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试用本教案数学广场——点图与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 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点图与数) ▏沪教版

【课题】点图与数(平方数)【单元】第三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在沪少版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六章《整理与提高》的“数学广场——点图与数”中,教材安排了“奇数和偶数”和“平方数”两个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平方数”。
教材意图借助点图来发现与探究“数的规律”,无论是平方数作为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还是点图的形状是“正方形”;又如一个平方数的4倍仍然是一个平方数,4个相同的正方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都渗透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于探究“4个相同的平方数拼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和“奇数与平方数的关系”的问题,如果像教材一样呈现问题,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不难,但内隐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没有很好地体现。
为此,在教学中将问题改为“至少几个相同的平方数能拼成一个新的平方数?”和“一个平方数至少增加几,能得到一个新的平方数?”,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拼图游戏形式呈现,以此拓宽探究空间,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和数学语言的严密,积累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乘法学习中接触过相同因数相乘的算式,为今天的学习提供支撑。
但作为规律探究,二年级学生接触尚浅,因此在本节课中有必要设计一些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并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依托信息技术,应用“电子书包”,丰富学习活动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对应目标:1欣赏学生摆的点图。
【设计意图】在课前让学生用学具进行数的拼搭,丰富拼搭点图的活动经历,同时将学生作品作为活动资源,激发探究热情。
(活动兴趣)能积极参与活动,关注点图数量和形状的情况。
二、构建平方数概念对应目标:1(一)认识平方数1.这些点图表示几?你是怎么知道的?2.像4、9这样的数,叫平方数(板书)。
(二)感受平方数的特点1.选择:哪些点图表示的数也是平方数?(1)学生投票;(2)资源反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 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点图与数) ▏沪教版

数学广场--点图与数(1)奇数与偶数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81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点图与数的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为:奇数与偶数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通过点图拼一拼的方式,归纳探究出奇数加奇数,偶数加偶数,奇数加偶数的结论。
让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线展开探究合作。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生活中单数双数的经验,对判断方法有一定的了解,知道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并且会用小圆片表示数,能够根据数小圆片的个数来说出表示的数。
但是学生不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如点图及奇数偶数来表述。
并且对奇数偶数和的规律性的探索是欠缺的。
教学目标:1.认识奇数与偶数。
2.通过探究,知道两数相加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3.培养探究能力,猜想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奇数与偶数。
教学难点:探究两数相加的和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具:板贴、PPT课件、点图学具:学习单、点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剧院图:单双号门车辆限行图:单双号车牌号小结:单、双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
今天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研究。
在数学中我们把单数叫奇数,双数叫偶数。
(板书:奇数、偶数)。
2出题: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奇数与偶数(板书)3.出示10以内的点图,并分类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
1)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摆一摆2)交流反馈3)观察奇数和偶数的点图不同特征。
小结:这些点图都是用两两上下对齐的方法排列的,如果最后有一个单独的数点就是奇数,边框右边都是是折线;如果都是成双成对的就是偶数,边框右边是直的。
【说明】通过学生对比观察,了解奇数和偶数点图的不同特点,并从上下两两对齐排列的点图初步感知偶数是成双成对的(能被2整除),奇数有一个孤单的点多出来(不能被2整除)。
二、自主探究(一)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研究了奇数和偶数。
请你判断这些点图是奇数还是偶数?小结:数的点图折或直的部分可能在右边也可能在左边。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广场点图与数_沪教版-学习文档

