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形成性考核册09-11-11
国际法形成性考核册

国际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一、不定项选择题1、C2、AB3、BD4、A5、ABC二、填空题1、威斯特伐利亚公会的召开;《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2、司法判例;公法学家学说;际组织的决议3、各国公义;有普遍意义;成国际法的基础;有强行法的性质4、永久的人口;定的领土;政府;与他国交往的能力5、强制性理由;任择性理由三、名词解释1、一贯反对是指一个国家一贯反对某项国际习惯规则对他的法律效力。
即一个国家从一项习惯法规则形成的开始或最初级阶段就表示反对 至其形成之后从不接受该规则的法律约束力。
2、国家继承是指一国对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3、外交保护指国家通过外交机关对在国外的本国国民的合法利益进行的保护。
4、庇护是指国家允许因政治原因受外国追诉或迫害而前来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在本国入境、居留并对之加以保护的行为。
国家对外国人的庇护通常在本国领域内庇护,但不排除条约规定的域外庇护。
四、简述题1、概述法主体的概念和条件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为满足以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确定国家间权利义务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
他们是通过国际程序而形成的。
国际法具有下列特征:(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
(2)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
(3)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体的措施。
2、简述新国家产生的情势(1)殖民地或附属国的独立(2)国家合并(3)国家分离(4)国家解体3.简述国家不法行为的不法性在哪些情势下可以解除存在一下情况之一者,可解除违背国际义务行为的不法性。
①同意②自卫③对一国际不法行为采取的反措施④不可抗力⑤危难⑥危急情况五、论述题1.试述如何正确认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答:正确认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应该是既看到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体系,他们在主体、调整的对象、渊源、效力根据和性质等反面都是不同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他们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这种关系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国家处理两者的关系时应该通过国内法执行国际法的规定。
《国际经济法》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法》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1一、正误判断题1、错(P9)2、错(P3)3、错(P43)4、错(P50)5、错(P48)6、错(P59)7、错(P61)二、单项选择题1、C(P28)2、A(P22)3、C(P20)4、B(P22)5、B(P72)6、D(P74)7、C(P75)8、B(P77)9、A(P69)10、B(P73)11、B(P73)12、B(P70)三、多项选择题1、ABD(P26)2、ABCD(P26)3、ABD(P26—27)4、BCD(P27)5、ABCD(P28)6、ABCD(P71)7、ABCD(P71)8、ABCD(P71)9、AB(P69)10、AC(P77)11、ABC(P71)四、问答题1、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价格条款的主要内容:每一计量单位的价格金额、计价货币、指定交货地点、贸易术语与商品的作价方法等。
(P41)2、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的主要作价方法:(1)固定价格:短期交货合同。
(2)滑动价格:长期交货合同。
(3)后定价格:只规定确定价格的时间和方法。
(4)部分固定价格、部分滑动价格:分批交货合同,近期交货用固定价格,远期交货部分按交货时行情或另行协议作价。
(P42)五、案例1、(P30)答:双方之间的合同成立。
原因如下:(1)双方都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对合同的法律适用无约定,则关于该合同的纠纷适用公约的规定。
(2)根据公约,一方要约,另一方承诺,承诺到达要约人时,合同成立。
