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利率平价理论

合集下载

利率平价理论(最新)

利率平价理论(最新)

利率平价理论概述利率平价理论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认为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

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的远期汇率决定理论。

他们认为均衡汇率是通过国际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

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

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即外汇风险。

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相结合,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损之虑。

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

远期差价为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额,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会出现远期贴水。

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

因此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利率评价说的基本观点: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利率平价理论核心观点通过利率同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来说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的原因。

该学说认为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差决定的,(远期汇率的升水、贴水率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异)并且高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为升水,在没有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的情况下,远期差价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interest parity)成立。

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利率平价理论可分为无抛补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UIRP)和抛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CIRP)两种。

此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所做的假定上。

汇率变动及汇率决定利率平价理论

汇率变动及汇率决定利率平价理论
以上我们分析的是短期的情况,即价格暂时没有什么 变化。
但在长期中,价格总将发生变化,真实货币供给将回 到以前的水平,本国利率水平将上升,又右移到原来 的水平,结果导致本币升值,从E2升到E3.这就是所 谓的汇率超调的理论。(以后详解)
29
最终,在两#43;i*)F/E

5
2.4 汇率决定理论——利率平价理论
整理得:
1 i 1 i*
F E
可以看出,若i>i*,则远期外汇出现升水;
若i<i*,则远期外汇出现贴水。
进一步整理,可得: i i* F E 1 i* E
它可以近似写成:
i i* F E E
22
2.4 汇率决定理论——利率平价理论
23
2.4 汇率决定理论——利率平价理论
(六)利率变动和货币增长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1)区分名义利率和真实利率之后,利率变动对汇
率的影响 第一种情况,本国真实利率上升导致名义利率上升,
此时假定通货膨胀预期不变。因为通货膨胀预期不变, 所以美元的升值率预期不变,在任何给定的汇率水平 上,外币存款的预期回报率不变,RETF不动,RET$ 线右移。
同时,利率也会变动。因为资金纷纷流向英镑资产, 从而压低英镑利率;资金纷纷从美元资产流出,又会 抬高美元利率。
8
2.4 汇率决定理论——利率平价理论
现实中是不是任何偏离利率平价的因素都会带来套利 活动从而消除这种偏离呢?答案:不一定。
原因: ①一个最明显的原因是市场上存在着交易成本。当市 场上虽存在偏离利率平价的情况但偏离程度小于或等 于这些交易成本时,不会有套利活动出现。 ②政府对资本的控制使人们不能自由买卖货币和证券, 各国的差别税收也是一个原因,仅根据税前收益来判 断投资盈利的可能性,是会误入歧途的。 ③政治风险、从觉察盈利机会到实际进行交易之间的 时滞。

利率平价理论概述

利率平价理论概述

利率平价理论概述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是国际金融理论中的一种理论模型,用于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利率之间的关系。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两个国家之间的货币利率之差应该等于两个国家之间的汇率水平的预期变动。

本文将对利率平价理论进行概述。

利率平价理论是根据资本流动的条件下,两个国家之间货币的利率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解释的。

该理论假设资本是自由流动的,即人们可以自由地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资本的投资和借贷。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根据投资回报率和成本等因素来进行资本的配置。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相对较高,那么这个国家的货币将会增值,因为更多的投资者将会倾向于在该国投资并购买该国货币,以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相对较低,那么这个国家的货币将会贬值,因为更多的投资者会将资金投向利率较高的国家。

利率平价理论可以通过利用利率差异来进行套利。

例如,如果在两个国家之间,相同数量的货币可以以不同的利率进行投资,那么投资者可以通过借贷或投资来获得套利机会。

假设国家X的货币利率为rX,国家Y的货币利率为rY,两国货币的即期汇率为S0,两国间货币交换合约的远期汇率为F。

按照利率平价理论,则有以下公式:(1+rX)=(1+rY)*(F/S0)这个公式表示,国家X的货币利率应该等于国家Y的货币利率与两国货币之间的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比值之积。

