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缺损修复材料进展

合集下载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颌面部牵张成骨技术中的研究进展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颌面部牵张成骨技术中的研究进展
收 稿 日期 : 2 o . 52 o 8 O .O 作 者简 介 : 安厚 鹏 (9 0) , 士研 究 生 , 主任 医师 . 17 ., 硕 男 副 通 讯作 者 : 安 厚 鹏 . 主 任 医 师 . — ah a h p 1 7 @y h oC l. 副 E m i n o e 9 0 a o .O c nn
Re i w f Ni hap e o y Alo y i Dit a tv t o e ss v e o TiS e M m r l r n s r c i e Ose g ne i
N u- n ,LV iy n ,X U n y n ,X U Ho pe g Zh — o g Do g- a g Xu— u n g a g
在 口 内遗 留创 口, 响正 常饮 食 。 影 容易 感染 . 须定 且 期 加力 。牵 张器 至少需 带 3个月 以上 ,影 响正 常生
软组织 , 到关 闭裂 隙或矫 治缺 损 的 目的l 达 I I 张成 。牵 骨技术 的牵张器 种类 很多 ,例 如王 兴等 自行 研制 的
内置式 颌 骨牵 张器 , 明军 等[自行 研制 的三 维骨 牵 崔 2 1
(e at n rl n xlfca ug r, h e o d f l tdHopt , Dpr me tfO a adMa ioa i S rey T eS cn Af i e s i l o l l i a a
H ebnMe ia U i ri , a ri 1 0 0 , el gin rvne C ia a ri dc n es y H ebn 5 0 8 H i njagPo ic, hn) l v t o
张器等 。但 用镍 钛形 状记 忆合 金牵 张器 临床 应用 报

深度学习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中应用研究进展

深度学习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中应用研究进展

深度学习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中应用研究进展1. 深度学习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概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深度学习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将对深度学习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深度学习在牙齿种植与修复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三维重建、骨质生成、牙龈组织建模等。

通过对大量正常牙齿和患者的影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可以实现对牙齿种植区域的精确定位和规划,提高种植成功率。

深度学习还可以用于骨质生成,通过模拟骨组织的生长过程,为缺损部位提供合适的修复材料。

深度学习还可以用于牙龈组织建模,为口腔医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手术模拟环境,提高手术效果。

深度学习在口腔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图像识别、模式分类、预测分析等。

通过对大量的口腔影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可以实现对各种口腔疾病的快速、准确诊断。

深度学习还可以用于预测口腔疾病的发展趋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深度学习还可以辅助口腔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性。

深度学习在口腔颌面外科仿真与培训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教学等。

通过对大量的口腔颌面外科影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处理,可以实现对复杂解剖结构的高精度仿真。

深度学习还可以将虚拟仿真结果与实际手术场景相结合,为口腔医生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

深度学习还可以应用于智能教学系统,为医学生和实习医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深度学习在口腔颌面外科数据挖掘与分析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特征提取、关联分析、聚类分类等。

通过对大量的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处理,可以实现对数据的高效挖掘和分析。

深度学习还可以用于发现不同病例之间的关联规律,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深度学习还可以应用于病例分型和疾病风险评估,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服务。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术后缺损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术后缺损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o f p a t i e n t s we r e a l l o b s e ve r d .Re s u l t s Amo n g 2 3 c a s e s ,2 2 l f a p s s u vi r v e d c o mp l e t e l y wi t h
s a t i s i f e d c o n i f g u r a t i o n.t h e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w a s 9 5 . 7 %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v e s s e l t h r o mb o s i s o c c u  ̄e d i n 4 l f a p s
Xu z h o u C e n t r a l Ho s pi t a l ,Xu z h o u 2 2 1 0 0 9,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MENG J i a n,E ma i f : mr o c k e t @1 2 6 . c o n r
be t we e n 1 2 ho u r s t o 36 ho u r s a te f r o pe r a t i o n. 3 f la p s we r e s a v e d, 1 f la ps f r a c t i on ne c r o s i s .23 c a s e s
o f o r a l a n d ma x i l l o f a c i a l d e f e c t s f o l l o wi n g c a n c e r r a d i c a l r e s e c t i o n .M e t h o d s 2 3 c a s e s o f o r a l a n d ma x i l l o f a c i a l c a n c e r u n d e r we n t r a d i c a l r e s e c t i o n .F r e e a n t e r o l a t e r a l t h i g h l f a p s we r e u s e d t o r e c o n s t uc r t t h e d e f e c t s . T h e s u r v i v a l s i t u a t i o n o f a n t e r o l a t e r l a t h i g h l f a p s ,h e li a n g c o n d i t i o n,f u n c t i o n r e s t o r a t i o n a n d