(3)5月17日,富丽达有限责任公司给芬兰耶德纪世有限责任公司的去电为要约。
该要约中规定的承诺期限,则芬兰耶德纪世有限责任公司只要在该期限内承诺,富丽达有限责任公司就应接受承诺,双方合同成立。
(4)5月22日芬兰耶德纪世有限责任公司给富丽达有限责任公司的回电,是对5月17日要约的承诺。
该回电中尽管增加了“要求提供卫生检疫证书、产地证书和磅码单,需提供良好适合海洋运输的包装”等原要约中没有的内容,但根据公约的规定,只要承诺不构成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的更改,就不是一个新要约,仍是有效的承诺。
国际经济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国际经济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一一、判断:×、×、×、×、×、×、√二、1、C,2、A,3、C,4、B,5、B,6、D,7、C,8、B,9、A,10、B,11、C,12、C三、ABD、ABCD、AB、BCD、ABCD、ABCD、ABCD、ABCD、AB、AC、AC四、1、p41页2、p41-42页五、案例一:合同未成立。
理由:芬兰的公司对包装条件做了实质修改,构成反要约。
案例二:合同成立。
理由:该要约系不可撤销要约,在接到要约的当天,A&AT即以电话将告知绿色公司表示完全接受要约。
合同日期就为10月11日,理由是在要约未规定承诺的方式下,以电话告知比邮寄的方式快,符合《公约》第二十三条规定。
《国际经济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二一、√、√、×、√、×、×、×、×、×、×、×、×二、C、C、A、C、A 、A、C、A、B、B、D、D、D、B、B、B、A、B、A、B、B三、ACD、BC、BCD、ABD、ACD、BCD、ABCD、BCD、ABD、ABC、ABD、BCD、ABD、AB、ACD、AC、ABD、AC四、1、p712、p97《国际经济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三一、×、×、×、√、√、√、×、×、×二、D、C、C、D、C、B、B、A、C、B、A三、ACD、BC、BD、ABD、ABC、ABC、ABCD、ABC、ABCD、ABD、AC四、1、p324页2、p314页《国际经济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四一、√二、A三、ACD四、p429-430页五、案例1、不构成要约,此来电系对对方要约的承诺。
2、不构成承诺。
因其对包装条款提出了模糊的要求,有了实质性的改变。
3、双方未订立合同。
理由是信息技术公司对A&AT公司的反要约未做承诺。
国际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一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1.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是(C).2.国际法的渊源主要包括(AB)3.按照国际惯例,下列条约应予继承的是(BD)4.国家在相同条件下呵特定范围内给予外国人与本国人相同的待遇的原则(A)5.引渡的程序包括(ABC)二,填空题1,威斯特伐里亚公会的召开和《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的签定,格劳修斯的《战争与和平法》发表2,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3,各国公认、具有普遍意义、构成国际法的基础4,固定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构成国际法的基础、具有强行法的性质5,强制性理由、任择性理由三、名词解释1.一贯反对是指一个国家一贯反对某项国际习惯规则对它的法律效力,即一个国家从一项习惯法规则形成的开始或最初阶段就表示反对,且其形成后从不接受该规则的法律拘束力。
2.国家继承是指一国对某一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
也就是说由于出现了国家领土变更的事实,而使与变更的领土相关的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继承国。
3.外交保护答:外交保护是指国家对其在外国的国民(包括法人)之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家违反国际法的侵害而得不到救济时,采取外交或其他方法向加害国求偿的行为。
4.国际法上庇护的一般意义是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被追诉或遭迫害而请求避难的中国人,准其入境、居留和给予保护。
四、简述题1.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和条件国际法主体亦称国际法律人格者,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体。
作为国际法主体须具有以下三个条件:⑴能独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⑵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⑶有国际求偿能力。
