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简介

合集下载

鳗鲡高产养殖技术

鳗鲡高产养殖技术

鳗鲡高产养殖技术鳗鲡,属鳗鲡科(Anguillajaponica),俗称河鳗、风鳗、白鳝等,是我国淡水养殖名特水产主要品种。

鳗鲡是一种降河性洄游鱼类,原产于海中,溯河到淡水内长大,后又回到海中产卵。

由于很难满足鳗鱼繁殖的环境条件,鳗鲡的人工繁殖技术尚未完全突破,种苗基本来自天然捕捞。

但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养殖利润高,现在鳗鱼养殖在南方地区已经形成成熟的养殖片区。

鳗鲡适宜生活在水温为10~30℃,当春季水温上升到12℃时,开始摄食,水温在24~30℃的夏、秋季节,食欲旺盛,生长快;冬季水温在10℃以下会停食。

鳗鲡对温度敏感,日温差大于3℃就会影响摄食。

鳗鲡可以通过皮肤辅助呼吸,因此对水中低溶氧时有较大的耐受能力,但也要保证溶氧至少在3 mg/L以上。

鳗鲡为广盐性鱼类,可在盐度0~30.3的水中生活。

pH在7.0~7.5时,最适合鳗鲡的生长。

鳗鲡有趋光性,喜欢弱光,不喜强光,可利用这一点诱食或诱捕。

喜欢逆水流上游,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防逃。

鳗鲡为肉食性鱼类,主要捕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水蚤、底栖动物,如水丝蚓、贝类及有机碎屑、小鱼虾蟹等,当食物缺乏时,会相互残杀。

二鳗鱼养殖水质要求溶解氧:5-12mg/L;pH值:7.0-8.5;氨氮:≤0.2mg/L;亚盐:≤0.1mg/L;总碱度:150-250ppm;总硬度:>200ppm;氧化还原电位>200mV;透明度:20cm-40cm。

