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术
少林武术的“八打”与“八不打”

少林武术的“八打”与“八不打”
少林武术的“八打”与“八不打”在少林武术中有“八打八不打”的说法,所谓“八打”就是: 一打眉头双睛(眉弓及眼睛),二打唇上人中(人中穴),三打穿腮耳门(面颊和耳门),四打背后骨缝(肩胛骨内外缘),五打肺腑胸膛(两肋),六打撩阴高骨(耻骨),七打鹤膝虎头(骸骨),八打破骨干斤(臁骨);而“八不打”是: 一不打太阳为首(太阳穴),二不打对正锁口(胸口剑突),三不打中心内壁(硬软肋结合部),四不打两肋太极(两腋),五不打海底撩阴(下阴),六不打两肾对心(腰眼),七不打尾闾风府(骶尾骨),八不打两耳扇风(耳窝)。
可以看出,“八打”之处均为不至造成严重伤害而又能控制住对手的部位,凡是不打的地方都是一些致命的要害。
其实以上有些是对的,有些就不见得那么致命的了。
为什么那样说呢。
也许是因为当年的少林寺僧人皆功夫在身,所以某些部位打起来更容易致命。
本人在这里发布这些是想提醒我们对练的时候不要误伤自己的同伴。
不情之处敬请规正。
少林武术模板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少林武术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通过少林武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1. 少林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套路。
2. 学生对少林武术的喜爱和兴趣。
教学难点:1. 少林武术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少林武术动作的熟练掌握。
教学准备:1. 少林武术服装、护具。
2. 少林武术音乐。
3. 少林武术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少林武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少林武术表演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少林武术的魅力。
二、基本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少林武术的基本动作,如马步、弓步、仆步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基本动作,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学生分组练习基本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套路教学1. 教师讲解少林武术套路的结构和动作要领。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套路,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学生分组练习套路,教师巡回指导。
四、实践与考核1. 学生分组进行少林武术表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少林武术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基本动作和套路。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少林武术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少林武术。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对少林武术基本动作和套路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对少林武术的兴趣和满意度。
教学反思:1.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拓展少林武术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武术知识。
少林武功的秘笈招式有哪些

少林武功的秘笈招式有哪些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少林武功招式。
少林寺的基本武功招式少林武功招式:集体基本功功夫拳:基本功功夫拳又称日练功,是少林弟子必修之路,它以外练刚,内练柔,前练攻,后练守,左右翻飞,上下沉浮,以跌、扑、翻、滚等动作为主,练起来一招一式刚劲有力,主要体现出武僧的基本功夫,弹跳水准。
少林武功招式:地躺拳:是少林功夫拳的主要套路,素有就地十八滚之称,此拳动作反常,招法无形,跌如山倒,起若惊鸿,扑跌翻滚,变化自如。
少林武功招式:象形拳:是模仿动物的形态,动作特长,结合武术技法特点而组成的一种象形拳。
象形取意似形非形,在有意而无意之中,可以培养武僧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灵活性。
少林武功招式:硬气功铁布衫:硬气功就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待他把气运于周身,用这些棍用力的来击打他的身体。
少林武功招式:枪、铁铲、九节鞭、扑刀:枪是少林枪法的先锋套路,动作连环,招法险峻,把握中机,勇猛精进,制敌于刹那间。
铁铲是僧人进行劳动,根据铁铲的特性,集刀棍武法之特点,演练了一种铁铲功。
九节鞭是以抢、扫、缠、挂的软器械练习,其动作特点是软中有硬,硬中有软、轮鞭成圆、鞭花穿梭缠绕变化、长短结合而形成的鞭法。
朴刀是武僧们惯用兵器之一,相传梁山好汉武松在少林寺学武时所创,此刀动作简朴,招法自然,一招一式,信手拈来。
少林武功招式:牌刀对双抢:是三人器械对打项目。
一人持盾牌刀,二人持抢,三人打起来具有攻防含意,动作清楚、攻防严密、闪展腾挪、每招每式具有杀伤力。
少林武功招式:硬气功——头开钢板:式把丹田之气运于头部,然后用一块钢板用力的来攻打头部,看他的头硬还是钢板硬。
少林武功招式:绳镖:是软器械的一种,,使用起来软中有硬,硬中带软,长短结合,方法有缠、抢、挂等动作组成。
少林武功招式:集体软鞭:是武僧们再耕田放羊时所创,软器械的一种套路。
鞭随身走,软中有硬,软如绳索缠绕,硬如铁棒飞转,气势磅礴,响声震耳。
【全面版】少林武术ppt -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PPT文档