2.简述新国家产生的情势。
答:新国家产生的情势主要包括:(1)殖民地或附属国的独立。
殖民地或附属国人民通过武装斗争或和平方式摆脱原殖民国家或宗主国的统治而成为新独立国家。
(2)国家合并。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领土合并建立一个新国家。
中央电大第二学期国际私法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1(第1章~第3章)一、不定项选择题1、国际私法上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ABD )。
A、对同一民事关系,相关国家的法律作出了不同的规定B、一国法律的域内效力与另一国法律的域外同时作用于同一民事关系,法律的域内效力与法律的域外效力产生冲突C、对同一法律概念,相关国家作出了不同的法律解释D、受案法院在一定条件下承认外国法律的域外效力2、统一实体规范是指在( CD )中规定的用来确定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规范。
A.国内立法 B.国内判例 C.国际条约 D.国际惯例3、在判例法国家,权威学者的著作是解决国际私法纠纷的依据。
在英国,可以作为解决涉外民事争议的权威著作是( A )。
A、戴西和莫里斯的《冲突法论》B、戚希尔和诺思的《国际私法》C、巴蒂福尔的《国际私法总论》D、萨维尼的《现代罗马法体系》4、从自然法的角度对国际私法进行研究,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共同体,存在着约束各个国家的统一法律,这一学派称之为( C )。
A.二元论学派 B.民族主义学派 C.国际法学派 D.国内法学派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这条冲突规范是( A )A.单边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 C.选择型冲突规范 D.重叠型冲突规范6、法院地法这一系属公式主要解决( D )。
A、有关人的能力、身份、婚姻家庭和财产继承方面的法律冲突B、不动产物权方面的法律冲突C、行为方式有效性方面的法律冲突D、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方面的法律冲突7、识别的依据是国际私法学者争论不休的问题.依何种法律进行识别,学者们的主张主要有(ABCD)。
A:依法院地法识别B:依准据法识别C:用分析法学和比较法的方法识别D:按不同的情况依据不同的法律进行识别8、经冲突规范援引某国法律作为涉外民事案件的准据法,而该国是一个多法域国家,存在区际法律冲突。
各国一般采取( ABD)方法确定准据法,解决区际法律冲突。
A.以法院地冲突规范中的连接点确定准据法B.按多法域国家的区际私法确定准据法C.当事人协商确定准据法D.法院地冲突规范专门针对多法域国家的法律适用规定了应以哪一法域的法律作为准据法9、国际私法对反致问题进行研究并逐渐形成一种制度,始于( C )。
国际私法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国际私法一、不定向选择题1.国际私法主要解决( D )A、区际法律冲突B、时际法律冲突C、人际法律冲突D、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冲突2.( C) 是国际私法渊源的最早表现形式。
A.国际条约B.国际惯例C.国内立法D.国内判例3.在判例法国家, 权威学者的著作是解决国际私法纠纷的依据。
在英国, 能够作为解决涉外民事争议的权威著作是( A ) 。
A、戴西和莫里斯的《冲突法论》B、戚希尔和诺思的《国际私法》C、巴蒂福尔的《国际私法总论》D、萨维尼的《现代罗马法体系》4.19世纪以前, 国际私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C ) 。
A、成文法B、判例法C、学说法D、成文法与学说法并存5.以当事人本国法作为属人法起始于( C ) 。
A、 1756年《巴伐利亚法典》B、 1794年《普鲁士法典》C、 18 《法国民法典》D、 1898年《日本法例》6.意思自治原则是( D ) 提出来的。
A.格劳秀斯B.胡伯C.奥斯汀D.杜摩兰7.既得权说是( C ) 提出来的。
A、巴托鲁斯B、杜摩兰C、戴西D、库克:8.在”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这一冲突规范中, ”侵权行为”系( A ) A、范围B、系属C、连接点D、准据法9.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这条冲突规范的连接点是( B ) 。
A、侵权行为B、侵权行为地C、侵权行为法律D、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1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这条冲突规范是( A )A.单边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 C.选择型冲突规范 D.重叠型冲突规范11.在中国, 国际私法的渊源能够表现为( ABCD ) 。
