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临床护理常规内容
护理技巧及临床护理常规操作指南

病人心理护理常规记录规范及要点解析
了解护理记录的规范和关键要点,以确保准确记录病人信息和护理干预。
呼吸道护理方法
掌握各种呼吸道护理方法,包括体位转换、气道清洁和使用辅助呼吸设备。
皮肤护理基本技巧
了解皮肤护理的基本技巧,包括保持清洁、预防压疮和处理皮肤炎症。
突发状况应急措施
学习在突发状况下采取的紧急护理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医疗器械操作安全规范
掌握医疗器械操作的安全规范,包括正确使用和维护各种医疗设备。
交叉感染预防和控制指南
了解交叉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和无菌操作。
病人营养支持管理
学习如何进行病人的营养评估和管理,以满足他们的膳食需求。
病人康复护理方法
了解病人康复护理的方法,包括康复评估、功能恢复和康复计划。
病人固定与转移技巧
学习如何正确进行病人固定和转移,以预防压力性损伤和意外伤害。
疼痛管理的护理技能
掌握各种疼痛管理技巧,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病人教育。
血糖监测与管理技巧
学习如何监测和管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确保病人的健康和福祉。
静脉输液及引流技巧
了解静脉输液和引流技巧,包括正确插入导管和管理输液过程中的潜在并发 症。
管路护理注意点
学习管路护理的关键要点,包括预防感染、保持通畅和定期更换管路。
护理技巧及临床护理常规 操作指南
在这份演示文稿中,我们将分享护理技巧及临床护理常规操作的指南,帮助 您提升护理技能并了解病人护理的关键要点。
护理技巧概述
通过此部分,您将了解基本护理技巧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性。
病人观察与评估技巧
学习如何观察和评估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识别任何潜在的健康风险。
临床护理常规及健康宣教

呼吸困难的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史、发生时间、起病缓急、诱因、伴随症状、活动情况、心里反应和用药在情况等。
2、评估患者神志、面容于表情、口唇、指(趾)端皮肤颜色,呼吸的频率、节奏、深浅度,体位、胸部体征、心率、心律等。
3、评估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CT、肺功能检查等。
二、护理重点1、提供安静舒适、洁净、湿度适宜的环境。
2、每日摄入足够的热量,避免刺激性强、易于产气的食物,做好口腔护理。
3、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不易咳出者采用辅助排痰法,协助患者有效排痰。
4、根据病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改善通气,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原则。
5、根据不同疾病、严重程度及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氧疗或机械通气。
6、遵医嘱应用支气管舒张药、抗菌药物、呼吸兴奋药等,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7、呼吸功能训练。
8、指导患者有计划地进行休息和活动,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和改变运动方式。
三、健康宣教1、告知患者呼吸困难的常见诱因,指导患者识别并尽量避免。
2、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呼吸肌功能训练。
3、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调整日常生活方式。
4、指导患者配合氧疗或机械通气的方法。
发热的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发热的时间、程度及诱因、便随症状等。
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
3、了解患者相关检查结果。
二、护理重点1、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
2、卧床休息,减少机体消耗。
3、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
4、降温过程中出汗时及时擦干皮肤,随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和床单位清洁、干燥;注意降温后的反应,避免虚脱。
5、降温处理30分钟后测量体温。
6、充分补水防止脱水。
7、做好口腔护理。
三、健康宣教1、鼓励患者多饮水。
2、告知患者穿透气、棉质衣服,寒战时给予保暖。
3、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半流质或软食。
压疮预防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肢体活动能力、自理能力、排泄情况及合作程度等。
临床护士护理常规

临床护士护理常规1、患者入病室后,根据病情由值班护士指定床位;危重患难与共者安排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生。
2、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应当保持新鲜,光线要充足,最好有空调装置,保持室温恒定。
3、危重患者、行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可分别采取平卧位、半坐卧位、坐位、头低脚高位、膝胸卧位等。
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新入院患者,应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体重。
病情稳定患者每日下午测体温、脉搏、呼吸各一次,体温超过37.5℃以上或危重患者,每4-6小时测1次,体温较高或波动较大者,随时测量。
5、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等变化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如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通知医生。
6、饮食按医嘱执行,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
在执行治疗膳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要进食。
重危患者喂饮或鼻饲。
7、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8、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标本,并做好其它标本的采集且及时送检。
9、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相结合,交班内容简明扼要,语句通顺并应用医学术语,字迹端正。
10、按病情要求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
11、对于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12、根据病情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13、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器、张口器、心电图机、电附颤器、双气囊三腔管、氧气、静脉穿刺插针、呼吸兴奋药、抗心率失常药、强心药、升压药。
