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嘉峪关乡土文化

嘉峪关乡土文化

观光旅游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长城历史文化为专题的 博物馆。原馆在嘉峪关市区,建成于1989年10月。新馆坐 落在嘉峪关文物景区,建成于2003年5月1日,占地面积 4523.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99平方米。 “中华之魂”——长城历史文化陈列包括:“纵横万 里——雄峙千年——长城历史沿革”;“金戈铁马——边塞 烽烟——古代长城战争”;“长河落日—— 丝路花雨—— 河西长城与丝绸之路”;“北漠尘清—— 山河形胜——嘉 峪关 ”四个单元。陈展总面积2700平方米。陈列内容体现 了学术性、趣味性、互动性的统一,形成了形式多样、历史 翔实、可视性强、艺术品位高的陈列体系。
嘉峪关关城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 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 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 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 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 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 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 塬西麓建关。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 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 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 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 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 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丽日下分外晶莹耀眼,与潺潺的溪流以及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高山牧 场,共同构成一幅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迷人画卷。由于冰川海拔较高, 游客登临时常常会遇到阴、晴、雨、雪等天气,在一日之内经历四季, 堪称一生中难忘的体验。“七一”冰川还以“亚洲距离城市最近的可游 览冰川”被编入了部分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教科书。“七一”冰川气候 独特,景色迷人,是开展登山探险、避暑休闲、科考研究等旅游活动的 好去处,也是嘉峪关市旅游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酒泉嘉峪关发展前景

酒泉嘉峪关发展前景

酒泉嘉峪关发展前景酒泉嘉峪关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酒泉嘉峪关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酒泉嘉峪关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酒泉嘉峪关是连接中亚、西亚和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酒泉嘉峪关将成为内陆沿线重要的经济合作区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其次,酒泉嘉峪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酒泉拥有沙漠、戈壁、湖泊、山川等多种自然景观,嘉峪关则有世界著名的长城。

这些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旅行者,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此外,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铜矿石等,这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酒泉嘉峪关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

除了世界著名的长城嘉峪关,酒泉还有雅丹地质公园、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市家家商贸城等著名景点和旅游项目。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旅行者,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兴起,酒泉嘉峪关的旅游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酒泉嘉峪关也积极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等。

酒泉嘉峪关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资源,具备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天然条件。

此外,当地还建设了嘉泉产业园、丝绸之路经济带酒泉科技创新园等科技园区,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为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总之,酒泉嘉峪关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酒泉嘉峪关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政府和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当地经济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以实现酒泉嘉峪关的经济腾飞。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介绍5篇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介绍5篇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介绍5篇嘉峪关关城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嘉峪关关城导游词介绍5篇,欢迎阅读参考!嘉峪关关城导游词介绍(1)基本介绍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嘉峪关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万里长城的西部终点,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嘉峪关市西南隅祁连山脉嘉峪山嘉峪关地理位置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东经98°17′、北纬39°47′,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嘉峪关关城,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

嘉峪关以地势险要,巍峨壮观著称于世,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

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建筑群体嘉峪关现在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嘉峪关图片99999块砖包墙。

东西城垣开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

均筑瓮城。

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这里还有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的展现长城文化的专题博物馆——长城博物馆。

历史沿革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

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

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嘉峪关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

嘉峪关市基本情况

嘉峪关市基本情况

嘉峪关市基本情况嘉峪关市基本情况一、综述嘉峪关市因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端关城——“嘉峪关”座落于此而得名,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嘉峪关市是随着我国西北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工业旅游城市,1965年设市,是亚欧大陆桥重要组成部分。

本市市辖城区及峪泉、文殊、新城三个镇,全市总面积3000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30万人。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44.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69亿元,第二产业118.28亿元,第三产业24.1亿元。

二、自然环境地理气候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在河西走廊中部偏西,中心位置东经98°17′,北纬39°47′。

全市海拔在1412-2744米之间,绿洲分布于海拔1450-1700米之间,城市中心海拔1462米。

境内中西部多戈壁为市区和工业企业所在地;东南东北为绿洲,是农业区;绿洲随地形被戈壁分割为点、块、条、带状,占总土地面积的 1.9%。

年平均气温在6.7℃—7.7℃,年均降水量85.3毫米,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

