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点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点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点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点(图)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

固体废物通常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物。

实际上所谓的废物一般是指在某个系统内不可能再加工利用的部分物质。例如,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骨骼及排泄物,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垃圾,工业生产过程的排出物等,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物质统称为固体废物。但如果进一步分析,这些废物中有些属于有机物,经过适当处理可做优质肥料供植物生长,工业废物经过挑选加工可成为有用之物或可重新用作原料。这说明“废物”具有相对性,一种过程的废物,往往可以成为另一种过程的原料。因此,固体废物只能认为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一种习惯性称谓,是可以依据情况的变化而改变的。但有些特殊成分如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含有汞、镉、铬、砷等毒性成分的重金属污染物等,因其危害性较大需加以特殊安全处置,防止环境污染。

二、固体废物的特点

1、直接占用并具有一定空间

固体废物除直接占用土地并具有一定空间,它对环境的污染主要通过水、大气或土壤进行,没有这些媒介,就不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此,固体废物既是污染水体、大气、土壤的“源头”,又是废水、废气处理的“终态物”。根据固体废物的这一特性,提示人们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向水体、大气及土壤环境中排放,这是防止和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关键。

2、品种繁多,数量巨大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固体废物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也逐年增加,以城市垃圾为例,工业发达国家城市垃圾产生量大致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欧共体国家生活垃圾平均增长率为3%,而我国近几年的垃圾增长率每年约按9%以上的速度增加[1]。

2、水资源的利用,投弃在海洋的废物会在一定海域造成生物的死区。

2、大气污染:固体灰渣中的细粒、粉末受风吹日晒产生扬尘,污染周围大气环境。粉煤灰、尾矿堆放场遇4级以上风力,可剥离1~41.5cm,灰尘飞扬高度达20~50m,在多风季节平均视程降低30~70%。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经长期堆放发生自燃,散发出大量有害气体。长期堆放的煤矸石中如含硫达1.5%即会自燃,达3%以上即会着火,散发大量的二氧化硫。多种固体废物本身或在焚烧时能散发毒气和臭味,恶化环境。

3、土壤污染:固体废物堆置或垃圾填埋处理,经雨水渗出液及沥滤中含有的有害成分会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妨碍周围植物的根系生长,或在周围机体内积蓄,危害食物链。各种固体废物露天堆存,经日晒、雨淋,有害成分向地下渗透而污染土壤。每堆放1万吨渣,需占地1亩多,受污染的土地面积往往大于堆渣占地的1~2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年堆渣达53亿吨,已占地84万亩(污染农田25万亩)。城市固体垃圾弃在城郊,使土壤碱度增高,重金属富集,过量施用后,会使土质和土壤结构遭到破坏。

4、影响环境卫生:目前我国不仅90%以上粪便、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而且医院,传染病院的粪便、垃圾也混入普通粪便、垃圾之中,广泛传播肝炎、肠炎、痢疾以及各种蠕虫病(即寄生虫病)等等,成为环境的严重污染源。另外,我国的垃圾中大部分是炉灰与脏土,用于堆肥,不仅肥效不高,而且使土质板结,蔬菜作物减产。

5、处置不当:据粗略统计,目前我国矿物资源利用率仅50~60%,能源利用率仅30%,既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能源,又污染环境。另外,很多现有技术可以利用的废物未被利用,反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处置,造成很大的浪费。目前,有40%以上的钢渣、80%以上的粉煤灰和煤矸石消极堆弃。在目前,钢铁厂每堆存1吨钢渣,约3~5

元。有些电厂贮存1吨粉煤灰,需建库投资4元,运输管理费6元,共10元。另外,粉煤灰输送到灰库,每吨约需10~30吨水,每吨工业用水约需1度电。总之,消极堆渣造成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都是很惊人的。

