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音韵部分习题

合集下载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练习题(六)参考答案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练习题(六)参考答案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练习题(六)参考答案一、“叶音说”为什么是错误的?“叶音说”是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强改字音以求押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

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而非历史的观点,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

其后果,则是一个字可叶出许多的音,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

所以说“叶音说”是错误的。

二、熟记先秦古韵三十部和“平水韵”的平声韵与入声韵韵目。

1、先秦古韵三十部是: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第一类之部职部蒸部第二类幽部觉部冬部第三类宵部药部第四类侯部屋部东部第五类鱼部铎部阳部第六类支部锡部耕部第七类歌部月部元部第八类脂部质部真部第九类微部物部文部第十类缉部侵部第十一类叶部谈部2、“平水韵”的平声韵与入声韵的韵目是:上平声入声下平声入声一东一屋一先九屑二冬二沃二萧三江三觉三肴四支四豪五微五歌六鱼六麻七虞七阳十药八齐八庚十一陌九佳九青十二锡十灰十蒸十一真四质十一尤十二文五物十二侵十四缉十三元六月十三覃十五合十四寒七曷十四盐十六叶十五删八黠十五咸十七洽三、写出五言律诗“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四种格式的平仄。

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解释下列名词:●孤平拗救: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一字,七言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即全句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是“拗”的一种形式)。

但“孤平”可以救,即把本句的第三字(五言)、第五字(七言)由仄变平。

古代汉语下 考题+答案(有删减)

古代汉语下 考题+答案(有删减)

第三章音韵三、填空题(在各题中划横线的地方填上合适的内容)565.传统音韵学有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三大部门,现代又新增了一个北音学部门。

566.上古音是指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

研究上古音的主要材料是上古韵文和谐声偏旁。

567.中古音是指六朝至唐宋时代的语音。

研究中古音的主要材料是《切韵》一系韵书。

568.汉末、魏晋至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分别是音韵学的萌芽期、创立期、发展期和全盛期。

569.明朝陈第明确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理论。

570.最早创立字母的是唐末一个名叫守温的和尚,他创立的字母是30 个。

571.“五音”是根据发音部位来分的;清浊是根据发音方法来分的。

572.“五音”指的是唇、舌、齿、牙、喉五类音。

574.对比现代新名称,重唇音即双唇音、齿头音即舌尖前音。

575.传统三十六字母中,喉音包括现代所谓零声母、舌根音和半元音三类音。

577.中古语音是指魏、晋六朝到唐宋时期的语音,它以隋朝陆法言《切韵》音系为代表。

578.研究中古语音的主要材料有韵书、韵图两类著作和一些系统性的反切材料。

580.今存完整的《切韵》系韵书,最重要的是宋代的《广韵》。

583.《广韵》的韵目按四声区别计有206 个,以平声赅上去入则有61 个韵部。

584.《广韵》音系,入声韵只和阳声韵相配,而不和阴声韵相配。

585.《广韵》各韵目中每一个圆圈下第一字附有反切,代表一个小韵,即一组同音字。

586.根据同用和独用的规定,刘渊等人把《广韵》合并为106韵,即平水韵,又叫诗韵。

587.平水韵有106个韵目,若不计声调,则为 31 个韵部。

588.首先用16 个韵摄来概括归纳《广韵》韵部系统的是韵图《四声等子》。

589.《广韵》的精华是它的反切,清代陈沣首创反切系联法来研究中古音。

593.“阴阳对转”首先由戴震发现,继而由孔广森正式提出,后来,章太炎又发展了它。

594.近古音是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音系为代表。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纪传体,司马迁,八书、世家。

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2.32.303.发音部位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战国末期,吕不韦,纪,论,览,八览,吕览2.32.303.发音部位二.选择题ADCBBCADDA三.概念题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这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鼻辅音[-m]、[-n]、[-ŋ]收尾的,叫“阳声韵”;2.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

唐人称“义疏”为 “正义”,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5.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叫:“入声韵”。

2.叠韵: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3.七音:宋元等韵学家从舌音中又分出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半齿音,连同上述“五音”,就构成了音韵学上所谓的“七音”。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纪传体,司马迁,八书、世家。

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2.32.303.发音部位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战国末期,吕不韦,纪,论,览,八览,吕览2.32.303.发音部位二.选择题ADCBBCADDA三.概念题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 .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 ,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这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鼻辅音[-m] 、[-n] 、[- ? ] 收尾的,叫“阳声韵” ;2.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

唐人称“义疏”为“正义”,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5.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清塞音[-p] 、[-t] 、[-k] 收尾的,叫:“入声韵”。

