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概述放射损害放射防护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概述放射损害放射防护

化不良者需慎食;而且吃海带后不应立即喝茶,或吃葡萄、
山楂等酸味水果,以免影响对矿物质的吸收。
3、猪血 猪血的血浆蛋白丰富,经消化酶分解后,可
与进入人体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反应,变成难以溶
解的新物质沉淀下来,然后排出体外。
整理课件
34
防辐射 吃什么?
4、黑木耳 黑木耳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帮助排 出纤维素物质,使这些有害纤维在体内难以立足。
整理课件
38
Restructive material充填物 Coracoid process喙突 Condyle髁突 Periapical abscess根尖脓肿 Radicular cyst根尖囊肿 panoramic全景 Perrostitis骨膜炎 Osteomyelitis骨髓炎
生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于环境中。医疗照射来源于X线诊
断检查、核医学诊断以及放射治疗。
整理课件
13
辐射引起的生物效应
辐射损害:X线进入人体后,产生电离作
用,改变分子和原子结构,从而损伤细胞。
确定性损害:放射损害在小剂量时概率
为零,但在某一剂量水平(阈值)以上
而损害概率上升到100%。并且在阈值以 上损害的严重程度也将随剂量的增加而
整理课件
18
二、涎腺损伤
➢ 1、临床表现: ➢ 剂量〉10Gy时在放射后2-6小时内出现口 干症状 ➢ 剂量〈10Gy时在放射6小时后出现口干症 状 ➢ 腮腺、颌下腺可有疼痛,肿大变硬。发生 在放射后4-6小时
整理课件
19
➢ 2、剂量效应:
➢ 浆液性腺泡对放射线高度敏感,接受25Gy的照射后腺体明显变性。大于10Gy 即坏死。而腮腺组织没有损伤修复能 力,且损伤无阈值。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主要课程基本要求: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与瘤样病变,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系统疾病在口腔颅颌的影像学表现的学科。

它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一门桥梁课程。

本课程通过讲授、实习、讨论、总结,是学生掌握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熟悉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的基本技术、口腔放射防护;了解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口腔颌面部介入放射学以及各种新技术新方法。

基本教学内容包括:(1)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史,X射线的防护,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2)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影像学表现,牙及牙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3)口腔颌面部结构在X线平片上正常表现,颌骨炎症及颌骨外伤的影像学表现;(4)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涎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5)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瘤样疾病的影像学表现;(6)口腔种植放射学简介。

参考学时: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讲课:32学时;见习:1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要求: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学分学时:建议最低学分1分,最低学时10个学时基本要求:掌握:根尖片牙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表现,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X线表现,龋齿、根尖周病变及牙周炎的X线诊断,阻生牙、牙及牙槽突损伤的X线诊断,根尖片法进行埋伏牙定位;下颌骨侧位片、曲面体层片、华氏位、后前位片正常X线表现,各种颌骨骨髓炎X线诊断;上下颌骨骨折的X线诊断,颧骨、颧弓、鼻骨骨折的X线诊断牙源性囊肿的X线诊断,成釉细胞瘤、角化囊性瘤的X线诊断及各自的鉴别诊断,原发性骨内癌、骨肉瘤的X线诊断。

