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的定义、种类及来源

合集下载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技术
04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环境效益
减少环境污染与治理成本
减少土壤污染
减少水体污染
• 有效去除固体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 有效去除固体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 降低土壤污染程度,保护农作物生长
• 降低水体污染程度,保护水生生态系统
减少大气污染
降低治理成本
• 有效降低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粉
• 按物质成分分类:重金属、有机、无机、复合等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特点
• 产生量大、种类繁多
• 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 处置不当易造成环境污染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与产生量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
• 矿石开采、冶炼、化工、石化、电力、建材等行业生产过程
•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废弃物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
处理技术单一,缺乏综合性
处理技术
投资成本高,
运行成本高,
企业负担重
处理效果不理
想,仍有有
毒、有害物质
残留
固体废物处理
过程中产生二
次污染
03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型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生物法
⌛️
• 利用微生物降解固体废
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 投资成本低,运行成本
低,环境友好
固化法

• 利用固化剂将固体废物
• 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果
• 减少二次污染,降低治理成本
提高企业竞争力
• 通过降低处理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 提高企业环保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
创新商业模式与产业链整合

第七章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第七章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第一节固体废弃物概述固体废弃物(简称废弃物)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存在的物质,或者是提取目的成分后弃之不用的剩余物质。

主要包括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

一、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和分类1.固体废物的来源固体废物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很多环节。

2.固体废物的分类和主要理化性质固体废弃物分类方法很多,按组成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形态可分为固体(块粒、粒状和粉状)和泥状(污泥)等废物;按来源可分为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放射性废物;按其危害状况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弃物。

但较多以来源进行分类。

1.产业固体废弃物产业固体废弃物是工农业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被利用的副产物,分为以下两类:①工业独体废弃物是指工业生产过程和工业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渣、粉尘、碎屑、污泥等②农林固体废弃物农林牧副渔各项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废物,主要成分是秸秆、树枝、树叶等,以及动物尸体和骨髓,工业化畜禽场产生的大量粪便废物。

2.生活消费固体废弃物是指居民生活、商业活动、市政建设与维护、机关办公等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3.有害固体废弃物和放射性固体废弃物有害固体废弃物,国际上称之为危险固体废物。

这类废物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传染性,因而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

我国目前将固体废弃物分为四大类:城市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有害固体废弃物和其他。

其中反射性固体废弃物和有害的固体废物不属于一般的工业固体废物,属于专门管理类型。

二、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的特点1.废弃物的污染途径由于固体废弃物来源途径不同,所含的有害有毒成分以及病原微生物类型以不同,由此其污染途径也是不同的。

一是工矿企业固体废物所含化学成分形成的化学物质性污染;二是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成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孽生地和繁殖场,对环境构成病原体型污染。

固体废弃物分类

固体废弃物分类

固体废弃物分类管理知识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通俗地说,就是“垃圾”。

主要包括固体颗粒、垃圾、污泥、废弃的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等。

简介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1]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1]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中给出的定义,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弃物,简称固体废物或固废,俗称垃圾,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所谓废弃物,顾名思义,就是指特定条件下对某一活动而言无用、不要而丢弃的物品、物质;广义而言,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废弃物;狭义而言,多指固体废弃物或含多量固体的废弃物;但需要说明,“无用、不要”是相对的,并不表示丢弃的废弃物完全失去了使用价值,当技术、环境等条件改变或活动方式、方法、目的改变后,被丢弃的废弃物有可能成为生产的原材料、燃料或消费物品,这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基础。

人类活动、生物体新陈代谢和自然环境演变,只要消耗物质资源,都会产生固体废弃物。

就人类活动而言,社会化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节都会产生废弃物,产品生产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也都会产生固体废弃物,产品生命周期的产品的规划、设计、原材料采购、制造、包装、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一样也会产生固体废弃物,土地使用的各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农业区、市政设施、文化娱乐区、户外空地等都会产生固体废弃物。