6、有害固体废物泛滥:长期对有害固体废物未加严格管理与处置,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如50年代锦州铁合金厂露天堆放铬渣10多万吨,数年后发现污染面积达70多平方公里,使该区域的1800眼井水不能饮用。全国已积存200多万吨铬渣,而且城镇几乎都有电镀厂排出大量铬污泥,这些铬渣,污泥遇水都会浸出剧毒性六价铬而污染环境。全国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一年约有5000吨砷、500吨镉和50吨汞流失到环境中。60年代,某矿冶炼厂排出的含砷烟尘,长期露天堆放,随雨水渗透、污染了井水,致使308人中毒,6人死亡。目前,很多工厂企业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尚未采取有力措施,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如果任由有害废弃物长期泛滥,数年或数十年后,我国的土壤和地下水将普遍受到污染。

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概述

一,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概述 固体废物是指被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简称废物。被丢弃的非水液体,如废变压器油等由于无法归入废水、废气类,习惯上归在废物类。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它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形状可分为固体和泥状的;按它的危害状况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按来源可分为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包括下水道污泥)、农业废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等。在固体废物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 鉴别一种废物是否有害可用下列不良后果来定义:①引起或严重导致死亡率增加,引起各种疾病的增加;⑧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④在处理贮存、运送、处置或其他管理不当时,对人体健康或环境会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危害。由于上述定义没有量值规定,因此在实际使用时人们往往根据废物具有潜在危害的各种特性及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标准实验方法对其进行定义和分类。 有害固体废物特性包括:1.易燃性2.腐蚀性3.反应性4.放射性5.浸出毒性6.急性毒性 该页无相关主题! 该页无相关主题! 二,矿业固体废物---处理方法 1.废石堆、尾矿场稳定处理法:为防止废石和尾矿受水冲刷和被风吹扬而扩散污染,可采用下列稳定法: 物理法:向细粒尾矿喷水,覆盖石灰和泥土,用树皮、稻草覆盖顶部。这种方法对铜尾矿最为有效。也可在上风向栽植防风林,并用石灰石粉和硅酸钠混合物覆盖。 植物法:在废石或尾矿堆场上栽种永久性植物。试验证明,铅锌矿钙质尾矿场适于种植牛毛草,铅锌矿的酸性尾矿场适于种植苇草。英国还发现矿山地区自然生长一种禾草,有抵抗高金属含量和耐低养分的能力,能起良好的稳定和保护作用。化学法:利用可与尾矿化合的化学反应剂(水泥、石灰、硅酸钠等),在尾矿表面形成固结硬壳。此法成本较高,有的尾矿常同砂层交错,化学反应剂难于选择。化学法可以同植物法结合起来处理尾矿。在尾矿场播下植物种子后,施加少量化学药品防止尾矿场散砂飞扬,保持水分,以利于植物生长。美国的科罗拉多、密歇根、密苏里、内华达等州已有效地采用了这种方法。 2.土地复原法:在开采后被破坏的土地上,回填废石、尾矿,沉降稳定后,加以平整,覆盖土壤,栽种植物,或建造房屋。中国某些地区的粉煤灰贮灰场、铁和铝矿废石场等已完成土地复原,种植植物,发展生产。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点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点(图)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 固体废物通常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物。 实际上所谓的废物一般是指在某个系统内不可能再加工利用的部分物质。例如,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骨骼及排泄物,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垃圾,工业生产过程的排出物等,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物质统称为固体废物。但如果进一步分析,这些废物中有些属于有机物,经过适当处理可做优质肥料供植物生长,工业废物经过挑选加工可成为有用之物或可重新用作原料。这说明“废物”具有相对性,一种过程的废物,往往可以成为另一种过程的原料。因此,固体废物只能认为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一种习惯性称谓,是可以依据情况的变化而改变的。但有些特殊成分如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含有汞、镉、铬、砷等毒性成分的重金属污染物等,因其危害性较大需加以特殊安全处置,防止环境污染。 二、固体废物的特点 1、直接占用并具有一定空间 固体废物除直接占用土地并具有一定空间,它对环境的污染主要通过水、大气或土壤进行,没有这些媒介,就不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此,固体废物既是污染水体、大气、土壤的“源头”,又是废水、废气处理的“终态物”。根据固体废物的这一特性,提示人们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向水体、大气及土壤环境中排放,这是防止和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关键。 2、品种繁多,数量巨大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固体废物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也逐年增加,以城市垃圾为例,工业发达国家城市垃圾产生量大致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欧共体国家生活垃圾平均增长率为3%,而我国近几年的垃圾增长率每年约按9%以上的速度增加[1]。

