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和庞涓斗智斗勇的故事_故事

合集下载

孙膑庞涓斗智斗勇的故事

孙膑庞涓斗智斗勇的故事

孙膑庞涓斗智斗勇的故事孙膑和庞涓据传都是鬼谷子的学生。

相传鬼谷子姓王名栩或名禅,鬼谷子是得道之人,通天知地,精晓百家学问。

据传在孙膑和庞涓小的时候,鬼谷子担着两个学子过河。

庞涓在前,孙膑在后,庞涓就想,自己到河头的时候,从框里往外一跳,孙膑正好还没有过完河,孙膑就会掉进河里。

但是鬼谷子何许人,孙膑和庞涓的心思早就明了于胸。

待到河边的时候,鬼谷子一换肩,庞涓成了在后面,这时庞涓只好老老实实的呆在框里了。

魏王想知道孙膑和庞涓的本事谁高谁低,决定当殿考试。

他对孙庞二人说:“我坐在这大堂之上,你们可有办法让我走下来吗?”庞涓傲慢的说:“陛下,这有何难,只要在后殿放上一把火,您自然就得走下来了。

”魏王感到庞涓说的固然不错,但是并不新鲜。

孙膑只说了两句话,便使魏王立刻离开了座椅,走下大殿来。

问:孙膑说的什么话?孙膑答道:「要大王下来,我恐怕是办不到;但若大王在殿堂下面,我相信可以使大王走到上面去。

」魏王心想,既然你说可以使我由下面走到大殿上去,也可以一试。

於是,魏王就放心的由大堂走了下来。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庞涓是用一种逼迫的方法让魏王下来。

而孙膑则是用一种谦和低调的态度,孙膑使用的是一种心理控制,魏王高高在上,怎可轻易下来,但在下面,却可以使其上去。

这种心理控制也是一种反弹琵琶,突破了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为了达到目的,从反面入手,有“欲擒故纵”之效。

这只是两则小故事,反映两个人的才智机变能力。

真正让两个人青史留名的是桂陵和马陵之战。

庞涓和孙膑学成之后,庞涓效力魏国,并把孙膑引见给魏王,但没有被魏王所重用。

庞涓知道孙膑的水平在自己之上,如果魏国不能所用,一旦被别国所用,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庞涓建议魏王用刖刑把孙膑变成废物,并不允许离开魏国。

孙膑从此装疯,躲过耳目,逃到齐国,并受到重用,成为军师,这样就开始了庞涓和孙膑之间的斗智斗勇。

公元前341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孙膑用围魏救赵计谋,迫使庞涓撤军保魏国都城。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成语故事之一,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军孙膑和庞涓之间的一次智慧较量。

这个故事发生在齐国与楚国交战的时候,齐国大将军孙膑在一次战斗中,因箭矢不足,无法与楚军抗衡。

于是,孙膑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他派人去楚国城外的河边砍伐芦苇,制作成草船,然后派人驾船前往楚国城下,向楚军投降。

庞涓见到这个情景,非常高兴,以为齐国已经无力抵抗,于是下令射箭,箭矢射在草船上。

孙膑趁机派人将箭矢捡拾回来,最终齐国大军得以获得了足够的箭矢,成功击败了楚国。

这个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智慧胜过武力。

在战争中,充分利用智慧和策略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孙膑利用草船借箭,巧妙地获取了足够的箭矢,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充分展现了智慧的力量。

其次,它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化解危机。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硬碰硬,而是要善于寻找变通的方法,化解危机。

孙膑在箭矢不足的情况下,并没有盲目地与楚军决战,而是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最终化解了危机,取得了胜利。

草船借箭的故事不仅在战争中有着重要的启示,也可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得到启发。

在工作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要想取得成功,就需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中,我们也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时候,化解危机,取得成功。

总之,草船借箭是一则富有智慧的成语故事,它告诉我们智慧胜过武力,善于化解危机。

这个故事不仅在战争中有着重要的启示,也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启发。

我们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这样才能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时候,化解危机,取得成功。

孙膑庞涓的人物故事介绍

孙膑庞涓的人物故事介绍

孙膑庞涓的人物故事介绍孙膑庞涓的人物故事介绍孙膑和庞涓的故事有很多,现在流传最广的有三个,分别是师兄弟相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孙膑庞涓的人物故事详解,希望能帮到你了解。

