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语境对动物类词语象征意义的影响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动物词语是语言中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仅是代表着某个生物,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差异。
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差异主要体现在动物的象征意义、典故、成语以及民间传说中。
动物词语在中英文中往往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狗象征着忠诚和忠实,因此在英语中常常用“dog”来表示一种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的忠诚与信任。
而在中国文化中,狗则有着吉祥的寓意,被视为祥瑞之兽,常被用来表示幸福和吉祥。
同样的例子还有猫,在英语中,猫往往象征着独立和神秘,而在中国文化中,猫往往有着灵性和秘术的暗示。
动物词语在中英文中还有着不同的典故和成语。
在西方文化中,常用的成语“like a fish out of water”表示一个人感到不舒适或不熟悉的情况下。
而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鱼目混珠”的成语,表示某人以虚假的姿态出现,给人以假象。
这些典故和成语体现了动物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动物词语在中英文中还有着不同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在西方文化中,有着以狼为主题的许多故事,如《灰姑娘》中的大灰狼和三只小猪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用来教育和启发孩子们。
而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以麒麟、龙、凤凰等为主题的传说和故事,这些动物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神兽,有着吉祥和神圣的象征意义。
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差异主要体现在动物的象征意义、典故、成语以及民间传说中。
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还能加深我们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比较研究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差异,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动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丰富的生活,还在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英文两种语言对动物词语的表述和内涵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差异展开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不同文化之间在动物词语上的异同之处。
首先我们可以考虑一下著名的动物词汇“猫”(cat)在中英两国的文化内涵及表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猫被视为灵巧、狡猾和神秘的代表,被赋予了一些神话传说中的意义,如《七仙女》中的猫仙女,以及给人们带来好运的“招财猫”等。
而在英国文化中,猫通常被认为是聪明、警觉的代表,被赋予了一些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猫”等。
由此可见,猫在中英两国文化中的内涵有所不同,而对于猫这一动物的表述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反映了中英两国在动物词语中的文化差异。
通过以上的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中英两国在动物词语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述,这反映了中英两国在动物词语中的文化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既受到语言、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宗教、信仰、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
要想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中英两国在动物词语中的文化内涵和差异,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在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对方的文化差异,努力理解和体会对方文化中动物词语的内涵和表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加深两国之间的文化友谊,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希望本文所述的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的探讨,能够引起我们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关注和思考,增进我们对中英两国文化之间的了解和认识。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动植物词汇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动植物词汇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代表着人们对于生物界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对英汉动植物词汇的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两种语言和文化对动植