人类活动产生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原因有:(1): 人类认识能力限制,导致自然环境破坏,如水土流失、森林枯死等;(2): 规划水平、设计水平、制造水平、管理水平等限制,导致资源浪费,如机加工边角边料、不合格产品等;(3): 物质变化规律限制,导致物品、物质功能的演变,如甘蔗渣、炉渣、尾矿等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报废产品、腐变食物等;(4): 追求自利无限化、虚荣心等心理限制,导致资源浪费,如过度包装等。

第9部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第9部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9.1.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固废环评的主要类型及其内容 第一类:一般工程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 对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到最终处置的环境影响评价。 环评内容: ①污染源调查;②污染防治措施的论证;③提出最终处置措施方 案。 第二类:处理、处置固体废物设施建设项目 对一般工业废物贮存、处置场,危险废物贮存场所,生活 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厂,危险废物填埋场,危险废物焚烧 厂等的环境影响评价。
及监督管理,适用于危险废物的产生者、经营者和管理 者。
3、《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选址要求
➢ 地质结构稳定,地震烈度不超过7度的区域内 ➢ 设施底部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 ➢ 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地表150m以外 ➢ 应避免在溶洞区或易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泥石流、
潮汐等影响的地区 ➢ 应建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 ➢ 应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 集中贮存的废物堆选址除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应满足:基础必须
本章教学要求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 掌握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 了解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 • 熟悉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方法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9.1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9.1.1 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
1 、固体废物的定义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
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 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 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环境敏感区 ➢ 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m以上 ➢ 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不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 ➢ 填埋场场址必须位于百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上 ➢ 填埋场场址距地表水域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 ➢ 符合一定的地质条件 ➢ 场址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等 ➢ 具有10a或更长的使用期 ➢ 场址应选在交通方便、运输距离较短,建造和运行费用低,能保证

环评 8.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环评 8.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
(GB/T15555.1~15555.11)规定 的浸出或萃取方法得到的浸出液 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的浓度超 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 鉴别》(GB 5085.3-2007)中表 1所列浓度值,则该废物是具有浸
出毒性的危险废物。
易燃性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易燃性鉴别》(GB 5085.4 -2007),符合下列任何条 件之一的固体废物,属于易
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
质。”第八十九条规定:“液态废物的污染防治,
适用本法;但是,排入水体的废水的污染防治适
用有关法律,不适用本法。”
2.
固体废物的来源
固体废物来自人类活动的许多环节,主要包
括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的一些环节。
8 . 1 概述
8.1.1.3 固体废物的分类
固体废物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按其来源,可分为 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按其特性,可分为危险 废物和一般废物。 1 工业固体废物 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 冶金工业、能源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矿业、轻工业和其他工业的 固体废物。 2 农业固体废物 农业固体废物来自农业生产、畜禽养殖、农副 产 品加工所产生的废物,如农作物秸杆、农用薄膜、畜禽排泄物等。 3 生活垃圾 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 产 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 括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农村生活垃圾。 4 危险废物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法》中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是根 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 废物。
8 . 2 一般工程项目的固体废物 环境影响评价