熟悉:根尖片儿童牙及颌骨的X线表现,牙内陷、畸形中央尖、牙髓病变、致密性骨炎、牙骨质增生、牙根折裂的X线诊断;颧弓位、开口后前位、鼻骨侧位片X线表现;颞下颌关节薛氏位片、关节造影片的正常X线表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强直、颞下颌关节脱位的X线诊断;涎石症、各种涎腺炎、涎腺肿瘤、舍格伦综合征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颌骨各种囊性病损之间的鉴别要点;颌骨其它恶性肿瘤与骨肉瘤的鉴别要点;颌面部软组织恶性肿瘤的X线诊断。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45页)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45页)
慢性期:骨质呈小范围、局部破坏, 边界清楚,骨硬板消失,外周可有骨质增 生反应。
一、根尖周炎 1、根尖脓肿的影像学表现:
一、根尖周炎
2、根尖肉芽肿
影像学表现:在病源牙根周围有圆形或卵圆 形的密度减低区,范围较小,直径一般不 超过1,周界清楚,无致密的骨硬板。
3、根尖囊肿
影像学表现:以病源牙根尖为中心,形成边 缘清晰、形状规则、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 圆形的密度减低区,囊肿边缘形成一致密 的条影,有时有牙根的吸收。
一、根尖周炎 2、根尖肉芽肿影像学表现
一、根尖周炎 3、根尖囊肿影像学表现
第三节 根 尖 周 病
二、致密性骨炎 影像学表现: 患牙根尖区骨小梁增多增粗,骨质密度增高 ,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分界。牙周膜间隙 可增宽。 三、牙骨质增生 影像学表现:牙骨质仅沉积于根尖,则表现 为根尖球状增生;若波及整个牙根,,则 牙根膨大。有的可见牙周膜间隙消失
第五节 牙 周 炎
2、青少年牙周炎:
局限型:切牙区的楔形吸收和第一磨牙区的弧形吸 收,吸收呈对称性改变,前牙区吸收程度较重。
弥散型:主要表现为全口牙槽骨广泛吸收,骨小梁 紊乱模糊。
第五节 牙 周 炎
3、快速进展性牙周炎:在连续一段时间内x线 片对比观察牙槽骨吸收破坏广泛,进展迅速 ,第一磨牙和切牙区不比其他区域严重。
二、致密性骨炎影像学表现
第三节 根 尖 周 病
四、牙骨质结构不良
影像学表现:
1、早期病变(骨质溶解破坏期) x线片表 现为低密度圆形、类圆形透射区,边缘不 齐,骨硬板及牙周膜消失。
2、第二期病变(牙骨质小体生成期) x线 片表现为病变区形成点状或片状高密度钙 化影。
3、第三期(钙化成熟期) x线片表现为根 尖区成团块、体积较大的钙化影。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图文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图文

常用设备
常用的口腔颌面影像学设备有X线机、口内X线 机、CBCT等。
图片解读
医学影像诊断需要从CT、MRI、DR等图像中获 取信息,进而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
专家解读
医学影像学科医生会根据影像、临床病情,进
口腔颌面影像学常用技术和设备
口腔颌面影像技术是口腔医学中极其重要的诊断手段,包括传统的X线技术、计算机层逐层扫描 (CBCT)以及其他辅助技术。
口腔颌面影像学在口腔医学中的诊断和治疗规范越来越受到重视。
临床应用
口腔颌面影像学诊断可以和口腔医生组成一个多 学科的治疗团队,为口腔疾病的准确诊断和科学 治疗提供保障。
影像学规范
口腔颌面影像学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逐渐形成了 规范和标准,对于口腔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 指导意义。
口腔颌面影像学和其他医学科学领域的 结合与应用
X线技术
X线成像方式是口腔颌面影像学的一种基本成像方式,可用于检查口腔内的各种病变。
计算机层逐层扫描(CBCT)
该技术是三维重建技术的一种,图像清晰,重建准确度高,具有可重复性、准确性和无创性 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他技术
除此之外,还有磁共振成像技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辅助诊断技术。
口腔颌面影像学正常解剖图像以及异常 表现的处理方法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了解正常解剖图像和异常表现及其处理方法对于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
1
正常解剖图像
口腔颌面影像学对于正常解剖图像有
异常表现的分类
2
着清晰明晰的定位。
口腔颌面影像学异常表现的分类,是
影像学诊断的重要依据。
3
异常处理方法
根据异常表现的分类,对疾病进行分 析,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

2023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CATALOGUE 目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概述•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的技术与方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的疾病分类与诊断流程•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与价值CATALOGUE 目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的相关专业书籍与学习资源推荐01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概述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以影像学方法(如X线、CT、MRI等)研究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学科。

定义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具有直观性、无创性、可重复性的特点,对于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特点定义与特点1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的重要性23通过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口腔颌面部的结构,发现病变,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疾病诊断通过定期进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可以评估疾病的治疗效果,预测疾病的预后,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疾病预后通过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可以发现潜在的口腔颌面部疾病,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疾病预防历史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发展近年来,随着CT、MRI等高级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为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历史与发展02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的技术与方法用于检查牙齿、牙周组织、颌骨等部位的结构和病变。

