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获奖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揭晓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揭晓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揭晓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于2008年10月25日结束,四部获奖作品分别是:贾平凹《秦腔》、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麦家《暗算》、周大新《湖光山色》。
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奖的范围为20032006年间发表或出版的长篇小说。
为了做好评奖工作,中国作家协会组成了以铁凝为主任,陈建功、李存葆为副主任的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
本届评奖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鼓励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时代精神的创作,推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丰厚审美意蕴的长篇小说。
历时六个月,通过初选小组的遴选以及评委会的终评程序,四部获奖作品脱颖而出。
贾平凹简介

贾平凹简介出生年月:1958年3月籍贯:陕西丹凤人毕业院校:1958年3月代表作:《商州》、《白夜》、《废都》、《浮躁》、《秦腔》等主要经历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
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
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墨子简介墨子(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
姓墨名翟,鲁国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人称“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贱人”(《渚宫旧事》),汉代王充甚至说:“孔墨祖愚,丘翟圣贤。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授奖辞及获奖作家感言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授奖辞及获奖作家感言作者:仲余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08年第11期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于2008年10月25日结束,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为: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的《湖光山色》、麦家的《暗算》。
以下是获奖作品授奖辞及获奖作家的获奖感言。
一、《秦腔》【《秦腔》授奖辞】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
他的《秦腔》,以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记述和解读。
他笔下的喧嚣,藏着哀伤,热闹的背后,是一片寂寥,或许,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之后,我们所面对的只能是巨大的沉默。
《秦腔》这声喟叹,是当代小说写作的一记重音,也是这个大时代的生动写照。
【贾平凹获奖感言】在伟大的茅盾先生的故乡,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能授予我,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当获奖的消息传来,我说了四个字:天空晴朗!那天的天气真的很好,心情也好,给屋子里的佛像烧了香,给父母的遗像烧了香,我就去街上吃了一顿羊肉泡馍。