藻相要求:绿藻为主,硅藻为辅。

三鳗鱼各养殖期调水需求鳗鱼养殖的前期调节鳗鱼食量较大,养殖密度高,通常后期水浓,底泥较厚,容易坏底,因此每年放养前,应做好清塘工作。

养殖过程中要求水质控制到“嫩绿”,“清爽”。

养殖水体中要有适量的绿藻繁殖,水体底部培养底栖硅藻。

藻类可起到遮荫、增氧和稳定水质的作用。

有时水质清瘦、混浊加之会培养些许轮虫供仔鳗吃食,这种情况下容易破坏水质,使藻类不能正常生长;有时水体中藻类很少,使得水体变得清瘦,这都会影响鳗鱼的摄食和生长。

鳗鲡

鳗鲡

鳗鱼人工养殖主要依靠专用配合饲料(市 上有售),并在每50公斤专用饲料中添加多维 素(维生素A、B、C、E)50克~60克、鱼肝 油1.5公斤~2公斤(水温在20℃以下或35℃以 上应停供鱼肝油)。幼鳗适当少加,成鳗多加。 若暂时缺少专用饲料,可用小杂鱼、畜禽内 脏、蚕蛹等动物性饲料绞碎拌面粉代用,其 粗蛋白质含量必须在40%以上。 早春投放鳗种,秋末冬初即可上市,一 般每亩产800公斤~1000公斤。
鳗鲡常在夜间捕食,食物中有小鱼、蟹、 虾、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也食动物腐败尸 体,更有部分个体的食物中发现有高等植物 碎屑。摄食强度及生长速度随水温升高而增 强,一般以春、夏两季为最高。
池养的鳗鲡在盛夏时摄食强度降低。水 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食欲下降,生长 减慢;10℃以下停止摄食。冬季潜入泥中, 进行冬眠。鳗鲡能用皮肤呼吸,有时离开水, 只要皮肤保持潮湿,就不会死亡。
鲡 鳗
鳗鲡似蛇,无鳞,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主要分 布在中国长江、闽江、珠江流域、海南岛及江河湖泊中。 鳗鱼统称为鳗鲡,它的性别原来最受环境因子和密度 的控制,当密度高,食物不足时会变成公鱼,反之变成母 鱼。在台湾河川中由于鳗鲡数量很少,所以大多是母鱼。
鳗鲡在陆地的河川中生长,成熟 后洄游到海洋中产卵地产卵,一生只 产一次卵,产卵后就死亡。这种生活 模式,与鲑鱼的溯河洄游性 (anadromous)相反,称为降河洄游 性。其生活史分为6个不同的发育阶段, 为了适应不同环境,不同阶段的体型 及体色都有很大的改变: 1、卵期(egg-stage):位于深海产 卵地。 2、柳叶鳗(leptocephalus):在大 洋随洋流长距离漂游,此时身体扁平 透明,薄如柳叶,便于随波逐流。
鳗鲡传统名贵鱼类,也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鱼类之一。 它的生长过程极为奇特,先是在海水 中产卵成苗, 后又进入淡水成长。鳗鲡在“绝食”一年半后仍能 生存,养殖的鳗鲡寿命可长达50年。鳗鲡的营养 价值非常高,所以被称作是水中的软黄金,在中国 以及世界很多地方从古至今均被视为滋补、美容的 佳品。日本人在冬天就常吃香喷喷的烤鳗饭以驱走 严寒,保持充沛精力。鳗鲡营养成分丰富,每百克 (100g)生鲜鳗鲡含水分61.1g、 蛋白质16.4g、 脂质21.3g、醣类0.1g、 灰分1.1g、 矿物质 95mg(毫克)、 维生素 230mg,还含有钙、 磷、 铁、 钠 、钾等物质。

鳗鲡的营养价值

鳗鲡的营养价值

鳗鲡的营养价值鳗鲡的属性1、科属鳗鲡科,鳗鲡属2、产地马来半岛、朝鲜及日本、中国沿海、四川境内的长江干流、金沙江、岷江、涪江、嘉陵江、沱江、渠江等水系以及菲律宾群岛等地的淡水溪流中。

3、别名日本鳗鲡4、简介鳗鲡(mán lí)鳗鲡科(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是一种江河性洄游鱼类,原产于海中,溯河到淡水内长大,后回到海中产卵。

每年春季,大批幼鳗(也称白仔、鳗线)成群自大海进入江河口。

它是传统名贵鱼类,也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鱼类之一。

鳗鲡的营养价值鳗鲡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所以被称作是水中的软黄金,有“水中人参”之美誉。

在中国以及世界很多地方从古至今均被视为滋补、美容的佳品。

鳗鲡营养成分丰富,生鲜鳗鱼含水分、蛋白质、脂质、醣类、灰分、维生素A、D、E,还含有钙、磷、铁、钠、钾等矿物质以及不饱和脂肪酸DHA/EPA。

与其他动物性食品比较,鳗鱼的维生素A、维生素E及脂肪中含有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等,均有较高的含量。

鳗鱼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其脑、卵巢及脊髓中含脑磷脂,卵磷脂及胆固醇。

吃鳗鲡的好处鳗鲡是一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水域的外形像蛇的一种传统的名贵的鱼类,而现代医学发现鳗鱼是一种具有养血补虚,祛湿,抗疲劳等养生功效很强的保健品,特别是对于一些身全虚弱,久病不治,贫血等患者应当具有很好的食疗价值。

因为鳗鲡的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因此对于那些长期面对着电脑或者有“夜盲症”的患者而言多吃鳗鱼还可帮助补充维生素A,保护视力。

鳗鲡还被当作是一种强身健体,特别是对于一些男性朋友而言鳗鱼还是强精壮肾的最好保健品之一。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鳗鱼中的钙质含量也非常丰富,因此对于缺钙人群经常性的食用鳗鱼对预防骨质疏松,保证充足的钙质就具有很大的帮助。

吃鳗鲡的最佳时间春季鳗鲡的选购方法合格的鳗鲡应该是:体表微黄色或黄色,无霉斑,肌肉坚实,无异味。

鳗鲡的营养价值

鳗鲡的营养价值

鳗鲡的营养价值鳗鲡俗称鳗鱼,是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鱼类,用它来制作的菜式味道是比较香的。