X线平片通过在X线下使用造影剂,以显示牙齿和牙周组织的病变和结构。

牙科造影利用X线断层扫描技术获取三维图像,以更好地显示病变和结构。

X线断层扫描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获取头部和颈部的横断面图像。

CT平扫在CT平扫的基础上,注射造影剂以更好地显示病变和结构。

CT增强扫描利用CT技术进行血管造影,以评估头颈部血管的情况。

CT血管造影MRI增强扫描在MRI平扫的基础上,注射造影剂以更好地显示病变和结构。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课件1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课件1
率具有重要意义。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在颌面部肿瘤 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X线、CT 、MRI等影像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肿 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在颌面部肿瘤 诊断中有助于鉴别肿瘤的性质,为制定 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术后
随访和疗效评估。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在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
效果。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智能诊断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医学影像进行 分析和学习,自动识别异常影像,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个性化治疗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每个患者的医学影像进行 深入分析,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
数字化放射技术、三维打印模型等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X线成像技术
X线成像技术主要包括平片、造影、断层等成像方式,可以显示人体组织的形态 、密度和结构。
CT成像原理与技术
CT成像原理
CT即计算机断层扫描,采用X线束环绕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扫 描,并由计算机重建图像。
CT成像技术
CT成像技术主要包括轴位、冠状位、矢状位等成像方式,可 以显示人体组织的密度和结构。
口腔颌面部炎症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可以辅助诊断口腔颌面部 炎症,如牙周炎、牙髓炎 等。
口腔颌面部畸形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对于诊断口腔颌面部畸形 ,如唇腭裂、颌骨发育不 良等具有重要作用。
02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 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X线成像原理与技术
X线成像原理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当X线穿过人体组织时,会发生衰减和散射 ,形成不同的人体组织对比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课件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课件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口腔 颌面部体格检查,包括 张口度、下颌运动、咀 嚼功能等。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 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 线平片、CT、MRI等。
对获得的影像学资料进 行细致的分析,观察病 变部位、范围、性质等 。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 综合分析,作出准确的 诊断。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诊断评估
断方案。
全面系统观察
02
对患者的口腔颌面部进行全面、系统、细致的检查,以获取准
确的诊断信息。
重视病史和体征
03