2.叠韵: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音韵部分练习题及解答

音韵部分练习题及解答

音韵部分练习题及解答中央电大李杰群(2004年06月03日)浏览人次161练习题一.填空:1.韵图大约产生于__________时期,盛行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韵图属于前期,__________的韵图属于后期。

2.__________有三十字母系统,__________有三十六字母字母系统。

__________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字母系统,3.__________ 以前,诗歌押韵没有法定标准,大部分作品押的是__________韵,即按照当时的共同语音系押韵。

到了__________,被定为官韵,作为科举考试中文人必须遵守的押韵标准。

4.“官韵”长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界特别是传统诗歌,而不仅仅是科举。

宋王朝为了让文人使用起来方便,在纂修__________之外,还为这个系统编写了简缩本的__________ ,作为读书人手头必备的手册式工具书。

5.到南宋与北方的金朝对峙时期,金朝学者索性把同用的韵都合并在一起,并且略加调整,成为__________韵系统。

6.__________年,__________编了一本韵书叫《平水新刊韵略》,分106韵;公元1252年,又有编了一本《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107韵。

7.从__________规定了“同用”的《切韵》系统到平水韵,这个一脉相承的官韵系统在文化界的影响一直很大,千年内的近体诗用韵都以它为准绳。

8.从宋朝就有人试图分辨上古的韵部系统,__________代_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为十部,以后有更多的学者陆续对他的系统加以修正改进,近人__________定上古韵为30部,这是数百年来学者对古韵分部的总结。

9.构成韵部的语音条件是__________ ,但一个韵部里边还包含由介音区别的不同韵母。

诗歌押韵以及谐声字等都不能反映出介音的差别,音韵学家就凭借《切韵》音系的韵、开合、四等条件,给各韵部分出不同的韵类,再为各韵类拟测出韵母。

古汉音韵练习

古汉音韵练习

音韵学参考答案:1、以前的音韵学者称周秦两汉语音为古音(现代学者称上古音)。

隋唐宋语音为今音(现代学者称中古音)。

现代学者还称元明清语音为近古音。

2、声、纽、声纽是音韵学术语都是声母的别称。

3、音韵学上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简称母。

4、韵书上把同韵(韵腹、韵尾、声调相同)的字归为一部,称作韵部。

比如《广韵》206 部,“平水韵” 106 部,《中原音韵》 19 部。

5、韵目是指韵书的每一个韵部的代表字。

很像工具书的部首。

6、音韵学上按照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舌、齿、牙、喉音,统称五音。

后又增半舌音,半齿音,定为七音。

7、古代音韵学家以发声时声带是否振动把声母分为清浊两类。

其中声带不振动的称为清音,声带振动的称为浊音。

清音中又分全清和次清。

浊音又分全浊和次浊。

8、唐末首温和尚,制定了 30 字母,又经唐宋等韵学家增加了六个(非、敷、奉、微、床、娘)合成三十六母,这就是音韵学上传统的首温36母。

基本上代表了中古时期的声母系统。

9、四声是音韵学上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是齐梁时沈约、周等人首先使用,其中平是平声,上、去、入是仄声。

10、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迭韵是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

11、古人在书写某个词的时候,没有写本字而是写了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这就叫通假,一种是指书上所说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一种是本有其字,写了别字的通用。

12、读破是为了区别不同的词性或意义而改变字的读音的方法。

(一般是改变字的声调,大都把平、上、入读为去声)一般把变读音叫做破读或破读音,把原来的读音称作本读音或本音。

13、古人读诗,觉得某字不押韵,他们以为古人作诗时是可以临时改为自己认为合适的音,这就叫谐音或称叶音、叶。

14、古人多采用以字注字的注音方法,用一个读音相同的字给另一个字注音的方法叫直音法。

用一个与被注字的读音相近似的字来注音时,一般称读如某,读若某或读与某同,这是读若法。

用两个字切音给被注字注音的方法叫反切。

音韵学复习题

音韵学复习题

音韵学复习题一、术语1.音韵学:又称为“汉语声韵学”,或者又叫“汉语历史音韵学”,这是一门探讨汉语从古到今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状况及其变更的学科。

2. 今音學:是探讨中古時期(隋唐時代)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

3. 古音學:是探讨上古時期(先秦兩漢)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

4.等韻學: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漢語韻母及聲韻协作規律的一門學問,它通過韻圖的形式展示某一歷史時期的聲、韻、調系統。

等韻圖類似於現代漢語中的聲、韻协作表。

5.阴声韵、阳声韵:依据韵母最终一个音素的特点,音韵学家将韵母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及入声韵三类。