14、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病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能早日得以恢复健康。
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

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一、护患沟通规范化:要求应做到“五个主动”1、主动介绍:①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10分钟内完成入院介绍和安全教育(急诊24小时内),并自我介绍、主管医师、护士长、病友,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包括护士站、医生办公室、洗漱间、厕所、开水房等具体位置。
②护士长在半小时内到病人床前做自我介绍2、主动宣传:主动宣传医院的基本情况、专家实力、设备和科室特色住院须知、探视陪伴制度等医院有关规章制度。
3、主动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以《专科健康教育》及《护理临床路径》为指导及时向病人介绍疾病及康复、饮食、活动等知识,特殊治疗及检查、手术前、中、后均有介绍相关配合知识,讲解注意事项,并指导病人掌握用药知识。
4、主动解答疑问:①护理人员实行“首问负责制”。
当病人来院就医、咨询、投诉时,首位接待人员为“首接负责人”,要认真负责到底。
属于本科室职责范围的事宜,能够马上解决的,要立即给予答复。
不能立即解决的,要讲明原委,并在3日内答复。
非本科室职责范围的事宜,要将病人引导至责任科室,并负责督促责任科室尽快解决。
②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详细解答,如病人有不理解的地方,耐心解释至病人满意。
5、主动沟通:巡视病房,减少呼叫次数。
①主动加强与病人沟通,并尽量使用通俗语言,对部分理解能力差的病人,要耐心地反复进行。
②对所有病人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全程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解释和心理疏导。
二、礼仪服务规范化:基本要求是应做到“六个规范”1、迎接病人规范标准是:(1)新病人入院时,实行零分钟接待制。
值班护士面带微笑,主动迎接病人,责任护士帮助病人到床前,做好五测,10分钟内通知医生诊治。
(2)危重病人立刻接诊,快速完成急诊病人安置,协助病人卧床,并查看病人治疗、各种管道及皮肤情况,迅速协助医生诊治。
2、文明用语规范标准是:与病人交谈时,语言要文明,语气要亲切,自觉使用“服务用语”,“请”字当先,“谢”不离口3、礼仪着装规范标准是:(1)着装整洁,淡妆上岗,护士帽、护士服(衣、裤)、护士鞋统一规范,不穿硬底鞋或高跟鞋,不佩带外露首饰。
临床护理常规(最终版)

目录第一篇总论 (9)第一章患者住院护理常规 (9)第一节一般患者入院护理常规 (9)第二节急症患者入院护理常规 (10)第三节出院患者护理常规 (11)第二章分级护理常规 (12)第一节特级护理常规 (12)第二节一级护理常规 (14)第三节二级护理常规 (15)第四节三级护理常规 (16)第三章症状护理常规 (16)第一节恶心、呕吐护理常规 (16)第二节腹泻护理常规 (19)第三节咳嗽、咳痰护理常规 (21)第四节呼吸困难护理常规 (23)第五节压疮护理常规 (25)第六节疼痛护理常规 (27)第七节发热护理常规 (28)第八节颅内高压护理常规 (31)第九节水肿护理常规 (34)第十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护理常规 (36)第十一节休克护理常规 (39)第十二节昏迷护理常规 (41)第十三节呕血护理常规 (44)第十四节尿潴留护理常规 (47)第十五节贫血护理常规 (50)第十六节吞咽困难护理常规 (52)第十七节腹胀护理常规 (56)第十八节抽搐护理常规 (57)第四章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59)第一节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常规 (59)第二节昏迷患者护理常规 (61)第三节休克患者护理常规 (63)第四节脑疝护理常规 (65)第五节(血)气胸护理常规 (69)第六节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护理常规 (71)第七节癫痫持续状态护理常规 (73)第八节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常规 (76)第九节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78)第十节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79)第十一节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82)第十二节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 (83)第十三节气管插管患者护理常规 (86)第十四节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 (89)第十五节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常规 (92)第十六节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93)第五章急诊急救护理常规 (96)第一节心脏骤停抢救护理常规 (96)第二节脑血管意外抢救护理常规 (99)第三节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103)第四节多发伤抢救护理常规 (114)第五节小儿高热惊厥抢救护理常规 (117)第六节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119)第七节溺水抢救护理常规 (122)第八节电击伤抢救护理常规 (124)第九节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常规 (126)第十节AECOPD的护理常规 (129)第十一节肺血栓栓塞症的护理常规 (131)第十二节呼吸衰竭和ARDS的护理常规 (133)第十三节急性心衰的护理常规 (135)第十四节高血压急症的护理常规 (138)第十五节主动脉夹层的护理常规 (140)第十六节急性肝衰竭的护理常规 (142)第十七节CPR的护理常规 (145)第十八节高血压脑病的护理常规 (147)第十九节甲亢危象护理常规 (150)第二十节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153)第二十一节DIC的护理常规 (156)第二篇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159)第六章普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159)第一节白血病患者的护理常规 (159)第二节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常规 (161)第三节肠梗阻患者的护理常规 (165)第四节电击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168)第五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护理常规 (171)第六节蜂蜇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172)第七节肝性脑病的患者护理常规 (174)第八节肝硬化患者的护理常规 (177)第九节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常规 (181)第十节贫血患者的护理常规 (182)第十一节强酸强碱食物中毒患者的护理常规 (185)第十二节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护理常规 (188)第十三节胃炎患者的护理常规 (190)第十四节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常规 (193)第十五节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常规 (196)第十六节炎症性肠病的护理常规 (199)第十七节胰腺炎患者的护理常规 (202)第十八节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常规 (205)第十九节中暑患者的护理常规 (208)第七章内分泌疾病护理常规 (212)第一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护理常规 (212)第二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护理常规 (214)第三节痛风患者的护理常规 (216)第四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 (218)第五节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常规 (220)第六节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护理常规 (222)第七节低血糖症护理常规 (224)第八节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常规 (226)第九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常规 (228)第十节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常规 (230)第十一节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常规 (232)第十二节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常规 (234)第十三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常规 (236)第八章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38)第一节癫痫护理常规 (238)第二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常规 (240)第三节面神经炎护理常规 (242)第四节脑出血护理常规 (244)第五节脑梗塞护理常规 (247)第六节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250)第七节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 (252)第九章呼吸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54)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254)第二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护理常规 (256)第三节肺炎护理常规 (258)第四节肺脓肿护理常规 (261)第五节支气管扩张护理常规 (264)第六节肺结核护理常规 (267)第七节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271)第八节慢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 (277)第九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常规 (278)第十节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283)第十一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常规 (286)第十二节胸腔积液护理常规 (288)第十三节自发性气胸护理常规 (290)第十章心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94)第一节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294)第二节慢性心衰护理常规 (296)第三节心脏瓣膜病护理常规 (301)第四节心肌病护理常规 (305)第五节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307)第六节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常规 (313)第七节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319)第八节稳定性心绞痛护理常规 (322)第十一章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326)第一节外科休克护理常规 (326)第二节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329)第三节甲状腺癌护理常规 (333)第四节乳腺癌护理常规 (336)第五节气胸护理常规 (339)第六节食管癌护理常规 (343)第七节腹股沟疝护理常规 (346)第八节前列腺增生护理常规 (349)第九节胃癌护理常规 (355)第十节大肠癌护理常规 (361)第十一节肾损伤护理常规 (368)第十二节阑尾炎护理常规 (372)第十三节肠梗阻护理常规 (375)第十四节胆囊结石的护理 (379)第十五节上尿路结石护理常规 (383)第十六节膀胱癌护理常规 (388)第十七节急性胰腺炎护理常规 (393)第十二章神经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399)第一节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404)第二节神经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405)第三节脑震荡护理常规 (409)第四节颅骨骨折护理常规 (411)第五节颅内压增高护理常规 (412)第六节急性脑疝护理常规 (419)第七节颅内血肿护理常规 (425)第八节脑挫裂伤护理常规 (426)第九节脑出血护理常规 (434)第十节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 (438)第十一节颅内动脉瘤护理常规 (441)第十二节颅内肿瘤护理常规 (444)第十三章骨科疾病护理常规 (450)第一节肱骨干骨折护理常规 (450)第二节肱骨髁上骨折护理常规 (451)第三节尺桡骨干双骨折护理常规 (453)第四节桡骨远端骨折护理常规 (455)第五节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457)第六节股骨干骨折护理常规 (460)第七节胫腓骨干骨折护理常规 (462)第八节脊柱骨折护理常规 (464)第九节脊髓损伤护理常规 (466)第十节骨盆骨折护理常规 (471)第十一节关节脱位护理常规 (474)第十二节颈椎病护理常规 (476)第十三节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 (480)第十四节椎管狭窄症护理常规 (485)第十五节肩周炎护理常规 (486)第十六节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护理常规 (487)第十七节化脓性关节炎护理常规 (492)第十八节骨肿瘤护理常规 (494)第十九节骨肉瘤护理常规 (497)第二十节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常规 (500)第二十一节手外伤护理常规 (504)第十四章妇产科护理常规 (509)第一节妇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509)第二节妇产科腹部手术护理常规 (509)第三节子宫肌瘤护理常规 (511)第四节异位妊娠护理常规 (516)第五节卵巢肿瘤护理常规 (520)第六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常规 (523)第七节子宫内膜异位症护理常规 (526)第八节胎膜早破护理常规 (529)第九节前置胎盘护理常规 (532)第十节胎盘早剥护理常规 (536)第十一节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538)第十二节先兆流产护理常规 (542)第十三节不全流产护理常规 (544)第十四节多胎妊娠护理常规 (546)第十五节妊娠高血压护理常规 (549)第十六节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常规 (552)第十七节剖宫产护理常规 (554)第十八节正常分娩护理常规 (558)第十五章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561)第一节肺炎护理常规 (561)第二节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565)第三节急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 (568)第四节口炎护理常规 (570)第五节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573)第六节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577)第十六章眼科疾病护理常规 (581)第一节眼科一般护理常规 (581)第二节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护理常规 (583)第三节共同性斜视护理常规 (587)第四节慢性泪囊炎护理常规 (589)第五节急性泪囊炎护理常规 (591)第六节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常规 (592)第七节翼状胬肉护理常规 (595)第十七章耳鼻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597)第一节外耳道异物护理常规 (597)第二节小儿腺样体肥大护理常规 (599)第三节先天性耳前瘘管护理常规 (602)第四节急性咽炎护理常规 (604)第五节慢性咽炎护理常规 (607)第六节急性扁桃体炎护理常规 (609)第七节急性会厌炎护理常规 (612)第八节慢性扁桃体炎护理常规 (615)第九节扁桃体周围脓肿护理常规 (620)第十节急性喉炎护理常规 (623)第十一节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护理常规 (626)第十二节食管异物护理常规 (628)第十三节慢性鼻炎护理常规 (632)第十四节鼻息肉护理常规 (635)第十五节鼻中隔偏曲护理常规 (637)第十六节鼻出血护理常规 (639)第十七节急性鼻炎护理常规 (645)第十八节外耳道疖护理常规 (648)第十九节耵聍栓塞护理常规 (650)第二十节分泌性中耳炎护理常规 (652)第二十一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常规 (654)第二十二节鼓膜外伤护理常规 (657)第二十三节先天性小耳畸形护理常规 (659)第二十四节耳郭外伤护理常规 (662)第十八章肿瘤科疾病护理常规 (664)第一节喉癌护理常规 (664)第二节白血病护理常规 (666)第三节卵巢癌护理常规 (668)第四节鼻咽癌护理常规 (670)第五节肾癌护理常规 (672)第六节胃癌护理常规 (674)第七节胰腺癌护理常规 (676)第八节子宫内膜癌护理常规 (678)第九节宫颈癌护理常规 (680)第十节肝癌护理常规 (682)第十一节肺癌护理常规 (683)第十二节口腔癌护理常规 (685)第十三节乳腺癌护理常规 (687)第十四节腮腺癌护理常规 (689)第十九章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 (693)第一节高热患者的护理常规 (693)第二节脱证患者的护理常规 (695)第三节暴泻患者的护理常规 (697)第四节消渴症患者的护理常规 (698)第二十章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702)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702)第二节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704)第三节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 (707)第四节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709)第五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 (711)第六节胎粪吸入综合征护理常规 (713)第七节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715)第八节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717)第九节新生儿梅毒护理常规 (719)第十节感染性肺炎护理常规 (722)第十一节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723)第十二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 (726)第十三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728)第十四节新生儿低血糖护理常规 (731)第十五节新生儿高血糖护理常规 (732)第一篇总论第一章患者住院护理常规第一节一般患者入院护理常规1.病区接到患者入院通知后,及时准备床单位及用物。
护理常规包括

护理常规包括摘要:一、护理常规的定义与分类1.特殊症状护理常规2.各科一般护理常规3.各种疾病护理常规二、护理常规的作用与意义1.加强质量控制2.达到标准化管理三、护理常规的制定与执行要求1.护理人员要掌握各种疾病护理常规的内容及制定常规的理论依据2.在护理工作中必须严肃认真,疾病护理常规不能任意改变3.对疾病护理常规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充实4.护理人员要掌握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做到有的放矢5.护理人员应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依据病情和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正文:护理常规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特殊症状护理常规、各科一般护理常规以及各种疾病护理常规。
这些护理常规的制定旨在加强质量控制,达到标准化管理,从而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水平。
特殊症状护理常规是针对各种疾病可能出现的共同症状制定的,例如昏迷、高热、呼吸困难、黄疸、头痛等。
这些症状在许多疾病中都可能出现,因此,对这些症状的护理常规的了解和掌握对于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各科一般护理常规是根据各个专科疾病的共同点,从中找出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制定的常规。
例如,内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外科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肿瘤病人的一般护理常规等。
这些护理常规适用于各个专科领域,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各种疾病护理常规则是根据每一种疾病的特点制定的各项具体护理常规。
例如,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血尿、尿少、浮肿、高血压等。
根据这些疾病特点,按照制定常规的原则,制定各种疾病护理常规。