在我的写作中,《秦腔》是我最想写的一部书,也是我最费心血的一部书。
当年动笔写这本书时,我不知道要写的这本书将会是什么命运,但我在家乡的山上和我父亲的坟头发誓,我要以此书为故乡的过去而立一块纪念的碑子。
现在,《秦腔》受到肯定,我为我欣慰,也为故乡欣慰。
感谢文学之神的光顾!感谢评委会的厚爱!获奖在创作之路上是过河遇到了桥,是口渴遇到了泉,路是远的,还要往前走。
有幸生在中国,有幸中国巨大的变革,现实给我提供了文字的想象,作为一个作家,我会更加努力,将根植于大地上敏感而忧患的心生出翅膀飞翔,能够再写出满意的作品。
谢谢!二、《额尔古纳河右岸》【《额尔古纳河右岸》授奖辞】迟子建怀着素有的真挚澄澈的心,进入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世界,以温情的抒情方式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
历届茅盾文学奖名单

历届茅盾文学奖名单如下:
第一届(1982年):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第二届(1985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有:古华《芙蓉镇》
第三届(1988年):获奖者为路遥《平凡的世界》,李国文《花园的灯》
第四届(1992年):获奖者为王火《战争和人》三部曲(一至三卷),贾平凹、韩少功、阿来、李锐。
第五届(1998年):获奖者:苏童《米》、《我的帝王生涯》(上下卷)
第六届(2005年):获奖者为石钟山《雪白血红》、二月河《康熙大帝》、阿来《无界之思》、陈忠实《白鹿原》、刘斯奋《白门柳》、刘醒龙《天行者》。
第七届(2011年):授予麦家《暗算》等,及他本人增补的另一部作品《解密》,以及贾平凹的《秦腔》。
第八届(2016年):获奖作品为徐怀中的《牵风记》,此外,阎连科的长篇小说《四书》经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特别会议表决通过,获得茅盾文学奖。
以上就是历届茅盾文学奖的名单,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贾平凹作品年表

贾平凹获奖年表1978年短篇小说《满月儿》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79年文论《满月儿之外》获《十月》杂志社首届文学奖1980年短篇集《早晨的歌》获陕西省第一届优秀图书奖1981年《爱和情》获《十月》文学奖1982年短篇小说《山镇夜店》获南京《雨花》杂志社第一届“雨花奖”1983年短篇小说《清官》获《南苑》杂志社“南苑”佳作奖散文《月迹》获《散文月刊》二等奖1984年中篇小说《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商州初录》获《钟山》杂志社首届钟山文学奖散文《流逝的岁月》获《青年一代》杂志社佳作奖散文《宿州故涉台龙拓树记》获《羊城晚报》优秀作品奖中篇小说《腊月·正月》获陕西省文艺“开拓奖”一等奖1985年中篇小说《鸡窝洼的人家》获西安首届“冲浪”文学奖中篇小说《腊月·正月》、《鸡窝洼的人家》获《十月》杂志社十月文学奖中篇小说《腊月·正月》获北京市建国三十五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奖一等奖1986年文论《谈观察》获《长安》杂志社《文学时代》奖关中曲子《车闸》获文化部及中国曲艺家协会评选的全国曲艺创作二等奖散文《商州又录》获羊城晚报社优秀作品奖中篇小说《黑氏》获《人民文学》评选1985年度读者最喜爱的作品奖1987年中篇小说《天狗》获福建《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社优秀作品奖中篇小说《古堡》获西安文学奖散文《走三边》获《散文选刊》杂志社首届优秀作品奖1988年长篇小说《浮躁》获美国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散文《弈人》获广东《随笔》1987年度佳作奖中篇小说《故里》获北京《十月》杂志社第三届《十月》文学奖长篇小说《浮躁》获西安市一九八七年H.G文学奖一等奖小说《动乱》获美国无比柏伽索斯奖1989年散文集《爱的踪迹》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集)奖散文《门》获《人民日报》“燕舞散文征文奖”散文《人病》获上海《文汇报》社文汇报优秀作品奖散文《我这样读体育报》获“红光杯”第三届体育文学奖1990年小说《王满堂》获天津《小说月报》优秀作品奖1991年贾平凹以创作总成就获香港庄重文学奖散文《佛事》获“金陵明月杯