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未闭
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病例二: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治疗
总结词
手术治疗的优势与风险
详细描述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治疗通常需要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创伤较大,但可以根治疾病。手术方式包括导管 封闭术和开胸手术,具体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彻底治愈疾病,避免 长期并发症的发生,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手术创伤、感染等。
病例三:复杂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总结词
介入治疗的应用与局限性
详细描述
对于复杂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尤其适用于老 年人和身体虚弱的患者。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导管封堵术和弹簧圈栓塞术。然而,介入治疗也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较高,对于复杂病变可能需要多次治疗。
免加重心脏负担。
病例分享与讨论
06
病例一: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
总结词
早期诊断与治疗
详细描述
儿童期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改 善预后至关重要。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 用于控制症状和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但无法根治疾病。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根治
哭闹时。
喂养困难
动脉导管未闭可能导致患儿食 欲不振,出现喂养困难的情况 ,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
生长发育迟缓
动脉导管未闭可能导致患儿生 长发育迟缓,身高和体重均低 于同龄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
动脉导管未闭可能导致患儿免 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呼吸道疾
病,如感冒、支气管炎等。
体征
01
胸骨左缘上方有一连续 性“机器”样杂音,可 触及震颤。
动脉导管未闭,图文详细讲解

一,动脉导管未闭1,在学习动脉导管未闭前必须先掌握胎儿的血液循环解剖胎儿的动脉血完全来自母体胎盘的脐静脉(以胎儿的心脏为起点,出心为动脉,进心为静脉),通过静脉导管(与动脉导管名字相伴,是连接脐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血管),进入下腔静脉,汇入右心房,这一股动脉血液三分之二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到左心室,通过主动脉射出心脏,供应头颈上肢。
头颈上肢循环后的静脉血通过上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这股静脉血液和来自下腔静脉的完全动脉血液汇合进入右心室,通过肺动脉射出心脏,大部分的血液通过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供应腹部盆腔下肢。
降主动脉的髂内动脉分出脐动脉进入胎盘,进行物质交换其中还有一部分的血液进入肺动脉分支,通过肺静脉回到左心房,这部分血液进入到左心室,通过主动脉射出;另外一部分血液是下肢盆腔腹部的血液回流到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
,2,掌握动脉导管闭合机制(1)动脉导管闭合的解剖生理机制:动脉导管的结构与主动脉及肺动脉均不相同,大部分的组织是螺旋状排列的平滑肌,当其收缩时候,可以保证导管的长度不变,管腔的直径缩小,使导管内膜对合。
但是前提需要动脉导管内弹力纤维层发生断裂,然后形成局部内膜垫,如果这两个前提没有发生,动脉导管就无法关闭。
(2)影响动脉导管平滑肌收缩的两个重要因素血氧浓度和前列腺素,前者是促进作用,后者是抑制作用早产儿的动脉导管壁对于高氧的敏感度低,对于前列腺素的敏感度高,所以早产儿的动脉导管发生率高(3)正常新生儿动脉导管纤维化的解剖闭合(真正意义上的闭合)的时间生后2-3周,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在一岁后闭合的可能性极小3.病理解剖(1)动脉导管位置动脉导管位于主动脉峡部和肺动脉分叉偏左肺动脉侧。
主动脉峡部:主动脉缩窄段病变的部位绝大多数(95%以上)在主动脉弓远段与胸降主动脉连接处,亦即主动脉峡部主动脉峡部(2)正常动脉导管长度及直径内径是3.5mm,外径5-6mm,长度1.25cm(3)未闭动脉导管解剖形态分类及各个特点管形、漏斗形、窗形和动脉瘤形管形:多为中小导管,手术中分离结扎困难小漏斗形:最多见的1种,导管的主动脉端显漏斗样膨大,向肺动脉侧变细,最细的动脉导管颈部靠近肺动脉,是分离后结扎的部位窗形:较少见,多为巨大导管合并肺动脉高压,管壁薄,手术难度大,分离过程引起破裂,导致大出血的机会较多动脉瘤形:不多见,导管总部显瘤样膨大,壁薄,手术中应该小心(4)动脉导管三角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导管、左喉返神经、心浅丛。
动脉导管未闭的预防PPT课件

什么是动脉导管未闭?
发病机制
PDA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母体健 康状况密切相关。
例如,母亲在孕期吸烟或感染可能增加PDA发生 的风险。
什么是动脉导管未闭?