境内地势平坦,土地类型多样,可供建设和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

市区主要为砾石结构,天然承载能力强,开发建设用地条件优越,工厂及其它商用房屋、民用建筑等建设可大大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市郊主要为讨赖河洪积扇区,有大片可供开发利用的荒地。

农业的显著特征为灌溉型农业。

全年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总时数3000.2小时,日照率68%),昼夜温差大(年均日较差10.67℃),为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作物的合理密植、间套、复种提供了有利条件。

矿产资源全市已探明矿产资源有21个矿种,产地40多处,其中铁、锰、铜、金、石灰石、芒硝、造型粘土、重晶石等为本市优势矿产。

镜铁山矿铁矿石总储量为4.83亿吨,现已形成500万吨的生产能力,为国内最大的坑采冶金矿山;西沟石灰石矿储量为2.06亿吨,为露天开采,年产量80万吨;大草滩造型粘土矿总储量为9800万吨。

嘉峪关市基本情况

嘉峪关市基本情况

嘉峪关市基本情况嘉峪关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中国重要的关隘城市。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经济发展、人文景观等方面介绍嘉峪关市的基本情况。

首先,嘉峪关市位于中国陇中黄土高原东缘,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全市总面积18,459平方千米,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较大,地貌以丘陵、沙丘和戈壁为主。

嘉峪关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当时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

嘉峪关是中国古代边塞关隘的代表之一,历史上曾是西北边防重镇。

明清时期,嘉峪关曾是中国最重要的关隘之一,具有重要的军事和经济地位。

目前,嘉峪关市已发展成为甘肃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主要经济支柱包括农业、旅游业和矿产资源开发。

农业方面,嘉峪关市的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

此外,嘉峪关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石、铅锌矿、铜矿等。

旅游业是嘉峪关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拥有众多的文化、自然景观,如嘉峪关长城、雄关漫道真如铁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嘉峪关市的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古代文明和世界文化的交流交汇之地。

嘉峪关长城是嘉峪关市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边防工事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雄关漫道真如铁是一首流传广泛的诗歌,描绘了关隘的激烈战斗和英勇抗敌的场景。

此外,嘉峪关市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和名胜,如嘉峪关文庙、天主教堂遗址、迷楼等,展现了嘉峪关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教育方面,嘉峪关市拥有一批优质的学校和研究机构。

其中,嘉峪关市第一中学是该市最著名的中学之一,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子。

此外,嘉峪关市还有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如嘉峪关学院,为该市培养了许多专门人才。

总体而言,嘉峪关市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城市,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经济发展方面,该市农业、旅游业和矿产资源开发成为支柱产业。

同时,嘉峪关市也在教育和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未来,嘉峪关市将继续加强经济发展,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该市的繁荣进步贡献力量。

嘉峪关市基本概况

嘉峪关市基本概况

嘉峪关市基本概况嘉峪关地处万里长城西端,甘肃河西走廊中部,东距省会兰州780公里,西离乌鲁木齐990公里,是我国内地通往新疆、中亚的咽喉要冲,新亚欧大陆桥上的中转重镇。

嘉峪关市因关得名,因企设市。

是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新兴的工业城市、国家二类旅游开放城市。

1965年建市,1971年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

地域东西最长40公里,南北最宽35公里,平均海拔1640米,全市总面积293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市辖七个街道办事处、三个镇。

全市总人口22万(有汉、回、蒙、藏、满、东乡、裕固、朝鲜、壮、土、保安和维吾尔等12个民族),城市自来水、煤气、暖气、有线电视入户率100%,人均住房面积32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1%,人均绿地面积17.6平方米,人均水面11平方米。

嘉峪关市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年平均气温6.7°C--7.7°C,平均自然降雨量85.3毫米,全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年蒸发量2400毫米。

气候总特征可以概括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时,雨水稀少,阳光充足,适合常年开展旅游活动。