A、国内立法B、国内判例C、国际条约D、国际惯例E、国际私法权威学者的学说12.属人法是以当事人的国籍、住所或居所为连结点的系属公式, 主要解决( CD ) 等方面的法律冲突。
A、物权方面的B、行为地方面的C、人的能力、身份、家庭财产方面的D、财产继承方面的13.物之所在地法解决与物权有关的法律冲突, 具体说来, 物之所在地法( ACD ) 。
国际公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国际法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1一,不定项选择题1、C2、AB3、BD4、ABD5、ACD二,填空题1,威斯特伐里亚公会得召开,《威斯特伐里亚与约》得签定2,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国际组织得决议3,各国公认、具有普遍意义、构成国际法得基础、具有强行法得性质4、国家得主体地位,国际组织得主体,争取独立得民族解放组织之主体地位5、引渡请求所指得行为、为了提起刑事诉讼而请求引渡得三、名词解释1、一贯反对原则指得就是对于一项解决国际争端得由某条约或者协定所确立得规则,该规则由于在很长时间内为国际社会成员所采纳而形成为国际习惯,对于国际习惯通常就是所有国家都必需遵守,但就是,若果某一个国家在在该项规则确立之初即确立该规则得条约后者协定成立之时就一直持反对态度,则该规则对此反对国不适用。
2、国家继承就是指一国由于领土变更得实施而引起得该国得国际法上得权利与义务,被别国所取代得法律关系。
取代别国得权利义务得国家称为继承国,被取代得国家称为被继承国。
3、外交保护就是指在一国得外国人应履行其对居住国与国籍国得双重义务,同时她得有关权利也应得到居住国及国籍国得双重保护。
当在居住国其权益受到侵害时,国籍国在某些情况下有权采取某些措施提供帮助,其中重要得措施之一就就是外交保护。
4、庇护指一国对因政治原因而遭受她国追诉(包括可能追诉)或处罚得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给予保护并拒绝将其交还或引渡得一项国际法制度。
国家对于因被外国当局通缉或受迫害而来避难得外国人,许其入境与居留,并给予保护得法律概念。
四,简述题1、概念:享受国际法上权利与承担国际法义务能力得国际法律得参加者,或者称为国际人格法律者。
条件: A.具有独立参与国际关系得资格 B.具体直接享有国际法上权利得能力 C.具有直接承担国际法上义务得能力2、新国家产生得情势①独立②合并③分离④分立3、简述国家不法行为得不发性在哪些情势下可以解除(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得个人行为;(二)因公民、法人与其她组织自己得行为致使损害发生得;(三)法律规定得其她情形。
国际公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国际法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1一,不定项选择题1、C2、AB3、BD4、ABD5、ACD二,填空题1, 威斯特伐里亚公会得召开,《威斯特伐里亚与约》得签定2, 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国际组织得决议3, 各国公认、具有普遍意义、构成国际法得基础、具有强行法得性质4, 国家得主体地位,国际组织得主体,争取独立得民族解放组织之主体地位5, 引渡请求所指得行为、为了提起刑事诉讼而请求引渡得三、名词解释1、一贯反对原则指得就是对于一项解决国际争端得由某条约或者协定所确立得规则,该规则由于在很长时间内为国际社会成员所采纳而形成为国际习惯,对于国际习惯通常就是所有国家都必需遵守,但就是,若果某一个国家在在该项规则确立之初即确立该规则得条约后者协定成立之时就一直持反对态度,则该规则对此反对国不适用。
2、国家继承就是指一国由于领土变更得实施而引起得该国得国际法上得权利与义务,被别国所取代得法律关系。
取代别国得权利义务得国家称为继承国,被取代得国家称为被继承国。
3、外交保护就是指在一国得外国人应履行其对居住国与国籍国得双重义务,同时她得有关权利也应得到居住国及国籍国得双重保护。
当在居住国其权益受到侵害时,国籍国在某些情况下有权采取某些措施提供帮助,其中重要得措施之一就就是外交保护。
4、庇护指一国对因政治原因而遭受她国追诉(包括可能追诉)或处罚得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给予保护并拒绝将其交还或引渡得一项国际法制度。
国家对于因被外国当局通缉或受迫害而来避难得外国人,许其入境与居留,并给予保护得法律概念。
四,简述题1、概念:享受国际法上权利与承担国际法义务能力得国际法律得参加者,或者称为国际人格法律者。