流行病学
PDA在早产儿中发生率较高,约占所有早产儿的 30%至60%。
而在足月儿中的发生率则较低,约为0.1%至0.2% 。
为什么要预防动脉导管未闭?
经济负担
治疗PDA可能需要高昂的医疗费用,预防有助 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后续的医疗 开支。
如何预防动脉导管未闭?
如何预防动脉导管未闭?
孕期健康管理
在孕期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关注母体的健康状况 ,包括营养、感染及药物使用。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高危因素可降低PDA 的发生率。
为什么要预防动脉导管未闭? 可能的并发症
PDA可能导致心脏衰竭、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并 发症,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早期发现并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这些风险。
为什么要预防动脉导管未闭? 生活质量
PDA患者可能面临长期的健康问题,影响他们 的生活质量及学习能力。
预防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为什么要预防动脉导管未闭?
健康的成长离不开早期的干预与治疗。
谢谢观看
及早获取专业意见有助于制定适合的管理方 案。
总结
总结
重要性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预防 至关重要。
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发生率及并 发症风险。
总结
综合管理
预防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母体健康、早期筛查及家 族史等多种因素。
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是预防PDA的关键。
总结
持续关注
动脉导管未闭

4.连续多普勒: 取样容积置于胸骨左缘大动脉短轴的PDA 的主肺动脉端,可获得位于零线上的连续性 高速血流频谱,PDA的血流频谱有特异性,在 主肺动脉内取到呈阶梯样改变连续性高速血 流频谱,即可诊断为本病。
5.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PDA合并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 用彩色多普勒观察,主肺动脉内往往没有明 显左向右分流的红五彩镶嵌色血流,仅凭经 胸二维超声检查进行诊断,较容易出现误诊 ,此时采用TEE检查可能会有所帮助。
发病机理:
先天动脉导管未闭发病机理是主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比 肺动脉的收缩压与舒张压要高,故发生连续的血液左向右 的分流。动脉导管未闭肺循环要同时接受右心室排出的血 液和从动脉导管分流来室负荷增加,肺循 环压力重,左右心室肥厚,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当 脉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的压力时又可发生血液右向左的分 流,临床上即出现紫绀。
临床症状: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症状表现为:早产儿患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常引起心 衰,加重呼吸困难,特别是巨大的未闭导管在婴儿时期即可因左心衰竭而产 生气促、心动过速和急性呼吸困难,哺乳时更明显,且易患感冒以及上呼吸 道感染、肺炎等,另外绝大多数患儿体重不增。在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并发肺 动肺高压和逆向分流的病儿,则出现劳累后气急,口唇等紫绀,以下半身紫 绀较上半身明显, 而左上肢较右上肢为重。当病人并发心内膜炎或导管内膜 炎时,则出现体温升高, 出汗,肝大,心力衰竭,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胸 痛和周围血管栓塞等症状。 肺动脉高压虽然可在2岁以下的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中出现,但明显的 肺动脉高压征大都在年龄较大才表现出头晕、气促、咯血。活动后发绀(多以 下半身发绀明显)。若并发亚急性心内膜炎,则有发热、食欲不振、出汗等全 身症状。心内膜炎在儿童期很少发生,而以青年期多见。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危害及预防PPT

动脉导管未闭的危害
感染风险
动脉导管未闭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如心内 膜炎。
细菌可以通过未闭合的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导致严重并发症。
如何预防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如何预防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孕期保健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确保胎儿健康,减少早产 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和酗酒,有助于 胎儿发育。
通过多方合作,优化新生儿的健康管理。
谢谢观看
动脉导管是连接肺动脉和主动脉的血管,正常情 况下应在出生后几天内闭合。
什么是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发生机制
在胎儿时期,动脉导管负责将胎盘的氧气血液直 接输送到全身,出生后应逐渐闭合。
未闭合的动脉导管会导致血液异常循环,增加心 脏负担。
什么是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发病率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在早产儿中较高,约 占30-60%。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布洛芬)可促进动 脉导管闭合。