嘉峪关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土特产品、中药材及旅游纪念品闻名天下。

土特产品主要有发菜、沙枣、沙葱、沙蒿籽、雪山松菇等。

嘉峪关地处祁连山脚下,戈壁滩上,气候干燥,适应甘草、锁阳、肉苁蓉、麻黄、车前子、野党参、雪莲等药用价值很高的野生中药材的生长。

嘉峪关市的风味小吃一绝,这里汇聚有四川、东北、江浙、陕西、新疆及省内临夏、兰州等各地的维吾尔族、回族、朝鲜族、汉族等民族风味小吃30 余种。

川味的有麻辣烫、粉蒸肉、麻婆豆腐等;江浙的有糖汤圆;陕西的有大米面皮、粳粉酿皮、肉夹饼等;新疆的有烤羊肉串、羊肉粉汤等;江苏的有葱油饼;东北朝鲜族的有丰田糕,东北风味的粘火烧、豆沙切糕、枣泥糯米糕、朝鲜打糕等;兰州的清汤牛肉面锅贴、饺子、灰豆子等;临夏回族有清真酿皮子、清真元宵等,颇受市民和旅游都的喜爱。

嘉峪关城市简介

嘉峪关城市简介

嘉峪关市简介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距省会兰州776公里;西连石油城玉门市,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终年积雪的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与青海相距300余公里;北枕色如铸铜的黑山,与酒泉金塔县、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和内蒙额济纳旗相连接,中部为酒泉绿洲西缘。

中心位置为东经98°17',北纬39°47'。

全市海拔在1412-2722米之间,绿洲分布于海拔1450-1700米之间,城区平均海拔1600米。

境内地势平坦,土地类型多样。

城市的中西部多为戈壁,是市区和工业企业所在地;东南、东北为绿洲,是农业区,绿洲随地貌被戈壁分割为点、块、条、带状,占总土地面积的1.9%。

嘉峪关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因1958年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兴起的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1965年建市,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

全市总面积3000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

全市常住人口30万人,城市化率91%。

嘉峪关市历史上无郡县设置,嘉峪关是以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命名的工业旅游城市。

又因他是西北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酒泉钢铁〔集团〕公司所在地,故又被称为“戈壁钢城”,并因此而享誉中外。

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嘉峪关市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了以冶金工业为主导、商贸旅游业为支柱、城郊型农业为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的“丝绸古道”及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

这里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

199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36个小康城市之一,1994年进入全国55个人均GDP过万元的经济明星城市之列,1995年位于全国84个经济明星城市的第64位;2012年被确定为全国9个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城市之一;先后获得了“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省“无毒市”、亚洲城市建设百强、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的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等诸多褒称。

嘉峪关市介绍

嘉峪关市介绍
嘉峪关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因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而得名,是一座新兴工业旅游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这里不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如黑山石刻画像、新城魏晋壁画砖画墓以及全面展示长城文化的长城博物馆。此外,嘉峪关还以西部明珠气象塔为傲,这是我国最高的气象塔,集气象观测、科普、观光于一体。在经济方面,酒钢集团作为西北其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和技术装备水平均居国内前列。同时,紫轩酒业作为嘉峪关的另一张名片,以葡萄酒酿造为主业,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设施和亚洲最大的葡萄酒酒窖,展现了嘉峪关在葡萄酒产业的雄心与实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峪关市基本情况一、综述嘉峪关市因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端关城——“嘉峪关”座落于此而得名,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嘉峪关市是随着我国西北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工业旅游城市,1965年设市,是亚欧大陆桥重要组成部分。

本市市辖城区及峪泉、文殊、新城三个镇,全市总面积3000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30万人。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44.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69亿元,第二产业118.28亿元,第三产业24.1亿元。

二、自然环境地理气候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在河西走廊中部偏西,中心位置东经98°17′,北纬39°47′。

全市海拔在1412-2744米之间,绿洲分布于海拔1450-1700米之间,城市中心海拔1462米。

境内中西部多戈壁为市区和工业企业所在地;东南东北为绿洲,是农业区;绿洲随地形被戈壁分割为点、块、条、带状,占总土地面积的 1.9%。

年平均气温在6.7℃—7.7℃,年均降水量85.3毫米,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