固体废物鉴别导则

附件: 固体废物鉴别导则 (试行) 本导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所定义的固体废物和非固体废物的鉴别,但不适用于确定其海关商品编码。固体废物与非固体废物的鉴别首先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定义进行判断;其次可根据本导则所列的固体废物范围进行判断;根据上述定义和固体废物范围仍难以鉴别的,可根据本导则第三部分进行判断。 对物质、物品或材料是否属于固体废物或非固体废物的判别结果存在争议的,由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召开专家会议进行鉴别和裁定。在进口环节,进口者对海关将其所进口的货物纳入固体废物管理范围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二、固体废物的范围 列于二(一)中的物质或物品,如果没有包括在二(二)中, — 3 —

是固体废物。任何物质或物品如果包括在二(二)中,则不是固体废物。 (一)固体废物包含(但不限于)下列物质、物品或材料: (1)从家庭收集的垃圾 (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质、报废产品 (3)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质 (4)办公产生的废弃物质 (5)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生活垃圾处理厂产生的残渣 (6)其他污染控制设施产生的垃圾、残余渣、污泥 (7)城市河道疏浚污泥 (8)不符合标准或规范的产品,继续用作原用途的除外 (9)假冒伪劣产品 (10)所有者或其代表声明是废物的物质或物品 (11)被污染的材料(如被多氯联苯PCBs污染的油) (12)被法律禁止使用的任何材料、物质或物品 (13)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声明是固体废物的物质或物品 (二)固体废物不包括下列物质或物品: (1)放射性废物 (2)不经过贮存而在现场直接返回到原生产过程或返回到其产生的过程的物质或物品 (3)任何用于其原始用途的物质和物品 (4)实验室用样品 — 4 —

固体废物的定义、种类及来源

固体废物的定义、种类及来源 固体废物(solid waste),亦称废物,一般是指人类在生产、流通、消费以及生活等过程提取有用的组分后,被弃去的固状物质和泥浆状物质。实际上所谓废弃物一般是指在某个系统内不可能再利用的部分物质,例如植物的枯枝败叶、动物的骨骼排泄物、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垃圾、工业生产过程的排出物等。但这些废弃物中有些属有机物,经过适当处理可作优质肥料供植物生长,工业废料经过挑选加工可成为有用之物或可重新用作原料,也就是说固体废物可以重新资源化。 (一)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分类 1.固体废物的产生:固体废物大部分来自人类生产活动的许多环节,其中也包括来自各种废物处理设施的排弃物,其余部分则来自人类的生活活动,主要为生活垃圾、粪便的排放,下表列出了各类发生源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多,其发生量一般约为工业固体废物的10%。据有关资料反映,美国每年产生城市垃圾18000万吨,苏联4000万吨以上,日本3700万吨。我国固体废物的产生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急剧增加,1982年工业固体废物与城市市政垃圾产生量为5.5亿吨,其中市政垃圾约占20%,1985年,仅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即达5.23亿吨。近几年,我国城市垃圾量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9.6%,全国300多个城市每年产生垃圾5183万吨。 2.固体废物的分类:固体废物有多种分类法,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其危害状况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按其形状一般可分为固体的(颗粒状、粉状、

