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水土保持研究》投稿须知

‘水土保持研究“投稿须知‘水土保持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属地球科学的学术类期刊,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㊂先后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概览2006“等,获2007年度陕西省科技期刊出版形式规范优秀期刊奖,2012年㊁2014年㊁2018年陕西省科技期刊优秀奖,2016年陕西省科技期刊精品奖㊂本刊主要刊登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及相关学科㊁边缘学科㊁交叉学科的原创性学术论文,集中展示大型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㊂办刊宗旨为立足世界科学发展前沿,展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兼顾理论探索与应用开发,开展地域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以不断创新为目标㊂1篇幅及投稿方式文章要求精炼,以4~5个印刷页为宜(约8000~10000字)㊂投稿请登录我刊网站h t t p:ʊs t b c y j.p a p e r o n c e.o r g在线投稿㊂请完整填写文章所有作者的姓名㊁姓名拼音㊁工作单位(中英文)㊁通信地址㊁邮箱地址,至少留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的电话㊂标注的通信作者应与文章发表时标注的通信作者一致㊂2文章格式2.1题名和作者题名用词务必简明㊁准确㊁规范,不超过20个汉字,一般不用副标题,中英文题目应一致㊂多位作者(一般不超过6名)应注明通信联系人㊂所有单位要有准确的中英文名称㊁城市名称和邮政编码㊂2.2摘要和关键词摘要须说明论文的目的㊁方法㊁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结论,着重于创新与发现,以300~400字为宜㊂关键词3~8个,规范㊁准确,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须对应并同序㊂2.3中图分类号和基金项目文章需注明 中图分类号 ,参见‘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5版),置于关键词下㊂正文首页左下脚须注明论文基金资助项目及其编号㊂2.4正文格式与要求引言:要明确提出科学问题㊁研究工作的目的㊁意义和背景以及本项研究的主要任务㊂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应提供名称㊁数量和制备方法㊂研究方法一般引用文献,如方法有改进则须说明,如果作者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㊂结果与分析:提出观察和实验证据,力求简明扼要㊂讨论:提出实验结果所论证的原理㊁相互关系;阐明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是否一致,有无创新,指出本实验的不足之处,以及未能解决的问题㊂2.5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15个,未公开发表的文献或资料不得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如确需引用,征得作者同意后在本页以脚注方式引用,有关著作权责任作者自负㊂参考文献序号的编排,按其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外国作者按姓前名后,且姓为全称并且首字母大写,名缩写但不加缩点,文献作者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用 等 或 e t a l ,文献著录格式如下:(1)专著: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3)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4)论文集:作者.题名[C]ʊ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5)电子文献:作者.题名[E B/O L].[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途径.2.6作者简介篇首页下附第一作者简介及通信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 ),性别,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E-m a i l地址及联系电话㊂3图表要求图㊁表力求精简,同一个数据不能以图㊁表的形式同时出现㊂要求论文插图宽度(包括纵坐标上名称㊁单位)半栏为70~ 80mm,通栏ɤ150mm,图中主要文字字体用8磅宋体,图中注释文字(图例㊁图注等)用7磅宋体;插图高度无专门限制,作者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㊂论文中E x c e l,O r i g i n,S i g m a P l o t等软件输出的插图要能在W o r d文件中编辑并带有数据源, A r c G I S等软件输出的图片影像需清晰,反差适中,其中灰度图片,图例应能区分㊂表格尽量采用 三线表 ,表中数据实测为零,计 0 ;未测则计为 ;其它均如实注明㊂4计量单位㊁符号和学名按国家计量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如c m,k g,s,m o l/L,P a,J等,图表中复合单位一律使用负指数形式;国外地名以‘世界地名手册“为准,国际组织名称以‘联合国及有关组织机构译名手册“为准;文中首次出现的生物学名称要注明拉丁文学名,统计学常用符号及公式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㊂5稿件处理辑部在稿件登记入库后通过电子邮箱给所有作者发送收稿通知㊂上传的稿件内容最好是W o r d2003格式(d o c格式),所投稿件在收到本刊的正式退稿信前请勿再投其他刊物,如因某些原因需要撤稿改投,请通知编辑部在系统中对稿件作相关处理后再改投,以免造成一稿多投的情况㊂对于刊出稿件,每文可赠送样刊3册㊂编辑部对采用的稿件可作必要的文字加工㊁技术处理和内容删节㊂6文责作者来稿发表后,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其编辑版权属本刊所有㊂本刊有权将其编辑的刊物制成光盘版或被其正式出版的光盘版收录,对此作者如不同意应在投稿时向本刊声明,否则视为同意㊂来函请寄:陕西省杨凌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编辑部邮编:712100水土保持研究官方投稿网站:h t t p:ʊs t b c y j.p a p e r o n c e.o r g电子信箱:r e s e a r c h@m s.i s w c.a c.c n联系电话:029-********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通讯录最新

024南京中科天文仪器有限公司
025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020中科院广州电子有限公司
020-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028-
四川中科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28-
成都中科唯实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028-
中国网络通信(控股)有限公司
电话号码 办62553250 办62553022 62568356c 办62562939 62541689c