条件:A.具有独立参与国际关系得资格 B.具体直接享有国际法上权利得能力 C.具有直接承担国际法上义务得能力2、新国家产生得情势①独立②合并③分离④分立3、简述国家不法行为得不发性在哪些情势下可以解除(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得个人行为;(二)因公民、法人与其她组织自己得行为致使损害发生得;(三)法律规定得其她情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1一,不定项选择题1.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是(C).A.林则徐B.严复C.丁韪良D.张之洞2.下列行为中,属于国际罪行的是(D)A.侵害他国侨民的合法权益B.侮辱他国的外交代表C.侮辱他国的国旗D.贩卖奴隶3.国际法的渊源主要包括(AB)A.国际习惯B.国际条约C.国际法学家的学说D.联合国大会的决议4.按照国际惯例,下列条约应予继承的是(BD)A.和平友好条约B.边界领土条约C.中立条约D.道路交通条约5.国际法律责任的主体有(A)A.国家B.政府间国际组织C.民族解放组织D.法人6.依国际实践,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免除国家责任(B).A.同意B.国际组织授权C.不可抗力D.自卫行为7.国家为防止和惩治违反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等事项的法规,可设立(ACD)A.专属经济区B.渔区C.毗连区D.领海8.公海是指不包括下列哪些部分的海域(ABD)A.内水B.领海C.大陆架D.毗连区二,填空题1,威斯特伐里亚公会的召开,《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的签定2,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3,国家的主体地位,国际组织的主体,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之主体地位4,18,19三,简述题1.国际法有哪些特征 P3它的效力依据是什么 P4-8答:国际法的特征包括:(1)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关系.(2)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的协议.(3)国际法的强制执行依靠国家采取单独的或集体的措施.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是各国的意志之间的协议.2.国家承认有哪些法律效果 P65国家承认意味着承认国对新国家的国家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上述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认可和接受,还可以在承认国与被承认国之间确立起正式,稳定和全面的权利义务关系,例如,建立外交,领事或其他具体的条约关系.四,论述题1.试述国家的基本权利.P60国家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固有的,不可缺少的,根本性的权利,是国家主权的直接体现.国家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独立权.即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内外事物而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和干涉的权利.(2)平等权.是指国家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以平等身份和资格进行国际交往并承受国际的权利.(3)自卫权.即有以武力防卫外国对本国的武力攻击和协助他国防卫武力攻击的权利.包括单独自卫和集体自卫.(4)管辖权.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手段对特定的人,物,事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权利.他包括属地管辖,即有权对位于本国领土范围之内的一切不享有管辖豁免的人,物,和行为进行管辖;属人管辖,即有权对无论位于何处的一切具有本国国籍的人进行管辖;此外还可以对本国领土以外犯有危害本国安全,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和其他重大政治,经济利益的罪行的外国人进行管辖;还可以根据国际习惯规则或国际条约的规定,对在本国领域之外对本国人犯有某些罪行的外国人进行管辖;或对不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在本国领域以外所犯的某些国际罪行进行管辖.五,案例分析案情:光华寮案(见教材第426页)分析:(1)台湾当局是否具有独立的国际地位它能否代表中国在日本法院提起诉讼(2)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日本的法院是否可以受理台湾代表中国的诉讼(3)日本京都地方法院1977年的最初判决是否符合国际法(4)1982年及其后日本各级法院对光华寮案的判决或裁定符合国际法吗为什么参考答案:(1)台湾当局不具有独立的国际地位.不能代表中国在日本法院提起诉讼.(2)日本法院不能受理台湾代表中国的诉讼.(3)1977年的判决符合国际法.(4)1982年及其后的判决或裁定不符合国际法.(理由请各位同学结合国际法的主体条件,地位等内容进行回答)作业2一,不定项选择题1.国际法上的政府继承发生于下列场合(B).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军队2.引渡的程序包括(ABC).A.