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原文、赏析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
第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也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师说》注解及原文和翻译

《师说》注解及原文和翻译古之学者①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
人非生而知之③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④,终不解矣。
【字词注释】①学者:求学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者,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所以,用来……的、……的凭借,跟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所以”不同。
受,同“授”。
③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道理。
之,指知识和道理。
④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
【诗文翻译】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生乎吾前⑤,其闻⑥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⑦;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⑨?是故⑩无(1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
【字词注释】⑤生乎吾前:后面略去“者”(……的人)。
乎,相当于“于”。
下文“先乎吾”的“乎”同。
⑥闻:知道,懂得的意思。
⑦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师之,就是“以之为师”。
⑧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
师,动词。
⑨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先生于吾)还是比我小(后生于吾)呢?庸,岂、哪。
知,识别。
年,这里指年龄。
之,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
⑩是故:因此,所以。
(11)无:无论,不分。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诗文翻译】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翻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翻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出自韩愈的《师说》。
《师说》的主要内容:是说
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
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
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首先,这就是一个推论句式,标志:“……者……也”;
所以:表凭借,用来;
布道:传授科学知识;
授业:教授学业;
答疑:答疑困惑。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
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
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
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
抨击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整体表现出来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整
体表现出来作者罔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全文篇幅虽不常,但涵义深广,论点独特,结
构细致,用笔细致,富于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高考语文必修《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考语文必修《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必修《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高考语文必修《师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ān)。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文言文师说翻译及难点

夫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导之使入于道,使之明理,授之知识,解其疑惑。
师之道,古之圣贤所重也。
故有云:“师者,人之楷模也。
”翻译:老师的定义,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
古代的学者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引导他们进入道理的,使他们明白道理,传授他们知识,解答他们的疑惑。
老师的道理,是古代圣贤所看重的。
所以有句话说:“老师,是人们的楷模。
”难点分析:1. “夫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夫”字在此处是发语词,无实际意义,用于引出下文。
- “所以”表示目的,此处翻译为“用来”。
- “传道”指传授道理,即传授道德、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 “授业”指教授学业,即教授具体的专业知识。
- “解惑”指解答疑惑,即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古之学者必有师。
”- “古之”表示古代的,此处翻译为“古代的”。
- “学者”指有学问的人,此处翻译为“学者”。
- “必有”表示必定有,此处翻译为“必定有”。
3. “师者,所以导之使入于道,使之明理,授之知识,解其疑惑。
”- “导之”表示引导他们,此处翻译为“引导他们”。
- “入于道”表示进入道理,此处翻译为“进入道理”。
- “使之”表示使某人做某事,此处翻译为“使他们”。
- “明理”表示明白道理,此处翻译为“明白道理”。
- “授之知识”表示传授知识,此处翻译为“传授他们知识”。
- “解其疑惑”表示解答他们的疑惑,此处翻译为“解答他们的疑惑”。
4. “师之道,古之圣贤所重也。
”- “师之道”指老师的道理,此处翻译为“老师的道理”。
- “古之圣贤”指古代的圣贤,此处翻译为“古代的圣贤”。
- “所重”表示看重,此处翻译为“看重”。
5. “故有云:‘师者,人之楷模也。
’”- “故”表示因此,此处翻译为“所以”。
- “有云”表示有这样的话,此处翻译为“有句话说”。
- “师者,人之楷模也。
”是一句成语,表示老师是人们的楷模,此处翻译为“老师,是人们的楷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人之模范也”,出于西汉著名学者扬雄的《法言》首篇《学行》:“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务学不如务求师。
师者,人之模范也。
”大意为,教师是能够让未萌之人祛邪向善、安身立命的根本。
尽力为学,不如尽力求师,教师是人们的模范。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唐代韩愈也在《师说》一文中开篇见义: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疑难问题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9月10日,教师节。
在这一天,中国城轨交通行业向行业先锋人物致敬,也就有了浓厚的师德情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中国地铁起步伊始,尤其印证了这一点。
整理那段峥嵘岁月时,好几位老先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不懂什么是地铁”,尤其是前苏联援助的专家撤离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地铁要建,可怎么建?时不我待,面对这样的难题,行业老前辈们并没有时间唏嘘、惆怅,他们从所有能汲取到相关知识的书籍、资料上找经验,从其他相关行业的工作实践中找办法,从地铁工程实际需求中找出路,可以说,中国地铁是无师自通;更要看到,中国地铁是触类旁通。
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地铁人的坚持与智慧。
不盲从,更不茫然,中国地铁这条“钢铁巨龙”的昂首,洽洽是中国地铁人俯下身子劳心劳力地付出所促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行业前辈们的坚守是可敬的。
我们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影响下,中国地铁事业几经起伏,期间甚至经历过长时间停滞,由此也导致人员流失情况的出现。
然而,更多坚守下来的地铁人,潜心于技术研究和拓展视野,考察学习、开展实验等多措并举,把这一份份对行业的热爱和专心,转化为继续前行的能力储备。
他们的坚守是值得的。
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
老一辈中国地铁人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尚的职业操守,共同铸就了挥发着芳香的属于本刊记者/王博38中国地铁从业者的灵魂魅力。
师者,传道授业导惑也

