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合集下载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22对 心 、 、 的 影 响 . 脑 肾
低体 温 可使 脏 器 功 能发 生 不 同 程 度损 害 , 者 , 输 出 轻 心 量降 低 , 、 脑 肾血 流速度 减慢 ; 重 时可 导致 心 、 功能衰 竭。 严 肾
23对 凝 血 功 能 的 影 响 .
早 产儿 和低 出生体 重 儿 由 于本 身 的生 理 特 性能 量 贮 备 少, 产热不 足 , 脂易发 生 硬化 , 皮 出现硬肿 症 。
新 生 儿严 重感 染 ( 炎 、 血症 、 肺 败 化脓 性 脑膜 炎等 ) 窒 、
液 。对 尿失 禁 者 , 用力 要稍 大 , 向朝 会 阴部 ; 痉挛 性瘫 痪 方 对
患者按 摩 时 间约 1 i , 5r n 手法要 轻 。 n
4结 果
05 20h放尿 1次 , 次放 尿 2 0 3 0 m , .— . 每 0 ~ 0 l 既可 避 免膀 胱 内 大 量积存 尿 液 , 又可 避免 尿量 持续 开 放导 致 膀胱 长 时间无 尿 液 形成小 膀 胱 。脊 髓休 克期 过 后 , 运动 神经 性 膀胱 在早期 上
胱造成 逼尿肌 不能收缩 , 胱 内尿 液需 靠外力 协助 排尿 。 膀 采用
x = 3 P< Ol z- 4: 0. _ 4