孙膑庞涓的人物故事详解师兄弟相残这个故事,讲的是孙膑是怎样被庞涓残害的。

庞涓和孙膑都求学于名家鬼谷子门下,庞涓比孙膑要早出仕。

相传,庞涓为人小气自大,非常喜欢嫉妒别人。

在和孙膑学习的过程中,庞涓就非常嫉妒孙膑的才学。

后来他在魏国做了将军,为了除掉孙膑这个比他厉害的人,他说服孙膑来到魏王宫,效忠魏王。

庞涓在魏国已经混了好长的时间,他利用自己在朝中的人脉,开始打压孙膑。

最后,庞涓抓住了一个机会,污蔑孙膑,不知实情的魏王就派人剜去孙膑的膝盖骨,然后又在孙膑的脸上刺字,给孙膑留下了一生都难以磨灭的记号。

至此,孙膑才知道自己受苦受难的源头是自己的师兄从中作梗,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孙膑只好装疯卖傻来逃脱庞涓的杀害。

后来,孙膑被齐国的使臣偷偷的带走,来到齐国的孙膑,被田忌收留,做了田忌的门客。

桂陵之战,是历史著名战役,由此战役流传出了很著名的战术“围魏救赵”。

庞涓率大军攻伐赵国,齐国想救援赵国,田忌在孙膑的建议下,出兵魏国国都大梁,并包围了大梁城。

庞涓为了救援国都,只得班师回朝,他在回大梁的途中被齐国军队埋伏,庞涓被擒,直到魏赵签署盟约的时候,才被放回赵国。

马陵之战是庞涓和孙膑的最后一战,因为这一战直接导致庞涓被乱箭射死,魏国国力衰败,齐国成为东方的霸主,继而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

庞涓观阵的事件介绍这是一个有关庞涓和孙膑的故事,这是庞涓和孙膑的最后一次接触,因为庞涓就死在了和孙膑的这一次争斗之中。

庞涓观的这个阵就是孙膑特地为他设计的陷阱,这个陷阱正是导致庞涓死亡的最根本原因。

公元前342年,这一年的大魏国军事实力在庞涓的手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隐隐有了东部一霸的意思。

魏国军队在名将庞涓的带领下,开始向周边国家进攻,和魏国比较近的韩国,就首先受到了冲击。

名人故事——孙膑与庞涓

名人故事——孙膑与庞涓

名人故事——孙膑与庞涓
孙膑与庞涓斗智斗勇,本来按三局两胜,孙膑已经赢了。

但,庞涓为找回点面子,坚持比赛,坚决要求鬼谷子出第三道题。

万般无奈,经不住庞涓的死缠硬磨,鬼谷子除了第三道题。

第三道很简单,就是把鬼谷子从谷雨洞骗出来,谁把师父请出来,就算谁赢。

庞涓迫不急奈地抢先说:“我先来,我先来”。

庞涓说:“师父你快出来吧,外面很热闹,有吹笛笛的,有打鼓的,又敲锣的,有大姑娘坐花轿,娶媳妇结婚的。


鬼谷子想:“骗人,热闹也不出去”。

庞涓见师父不出来,又说:“师父,你快出来吧,有只大老虎来了,要上山洞里吃你去”。

鬼谷子想:“你在洞口,有老虎也会先吃你”。

庞涓想了很多法儿,始终没把师父请出来,万般无奈,说:“孙膑你来吧,我骗不不出来,你也骗不出来,顶着咱俩比个平手”。

孙膑自言自语地说:“庞涓都把办法想绝了,都没把师父请出来,我也请不出来。

不过,师父,我有办法,把你从洞口请进洞内。


鬼谷子想:“你们没办法把我请出去,肯定也没办法把握请进来”。

于是,就走出洞来,坐好,说:“请吧”。

孙膑微微一笑,说:“师父,我也没办法把你请进去,不过,我
已经把你请出来了”。

鬼谷子顿悟,自己上当了。

孙膑和庞涓斗智的故事_孙膑和庞涓关系怎么样

孙膑和庞涓斗智的故事_孙膑和庞涓关系怎么样

孙膑和庞涓⽃智的故事_孙膑和庞涓关系怎么样故事⼀般都和原始⼈类的⽣产⽣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然,于是便以⾃⾝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样,有着⽣命和意志。