物的看法和态度的差异,进一步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
一、动植物的象征意义
动植物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中常常具有象征意义,并且这些象征意义大多不同。
“狗”
在英语中往往象征着忠诚和忠实,而在中国文化中却有时候象征着不近人情的行为。
又如,“鸽子”在中西方文化中都象征着和平与爱情,但在中国文化中更加强调了和解和和谐的
意义。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对于动植物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强调的重点的不同。
三、动植物的禁忌与尊敬
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中,动植物也常常有着各自不同的禁忌和尊敬的态度。
比如在西方
文化中,“蛇”常常被视为邪恶和诡计的象征,而在中国文化中却被视为神秘和智慧的象征。
又如在西方文化中,“牛肉”被视为具有高蛋白质的食物,而在印度教文化中被视为
禁忌的食物,不可触碰。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对于动植物的禁忌和尊敬态度的不同。
从动物词汇看英汉文化内涵

从动物词汇看英汉文化内涵
动物在英汉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通过对动物词汇的比较,可以发
现英汉文化差异之处。
1.猫:在中国文化中,猫象征着灵敏、机智和独立。
中国人对猫的态
度较为喜爱,认为猫是招财和避邪的信物。
而在英国文化中,猫被视为幸
运的动物,尤其是黑猫被认为会带来好运。
2.龙:龙在中国文化中被崇尚为神秘、强大和吉祥的象征。
中国人常
用“龙”来形容有才能的人,也常用龙来代表中国文化。
而在英国文化中,龙被视为凶恶和危险的动物,常常出现在神话故事和骑士传说中。
3.狐狸:在中国文化中,狐狸被视为狡猾和狡诈的象征,常常在民间
故事中扮演阴险的角色。
而在英国文化中,狐狸被视为狡猾但聪明的动物,常出现在童话故事和文学作品中。
4.狗:在中国文化中,狗被视为忠诚、守护和吉祥的象征。
中国人常
将狗作为守家护院的动物,并在农历新年使用狗来代表其中一年份。
而在
英国文化中,狗也被视为忠诚和可靠的伴侣,常常被人们作为宠物饲养。
5.虎:在中国文化中,虎被视为勇猛、权威和力量的象征,常常被人
们用来形容英勇的人。
而在英国文化中,虎主要作为野生动物出现,被人
们视为威胁和危险的存在。
通过对动物词汇的比较可以发现,英汉文化中对动物的看法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动物往往被赋予了更多的吉祥和神秘的意义,而在英国文
化中,动物往往被更多地视为普通的存在。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个国家的历史、宗教和价值观念的差别。
论东西方文化中动物及英语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

论东西方文化中动物及英语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摘要:人类在远古时代生活所需只能依靠自然的恩赐,因此,狩猎成为其谋生的最重要途径。
他们竭尽所能地改进工具以追捕更多的动物。
从那时起人类就与动物有了最直接和密切的关系。
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许多与动物有关的成语用法应运而生,有关动物的文化也相继出现。
关键词:象征意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动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类可能将其视为朋友﹑伴侣﹑甚至是家庭的成员;同时它们也被用在某些艺术形象中、文学中;其形象的象征意味远远大于动物本身所代表的意思。
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它们象征着不同的东西。
举例来说,当中国人提到龙,首先想到的就是尊严、权力和图腾;但对于西方人来说,龙是凶恶、残酷和丑陋的动物。
本论文着重于分析在东西方文化中动物不同的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是人类社会的直接产物。
正如卡尔荣所说,象征意义指的是一些术语﹑人名及符号不仅含有文字上的意义,还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甚至有些我们仍然不知道起源上的含义&&。
在本论文中,作者将动物划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我们想象中的虚构的动物,另一种是在我们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动物。
1. 虚构动物的象征意义由于各国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不同的宗教信仰,在东西方文化中有很多虚构的动物,如龙、凤、麒麟等。
因此,有必要了解在各自文化中它们的象征意义。
1.1龙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一种神话动物。
在民间传说中它有鹿的角,骆驼般的头,兔子般的眼睛,蛇样的颈部,鲤鱼般的鳞片,雄鹰般的爪子,老虎般的脚掌和公牛般的耳朵。
1.1.1在东方文化龙被视为神圣的动物,在中国文化中,它一直被视为祖先,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依据中国古老的传说,龙是一种可以在空中飞,在海中游的动物。
它甚至有权力控制风和雨。
因此,龙是权力、尊严和图腾的象征。
权力和尊严的龙源自传说中的黄帝,据说他是有血的飞龙。
黄帝平时善待他的子民,他曾经带领子民用青铜铸造一个三角架(一个古老的烹饪容器,命名为丁(鼎)),以庆祝打败蚩尤的伟大胜利。
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动物词的概念意义探讨

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动物词的概念意义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动物的认知和理解日益深入,各种动物词汇也渐渐的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动物词汇的概念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比如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动物词的概念意义。