”华人征文奖中篇小说《废都》获《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1992年散文《谈<读者文摘>》获《读者文摘》征文奖文学成绩突出获陕西“双五”文学奖以整体创作成就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97年《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2003年获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艺术家韩起祥》获2003中国文学金榜作品2005年《小说二题》获小说月报第一届百花奖短篇小说奖《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贾平凹短篇小说《饺子馆》获“《北京文学》奖”贾平凹短篇小说《主任》、《真品》获“《小说月报》奖”贾平凹短篇小说《饺子馆》获“蒲松龄文学奖”贾平凹被文艺部评为文艺报“年度重点关注的作家艺术家“奖在“华文‘世纪文学60家’全民网络大评选”活动中,鲁迅、张爱玲、沈从文、老舍位列前四,茅盾、贾平凹并列第五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新浪网组织的《世纪文学60家》评选中,全球华人作家现当代大排名中贾平凹被排第13位,当代作家贾平凹排第3位在全国图书销售排名中,长篇小说《秦腔》排销售榜榜首贾平凹被《华商报》读者评为“陕西最有魅力的先生”之一长篇小说《秦腔》获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6年获首届“柳青文学奖”突出成就奖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00五年度杰出作家”《秦腔》获香港全球华人首届“红楼梦”文学奖《秦腔》荣登中国小说学会的排行榜2007年《秦腔》获首届陕西文艺大奖“文学奖”贾平凹获首届陕西文艺大奖“艺术成就奖”2007年度“当代读者喜爱的一百位中文作家”评选活动中,当代大陆作家有10人入榜,他们是王蒙、莫言、王朔、史铁生、王安忆、铁疑、张贤亮、贾平凹、余秋雨、虹影。
近几年获奖的国内文学作品

近几年获奖的国内文学作品【原创实用版】目录1.近几年获奖的国内文学作品概述2.2019 年:获奖作品《人世间》3.2020 年:获奖作品《北上》4.2021 年:获奖作品《暂坐》5.结论:近几年获奖的国内文学作品的特点及意义正文【近几年获奖的国内文学作品概述】近几年,我国文学创作繁荣发展,各类文学奖项层出不穷,表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选取近几年获得重要奖项的国内文学作品进行梳理,以期展现当下文学创作的风采。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从 2019 年至2021 年的获奖作品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2019 年:获奖作品《人世间》】2019 年,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这部作品以一个普通家庭为切入点,展现了从 20 世纪 50 年代至 21 世纪初,我国社会发展的沧桑巨变。
作品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彰显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
【2020 年:获奖作品《北上》】2020 年,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北上》荣获第五届施耐庵文学奖。
这部作品以一位文化名人的北上行程为主线,串联起多个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的故事。
作品深入挖掘了我国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2021 年:获奖作品《暂坐》】2021 年,作家冯骥才的长篇小说《暂坐》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这部作品以一群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对他们面对人生暮年的不同态度和选择的描绘,展示了现代都市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了老龄化社会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结论】综上所述,近几年获奖的国内文学作品在题材、风格和主题上呈现出多样性,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映,也有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入挖掘。