根据这个公式,如果两国之间的汇率变动符合预期,那么两国之间的货币利率之差将会被抵消,从而实现利率平价。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利率平价理论并不总是成立。

有一些因素会导致利率平价理论无法适用。

首先,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并不始终成立,存在着政府限制和控制,以及其他经济因素的干预。

其次,利率平价理论假设了无风险、无成本和无税收等假设,而实际情况中存在着各种风险、成本和税收。

此外,预期汇率的变动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如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性等。

利率平价理论公式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公式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公式|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概述利率平价理论 (Interest Rate Parity Theory)认为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

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的远期汇率决定理论。

他们认为均衡汇率是通过国际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

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

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即外汇风险。

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相结合,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损之虑。

大量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下浮,期汇汇率上浮;高利率国货币的现汇汇率上浮,期汇汇率下浮。

远期差价为期汇汇率与现汇汇率的差额,由此低利率国货币就会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国货币则会出现远期贴水。

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就会不断加大,直到两种资产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这时抛补套利活动就会停止,远期差价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成立。

因此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利率评价说的基本观点: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利率平价理论核心观点通过利率同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来说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的原因。

该学说认为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差决定的,(远期汇率的升水、贴水率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异)并且高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为升水,在没有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的情况下,远期差价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interest parity)成立。

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利率平价理论可分为无抛补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UIRP)和抛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CIRP)两种。

第二章 利率平价理论

第二章 利率平价理论

2. 证券市场的交易成本:买卖本国与外国金融资产的交易 成本。 我们设: 买卖本国金融资产的交易成本为
T
T
(百分比);
*
买卖外国金融资产的交易成本为
(百分比)。
套利者的套利活动可以有两种形式:借入本币金融资产, 投资于外国金融资产;或借入外国金融资产,投资于 本国金融资产。
第一种套利:资金从本国流向外国。 设套利者在
:预期一年后名义汇率的变动幅度。
∆S ∆S
e t +1
>0 <0
表示预期本币贬值,外币升值;
e t +1
表示预期本币升值,外币贬值。
∴ 1 + rt = (1 + ∆S te+1 )(1 + rt* )
= 1 + rt + ∆S
* e t +1
+ ∆S
e t +1
⋅ rt
*
≈ 1 + rt + ∆S
,投资者会利用
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套利资金进行套利,以获取超额利润。
如果金融市场是有效的,那么这种无风险套利机会就不 能长期存在,最终的均衡状态必定是投资于本国金融资 产和外国金融资产将获得相同的本币收益:
R=R
*

S * 1 + rt = (1 + rt ) St
e t +1
S

e t +1
− St e = ∆S t +1 St
终的均衡状态必定是:
St ∂π ' * = θ (1 + rt ) − (1 + rt ) ≤ 0 ∂k ' Ft
⇒ ⇒ ⇒

利率平价理论课件

利率平价理论课件

05
实践应用
对货币政策制定的启示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国内 01 外利率差异对汇率的影响。
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权衡国内经济增长、 02 通货膨胀和汇率稳定之间的关系,以保持内外经
济平衡。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国内利率水平,影响国内外利 03 差,进而影响汇率走势,以达到稳定国内经济和
利率差异与汇率预期变动的关系
总结词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利率差异与汇率预期变动之间存 在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市场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 期决定的。
详细描述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当一个国家的利率相对于另一个国 家上升时,市场对该国经济前景的预期相对更为乐观。 因此,投资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将增加,导致该国货币 升值。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下降,市场对该国经 济前景的预期相对较为悲观,投资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 将减少,导致该国货币贬值。因此,利率差异与汇率预 期变动之间存在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市场对未来经 济形势的预期决定的。
加强对不同国家和市场的比较 研究,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经济 环境下利率平价理论的适用性 和差异性。
对新兴市场的适用性研究
研究新兴市场国家的特点和经济环境,以更好地理解利率平价理论在这些市场的适 用性和差异性。
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特殊情况,如不完善的金融市场、管制汇率等,研究利率平价 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02 变量选择
选择与利率平价理论相关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 量。
03 检验方法
采用适当的统计检验方法,如回归分析、单位根 检验、协整检验等。
实证结果分析
01
02
03
结果解读
对实证结果进行解读,分 析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 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关于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