首先,中西文化对于动物的认知和理解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动物被视为一种神圣的生命,这种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
在《大学》中有一句“物格而后知道,知道而后有好处。
”的名言。
这句话可以解释为,通过观察周围万物的形态和行为特点,人们可以逐渐领悟宇宙万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达到智慧的境界。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的动物更多地被视为人类的工具或代表某种符号意义的象征物。
麻雀被捕获,一些小动物可能是由于其可爱或令人愉悦的外貌而被饲养,而其他动物则被用作食品或其他商业用途。
在中西文化中也有着各种不同的动物象征意义。
例如,中国文化中龙的形象是一种神圣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采用,多被视为吉祥、权贵、权力等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符号。
在西方文化中,狮子被视为勇敢、自信、力量和尊严的象征物,往往被当作国家和团队的吉祥物,用于代表庄严、威严、正义和荣耀等概念。
此外,不同的文化还在词汇的选择和使用上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以马为例,中文中有“骏马”、“蚂蚁咬大象”、“自重蹄轻”等寓言故事和成语,而在西方文化中,马除了代表快速移动外,更多被描述为工作或美好的生活方式,例如爱荷华赛马、骑马运动等。
总之,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动物词的概念意义有很大的区别。
中西文化对于动物的认知和理解不同,这种观念体现在动物象征意义、词汇的选取和使用等方面。
了解不同文化中的动物词概念,有利于深化我们对各个文化之间的认知和理解。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摘要】中英文动物词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这种差异影响着语言交流和文化理解。
本文从动物词语的重要性和研究必要性入手,探讨了东方与西方动物象征的差异、文化内涵对比、历史演变、社会影响以及语言习惯带来的差异。
结论指出,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加强文化理解与尊重,并强调动物词语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关键词】中英文动物词语、文化内涵、差异、象征、历史、社会现实、语言习惯、影响、语言交流、理解、尊重、跨文化研究。
1. 引言1.1 中英文动物词语的重要性中英文动物词语在语言交流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动物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形象经常被用来比喻各种情境和概念。
中英文动物词语的使用丰富了语言表达的方式,使得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动物词语,人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传达信息,增加沟通的效果和趣味性。
由于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异,掌握这些词语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加深对不同文化间的了解和尊重。
研究和探讨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了解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有助于拓宽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和谐互动。
1.2 研究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必要性研究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必要性体现在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重要性上。
动物词语作为语言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促进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顺畅。
动物词语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社会行为和观念具有深远影响。
研究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必要性不仅体现在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上,更有助于深入挖掘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拓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仅从表面意义理解动物词语是不够的,更需要通过深入研究,探索其中的文化内涵,折射出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加深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体会和认识。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动物词语是语言中常用的词汇之一,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也会影响到动物词语的使用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会从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差异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狗(Dog)在中文中,狗被视为忠诚、勇敢、可靠的代表,常常用来形容忠实的朋友,称为“狗朋友”。
在英文中,狗也象征着友谊和忠诚,但也常用来形容卑贱、下贱的人或事物,例如“a dog's life”就表示一种苦不堪言的生活。