然而,正是这种比较常见的鱼类,大家知道它的营养价值在哪里吗?如果你们队鳗鲡的营养价值还有不了解,我们建议大家来阅读一下这篇文章,相信看完之后,你们就可以在生活中更好的利用鳗鲡的营养价值了。

鳗鲡是一种淡水鱼,它的营养价值主要在于可以补虚养血、祛湿和抗癌等功效,而且玛丽体内含有很多维生素A,对我们提高眼力和对付贫血是有帮助帮助的,建议大家好好记住。

我们常吃的淡水鱼类主要有草鱼、罗非鱼、大头鱼等,但是鳗鱼却很少能吃到。

其实鳗鱼跟其他的鱼类也是一样的非常好吃,它们体内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也是不相上下的,只是有些鱼类的骨头比较多而已。

鳗鱼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是久病、虚弱、贫血、肺结核等病人的良好营养品。

鳗鲡体内含有一种很稀有的西河洛克蛋白,具有良好的强精壮肾的功效,是年轻夫妇、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

鳗是富含钙质的水产品,经常食用,能使血钙值有所增加,使身体强壮。

鳗的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是夜盲人的优良食品。

鳗鱼的营养价值与其他鱼类及肉类相比也毫不逊色。

鳗鱼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鳗鱼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分别是普通鱼类的60倍和9倍。

其中维生素A为牛肉的100倍、猪肉的300倍以上。

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E,对于预防视力退化、保护肝脏、恢复精力有很大益处。

其他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同样很丰富。

鳗鱼还含有丰富的“好”脂肪。

其中所含的磷脂,为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另外,鳗鱼还含有被俗称为“脑黄金”的DHA及EPA(深海鱼油成分,DHA为二十二碳六烯酸,EPA为二十碳五烯酸),含量比其他海鲜、肉类均高,而DHA和EPA被证实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作用。

此外,鳗鱼还含有大量的钙质,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也有一定的效果。

最让女士动心的是,鳗鱼的皮、肉都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以养颜美容、延缓衰老,故被称之为“可吃的化妆品”。

鳗鲡鱼的功效是什么?

鳗鲡鱼的功效是什么?

鳗鲡鱼的功效是什么?
鳗鲡鱼又叫白鳝。

鳗鲡形态如蛇,背后部生有肉刺一直延续至尾部,没有鳞甲,有舌头,肚腹白。

大的数尺长,油脂特别多。

鳗鲡鱼肉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各种痔疮瘘和女人阴疮虫痒,暖腰膝,壮阳,又能治疗湿脚气,腰肾间湿风痹,用五味煮食,补益力极强。

患各种疮瘘疬疡风的人,应该经常食用。

小儿营养不良及肠虫引起的腹痛,妇女带下,风瘙如爬行都可用它来治疗,草石药毒等都可运用它来解除。

鳗鲡鱼中小的可以食用,体重达2000 - 2500克及在水中游动时昂头的不能食,肚下有黑斑的,毒性很大。

与银杏同食,易患风软病。

背部有白点没有腮的,也不能食用。

妊娠期食用,则易使胎儿患病。

此鱼虽然有毒,但是用五味调料煎煮则能益五脏,及治疗肺结核。

【附方】
治痔瘘疮杀虫:鳗鲡鱼l条,治如食法,切作片炙,着椒、盐、酱调和食之。

治钻心痛:鳗鲡鱼淡炙令熟,与患人吃1、2枚。

治疗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用鳗鲡鱼l (x)0克处治干净,酒2杯,煮熟,加入陈醋后食用。