《颌骨缺损修复》

《颌骨缺损修复》
. 邢新,张敬德,孙美度,等。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在颅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中华神经医学杂志[J], 2003,2(1):12—14
颌骨修补材料
(material for repair of skull defect)
组织工程技术(tissu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1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是一种新型的、具有良好生物 相容性的生物材料。 2 覆盖羟基磷灰石的钛网复合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 学性能, 可获得良好的颅骨外形, 骨组织可长入钛网和 结构中。 3 生物相容性生物膜:覆盖在骨缺损区, 引导骨再生。
.
颌骨修补材料
(material for repair of skull defect)
医用硅胶涤纶丝网( 硅胶) 优点: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不易
变形,体积稳定, 隔热绝缘, 可承受一 定冲击力, 对人体无毒性, 无异物反 应, 消毒方便, 术中修剪塑形简便快 捷, 对CT、MRI、EEG 均无干扰, 是目 前应用广泛的新型材料。 缺点: ①术后皮下积液较多
压力、抗冲击
塑形快
隔温防寒性能良好
缺点:自身散热, 对脑组织有刺

难修整外形, 术后可有变
形、延伸、移位、隆起、
皮下积液等反应
.
骨水泥
骨水泥的生物学性能: 骨水泥是一种惰性高 分子材料,其 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酯。该材料具有 两大生物学特性:一是 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结 合性;二是其生物学惰性,即植 入体内后与天然骨之 间不发生反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保证材料在体内不被吸收不变形。骨水泥化合物产生的低固 化热 释放,对周围组织、神经系统不会产生损伤,能满足 临床实际需要。将骨水泥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钡或二 氧化锆称 之为!型骨水泥,加入硫酸钡或二氧化锆 即可获得X 线阻射, 便于术后摄片观察

西医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治疗策略

西医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治疗策略

西医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治疗策略西医口腔颌面外科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治疗策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西医口腔颌面外科作为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治疗专业,也得到了较大的突破与进展。

本文将介绍西医口腔颌面外科技术的最新成果以及相关的治疗策略。

首先,通过局部软组织修复技术,西医口腔颌面外科可以有效地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的损伤。

例如,在面部创伤或手术后,外科医生可以运用自体组织移植技术,将患者自身的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移植到损伤部位,促进创面的愈合和组织再生。

这项技术不仅保留了患者自身组织的特性,还避免了异体移植可能引发的排异反应。

其次,西医口腔颌面外科在颌面骨修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骨质疾病或颌面部损伤后,外科医生可以应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精确的颌面骨替代材料,实现对患者疾病的精确治疗。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手术精度和成功率,还能减少患者疼痛和康复时间。

此外,西医口腔颌面外科还在口腔颌面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采用微创手术技术,外科医生可以实现对肿瘤的早期发现和精确切除。

这种技术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风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不同的疾病,西医口腔颌面外科还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例如,对于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的治疗,医生往往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这种组合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此外,西医口腔颌面外科在手术技术上也有了创新。

传统的开放手术已经逐渐被微创手术取代。

微创手术可以通过小切口和内镜引导,实现对疾病的准确治疗,减少了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和疼痛。

总结起来,西医口腔颌面外科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治疗策略为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精确和个性化的方法。