2.猫(Cat)在中文中,猫被视为独立、神秘、优雅的代表,常用来形容女性的气质和风度,例如“猫步轻行”。
在英文中,猫则被视为人际关系中的不信任和假装,例如“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表示了揭露一个秘密或误点的悬念。
在中文中,龙被视为强大、神秘、威严的代表,具有与皇权、权力和尊严有关的意义。
在英文中,龙则常常被用来形容勇气、力量和竞争精神,如“slay the dragon”就表示成功地战胜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4.蛇(Snake)在中文中,蛇被视为狡猾、欺诈和有欺骗性的代表,它也象征着财富、长寿和治愈能力。
在英文中,它则常常被用来形容危险、毒害和不可控制,例如“snake in the grass”就表示一个默认的危险人物。
1.动物名称中文和英文中的动物名称往往有所不同,例如“giraffe” 在中文中称为“长颈鹿”,“panda” 在中文中称为“熊猫”,“koala” 在中文中称为“考拉”。
这些名称的区别反映了每种文化对动物的认知和文化习俗的差异。
2.动物象征意义中英文动物象征意义的差异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中文中,“鱼” 象征着财富和好运,在英文中,网络流行语“catch a fish” 代表着找到到一个理想的对象。
而在西方古典文化中,“鸟” 则往往象征着精神或天空,而在中文中,“鸟” 则被视为庇佑或好运的代表。
3.动物形象中英文对动物的形象的描述也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语境对动物类词语象征意义的影响摘要:英汉两个民族在生态环境、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传统习俗、文学底蕴等文化语境方面都存在差异,其投射在动物类词语上的象征意义也存在冲突。
本文通过实例来比较分析在文化语境各类因素影响下的英汉动物词汇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的差异及其
根源。
关键词:动物类词语文化语境象征意义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人们也常常借助动物来寄托和表达感情。
动物词汇的含义逐渐超越其本身而获得一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中国古代的府第、庙宇、宫殿等建筑物前常常会有石龟的雕刻,这正是人们祈祷获得长寿的表现,因为“龟”(turtle;tortoise)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
再如,在西方文化中,“wolf”(豺狼)象征着贪婪残暴的人,“ass”(驴)象征着愚蠢的人,“bee”(蜜蜂)象征着忙碌的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著名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任何一个词的价值都决定于它周围的环境,如果不首先考虑它的环境,甚至连这个词的价值都不能确定。
”[1]伦敦功能学派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词汇意义的筛选与提取需要与其语境相结合。
语境可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其中,文化语境是指任何一个语言使用所属的某个特定的言语社团,以及每个言语社团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事情、习俗、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等。
[2]笔者认为,动物形象积淀着特定
的民族心理,负载着人们的感情,蕴藏着各民族丰富而独特的动物文化内涵,反映了各民族的社会文化。
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英汉民族往往对同一形象的动物类词语有不同的认知,赋予不同的情感和联想,形成蕴含其各自文化底蕴的有差别的象征意义。
比如,对于“龙”(dragon)这一词语,中国人认为龙象征吉祥,毫无贬义,如“望子成龙”就是指家长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有所成就。
而在西方人看来,龙象征着邪恶,是魔鬼的化身,具有贬义。
在美国电影“the woman wears prada”(《时尚女魔头》)中那个孤僻,苛刻的女老板就被她的员工私底下叫做“dragon lady”,喻义为一个女魔头般的人物。
下面笔者通过实例来比较分析在文化语境各类因素影响下的英汉
动物词汇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的差异及其根源。
一、英汉动物词汇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的差异源自其生态环境的差异。
生态环境对文化语境的影响深远,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经验,也影响着动物类词语的象征意义。
中国在自然环境上属于封闭性的大陆型,几乎没有内海,辽阔的内陆远离海洋,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农耕型社会,倾向于固守耕地,较少流动,表现出农业文明的稳定持重性。
[3]在汉语中,人们常常用与农耕劳作相关的动物类词语来指代形形色色的人,创造了许多动物类习语和谚语。
比如中国农民一般用牛来耕地,于是将辛勤劳作的人称之为“老黄牛”,将大口大口的喝水称之为“牛饮”,将固执己
见、不懂变通的脾性称之为“牛脾气”,等等。
西方在自然环境上属于开放性的海洋型,欧洲大陆实际上被地中海、黑海、波罗的海等内海所分割,古希腊和古罗马属于海洋—商业文明,远古时期,欧洲有许多游牧民族,随处迁徙,流动性大,西方社会呈现出海洋商业文明的开拓外向性[3]。
在英语中,人们常常用与海洋动物相关的词来象征形形色色的人,创造了许多动物类习语和谚语,比如“the best fish swims near the bottom.”(有价值的东西不会轻易得到。
)“like a fish out water”(不自在),“it is a silly fish that is caught twice with the same bait.”(聪明的人不会两次上当。
)因此,在用动物类词语表达“豪饮”这一概念时,英语为“drink like a fish”,因为西方人认为鱼一刻也离不开水,用鱼来形容一个人喝得多最为贴切,而汉语为“牛饮”,因为用牛来形容豪饮再恰当不过。