在执行护理常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各种疾病护理常规的内容及制定常规的理论依据,并在工作中自觉执行。
同时,护理人员必须严肃认真对待护理常规,不能任意改变,以免加重病情或发生意外。
为了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常规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充实。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还需要掌握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做到有的放矢。
此外,护理人员应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依据病情和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各科临床护理常规内容

【各科临床护理常规内容】一般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内科急症的一般护理常规:1、急诊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送至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首先要进行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抢救。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急诊的有关制度及环境。
3、保持室内环境的安静、整洁、空气流通。
并根据病症性质,调节温湿度。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建立急症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3日。
体温在37﹒5℃以上者,每4小时测1次。
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测2次。
5、密切观察神志、瞳孔、面色、脉象、舌象、皮肤、汗出、四肢活动、二便、治疗效果、副反应等情况,做好记录。
发现病情突变时,立即给予应急对症处理,同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6、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7、在配合抢救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迅速、及时、准确,各项操作按正规要求执行,做好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8、随时检查各种导管是否畅通,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色、味和性质,做好记录。
9、根据病情给予正确卧位。
对烦躁不安者宜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固定,防止发生意外。
10、对于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各类相应标本(如呕吐物、尿液等)送检。
11、对于诊断未明的腹痛患者禁用止痛剂。
12、发现传染病应该及时做好隔离消毒和传染病报告。
13、凡涉及法律、刑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4、手术患者做好手术前皮肤准备及药物过敏实验,做好记录,通知手术室。
15、凡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应该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6、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
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17、出院患者应予以出院指导,床单位做好终末处理。
第二节内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
各科中医护理常规

膝痹病中医护理常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
又称增生性膝关节炎。
一、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二、临证护理疼痛难忍时应用止痛栓或关节腔抽液后注射抗菌药。
三、饮食护理1、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多予含蛋白质、钙质、胶原蛋白等食物如牛奶、奶制品、大豆、鸡蛋、虾、海带等。
3、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四、情志护理1、进行骨关节病知识教育,让患者了解本病的基本知识,有针对性开展功能锻炼、饮食调养、情志调摄、同时顺应四时避邪防潮、防寒保暖。
2、急性期应注意休息,减少负重和活动,急性期缓解后适当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过度活动和负重。
3、病程缠绵,行动不便,患者常心情抑郁,要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减轻其痛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五、用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热服。
2、注意用药后的效果和反应,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
六、并发症护理1、关节畸形活动受限时进行温针按摩康复功能锻炼。
2、褥疮感染:加强基础护理,根据皮肤情况局部用药,配合全身营养。
七、健康教育对病人进行疾病知识教育,避免过度活动与过度负重,受凉受湿等各种诱因,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如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教育病人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腰痛中医护理常规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
好发部位为腰4、腰5、骶1椎间盘。
一、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下腰部、臀部疼痛,以及下肢放射痛。
症见气滞血瘀证、风寒阻络证、肝肾亏虚证。
二、临证施护1、非手术疗法急性期患者,应当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包括饮食、大小便等均不能起床,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以缓解疼痛,1---3周后,如症状缓解,可戴护腰下地活动。
2、手术治疗时,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术后遵医嘱翻身,预防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科临床护理常规内容】一般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内科急症的一般护理常规:1、急诊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送至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首先要进行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抢救。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急诊的有关制度及环境。