通过局部软组织修复、颌面骨修复、微创手术技术以及综合治疗策略的运用,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西医口腔颌面外科技术将会在未来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种植修复口腔颌面部复杂缺损的研究(摘要)

种植修复口腔颌面部复杂缺损的研究(摘要)

种 植 修 复 口腔 颌 面 部 复 杂缺 损 的研 究
黄 态
( 南 昌大学 附属 口腔 医院种植 科 )
【 摘 要】 口腔颌面部缺损多因发育畸形、 外伤、 肿瘤切除后引起 , 常涉及多个解剖部位的多种组织 , 导致
咀嚼、 吞咽、 语音、 感觉等功能丧失及颌面部畸形 , 给患者生理 、 心理带来极大的创伤。随着种植技术被引入 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领域 , 真正意义上 的口腔颌面部缺损 的功能重建才得以逐步实现 。对于合并上颌骨缺
损的口腔颌面部复杂缺损 , 种植支持式赝复体治疗仍是部分案例修复行之有效的方法 ; 大部则考虑如引导骨 组织再生技术 、 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技术 以及游离式植骨等各骨增量技术 , 结合牙种植技术进行 同期或延期种
植修复。同时颧种植体 的应用更丰富了其修复 内容 。在合并下颌骨缺损的 口腔颌面部复杂缺损 中, 游离植 骨 同期 或延 期种植 、 血 管化 及非 血管 化骨 移植 同期种 植 以及基 于 “ 反 求技 术 ” 和“ 快 速原 型技术 ” 的下 颌 骨形
态 与 功能重 建 和下颌 骨牙 槽 突及颌 骨移 植瓣 的垂 直牵 张成 骨 后再 行 种植 修 复均 可 取得 较 完 善 的修 复 效果 。 目前 种植在 口腔颌 面部缺 损 中 的应 用愈 见广 泛 , 本 文 主要 对其 现代 种 植 修复 重 建 的设计 与 技 术 等方 面 进 行
综述。
【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 缺损 ; 种植体 ; 修复
并用 G e o m a g i c s t u d i o 1 2软件进行曲面优化 ; 利用 U G N X 6 . 0软件建立平 台转移种植系统的三维几何模型 ; 最 后将各部分模型导人 H y p e r m e s h l 0 . 0 软件中进行装配组合 、 网格划分以及材料属性赋值。结果: 成功建立 了

上颌骨及面中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上颌骨及面中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腭骨 、 牙槽 骨缺损 的骨量 。 分类 系统 中. 此 垂直参 数可
较好的体现面容损坏的程度 。 而水平参数可较明确的 描述上颌骨功能丧失的状况。 此分类方法不仅考虑了 牙齿、 咀嚼和关节功能缺损 , 也顾及了美容、 副鼻窦和 眼 眶 部 缺 损 , 为 缺 损 修 复 提 供 了 临 床 依 据 [。 3 一 C r i 等[ 计了一个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 o eo 暇 dr 一类 :


响心理健康。 所以, 理想的上颌骨重建不仅需要修复 缺损 , 分隔 1、 5 鼻腔 , 修复腭部护板 , 修复鼻道 , 而且 应该恢复无活力的表情肌的功能 ,完美再现面 中部 的轮廓[ l 。
2 上 颌 骨缺损 的分 类 上 颌 骨缺损 分类 的方 法是 根据 上颌 骨切 除 术造
作者简介 : 沈军 (9 7 ) 男, 16 一 , 副主任医师 , 研究方向 : 口腔癌治疗 ; 张
的繁简不一 . 前均未被临床广泛接受。 目
3 面 中部 、 上颌 骨缺 损修 复方 法的进 展 面 中部 、上 颌 骨缺损 的修 复 方法 可大 致分 成 两
沈 军 综述, 张洪杰 审校 ( 天津 市 1 医院颌 面外科 , 5腔 天津 30 4 ) 00 1
[ 关键词 ] 上颌骨缺损 ; 面中部缺损 ; 功能性重建 ; 肌皮瓣 ; 移植 [ 中图分类号] 7 2 R 8.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6 8 4 (0 70 —4 6 0 10 — 17 2 0 )3 0 6 — 3
情肌 附着 的面部支 架 。 上颌 骨 支撑着 面 中部 的软 、 硬 组织 , 成个 体化 的 面部独 特外形 。 形 由于侵 袭上 颌骨 的肿瘤 的大 小 、 状不 一 。 由于外 科手 术解 剖 的复 形 并