间歇性 导 尿可使 膀胱 周期 性扩 张 刺激 膀胱 功 能恢 复 , 随着 膀 胱 功 能 的恢 复 , 逐渐 减少 导尿 次数 , 可 当残 余尿 量少 于 8 l 0m
1 . 冷环境 2寒
寒 冷 损伤 综合征 患 儿均 有不 同程 度 的凝 血 功能 改变 . 病
情越 重 , 变越 明显 , 重者 出现 弥 散性 血 管 内凝 血 ( 改 严 NC) 。
产 房温 度 低或 产 时保 温不 当 , 使新 生 儿 失热 增 加 ; 别 特 是 产后 家属 对新 生儿保 暖 不 当 , 北方 农村 冬季 尤为 常见 。当 产 热不 敷失 热时 , 温 随即下 降 , 而引 起外 周小 血 管收缩 , 体 继 皮 肤血 流 量减 少 , 出现 肢 端发 冷 和 微循 环 障 碍 , 进 一 步 引 更 起 心功 能低 下表现 。低 体温 和低 环境 温度 易导 致 缺氧 、 种 各 能量代 谢紊 乱和代谢 性酸 中毒 , 重时发生 多器官 功能损坏 。 严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少新 生 儿 硬 肿 症 的 发 生 。 加 强 嗣 产期 保 健 , 低 早 产 儿 、 体 重 降 低 儿 出生 率 , 早 产 儿及 低 体 重 儿 注 意 保 暖 及 热 能 的供 给 , 持 内 对 维 环 境 的平 衡 是 预 防 新 生 儿 硬肿 症 的有 效 措 施 。
用毛 巾、 衣服专 人专用 , 期? 定 肖毒。衣着 松软舒 适 , 意观察 颈 注
下、 腹股 沟 、 下 、 部 等 皮 肤 皱 褶 处 是 否 发 红 、 烂 ; 换 尿 布 、 腋 臀 糜 勤 勤 翻身 , 持 皮 肤 清 洁 、 燥 。进 行 治疗 和护 理 时 动 作 应 轻 柔 , 保 干 防 止擦伤皮肤 。
3 讨 论
的重度患儿 , 复温方法 : 先将患儿置 于比其体 温高 1 2℃的温箱 ~
中 开始 复 温 , 每小 时 测 肛 温 、 温 1次 , 时提 高 温 箱 温 度 0 5— 腋 同 .
1℃ , 温箱温度不超过 3 4℃ , 使患 儿体温 1 2 恢 复正 常 , 2— 4 h 维 持在 3 . 3 . 温箱温度调至该患儿适 中温度。 6 5~ 70o C, 2 2 热 量和液 体补 充 供 给 充 足 的热 量 有助 于 复 温 和维 持 . 正常体 温 。不能吸 吮者 , 用鼻饲 喂养 , 量不 足或 呕 吐严 重 可 入 者, 液体 2 4h维 持 , 液体 缓慢输 入 , 补液 时应 用 输液 泵 控制 滴
无 尿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 无或 多少 是 估 计 预 后 的 重 要 指 标 , 仔 细 记 录 尿 量 尿 应 与 次数 , 小 时 <1m /g 应 立 即报 告 , 时 发 现 , 止 肾 衰 竭 每 Lk , 及 防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复温护理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复温护理
· 48 ·
TODAY NURSE February,2010,No.2 ,
新 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的复温护理
胡丽娣 程 灯凤
摘要 总 结 l38例 新 生儿 寒 冷 损 伤 综合 征 暖箱 内复 温 的 护 理 经 验 。主 要 包括 复 温前 准备 、复 温 方 法 、保 持 温 箱 清 洁 和 其 它 基 础 护 理 ,发 现 新 生 儿寒 冷 损 伤 综 合征 患 儿在 暖箱 内的 复 温 效 果 满 意 。认 为有 效 的 暖箱 内复 温 的 护 理 是 防 治新 生 儿寒 冷 损 伤 综 合征 的 关键 。 关键 词 :新 生 儿 ;寒 冷损 伤 综合 征 ;暖 箱 ;复 温 ;护 理 中 图 分 类 号 :R473.72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6—6411(2010)02—0048—02
本组 138例病 例 中 ,男 98例 ,女 4O例 ;胎 龄<28周 5例 ,29~32 周 25例 ,33—36周 80例 ,>37周 28例 。于冬 春 季发 病 者 9O例 ,夏 秋 季发 病 者 48例 ;日龄 :生后 ~3d I12例 ,4—6d 9例 ,≥7d 17例 。硬 肿程 度 :依据 1990年 l0月 沈 阳第 二届 全 国新 生 儿 学术 会 议目所 制 定的诊断分度及评分标准 :I度 66例 ,Ⅱ度 58例 ,Ⅲ度 l4例。体 温 低 于 30℃者 23例 ,31℃~34 ̄C者 105例 ,35 ̄C以上者 10例 。疗 效 : 治 愈 118例 ,好转 3例 ,未 愈及 死 亡 17例 ,总有 效率 87.68%。 