3、保持室内环境的安静、整洁、空气流通。
并根据病症性质,调节温湿度。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建立急症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3日。
体温在37﹒5℃以上者,每4小时测1次。
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测2次。
5、密切观察神志、瞳孔、面色、脉象、舌象、皮肤、汗出、四肢活动、二便、治疗效果、副反应等情况,做好记录。
发现病情突变时,立即给予应急对症处理,同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6、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7、在配合抢救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迅速、及时、准确,各项操作按正规要求执行,做好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8、随时检查各种导管是否畅通,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色、味和性质,做好记录。
9、根据病情给予正确卧位。
对烦躁不安者宜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固定,防止发生意外。
10、对于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各类相应标本(如呕吐物、尿液等)送检。
11、对于诊断未明的腹痛患者禁用止痛剂。
12、发现传染病应该及时做好隔离消毒和传染病报告。
13、凡涉及法律、刑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4、手术患者做好手术前皮肤准备及药物过敏实验,做好记录,通知手术室。
15、凡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应该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6、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
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17、出院患者应予以出院指导,床单位做好终末处理。
第二节内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
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
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3、根据患者的情况,作有关的健康、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4、即刻测量入院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关过敏史,做好记录。
并通知医师。
5、新入院患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续3日。
体温正常日后,改为每日次。
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1次;或遵医嘱执行。
每日记录二便次数次,每周测量体重1次,或者遵医嘱执行。
6、需要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 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重危患者按照医嘱须行特级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10、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
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12、按照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3、按照医嘱准确给药,做到发药到口。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
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和反应。
并向患者做好与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第三节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保持清洁、舒适、安静;陈设简单,适应患儿乐趣。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
护送患儿至指定床位休息。
适时向较大患儿或陪护家长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儿及家长配合。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3、根据患儿情况向患儿或家长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了解,以极配合。
4、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3岁以内酌情免测脉搏、呼吸、血压)观察舌象、脉象,向家长询问患儿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
并通知医师。
5、新入院患儿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测4次;体温39℃以上者,每1~4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正常日后,改为每日1次或遵医嘱执行。
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1次,重危患儿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 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危重患儿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10、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儿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1、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囟门、形态、哭声、舌脉象、皮肤、二便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2、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儿执行。
13、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到发药到口。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
婴幼儿的煎药液50~100ml为宜,采用少量多次喂服。
解释和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反应。
1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病床单位的消毒处理,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第四节妇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患者入院后按病情轻重,有无感染送至指定的床位休息,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和有关制度,介绍主观医师、护士。