请求引渡的提出B.引渡的对象移交C.引渡请求的审查D.引渡结果的报告3.可以引起条约无效的原因有(ABCD).A.诈欺B.错误C.贿赂D.与强行法抵触4.(B)在审理案件时仅以国家为唯一的诉讼当事人.A.国际常设法院B.联合国国际法院C.欧洲联盟法院D.美洲人权法院5.以下实体可以请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AB).A.联合国大会B.安理会C.中国D.欧洲联盟二,填空1,共管,租借,势力范围,国际地役2,22000多海里,18000多海里3,200,3504,谈判,翰旋,调停,和解和国际调查5,总领事馆,领事馆,副领事馆,领事代理处三,名词解释1.领土主权:国家对领土具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它包括两方面意义.一方面是国家对其领土具有所有权,因此具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另一方面意义是国家对其领土及领土内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有排他的管辖权.P862.边境制度:是为保护国家安全,维护边界线和便利当地居民的生活,国家在边境地区建立的有关维护界标,利用界水,边境居民往来等有关的制度.P973.历史性海湾:P1164,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以外并领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算领海的宽度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P132四,简述题1.简述公海上的管辖权P147答:可以分两方面理解,一是公海上的专属管辖权,即船旗国和有关人员所属国对船舶碰撞和其他航行事故以及船长和其他服务人员的刑事责任具有管辖权.二是公海上的普遍管辖权,即各国对于公海上发生的违反人类利益的国际罪行以及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应予管辖,这些罪行包括海盗行为,贩运奴隶,未经许可的广播和贩运毒品等.2.简述外空活动的制度.P185答:各国进行外空活动有三项制度:责任制度,救助和送回宇航员及送还发射物制度,登记制度.重点责任制度.①责任制度的确定②责任的范围.发射国的损害责任是其发射的空间物体给别国或国际组织造成的物质损害,即生命的丧失,身体伤害或健康及其他损害和财产的损害.这种损害如果是发生在地球表面或对飞行中的航空器造成的损害,则发射国要负绝对赔偿责任.如果发生在地球表面之外的地方,则只有当这种损害是由发射国的过失所致,它才承担责任.损害发生后,受害人可向任何一个发射国求偿.五,论述题1,试述《蒙特利尔公约》.P173答:《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公约》简称《蒙特利尔公约》,1971年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召开的航空法外交会议上签订,1973年1月26日生效,已有144个国家参加,公约共有16条.它是在《海牙公约》基础上,进一步对防止危害干涉,破坏和损坏民用航空安全的各种非法行为作为规定.主要内容有:(1)关于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确定.蒙特利尔公约》规定了非法地和故意地实施以下行为属于犯罪:①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采取暴力行为,从而危及该航空器的安全;②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或使其受损,而不能飞行或危及它的飞行安全;③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或使他人放置某种装置或物质,可能破坏该航空器;或使其受损坏以致不能飞行或危及其飞行安全;④破坏或损害航行设备或妨碍其工作,足以危及其飞行安全;⑤故意传送虚假情报,从而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这些犯罪的未遂行为,以及实施这些行为或未遂行为的共犯行为均属犯罪.(2)关于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非法行为的管辖权同《东京公约》和《海牙公约》相比,该公约将处罚范围扩大到使用中的航空器,即指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止.综合《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及其补充议定书的规定,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以下几类国家有管辖权:①航空器的登记国;②航空器降落时,被指称的嫌疑犯依在该航空器内,该航空器的降落地国有管辖权;③在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内发生犯罪或针对航空器的犯罪,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国或其永久居所地国有管辖权;④罪行发生地国有管辖权;⑤嫌疑犯发现地国;⑥依各国国内法规定的其他管辖权.