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相貌各异的我们”记录表-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教科版(2024秋)科学六年级下册2.5相貌各异的我们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2)讲授遗传与变异概念:运用PPT展示相关知识点,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探讨人类外貌多样性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
(4)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具体的人类遗传与变异案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小组探究: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或调查,研究人类外貌的多样性及影响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人类外貌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养成客观、实证、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责任感。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学生能够通过对人类外貌的学习,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增强自信心。
4.创新与实践:
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如如何利用人类外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平头:遗传现象,父母双方中至少有一方是平头,孩子遗传了这种特征。
-绿色眼睛:变异现象,父母双方中都没有绿色眼睛,孩子出现了这个特征,属于变异现象。
3.例题三:请分析以下人类外貌特征,并判断它们是遗传还是变异现象。
答案:
-卷发:遗传现象,父母双方中至少有一方是卷发,孩子遗传了这种特征。
-浓眉:遗传现象,父母双方中至少有一方是浓眉,孩子遗传了这种特征。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对不同外貌的人持平等、尊重的态度。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课堂作业新设计(2023春)(附参考答案)

5.相貌各异的我们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B.在同一棵树上,你能找到许多相同的叶子
C.人与人同一相貌特征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
D.世界上可以找到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
2.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
A.子女长相一般与父母相似
B.小羊和小牛同吃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
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D.种水稻得水稻,种小麦得小麦
3.下列活动应用了人的相貌特征的是()。
A.刷卡支付
B.扫脸支付
C.密码支付
D.现金支付
4.下面科学家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钱学森
B.竺可桢
C.袁隆平
D.屠呦呦
5.下列不属于人的相貌特征的是()。
A.指甲长短
B.有无耳垂
C.头发弯直
D.嘴唇厚薄
【判断题】
1.遗传是普遍存在的,但变异是罕见的。
( )
2.变异是极少数个体会发生的现象,出现变异会对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 )
3.蚕宝宝和蚕蛾在外形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不同,这属于变异现象。
( )
4.我们人类遗传组合的可能性几乎是无穷尽的,身高、体重、头发、眼睛的颜色等有无数种可能。
( )
5.“龙生九子各不同”形象地说明了变异现象的普遍存在。
( )
附: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A
【判断题】
1.×
2.×
3.×
4.√
5.√
1。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相貌各异的我们微课课件

5、相貌各异的我们
人脸识别技术可靠吗?
声音
标题内容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 脸部特征,给出每个脸的位置、 大小和各个主要面部器官的位 置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进 一步提取每个人脸中所蕴涵的 身份特征,并将其与已知的人 脸进行对比,从而识别每个人 脸的身份。
探索 观察比较自己与其他同学的相同与不同
研讨
在世界上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吗?
人的性状及其表现数不胜数,性状的组合几乎是无穷尽的, 所以世界上几乎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正是因为人表现出 独特性,现代社会才可以使用人脸识别等高科技、公安机关才 可以侦破各种案件。
拓展 家族中是否有一模一样的人?
课下观察你的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相貌特征,将 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与自己的相貌进行比较。
观察比较以下几种相貌特征
耳垂紧贴 发
外弯曲
是 否 V型 平 能 不能 有沟 无沟 能 不能
小组汇总交流 → 全班汇总交流
不能 紧贴 脸颊
耳垂
能紧 贴脸 颊
发际 V形
平形
不能 向内 卷
舌头
能向 内卷
下颌
下颌 有沟
下颌 无沟
不能 向外 弯曲
大拇指
能向 外弯 曲
探索 观察比较自己与其他同学的相同与不同
除了脸部特征,你和小伙伴之间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异同?
人 体 遗 传 转 轮 图
探索
性状的组合
3个性状:2×2×2=8类相貌 6个性状:2×2×2×2×2×2=64类 10个性状:2×2×2×2×2×2×2×2×2×2=1024类 20个性状:1048576类......
教科版(2017秋) 六年级下册《相貌各异的我们》教学设计