数学广场——点图与数教学目标:1、认识奇数、偶数与平方数。
2、通过探究,知道两数相加的和是单数还是双数。
3、培养探究能力,猜想能力。
教学重难点:知道两数相加的和是单数还是双数。
教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四种颜色的磁性小圆片,课前在黑板上画好方格。
2、学具:方格纸、围棋子、平方数4和9的纸片模块。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逐一出示一些数,请学生把它拆成两个因数相乘。
(1)出示:15 12生:15=3×5 生:12=3×4 生:12=2×6(2)出示:25生:25=5×5 出示:幸运奖(3)出示:36生:36=6×6 生:36=4×9师:哪一道得了幸运奖?生:36=6×6师:符合什么条件它就得幸运奖?生:是把一个数分拆成了两个相同因数相乘。
(4)出示:4生:4=2×2师:能得幸运奖吗?为什么?生:能的。
因为把4分成了两个相同因数相乘。
(5)小结师:一个数要能分成两个相同因数相乘,这个数就叫做平方数(板书)(通过创设得幸运奖的情境,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认识平方数。
)二、新课学习(一)平方数1、数师:试试看,哪几个数是平方数?能找到吗?出示:6 24 1 10 49 16全班交流,根据反馈讲评。
(联系巩固,加深对平方数的理解)2、点图出示16的点图板书:点图师:这个正方形点图上有多少个点?你是怎么看的?生:16。
一排有4个,有4排。
师: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生:4×4出示:25的点图师:这个正方形点图它所表示的数可以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怎么想的?生:5×5生:因为一排有5个,有5排,有5个5,就是5×5师:这两个正方形点图它所表示的数都是什么数?(平方数)平方数能摆成怎样形状的点图?(正方形)师: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必定是怎样的算式?(两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算式)师:1是不是这样呢?同桌交流出示:9和8师:哪个可以摆成正方形的点图?动手摆一摆,验证验证。
【空中课堂逐字稿】沪教版小学数学二上【6.7】数学广场—点图与数①

【6.7】数学广场—一点图与数①一、练习引入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傅老师,很高兴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陪伴大家一起学习。
老师知道大家已经学了很多本领啦,让我们先做几道题热身一下吧。
师:数一数,有多少筷子。
胖:这里有1根筷子。
亚:这里有2根筷子,我觉得也可以说1双筷子。
师:2根为1双,小亚考虑问题很全面哦,真棒。
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巧:这里有3根筷子。
师:是几双呢?巧:2根就是一双,3根是1双还多1根。
胖:我来说,这是4根筷子,也可以说是2双筷子。
丁:这里有6根筷子,也可以说是3双筷子。
巧:这里有7根筷子,就是3双多1根。
师:小朋友们善于观察,也乐于表达。
通过刚才的热身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胖:我发现,数筷子的结果要么是正好几双,要么是几双多一根。
亚:这应该和筷子的数量有关吧。
师:是啊,有的数两个两个分正好分完,有的两个两个分会多1。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大家非常熟悉的“数”做更深一步的研究,去发现它们身上更多的秘密。
二、探索新知1. 认识点图师: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筷子换成小圆点。
一个小圆点就表示1。
2个一摆表示2。
3呢?2个一摆还多1个,表示3。
两个两个排成行。
我们可以这样表示4、6和7。
把这些小圆点放到方格中。
这就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好朋友“点图”,它将和我们一起研究数。
小朋友你会用这样的点图表示5、8、9和10吗?一起来摆一摆。
师:小胖你先来。
胖:我来说5和8。
两个一摆,摆2次,多1个,就是5。
两个一摆,摆4次,是8。
亚:8再加1个就是9。
丁:两个一摆,摆5次,是10。
师:小朋友,你摆对了吗?想一想,11至20又该怎么用这样的点图表示呢?师:一起核对一下,看一看和你想的一样吗?师:小朋友都很能干哦。
通过摆一摆、想一想,大家一定对这些数有了更多新的认识吧。
2.结合点图,认识奇数和偶数师:如果把1至这10个数分类,你会怎么分呢?师:小丁丁,先说说你的想法吧。
丁:我把这10个数分成2类,1、3、5、7、9分为一类,剩下的2、4、6、8、10分为一类。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6 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点图与数)