药物治疗通常适用于早产儿。
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
对于较大或症状明显的导管未闭患者,可能 需要通过导管介入术闭合导管。
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
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来闭合动 脉导管。
手术通常适用于药物和介入治疗无效的情况 。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危害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2. 动脉导管未闭的危害 3. 如何预防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4. 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法 5. 什么是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定义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在新生儿时期,动脉导管 未能在出生后正常闭合。
如何预防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及时治疗早产儿
对早产儿进行必要的医学干预,以降低动脉导管 未闭的发生率。
动脉导管未闭

02
呼吸窘迫症。
03
若肺血管发生器质性病变并出现双向分流时,病人轻度 活动即可发生左心衰竭而致死
精选ppt
8
体征
01
心脏: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粗糙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杂音, 杂音占据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向颈部或背部传导,局部常 可触及震颤;肺动脉高压明显者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 瓣区第二音亢进;分流量大者,可闻及心尖部柔和的舒张中 期隆隆样杂音。
出。必要时吸痰,吸痰时遵医嘱予镇静,吸痰前后给 予充分氧气吸入,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痰液色质量. • 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定时扶病人坐起、拍背。 • 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和双肺呼吸音。 •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菌药。 3.保持胸腔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每 30~60min挤压引流管一次,以防堵塞,保持引流系统 密闭。观察病人有无憋气、呼吸音低、呼吸运动减弱等 血气胸症状,一旦发生应积极处理。
自选闭合。如持续不闭合而形成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是小儿先天
性心脏病常见类型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5%。未闭动脉导管
的大小、长短和形态不一,一般分为三型:①管型:导管长度多在1cm左边,
直径粗细不等,②漏斗型:长度与管型相似,但其近主动脉端粗大、向肺
动脉端逐渐变窄,③窗型:肺动脉与主动脉紧贴,两者之间为一孔道,直
精选ppt
1
目录
1
什么是动脉导管未闭
2
动脉导管未闭的病因
3 动脉导管未闭有哪些临床
症状
4 动脉导管未闭辅助检查及
治疗
5 动脉导管未闭的护理诊断
及护理措施
6
动脉导管未闭的健康教育
精选ppt
2
01
什么是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图文详细讲解

管形、漏斗形、窗形和动脉瘤形
管形:多为中小导管,手术中分离结扎困难小
漏斗形:最多见的1种,导管的主动脉端显漏斗样膨大,向肺动 脉侧变细,最细的动脉导管颈部靠近肺动脉,是分离后结扎的部位
窗形:较少见,多为巨大导管合并肺动脉高压,管壁薄,手术难 度大,分离过程引起破裂,导致大出血的机会较多
动脉瘤形:不多见,导管总部显瘤样膨大,壁薄,手术中应该小 心
(4)动脉导管三角
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
内有动脉导管、左喉返神经、心浅丛。
左喉返神经在动脉导管上端不远处丛迷走神经分出,由前向后
绕动脉导管下缘绕动脉导管下缘向上,沿食管、气管沟走形,手术中
损伤导致声音嘶哑。
4.病理生理
早期时候左向右分流,肺动脉的血液增加,导致动力性肺动脉高 压,回流到左心房及左心室的血流增加,导致左心系统的前负荷增加, 左心系统增大,严重时候会导致左心衰竭;后期因为长期肺动脉高压, 肺小动脉管壁增厚,血栓形成,导致不可逆的阻力性肺动脉高压,形 成右向左分流,右心室的血液增加,负荷增加,导致右心室肥厚,导 致三尖瓣关闭不全,静脉系统淤血,最终导致右心衰竭5•临床表现
(1)症状
当出现右向左分流时候,由于动脉导管在主动脉峡部,来自右心 室的静脉血直接进入到降主动脉,所以出现差异性紫绀,下肢紫绀较 上半身紫绀明显,
(2)体征
1)心脏局部体征
视诊: 由于左心室肥大心前区抬举样搏动,婴儿期95%的病儿有这 种表现。
触诊:肺动脉瓣区(胸骨左旁第二肋间) 可以触及震颤, 多为连续性, 也可能仅限于收缩期, 由于压力较高的主动脉血经导管快速进入肺动 脉造成 听诊: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加强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由于压力 的差异,也可出现没有杂音或是仅为收缩期的杂音。 肺动脉高压病人, 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和第二音分裂 (正常时候肺动脉瓣关闭时间晚 于主动脉瓣,只是两者之间的差距太短,无法发现,当肺动脉高压时 候,两者之间的差距更加的远,出现了第二心音分裂) ;还可以听到 肺动脉瓣区的泼水音(因为肺动脉扩张,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奔马 律(心力衰竭)。二尖瓣区的舒展中晚期的隆隆样杂音(进入左心室 的血液过多,相对二尖瓣狭窄) 。
动脉导管未闭110275ppt课件

.