5.相貌各异的我们【教材简析】《相貌各异的我们》是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5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不同种类的生物不同,同种生物中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
聚焦板块: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知识,即同一种类的植物和动物的个体都各不相同,它们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也存在差异。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直接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作为地球生物的一员,我们人类又是怎样的呢?人与人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我们能找到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吗?探索板块:通过“观察自己和其他同学相貌的异同”以及“记录组内同学的相貌特征”两个活动。
从内容角度而言,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相貌的着眼点使学生对“性状”这一概念产生初步的理解,也能使其体会生物的性状是多种多样的;从研究方法角度而言,两个活动涉及对比观察与表格记录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师应安排学生通过统计手段归纳班级记录结果,并用简易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对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产生初步了解。
研讨板块:可结合拓展活动研究的内容进行,引导学生发现,除了相貌特征存在遗传现象,我们的血型、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以及一些疾病等都会存在遗传现象。
拓展板块: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一些家庭的照片,以及多胞胎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的遗传变异现象并进一步关注自己家庭成员的遗传变异现象,对于自己家庭的观察活动可以延伸到课后。
【学情分析】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六年级学生是有较充分的已有认知的。
尽管有些人的相似程度很高,但世界上几乎我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样的观点绝大部分学压也是认同的,但是他们没有从科学的角度思考过这个问题,更没有认真观察、研究过这个现象。
研究了同种植物、同种动物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动植物的遗传变异现象,学生对于研究我们人类自己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以及遗传变异现象也会产生浓厚的趣。
本课以我们自己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人类个体相貌上的相同与不同,体会人类的多种多样。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和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间的相同与)同,进一步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建立人类后代与亲代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的认识,进一步理解遗传变异使得人个体回保持了许多相同的特征,却又各不相同,继续构建完善地球生物具有多样性的认识。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5.相貌各异的我们【教材简析】《相貌各异的我们》是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5课。
本单元从植物、动物、人类、古代生物四个角度着手研究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话题,并对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有一定涉及。
本课则从学生自身的视角出发,以“世界上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吗”为核心话题引导学生体会每一个生物个体的独一无二。
教科书安排了“观察自己和其他同学相貌的异同”以及“记录组内同学的相貌特征”两个活动。
从内容角度而言,教科书利用学生对相貌的着眼点使学生对“性状”这一概念产生初步的理解,也能使其体会生物的性状是多种多样的;从研究方法角度而言,两个活动涉及对比观察与表格记录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师应安排学生通过统计手段归纳班级记录结果,并用简易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对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产生初步了解。
【学情分析】本课依照“对比不同个体的相貌相似程度,最终理解任何两个人都不可能完全相同”的逻辑开展。
六年级的学生可以轻松地在同班同学之间开展上述归纳调查活动。
学生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亲子或胞亲间相似度较高的照片,这更利于学生理解“相似程度高的人也不会完全相同”这一点,也能利用遗传变异的知识理解亲缘关系与相貌相似之间的关系。
本课活动开展难度较低,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联系身边的人和事物,并在课程结束后的生活中仍保持自主观察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人的性状图片观察,知道人类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同与不同,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遗传变异现象。
[科学思维]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人与人相貌存在差异性。
[探究实践]通过实际观察,能描述和记录出人与人存在哪些性状差异,并将人的相貌性状整合起来比较分析,发现人的相貌的唯一性。
[态度责任]在观察人的相貌过程中,能持续关注人类个体之间差异性,意识到人类对遗传变异的研究改善着人类生活,激发学生继续探索人类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同与不同。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5.《相貌各异的我们》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5.《相貌各异的我们》教案一. 教材分析《相貌各异的我们》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能够举出一些例子。
此外,本节课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不够深入。
学生可能通过生活中的观察,知道遗传和变异的存在,但对遗传和变异的定义和原理可能不够清楚。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有疑问,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得到解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四. 教学重难点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原理。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加深对遗传和变异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案例,用于课堂展示。
2.准备一些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演示。
3.准备一些关于遗传和变异的思考题,用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关注遗传和变异现象,并提出问题:“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它们为什么会存在?”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原理。
引导学生理解遗传是指父母将自己的特征传递给子女的现象,而变异是指个体之间在特征上的差异。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一些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并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加深对遗传和变异的理解。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相貌各异的我们》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相貌各异的我们》教案一. 教材分析《相貌各异的我们》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的多样性,从外貌、身体特征等方面去观察和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不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年级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他们的思维也开始逐渐趋向成熟。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于自我和他人的认识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他们开始尝试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接纳他人。
因此,在这个阶段引入《相貌各异的我们》这一课,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他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的多样性,从外貌、身体特征等方面去观察和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不同的品质,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3.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和接纳他人的不同。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人类多样性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2.准备一些关于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故事,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人类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人类的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些关于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从外貌、身体特征等方面去观察和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如何去尊重和理解他人。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更广泛的角度去思考人类的多样性,如文化、性格等方面。
6.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关于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去实践和思考。
教科版(2024秋)六年级科学下册2.5相貌各异的我们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遗传基因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人类相貌多样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欣赏每个人的独特之处。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尊重差异 每个人独特
| |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
板书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同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这种板书设计,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便于记忆和复习。
a.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b.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活动,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能够概括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学生认识到人类相貌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得尊重和欣赏每个人的独特之处。
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讨论、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相貌多样性的认识。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探究人类相貌的多样性,使学生能够理解遗传基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强化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认识到人类相貌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鼓励对科学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调查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为形成综合素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