颏下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颏下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的患者 8 2例均分成两组 ,即正常组 4 1 例在进行传统常规 的治疗 ( 其 他皮瓣 ,如额肌皮瓣 、胸大肌肌皮瓣等 ) ,而试验组在此
之外选取颏下皮瓣对 其进 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 的术后疗效 效果。结果 :试验组 的患者 治疗效 果显著的有 3 5 例( 8 5 . 4 %) ,创 口恢复程度 良好 的有 3 2
的具体 病情来 对其进行 多普勒 的检查 ,选择 在恰 当的位 置进行
伤 口切开 ,再 由专业 的医生进行 科学 的皮瓣 制备过程 ; f 4 ) 最后
行 清除死腔 的处理 圜 ,当其供 区创 口减张 以后 ,就有进行 拉拢 的缝合处理 ] ,这些对于其患者的康复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 . 3 疗效判定标准
f P > 0 . 0 5 1 ,具 有 可 比性 。
1 . 2 治疗 方 法
;创 口恢复程度 受伤 方式 、伤害程度 以及受伤 类型 等 比较 ,差异 无统计 学意义 想 、基本不会影 响到患者 的正常生活及其工作 )
正常 组 的患 者选 取其他 皮瓣 ( 如额肌皮 瓣 、胸 大肌 肌皮瓣 而 口腔的相关功 能也 恢复较为勉强 ) 、良好 f 患者 受伤 的创 口恢
例( 7 8 . 0 %) ;正 常组的患者治疗显 著的有 2 0 例( 4 8 . 8 %) ,创 口恢 复程度 良好 的有 1 7 例( 4 1 . 5 % ) ,两组 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尸 < 0 . 0 5 ) 。结论 :颏下皮 瓣对于进行 了 口腔颌 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 的患者有着其 良好的治疗效果 , 能够改 善皮瓣的适从性和协 同性 , 从而达 到更为完善的医治效果 ,是应该
者 和有关 的医护工作 人员起 到一定 的帮助及参 考意义 。现报告 要在 患者 的颌 下的 区域 安放 负压 引流 管 ,向上到皮瓣 的下 面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年3月第4卷第3期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结构是支撑面型的重要基础,发生在颌面部的外伤、肿瘤、先天畸形等是引发患者颌面部骨组织缺损的主要原因,而如何较好地对患者面型及骨组织缺损进行一期修复也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生物材料在临床上日益广泛的应用,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缺损的修复治疗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修复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综述如下。

1骨组织移植1.1自体骨自体骨移植的优点是对宿主不存在免疫原性,不存在术后组织排斥或传染疾病的风险,预后较好。

目前临床常用的移植骨包括髂骨、肋骨、腓骨等,尤其是带血管蒂的骨段移植后与周围血管吻合,为骨段的生长及愈合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缺点是存在供骨量不足及骨塑形的限制,难以应用于大范围组织缺损的修复,并且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开辟第二术区,造成新的手术创伤,患者恢复慢。

1.2异体骨异体骨移植包括同种异体和异种异体两大类,主要取自他人或动物骨,经过特殊处理后应用于临床。

优点是供骨量充足,术中不需要开辟第二术区,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恢复。

但异体骨虽经处理,仍存在免疫原性,移植后可能产生组织排斥或疾病传播及伦理学问题等。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2骨替代材料2.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应用于人体组织缺损修复历史悠久,主要有金、不锈钢固定装置等。

近年来,人们发现金属钛具有与骨组织相匹配的硬度、弹性模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强度,能够与骨组织发生生物愈合[1-2],不产生排异反应。