2 护 理 2.1 复温 现 已 明确 寒 冷损 伤 是 本病 的 主要 原 因 ,其 他 均 为易 感 因素吲。暖箱 为主要的复温措施 ,本组病例全部入暖箱 内复温 ,选 用 南 京某 自动调 温床 厂 生产 的 Nc—Y8B型婴 儿 暖箱 。 2.1.1 护 士应 了解 患儿 的一 般情 况 、生 命 体征 及 硬 肿 程 度 ,有无 并 发 症 等 ,评 估 常见 的护理 问题 。 2.1.2 准 备 暖箱 检 查 其 性 能 ,使 用 前 做好 清洁 消 毒 工 作 ,在 暖 箱 的水 槽 中加 入 50'12左右 的蒸 馏 水 ,接 通 电源 ,打 开开 关 及 湿 度 发 生 器 。 2.1_3 复 温方 法 将 早产 儿 包好 后 置 于 30℃暖箱 中 ,每小 时 测肛 温 1次 ,根 据 患 儿 体 温 的恢 复 情 况 调 节 暖 箱 温 度 在 3O℃一34qC范 围 内 ,相 对 湿度 65%左 右 ,使 患 儿体 温 在 6-12h恢 复 正 常 ;当肛 温 升 至 35%~36℃ ,可 将 暖箱 温 度 调 至适 中温 度 。对 肛 温 小 于 30qc,肛 温 与 腋 温 差 为 负 值 的 重 度 患 儿 ,复 温 方 法 :先将 患儿 置 于 比其 温 度 高 1℃ 2℃ 的暖 箱 中开 始 复 温 ,每 小 时 测 肛 温 、腋 温 1次 ,同时 提 高 暖 箱 温度 O.5 ̄C~1℃ ,暖 箱 温 度 不超 过 34 ̄C,使 患 儿 体 温 在 12~24h恢 复 正 常 ,维 持 在 36.5℃~37℃之 间 ,暖箱 温 度 调 至 患儿 适 中温 度 ,应 避 免快 速 提 高箱 温 ,以 每小 时 升 高 1cc为 宜 。 2.1.4 保 持暖 箱 的清 洁 暖 箱使 用 期 间应 每 天用 清 洁 水 擦拭 1遍 , 然后再用 75%的酒精将内外擦拭 1次;若有奶汁、葡萄糖液等污渍 , 应 随时擦 去 ,湿 化器 的水 箱 用水应 每 天更换 1次 ,以免 细菌 滋生 。 2.1.5一 切 护 理 操 作 及抢 救 工 作 应 尽 量 在箱 内进 行 ,如 喂 奶 、换 尿 布 、清洁皮肤 、观察病情及检查等。可从边 门或袖孔伸入进行操 作 ,尽 量少 打 开 箱 门 ,以免箱 内温度 波动 ,若 确 实 需 要 暂 出 暖箱 治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短时间 内缓解症 状 , 对 选择 治疗 时机有 重大 意义。通过 针对 性 的护理 , 可明显减少并 发症 的发生。 5 参 考文献 [ 1 ] 李敬扬 , 文振华 , 罗筱雯 , 等.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难治性 自
血浆置换治疗成功的病例 , 树立患者及家属 的治疗信心 。 3 . 2 建立血 管通路 : 建立 和维 护良好 的血管通路 是保 证血 浆 置换治疗进 行的首要条 件 , 我中心采 用 中心静 脉 留置 单针 双
[ 关键 词] 新生儿寒 冷损伤综合征 ; 护理 新生儿寒 冷损伤综合 征还 有一个名 称叫新 生儿 冷伤 , 此 病的高危 因素是受 寒 , 主要有两种 临床 特征 : 低 体温和多器 官 功能损伤 。此病情 况严重 时 , 皮肤和皮 下脂肪 会发生 变硬 和 水肿 , 此病好发于冬 、 春这两个季节 , 尤其好发于出生 3 d内或 早产 的新生儿身上 … , 对 新生儿 的身体健 康有 着重大 的不 良 影响 。现将我 院 5年来收治患儿 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要] 目的 : 探讨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的护理方法和复 温措施 。方法 : 采用 正确 的复 温方 法及有效 的护 理措施 , 促 进
患 儿 痊 愈 。结 果 : 治 愈率 高 , 并 发症 少 。结 论 : 对 新 生 儿 寒 冷 损 伤 综 合 征 的患 儿 , 应做好患儿基本情况评估 , 寻找护理问题 , 对 症 护 理, 特别是 采取 积极 、 有效 、 正确的复温方法 , 并做好 健康教育指导 , 从而保 障小儿健康成长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 本组患儿 2 6例 , 其 中男 1 5例 , 女1 1 例 。所有
3 护 理 措 施
3 . 1 复温 : 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 征的关键性措施 主要是 复 温, 根据 患儿 的具 体情况 如体重 、 日龄 、 所测 体温积极 进行 复温 。以高于体温 1 ℃的暖箱温度开始复温 , 每小时提高箱温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护理常规1.根据体温情况决定给予保温或复温。