贾平凹作品

贾平凹陕西丹凤人,生于1952年。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陕西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
著有《贾平凹文集》二十巻。
《满月儿》获1978年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腊月。
正月》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爱的踪迹》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贾平凹长篇散文选》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那文学奖。
《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秦腔》获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和2006年香港首届“红楼梦。
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
代表作: 短篇小说《腊月·正月(梗概)》、《鸡窝洼的人家》等商州系列长篇小说《浮躁》散文《人病》、《闲人》《丑石》
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
1、《商州》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
2、《浮躁》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年
3、《妊娠》北京作家出版社1989年
4、《废都》北京出版社1993年
5、《白夜》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年
6、《土门》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年
7、《高老庄》西安大白文艺出版社1998年
8、自传体长篇唯一一部《我是农民》。
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
诗集:《空白》《平文论集》。
历届冰心散文奖获奖名单(1-5届)

历届冰心散文奖获奖名单“冰心散文奖”是一项具有权威的全国性的散文大奖。
著名作家冰心女士生前曾是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冰心散文奖是遵照其生前遗愿而设立的,旨在彰显我国散文创作的成就,不断评选出题材广泛、思想敏锐、着力表现现实生活,创作形式风格多样的优秀散文。
此奖项每三年一届,自2000年以来已评选了三届。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金炳华称:“冰心女士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之一,是我们敬重和爱戴的前辈作家。
以她光辉的名字命名的这项全国性的散文大奖,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定会对我国今后的散文创作的繁荣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冰心散文奖是与“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类)、“鲁迅文学奖”(中、短篇小说)并列的我国文学界散文类最高奖项。
也是中国目前中国散文单项评奖的最高奖。
先后有贾平凹、肖复兴、阎纲、赵丽宏、铁凝、迟子建、张胜友等获得此殊荣。