治白癜风生于头面上,像癣一样逐渐扩大者:用刀副去创面表皮,使之燥痛感,然后取它的脂涂搽患部,不超过3次即可以治愈。

【禁忌】腹下有黑斑者毒甚,与银杏同食患软风。

脾胃薄弱易泄者勿食多食助热发病,孕妇及时病忌之。

电鳗生活在什么地方

电鳗生活在什么地方

电鳗生活在什么地方
电鳗,又称为鳗鲡,是一种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的鱼类。

它们通常被发现在河流、湖泊和海洋中,喜欢藏身在岩石、水草或泥沙中。

电鳗的生活环境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电鳗生活的地方吧。

首先,电鳗在淡水环境中生活。

它们经常出现在河流和湖泊中,喜欢在水底的
洞穴或泥沙中寻找食物和藏身之处。

在这种环境中,电鳗通常能够找到丰富的食物资源,比如小鱼、虾和其他水生生物。

同时,淡水环境也为电鳗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和水质条件,让它们能够健康地生存和繁衍。

其次,电鳗也在海水环境中生活。

它们常常出现在海洋的岩石和珊瑚礁中,利
用这些地方作为藏身之处。

海水环境中的电鳗也能够找到丰富的食物资源,比如海洋中的小鱼、贝类和甲壳类动物。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也对电鳗的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够生活得健康。

总的来说,电鳗能够生活在多种不同的地方,包括淡水和海水环境。

它们善于
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生存条件。

无论是在河流、湖泊还是海洋中,电鳗都能够找到适宜的地方生活,展现出了它们强大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关注和保护这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神秘生物,让它们能够继续在自己的家园中安心生活。

鳗鱼养殖的实用方法技术 - 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的实用方法技术 - 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的实用方法技术-养殖技术鳗鱼,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

鳗鱼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

又称鳝,是一种外观类似长条蛇形的鱼类,具有鱼的基本特征。

鳗鱼是一种洄游性油类,在海水中产卵,在淡水中生活,如今其人工繁殖技术还没有解决。

鳗鱼属鱼类,似蛇,但无鳞,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鳗鱼养殖的实用方法技术。

一、养殖场条件1.水源:平原地区以河、湖水为主,山区以溪水、泉水为主。

最好要有地下水,以便于提取深井水备用。

养殖场的耗水量很大,因此水量一定要充足,一般养成1千克食用鳗需水约25立方米,因此在设计中以其为基础。

适宜的水质是pH值7~8,透明度20厘米以上,无工业污水危害。

2.电源:养殖场需充足的电源,一般每亩鳗池需配备1千瓦动力的增氧机。

一个年产100吨食用鳗的养鳗场,至少需要15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而且要保证常年不停电。

3.其他:建场土质以壤土为最佳,地形要求平整,气候温暖,若能利用热电厂的温排水或温泉水,则效益更为明显,此外要求水陆交通方便,以便运输饲料和商品鳗。

二、养鳗池设计我国目前常见的养鳗池有露天静水式和余热温流水式两种,其建池要点如下:1.露天静水式养鳗池:利用河、湖、库及地下水等自然水作为水源,建池成本低,耗电少,但产量较低,一般亩产仅1~2吨,这是我国目前主要养殖方式,一般鳗场规模在50亩水面。

其鳗池按鳗鱼不同规格分级饲养,通常分一、二、三级和食用鳗池四种。

其池形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注排水口交叉相对,设置防逃设施,并选择向阳背风的池边搭设食棚。

2.温流水式养鳗池:要求水温控制在鳗鲡生长最适水温27℃左右,并进行流水养殖,其优点是病害少,生长快,单产高,是目前较先进的养殖法。

三、养殖技术食用鳗的养成是将体重20克左右的鳗种,养成体重150克商品鳗的过程。

养殖方法可分专养、混养和搭配养三种。

其关键在饵料投喂、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等。

饵料投喂要求定质、定位、定量、定时。

食物疗法-海鲜篇-鳗鲡鱼

食物疗法-海鲜篇-鳗鲡鱼

食物疗法-海鲜篇-鳗鲡鱼
鳗鲡鱼,别名白鳝、蛇鱼。

鳗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在100克鱼肉中含蛋白质19克,脂肪8克,还含有钙166毫克,磷211毫克、铁、维生素A、B1、B2、C及尼克酸等。