关于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

关于利率平价理论的分析一、利率平价理论综述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Keynes)于1923年首先提出的利率平价说(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解释了了利率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从而引起汇率的变化。

根据理论平价理论,投资者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把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国家转向利率较高的国家.资金的流入将使利率较高国家的货币汇率的存在贬值预期.因此,两国之间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与两国的利息差异有密切的关系。

投资者投资于国内所得到的短期利率收益应该和按照即期汇率折成外汇在国外投资并按远期汇率买回本国货币所得到的短期投资收益相等。

一旦出现由于两国利率之差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差异,投资者就会进行套利活动,直至汇率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均衡水平。

虽然该理论的前提假设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利率平价说突破了传统的国际收支、物价水平的范畴,从资本流动的角度研究汇率的变化,奠定了现代汇率理论的基础。

利率平价理论包括抛补的利率平价说(CIP)和非抛补的利率平价说(UIP)。

非抛补的利率平价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费雪敞开(Fisher Open)”。

理论界一般认为,只有在市场效率很高、具有信息高度透明和不存在任何扭曲的情况下,两种利率平价水平才会相等(CIP=UIP)。

二、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的含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等于两国货币的利率差异。

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即期升值而远期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即期贬值而远期升值。

抛补的利率评价理论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在公式的等式中,边为1+远期升水/贴水,右边则表示本/外国利率差异。

例如,即期美元/德国马克是$/DM,6个月远期汇率是如果美元6个月的利率是6%,马克为%,则马克升水等于:[1+()]/]2 =。

而利率差异等于[1+]/[1+]=。

式通常可以简化为:则:2() /=≈利率差==,因此,在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中,两国货币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等于两国利率的差异。

利率平价

利率平价
6
e:直接标价法下的即期汇率 ef:直接标价法下的远期汇率 i:本国一年期存款利率 i*:外国一年期存款利率 则:1元本币投资于本国金融市场,到期本利 合计为: (1 i)
1 投资于外国为(外币): (1 i ) e
7
假定一年期满时的即期汇率为e1,则投资 于国外的本利和(以本币表示)为:
ef 如果 (1+i)> (1 i ) 则投资于本国 e
众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入本国金融市场, 导致外汇市场上即期购买本币、远期卖出本 币,从而本币即期升值(e 减少),远期贬 值(ef 增大),投资于本国的收益率下降。
9
如果 ( 1 i )
ef e
(1 i ) 则投资于外国

众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外国金融市场, 导致外汇市场上即期购买外币、远期卖出外 币,从而本币即期贬值(e 增大),远期升 值(ef 减小),投资于外国的收益率下降。
2
中长期:
货币数量→购买力(商品价格)→汇率
短期:
货币(资金)供求数量→利率(资金价格) →汇率
3
凯恩斯最初提出利率平价说时,主要用以 说明远期差价的决定。50年代,英国学者艾因 齐格(Paul Einzig)进一步提出动态利率平价 的“互交原理”(Theory of the Reciprocity), 揭示了即期汇率、远期汇率、利率、国际资本 流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1 (1 i )e1 e
由于一年后的即期汇率e1是不确定的,这 种投资方式的最终收益很难确定,具有较大 的汇率风险。为消除不确定性,可以购买一 年期远期合约,假设远期汇率为ef,则一年后 投资于国外的本利和为:
1 (1 i ) f e e
8
投资者选择何种投资方式取决于两种收 益的高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期升贴水 f 的取值范围是:
f