第一届贾平凹《平凹散文选》叶文玲《美韵无限千岛湖》肖复兴《音乐笔记》杨黎光《走不出外婆的目光》赵丽宏《日晷之影》韩小蕙《中国散文创作的八个问题》等四十八位第二届陈孝英《哀泪笑洒》熊育群《生命打不开的窗口》铁凝《遥远的完美》张立勤《树中的女人》王改瑛《乡逝》郭文斌《永远的堡子》杨莹《穿过网络》等第三届迟子建《光明在低头的一瞬》张胜友《父亲》桑麻《一九九二年的暴力》王剑冰《水墨周庄》王十月《寻亲记》陈启文《一个号码的消失》谢望新《珍藏起一个名字:母亲》阿莹《俄罗斯日记》李宗奇《宗奇散文》沈琨《岁月山河》吴克敬《碑说》杜焕常《潇潇雨》习习《浮现》姚雪雪《夏都绘影》刘志成《边地罹忧》席星荃《记忆与游走》余雷《儿童散文探论》傅德岷《散文艺术论》等第四届( 2007-2009年度)一最佳单篇作品奖(28篇)1 父亲祭刘兆林2 丢失宁明3 五月:地狱时间里的煎熬与见证玄武4 向上的春天陈奕纯5 双头鹰的国度刘上洋6 回望阿坝庄志霞7 洗脸盆里的荷花乔秀清8 让爱在灰烬里重生吴光辉9 海拔是一种境界杨宣强10 “破烂王”王富王金昌11 二姐阮梅12 至今思米卢吴景娅13 马坊书耿翔14 背砖篓的母亲顾伯冲15 亲历者的报告陈亚军16 桐木的质感杨平位17 最后的背影张秀超18 羊来羊去阿慧19 起于乔木朱朝敏20 暗夜里的物质生活林渊液21 悲哉,上将军耿立22 毛泽东最后的游泳咏慷23 给鸽子让路邵顺文24 西部随想李志亮25 莲湖巷陈长吟26 蓝蓝的北方蒯天27 游走的鼓班薛勇28 享受春雨厉彦林二最佳散文集奖(28部)1 从往事门前走过裘山山2 让自己诞生王宏甲3 跟着美术大师漫步范婉4 一个人的工厂唐朝晖5 跪拜大地周振华6 寻觅隐约的月亮陆梅7 心中有路—向着墨脱张宇航8 长恨歌与仙游寺张长怀9 轻风舞动白杨树戴立10 以经典的名义凸凹11 自然笔记杨文丰12 说好一起去西藏凌仕江13 任蒙散文选任蒙14 秋天的行走范承玲15 老井丁吉槐16 耕夫行吟耕夫17 我的陕北祁玉江18 茜草为红辛茜19 半亩黄土地宗满德20 乡村漫步高宝军21 赏玫的心境陈晓虹王玫陈垚22 烧叶望天笔记海波23 打开的疼痛江少宾24 水草长在蓝天上顾丽敏25 活在时光中的灯简默26 八磨盘第广龙27 土天堂范超28 带走一盏渔火卢锡铭三最佳散文理论奖(6部、篇)1 散文:主体的攀缘与表达王冰2 世纪末的精神守望吕林3 散文热的背后张宗刚——1990年代以来的散文创作生态观察4 从周原走来我的文体柏峰5 散文观察穆涛6 拓展文化散文的精神空间马平川第五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作品名单(2010—2011年度)(获奖名单以获奖作者姓氏笔画为序)第五届冰心散文奖(单篇)获奖名单作者获奖作品出版单位于兰你好,时光散文选刊王飞月出龙门山牡丹文学王族骆驼之死散文王然我的风信子青年文学石华鹏政和红茶中国文化报白阿莹饺子啊饺子中国作家兰宁远依旧守望天堂呼和浩特文艺邢秀玲草原往事《中国土族》伍松乔活着的死城选自《羌之红-北川重生羊皮书》刘艾平父亲的老猎枪骏马江长胜党旗在我们心中嘉峪关许晨青岛的记忆人民日报苏沧桑淡竹散文选刊李青松碛口枣事名作欣赏吴佳骏水稻扬花的季节边疆文学宋曙光心香弥久天津日报张鸿与道德无关的种种可能海燕张瑜娟夏夜,有四个纳凉老太大众阅读报张毅静四千个春天散文林纾英机场女警手记散文选刊周子牛儿子,云一般地飘走了岁月周蓬桦旧春天的歌谣散文孤岛塔里木河自述延河洪烛黄河散文选刊夏坚德古琴此君散文峻毅与梅雨耳语散文百家郭伟藏在小巷深处的北京散文百家尉克冰责任人民日报彭荆风桑荫街散文嘎玛丹增杰玛央宗的眼泪滇池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散文集)获奖名单作者获奖作品出版单位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华文出版社王彬旧时明月中国青年出版社风飞扬你可记得我倾国倾城天津教育出版社叶梅大翔凤——叶梅散文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冯俊科江河日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尧山壁百姓旧事河北教育出版社师承瑞乡韵上海文艺出版社刘文艳爱的诉说春风文艺出版社刘德奉行走作家出版社李木生午夜的阳光百花文艺出版社李城外话说向阳湖武汉出版社和谷秦岭论语西安出版社周养俊那些事儿太白文艺出版社赵丰声音与物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赵良冶守望家园四川民族出版社赵翼如有一种毒药叫“成功”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郝占奎墨语流殇大众文艺出版社柴福善江山有待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倪萍姥姥语录中华书局徐芳她说:您好!