所谓阴声韵,是指无韵尾或以元音结尾的韵母,如一般话中的[a][ia][ai][ao]等。

所谓阳声韵,是指以鼻音结尾的韵母,如一般话中的[an][ang]及潮州话中的[am]等。

6.字母:音韵学中字母简称“母”,是声母的代表字。

用汉字表示。

古代没有音素字母,为了标记声母的类别,就从同声母的汉字中选取一个汉字来作代表,这种用来标记声母类别的代表字就叫字母。

如“都丁端得德冬”等字的声母都相同,就用“端”来标记,“端”便是字母。

音节开头部分没有辅音音素的,古人也选一个开头没有辅音音素的字来作代表,如“影”母。

7.韵摄:不管韵头和声调的不同,音韵学家把韵腹相近、韵尾相同或韵尾发音部位相同的韵归并成大类,叫做韵摄,又简称“摄”(“摄”即“统领”意)。

如《广韵》二百零六韵被归并为下述十六摄: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

8.韵目:从各韵部中选取一个代表字,作为该韵部的标目,这个代表字就叫韵目。

如《广韵》把“东、同、童、僮、铜”等很多同韵字汇成一个韵部,取“东”作代表,“东”便是这个韵部的韵目。

9.等韵图:是宋元以来的等韵学家编制的声韵调协作的音节表。

10.“等”“呼”:是传统汉语音韵学的概念,主要用来指称中古汉语的介音系统,最先应用在韵图上。

韵图把韵书中相类似的韵目归为一大类,称为“摄”,每一摄内部,又依据介音的差异,分为四等,每等又分为开口和合口两呼。

音韵学大纲及试题

音韵学大纲及试题

音韵学课程考试大纲音韵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传统学科,是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汉语史、汉语方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训诂学、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

一、考试对象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音韵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主要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或普通本科生。

二、考试目标本课程通过系统的教学及一定的实践活动旨在使学员初步了解汉语音韵学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和研究概况,掌握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方法,为从事音韵学或汉语方言学、汉语史、训诂学、文字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奠定基础,以便毕业后继续深造或更好地承担中学的古文教学工作。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的性质音韵学与语音学关系音韵学的分类音韵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为什么要学习音韵学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音韵学是训诂学的重要工具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典文学的基础第三节怎样学习音韵学运用现代语音学的知识学习音韵学除阅读大量有关的参考书外还要多做练习利用自己的方言和古音进行比较来学习音韵学第二章音韵学基本知识第一节反切反切注音产生以前的注音方法:譬况读若、读如直音反切的产生反切原理反切产生原理:双声叠韵反切注音的局限性反切变例反切的产生是汉语音韵学诞生的基础第二节汉语音韵结构的特点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方法:声和韵“起舒纵收”和“头颈腹尾神”声母韵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国际音标第三节有关声母的概念发音部位:五音七音发音方法:构成阻碍的方式不同、清音浊音、送气不送气声纽辅音声母字母声类守温三十字母与宋人三十六字母戛透拂轹揉第四节有关韵母的概念元音韵母舌面元音韵韵类韵部韵目韵摄音韵学上对韵头的分析:开口呼和合口呼古代两呼指韵母是否圆唇来说的古代两呼与现代四呼的区别音韵学上对韵尾的分析: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阴阳对转旁转第五节有关声调的概念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声平上去入阴阳上去调类调值平仄舒促第六节等韵学基础等韵图概述《韵镜》呼的概念等的概念洪细轻重韵摄内转外转等韵图的种类第三章《广韵》音系第一节《广韵》概说韵书的产生《广韵》的编排体例《广韵》的性质《广韵》的版本王一王二王三第二节《广韵》的声母系统《广韵》声母的考求方法陈澧《切韵考》又音互见音和切与类隔切《广韵》的声类《广韵》41声类35声母第三节《广韵》声母和现代普通话声母的比较全浊声母的清音化轻唇声母的产生轻唇十韵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合流精见两组声母分化出新的舌面音jqx 零声母字的大量增加第四节《广韵》的韵母系统《广韵》韵类的考求方法四声相承重纽重纽八韵《广韵》的韵类和韵母《广韵》的韵母系统就是《切韵》的韵母系统等韵图对《广韵》韵类韵母的分析十六摄内外转假等第五节《广韵》韵母和现代普通话声母的比较《广韵》中有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而普通话中只有阴阳两类韵母韵头韵尾韵腹都有变化两呼与四呼第六节《广韵》的声调以及与普通话声调的比较平上去入阴阳上去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去声仍去入派四声(全浊阳、次浊去,清声分在四声里)古入声字的判断第七节《广韵》音系的构拟古音构拟的原理古音构拟的方法古音构拟的注意事项第四章上古音研究第一节上古声母的研究研究上古声类的材料研究上古声母的方法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照二归定说上古音的声母系统第二节上古韵母的研究归纳上古韵部的方法各家归纳古韵部的结果及特点《诗经》用韵的归纳谐声字的归纳宋人对上古韵部的研究明人对上古韵部的研究清人对上古韵部的研究: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江有诰等对古韵的分部近人章太炎、黄侃、王力、罗常培、周祖谟等的古韵分部上古音韵部系统王力的古韵三十部第三节上古声调的研究古有四声说古无去声说顾炎武的四声一贯说江永的四声说段玉裁的古无去声说王念孙、江有诰的四声说王力的古无去声说周祖谟的古有四声说第五章近代音第一节近代音概述《景德韵略》《集韵》《礼部韵略》《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洪武正韵》《毛诗古音考》近代音的声韵调中古音到《中原音韵》时期的重要变化第二节《中原音韵》简介成书经过十九韵部与《广韵》的比较对《中原音韵》的研究状况第三节《韵略易通》简介早梅诗从中古音到北京音的变化对近代音的研究状况汉语言文学专业《音韵学》期终考试试卷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8分)1、音韵学上有平仄和舒促两种概念,其中促声是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韵学练习题一、填空题1.从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___部。