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体征,结合影像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作出准确的诊断。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诊断流程
收集病史
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
分析影像
综合诊断
详细了解患者的主诉、 病史、临床表现等,明 确检查的目的和要求。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和发展
影像设备的更新换代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设备也在不断升级 换代,如CBCT、MRI等设备的出现,使得医学影像的清晰度 和分辨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如数字成像、数字化放射技术等在口腔颌面医学 影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医学影像的质量和效率都得 到了显著提升。
信息保护
严格管理患者辐射影像资料,防止 信息泄露和滥用。
THANK YOU.
MRI成像
MRI成像原理
MRI即磁共振成像,利用强磁场和高频电磁波,产生人体内 氢原子核的共振信号,再通过计算机重建技术,将信号转化 为图像,从而显示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
MRI成像技术
口腔颌面MRI成像技术可以显示颌面部软组织、血管、神经 等结构,特别适用于观察颞下颌关节和口腔软组织病变。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实用文档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病理】多为单囊或多囊,经常塌陷并折叠。纤 维囊壁较薄,衬以无上皮钉突的角化复层鳞状上 皮。
【临床表现】特点:潜在的侵袭性、复发率高及 多发性的倾向。年龄分布较广,20-30岁和50岁 年龄组为高峰期,男>女。下颌>上颌,主要位 于下颌第三磨牙区,病变可向前伸展至下颌骨体 部,向后伸展至下颌骨升支。早期多无症状,后 期可有颌骨膨胀,多向舌侧。易继发感染。与遗 传因素有关。术后复发率高。
• 成釉细胞纤维瘤 • 成釉细胞纤维牙本质瘤 • 成釉细胞纤维-牙瘤 • 牙瘤 • 牙成釉细胞瘤 • 牙源性钙化纤维瘤 • 成牙本质影细胞瘤
2020年8月7日星期五
实用文档
31
分类
3. 间充质和(或)牙源性外胚间充质性肿瘤,含 或不含牙源性上皮:
• 牙源性纤维瘤 • 粘液瘤(牙源性粘液瘤/黏液纤维瘤) • 成牙骨质细胞瘤
2020年8月7日星期五
实用文档
29
分类
1. 牙源性上皮肿瘤,具有成熟的纤维间质,不 含牙源性外胚间充质成分:
• 成釉细胞瘤 • 牙源性鳞状细胞瘤 •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 牙源性腺样瘤 •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2020年8月7日星期五
实用文档
30
分类
2. 牙源性上皮肿瘤,含牙源性外胚间充质成分, 伴或不伴有牙硬组织形成:
2020年8月7日星期五
实用文档
55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影像学表现】 •颌骨内不规则形低密度透光区 •含有不同形态的钙化物 •肿瘤内常有未萌出的埋伏牙 •钙化物常位于未萌牙的牙冠附近 •病变区和周围正常骨组织之间有或无清晰界限
2020年8月7日星期五
实用文档
56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条件下,所有照射都应保持
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临床上同样的检查项目,具体操作不同时,放射剂量可以相差2个 数量级;医生应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剂量。这一原则对于儿童患者更为重要。
3、个人剂量的限制:对个人所受的照射,利用剂量限值加以限制。
注意:职业人员(包括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年有效剂量不应超过20mSv,普通人员 平均剂量不应超过1mSv。
根尖周肉芽肿
根尖周肉芽肿是根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缓慢的感染 刺激而产生的炎性肉芽组织,是慢性根尖周炎的 一种主要病变类型。 在病原牙的根尖、根侧方或根分叉有圆形或卵圆 形的密度减低区,病变范围较小,直径一般不超 过1cm,周界清楚,无致密的骨硬板。病变周围 的骨质正常或稍变致密。