师者,传道授业导惑也师者,传道授业导惑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张》一则,意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解惑疑难问题。
师者,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师者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以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引导着学生探索知识的海洋,成就了无数的人才。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师者的职责与使命。
我们将从师者的定义和历史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师者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并且从个人角度出发,谈谈我们对师者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师者,传道授业导惑也。
这是一句古语,但是却道出了师者的职责与使命。
在古代中国,师者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古代教育理念,强调师者的敬业与慈善,对学生用心教诲,像朋友一样待他们。
这种教育理念一直延续至今,对我们这代人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古代的师者,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他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
而在当今社会,师者的职责和使命依然不变,他们仍然扮演着培养人才的重要角色。
现代的师者,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责任心。
他们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成长为有德有才的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师者需要耐心地解答学生的疑惑,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指引学生走出困惑和迷茫。
师者的责任和使命是非常伟大的,他们肩负着培养国家栋梁的使命,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师者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还波及整个社会。
他们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师者的地位在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是社会的建设者和未来的奠基者。
我们应该对他们抱有更多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作为学生,我们受益匪浅,感恩的心情油然而生。
在我们求知路上,师者为我们点亮了前行的灯火,帮助我们解开了迷茫的心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风育桃李
(某日,收到弟子短信,曰:“一驴拉车,不前,鞭之,仍不前,再鞭,卧地。
一学者见,伏驴耳语:若不前送你为师。
驴旋即起身,狂奔。
——老师保重身体!”爆笑后颇有感触。
)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中华泱泱大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蕴厚重,古风沿袭,尊师重道之礼由来久矣。
人之一生,孰能无师?故,有一长联形容教师: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满天下;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
教师拥有大禹之志,尧舜之心,更拥有无穷的智慧。
当历史的尘烟飘过,回望今夕,教师用言行诠释着:“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存”。
现如今,教师不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古往今来,凡步入教师行业者,即意味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之矢志求索,神圣而悲壮!诚如歌中唱道“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擦掉的是功利,留下的是真理;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至夏商周以来,多少私塾教师,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培育亿万民族之脊梁,谱写着中华文明千古的颂歌。
悠悠历史,灿灿星河,凡出类拔萃、功勋卓著者必有良师,而其师者,或许曾为此无怨无悔付出毕生心血。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责任是主语,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
也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叠叠作业为她的青春开无数次平方。
教师亦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教师似星晨,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观春秋冬夏,三尺讲台数十书桌;望斗转星移,校园教室简陋寒舍。
同样之路返返复复,平凡之事岁月蹉跎。
教师也有辛酸苦辣,也曾悲欢离合,也知世事冷暖,也食人间烟火。
面对渴求,擦干汗滴,让春风轻拂蓓蕾;登上讲坛,激扬文字,让智慧播洒希望。
教师更具梦想,美丽而淡泊。
梦幻荣耀,梦幻超越,折射出其心灵的高洁。
教师那美丽而淡泊的梦幻,莫过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而后生贤与达,恰是师者梦寐以求的寄托和慰籍,骄傲与自豪。
亘古以来,教师的奉献之心,岂是天瞑云澹,层林叠嶂所能挡住?那润物无声的情怀,岂是江水悠悠,湖泊汤汤所能荡涤?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俱往矣,我们曾奋力走过漫长而匆忙的峥嵘岁月;云舒雨洒风起雪舞,我们也曾激情飞越光荣与梦想的沧海桑田。
多年的耕耘,兢兢业业,一寸光阴一寸金,而今可以骄傲、坦然地笑看桃李芬芳满天下了……
【作者简介:王文(笔名),男,武汉建校专职教师,高级讲师职称。
任教二十一载,培育数千学子;担任了多届班主任,深感教书之责重,育人之艰辛。
王老师历年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