上海文艺出版社高林有家乡那条河百花文艺出版社高国镜太阳照耀我们中国言实出版社高宝军大美陕北人民文学出版社董晓燕大海不告诉你作家出版社韩开春时光印记大众文艺出版社鲁光近墨者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谢伦黄昏里的山岗百花文艺出版社谢佳华沂园笔记汕头大学出版生鲍捷影像火车中国文联出版社潘向黎茶可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理论作品)获奖名单作者获奖作品出版单位马力中国现代风景散文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杨广虎终南漫笔西北大学出版社高彩梅中国西部散文60年《雪莲》杂志社章学锋hello 散文中国和平出版社梁艳萍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长江文艺出版社第五届冰心散文奖(优秀作品)获奖名单作者获奖作品出版单位王培静父母亲散文百家邓洁玲缘来是爱大众文艺出版社田林母亲的季节散文宁新路朝着阳光走去作家出版社吉建芳非新闻中国工人出版社刘秀霞独舞大众文艺出版社杜荣格当乡的那顿饭人民日报李娟小名读者李晓光记忆白菜青海湖杨春贤小外甥青岛日报杨常军秀色旬阳西安出版社杨静仪山水情深中国文联出版社宋晓玲春天,去看萧红北方文学陆原八百年的呐喊(外二篇)中国作家陈全肩上的爱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周习洗礼在北川寿光日报周芳执手何须倾城武汉出版社赵红生活的长卷领导科学报赵凤平柴火裹蒸人民日报重阳河畔纪事漓江出版社袁国艳尘埃花开太白文艺出版社高安侠我们身边的空缺知识出版社郭志梅晨心飞翔西安出版社唐吉慧旧时月色上海辞书出版社萧云黄雪莲之醉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葛芳隐约录滇池葛道吉城市的河流人民日报焦喜俊南大港寻梦福建文学鲁钊直面皇叔二月河河南文艺出版社赛飞春日读秋词浙江文艺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平凹获奖报载,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于27日11时公布,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麦家(blog)的《暗算》、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四部作品获此殊荣。
这些作品基本上是末三流的货色,特别是贾平凹的《秦腔》更是平庸。
我以为。
评委和读者们普遍对杨志军的《藏獒》、范稳的《水乳大地》、史铁生的《我的丁一之旅》三部作品比较看好,然而,这三部作品没有获奖。
早就听说茅盾文学奖评奖的背后暗箱操作和小圈子的倾向,今天看来,果然如此。
茅盾文学奖的最大贡献,就是为当代青年奉献出了《平凡的世界》。
接下来,猫子耗子都能获得此奖,令人汗颜。
这表明在如今奖项有些泛滥的年代,茅盾文学奖所谓的保持冷静的专业尺度和独立的文学个性标准只不过是一种幌子而已,它成了某些作家和评论家的大餐。
首先看看茅盾文学奖终审评委,是怎样肉麻吹捧贾平凹的。
第一位是“青年才俊”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谢有顺。
谢有顺的批评路子是典型的“聪明人”的路子,优点是艺术直觉敏锐,文风不虚假僵化,缺点是讨巧,缺乏深厚学理,更缺乏属于自己的批评思想,今天他谈“下半身批评”,明天他谈“神性写作”,后天他又谈“鲁迅”,大后天他又谈“钱穆”,他自己到底是怎么思考的,一点系统都没有。
一个批评家没有属于自己独到的批评观,如何开展批评?谢有顺是贾平凹的密友,已经为圈子人所共知,平时,两人吹吹拍拍。
贾平凹肉麻称赞谢有顺是“天才批评家”,谢有顺肉麻称赞贾平凹是“最好作家”。
具体欣赏一下谢有顺是怎样吹捧贾平凹的,“《秦腔》是贾平凹近年来极为重要的写作飞跃,尤其是他对乡土中国变迁的精细刻写,以及对这种变迁的沉痛忧思,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都为同类题材所难及。
”“谁都知道,贾平凹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重要作家,但他在《秦腔》中一反过去用情节结构小说的写作路子,而是用琐碎的细节、语言来推动整个叙事,这是一种艺术的冒险,我很高兴,评委们用睿智的眼光,肯定了这种艺术冒险的重要价值。
”我以为,谢有顺有将他自己观点强加到别人的意思。
再看另外一位评委陈晓明说:“《秦腔》是一部非常宏大的作品,基本上代表了中国现当代汉语文学写作的水平,是我个人十分重视的一部作品。
无论是从小说艺术的角度,还是从乡土中国叙事的历史及其未来的面向来看,这部作品的力量都是独到的。
”陈大学者早在他的博客中撰文写到,中国靠近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贾平凹和莫言。