2、中龋:龋病已进展至牙本质浅层,X线片可清楚地显示病变。 有的表现为圆弧凹陷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表现为口小底大的到 凹状的缺损。由于中龋时牙髓组织受到激偌而产生保护性反应, 在龋洞底相应的髓室壁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的边界清楚。
3、深龋:龋病进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室甚至与牙髓室相通, 临床上可见有很深的龋洞。X线可见较大的龋洞,龋洞底与髓室 接近,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当龋洞与髓角或髓室相融合则提 示可能已穿髓。
(2)胶片分配:成年人进行全口牙齿检查时,需用14张胶片。 对儿童进行全口X线检查时,一般用10张2cmx3cm胶片。
(3)胶片放置及固定:感光面紧靠被检查牙的舌(腭)侧面 前牙:胶片竖放,边缘要高出切缘7mm左右 后牙:胶片横放,边缘高出面10mm左右 (4)X线中心线 1)分角线投照技术的基本设计原理是根据共边三角形内若有两个角相等, 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原理。 2)X线中心线位置:投照根尖片时,X线中心线需通过被检查牙根的中部, 其在体表的位置如下:①投照上颌牙时,以外耳道口上缘至鼻尖连线为假想连 线,X线中心线通过部位分别为,投照上中切牙通过鼻尖,投照上单侧中切牙 及侧切牙,通过鼻尖与投照侧鼻翼之连线的中点,投照上单尖牙时,通过投照 侧鼻翼,投照上前磨牙及第一磨牙时,通过投照侧自瞳孔向下的垂直线与外耳 道口上缘和鼻尖连线的交点,即颧骨前窝,投照上第二磨牙哦第三磨牙时,通 过投照侧自外眦向下的垂线与外耳道口上缘鼻尖连线的交点,即颧骨下缘②在 投照下颌牙时,X线中心线均在沿下颌骨下缘上1cm的假想连线上,然后对准 被检查牙的部位射入。
一、牙髓钙化
牙髓组织血循环较差,室变窄,根尖孔 变小,引起牙髓变性。牙髓变性后钙盐 沉积,形成大小不等的沉积物。有两种 形式,一是髓石形成,一是弥散性钙化。 X线:1 局限性髓石与髓室形状有一定关 系。后牙髓石往往表现圆形或卵圆形, 大小不一。前牙髓室较小,髓石可呈条 状或针状充满于髓室及根管内。2 弥散 性牙髓钙化表现为正常髓室及根管影像 完全消失,不能辨别出髓腔界限。
防护措施
(一)减少照射时间
1、尽量用摄影代替透视 2、提高记录和显像系统的灵敏度 3、提高成像质量及减少重复检查
(二)屏蔽防护
1、使用长遮线筒及限制射线束的大小 2、应禁止使用塑料制椎形遮线筒 3、限制X线管组装体的X线泄漏
4、使用持片器
5、患者防护屏蔽 6、工作环境的屏蔽
(三)减少无效X线量
1、尽可能合理采用高管电压投照 2、X线机应使用不小于规定的固定滤过厚度 3、合理增加管电压和加大滤过层厚度
(二)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和平行投照技 术的优缺点
(1)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的优缺点 1、优点:操作简便,无需定位装置,患者可自行固定;质量 可得到保证,图像准确、真实。 2、缺点:操作费时,易失真,变形。 (2)平行投照技术的优缺点 1、优点:图象准确失真小。 2、缺点:费时,不易操作。
(三)正常图像
3、下颌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结构 颏棘、颏嵴、营养管、颏孔、下颌骨外斜线、下颌管等
二、牙合 翼 片
(一)、投照技术 牙合翼片投照技术所用胶片3cmx4cm的根尖片改制而成,其方法是在根尖片 的长轴中线或短轴中线外套一胶皮圈,在胶片感光面胶皮圈内穿一较硬的纸片,并 重叠成与胶片垂直的翼片,以利胶片固定时用。 (二)正常图像 主要显示上下牙的牙冠,常用于检查邻面龋、 髓石、牙髓腔的大小、邻面龋 与髓室是否穿通和穿通程度,以及填物边缘密合情况。儿童尚可用于观察乳牙滞留 牙根的部位及位置、恒牙胚的部位及其与乳牙根的关系以及乳牙根的吸收类型等。
三、上颌前部牙合片
(一)投照技术 拍摄上颌前部牙合片时,患者坐于牙椅上,头矢状面与地面垂直,听鼻线与 地面平行。用6cmx8cm胶片。 (二)正常图像 显示上颌前部全貌,包括切牙孔、鼻中隔。上颌窦、鼻泪管、上前牙及腭中缝 等结构。常用于观察上颌前部骨质变化及乳、恒牙的情况。
四、上颌后部牙合片
(一)投照技术 拍摄上颌后部牙合片时,患者位置同上颌前部牙合片。用6cmx8cm胶片。 (二)正常图像 常用于观察一侧上颌后部骨质变化的情况。
又称鼻颏位 观察鼻窦的情况,上颌窦最佳。观察上颌窦、额窦、筛窦、眼眶、鼻腔、上颌 骨、颧骨、颧弓、下颌喙突。在上颌骨肿瘤、炎症及外伤时常用此片观察颌面 骨的情况。
九、颧骨后前位片
又称铁氏位片
十、颏顶位片
又称颅底位片 显示双侧上颌窦、鼻腔、蝶窦、翼突内、外板、卵圆孔、舌骨等。
十一、颧弓位片
主要用于检查颧骨及Βιβλιοθήκη 弓骨折。十二、下颌骨侧斜位片
显示下颌骨体磨牙区及下颌升支
十三、下颌骨后前位片
正常图像:显示上下颌骨后前位影像,以显示双侧下颌升支后前位影像最为满 意,常用于双侧对比观察下颌升支各部病变。
十四、下颌骨开口后前位片
显示双侧下颌骨开口后前位影像