中国科学院院直属事业单位(京区)
单位名称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数学研究所
应用数学研究所
系统科学研究所
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理论物理研究所
高能物理研究所 力学研究所 声学研究所 理化技术所 化学研究所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过程工程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国家天文台 云南天文台* 0871乌鲁木齐天文站* 0991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0431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025-
半导体研究所
微电子研究所(待批,原微电子中心) 电子学研究所 自动化研究所 电工研究所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青藏高原研究所(筹)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筹)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筹) 光电研究院(筹)
*为下设法人单位 国铁科林 院直属事业单位(京外)
办62542623
5815093c
62567724c 62561239
82304210
62021601c 62554605 82614508c 62560904c 62575913c 62582756
64017637c
62542619c
211235477_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预测模型构建

第37卷第3期2023年6月水土保持学报J o u r n a l 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37N o .3J u n .,2023收稿日期:2022-10-20资助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01201048,201201047);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 Z C X 2-X B 3-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316) 第一作者:王文龙(1964 ),男,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㊂E -m a i l :w l w a n g @n w s u a f .e d u .c n 通信作者:王文龙(1964 ),男,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㊂E -m a i l :w l w a n g@n w s u a f .e d u .c n 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预测模型构建王文龙1,2,李建明2,3,康宏亮4,郭明明5,李宏伟6(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2.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3.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武汉430010;4.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西安710054;5.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150081;6.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西安710000)摘要:为建立适用于我国不同区域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预测模型,在通用土壤侵蚀模型(u n i v e r s a l s o i l l o s s e q u a t i o n ,U S L E )框架下,室内概化模拟不同土壤质地㊁坡度坡长㊁砾石质量分数等工况下的工程堆积体,通过大量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修订模型各因子,构建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量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㊂研究明确工程堆积体标准小区及各因子定义及计算方法,提出采用土石质因子代替传统的土壤可蚀性因子以便更加符合工程堆积体实际,构建以幂函数计算的坡度㊁坡长因子,与砾石质量分数的指数函数计算的土石质因子和降雨侵蚀力因子相乘的工程堆积体侵蚀量预测模型㊂经率定与验证,模型预测效果良好(R 2>0.8),且能适用于不同区域及工况下工程堆积体边坡土壤流失量预测,该模型参数少且易获取并具有物理意义,现场操作性和实用性强㊂研究成果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提供技术指导及科学依据,具有较大的科学意义与指导生产实践价值㊂关键词:工程堆积体;预测模型;土石质因子;参数修订;生产建设项目中图分类号:S 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2(2023)03-0027-08D O I :10.13870/j.c n k i .s t b c x b .2023.03.004S o i l E r o s i o nP r e d i c t i o n M o d e l f o r S p o i lH e a ps i n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P r o je c t s WA N G W e n l o n g 1,2,L I J i a n m i n g 2,3,K A N G H o n g l i a n g 4,G U O M i n g m i n g 5,L IH o n gw e i 6(1.S t a t e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S o i lE r o s i o na n dD r y l a n dF a r m i n g o n t h eL o e s sP l a t e a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S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 ,N o r t h w e s tA&F U n i v e r s i t y ,Y a n g l i n g ,S h a a n x i 712100;2.S t a t e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So i l E r o s i o na n dD r y l a n dF a r m i n g o n t h eL o e s sP l a t e a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 S c i e n c e s a n d M i n i s t r y o f W a t e rR e s o u r c e s ,Y a n g l i n g ,S h a a n x i 712100;3.C h a n g j i a n g R i v e r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h a n g j i a n g W a t e rR e s o u r c e sC o mm i s s i o n ,W u h a n 430010;4.S c h o o l o f