顾炎武,段玉裁,292.《切韵》是隋代___________编写的,分为________韵。

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___________编成《广韵》。

陆法言,206,陈彭年3.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

精清从心邪,知彻澄娘4、上古时代的韵部是根据__________的用韵和___________的用韵归纳出来的。

《诗经》和《楚辞》5、中古音以隋代的为代表。

隋代陆法言的《切韵》6、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流水对,借对7、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平平仄仄仄平平8、《楚辞·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中“被”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遗”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

pī/披加/wèi/赠与,送给9、《墨子·非攻上》“至攘人犬豕鶏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中“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甚”的意思是_______。

偷窃/超过10、《老子》“天之道,其犹张弓与”中“其”的意思是________,“犹”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张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概/就像/把弦安到弓上/句末语气词,后作“欤”11、《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中“者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流派/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12、古注中的“曰”、“为”、“谓之”这几个术语不仅用来______,而且用来辨析_____________。

其意义略等于现代汉语的“_____”。

释义/同义词/叫做13、古注中“读为”“读曰”和“读若”“读如”的分别就在于:前者必然是_____________;后者则一般是用于注音,但有时也是_____________。

说明通假字/用本字说明通假字二、选择题1、反映元明清时代语音的韵书是( )。

A《切韵》B《广韵》C《平水韵》D《中原音韵》2、《诗经·鄘风·相鼠》:“《相鼠》刺无礼也。

”陆德明《毛诗音义》:“相息亮反。

”这说明“相”和“亮”两字的关系是()A双声并且迭韵B同义词C迭韵并且声调相同D双声并且声调相同3、下列韵部属于入声韵的是()。

A鱼B微C药D耕4.根据教材所标注的古音,对“大宛、吐蕃、莫邪、仆射”标音全对的一组是A.Dàyuān Tǔbō Mòxié pūyìB.Dàyuān Tǔbō Mòxié pūshèC.Dàyuān Tǔfān Mòyē pūyìD.Dàyuān Tǔbō Mòyē pūyì5.下列工具书中,用部首编排、注音吸收“叶音”,基本上罗列古书旧注的一部是( )A.《言兑文解字》B.《康熙字典》C.《汉语大字典》D.《词诠》6.下列注释书中,专门为古籍正文和注文作反切注音的一部是( )A.《经典释文》B.《毛诗正义》C.《庄子集释》D.《毛诗诂训传》7.下列各组注音,依次为“传说、皋陶、伍员”等古人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Fù yuè Gāo yáo Wǔ yuánB. Fù shuì Gāo yáo Wǔ yúnC. Fù yuè Gāo táo Wǔ yúnD. Fù yuè Gāo yáo Wǔ yún8、以下韵书中,作为近体诗押韵所遵循的诗韵、由南宋人根据唐诗用韵情况归并而成的一部是()。

A《切韵》B《广韵》C《平水韵》D《中原音韵》9、《诗经·鄘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陆德明《毛诗音义》:“遄市专反。

”这说明“遄”和“专”两字的关系是()。

A双声并且迭韵B迭韵并且声调相同C同义词D双声并且声调相同10、下列韵部属于阴声韵的是()。

A侯B职C月D蒸三、名词解释1.韵目每一个韵部选用一个字作为代表,这个代表韵部部类的字叫韵目。

2. 叶音为了说明《诗经》押韵和谐,认为某字该改读某音。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3. 三十六字母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