利用纯钛修复体修复下颌骨缺损在临床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3]。

2.2人工合成无机材料人工合成无机材料主要有羟基磷灰石(HA)、磷酸三钙(TCP)、生物陶瓷等,其主要的化学成分与人骨相似,在体内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诱导性,并能与新生骨直接结合。

采用高温煅烧后,HA中生成少量TCP,制成双向陶瓷,TCP比HA能更好地被吸收和降解,有利于材料与机体间保持生物学平衡,TCP与HA对细胞无毒副反应,是理想的成骨细胞的载体[4]。

若在载体内复合骨形成蛋白或其他细胞生长因子后,使其具备骨诱导活性,可在体内诱导成骨,但降解时间难以掌控,在材料制备过程中难以保证材料的孔隙率,不利于新生骨的长入和改建,影响移植材料与骨组织的融合。

金钫等[5]利用陶瓷化骨结合成骨样细胞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动物实验也证明了此点。

2.3天然生物材料珊瑚是人们较早应用于临床修复颌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011240108026)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昆明650031通讯作者:陈希哲,电子邮箱:chenxizhe@ 综述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缺损修复材料研究进展王琰综述,陈希哲审校文章编号:1674-1595(2011)03-0175-03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志码:A提要: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结构是支撑面型的重要基础,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外伤、肿瘤、先天畸形是引发患者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缺损的主要原因,而如何在一期对患者面型及骨组织缺损进行修复也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本文主要总结了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缺损修复材料的发展。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修复材料Reseach development of repair materials for oral and maxillofacial bone defects.WANG Yan,CHEN Xi-zhe.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Stomatology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Kunming650031,Chi⁃naSummary: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bone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supporting face,and oral and maxillofa⁃cial trauma,tumor and congenital deformity are the cause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bone defects.It is difficult as well as important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to make a proper repair of the patient's face and the bone defect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pair materials for oral and maxillofacial bone defects.Keywords:oral and maxillofacial;bone defect;repair materials175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tomatology Mar.2011Vol.4No.3面部硬组织缺损的材料之一。

珊瑚是一种海生无脊椎动物死亡后骨骼的沉积物,其化学成分99%为碳酸钙及少量其他元素,珊瑚经过适当热处理后,可转变为机械性能较强的HA,而其孔隙结构不会被破坏,类似于天然骨。

尤其是珊瑚具有多微孔性结构,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易被加工成型,其理想的三维空间框架结构为细胞的长入与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将成骨细胞及骨形成蛋白接种于预成型珊瑚中内进行骨组织缺损修复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可顺利与原有骨骼愈合,加之珊瑚取材方便,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6-8]。

2.4复合材料虽然珊瑚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于加工成型,取材方便,骨融合性较好;但珊瑚本身非常稳定而不易被吸收,植入物无法完全转化为自身骨组织。

因此,珊瑚只适合于骨骼端的小块缺损填补,若在骨干缺损区加以填补,会因长期负重而产生疲劳性断裂,若配以钛网及种子细胞进行加固强化和诱导,对于珊瑚与骨组织之间的融合则更为有利。

虽然钛板不可吸收,永久存在于体内,但却更有利于恢复缺损区骨组织的功能,在骨缺损的修复部位以钛板加强,可在不影响骨修复过程的同时,获得有效的固定和较高的机械强度[9]。

2.5可注射性软骨对于因牙周炎等病因造成的小范围颌骨缺损,骨移植修复受到一定限制。

移植骨过大,则无法置于骨缺损区;移植骨过小,又无法进行有效的固定,易被吸收,或难以保证移植骨成活及改建。

有研究表明,利用合成水凝胶及藻酸盐为载体,结合软骨细胞,注射入骨缺损区进行缺损修复在动物实验中取得较好效果[10-11]。

新骨的形成是一个软骨内成骨的过程,早期主要为软骨形成,随着骨髓腔的形成,软骨逐渐钙化为成熟骨组织并形成骨小梁。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异体兔髁突软骨细胞移植能够形成类似正常的关节软骨修复髁突软骨缺损[12]。