L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a n g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 710054;5.N o r t h e a s t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g r a p h y a n dA g r o e c o l o g y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 o f Sc i e n c e s ,H a r b i n 150081;6.H a n j i a n g -t o -W e i h eR i v e rV a l l e y W a t e rD i v e r s i o nP r o je c tC o n s t r u c t i o nC o .L t d .,X i a n 710000)A b s t r a c t :T h e s t u d y a i m s t oe s t a b l i s has o i l l o s s p r e d i c t i o n m o d e l i ns p o i lh e a p sof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o j e c t s f o r d i f f e r e n t r eg i o n s i no u r c o u n t r y.As e r i e s o f i n d o o r s a r t i f i c i a l s i m u l a t e d r a i n f a l l t e s t sw e r e c a r r i e d o u t o n t h e s p o i l h e a p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s o i l t e x t u r e ,s l o p e l e n gt ha n d g r a v e l c o n t e n t .T h es o i l l o s s p r e d i c t i o n m o d e l o f s p o i lh e a p sw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 i nt h e f r a m e w o r ko fU n i v e r s a lS o i lL o s sE qu a t i o n (U S L E ),a n dt h e f a c t o r p a r a m e t e r sw e r e r e v i s e d .T h e s t u d y c l a r i f i e d t h e d e f i n i t i o n o f t h e s t a n d a r d p l o t o f t h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p o i l h e a p s a n dt h e m e t h o d st oc a l c u l a t ee a c hf a c t o ra n d p r o p o s e st o u s et h es o i l -r o c kf a c t o rt or e p l a c e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l y u s e d e r o d i b i l i t y f a c t o r ,a s t ob em o r ec o n s i s t e n tw i t ht h ea c t u a l s i t u a t i o n .T h e r e s u l t s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p o w e r f u n c t i o n i s u s e d t o c a l c u l a t e t h e s p o i l h e a p s s l o p e d e g r e e a n d s l o p e l e n g t h f a c t o r ,a n d t h e s o i l a n d r o c k f a c t o r i s c a l c u l a t e db y t h e e x p o n e n t i a l f u n c t i o nc o m b i n e dw i t h t h e g r a v e lm a s s f r a c t i o n ,w h i c h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p r e d i c t t h e r a i n f a l l e v e n t s e r o s i o no f t h e s p o i l h e a ps .T h e c a l c u l a t i o nm e t h o do f t h em o d e lw a s t o m u l t i p l y r a i n f a l le r o s i v i t y ,s l o p ed e g r e e ,s l o p e l e n gt ha n ds o i la n dr o c kf a c t o r .T h ec a l i b r a t i o na n dv e r i f i c a t i o n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s h o w e d t h em o d e l p r e d i c t i o ne f f e c t i s g o o d,w h i c hc a nb e a p p l i e d t od i f f e r e n t s o i l t y p e s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p o i l h e a p s.T h e p a r a m e t e r so f e a c hf a c t o ro f t h e m o d e lw e r ee a s y t oo b t a i na n dh a d p h y s i c a lm e a n i n g,a n dt h e f i e l d o p e r a b i l i t y a n d p r a c t i c a b i l i t y w e r e s t r o n g.R e s u l t s p r o v i d e t e c h n i c a l g u i d a n c e a n d s c i e n t i f i c b a s i s f o r t h e s o i l a n d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w o r ko f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o j e c t sa n dt h es u p e r v i s i o na n dl a w e n f o r c e m e n to f w a t e r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d e p a r t m e n t s,a n dh a v e g r e a t s c i e n t i f i c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g u i d i n g v a l u e. K e y w o r d s:s p o i l h e a p s;p r e d i c t i v em o d e l;s o i l a n d g r a v e l f a c t o r;f a c t o r r e v i s i o n;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o j e c t