体温正常者置温箱或远红外辐射床上保温,每2小时监测体温1次,保持体温于正常范围。

2.对于体温低于正常者给予复温,其复温方法如下:(1)、对于肛温大于30℃的轻-中度患儿,置于30℃的温箱中,每小时监测体温1次,并提高温箱温度0.5~1℃,使患儿6~12小时恢复正常体温,再将温箱温度调至该患儿的适中温度。

(2)、对于肛温小于30℃的重症患儿,先将患儿置于比体温高1~2℃的温箱中开始复温,每小时监测肛温1次,并提高温箱温度0.5~1℃,使患儿于12~24小时恢复正常体温。

也可用远红外辐射床复温,方法是:先将床温调至30℃,患儿置于远红外辐射床上并用保温性较好的无色透明塑料薄膜罩好,以减少对流散热。

每小时监测肛温1次,随着体温的逐渐升高及时提高床温,每次提高0.5~1℃,但床温一般不超过34℃。

恢复正常体温后,患儿可置于预热至适中温度的温箱中。

3.合理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4.加强消毒隔离,每日用消毒水擦拭温箱。

温箱湿化水每日更换1次。

5.加强皮肤护理,保持臀部干燥,及时更换尿布。

会阴及阴囊水肿明显者,适当用纱布托起阴囊,以减轻水肿。

维生素E涂抹硬肿部位并按摩,每日2次,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及并发症。

6.治疗护理操作动作轻柔,尽量集中进行,以减少热量散失。

7.预防DIC发生(1)密切观察病情,如体温、呼吸、心率硬肿范围及程度、尿量、有无出血症状等。

如患儿出现面色青灰、呼吸增快、肺部啰音增加,要考虑肺出血;如穿刺部位出血不止,要警惕DIC。

(2)、备好必要的抢救药物和设备(如多巴胺、酚磺乙胺、肝素等药物及复苏囊、吸引器、气管插管用物、呼吸机等仪器),以便及时有效地组织抢救。

8.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紧张情绪。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目的:根据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方法,摸索和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搜集本院2006年4月~2009年4月收治的42例患儿的护理情况,将42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1例,治疗组21例,分别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同时护理工作也按照疗法而采用了不同的护理方法,观察复温及硬肿消退情况。

结果:治疗组21例的效果高于对照组21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效果明显,病程短,恢复快。

标签:新生儿;中西医结合;寒冷综合征;护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一大因素。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因素,而至使新生儿皮肤及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严重疾病,临床多采用复温的方法治疗此病。

本病在中医属“瘀症”范畴,因此应该采用活血化瘀治疗新生儿硬肿症。

良好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本病的痊愈。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4月~2009年4月本院42例患儿,其中,男26例,女16例。

根据《实用儿科学》关于寒冷损伤综合征诊断与分型标准,本组患者分为重度31例,中度9例,轻度2例。

23例体重4 000 g。

发病日龄7 d内36例,6例>7 d。

院外病程最短半天,最长6 d。

按出生体重和日龄,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体重和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治疗方法:将暖箱温度调至高于患儿体温1~2℃,把患儿轻轻放入,再逐渐将温度调至30~32℃;开始按基础代谢所需供给,以后逐渐增加,保证足够的热量和必需的水分;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渗小苏打液、山莨菪碱等药物进行预防。

治疗组的治疗采用本院自制中药硬肿软膏涂患处,2 次/d,在远红外线照射下对患处皮肤按摩15 min,按摩时间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不超过30 min[2]。

方剂:肉桂8 g、红花15 g、赤芍15 g、丁香9 g、乳香6 g、凡士林200 g。

新生儿科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复温护理:轻者可用热水袋(50~70℃)在4~6h内使体温升至36℃;中度、重度者,先将患儿置于室温24~28℃的房间内1h,再放入预热至30℃或高于体温1~2℃的暖箱中,每小时提高箱温1℃。

在12~24h内使患儿体温升至36~37℃。

体温正常后维持箱温30~34℃。

不可升温过快,以免引起肺出血。

2.加强喂养:复温至34℃即可开始喂养,吸吮力弱者可给予滴管喂养或鼻(口)饲、吞咽功能恢复后选用小孔较软奶头试喂,以免呛咳。

增加喂奶次数,缩短间隔时间,观察无青紫发憋逐渐增加奶量。

体温34℃以下按医嘱给予静脉补充水分和营养,输液速度宜3~4mL/(kg·h)。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低流量吸氧。

观察患儿四肢皮肤颜色与温度、硬肿减轻和消失情况、呼吸及肺部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详细记录治疗护理措施与效果以及病情动态变化、出入量等。

4.患儿肢体活动差,要勤变换体位,防止皮肤压伤。

做好口腔、脐带、臀部皮肤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

5.预防感染:加强消毒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持患儿皮肤完整。

【应急措施】发现患儿呼吸浅表,循环不良,面色突然发青、发灰等心衰、内出血的征象时,立即报告医生,协助抢救,遵医嘱应用止血、强心药物等;尽早使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如鼻腔喷出红色泡沫样液体为肺出血表现,在抢救过程中避免挤压胸部做人工呼吸,以免加重出血。