16
1+3 = 2×2 = 4 1+3+5 = 3×3 = 9 1+3+5+7 = 4×4 = 16 1+3+5+7+9 = 5 × 5 = 25
1+3+5+7+9+11+13 = 7 × 7 = 49
判断:
(1)3+5+7+9=4×4=16
(× )
3+5+7+9=5×5-1=24
判断:
(2)1+3+5+9=5×5-7= 18 ( √ )
学习进步! 把脸一直向着阳光,这样就不会见到阴影。
痛不痛只有自己知道,变没变只有自己才懂。不要问我过得好不好,死不了就还好。
身体健康, 假若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遭致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就渐渐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
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苏霍姆林斯基 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人生,恰似一次永远不会停止的远足,重要的是:在痛苦中学会去微笑。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是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1
3
6
10
15
如果要给美好人生一个定义,那就是惬意。如果要给惬意一个定义,那就是三五知己、谈笑风生。 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学习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只有承担起旅途风雨,才能最终守得住彩虹满天。 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继续;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最好的道路不是大道,而是小心;最险的道路不是陡坡,而是陷阱。 有时候,不知道太多比什么都知道幸福。因为看不见的,你难以把握! 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快去读书吧!书籍能让你充实,能给你带来快乐!——王玉春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6.6点图与数(教案)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6.6点图与数(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点图与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点图中点的数量与数的关系,并能正确地数出图中点的数量。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点图中点的数量与数的关系,并能正确地数出图中点的数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1. 点图中点的数量与数的关系的理解。
2. 正确地数出图中点的数量。
教具学具准备1. 点图卡片。
2. 数棒。
3. 计数器。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点图卡片,引导学生观察点图中点的数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数棒和计数器,引导学生理解点图中点的数量与数的关系。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点图,数出图中点的数量,并记录下来。
4. 活动二:让学生通过数棒和计数器,验证自己数出的点数是否正确。
5. 活动三: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点图,找出点图中点的数量与数的关系。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点图中点的数量与数的关系,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1. 点图与数的关系。
2. 点图中点的数量与数的关系的验证方法。
3. 点图中点的数量与数的关系的总结。
作业设计1. 观察不同的点图,数出图中点的数量,并记录下来。
2. 通过数棒和计数器,验证自己数出的点数是否正确。
3. 找出点图中点的数量与数的关系,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理解了点图中点的数量与数的关系,并能正确地数出图中点的数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广场——点图与数_沪教版

数学广场——点图与数
教学目标:
1、认识平方数,探究一个平方数的4倍仍是 平方数;了解奇数与平方数关系。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归纳、 猜想等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图形与数的关系,培养 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景
欢迎来到点图与数的宝库,探索数与点图之间的秘密。
2 3
2×3 = 6
3
4
3×4 = 12
探究三
探究三
4个相同的平方数拼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
4×1
=
4
4×4
=
16
用4块相同的平方数可以拼一个新的平方数.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三
奇数与平方数
1 +3+5+7+9= 25 4 9 16 25
从1开始,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得到的是一个平方数。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6 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点图与数)