这次⼩编给⼤家整理了孙膑和庞涓⽃智的故事,供⼤家阅读参考。

⽬录孙膑和庞涓⽃智的故事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个商鞅式的⼈才。

他花了好些⾦钱招徕天下豪杰。

当时有个魏国⼈叫庞涓的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

魏惠王听了挺⾼兴,就拜庞涓为⼤将。

庞涓真有点本领。

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个⼩柄下⼿,⼀连打了⼏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

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

庞涓⾃以为是了不起的能⼈。

可是他知道,他有⼀个同学齐国⼈孙膑(⾳bìn),本领⽐他强。

据说孙膑是吴国⼤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次跟庞涓说起孙膑。

庞涓派⼈把孙膑请来,跟他⼀起在魏国共事。

哪⼉知道庞涓存⼼不良,背后在魏惠王⾯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

魏惠王⼗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

幸好齐国有⼀个使⾂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

齐国⼤将⽥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也正在改⾰图强。

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hándān,今河北邯郸西南)。

第⼆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

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将,孙膑忙推辞说:“不⾏。

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当了⼤将,会给⼈笑活。

⼤王还是请拜⽥⼤夫为⼤将吧。

”齐威王就拜⽥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

孙膑坐在⼀辆有篷帐的车⼦⾥,帮助⽥忌出主意。

孙膑对⽥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多是些⽼弱残兵,⼗分空虚。

咱们不如去攻魏国⼤梁。

庞涓听到了,⼀定要放弃邯郸,往回跑。

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顿,准能把他打败。

”⽥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做去。

孙膑与庞涓之间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孙膑与庞涓之间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孙膑与庞涓之间的故事是什么样的孙膑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有传他是孙子的玄孙,师从春秋战国的著名谋略家鬼谷子,鬼谷一派还有很多知名的人物,比如:苏秦,张仪,盖聂,卫庄。

那么孙膑与庞涓之间有什么故事?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孙膑与庞涓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孙膑与庞涓的故事留传到今的孙膑传说,都要联系到一个人,就是他的同窗庞涓,二人都是师从鬼谷子,也是兵家的代表人物,精通兵法,这样的人才是那时战火纷飞的战国群雄们极力招揽的,于是在孙膑和庞涓还没出师时,魏国发了一重金招贤榜,让庞涓动心了,他想要出师入仕,就向师父告辞,离别时,拥有占卜宿命的鬼谷子,告诫庞涓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不得善终。

但是师父的警言没有阻止他嫉妒贤能的心,和孙膑一同在魏国求仕时,他自知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害怕魏王会择一而留,于是他设计陷害了自己的同门师兄弟,使孙膑下狱受刑,想要用身体残疾,终身囚禁,而让他意志消沉,可是,他没想到孙膑身残志坚,还是逃出了魏国,并到了齐国大将军田忌门下,然后用自己的计谋让田忌赛马大获全胜,被田忌推荐给齐王,并受到齐王的重用,为齐国称霸打下了基础。

而且在齐国对外争战时,作为军师消灭的魏国的军队,最终把魏国灭了,而庞涓也应验了鬼谷子离别时的警言,不得善终,在战争中,被孙膑用让,在马陵道上,万剑穿身而亡。

他们俩的故事流传了千年,到现在还有教育意义。

孙膑为何不能逃脱庞涓残害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和同门师兄庞涓的故事,至今已经流传了千年了,关于孙膑受刑,身残志坚,仍然得到齐国重用,帮助齐国灭掉魏国的战役中,指挥全军,终于报了庞涓陷害自己的大仇。

这样极具教育意义的故事,在发生后多少年,就把人民大众改编戏剧化了,经过口头作传的加工,已经相当具有精彩度,虽然故事的细技末节已经不可考证,但是故事的主旨还是可以从历史事件中还原,二人都是师从当时春秋战国著名的奇人鬼谷子,关于鬼谷子的身世,现在已经不可考证了,倒是他的弟子个个如雷贯耳,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对于孙膑和庞涓两个徒弟,鬼谷子更偏爱诚恳真挚的孙膑,把当时军事秘籍《孙子兵法》独传给了孙膑。