境内地势平坦,土地类型多样,可供建设和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

市区主要为砾石结构,天然承载能力强,开发建设用地条件优越,工厂及其它商用房屋、民用建筑等建设可大大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市郊主要为讨赖河洪积扇区,有大片可供开发利用的荒地。

农业的显著特征为灌溉型农业。

全年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总时数3000.2小时,日照率68%),昼夜温差大(年均日较差10.67℃),为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作物的合理密植、间套、复种提供了有利条件。

矿产资源全市已探明矿产资源有21个矿种,产地40多处,其中铁、锰、铜、金、石灰石、芒硝、造型粘土、重晶石等为本市优势矿产。

镜铁山矿铁矿石总储量为4.83亿吨,现已形成500万吨的生产能力,为国内最大的坑采冶金矿山;西沟石灰石矿储量为2.06亿吨,为露天开采,年产量80万吨;大草滩造型粘土矿总储量为9800万吨。

邻近地域还有储量可观的芒硝矿以及可供开采的铬、锰、萤石、冰川石等矿藏。

水资源讨赖河横穿本市境内,年均径流量6.58亿立方米;境内地下水年净储量达7.318亿立方米,年补给量1.636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3.53立方米/秒,实际开采量1.47立方米/秒。

大草滩水库总容量为6400万立方米。

三、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本市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通八达,呈立体交通格局。

嘉峪关火车站是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辅助编组站和一等客、货运站,铁路客货运输可直达北京、连云港、上海、乌鲁木齐等。

兰新铁路(复线)在本市境内长42公里,本市现有环城铁路专用线约145公里。

嘉峪关铁路系统是兰州铁路局的三大枢纽之一,目前承担着兰州以西、柳园以东的列车牵引、线路维护和旅客及物资到发任务。

嘉峪关东至省会兰州、西至乌鲁木齐、南到西宁、北经马鬃山边境口岸到蒙古国,都有公路通达。

清(水)—嘉(峪关)高速公路、嘉(峪关)—瓜(州)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国道312线、省道215线和黑鹰山战备公路、嘉肃公路等骨干线路四通八达,清嘉高速公路、嘉瓜高速公路和嘉峪关、酒泉公路辅枢纽已将嘉峪关及周边市县构成了一小时经济圈。

民航嘉峪关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D级、兼顾E类亚欧航路备降场,可起降波音747以下各类机型。

目前,嘉峪关机场已经开通了兰州、西安、敦煌、太原、郑州、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地航线。

邮电通信嘉峪关市是甘肃省第一个开通了国际、国内长途直拨电话的地区,长途交换实现数字化,传输实现光纤通讯,建立了数字数据通讯网,已全面覆盖市区、三镇,实现光纤接入大楼、光纤到小区,可提供高达10—100兆的桌面接入能力。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网络、联通网络、铁通网络和无线市话网络在全市实现了无缝隙覆盖。

2008年,全市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亿元,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3.8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3.3万户。

电力资源嘉、酒供电区电力调配中心设在嘉峪关市,网内有四○四、东风基地、玉门石油管理局、青海石油管理局敦煌基地、酒钢集团等中央和省属大型企业,电网覆盖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

嘉、酒电网总装机容量206.688万千瓦,占甘肃省电源装机总容量的10%以上。

嘉峪关市现有电力总装机容量130万千瓦,均以热电联产方式运行。

2008年,全市累计完成发电量55.24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60.6%。

城市建设嘉峪关城市功能完备,市区环境优雅,街道宽敞整洁。

城市日供水能力达50万吨,城市自来水普及率、暖气入户率、气化率均达100%。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6%,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8.94平方米,人均水面面积达到11平方米。

中核四○四总公司和大唐八○三电厂生活基地搬迁我市,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南市区讨赖河两岸70平方公里的新市区正在开发建设。

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西部名城”、“全国和谐中小城市示范单位”等称号。

四、经济社会工业全市工业企业233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200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15.3亿元,其中地方工业增加值11.8亿元。