块状)和泥状的(污泥)。通常为便于管理,可按来源进行分类,可分为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弃物和放射性废物五类。矿业废物来自矿物开采和矿物选洗过程;工业废物来自冶金、煤炭、电力、化工、交通、食品、轻工、石油等工业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城市垃圾主要来自市镇居民的消费、市政建设和维护、商业活动;农业废弃物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禽畜饲养;放射性废物主要来自核工业和核电的生产、核燃料循环、放射性医疗和核能应用及有关的科学研究等。 (二)固体废物的危害 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侵占土地:固体废弃物不加利用就需占地堆放,堆积量越大,占地越多,据估算,每堆积一万吨渣,约需占地一亩。我国仅煤矸石一项存积量就达10亿吨,侵占农田5万亩,全国有堆肥厂30多个,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场)29个,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还在继续增长。这些城市垃圾、矿业尾矿、工业废渣等侵占了越来越多的土地,从而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妨碍了城市环境卫生,而且埋掉了大批绿色植物,大面积的破坏了地球表面的植被,这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的优美景观,更重要的是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污染土壤:废物堆置,其中的有害组分容易污染土壤。如果直接利用来自医院、肉类联合厂、生物制品厂的废渣作为肥料施入农田,其中的病茵、寄生虫等,就会使土壤污染。土壤是许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场所,这些微生物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大自然的物质循环中担负着碳循环和氮循环的一部分重要任务。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经过风化、雨淋,产生高温、毒水或其他反应,能杀伤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并能改变土壤的成分和结构,使土壤被污染。 3.污染水体:固体废物随天然降水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因较小颗粒随风飘迁、落入河流、湖泊,造成地面水的被污染;固体废物随渗沥水渗到土壤中,进入地下水,使地下水受污染;废渣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会造成上述水体的污染。 4.污染大气:固体废物一般通过下列途径可使大气受到污染──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某些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出有害气体;细粒、粉末受到风吹日晒可以加重大气的粉尘污染,如粉煤灰堆遇到四级以上风力,可被剥离1~1.5厘米,灰尘飞扬可高达20~50米;有些煤矸石堆积过多会发生自燃,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采用焚烧法处理固体废物也会使大气污染。 自《环境生态学》金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固体废物 定义:固体废物,一般来说,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 88条也对固体废物作了比较详细的定义:“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纳入固废管理的物品、物质。” 来源:固体废弃物按照来源区分,一般区分为三类:①生活垃圾;② 工业固体废弃物;③危险固体废弃物。 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主要指日常生活中人们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此类固体废弃物按照地域区分又可以区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和农村生活垃圾两种,主要包括厨余垃圾、金属属性垃圾、包装废弃物以及废旧电池等等,其数量受生活习惯、生活水平以及气候影响较大。 2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特指工业部门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较典型的有煤炭行业产生的煤矸石;冶金行业产生的高炉渣、钢渣、赤泥等废弃物;化学工业行业产生的石膏、电石渣、石膏、碱渣等矿渣;金属矿石行业产生的废石以及尾矿等等。由于其对人体危害大,所以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大、成分较为复杂且含有有毒成分,主要以废渣、粉尘和其他废弃物为主。 3 危险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弃物就是指被国家鉴定为具有危害性的废弃物,比如某些工业废弃物、医疗垃圾、农药残余等等,这些有毒废弃物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威胁人的安全并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其主要特点:①具有放射性;②具有有毒性;③具有传染性。 危害: 1 土壤污染,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生命,如果在农业生产中持续使用其中含有瓦砾等垃圾肥容易造成土壤渣化,没有进行处理的废弃物会在土壤内逐渐风化,慢慢溶解于土壤中,对土壤内微生物的生存造成很大的影响,降低土壤的分解能力,最终造成肥力与土质的降低。如果将带有病菌或者寄生虫卵的粪便用于农业生产,这类病菌很有可能进入到农作物的果实中,当人们食用时进入体内,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水体污染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固体废弃物对水体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甚至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如果固体废弃物不进行科学处理直接倒入水体之内,导致水体遭到非常严重的污染,造成大量水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甚至水生物死亡,各种水生植物也受到影响。在人们食用这些受到污染的水生动植物后也会影响到其健康。 3 大气污染很多固体废弃物中都含有毒性,如果不及时处理任其堆积,因为受到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必然会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很多废气或毒气,这些气体随风进入大气,导致空气受到污染,从而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健康带来危害。 4 对城市环境和市容市貌造成影响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可以说是固体废弃物的重要来源,很多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不进行有效处理必然会带来非常恶劣的后果。特别是生活垃圾非常容易发酵腐化,招来很多的蚊虫鼠蚁,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建筑垃圾也越来越多,且在建筑施工中造成的粉尘污染也相对严重,各种固体垃圾不但占用了城市用地,同时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市容市貌。