名人故事:军事家孙膑智斗庞涓

名人故事:军事家孙膑智斗庞涓

名人故事:军事家孙膑智斗庞涓孙膑是战国时齐国人,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

他早年曾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

后来,庞涓到魏国做了将军,很得魏惠王的信任。

庞涓妒忌孙膑的才能,就假意把他请到魏国,暗中却在魏惠王面前诬告他私通齐国。

魏惠王大怒,命人把孙膑的膝盖骨挖去,还在他脸上刺了字。

有一次雅各布叔叔给他讲了几何中一个很美丽的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任何直角三角形的长边平方一定等于两短边平方的和。

叔叔没有告诉他这个定理的证明,但是爱因斯坦在画了许多直角三角形后发现这关系一直成立,感到非常的惊奇。

孙膑假装发疯,躲避了杀身大祸,后来,孙膑逃回齐国,齐威王很佩服孙膑的才能,对他大加重用。

公元前354年,庞涓带兵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

第二年,齐威王命田忌做主帅,孙膑做军师,率军救赵。

●如果你对电话中的谈话技巧准备不够充分或觉得说话不够自如的话,那你就跟一个朋友进行练习。

叫一个朋友打电话来提问你,进行角色扮演。

你也可以充分利用你的电话留言,不在家的时候往家里打电话,录下强调你的一个观点的谈话信息。

回家后听你自己说得怎样。

听你说话的语调(热情、高低、停顿等等),也要听一下你的内容,即你所说的信息是否清晰和直接。

坚持练习直到你对结果感到满意为止。

田忌打算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不同意,说:“我们应当避实击虚,攻其要害,如今我们不如率领大军直接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魏军一定回师自救。

既解除了赵国的危急,又可打击他们,岂不是很好吗?”田忌听了,连声称好,就按照孙膑的计谋行事。

果然,庞涓丢下赵国,急速回军。

走到桂陵,不料孙膑早已在这里设下埋伏。

魏军指手不及,被齐军打得大败而逃。

庞涓在作战中,看到齐军战旗上有个斗大的“孙”字,不由得大吃一惊,说:“原来孙膑还活着,我中了他的计了!”庞涓收拾好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回了大梁。

过了十三年,魏惠王又派庞涓去攻打韩国。

韩国抵挡不住,不断地向齐国求救。

这一次,孙膑还是采用桂陵之战的老办法,不去直接救援韩国,却去攻打魏国。

爱国名人故事:军事家孙膑智斗庞涓

爱国名人故事:军事家孙膑智斗庞涓

爱国名人故事:军事家孙膑智斗庞涓孙膑是战国时齐国人,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

他早年曾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

后来,庞涓到魏国做了将军,很得魏惠王的信任。

庞涓妒忌孙膑的才能,就假意把他请到魏国,暗中却在魏惠王面前诬告他私通齐国。

魏惠王大怒,命人把孙膑的膝盖骨挖去,还在他脸上刺了字。

孙膑假装发疯,躲避了杀身大祸,后来,孙膑逃回齐国,齐威王很佩服孙膑的才能,对他大加重用。

公元前354年,庞涓带兵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

第二年,齐威王命田忌做主帅,孙膑做军师,率军救赵。

田忌打算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不同意,说:“我们理应避实击虚,攻其要害,如今我们不如率领大军直接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魏军一定回师自救。

既解除了赵国的危急,又可打击他们,岂不是很好吗?”田忌听了,连声称好,就按照孙膑的计谋行事。

果然,庞涓丢下赵国,急速回军。

走到桂陵,不料孙膑早已在这里设下埋伏。

魏军指手不及,被齐军打得大败而逃。

庞涓在作战中,看到齐军战旗上有个斗大的“孙”字,不由得大吃一惊,说:“原来孙膑还活着,我中了他的计了!”庞涓收拾好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回了大梁。