酒钢(集团)公司是嘉峪关市工业的支柱,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现已形成从“采、选、烧”到“铁、钢、材”完整配套的钢铁工业生产体系,拥有嘉峪关本部、兰州榆中、山西翼城三个生产基地,钢产量已达800万吨/年生产能力(其中不锈钢60万吨/年),主体技术装备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酒钢(集团)公司的钢铁产品主要包括碳钢系列的高速线材、棒材、中厚板材、热轧卷板以及不锈钢系列的热轧卷板与冷轧薄板等。

2008年酒钢(集团)公司铁、钢、材产量分别实现609万吨、700万吨和680万吨,营业收入379亿元,利税19.7亿元,其中:非钢产业收入47亿元,实现税收1.48亿元。

钢产量排中国钢铁企业第16位,收入规模排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72位,排中国制造业500强第88位。

嘉峪关地方工业逐步发展壮大,地方工业总产值2008年达到36亿元。

嘉峪关工业园区于2002年成立,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公告为省级工业园区。

该工业园区呈现“一区三园”格局,总规划面积为30.15平方公里,其中:嘉东工业园规划面积13.1平方公里,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不锈钢制品加工、金属制品加工、食品工业等为主导产业;嘉北工业园规划面积14.3平方公里,以不锈钢深加工、冶金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等为重点;双泉工业园规划面积2.75平方公里,现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特色食品加工、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等产业。

经过五年多的开发建设,园区约11平方公里达到了“八通一平一绿化”。

截止2008年底,工业园区引进内外资企业达110家,已累计引进投资26.2亿元,实现工业产值60.7亿元、工业增加值19.5亿元,上缴税金1.7亿元。

2008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15.3亿元,其中地方工业增加值完成11.8亿元。

农业嘉峪关市城市大,农村小,农村只有三个镇,2万人口,具有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的优越条件。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葡萄基地、养殖园、鸿翔蓝孔雀、长城农产品深加工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起来。

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六区(嘉东工业园区、嘉北工业园区、双泉农业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园区、关城文物景区、悬壁长城石关峡景区)、两园(酒钢种植园、养殖园)、一基地(宏丰葡萄基地)、一厂(宏丰葡萄酒厂)落户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由昔日的戈壁荒滩变成了经济发展园区,使城乡基本连为一体。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452元,居甘肃省首位。

旅游嘉峪关是长城文化、丝路文化和魏晋文化的交汇点,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地域组合好。

境内有国家5A级嘉峪关关城文物景区、世界一流的国际滑翔基地、铁人三项专用赛场、汽车摩托车越野基地、亚洲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晋墓群、悬壁长城石关峡文物景区、万里长城第一墩、讨赖河大峡谷、迎宾湖旅游园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紫轩葡萄庄园、酒钢工业旅游示范点等自然、人文景观。

全市现有3星级以上宾馆10家,客房2013间,床位3360张,综合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8年实现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3.4亿元,接待游客35.4万人次。

本地生产的旅游产品主要有:夜光杯、风雨雕、驼绒画、祁连玉雕、嘉峪石砚、文物复制品及反映魏晋时代人文景观的“墓砖画”等。

商贸嘉峪关市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发展商贸业,全市已建成综合性市场、专业市场、批发及零售等各类市场25个,建筑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主体,集贸市场、连锁超市、名品名店为网络的市场体系。

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亿元,同比增长16.8%;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1.98亿美元,同比增长31%,进出口总量位居甘肃省第二位。

金融、保险金融、保险业健康发展,至2008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8.6亿元,储蓄存款余额53.8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45.8亿元;保险机构完成保费收入2.6亿元。

社会事业2008年末,全市共有公共文化机构8个,其中文化馆1个,文物事业机构4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1所,藏书10.4万册。

新建农家书屋16个。

1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个,数字电视入户2.3万户。

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7%。

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环境继续改善。

2008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4个,床位1279张,卫生技术人员1206人。

体育产业初具规模,全市共有标准体育场地数213个,非标准体育场地数130个。

2008年“奥运圣火”在嘉峪关传递圆满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