第1章 固体废物污染特性

第1章 固体废物污染特性

1.2 固体废物环境污染特性
固体废物对环境潜在污染的特点:
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成分复杂。 滞留时间长、危害性强。 处理过程的“终态”,污染环境的“源头”。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对土地的影响 对水体的影响 对大气的影响 对土壤和生物群落的影响
固体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固体废物,特别是在露天存放、处理或处置过程中,其中的有害成分在物理、化学和生物 的作用下会生成浸出,含有害成分的浸出液可通过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等环境介 质直接或间接被人体吸收,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气态)废物(如废酸、废油、废有机溶剂等)。 按其污染特性分:危险废物、一般废物。 按其燃烧特性分:可燃废物(通常指1000℃以下可燃烧者,如废纸、废塑料、废机油等)、不可燃废物
(通常在1000℃焚烧炉内仍无法燃烧者,如金属、玻璃、砖石等)。
《固废法》分类:
生活垃圾; 工业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 农业废物。
放射性废物:
➢ 由于放射性废物在管理方法和处置技术等方面与其他废物有明显的差异性,大多数国家都 不将其包含在危险废物范围内。我国《固废法》中也未涉及放射性废物,但由于核能和核 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安全与污染防治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与2003年颁布实施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该法对放射性固体废物的管理和处置均有明确 的规定。
第1章 固体废物污染特性
1
1 固体废物污染特性
目录
1.1 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1.2 固体废物环境污染特性 1.3 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特性 1.4 危险废物的特性和鉴别试验方法 1.5 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
1.1 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固体废物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明确提出: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 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 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城市固体废物的定义及种类

城市固体废物的定义及种类

城市固体废物的定义及种类
2010-1-4
固体废物是指人们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对产生者来说是不能用或暂时不能用要抛弃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的废弃物质。

按照城市固体废物产生的原因,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一)工业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是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污泥、粉尘等。

工业固体废物如果没有严格按环保标准要求安全处理处置,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二)危险固体废物
危险固体废物特指有害废物,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毒性、放射性等特性,产生于各种有危险废物产物的生产企业。

从危险废物的特性看,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潜伏着巨大危害,如,引起或助长死亡率增高;或使严重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或在管理不当时会给人类健康或环境造成重大急性(即时)或潜在危害等。

(三)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主要有五类:一是感染性废物;二是病理性废物;三是损伤性废物;四是药物性废物;五是化学性废物。

(四)城市生活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包括:有机类,如瓜果皮、剩菜剩饭;无机类,如废纸、饮料罐、废金属等;有害类,如废电池、荧光灯管、过期药品等。

固体废物来源、分类及特点

固体废物来源、分类及特点

固体废物来源、分类及特点固体废物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不能排入水体的液态废物和不能排入大气的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由于多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一般也归入固体废物管理体系。

(一)固体废物来源固体废物来自人类活动的许多环节,主要包括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的一些环节。

表5-3列出从各类发生源产生的主要固体废物。

(二)固体废物种类固体废物种类繁多,按其组成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其形态可分为固态的废物、半固态废物和液态(气态)废物;按其污染特性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表5-3从各类发生源产生的主要固体废物发生源产生的主要固体废物矿业废石、尾矿、金属、废木、砖瓦和水泥、砂石等冶金、金属结构、交通、机械等工业金属、渣、砂石、陶瓷、涂料、管道、绝热和绝缘材料、粘结剂、污垢、废木、塑料、橡胶、纸、各种建筑材料、烟尘等建筑材料工业金属、水泥、粘土、陶瓷、石膏、石棉、砂、石、纸、纤维等食品加工业肉、谷物、蔬菜、硬壳果、水果、烟草等橡胶、皮革、塑料等工业橡胶、塑料、皮革、纤维、染料等石油化工工业化学药剂、金属、塑料、橡胶、陶瓷、沥青、油毡、石棉、涂料等电器、仪器仪表等工业金属、玻璃、木、橡胶、塑料、化学药剂、研磨料、陶瓷、绝缘材料等纺织服装工业纤维、金属、橡胶、塑料等造纸、木材、印刷等工业刨花、锯末、碎木、化学药剂、金属、塑料等居民生活食物、纸、木、布、庭院植物修剪物、金属、玻璃、塑料、瓷、燃料灰渣、脏土、碎砖瓦、废器具、粪便等商业、机关同上,另有管道、碎砌体、沥青及其他建筑材料,含有易爆、易燃腐蚀性、放射性废物以及废汽车、废电器、废器具等市政维护、管理部门碎砖瓦、树叶、死禽畜、金属、锅炉灰渣、污泥等农业秸秆、蔬菜、水果、果树枝条、人和禽畜粪便、农药等核工业和放射性医疗单位金属、含放射性废渣、粉尘、污泥、器具和建筑材料等注: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北京: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1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废物的定义、种类及来源
固体废物(solid waste),亦称废物,一般是指人类在生产、流通、消费以及生活等过程提取有用的组分后,被弃去的固状物质和泥浆状物质。