1
3
6
10
15
瞩目远方,你才会加快步伐;观赏风景,你才会步履轻盈;结伴同行,你才能欢歌笑语;风雨兼程,你才能成功登顶。 苦难与幸福一样,都是生命盛开的花朵。 能说不能做,不是真智慧。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不过,一切纪律都当小心地施用,除了诱导学生去把他们的工作完全作好以外,没有别种目的。——夸美纽斯 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种子最后是果实;努力最后是成功;放弃最后是失败。 勇敢地迎接逆境,即使不能实现最初的梦想,也会打开另一扇梦想的大门。 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只能靠自己。 只要能收获甜蜜,荆棘丛中也会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点图与数
请你找出平方数,并说说理由。
56 24 36 10 64 49
6×6
8×8
7×7
1×1
1
2×2
4
3×3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4
16
5×5
25
6×6
36
7×7
49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8×8
64
9×9
81
10×10
100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4个相同的平方数拼合在 一起会变成什么呢?
+3
+5
+7
1
4
9
学习进步!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16
1+3 = 2×2 = 4 1+3+5 = 3×3 = 9 1+3+5+7 = 4×4 = 16 1+3+5+7+9 = 5 × 5 = 25
1+3+5+7+9+11+13 = 7 × 7 = 4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场——点图与数
【教学目标】
1.认识奇数、偶数与平方数。
2.通过探究,知道两数相加的和是单数还是双数。
3.观察奇数、偶数与平方数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4.培养找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
奇数、偶数与平方数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教学难点】
根据已有信息猜测,探究奇数与平方数的一些规律。
【教学准备】
圆形磁铁,多媒体,事物投影仪,学生自备围棋子,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奇数与偶数
1.师:老师现在手上有几个磁铁,现在我要将他们排排坐。
怎么排呢,先放一个表示1,然后放两个表示2,接着放三个表示3,但是要两个两个对齐,多出来的一个放在旁边。
(老师一边在黑板上示范一边讲解)
师:接下去我要请几个同学帮老师接着往下排,谁愿意上来帮忙啊?
(学生用棋子在实物投影仪上按顺序排出1到10)
让学生参与其中,产生兴趣,在探索中寻找规律
师:大家看看,咱们同学排得这个点图有什么规律啊?
生:上面的棋子都比下面的少一个。
生:上面的棋子总有一个是单独的,而下面的都是两个两个对齐的。
师:嗯,大家的观察力都很强,那么像这样的没有成双的棋子对应的数字我们给他们取一个名字叫做奇数,你们也可以叫单数,因为它总是有一个落单的。
而那些两个两个对应的我们给他们取的名字叫偶数,因为是成双成对的,所以也可以叫做双数。
形象的描述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加深印象。
2.播放多媒体,跟随多媒体出现的点数说出其对应的数字,并说出最终结果。
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我发现偶数加偶数,结果是偶数。
生:我发现奇数加奇数,结果也是偶数。
生:我发现奇数加偶数,结果是技术。
师:为什么奇数加奇数结果是偶数呢?
生:因为,一个奇数有一个多出来的棋子,两个奇数就多出来两个棋子,正好可以凑在一起。
学生自己探索,寻找规律,这比单纯的老师述说更容易理解。
3.练一练
开火车,请同学跟随多媒体做简单的加法,巩固奇偶数加法的规律。
二、平方数
1.播放多媒体,出示4,9,16,25的点图。
师:第一个点图用数几表示?
生:4
师:你怎么数的这么快?
生:因为2×2
师:那么这个呢?(指向25的点图)
生:25
师:你用了那个乘法算式?
生:5×5
师:观察一下,这些点图都有什么共同点啊?
生:都是正方形
生:有几行就有几列。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数都能用正方形点图表示呢?
(学生生动手实践)
老师揭示平方数-----4行4列摆出的正方形所表示的数(16)就是4的平方。
只有平方数能摆成正方形点图。
师:谁能接下去说出几个平方数啊?
生:6的平方数是36,7的平方数是49,8的平方数是64……
2.取四种不同颜色的磁铁各4块。
先用其中一种颜色,拼成一个4的点图,
师:4是不是一个平方数啊?
将其余三种颜色也拼上去,
师:这个点图代表的数是多少?
生:16?
师:它是不是一个平方数?
学生觉得很有意思。
(播放多媒体,出现4个9的点图拼成一个36的点图)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4个相同的平方数拼在一起仍旧是一个平方数。
(生举例证明:4×16=64,4×25=100……)
3.
师:我们已经发现了平方数的这么多秘密,想不想知道更多?
(多媒体播放:奇数与平方数)
师:现在有一个1的点图,提示我们加上3,看看变成了什么?
(多媒体显示2×2的点图),又变成了一个平方数是不是?
师:它现在又要求我们加上5,猜猜看会变成什么样子?
(学生讨论,多媒体显示3×3的点图)
生:变成了9,又是一个平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