中国于1980年9月10日加入该公约,同时声明中国政府不受关于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的规定的约束,这表明我国在申请加入《蒙特利尔公约》时声明对公约第14条第1款持保留态度.同年10月10日公约对中国生效.六,课堂讨论案情:卓长仁劫机案(见教材第434页)分析:(1)韩国对中国被劫持的96号民航机,机组人员及乘客所采取的措施是否符合《海牙公约》的规定(2)韩国拒绝引渡卓长仁等罪犯是否违反国际法为什么(3)中国请求引渡卓长仁等的根据是什么(4)什么是"或引渡或起诉原则" 该原则有何意义答:(1)符合.根据《海牙公约》第9条.(2)韩国拒绝引渡卓长仁等罪犯不违反国际法.因为关于劫机犯的引渡,《海牙公约》规定非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应视为可引渡的罪行,但并为规定缔约国之间的引渡人犯之义务.当时,我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国与韩国均为《海牙公约》的缔约国,但两国并无外交关系和缔结引渡条约,因此韩国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将劫机犯引给中国.(3)中国请求引渡卓长仁等罪犯的根据是《海牙公约》的第4条,我国是被劫飞机的登记国和罪犯的国籍国,对他们的罪行有管辖权.(4)参考课本176页(具体理由请各位同学参考教材有关民用航空安全及引渡的相关内容.)作业3一,不定项选择题1.国际河流制度和永久中立制度产生于(D).A.17世纪B.18世纪C.16世纪D.19世纪2.国家的常驻外交代表机关有(ABD).P252A.驻国际组织的使团B.使馆C.外交团D.特别使团3.条约禁止保留的情形有(ABD).A.条约本身禁止保留B.保留不符合条约的宗旨C.有缔约国反对保留D.双边条约4.区域性机关若采取执行行动须经下列哪一国家或机构批准(B).A.联合国大会B.联合国安理会C.争端当事国D.第三国5.下列哪个组织是与联合国建立关系的第一个专门机构(A).A.国际劳工组织B.世界气象组织C.万国邮政联盟D.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二,填空1,双系或单系血统原则,出生地原则,混合原则2,国民待遇问题,最惠国待遇问题,互惠国待遇问题3,引渡请求的提出,引渡请求的审查,决定4,报告机制,国家间控诉机制,个人来文机制5,《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条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6,三个等,特命全权公使,教廷公使,代办三,名词解释1.国籍的抵触:国籍的抵触又称国籍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不止一个国籍或不具有任何国籍的法律状态.P200 2.外国人的法律地位:是指一般外国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在入境,居留和出境时与有关国家之间存在的权利义务关系.P203 3.外交关系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外交关系的各种原则,规则和制度.P2504.条约法:P290三,问答题1.简述引渡的条件.P214答:一是符合共同原则,即按请求国和被请求国的法律规定都认定被请求引渡的人所实施的行为属于可引渡的犯罪行为,并且刑罚或执行的刑罚达到一定高度.二是被请求引渡的人所犯的罪行不属于政治犯罪.2.简述条约的程序.答:1,条文的议定2,约文的认证3,表示同意受条约拘束.四,案情:诺特鲍姆案(P437)分析:(1)何为实际国籍原则为什么国际法院否定了列支敦士登的国籍是诺特鲍姆的实际国籍(2)危地马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诺特鲍姆采取的措施是否符号国际法答:(1)实际国籍原则指的是:国籍要符合个人与国籍国之间有最密切实际联系的事实.最密切联系的事实根据惯常居住地,利益中心地,家庭联系地等.如果以一国的国籍来反对别国时,该国籍必须符合实际情况.这也是危国抗辩得到法庭支持的原因.在本案中诺特鲍姆具有两种国籍,即危国——出生取得,列国——归化取得.从诺特鲍姆的一生活动来看,他虽然取得了列国国籍,但他与列国的联系并不密切,而长期侨居在外从事商业活动,那么在实践中个人与他国国籍之间的法律关系应为一种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本案来看,诺特鲍姆虽然取得列国国籍,但与列国并没有建立一种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以法院否定了列国为他的实际国籍. (2) 不符和国际法.因为在危国,诺特鲍姆属于外国人,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外国人与所在国国民应处于平等地位,如享有民事权利中的人身自由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财产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显然危国政府逮捕诺特鲍姆,没收财产的做法不符和国际法.