“三十六字母”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古时的三十六个声母,包括: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日,见溪群疑,晓匣影喻。

相传这三十六字母是宋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大体反映了唐宋之间的汉语声母系统。

4. 出韵近体诗用韵,要求必须用“平水韵”中同一韵部的字,否则就叫“出韵”。

5、之为言古书释义术语之一。

是通过声音关系解释词义的方法。

6、疏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注释方式,又称“正义”,古书注解的体例之一。

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叫“疏”。

7、粘:近题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必须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8、对:近题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是指同一联中对句和出句的平仄应当相对(尤其是双数字及句尾)。

9、三平调:丁种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则为第五字)必须是仄声,如果用了平声,句式就成了“仄仄平平平”,末尾连续出现三个平声,这叫做“三平调”,是近体诗绝对不允许的。

10、孤平:乙种句“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为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句式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除去韵脚字是平声以外只有一个字是平声这叫做“犯孤平”。

11、流水对: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

四、简答1.简述《诗经》韵例的特色。

从韵在句中的位置看,句尾韵是最常见的形式。

从一章中韵数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两类。

从韵脚相互距离看,有句句押韵、隔句押韵和交韵。

2.七音音韵学术语。

古人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将声母分为七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

3.传统音韵学的声母和现代汉语的声母有何异同?传统音韵学的声母和现代汉语的声母,都是指一个音节的开头部分,这是二者相同的。

但二者又有区别,即现代汉语只承认音节开头的辅音部分是声母,而没有辅音开头的音节就算没有声母;而传统音韵学则认为,即使没有辅音开头的音节也有个声母叫零声母。

4.“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诗经·邶风·谷风》)句中的“匍匐”一词,在古书的引用中有的作“扶服”,有的作“蒲服”,这种现象应如何解释?古无轻唇音,即在上古,“葡”、“扶”、“蒲”都读重唇音,所以可通用。

5.古音通假的原则是什么?原则是通假字和本字必须音同或音近。

6.什么是韵?韵和韵母是一回事吗?为什么?韵是从韵母的角度对汉字读音的一种分类,即只要韵腹、韵尾和声调相同就是同韵,韵头如何是不计较的。

(韵腹、韵尾、声调三者缺一项则只可得1分)不是。

韵的构成:韵腹+韵尾+声调;韵母的构成:韵头+韵腹+韵尾7.什么叫破读?所谓破读,是指改变一个字的读音以表示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转变。

8. “澄”以“登”为声符,“都”以“者”为声符,可是“澄”与“登”,“都”与“者”的声母却都不一样,为什么?因为古无舌上音。

在古代,“澄”的声母应同“登”的声母一样,同为舌头音;同样,“者”的声母与“都”的声母一样,都读舌头音。

(“古无舌上音”及其后的解释各得1分)9. 以“非”为声符的字有“辈”、“排”等,可是,“非”是轻唇音“非”母,“辈”和“排”分别是重唇音“帮”母和“滂”母,这是为什么?声母有轻唇、重唇之分,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在上古并无轻唇音,一律读作重唇音。

“非”在中古虽是轻唇音,但在上古,它的声母也和“辈”、“排”一样,同读重唇音。

10. 什么是洪音、细音?洪音、细音是根据呼读时音量大小而对韵母进行的分类:凡是开口呼(没有韵头而且韵腹又不是i、u、y)和合口呼(以u 为韵腹的)这两类韵母,呼读时口型的共鸣腔大,声音洪亮,故称洪音;凡是齐齿呼(以i为韵头或韵腹的)和撮口呼(以u为韵头或韵腹的)的韵母,呼读时口型的共鸣腔小,声音较细,故称细音。

11.近体诗有哪些特点?(1)句数、字数固定(2)讲究平仄和押韵,一般只押平声韵。

(3)用韵要求严格,一韵到底,不许临韵通押。

(4)讲究“粘”、“对”和对仗12、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是什麽?古体诗句数不固定,近体诗句数固定,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古体诗押韵不严格,近体诗押韵严格,一般押平声韵,很少押仄声韵;古体诗平仄不严格,近体诗的平仄严格;古体诗不讲究对仗,近体诗讲究对仗。

五、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1、八月剥枣。

pū2、今也则亡。

wú3、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yí4、月氏zhī5、尉迟yù1、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2、城郭不辨。

3、臣不胜受恩感激。

4、吐谷浑5、伍员1、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shēn2、城郭不辨。

bàn3、臣不胜受恩感激。

shēng4、吐谷浑yù5、伍员yú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