(1

rt ) (1 1 rt*

rt*
)

f

(1 rt ) (1 rt*) (1 rt*)

f
我们称 [ f , f ] 为利率平价中性带(neutral band),它存 在于抵补利率平价线的周围,如图所示:
f
资金外流
f
45
rt rt*

E(Rm ) R f

2 m
im
Rf E(Rm ) Rf im
E(Rm ) R f im 就是风险报酬。
一般地,我们将投资者分为三种类型:教材P16
对于风险中性者而言,若 E(Ri ) R f ,则风险资产
与无风险资产是无差异的。换句话说,风险中性者只关心 预期收益率,哪种资产收益高,就投资于哪种资产,而不 考虑投资的风险。
f Ft St (1 rt ) (1 rt* )
St
(1 rt* )
由此可见,当上述不等式成立时,套利者不会通过借 入本国金融资产投资外国金融资产进行套利,因为无利 可图。
第二种套利:资金从外国流入本国。
设套利者在 t 时点借入价值外币 k ' 的外国金融资产,则借
(二)弹性( Elasticity)对CIP的修正: 我们在推导CIP时还假定了套利资金的弹性无穷大,即假定 资金的供求量变化不会改变利率与汇率。对这个假定条件 的放松将会给CIP带来怎样的变化? 首先,我们仍然假定:
借入价值 k 本币的本国金融资产,即对本币资金的需 求量为 k ;借入价值 k '外币的外国金融资产,即对外 币资金的需求量为 k ' 。 1 rt
k drt dk
rt k
rt k
1
rt
(1
1 Es
)
投资外国金融资产一年后的收益为(用本币表示):
R

Ft St
k (1 rt* )


(1

rt
)
St Ft
(1 rt* )
'
只要, k'
0
套利者就会无限制地借入外币资产
( k' )投资于本国资产,以获取无风险利润。
在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无风险套利机会不能存在,最
终的均衡状态必定是:
'
k '


(1

rt
)
St Ft
(1 rt* )
0
St 1 rt*
0
很明显,放宽后的条件更符合现实。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本外币的需求对汇率的影响:
es

dk dSt
k St
0
esF

dk' dFt
k' Ft
0
ed
dk' dSt
k' St
0
edF
dk dFt
k Ft
0
最初我们推导CIP时假定:
es , ed , esF , edF
6. 金融资产的投资期限为1年,投资所获利息在到期时一 次性支付,到期前不支付任何利息。 7. 国际间资金的流动没有限制,允许金融资产的跨国投资。
(二)UIP推导:
t 在 时点,单位本币投资于本国金融资产,一年后的收益为:
R 1 rt
rt : t 时点的本国利率
投资于外国同质的金融资产,一年后的收益为(用本币表示):
2. 不考虑投机者、贸易商等其他外汇市场参与者对远期汇 率的影响。即假定远期汇率只由套利行为决定。
(二)CIP的推导:
t 时点,单位本币投资于本国金融资产,一年后的收益为: R 1 rt
投资于外国同质的金融资产,一年后用本币表示的收益为:
R*

Ft St
(1
rt* )
Ft : t 时点确定的在 t 1 时点交割的远期汇率。
只要

k
0
,套利者就可无限制地借入本币金融资产
( k ),投资于外国金融资产,以获取无风险超
额利润 。
然而,在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无风险套利机会不能长 期存在,最终的均衡状态必定是:

k


(1

rt*
)
Ft St
(1 rt ) 0

Ft 1 rt
St (1 rt* )
R R*

1 rt

S
e t 1
St
(1
rt*
)

