把她当作一个钓饵,用她吸引男人满足自己的欲望。

她也默许了。

仅仅三个月,她就感到自己无法离开这样的生活了。

物质的沉沦后是爱情的沉沦。

乔琪乔是个不受宠的富家子弟,整日无所事事,拈花惹草,只想傍一个富婆。

她虽然知道乔琪乔是这样一个人,但是她仍然无法自拔地喜欢上了他。

她自信可以依靠爱情的力量,使乔琪乔浪子回头。

她明知道乔琪乔不爱她,只是想利用她赚钱,但她仍然坚持要和他结婚。

甚至愿意在婚后继续当交际花赚钱养家满足乔琪乔的物欲。

她一方面对乔琪具有无法抵抗的爱欲,另一方面又对这种爱情怀有纯洁的的幻想。

她想在这种纸醉金迷的世界中开拓出一个美好而浪漫的爱情田园。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

《沉香屑·第一炉香》读后感
《沉香屑·第一炉香》是一部由阿城所著的小说,该书通过描述一个富有江湖色彩的家族,展示了世情人情的复杂性和人性中的善恶。

阿城通过巧妙的叙述方式,将故事分为多个章节,每一章节都以不同的家族成员为主角,同时又不失整体的连贯性。

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都深入细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读这本书时,我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

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从一个寡妇的艰难生活到一个富商的权谋斗争,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命运和追求。

故事中充满了欢笑和泪水,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既有共鸣又有感悟。

除了故事情节,书中对人性的描写也令人深思。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并存的特点。

每个角色在面对困境时,都会有不同的选择,有的选择了善良和正义,有的则选择了背叛和欺骗。

这种人性的多样性让我思考人如何面对诱惑和困境,在真实与虚幻之间如何做出选择。

通过阅读《沉香屑·第一炉香》,我深深感受到了阿城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这本小说不仅从故事情节上吸引了我,更让我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并存的问题。

阿城通过这部作品,向读者传递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世间复杂关系的观察。

第 1 页共 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沉香屑第一炉香》对上流社会女性的书写
谢小龙,王董。

摘要:《沉香屑第一炉香》是一部为上流社会女性而写的小说。

通过对两个主要女性梁太太和葛薇龙的堕落描写,生动再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香港上流社会部分女性的生存状态。

小说对上流社会女性的书写可以分为几方面:一是对女性心理的关注与挖掘,二是对女性堕落的批判与同情,三是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索与探讨。

关键词:梁太太;葛薇龙;堕落;心理;批判;同情;悲剧命运
《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成名作,小说讲述了葛薇龙由单纯少女到高级交际花的堕落故事。

通过对梁太太和葛薇龙的描写,再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香港上流社会部分女性的生存状态。

这可以说是一部为上流社会女性而书写的书。

对女性的书写大致可以分为几方面:一是对女性心灵的关注与挖掘,二是对女性堕落的批判与同情,三是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索与探讨。

一、对女性心理的关注与挖掘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女主角葛薇龙本是清纯的中学生,只因筹钱困难,迫不得已才去求姑母借钱,但是被姑母利用了。

张爱玲可谓年纪轻轻便谙熟女性心理。

如葛薇龙一到姑妈家便偷偷试穿衣服的微妙心理,羞涩、担惊,等到她意识到这是姑妈的有意设计之后,又变得哀戚和微微的愤怒。

后面,葛薇龙堕落后,当她听到心仪的卢兆麟被姑妈相中,又变得小气起来。

“薇龙忍不住一口气堵住喉咙口,噎得眼圈子都红了,暗暗骂道:‘这笨虫!这笨虫!男人都是这么糊涂么?⋯可以想象,葛薇龙那种愤怒、无奈而又恨铁不成钢的复杂神态,还有葛薇龙作为女人特有的醋意,作者也刻画得异常生动。

其时,作者并未恋爱,遇见胡兰成也是在小说发表一年后,但对女性心理有如此深刻的洞悉,可见张爱玲对女性心理的关注是很敏锐的。

文中还有多处类似细微描写。

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对上流社会中女性的空虚、寂寞,作者也谙熟。

如文中:“薇龙暗暗地叹了一口气,想道:‘女人真是可怜!男人给了她几分好颜色看,就欢喜得
这个样子!⋯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男人”,当时依旧是男权社会,女人只不过是男人的附庸。

为了要迎合“男人”,她们不得不使用各种手段博得男人的欢心,特别是像梁太太这种势利女人,有男人对她好点,她就很开心。

梁太太只是为了弥补内心的情感空虚,所以不断引诱各种男人,和他们逢场作戏。

其结果是大家玩玩就结束了。

过后,又陷入空虚、寂寞又和不同男人周旋的恶性循环。

张爱玲其实是借葛薇龙的嘴说出了那个时代浮华淫逸的上流社会中,女性普遍的空虚和寂寞罢了。

二、对女性堕落的批判和同情
梁太太和葛薇龙都是堕落的代表。

梁太太年轻时为了满足物质欲望,嫁给了香港富商梁季腾做小老婆,并从一个良家女子堕落成卑鄙的姨太太。

等她人老珠黄,为了弥补失落的青春,成天流连在骄奢淫逸中,宴会、牌局等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为了达到吸引年轻男人的目的,梁太太甚至利用丫环、葛薇龙当诱饵。