【健康教育】1.向患儿家长介绍有关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疾病知识和育儿知识,注意保暖,维持体温在36~37℃。

2.合理喂养,注意远离有感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人工喂养时注意奶具及其他用物的清洁消毒,预防感染。

3.按时预防接种。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标签: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硬肿,此时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本病多发于寒冷季节,以出生3 d内或早产儿多见,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

近年来,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和临床实践,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进展较快,现将我院十年来收治患儿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1发病原因1.1胎龄小、体重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由于本身的生理特性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皮脂易发生硬化,出现硬肿症。

1.2寒冷环境产房温度低或产时保温不当,使新生儿失热增加;特别是产后家属对新生儿保暖不当,北方农村冬季尤为常见。

当产热不敷失热时,体温随即下降,继而引起外周小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出现肢端发冷和微循环障碍,更进一步引起心功能低下表现。

低体温和低环境温度易导致缺氧、各种能量代谢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坏。

1.3其他新生儿严重感染(肺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窒息、颅内出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时,也易发生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体温和硬肿症。

2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2.1对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低体温可使氧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产热量增加,糖产热量降低。

当能量物质耗竭,丧失产热能力,即使保温减少失热,体温亦继续下降,导致机体发生不可逆性损害。

2.2对心、脑、肾的影响低体温可使脏器功能发生不同程度损害,轻者,心输出量降低,脑、肾血流速度减慢;严重时可导致心、肾功能衰竭。

2.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改变,病情越重,改变越明显,严重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硬肿早期血液呈高凝状态,晚期多呈现低凝状态;硬肿合并肺出血后病死率非常高。

3护理措施3.1复温复温是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患儿体重、日龄、所测体温给予复温。