固体废物处理作业

1.1 1955年颁布的《固废法》中对“固体废物”的定义为: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物质。2005年修订后,《固废法》对“固体废物”的定义调整为: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理由价值或者虽未丧失留有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请分析1995及2005年《固体法》中固体废物定义的区别及联系,请从我国对固体废物法律定义的变化上分析国家对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的变化? 答:(1)性质及判断依据方面的差异。1995年的定义将固体废物为污染环境的物质,即只有污染环境的物质才可能纳入固体废物范畴;而2005年的定义主要从使用价值的丧失角度考虑,即固体废物不一定污染环境。 (2)形态方面的差异。1995年的定义只说废物是固态或半固态的;2005年的定义修订为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增加了固体废物的形态。 (3)范围方面的差异。2005年的定义增加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扩大了固体废物的范围,为新的固体废物物质预留了法律空间。 国家对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固体废物并不一定就是废物,它也可以成为资源。(2)国家对固体废物的管理也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1.5.固体废物的“三化”管理原则和全过程管理原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三化”管理原则和全过程管理原则并不矛盾。原因如下: 固体废物的“三化”管理原则是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即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理固体废物,这是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技术政策。而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原则是指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利用、贮存、处理和处置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都实行控制管理和开展污染防治。 这两个管理原则并不矛盾,“三化”管理原则主要是从技术政策、技术方法角度来阐述国家关于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是从固体废物可能污染或影响环境的途径来进行管理。这两个管理原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从这两方面着手,才能真正控制固体废物对环境可能的不利影响。 1.10.根据《固体法》的规定,我国对固体废物的管理有哪些具体的制度?(5分) 答:《固体法》对我国固体废物的管理规定了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包括: (1)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相关政府责任。 (2)污染者付费原则和相关付费规定; (3)产品、包装的生产者责任制度; (4)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固体废物管理书本内容