对于梁太太的这种行为,作者给予了严厉批判。

文中写道:“梁太太是个精明人,一个彻底的物质主义者。

”“彻底的物质主义者”便是作者对梁太太这号人物的彻底否定和批判。

葛薇龙也是如此。

在短短三个月中,她学会了如何穿衣打扮,替梁太太引诱各种男人,应付各种活动。

因此而慢慢沉沦下去。

文中有写:“三个月的工夫,她对于这里的生活已经上瘾了。

”虽然她曾想过要离开,过新的生活,但是天不作美,再加上浪荡子乔琪的一再引诱,“她对爱认了输。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她自甘堕落,她已经被上流社会生活完全腐化了。

“薇龙突然起了疑窦——她生这场病,也许一半是自愿的;也许她下意识地不肯回去,有心挨延着⋯⋯”若她愿意早就回去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

作者的批判很深刻。

一方面批判葛薇龙的堕落是自愿的,一方面是对上流社会的批判。

不管是梁太太,还是葛薇龙,身处在一个虚伪狡诈充满铜臭味的上流社会,能不受到污染吗?男权社会中,女性始终是男人的附庸,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痼疾。

因此,在文中也可见作者对上流社会堕落女性的同情。

当年,粱太太的兄弟让她不要嫁给梁季腾,多半也是为她的幸福着想,不料她耿耿于怀几十年。

一见葛薇龙便说:“葛豫琨死了么?”可知,梁太太
并不豁达,再说即使她做了姨太太,也不见得幸福。

一个嫁了自己不爱的人,并且几十年都活在怨恨中的女人,难道不值得人同情吗?再者,当梁太太成为遗孀后,为了弥补失去的青春年华。

不断和各种男人周旋,甚至和丫环、葛薇龙争风吃醋,这既让人觉得可笑,又觉得可悲。

“薇龙暗晴地叹了一口气,想道:‘女人真是可怜!男人给了她几分好颜色看,就欢喜得这个样子!’葛薇龙又何尝不是如此?为了得到优越的物质生活,她不得不抓紧浪荡子乔琪,并和她结了婚。

她也知道乔琪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为了保住虚荣,没有办法摆脱。

本质上,她和梁太太是一样的。

也许若干年后,她也会重蹈梁太太的覆辙。

这样的女性即可悲也让人同情。

三、对女性命运悲剧的思索与探讨
毫无疑问,梁太太和葛薇龙都是悲剧女性。

对其悲剧命运,作者进行了积极思索和探讨。

首先,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是外部因素。

文中随处可见香港的繁华。

如:“山腰里这座白房子是流线型的,几何图案似的构造,类似最摩登的电影院。

”一个私人宅院。

就相当于摩登的电影院,可见其富丽堂皇,更不用说香港其它的繁华了。

所以,当梁太太有条件可以做有钱人的姨太太时,她毫不犹豫地过去了。

同样,葛薇龙也是如此。

“三个月的工夫,她对于这里的生活已经上了瘾。

”可见,香港繁华的物质生活是能让人迷醉的。

其次,东西方文化碰撞产生的畸形心理是内因之一。

当她们从上海到香港后,遭遇的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

结果是西方战胜了东方,她们心理变得畸形。

如粱太太家中的摆设便可见一斑,“里面是立体化的西式布置,但是也有几件雅俗共赏的中国摆设,炉台上陈列着翡翠鼻烟壶与象牙观音像⋯⋯”她崇洋媚外,但是骨子里仍丢不掉中国传统。

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她的心灵扭曲是必然的。

葛薇龙的这种心理更加明显。

当她带着家里的粗做佣人陈妈去梁太太家里,看见别人的丫环打扮得时髦时,她几乎无地自容,“原来自己家里做熟了的佣人是这样上不得台盘!”同是佣人。

差距却那么大,这样的差距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碰撞产生的,也是畸形心理产生的根源。

于是,二者在畸形心理的驱动下开始堕落,不能自拔。

最后,自甘堕落是
最重要的内因。

梁太太不惜牺牲亲情,埋葬青春,也要嫁给香港富商做小,甚至在丈夫死了以后,变本加厉地骄奢淫逸,和各种男人周旋,都是她自甘堕落的表现。

葛薇龙也是如此,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她不仅要穿漂亮的衣服,还喜欢戴美丽的手镯,自愿和浪荡子结婚。

这是人性的弱点,这也是造成她悲剧命运最重要内在因素。

当然,造成梁太太和葛薇龙悲剧命运的原因是多,如经济的不独立、女性生存道路的狭窄等。

在张爱玲看来,上流社会的女性都是可怜的。

她们像寄存在男人身上的寄生虫,非得依靠他们生活不可。

为了物质,为了虚荣,她们宁可抛弃真情和青春,宁可不要亲人也要得到优越的生活,而过着行尸走肉一般的生活,内心却是无比的空虚和寂寞。

作者对这部分女性的心理可谓是了如指掌。

因此,作者对这部分可怜的女性的态度是既批判又同情。

葛薇龙说的那句“女人真是可怜!”可以说是作者看透上流社会的感慨之言。

参考文献:
[1]张爱玲.花凋[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
[2]徐日君.沉沦与反叛-一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灵魂的重新审视与女性命运的深入探寻[J].文学评论,2005年5月.
[3]张键.对欲海沉沦众生悲剧的悲悯之情..论<沉香屑第一炉香>葛薇龙的悲剧原因及意义[J].文化论苑,2007年8月.
[4]张宇.传统女性的深层痼疾~浅析张爱玲笔下葛薇龙悲剧命运的内因[J].长治学院学报,2014年8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