《少林八段锦》口诀
❖ 双手托天理三焦, ❖ 左右开弓似射雕, ❖ 调理脾胃须单举, ❖ 五劳七伤往后瞧。 ❖ 摇头摆尾去心火, ❖ 攒拳怒目增力气, ❖ 两手攀足固肾腰, ❖ 背后七颠百病消。
三、少林武术的特点
❖ 少林派拳术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攻防兼 备,以攻击为主。动作时,步催、身催、手催,以迅疾见 功夫。
二、少林拳种类
❖ 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中传播最广、 最长、拳种最多的武 术门派,以出于嵩山少林寺而得名。据《少林拳谱》记载, 少林武术有三十六硬功,
❖ 三十六软功。现在世人所说 ❖ 的“少林七十二艺”通常被 ❖ 认为是少林武术的总称。
少林武术种类繁多,按 其分类可分为拳术、器械、 对练、内功、硬功等。
相随,虎口对虎口,上
❖ 4、内功: 少林武术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禅武合一, 在现代流传较广的养生气功有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 、坐禅等;
❖
❖
坐禅
养生气功《八段锦》
❖ 少林八段锦是少林寺众僧最 早演练的健身功法之一。据 传,早在唐朝时,少林寺高 僧灵丘善练八段绵,寿达 109岁。八段锦有舒筋活血 ,调理气血,促进人体新陈 代谢等功能,久练可以健壮 体质、抗疫祛病、延年益寿 。
❖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术是中华武
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发源于河南省登
封市嵩山少林寺,并因而得名,又称少林
拳或少林功夫。少林武术起源的年代可以
追溯到北魏年间(公元386—534年),距
今已有1500多年的 ,是中国最早最优秀
的一项体育活动, 悠久,影响深远。
❖ 少林拳风格独特、动作刚健有力、朴 实无华、善长技击,在武术界中独树一帜 ,饮誉天下,闻名于世,“拳以寺名,寺以 拳显”,为中华民族搏得了赞扬和称颂。
少林功夫的介绍

少林功夫的介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少林功夫的介绍。
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
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一",即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此又有"武术禅"之称。
2006年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少林功夫基本简介少林功夫文化遗产人们一提中国功夫,必称少林。
少林功夫成为中华武术的象征。
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紧那罗王信仰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练的武术为表现形式,并充分体现禅宗智慧的传统佛教文化体系。
天下功夫出少林。
只要说到少林寺,几乎所有人都会首先想到少林功夫。
少林寺在1500多年的历史中曾多次遭天灾人祸的废毁,但少林僧人以其固有的方式代代相传,使少林功夫流传至今,闻名天下。
2005年,少林功夫将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少林寺申报的是功夫,而不是武术。
功夫是修行,是参禅。
练功夫的目的是为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品行素质,少林僧人的练武正是一种修行。
少林功夫体系少林功夫是一个庞大的武术体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门派或拳种。
中国武术结构复杂,门派众多,其中以流传于豫也即中原地区的少林拳、流传于闽也即东南沿海地区的南拳、流传于翼也即京津地区的北腿、流传于粤也即广东地区的咏春拳等少林功夫以其悠久历史、完备的体系和高超的技术境界独步天下。
根据少林寺内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套路共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552套,另外还有72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156套。
现在流传下来的少林功夫套路有200余套,其中拳术100余套,器械80余套,对练等其他功法数十余套路。
少林功夫具体表现为以攻防格斗的人体动作为核心、以套路为基本单位的表现形式。
套路是由一组动作组合起来的。
动作设计和组合成套路,都是建立在中国古代的人体医学知识上,合乎人体的运动规律。
少林72绝技排行:有一项已失传