3、新入院及手术后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续3日;体温在37℃以上的者,每日测量4次;体温达39℃以上及危重患者,每4小时测量1次,待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观察卵巢排卵功能的患者每日测量基础体温。
每日记录二便1次,每周测体重、血压各一次。
4、按医嘱进行分级护理。
5、 24小时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
6、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情况,做好相应护理。
7、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体温、脉象、呼吸、舌象、皮肤、汗出、二便、月经周期、阴道排除物及其流出量等情况,若发现病情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并配合处理。
8、腹痛患者在未明确诊断时,禁用镇痛剂。
大出血或疼痛剧烈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输液、输血、急救及手术等准备工作。
9、指导阴道分泌物多的患者每日清洁会阴;对不能自理者或留置导尿者,每日应予会阴部清洁消毒1~2次。
10、按医嘱给予相应食物,掌握饮食宜忌。
急诊手术及呕吐频繁者,无医嘱前,暂禁食。
11、加强情志护理,消除忧郁、焦虑、恐惧心理,怡情悦志,配合治疗。
12、按医嘱准确给药,观察药后效果和反应。
13、有传染者,执行传染病隔离常规。
14、做好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根据具体疾病,给予相应的有关知识的宣传和指导。
注意结合实际、通俗宜懂。
第五节外科一般护理常规:1、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根据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的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护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3、根据患者的情况,做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积极配合。
4、即刻测量入院时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
并通知医师。
5、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
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次,体温在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1次。
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
手术患者每日测体温3次,连续3日。
每日记录二便次数。
6、 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并测定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记数。
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危重、大手术患者生命体征检测遵医嘱执行。
9、危重及大手术患者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10、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认真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1、按医嘱给予饮食,严格掌握饮食宜忌。
急诊入院手术患者在无医嘱前,暂不给予任何食物。
12、除特殊要求处理的伤口,一般伤口应保持敷料干燥,引流通畅,若浸湿、脱落等应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敷料按消毒隔离制度及时处理。
13、各种引流管应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
14、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到发药到口,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服药后效果和反应。
15、急性腹痛患者,诊断不明显时,禁用止痛剂或热敷。
1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7、手术患者做好手术准备、术后与麻醉后护理。
18、做好出院康复指导,并征求意见。
第六节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1、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的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护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3、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
并通知医师。
4、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
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次,体温在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1次。
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
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
5、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6、 24小时内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并测定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记数。
7、危、重及大手术的患者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8、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需手术的患者,要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及指导。
9、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舌象、脉象、皮肤、出汗、排便规律及其性状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立即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0、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1、按医嘱准确给药,解释和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和反应。
1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13、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第七节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的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护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