十五、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
显示一侧下颌升支后前切线位的影像,常用于观察下颌升支外侧密质骨膨出、 增生及破坏的情况。
投照上、下颌牙齿时X线倾斜平均角度
2、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 又称为直角技术。由于此技术需要一专用持片器并可与遮线 筒连在一起的装置,操作比较费时。 目的是拍摄牙及其周围结构真实的X线图像。 原理是使X线胶片与牙长轴平行放置,投照时X线中心线与牙 长轴和胶片均垂直。 这种投照方法所产生的牙变形最小。
五、下颌前部牙合片
(一)投照技术 拍摄上颌前部牙合片时,患者坐于牙椅上,头部后仰,矢状面与地面垂直,胶 片与地面呈45度角。用6cmx8cm胶片。X线中心线以0°角对准头矢状面,由 颏部射入。 (二)正常图像 显示下颌颏部影像。常用于观察下颌颏部骨质变化。
六、下颌横断牙合片
(一)投射技术 拍摄下颌横断牙合片时,患者坐于牙椅上,头矢状面与地面垂直,听鼻线与地 面垂直。 (二)正常图像 显示下颌体和牙弓的横断面影像,常用于检查下颌体部骨质有无颊、舌侧膨胀, 辅助诊断下颌骨体骨折移位以及异物、阻生牙定位等。
十九、X线头像测量片
常用于研究分析正常及错牙合畸形患者牙、颌、面形态结构,研究颅面生长发 育及记录矫治前后牙、颌、面形态结构的变化。 X线头影测量正位片 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
五、曲面体层摄影片★
显示双侧上、下颌骨、上颌窦、颞下颌关节及全口牙齿等,常用于观察上下颌 骨肿瘤、外伤、炎症、畸形等病变及其周围组织的关系
一、根尖周炎
根尖脓肿: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根尖脓肿多 由急性浆液性炎症而来。也可由慢性根尖周炎急性 发作所致。慢性根尖脓肿可由于根尖肉芽肿的中央 部分坏死、液化形成脓腔;或由急性根尖周脓肿转 化而来。 急性期早期X线检查一般看不出根尖周骨质改变, 有时牙周膜间隙稍微增宽;随病情发展,可见以 病原牙为中心,骨质破坏程度较重,呈弥散性破 坏,边界不清。慢性期在根尖区出现一边界清楚, 边缘不光滑的小范围骨质破坏的低密度区,骨硬 板消失,病变一般较局限,外周可有骨质增生方 应。
4、继发龋:是指龋病治疗后,窝洞周围牙体组织又发生龋坏,须 经X线检查确诊。X线片上可显示在金属充填物的窝洞边缘,牙硬 组织破坏形成密度减低的不规则的窄缝,边缘常不光滑。
第2节 牙 髓 病
牙髓病包括牙髓充血、牙髓炎、牙髓变性、 牙内吸收和牙髓坏死。X线检查仅对牙内吸 收和牙髓变性中的牙髓钙化有诊断价值。
线束。
第4章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
第一节 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
一、牙科X线机 二、曲面体层X线机 三、X线头影测量机 四、口腔颌面锥形束CT
第2节 X线平片检查
X线平片为目前口腔医学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检查方法,包括口内 片和口外片两大类;口内片包括根尖片,(牙合)翼片,(牙合) 片,口外片包括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斜位片,下颌 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华特位片,颧骨后前位片, 顴弓位片,颏顶位片,颞下颌关节侧位片,髁突经咽侧位片,口 腔体腔摄影片及X线头影测量片等。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学生:
学号:
指导老师:
第3 章
口腔X线检查的防护
放射防护有三个主要的原则:
1、实践的正当性:为了防止不必要的照射,在进行照射的时间之前,都必须经
过正当性判断,确认这种实践具有正当的理由,获得的净利益超过付出的代价(包括健
康损害的代价)。特别是进行复杂疾病的诊断时应注意到患者接受的放射累积剂量。
1、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图像 牙釉质、牙本质、牙髓腔 牙槽骨、牙周膜、古硬板 ★ 牙周膜:X线片上 显示为包 绕牙根的连续不断的低密度 线条状影像,厚度约为0.15 ~0.38mm,其宽度均匀一致
2、上颌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结构
切牙孔、腭中缝、鼻腔、鼻中隔、上颌窦底、颧骨、喙突、上颌结节及翼钩等
七、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投照片
第三磨牙X线片一般采用口内投照技术。常引起患者恶心、呕吐,且往往不能 拍摄于X线片上。而使用口外投照技术,便克服了这一缺点。 正常图像 显示双侧第三磨牙的影像及上颌结节部位。用于观察第三磨牙的形态及萌出情 况、阻生方向等;也可用于观察确定儿童第三磨牙牙胚的发育情况。
八、华特位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