少林72绝技排行:有一项已失传武术是中国传承千古的文化,传到如今都是用来强身健体,大家也许小时候都有这一个功夫梦,是不是幻想着回到古代,成为一代大侠。
天下武学层出不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说天下武学尽出少林,少林72绝技更是远近闻名,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厉害的狠招吗?1、少林罗汉拳——罗汉拳和金刚掌同为少林入门功夫,但修习到高深境界,最普通的拳掌亦能成为最厉害的武功。
正印证了“大智若愚,无巧不拙”的千古道理。
2、光明拳——当年五大门派集会黄山,我佛光明拳在天都峰大展神威,夺得“天下第一拳”美誉,可惜如今已不幸失传……光明拳3、闯少林三十三路神拳——罗汉堂专研。
4、偏花七星拳——绝招是“七星聚会”。
罗汉堂专研。
大摔碑手5、左右穿花手——罗汉堂专研。
6、少林双圈手——罗汉堂专研。
7、大摔碑手——罗汉堂专研。
8、波罗密手——又称少林风云手,罗汉堂专研。
9、大力金刚手——金刚掌是少林寺基本武功之一。
般若堂专研。
10、般若禅掌——有“少林第一掌”之称,般若堂专研。
般若禅掌11、韦陀掌——有“灵山礼佛”、“恒河入海”等招数。
般若堂专研。
12、少林神掌八打——有分解掌、封闭掌、裂心掌等八种。
般若堂专研。
千手如来掌13、千手如来掌——般若堂专研。
14、大慈大悲千叶手——般若堂专研。
15、少林龙旋掌——般若堂专研。
16、少林散花掌——掌风推动落下的花瓣攻向敌人。
类似于“飞花摘叶”的功夫。
17、少林握石掌——即少林绵掌,轻轻握石而化石为粉。
少林握石掌18、一拍两散掌——般若堂专研。
19、澄静指——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达摩院专研。
摩柯指决20、摩柯指决——绝招是“三入地狱”。
达摩院专研。
21、去烦恼指——绝招是“无忧无虑”,达摩院专研。
22、多罗叶指——十指轮弹,如波罗花绽开。
达摩院专研。
23、无相劫指——佛家无色无相的最高境界。
达摩院专研。
24、拈花指——迦叶尊者拈花微笑状。
达摩院专研。
拈花指25、大智无定指——源自《大智度经》,达摩院专研。
少林武术的风格及特点

少林武术的风格及特点
少林武术是“拳术”与“器诫”的总称。
它具有在实战中经过千锤百练⽽形成独特风格的⼀种拳术。
它最⼤的特点是注重技击,利⾜实战。
其拳术套路风格短⼩精悍,严密紧凑,⼿法巧妙⽽多变,绝⽆松懈散滞之意。
进则有⽅,退则有法,⼀⽓呵成。
动作起落、进退、多为直来直⾏,与对⼿接招,⽆⾮是正⾯或侧⾯,亦⽆⾮⼏步距离(直线距离最有效)。
它可在卧⽜之地,⽅⼨之间施展⾃⼰的解数,⽽发挥拳脚的威⼒。
少林拳主刚,动作快速有⼒勇猛刚健。
即所谓“起如举⿍、落如分砖,”⼀快为先。
⾏拳时要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动静相辅。
幷要做到;“刚在它⼒前,柔在它⼒后。
”动如风、站如松、重如⼭、轻如叶。
静则以逸代劳,动则使其对⼿⽆喘息之机。
故、拳谚云;“拳打⼀⽓连、兵战杀敌勇。
”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顺、打要追、⽓要催。
从技击⾓度讲,少林拳⼀招⼀势,⼀拳⼀脚,⾮攻即守,攻中有守,守中寓攻。
反对花架⼦,主张简捷质朴,动作精⼲。
并总结出⼈⾝上下有⼗拳之说。
即;头、肩、肘、掌、拳、指、膊、胯、膝、⾜。
与对⼿接招时,运⽤⾝体各个部位,随时应变相互结合⽤之,效果更佳。
少林武术秘籍金刚不坏体