过了十三年,魏惠王又派庞涓去攻打韩国。

韩国抵挡不住,持续地向齐国求救。

这个次,孙膑还是采用桂陵之战的老办法,不去直接救援韩国,却去攻打魏国。

庞涓率领魏军,日夜不停地往回赶,这时,齐军已攻入魏国境内,占领了很多地方。

这次,孙膑制定计策,下令齐军退兵。

庞涓见齐军退兵,就跟在后面,紧紧追赶。

第一天,他追到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只见营地上到处都是煮饭用的灶。

他叫人点了一点灶的数目,不觉吃惊地说:“想不到齐军竟有十万人吃饭,人数真很多呀!”第二天,他又追到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再叫人一点,发现煮饭用的灶减少了一半。

他高兴地说:“看来已有很多齐军逃跑了。

”到了第三天,庞涓发现齐军煮饭用的灶又大大减少了。

他更加高兴了,对部下说:“我早就知道齐军胆小怕死。

他们进入我们国境才三天,已有一大半跑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膑和庞涓斗智斗勇的故事
战国初期,各国流行变法,魏国在文侯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到了魏惠王时,隐士鬼谷子的徒弟庞涓前去应征,因为他非常有军事头脑,所以被惠王委以重任。

庞涓小试牛刀就打了几场胜仗,魏惠王非常高兴,就把全国的军事要务都交给庞涓处理了。

庞涓虽然本事不小,可是心术不正。

他深知与他同出一门的孙膑比自己能力强,担心孙膑将来的名气压过自己,因此假意向魏惠王推荐孙膑。

孙膑上任没多长时间,庞涓就在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

魏惠王听后就想除掉孙膑,此时庞涓又大卖人情,请求免孙膑一死,只在他脸上刻字,并剜掉他的膝骨。

终于,齐国一位使臣访魏的时候悄悄把孙膑救出了魏国。

当时是明君齐威王当政,孙膑和他谈论兵法后,齐威王对他大加赏识。

公元前353年,通过“围魏救赵”一战,庞涓得知孙膑还活着,而且自己率领的军队还被孙膑安排好的齐国军队伏击。

本来庞涓就对孙膑耿耿于怀,这次更是与之势不两立了。

几年后,魏国攻打韩国,孙膑故伎重施又取魏都,庞涓赶到援助时齐国军队却又撤走了。

庞涓一时着急,忘了上次兵败的教训,他率领军队直追齐军。

在他赶到齐军阵地时,观察了一下齐军的营盘,发现他们做饭的炉灶足够10万人用。

庞涓大吃一惊,可是他又不甘心就此退兵,于是仍然下令追击。

没多久,庞涓的部队赶到了齐国军队第二次扎营的地方,他数了数炉灶,炉灶只够大约5万人用的。

在他们追到齐军第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三次扎营的地方时,庞涓发现炉灶只够2万余人用的。

这时,庞涓感到自己要胜利了,因为这足以看出齐军士气低迷,几天的工夫就逃走了这么多人。

膨胀的自信心和强烈的复仇欲让庞涓激动不已,他命令军队抓紧时间追过去。

追到马陵的时候,道路非常狭窄,此时的庞涓已经连最基本的兵家常识都忘记了,他只想着立刻赶上齐军杀掉孙膑,他们顾不上天色已晚冒险前进,直到先锋来报,前方道路被堵死了。

庞涓走上前去一看,路边的树都被砍倒了,只剩下一棵最大的树没砍,庞涓拿过火把一看,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下”一行字。

此时他才明白中计了,但他的命令还没发出,齐军就已经喊声大作,万箭齐发,魏军大败,庞涓在乱军中被活捉。

这场战役使魏国损失了大量兵力,从此一蹶不振,后来竟然沦为任人宰割的小国。

孙膑的确是技高一筹的军事天才,他深知庞涓的心理,也了解庞涓有自以为是和骄傲冲动的性格,所以每天刻意减少炉灶的数目,以引诱庞涓跟着自己的思路走。

在树下火光亮起时,孙膑就知道庞涓到了,所以下令放箭,打败了魏军。

由庞涓数炉灶这一点上看,他还是比较谨慎的人,可是他忘了对手也是军事天才,而他所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而且他居然没有做任何细致的推敲和思考,就盲目地指挥军队前进,因此难逃一败涂地的下场。

由此可见,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谨慎求稳,切不可轻举妄动、率性而为。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