在谈到推荐贾平凹的理由的时候说,“贾平凹是一个大作家,且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与莫言旗鼓相当。
要说典型的本土或汉语言特色,贾首届一指。
”九十年代以降,批评变得越来越技术化、格式化、量化。
个性是学术的灵魂,因强调学理而剿灭个性,此种批评,当然丧失批评精神。
我觉得一个优秀的批评家,应该快捷与活力,针砭时弊、披沙砾金、廓清迷雾、澄清是非、激浊扬清。
作者敢于提出质疑和批评意见,直抒胸臆,一针见血,快人快语,观点鲜明,尖锐泼辣,以理服人,并且富有艺术素质具有很强的敏锐性和穿透力。
优秀的批评文字应该有着丰富的内心,深邃的精神,直指灵魂的。
当然,在我看来,哪怕是酷评,只要不是出于哗众取宠耸人视听的病态心理,也总比那些关系批评、人情批评、金钱批评好出许多。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学者,陈晓明必须抛弃自己那套不死不活的学院式的批评,必须摒弃老是兜售概念术语的毛病,将自己的学术语言转化为易被读者接受的信息,通过媒体将其有效地传播出去。
纵观陈晓明的文学批评,概念满天飞,生吞活剥西方理论,缺乏生命体验。
在北大听了他的课程以后,让我对文学产生了厌恶情绪。
严格来说,无论是谢有顺还是陈晓明都是操弄着老好人的批评,与真正的批评精神相距太远了。
这是一种病,是批评的软骨病。
写作的基本精神是爱,基本态度是同情,尤其是对底层人和陷入悲惨境地的不幸者的同情。
这是判断伟大的文学的尺度,为什么这样的常识就不被尊重呢?贾平凹的《秦腔》究竟是怎样一部作品?读者自有自己的观点。
有一点可以肯定,绝对不像谢有顺和陈晓明吹捧的那样。
首先,我觉得《秦腔》的语言十分糟糕。
据说文学评论家白烨也读不下去,是硬着头皮读完的。
李敬泽甚至要请一个陕西籍的朋友用西安话朗读,才能弄明白一些方言的意思。
那么像我这样的安徽人,如何读懂呢?他那种半文半白类似于明清小说风格的语言,夹杂着陕西方言,是刻意为之的矫情文字。
文学首先是语言的艺术,在这点上,他不如路遥,路遥真诚而不造作。
其次,在文化人格上,贾平凹身上有一种病态的精神因素,精神格局狭窄。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固守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个性使然。
他提倡大散文写作,自己的散文却大都纤巧轻灵。
他不是神秘文化的追随者,而是一个故弄玄虚的文人。
他反复声明自己是个农民,实际上却是一个旧式文人。
《秦腔》给我的感觉是整篇文章没有骨架,没有精神,零散,杂乱。
感觉是很牵强地将商州农村的生活画面,粘在一起。
人物杂乱。
整篇文章出现的人物有上百个。
又交代不清楚。
让人看起来很费劲。
加上主人公不清楚,人物形象苍白。
白雪、夏风等人,让人觉得像张纸画一样,没有血肉。
时间上的混乱,时代背景很牵强。
尽管作品还是有生动独特的地方,但总体上说,实在粗糙。
但是,批评界也有不同的声音。
著名批评家李建军说过,贾平凹的《秦腔》他则并不看好,认为是“一部形式夸张、内容贫乏之作”。
我完全赞成这一看法,态度则更为悲观。
贾平凹获茅盾文学奖,既是茅奖的悲哀也是陕西文学的悲哀。
相比《平凡的世界》和陈忠实的《白鹿原》比起来,贾平凹的《秦腔》差得太远。
贾平凹的获奖,既是评委的耻辱,也是茅盾文学奖的耻辱,更是当代中国文学的耻辱。
下面我来谈谈对贾平凹的看法。
从当年的“贾平娃”到如今的“贾平凹”,真是今非昔比啊!现今的贾平凹已经成了一个陕西“文霸”,享受着一个作家的特殊荣耀,颇似《废都》里的庄之蝶。
贾平凹一直生活在类似西安那样幽闭和落后的封闭的空间里,有着农民身上的狡黠,却少了陕西作家身上的淳朴,他的精神性格一直没有得到伸展,从小性压抑,到了青年时代,内向委琐,木讷自闭,拙于社交,见人害羞,极度内缩,对于两性关系充满神秘好奇,想入非非,毕竟对于女性隔膜,在他的作品中一方面把女性描写成天使,另一方面又尽情地意淫,尤其在他的小说《废都》、《天狗》、《太白山记》、《白朗》、《陨石》等小说里,贾氏设计了许多令人恶心的女人与兽媾和的情节,有批评家指出这是“性景恋”,这样病态的性心理让人恶心,诸如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构成了贾氏作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一则小说,说什么一个女人在深山老林里实在熬不住了,跟狗干了起来;还有一则小说,一个女子莫名其妙地死在床上了,人家掀开被子一看,满是血,被窝下有好几个被血浸透了的玉米棒……到了《废都》,这种性压抑一下子象决堤的洪水,描写的都是黏糊糊、湿漉漉之类的。