从肌肉中还分离得肌肽和鹅肌肽。

在鱼身粘滑液中含多糖。

鳗鲡鱼肝中含维生素尤其丰富,每100克肝含维生素A15000国际单位,B1300微克,B2500微克。

所以也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祖国医学认为,鳗鲡鱼味甘性平,具有补虚羸、祛风湿、杀虫功效。

因其生性滑利,脾胃虚弱易泄泻者少食;含脂丰富,痰湿之体不宜多进。

【应用实例】
1.骨蒸劳热、肠风下血:鳗鲡鱼500克,去鳞及内脏,煮熟后放盐、醋食用。

2.肺结核:以鳗鲡鱼烧存性,研细末,每服3~6克,日服2次。

或将鳗鲡鱼放清水中煮2~3小时,鳗鲡油就浮在水面上,取油冷凝后备用,每次半匙,日2次,饭后服。

3.夜盲症:鳗鲡鱼300~350克,荸荠7个,炖服,每日1次,连服较长时间。

4.五痔瘘疮:鳗鲡鱼1条,切作片炙,着椒、盐、酱油调和食之。

5.白癜风:热鳗鲡鱼油擦患部,每次擦3~5分钟,日2次。

6.神经衰弱:鳗鲡烧存性,研细末,每服3~6克,日2次。

或经常煮食鳗鲡鱼。

7.角膜软化症:生鳗鲡鱼肝、草决明子细末适量,捣和为丸,
如小豆大,每次3克,日2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鳗鲡
【摘要】长江口是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河口,它通江达海,外引内连,具有独特的水文和水质条件。

巨大的径流给长江带来了大量的泥沙,也输送了大量的营养,形成独特景观生态系统的同时,也为鱼类创造了重要的栖息地。

长江鱼类品种众多,其中不乏重要经济鱼类和珍稀濒危鱼类,此次,就鳗鲡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鳗鲡日本鳗鲡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繁殖特征经济价值
中文学名:鳗鲡
地方名:鳗鱼、河鳗、白鳝等。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硬骨鱼纲幅鳍亚纲鳗鲡目鳗鲡科
主要形态特征:体呈蛇形,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

头呈钝锥状,吻短而平扁,眼小,埋于皮下。

鼻孔两个,前鼻孔具短管,位于吻端;后鼻孔呈裂缝状,位于眼前缘稍前方。

口大,口裂倾斜或近水平状,后方伸达眼后缘下方。

上颌稍长于下颌。

两颌及犁骨均具牙,牙细小尖利如带状。

鳃孔位于胸鳍基部下方,左右分离。

肛门位于体的前半部。

鳞细小,埋于皮下。

侧线孔明显。

背鳍。

臀鳍低长,与尾鳍相连。

尾鳍钝圆或稍尖。

胸鳍短小,无腹鳍。

种类与分布:通过系统发生学和地理分布学的研究,学者普遍认为世界上鳗鲡属总共有19种(包括亚种)。

研究较多的只有两个:欧洲鳗鲡和日本鳗鲡。

我国的分布现状:在我国黄河、长江、闽江及珠江等流域,海南岛、台湾和东北等地均有分布。

生长史及生活习性:鳗鲡是一种降海洄游性鱼类,一生要栖息在海水和淡水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