2.6组织工程骨随着电脑三维组织构建、设计、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在手术初期可以通过CT扫描、数字化三维组织重建、对移植材料预塑形、手术模拟等步骤为患者构建一套精确的个性化移植体,可减少在术中对移植材料反复塑形、扭曲、折叠造成移植材料及细胞的损伤,此种技术的发展对组织工程骨大规模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13]。

在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是细胞与材料的复合体,本身无营养来源,植入体内后,脱离了体外培养环境的种子细胞在缺乏足够营养时,其增殖、分泌、分化功能将受影响,造成成骨能力下降,但可通过周围组织血管的长入使其逐渐和周围组织建立血液循环并获得营养,保证复合物的成活。

若植入组织过大,仅依靠周围组织血管的长入则存在速度慢和血供不足的问题。

因此,构建具有血管化的组织工程骨对临床骨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4]。

Frerich等[15]将血管内皮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共同培养后接种于支架材料表面,在体外构建人工骨的血管网络,提示了体外复合不同细胞并预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

王学明等[16]用带血管蒂筋膜瓣和带血供肌瓣包绕细胞材料复合物的方法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均再生出带血管的组织工程骨,并在动物实验中移植成功。

通过血管局部转移或吻合血管的方法,使之成为有血运的移植骨,利用其内在的血供系统,快速充足地获得血液供应,使组织工程骨与宿主的愈合更接近于正常的骨折愈合过程[17]。

3固定材料颌面部骨组织缺损修复后,移植材料在骨缺损部位能否成活,与骨缺损之间能否形成准确的融合,坚固而稳定的固定是至关重要的保证。

对于骨断端的固定早期主要是采用不锈钢结扎丝、钴铬合金、钛金属等。

1976年Spiessl采用预攻螺丝固定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获得良好效果,使得颌骨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

3.1金属夹板钛板、钛钉坚固内固定技术可多方位固定颌骨断端,固定效果可靠。

实验研究表明,在钛-骨界面存在良好的物理性嵌合和化学性结合,有利于骨折断端的愈合[18]。

Van Sickels等[19]采用钛钉坚固内固定技术和不锈钢结扎丝结扎固定技术两种方法对骨断端愈合情况进行对照试验,研究发现,两种方法的骨质愈合存在明显差异。

颌骨钢板坚固内固定可减少或避免颌间固定,使患者早期即可行使生理功能,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尤其是对复杂性、粉碎性骨折的固定有着不锈钢丝结扎无法比拟的优点;缺点是固定钢板在骨折愈合后必须实行二次手术将钢板取出,若钢板长期留存在组织内可能会发生骨吸收、螺丝钉或夹板松脱,甚至生锈引起炎症或疼痛[20]。

而钛板能够在钛-骨组织界面形成物理性嵌合与化学性结合,增加了夹板的稳定性,植入后可永久存留于体内而不用去除。

因此,钛制品在颌面外科已基本取代了不锈钢夹板[21]。

3.2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易操作塑形,适宜作为体内短期存在的植入物,待组织愈合后即开始降解吸收,并不妨碍骨折的愈合,使手术治疗更为便捷。

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2]。

生物可降解材料虽然不需进行二次手术取出,但其机械强度不如金属夹板,并有迟发型炎症反应的报道,今后在提高生物可降解材料的机械强度、预防迟发型炎症反应、控制降解速度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23]。

4展望目前,尚无一种材料能够满足支架材料的全部要求,充分考虑各种材料的优缺点,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形成复合材料取得最佳成骨效果。

随着生物材料在口腔颌面外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也趋于简化,减轻了患者手术后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日益深入,各种生物材料在临床上植入修复组织缺损造成176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年3月第4卷第3期的面部畸形、器官移位得以广泛应用,相关报道也与日俱增,在很多领域生物材料已经取代了自体组织和异体组织移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