固体废物管理 第一章 1、污染物的释放途径不仅包含物理的迁移、扩散过程,而且还包含了更多的生物、化学转化的过程,使得其总体的环境影响形成过程表现为迟缓性和曲折性。 2、从污染控制基本手段之一的末端处理来看,固体废物处理过程的成本以单位废弃物的质量计,远高于其他物态的废弃物。 3、管理目标的核心:避免固体废物管理过程产生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 4、固体废物管理的思想是对固体废物管理的根本性认识,并具体地表现为一系列解决管理问题的原则。 管理的思想的演化过程?(重点) 1)人类早期的固体废物管理思想主要是隔离,对管理目的的指导主要体现为以固体废物的消纳—即为固体废物找到适当的、可实现空间隔离的去向为目的,其目标则为固体废物的清运率,管理的手段与技术是设置收集设施,及时地外运收集到的废物,并在远离人群聚居处的场所堆放。 2)当废弃物堆放地产生的污染物流可通过迁移转化作用影响到人类聚居处环境质量的规律被认识后,管理的思想开始向无害化的方向发展,堆放技术向组合了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的卫生填埋等技术转化。 3)而当人类充分认识到发展过程中的人口—资源—环境危机的可能性生,固体废物的管理思想也就逐渐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化,并具体化为全过程固体废物管理的原则。 5、固体废物管理的手段是管理方法设计的依据,而管理方法是实现管理目的的保障。管理手段与管理方法的区别在于管理手段强调的是管理作用形成的机制。 6、固体废物管理的基础内容: 1)固体废物产生源分析。2)固体废物管理的思想3)固体废物管理的法规。 4)固体废物管理的技术体系5)固体废物管理的经济方法。6)固体废物管理的评价方法 7)固体废物管理的规划。 第二章 7、固体废物的定义: 基本定义:人类活动中,因无用或不需要而排出的固态物料(质)。 法规定义: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物物质。 8、现代社会固体废物的来源: 1)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现代固体废物的产生源。生产过程起始于原料获取,原料的两个基本来源是农产品和矿产品。农产品的生产属性属于农业生产过程,其固体废物来源于种植和畜牧业这两个农业的基本组成行业。种植业产生以作物秸秆为代表的植物性残余;畜牧业产生以畜、禽、鱼等的排泄物(粪便)为主的废物。矿产品的开采则属于工业一部分,其采集对象包括金属、能源和建筑用岩石等,其中又以金属尾矿、媒矸石等为主。在生产过程的末端,产生的是消费类产品,相当部分的产品在销售前需进行包装,包装过程同样会成为固体废物的来源。 2)消费过程:消费过程同样是固体废物的产生源。农业消费产品在食用前的再加工过程会产生厨余废物;包装的工业消费产品,在使用前即产生包装废物;即使是所谓的耐用的消费品,如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等,超过消费使用期的此类物品亦成为固体废物。即便是人类的精神类消费品,如纸制的报刊、书籍、光碟等,这些物品废弃后同样是消费过程固体废物的重要来源。 因此,可以说现代社会的存在就是固体废物的来源,固体废物来自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9、固体废物分类准则主要有(3)个: 1)按来源分类:是按固体废物产生前的某些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2)按组成物料的性质分类 3)按有无危险性(毒害性)分类

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污染与控制及管理体系

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污染与控制及管理体系 1、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 (1)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及特征 (2)熟悉固体废物的分类 (3)熟悉危险废物的定义、分类和鉴别 1、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定义 固体废物的定义: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危险废物的定义、存储、防渗、焚烧、安全填埋: 1、危险废物指: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其普遍特性表现为:毒性大、环境风险大、难于管理、不宜用普遍废物(如生活垃圾等)的通用方法进行管理和处置。如工业废物、含汞、镉废电池、废矿物油、含汞废日光灯管等。 危险特性:感染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毒性(急性毒性初筛、毒性物质含量、浸出毒性)。 2、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满足的要求:少时或临时周转性危