亲鳗产下卵后,子鳗要经过柳叶鳗前体、柳叶鳗、白仔、墨仔、稚鳗、成鳗的阶段。

受精卵孵化,白色透明的幼体破膜而出,此为柳叶鳗前体。

卵黄完全吸收后,逐渐变态为体呈扁长叶形的柳叶鳗。

柳叶鳗随海流分布开去,向陆地迁移,约半年或一年左右到达大陆沿岸接近河口,变态为半透明的玻璃鳗,又称白仔或鳗线。

白仔具有趋淡性,能感知离岸10n mile以外的淡水从何处入海,从而向河口聚集。

我国通常在长江口捕捞的鳗苗亦指白仔。

白仔经河口上溯,出现黑色素,背部变黑称之为黑仔。

黑仔在江河湖泊中栖息生长,当年可长成稚鳗(种鳗),到第二年秋长成成鳗。

鳗鲡不喜欢强光,对弱光有趋光性。

所以鳗苗溯河只在夜间进行,白天潜伏于水底。

鳗鲡在25-27℃时食欲最旺,生长最快。

鳗鲡除用鳃呼吸之外,皮肤、鳔、口腔、肠管和鳍等也能辅助呼吸,特别是皮肤呼吸。

当水温在15℃以下时,只要皮肤保持湿润,鳗鲡只用皮肤呼吸便可维持其生命。

鳗鲡食性颇杂,食物包括小型鱼类、昆虫幼虫、甲壳类、螺、蚌等软体动物以及高等植物。

产卵降海洄游期间,鳗鲡不摄食,消化器官也因之而退化。

鳗鲡性腺发育和繁殖活动,取决于营养状况和自身的体质,而不取决于年龄,受下丘脑—脑垂体—性腺轴所支配。

在淡水中性腺不能很好的发育,更不能在淡水中繁殖。

所以鳗鲡的产卵场应是在海洋中。

但是产卵场的具体位置众说纷纭,根据海流流速推测,可能是在关岛西北马里亚纳海沟以东14°N、143°E苏鲁加海山附近。

鳗鲡产卵和孵化水层为400-500m,水温16-17℃,盐度35。

属一次性产卵,卵浮性。

亲鳗产卵与光线强弱有关。

在人工养殖状态下,一般在凌晨拂晓前后,4时到6时产卵,4时30分至5时产卵居多。

鳗鲡产卵后亲鳗即死亡。

研究现状:鳗鲡是一种名贵水产品,其肉嫩味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

但是现在天然苗源的捕获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日趋增长的市场需求。

为保护鳗鲡自然资源,发展我国养鳗业,因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和开发已成为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日本鳗鲡的相关研究。

实现人工养殖首先面对的是以下两个问题:亲鳗的催熟工作和仔鳗的培养。

日本鳗鲡是目前人工繁殖鱼类中唯一一种必须通过外源激素诱导才能使Ⅱ期卵巢发育的鱼类。

鲤脑垂体激素(PG)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可诱导成熟亲鳗排卵和受精并得到仔鱼。

然而多次注射外源激素对鳗鲡亲鱼的伤害比较大,能引起HPG轴的功能不正常,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性腺发育。

一次性埋植雄烯二酮和甲基睾酮缓释剂可减少了试验操作,最大限度地保护亲鱼,使亲鱼达到性成熟一种很好的方法,已经成功运用鳗鲡催熟催产。

此外是仔鱼的摄食问题,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是主流的观点,认为仔鱼在早期需要摄食,仔鱼成活率不高的原因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开口饵料。

第2种观点认为仔苗早期不开口摄食。

有报道称观察到仔鳗体表感觉丘存在特殊的功能,可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鳗鲡仔鱼采用这种方式代替摄食尚有待于验证。

2010年3月27日,日本水产厅属下的水产综合研究中心对50尾第一代的亲鳗注射激素催熟后,采集其卵子和精子进行人工受精,获得25万个鳗鲡卵,有70%孵化出体长约3毫米的鳗鲡仔鱼,4月2日开始摄饵(用鲨鱼卵作开口饲料),4月8日存活的10万尾鳗鲡仔鱼体长达8毫米,有趋光反应,4月下旬存活的仔鱼约1万尾。

这是该中心继2002年对亲鳗注射激素催熟产卵,孵化鳗苗成功后,第一次完全获得日本鳗鲡人工繁殖成功。

【参考文献】
庄平、王幼槐、李圣法等长江口鱼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张森、谢仰杰、黄良敏日本鳗鲡人工繁殖现状及存在问题福建省高校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 361021
蒋天宝、刘利平、高晓阳等日本鳗鲡人工繁殖的进展上海海洋大学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陈立法鳗苗成功繁殖惊起国内波澜
生命科学学院生科6班
222010317012016
刘秦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