.
.
病理解剖:
未闭动脉导管的大小、长短和形态不一,一般分为三型:
①管型:导管长度多在1cm左边,直径粗细不等
②漏斗型:长度与管型相似,但其近主动脉端粗大、向肺
动脉端逐渐变窄
③窗型:肺动脉与主动脉紧贴,两者之间为一孔道,直径
往往大。出生后动脉导管关闭的机制包括多种因素,在组织结
构方面,动脉导管的肌层丰富,含有大量凹凸不平的螺旋状弹
.
手术治疗原则及禁忌症
1)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远较足月产儿高,但自然闭合 率亦较高,首选消炎痛治疗常可见效。对于不适宜消炎痛治疗或消炎治疗失败且 伴有不能控制的心衰和/或呼吸窘迫者,以往对于采用保守治疗(机械通气支持、 输液限制、强心利尿)还是手术治疗存在争议,目前多主张积极手术,可减少对 呼吸机支持及氧疗的依赖,缩短住院时间。
手术,但是对于有赘生物形成(常在其肺动脉端)并脱落形成栓塞、有假性动脉 瘤形成,或者感染难以控制,应限期在体外循环下手术。 5)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形成右向左分流为主,出现紫绀和杵状指,即发展为艾森 曼格综合征者为手术禁忌。此时未闭的动脉导管已经成为了病人的生命安全阀, 如果将未闭的动脉导管结扎,将使病人立即发生右心功能衰竭而死亡;有的病人 如果动脉导管呈瘤样改变,也不可用结扎的方法治疗,术中易发生无法处理的大 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治疗原则及禁忌症
1)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远较足月产儿高,但自然闭合率亦较 高,首选消炎痛治疗常可见效。对于不适宜消炎痛治疗或消炎治疗失败且伴有不能控 制的心衰和/或呼吸窘迫者,以往对于采用保守治疗(机械通气支持、输液限制、强心 利尿)还是手术治疗存在争议,目前多主张积极手术,可减少对呼吸机支持及氧疗的 依赖,缩短住院时间。
• 肺动脉高压虽然可在2岁以下的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中出现,但明显的 肺动脉高压征候大都在年龄较大才表现出头晕、气促、咯血。活动后发绀(多 以下半身发绀明显)。若并发亚急性心内膜炎,则有发热、食欲不振、出汗等 全身症状。心内膜炎在儿童期很少发生,而以青年期多见。
体征:
• 1.最突出的体征是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有响亮的连续性机器声样杂音,占 据几乎整个收缩期与舒张期,在收缩末期最响并伴有震颤,向左上胸及背部 传播。个别病人杂音最响位置可能在第一肋间或第三肋间。在婴儿期、伴有 肺动脉高压或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由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压力阶差发 生变化,以致可能并无此连续性杂音,而只有收缩期杂音或无显著杂音。
但是对于有赘生物形成(常在其肺动脉端)并脱落形成栓塞、有假性动脉瘤形成,或 者感染难以控制,应限期在体外循环下手术。 5)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形成右向左分流为主,出现紫绀和杵状指,即发展为艾森曼格综 合征者为手术禁忌。此时未闭的动脉导管已经成为了病人的生命安全阀,如果将未闭 的动脉导管结扎,将使病人立即发生右心功能衰竭而死亡;有的病人如果动脉导管呈 瘤样改变,也不可用结扎的方法治疗,术中易发生无法处理的大出血。
2)婴儿动脉导管未闭:一般不考虑在1岁之内手术,因为仍有自然闭合的可能性。在先心 病并发心衰者中以动脉导管未闭居多。粗大动脉导管未闭反复发生心衰、肺炎,且难 以控制者即应手术,但也尽可能推迟至3月龄以后。
3)幼儿以上年龄病人:一经确诊,即应进行动脉导管未闭手术,不受年龄限制。 4)合并细菌性心内膜炎:原则上应先经抗生素治疗,待感染控制2~3个月以后再行手术,
病理解剖:
• 未闭动脉导管的大小、长短和形态不一,一般分为三型:
•
①管型:导管长度多在1cm左边,直径粗细不等
•
②漏斗型:长度与管型相似,但其近主动脉端粗大、向
肺动脉端逐渐变窄
•
③窗型:肺动脉与主动脉紧贴,两者之间为一孔道,直
径往往大。出生后动脉导管关闭的机制包括多种因素,在组
织结构方面,动脉导管的肌层丰富,含有大量凹凸不平的螺
旋状弹性纤维组织,易于收缩闭塞。而出生后提循环中氧分
压的增高,强烈刺激动脉导管平滑肌收缩。
发病机理:
• 先天动脉导管未闭发病机理是主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比 肺动脉的收缩压与舒张压要高,故发生连续的血液左向右 的分流。动脉导管未闭肺循环要同时接受右心室排出的血 液和从动脉导管分流来的主动脉血液,因此血流量加大。 肺静脉回流左心室的血液也增加,左心室负荷增加,肺循 环压力重,左右心室肥厚,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当 脉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的压力时又可发生血液右向左的分 流,临床上即出现紫绀。
• 2.分流量较大的病人可有心脏浊音界增大,心尖搏动增强,心尖区有舒张 期杂音(相对性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或分裂(但多被杂 音所掩没而不易听到),类似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周围循环体征,包括脉压 增宽、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和周围动脉枪击声等。
• 3.少数并发显著肺动脉高压引起右至左分流的病人,可能仅在肺动脉瓣区 听到舒张期的吹风样杂音(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并有紫绀,此种紫 闭的症状表现为:早产儿患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常引起心 衰,加重呼吸困难,特别是巨大的未闭导管在婴儿时期即可因左心衰竭而产 生气促、心动过速和急性呼吸困难,哺乳时更明显,且易患感冒以及上呼吸 道感染、肺炎等,另外绝大多数患儿体重不增。在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并发肺 动肺高压和逆向分流的病儿,则出现劳累后气急,口唇等紫绀,以下半身紫 绀较上半身明显, 而左上肢较右上肢为重。当病人并发心内膜炎或导管内膜 炎时,则出现体温升高, 出汗,肝大,心力衰竭,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胸 痛和周围血管栓塞等症状。
辅助检查
• 心电图检查,轻者可无明显异常变化,典型表现示电轴电偏、左心室高电压 或左心室肥大。肺动脉高压明显者,示左、右心室均肥大。晚期则以右心室 肥大为主,并有心肥损害表现。
• 超声显像检查,可见动脉导管及其与主动脉、肺动脉沟通的情况。 • 胸部X线检查,示心影增大,早期为左心室增大,晚期时右心室亦增大,分
流量较多者左心房亦扩大。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阴影增宽。肺动脉段突出。 肺动脉分支增粗,肺野充血。有时透视下可见肺门“舞蹈”征。 • 心导管检查:典型的动脉导管未闭一般可不必做心导管检查,只是在确诊困 难时选用。肺动脉血氧含量高于右室血氧含量0.5%以上,部分病例心导管 可通过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逆行主动脉造影可见主动脉与肺动脉同时显 影,未闭动脉导管也能显影。
手术方式
• 一般手术法和体外循环手术法。前者又分为结扎法、钳闭 法和切断缝合法,可据患者年龄、导管类型、肺动脉压高 低、技术设备条件等加以选择。小儿动脉导管细长管型者 可采用结扎法和钳闭法,简便安全有效,是最常用的方法。 导管粗短窗型者,结扎不易完全闭合管腔,且易撕破管壁, 宜作切断缝合。18岁以上成人伴有肺动脉高压或血管壁钙 化,粗大动脉导管以及导管再通,都应考虑施行体外循环 缝闭术,虽然比较复杂,手术创伤也较大,但安全可靠。
动脉导管未闭
胚胎学原理:
动脉导管原本系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由于该 时肺不主呼吸功能,来自右心室的肺动脉血经导管进入降主动脉,而 左心室的血液则进入升主动脉,故动脉导管为胚胎时期特殊循环方式 所必需。出生后,肺膨胀并承担气体交换功能,肺循环和体循环各司 其职,不久导管因废用即自选闭合。 • 动脉导管未闭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发 病总数的15%,出生后,大约15小时即发生功能性关闭,80%在生后 3个月解剖性关闭。到一年,在解剖学上应完全关闭。若持续开放, 并产生病理,生理改变,即称动脉导管未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