险废物宜用简单、可靠的设施进行临时贮存,其要求如下:(1)应建有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的防渗材料建造,应设有隔离设施、报警装置和防风、防晒、防雨设施; (2)基础防渗层为粘土的,其厚度应在1.0米以上,渗透系数应不小于1.0×10-7cm/s;基础防渗层也可用厚度在2.0mm 以上的高密度聚乙烯或其它人工防渗材料组成、渗透系数不应小于1.0×10-10cm/s; 3、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应满足的要求:危险废物也可以用高温消毒的原理来分解残留于废物体内的有毒成分,其要求如下: (1)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前必须进行前处理或特殊处理,以达到进炉的要求; (2)危险废物在炉内燃烧时需均匀、完全、彻底,不得有残留物质; (3)焚烧温度应达到110℃以上,烟气停留时间应在2.0秒以上,燃烧效率大于99.9%,焚烧去除率大于99.99%,焚烧残渣的热减率小于5%。 4、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它适用于不能回收利用其组分和能量的危险废物,如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就属于这种性质的废物,必须进行安全填埋,要求如下: (1)安全填埋场必须有满足要求的防渗层,不得产生二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提纲完整版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重点 1、填空题,15题,每空1分,共20分;(填空题难度大,可能涉及到一些数字之类的) 2、名词解释,4题,每题3分,共12分;(重点“固体废物”的定义,固废处理的三大方法及其他需掌握和重点掌握的定义) 3、简答题,7题,每题5分,共35分;(有的需要画出流程图;重点固体废物两种收集方式,填埋场终场覆盖系统,防渗结构,固废预处理等等) 4、计算题,1题10分,1题8分,共18分;(建议重点复习好氧堆肥涉及的关于参数的计算、焚烧处理中热灼减率涉及的计算) 5、综合题,1题15分,共15分;(可能会给出一种或几种固废,然后要求判断出用哪种处理方法,要会画出典型工艺,再分析。建议重点可以看焚烧:固体废物焚烧系统典型工艺) 复习参考资料:以老师的PPT为主,参考课本。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第一章绪论 ★1、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了解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 (1)按来源分;工矿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固体废物三类。 (2)按污染特性分: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以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3、了解固体废物的危害污染控制 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侵占土地,影响环境卫生 4、了解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需要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量,二是防治固体废物污染。 一、减少工业固废污染,可采取以下主要控制措施: 1)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限期淘汰固体废物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 2)采用清洁的资源和能源。 3)采用精料。 4)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无废或少废技术和设备。 5)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加强员工环保意识的培养。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名词解释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固体废物特性 a“资源”和“废物”的相对性 b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危害的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d污染“源头”和富集“终态”的双重性 2. 城市生活垃圾定义: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视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特点:增长速度快,产生量不均匀;成分复杂、多变,有机物含量高;主要成分为碳,其次为氧、氢、氮、硫等;处理处置方式目前仍以填埋为主。 3.工业固体废物定义: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产生方式:连续产生;定期批量产生;一次性产生;事故性产生或排放。 贮存方式:件装容器贮存;散装堆积贮存;池、塘、坑贮存。 排放方式:连续排放;定期清运排放;集中一次排放。 特点:产生源相对集中;种类复杂;产生量、成分、性质与工业结构和生产工艺、原料等因素有关 4. 危险废物定义:是指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危险特性:毒性,腐蚀性,传染性,反应性,浸出性,毒性,易燃性,易爆等特性 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影响环境卫生 5.固物废物处理:是指通过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解处理、焚烧处理、固化处理等不同的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变成为适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 目的: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6 .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清除其危险成分的活动。目的: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末端环节,是解决固体废物的归宿问题 固体废物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三化”原则,即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三化”原则:我国对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从“无害化”走向“资源化”“资源化”是以“无害化”为前提的,“无害化”和“减量化”则应以“资源化”为条件。“三化”的关系是:以减量化为前提,以无害化为核心,以资源化为归宿。 A. 减量化:就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物数量、体积,并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物的种类、降低危险废物的有害成分浓度、减轻或清除其危险特性等,从“源头”上直接减少或减轻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与能源。 基本任务: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和体积。是防治固废污染环境的优先措施。 具体控制措施: ①选用合适的生产原料;②采用无废或低废的生产工艺;③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④废物的综合利用。 B. 无害化:指对已产生又无法或暂时尚不能资源化利用的固体废物,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对环境无害或低危害的安全处理、处置,达到废物的消毒、解毒或稳定化,以防止并减少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

易爆性固体废物定义

易爆性固体废物定义 说起爆炸都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那么我们就应该多加了解这类知识,例如说常见易爆性固体废物有哪些?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习。 一、定义 2004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对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制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年4月1日施行,予以修订通过,并于2005年4月1日起实施。在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明确提出,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这里所指的生产包括基本建设、工农业,以及矿山、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等各种工矿企业的生产建设活动,所指的日常生活包括居民的日常生活活动,以及为保障居民生活所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及设施,