Ste1 St St
Ste1
:预期一年后名义汇率的变动幅度。
S
e t 1

0
表示预期本币贬值,外币升值;
Ste1 0 表示预期本币升值,外币贬值。

1 rt

(1

S
e t 1
)(1

rt*
)
1 rt* Ste1 Ste1 rt*
套利者的套利活动可以有两种形式:借入本币金融资产, 投资于外国金融资产;或借入外国金融资产,投资于 本国金融资产。
第一种套利:资金从本国流向外国。
设套利者在 t 时点借入价值本币 k 的本国金融资产,
则借入这笔金融资产的成本为:
C k (1 rt )
将资金 k 投资于同质的外国金融资产一年后可获得的
入这笔金融资产的成本为:
C' k'(1 rt* )
将资金 k ' 投资于同质的本国金融资产一年后可获得的
收益为(用外币表示):
R'

k '

(1

rt
)
St Ft
其中, 1 仍为交易成本。
借入外国金融资产投资于本国金融资产这一套利
操作的利润为:
' R'C'
'
k '
一、无抵(抛)补利率平价: 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UIP)
(一)UIP成立的前提条件:教材 P15 1. 金融市场是有效率的:这意味着无风险套利机会不能存在, 即投资者/套利者不能通过无风险套利行为获得超额利润。 2. 金融资产交易的交易成本为零。 3. 套利资金弹性无穷大:即资金的供求量的变化不会改变资 金的价格水平——利率和汇率水平。
因为投资者是风险厌恶的,他们利用远期或期货外汇交 易规避投资于外国金融资产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所以在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本国与外国同质的金融资产可 以完全相互替代,在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中,不能存在 无风险套利机会,最终的均衡状态是:
R R*

1 rt

Ft St
(1 rt* )
(CIP的准确表达式)
本外币的需求对利率的影响:
Es

dk drt
k rt
0
Es*

dk' drt*
k' rt*

0
dk' k' Ed drt rt 0
Ed*


dk drt*
k rt*
0
最初我们推导CIP时假定:
E
s
,
E
d
,
E
* s
,
Ed*


现在,我们将此条件放宽:
E
s
,
Ed
,
E
* s
,
E d*
Ft (1 rt )
Ft (1 rt )
St 1 rt*

f

Ft St St


(1
rt ) (1 (1 rt*)

rt*
)
只要上述不等式成立,套利者就不会通过借入外国金融资 产,投资本国金融资产进行套利,因为无利可图。
综合以上分析,如果金融市场是有效的,那么均衡状态时
现在我们将此条件放宽为:
es , ed , esF , edF 0
讨论弹性条件放宽后对CIP的修正,我们仍然对两种套 利行为逐一进行解释:
首先套利者在 t 时点借入价值 k 单位本币的本国金融
资产,投资于外国金融资产。则借入本币资产的成本为:
C k (1 rt )
边际成本为:
C k
4. 同质的金融资产(收益、风险、流动性、期限等完全相同) 可以完全相互替代:不论金融资产在哪个国家,不论金融资 产采取哪种形式(银行存款、股票、债券等等)。
5. 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风险中性者。 要理解什么是风险中性,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风险报酬。 风险报酬(The risk premium):一种报酬或补偿,通常以 预期的超额收益来表示,正是这种收益使得人们愿意承担更 多的风险。
险要大于投资本国金融资产,因为
S
e t 1
是一种不确定的预
期值)。所以,若 R R* 或 R R* ,投资者会利用
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套利资金进行套利,以获取超额利润。
如果金融市场是有效的,那么这种无风险套利机会就不 能长期存在,最终的均衡状态必定是投资于本国金融资 产和外国金融资产将获得相同的本币收益:
1. 外汇市场的交易成本:买卖即、远期外汇的交易成本。 我们设:
买卖即期外汇的交易成本为 Ts (百分比);
买卖远期外汇的交易成本为 TF (百分比);
2. 证券市场的交易成本:买卖本国与外国金融资产的交易 成本。 我们设:
买卖本国金融资产的交易成本为 T (百分比);
买卖外国金融资产的交易成本为 T *(百分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