复温包括缓慢复温和快速复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氧 (三)预防继发感染及并发症 1.做好消毒隔离 1.做好消毒隔离 2.使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 2.使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 使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 3.加强皮肤护理,勤翻身,给柔软床垫 3.加强皮肤护理 勤翻身, 加强皮肤护理,
19:46
(四)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反应、哭声、吸吮力、尿量,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反应、哭声、吸吮力、尿量, 皮肤硬肿范围及程度;有无感染的症状;有无 皮肤硬肿范围及程度;有无感染的症状; DIC的早期表现 如脐部或穿刺点渗血、 DIC的早期表现,如脐部或穿刺点渗血、皮肤 的早期表现, 瘀斑、呕血、黑便及尿道出血等; 瘀斑、呕血、黑便及尿道出血等;有无肺出血 表现,如面色突然变紫、呼吸困难加重、 表现,如面色突然变紫、呼吸困难加重、肺部 湿啰音增多、部分病人鼻孔或口腔流出血性或 湿啰音增多、 棕色液体等。若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棕色液体等。若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19:46
护理评价
• 患儿体温、活动、皮肤完整性是否恢复正 患儿体温、活动、 常。 • 患儿是否发生继发感染及并发症。 患儿是否发生继发感染及并发症。 • 患儿营养摄入是否良好,体重是否增加。 患儿营养摄入是否良好,体重是否增加。 • 家长能否说出本病的预防要点,并学会家 家长能否说出本病的预防要点, 庭简易保暖方法。 庭简易保暖方法。
19:46
护理评估
• 致病因素 :应询问患儿有无寒冷、早产、缺
氧、感染和摄入不足等病史。了解新生儿胎龄、 日龄、分娩史、Apgar评分、体重、喂养及保 日龄、分娩史、Apgar评分、体重、喂养及保 暖等情况。
• 身体状况:观察患儿的反应、吸吮、体温、 身体状况:
脉搏、呼吸、心率、尿量等的变化,观察皮肤 颜色和硬肿范围,注意有无心、肾受损害及 DIC的症状和体征。夏季因严重感染所致者多 DIC的症状和体征。夏季因严重感染所致者多 无低体温。
19:46
护理评估
• 心理社会资料:家长恐惧、焦虑、失望情 绪 • 辅助检查:分析血常规、血糖、血尿素氮、 血小板、胸片、DIC等的检查结果。为诊断、 血小板、胸片、DIC等的检查结果。为诊断、 护理提供依据。
19:46
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 体温过低:与寒冷、早产、感染、窒息有 关。 •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硬肿有关。 • 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低下有关。 •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无力, 热量摄入不足有关。 • 潜在并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潜在并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知识缺乏:家长缺乏本病病因及预防的知 识。
19:46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张丽萍
19:46
概念
•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neonatal cold injure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neonatal syndrome)是指新生儿期由受寒、早产、感 syndrome)是指新生儿期由受寒、早产、感 染、缺氧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 肪变硬和水肿的一种疾病,又称新生儿硬 肿症(scleredema 肿症(scleredema neonatorum )。 )。
19:46
护理目标
患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患儿皮肤完整性保持良好,硬肿逐渐消失。 患儿住院期间未发生继发感染及并发症。 患儿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体重开始增 长。 • 患儿家长能正确采取保暖措施,正确喂养 和护理患儿。 • • • •
19:46
护理措施
(一)生活护理 1. 提供适宜的环境 2.合理喂养、提供能量及水分 2.合理喂养、提供能量及水分
19:46
护理措施
(二)治疗配合 1.复温 :①将患儿置于30℃的温箱中,每小时监 1.复温 将患儿置于30℃的温箱中, 测肛温1 测肛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恢复情况调节温箱温度 30℃ 34℃范围内,使患儿的体温在6 12小时 在30℃~34℃范围内,使患儿的体温在6~12小时 恢复正常。 如肛温<30℃ 恢复正常。 ②如肛温<30℃,先将患儿置于比其 体温高1 的温箱中开始复温, 体温高1℃~2℃的温箱中开始复温,以后每小时 监测肛温、腋温1 同时提高温箱温度0.5℃ 监测肛温、腋温1次,同时提高温箱温度0.5℃~ l℃,不超过34℃,使患儿体温12~24小时恢复正 不超过34℃ 使患儿体温12~24小时恢复正 常;如无条件者可采用母体怀抱复温或热水袋保 暖。
19:46
(五)心理护理 (六)健康教育
1.向家长介绍预防本病的知识,指导或示范家庭简 1.向家长介绍预防本病的知识, 向家长介绍预防本病的知识 易的保暖方法。 易的保暖方法。 2. 加强孕期保健宣传 3.介绍有关保暖、喂养、防感染、预防接种等育儿 3.介绍有关保暖 喂养、防感染、 介绍有关保暖、 知识。 知识。
19:46
护理措施
• 合理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 预防感染 加强消毒管理,做好室内、暖箱、 患儿及医护人员卫生工作,严格遵守操作 规范,保持患儿皮肤的完整性。
19:46
2.按医嘱正确使用以下药物 2.按医嘱正确使用以下药物 循环障碍、 扩容纠酸, (1)循环障碍、休克者 扩容纠酸,给予扩血管 药物,常用药物有多巴胺、 药物,常用药物有多巴胺、酚妥拉明和山莨菪碱 等。 合并DIC者 (2)合并DIC者,应在实验室检查检测下于早期 高凝状态时慎用肝素治疗。 高凝状态时慎用肝素治疗。有出血倾向或已有出 血者可静脉滴入维生素K1 止血敏或三七注射液。 K1、 血者可静脉滴入维生素K1、止血敏或三七注射液。 肺出血时应配合医生及早气管插管, (3)肺出血时应配合医生及早气管插管,进行正压 通气。 通气。 消除皮肤硬肿:可口服或肌内注射维生素E (4)消除皮肤硬肿:可口服或肌内注射维生素E, 维持酶活性;亦可用局部皮肤按摩。 维持酶活性;亦可用局部皮肤按摩。 静脉输入复方丹参、川芎、红花注射液。 (5)静脉输入复方丹参、川芎、红花注射液。用中 药外敷于硬肿处,有助于硬肿的消散。 药外敷于硬肿处,有助于硬肿的消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