作业4一,不定项选择题1.在国际法上,引起国家继承的原因是(CD).A.政变引起的政权更迭B.宪法程序外的政权更迭.C.领土主权被限制D.国际法主体的变化2.区域性机关若采取执行行动,须经(B)的授权.A.联合国大会B.联合国安理会C.争端当事国D.第三国3.国际组织的成员有以下几种(ABCD).A.完全成员B.联系成员C.部分成员D.观察员4.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者有(D).A.联合国组织B.联合国安理会C.联合国其他机关或专门机构D.联合国会员国5.国际法院的法官(BCD).A.对涉及本国的案件必须回避B.对涉及本国的案件不用回避C.对曾经参与过的案件必须回避D.均没有同一国籍二,填空1,决策机关,执行机关,行政机关2,189,513,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4,政治的方法,法律的方法5,诉讼管辖权,咨询管辖权三,名词解释1.条约的保留:是指一国于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所做之片面声明,不论措辞或名称如何,其目的在于摈除或更改条约中若干规定对该国施用之法律效果.P2972.翰旋:斡旋是指由第三方为争端当事国提供有利于他们接触和谈判的便利条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转达各方的意见,从而促使当事国开始谈判或者重开业以停止的谈判.3.仲裁:又叫公断,是指当事国根据协议,把争端交给它们自行选择的仲裁员处理,并相互约定遵守其裁决的解决争端的方式.P3664.战时封锁:是交战国以兵力切断敌国的或敌国占领的海港以及海岸的交通,使所有国家的船舶和航空器不能出入.P409四,简答题1.简述条约无效的理由.P310答:(1)违反国内法关于缔约权限的规定;(2)违反自由同意:错误,诈欺,贿赂,强迫(3)条约的内容违反国际法强行规则.2,简述安理会的表决程序.答:(P340)五,论述题1.试述国际法院的职权.P373答:包括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A)诉讼管辖权.国际法院的诉讼管辖权是指国际法院审理争端当事国提交的诉讼案件的权利.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国包括以下三类国家:1联合国会员国.2非联合国的会员国的《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3其他国家,预先向国际法院交存声明,表明承认国际法院管辖权,保证执行国际法院的判决的国家. 国际法院受理的案件有:1各当事国提交的一切案件;2《联合国宪章》或其他现行条约及协定中所特定的一切案件;3根据《国际法院规约》提交的案件.(B)咨询管辖权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可就任何法律问题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经联合国大会授权的联合国机关及其专门机构只有权请求国际法院就其职权范围内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任何联合国会员国无权请求,亦不得阻止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C)法院适用的法律(D)诉讼程序:遇有一方不履行法院判决时,他方可以向安理会申诉,安理会认为必要可以提出建议和采取办法执行判决.五,案例分析题案情: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案(见教材第445页).分析:(1)什么是战犯战争犯罪属于什么性质(2)为什么说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的审判发展了战争法(3)纽伦堡法庭审判德国战犯的根据是什么(4)1946年联合国大会确定了哪七项原则答:(1)战犯指在战争中从事违犯战争法规和惯例行为的实施者,主要包括领导者,组织者,教唆者,共谋者等.战争犯罪是破坏世界和平,危害人类安全的犯罪,属于国际性罪行.(2)因为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的审判实践时国际社会依据国际法对战争犯罪的各种行为进行审判和处罚的成功范例,其不仅创立了惩治战犯的各项原则,还表明建立国际法庭惩治战争犯罪是一种使国际得以遵守和执行的良好形式,为以后建立国际审判罪犯的机制积累了经验.(3)1945年《关于控诉及惩处欧洲各轴心国家主要战犯协定》及其附件《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4)a国家主权平等原则b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c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d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原则e集体协助原则f普遍遵守原则g不干涉内政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