对待女性,他一律赏玩,保持精神的征服和占有,他的“意淫意识”,“意奸意识”,“意欲意识”充斥在小说之中;性欲的枯竭,也是丧失创造力以后的征兆,此后,贾平凹的小说果然一落千丈。
贾平凹缺乏农民身上的健康,勤劳,质朴,身上却有着一种封建士大夫文人的习旧气,娇情、脆弱、迂执、幽闭、柔弱,这难道是命运的吊诡吗?贾平凹的失败,从根子上来说,就是做人的失败。
很早我就读过陕西作家孙见喜的《贾平凹之迷》,里面详细介绍了他的童年、求学、婚姻、创作和获奖情况,在我看来,贾平凹做人上是彻底失败的,不过是一个勤奋高产的农民作家而已,与大作家注定无缘,不管他获得什么奖项,也不能摆脱这样平庸的命运。
贾是农民,在他的自传里,要么哭哭啼啼,要么充满了炫己的言辞,看不到他对苦难底层的认识,或者说,他本来就没有什么大的苦难。
客观地说,农村出来的很多孩子,是很有上进心的,肯吃苦,肯努力这是他的优点,但不得不说的是,性格上的很多缺陷,比如,很敏感,过度自尊,虚荣心和攀比心都很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让他前进的动力,但是,如果是当他一旦成名成家话,这就全都是可以值得发扬的优点了。
贾平凹谈不上“家学渊源”,他的第一批作品,也是为水利工地的黑板报写作的。
为此,他充满着一个乡下人的自卑。
他要进入文化人的圈子里,以后果然进去了,再也没有出来。
林贤治先生精辟地指出,如果缺乏明确的角色意识,而一味以“农裔作家”的血统自豪,那么,事情将因为失去知识分子的警觉和自我批判,而适得其反地成为上流社会的保护人。
贾平洼起先写作,目的就是一个:成名成家。
为了这个目的,可以忍受一切屈辱。
于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开始了模仿中艰难的摸索,模仿的结果只是失败,他完全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精神自觉。
这与鲁迅和沈从文的写作目的完全不同。
前者(鲁迅)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从鲁迅那里面,我看见了被压迫者的善良的灵魂的酸辛和挣扎,先生多关注病态社会下不幸的人们;鲁迅的笔下,最典型的是闰土和阿Q式的在命运的压迫下无言、绝望和麻木。
而鲁迅对于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后者(沈从文)对于文学和社会的理解是透过“生命”、“人生”、“人性”、“爱”、“美”这样一些抽象的原则。
“我想造希腊小庙。
……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无论是“乡下人”沈从文还是“逆子贰臣”的鲁迅,虽然本质上有着区别,但是,他们都有一种现代的价值参照系作为参照,他们对于变革的社会都有痛楚和挣扎,并非是蹭痒痒似的轻轻抚摩。
同样是描写自然之美,沈从文与模仿者贾平凹就截然不同。
正如旷新年所说,沈从文的散文《湘行散记》和《湘西》以绮丽的文字烘托神秘奇异的湘西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达到了一种美丽的极致。
沈从文从楚辞、六朝文学,以至《圣经》那里吸取了文字的色彩和技术。
他的作品文与白、欧化和俚俗、理性与情感、节制与放纵、古典与浪漫、平淡与华丽达到了一种高度的和谐。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罕有其匹的富有惊人的艺术才华和葆有纯粹的艺术感觉的艺术家,用文字作为工具,进行民族品德的重造。
再看贾平凹呢,带着生活的感伤和所谓的政治失意,以一种逃避放逐的心态来写“商州”的山水和自然风光,为了美文而美文,刻意雕琢,并没有在描写中有精神价值的发现。
林贤治先生就指出,贾平凹的《商州初录》零碎、芜杂、浮浅,缺乏富于血肉的具体描绘,完全失却了一部作品所应具有的滂沛元气和个人激情。
相比之下,沈贾二人境界自然可以分出高下。
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应从那种天崩地陷、满目疮痍、率兽食人、鲜血淋漓的丑恶和腐烂的表层之下看到一种非人性的残忍,毕竟对于丑恶的社会来说美是奢侈的。
贾平凹是一个善于遗忘过去的人,又是一个缺乏“审痛意识”善于消解痛苦的高手。
一个无视历史阴影的作家,他的心灵是不在场的,这样的作家十分可疑。
这一些年来,贾平凹忙着擦去身上的泥垢,用“美文”和书画把自己千方百计地包装起来,为了所谓的“美文”,在书斋里拼命淘,在枯燥的知识堆里爬,插上“名士”、“雅人”的标鉴,文字日见酸腐,枯滞,琐屑,不见早年的清澈和性情,其实灵魂里早已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