少林武术秘籍金刚不坏体金刚不坏体,以其出类拔萃的防御特性而闻名于世。
作为少林武术中的一项神秘技能,金刚不坏体可以使身体无懈可击,能够抵御各种攻击并保持坚毅不拔的姿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金刚不坏体的秘密,并揭示它在少林武术中的重要性。
一、金刚不坏体的起源金刚不坏体源自于佛教文化,佛家所提倡的坚忍与不动心态对金刚不坏体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少林寺作为佛教武学的发源地,将佛家智慧融入武术实践中,因此金刚不坏体也逐渐成为了少林武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金刚不坏体的修炼方法要修炼金刚不坏体,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培养。
从内部来说,内功修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少林武术注重修炼内气和体力,通过呼吸调节和各种特殊的功法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从而使体格更为坚强。
此外,内心的平静和冷静思维也是修炼金刚不坏体不可或缺的元素。
从外部来说,身体各部位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手臂、腿部以及腹部等关键部位的针对性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使身体更加强壮且不易受伤。
在训练过程中,深度伸展和反复打击都是必备的要素,这有助于提高身体对外来攻击的抵抗能力以及对强大力量的承受能力。
三、金刚不坏体的应用领域金刚不坏体在少林武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首先,在攻防过程中,金刚不坏体可以大大提高武者的生存能力,使其能够在极端环境下保持镇定,并有效地抵御对手的攻击。
这种防御能力不仅在搏击比赛中有所体现,更在实际生活中保护自身安全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金刚不坏体也被广泛应用于武术疗养以及身体康复。
通过修炼金刚不坏体,可以强化身体的稳定性和康复能力,帮助重病患者更好地恢复身体健康。
此外,在武术疗养中,金刚不坏体也被用于调节身体的能量平衡,提高内脏功能等。
最后,金刚不坏体还被应用于身心修行方面。
少林武术强调身心合一的理念,在修炼金刚不坏体的过程中,武者需要保持内心的静定与平和,这对于提升心智素质以及培养意志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金刚不坏体的现代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金刚不坏体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技击武术发展之少林武术
在原始社会,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就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等一类的简单动作,也产生了一些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战争的频繁发生,战争实践就向人们提出了军事技能的要求,这就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进入阶级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兵器的改进,武术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十分频繁。
武术的格斗技能在军队和民间得到迅速发展。
这时的武艺已非常讲究攻防技巧。
拳术打法也出现了进攻、防守、反攻、佯攻等技术。
据《吴越春秋》记载:“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猛虎”。
这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技击理论,并第一次提出了“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武术内涵。
汉代就已经出现剑舞、刀舞、双戟舞等单练或对练套路。
仅《汉书〃艺文志》就收录《剑道》38篇、《手博》6篇,这都是论述“攻守之道”的专著。
在南北朝时代,出现了少林寺,她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
第一任主持乃印度高僧跋陀禅师,他本人会一些简单的武术,曾传与僧人。
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宗。
达摩根据鸟、兽、虫、鱼的腾跃之姿,创立了罗汉十八手,以后又为了防身、护院相继又创立了剑术、棍术、降魔杖、方便铲等武术,传与少林僧人。
少林寺遂有武术。
在此期间,又有很多绿林好汉、武学高
手为躲避官府追杀便隐身于少林,遂将自身武艺留在少林寺。
少林寺还定期到各地邀请武学高手到少林寺传授武艺。
五代十国时,高僧福居特邀十八家著名武术家到少林寺演练三年,并和少林寺武学高手切磋交流,各取所长,汇集成少林拳谱。
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就曾到少林寺传授棍术。
少林寺正是以她那广阔的胸怀,包容、吸纳、融化了各种武术,从而创立了少林武功;她又是一座平台,为天下各门各派武功的切磋交流提供了一个场所。
群英荟萃,各显神通;她又是一座熔炉,将天下各类武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炼升华后,独出一家。
少林武术从打法到摔法、从外家到内家、从硬功到气功、从拳法到器械、从技击到养生,无所不包、无所不含,少林成名绝技“七十二艺”基本上囊括了中国的所有武术。
积年累月、厚积薄发终使少林武术名扬天下。
在传统武术中,除了武当、太极、八卦等很有个性特点的武术之外,其他武术统统地被称作是少林武术。
在唐武德年间(618一626年),少林寺因助李世民铲平隋未割据势力王世充有功,少林寺更加声名大震,官府许其自立营盘、演练僧兵。
僧徒一度达2000余人,练武之风日盛。
两宋时期,内忧外患,战火频仍,广大人民常结社习武以求自保。
此时武技在农村及边远地区多侧重军事实用性;而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多侧重套路。
元代由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蒙古统治者限制民间习武,不少武术家隐姓埋名,习武组织也转为秘密性的民间组织,使武术发展受到极大的抑制。
明代是我国武术全面大发展的时代。
拳法林立、流派纷呈,仅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就记载“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绵张短打、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等共十六家拳法,”大有百家争鸣之势。
器械套路也更加丰富多彩。
有理有法、有谱有诀。
至此曾脱胎于军事格斗的武术逐渐被以套路为主的运动形式所替代。
清代,是中国武术的成形、定型期,以地区分有南派、北派;以山川分有少林派、武当派;以宗教分有佛家的外功、道家的内功;以门类分有太极、形意、八卦等,还有其他长拳和短打类。
武术流派林立,标志着武术事业已经成熟。
少林寺成为中华武术的发源地,正所谓“天下武功出少林”,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为过,其技击理念是刚猛冷脆、快速紧凑、遒劲有力、迅捷促疾,步伐密,幅度小,拳打卧牛地,进退一条线,力大欺力小,手快打手慢。
观其形:身手矫健、形体灵活、招招传神、用法逼真,时而如鹰击长空——盘旋回环;时而如猛虎搜山——气壮山河。
其内功心法:以禅养武、以武促禅、武禅并重、功在其中、清静无为、与世无争、专心用佛、心无二用、常练常修、神功必成。
此乃天下武术之正宗。
历史发展至此,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独特意蕴和底蕴的武术文化已经形成,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天下武术仍以少林武术为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