实际上所谓废弃物一般是指在某个系统内不可能再利用的部分物质,例如植物的枯枝败叶、动物的骨骼排泄物、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垃圾、工业生产过程的排出物等。

但这些废弃物中有些属有机物,经过适当处理可作优质肥料供植物生长,工业废料经过挑选加工可成为有用之物或可重新用作原料,也就是说固体废物可以重新资源化。

(一)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分类
1.固体废物的产生:固体废物大部分来自人类生产活动的许多环节,其中也包括来自各种废物处理设施的排弃物,其余部分则来自人类的生活活动,主要为生活垃圾、粪便的排放,下表列出了各类发生源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多,其发生量一般约为工业固体废物的10%。

据有关资料反映,美国每年产生城市垃圾18000万吨,苏联4000万吨以上,日本3700万吨。

我国固体废物的产生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急剧增加,1982年工业固体废物与城市市政垃圾产生量为5.5亿吨,其中市政垃圾约占20%,1985年,仅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即达5.23亿吨。

近几年,我国城市垃圾量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9.6%,全国300多个城市每年产生垃圾5183万吨。

2.固体废物的分类:固体废物有多种分类法,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其危害状况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按其形状一般可分为固体的(颗粒状、粉状、
块状)和泥状的(污泥)。

通常为便于管理,可按来源进行分类,可分为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弃物和放射性废物五类。

矿业废物来自矿物开采和矿物选洗过程;工业废物来自冶金、煤炭、电力、化工、交通、食品、轻工、石油等工业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城市垃圾主要来自市镇居民的消费、市政建设和维护、商业活动;农业废弃物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禽畜饲养;放射性废物主要来自核工业和核电的生产、核燃料循环、放射性医疗和核能应用及有关的科学研究等。

(二)固体废物的危害
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侵占土地:固体废弃物不加利用就需占地堆放,堆积量越大,占地越多,据估算,每堆积一万吨渣,约需占地一亩。

我国仅煤矸石一项存积量就达10亿吨,侵占农田5万亩,全国有堆肥厂30多个,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场)29个,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还在继续增长。

这些城市垃圾、矿业尾矿、工业废渣等侵占了越来越多的土地,从而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妨碍了城市环境卫生,而且埋掉了大批绿色植物,大面积的破坏了地球表面的植被,这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的优美景观,更重要的是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污染土壤:废物堆置,其中的有害组分容易污染土壤。

如果直接利用来自医院、肉类联合厂、生物制品厂的废渣作为肥料施入农田,其中的病茵、寄生虫等,就会使土壤污染。

土壤是许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场所,这些微生物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大自然的物质循环中担负着碳循环和氮循环的一部分重要任务。

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经过风化、雨淋,产生高温、毒水或其他反应,能杀伤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并能改变土壤的成分和结构,使土壤被污染。

3.污染水体:固体废物随天然降水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因较小颗粒随风飘迁、落入河流、湖泊,造成地面水的被污染;固体废物随渗沥水渗到土壤中,进入地下水,使地下水受污染;废渣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会造成上述水体的污染。

4.污染大气:固体废物一般通过下列途径可使大气受到污染──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某些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出有害气体;细粒、粉末受到风吹日晒可以加重大气的粉尘污染,如粉煤灰堆遇到四级以上风力,可被剥离1~1.5厘米,灰尘飞扬可高达20~50米;有些煤矸石堆积过多会发生自燃,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采用焚烧法处理固体废物也会使大气污染。

自《环境生态学》金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