如商业、医疗、园林等.其他活动则指国家各级事业及管理机关、各级学校、各种研究机构等非生产性单位的日常活动。 从广义而言,废物按其形态有气、液、固三态如果废物是以液态或者气态存在,且污染成分主要是混入一定容量,通常浓度很低,的 水或气体,大气或气态物质,之内时分别作为废水或废气看待,一般应 纳入水环境或大气环境管理体系,并分别制定有专项法规作为执法依据,而固体废物包括所有经过使用而被弃置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甚至还包括具一定毒害性的液态或气态物质。 应当强调指出的是,固体废物的“废”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在此生产过程或此方面可能是暂时无使用价值的,但并非在其它生产过程或其它方面无使用价值。在经济技术落后国家或地区抛弃的废物,在经济技术发达国家或地区可能是宝贵的资源。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暂时无使用价值的废物,在发展了循环利用技术后可能就是资源。因此,固体废物常被看作是“放错地点的原料”。 此外,固体废物还具有一些特性,如产生量大、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来源分布广泛,并且一旦发生了固体废物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其

固体废物的意思-固体废物是什么意思

固体废物的意思|固体废物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人们在开发资源和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废物;任何产品经过使用和消费后,都会变成废物。在美国,投入使用的食品罐头盒、饮料瓶等平均几个星期就成为废物,汽车平均九年半成为废物,建筑材料使用期限最长,但一百年或几百年后,也变成废物。废物是相对在某一过程或在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而并非在一切过程或一切方面都没有使用价值。某一过程的废物,往往是另一过程的原料,所以废物又有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之称。 详细解释 定义 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 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固体废物实际只是针对原所

有者而言。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它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部门行业中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 分类和构成 固体废物分类方法很多:按固体废物的化学性质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它的危害状况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 废物。按它的形状分为固体的(颗粒状废物、粉状废物、块状废物)和泥状的(污泥)。通常为便于管理,按来源分为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弃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五类。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也分别简称为矿业废物、工业废物、放射性废物。有人将矿业的、工业的和放射性的合称为工业废物;有人则将矿业和工业废物合称为矿物废料,放射性废物另为一类;也有人将固体废物仅分为工业废物和一般废物两类。固体废物还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答案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复习题 (第三章3、5、6 第六章1、5、6、7、8 第八章1、9题答案不齐全) 第一章 1、固体废物定义(P1)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固体废物有哪些特有的性质(P1) 产生量大,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来源分布广泛,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不易恢复性。 | 3、固体废物对环境有哪些危害(P7--8) 工矿业固体废物所含化学成分能形成化学物质性污染;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地和繁殖场,能形成病原体型污染。 a、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及其淋洗和渗透液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并对土壤中 的微生物产生影响,不仅有碍植物根系的发育和生长,而且还会在植物有机体内积蓄, 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经过风化、雨雪淋融、 地表径流的侵蚀,产生高温和毒水或其他反应,能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使土壤丧失腐 解能力,导致草木不生;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后,还可能在土壤中发生积累。 b、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在 运输和处理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堆积的废物中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可以不同 程度上产生毒气或恶臭,造成地区性空气污染;废物填埋场中逸出的沼气在一定程度上 会消耗填埋场上层空气的氧,从而使种植物衰败。 c、对水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随降水或地表径流污染地面水;随渗滤液渗透到土壤中,污染地下水;废渣的排 入造成水体污染、河床淤塞、水面减少,甚至导致水利工程设施的效益减少或废弃。 4、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固体废物可分为哪些类型(P2) ! a、按化学性质分为:有机固体废物和无机固体废物; b、按污染特性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反射性固体废物; c、按固体废物来源分为:工矿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和其他固体废物 5、什么是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原则(P13) 固体废物本身是污染的“源头”,对其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处理实行全过程管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