二、英汉动物词汇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的差异源自民族心理的差异。
不同民族的人们对相同的事物和概念可能表现为个人好恶的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反之,同一动物在不同语言中的象征意义的褒贬能够折射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态及价值观念。
在中西文化中人们对“狗”(dog)的好恶情绪基本上可以说是相反的,因此在英语和汉语中“狗”(dog)的象征意义是截然相反的。
在中国,人们历来对狗没有什么好感,“狗”的“恶劣”形象在中国文化里根深蒂固,要为狗“正名”是很不容易的。
即便现在
学习西方,养狗的人多了起来,人们对狗的看法也在变化,但总体依然是对狗没什么好感,仍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在语言里,所以汉语习语中“狗”(dog)大多带有贬义的特性,比如:”狗崽子”、“丧家狗”、“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
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将狗被视为人们的忠诚朋友,对于狗的感情不亚于对人的感情,所以英语习语常以狗的形象比喻人的行为,其代词也是用指人的“he”或“she”,此时“dog”是指代某一类人的普通用语,大多带有中性词或褒义词的特性,比如:“lucky dog”(幸运儿),“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雪中送炭),“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三、英汉动物词汇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的差异源于反映该民族文化背景的宗教传说、寓言故事和经典文学作品。
首先,中西方宗教传说的差异对动物类词语形成差异性象征意义都有重大的影响。
在历史长河中,宗教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支配作用,这无形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认知方式,从而对人们对动物类词语形成差异性象征意义都有重大的影响。
中国的宗教文化大多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而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于是,作为其社会文化主流的基督教文化对动物类词语的象征意义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根据《圣经》和其他基督教著作,“龙”(dragon)、“蛇”(serpent)和“猪”(swine)象征撒旦极其同伙;“羔羊”(the lamb of god)象征耶稣(jesus);英语
短语“beard the lion”(太岁头上动土);“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对牛弹琴)皆出自《圣经》。
其次,中西方寓言故事的差异对动物类词语形成差异性象征意义都有重大的影响。
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础。
比如,“the dog in the manger”(占槽之狗),the lion’s share(最大的一份,比喻能从遭遇不幸者那里吸取教训)皆出自《伊索寓言》;“an ass in a lion’s skin”(披着狮皮的驴子,比喻色厉内荏),出自《伍德寓言》。
再如:对于“蝙蝠”(bat)这一动物,中国人认为“蝠”与“福”谐音,象征幸福,毫无贬义,国画和传统雕刻里常有蝙蝠,以示吉祥,红蝙蝠更是大吉大利的先兆,取音“洪福”或“鸿福”;可是英语中的“bat”则与幸福毫不相关,非但如此,西方人还认为蝙蝠是一种丑陋、凶残的动物,还是个两面派。
根据西方童话,在鸟兽大战时,蝙蝠见鸟将赢,便自称为鸟,前往助阵,不久见兽将赢,又称己为兽,前往助阵,最终鸟兽不分胜负,停战言和,蝙蝠逐被鸟兽双方所唾弃。
[4]
最后,中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的差异对动物类词语形成差异性象征意义都有重大的影响。
比如:自从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亨利二世》中用过“as merry as crickets”(快乐似蟋蟀)之后,英语国家的人们就接受了这种比喻,并沿用至今。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蟋蟀是凄凉、悲哀、烦恼的象征。
在传统汉文学作品《诗经》、《七月幽风》等中,“蟋蟀”是“忧伤,凄凉”的象征,在《诗经》中,
蟋蟀的叫声被用来喻指年末农民悲惨生活的映衬。
此后,蟋蟀几乎无一例外地以其凄苦悲凉的形象出现在汉文学中,如“独申且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宋玉《九辩》)。
[5]
综上所述,英汉两个民族因其在生态环境、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传统习俗、文学背景等文化语境方面都存在差异,投射在动物类词语上的象征意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和冲突。
译者必须了解在不同文化语境影响之下动物类词语的象征意义的差异,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仔细分析隐含在动物词语背后的容易引起语义冲突的文化
因素,根据具体语篇,在不违背原文语言的表达基础上再现原文动物类词语的文化意蕴,达到忠实原文的目的,真正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王燕,董力燕.浅议动物词语翻译与文化语境[j].外语教育,2008(2):90.
[2]文旭,罗洛.隐语,语境,文化[j].上海: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3.
[3]张春柏.英汉汉语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5.
[4]张春柏.英汉汉语翻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2.
[5]柯彩平.英汉动物词语在国俗语义上的镜像折射及其翻译[j].海外英语,201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