s由美国农业部主导研发的经验性模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1](u n i v e r s a l s o i l l o s s e q u a t i o n,U S L E),主要用于农地或草地坡面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的预测预报,于1965年正式对外发表,该机构于1978年开始对该模型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模型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 e v i s e d u n i v e r s a l s o i l l o s s e q u a t i o n,R U S L E)于1997年得到正式发表,模型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㊂U S L E及R U S L E对我国土壤侵蚀预测模型的研究具有积极促进作用㊂国内刘宝元等[2]㊁江忠善等[3]和蔡强国等[4]为代表的不少学者以U S L E为模板,通过参数修正等方法尝试构建地方或区域的土壤侵蚀预测模型㊂另外根据地域差异,先后提出东北漫岗丘陵[5]㊁黄土高原[6]㊁南方红壤区[7]㊁滇东北山区[8]㊁长江三峡库区[9]和华南地区[10]等区域土壤侵蚀预测模型,取得系列成果㊂目前,多数土壤侵蚀预测模型主要针对的是传统农耕地或荒地,对模型是否适用于人为扰动强烈的生产建设项目土壤侵蚀量预测仍未形成共识㊂现阶段,生产建设项目土壤侵蚀已成为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之一[11]㊂在欧洲等发达国家,较早开始关注由生产建设项目导致的侵蚀问题,重点集中在采矿废弃地的土地复垦及植被修复㊁公路铁路及水利工程等侵蚀边坡防治及恢复等方面[12]㊂我国针对工程建设造成的侵蚀问题引发关注主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80年代得到较大发展,其中,以采矿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为代表,重点开展矿区废弃地的土地复垦方面研究,至90年代,为有效控制建设项目导致的侵蚀和土地退化问题,专门组织研讨会探索对应防治策略[13]㊂在该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颁布,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技术支撑㊂随着生产建设项目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的持续深入,如何准确预测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成为关键㊂将U S L E㊁R U S L E 等[14]模型应用于煤矿开发过程中土壤侵蚀量预测方面取得系列成果㊂在我国,针对生产建设项目新增水土流失量的研究主要通过自然观测㊁模拟降雨及冲刷试验等,蔺明华等[15]基于大量的模拟试验和观测结果,提出数学模型法㊁新增土壤侵蚀系数法和水土流失系数法可用于工程建设侵蚀量的预测;苏彩秀等[16]着重指出,相较于U S L E模型,R U S L E模型辅以G I S技术更加适用于工况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侵蚀量预测工作,该方面研究也将是今后研究者重点关注及行业发展趋势;黄翌等[17]以R U S L E结合数字地形分析㊁遥感影像融合等技术,阐明黄土高原山地煤矿开采导致地表平均坡度和坡长在10年内呈减少趋势,进而导致侵蚀量减少㊂目前,工程建设区导致的土壤侵蚀预测模型的构建主要是以U S L E或R U-S L E为理论基础及框架,但由于大部分的研究对象较单一,用于构建模型的基础数据有限,约束模型适用性及推广性㊂综上可见,对于生产建设项目土壤侵蚀规律已引起较多关注,并取得一定进展,对工程堆积体侵蚀机理的认识也在进一步加深㊂目前,对生产建设项目土壤侵蚀预测模型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且缺乏从大区域尺度的概化模型,导致生产建设项目土壤侵蚀预测无法有效指导生产实践中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及效益发挥,进一步使得水土保持方案中土壤侵蚀量预测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严重滞后于生产实际的需要㊂该研究基于前期大量野外调查,室内概化堆积体,通过对影响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主要因子分别进行修订,最终提出一个适用于不同土质类型及工况条件下工程堆积体的土壤侵蚀预测模型㊂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㊁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执法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涵盖范围,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生产应用价值㊂1材料与方法1.1模型概化及因子定义1.1.1基本形式 U S L E模型表达为:A=R㊃K㊃L S㊃C㊃P(1)式中:A为任一坡耕地在特定的降雨㊁作物管理制度及所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下,单位面积年平均土壤流失量[t/(h m2㊃a)];R为降雨侵蚀力因子[(M J㊃m m)/ (h m2㊃h㊃a)],是单位降雨侵蚀指标,如果融雪径流显著,需要增加融雪因子;K为土壤可蚀性因子[(t㊃h m2㊃h)/(h m2㊃M J㊃mm)],标准小区上单位82水土保持学报第37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降雨侵蚀指标的土壤流失量;L为坡长因子(无量纲),等于其他条件相同时实际坡长与22.13m相比土壤流失量比值;S为坡度因子(无量纲),等于其他条件相同时,实际坡度与9%坡度相比土壤流失量比值;C为作物覆盖和管理因子(无量纲),等于其他条件相同时,特定植被和经营管理地块上的土壤流失与标准小区土壤流失量之比;P为水保措施因子(无量纲),等于其他条件相同时,实行等高耕作,等高带状种植或修地埂㊁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后的土壤流失与标准小区上土壤流失量之比㊂在综合已有研究[18]基础上,以U S L E为蓝本,建立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预测模型㊂由于工程堆积体在堆弃短期内没有作物覆盖和管理,缺少水土保持措施,因此,模型中的C与P均取值为1;另一方面,由于工程堆积体由人工堆填形成,物质组成复杂,与传统的坡面有较大区别,其中砾石掺杂是主要方面, U S L E中可蚀性指土壤的可蚀性,对生产建设项目并不适用㊂因此,将表征堆积物质对侵蚀的敏感程度称为土石质因子(T)㊂最终确定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预测模型基本形式,计算公式为:A=R㊃T㊃L S(2)式中:A为土壤流失量(t/h m2);R为降雨侵蚀力因子[(M J㊃m m)/(h m2㊃h)];T为土石质因子[(t㊃h m2㊃h)/(h m2㊃M J㊃m m)];L S为坡长坡度因子(无量纲)㊂1.1.2工程堆积体标准小区及因子定义 U S L E的建立是基于农耕地标准小区而定,坡度为9%,坡长(均指投影坡长,特别提及的斜坡长指实际坡度下量测得到的坡面长度)为22.13m,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间地形地貌差异大,与U S L E有较大差异㊂基于前期对我国6大水蚀类型区共计368座工程堆积体各项参数的实地调查[19],经统计分析,堆积体大部分是土石混合介质,其坡度的平均值为33.5ʎ,斜坡长平均值为4.99m㊂由于统计得到的坡度均值甚至超过自然休止角,对堆积体稳定性产生影响;同时,考虑室内试验装置的可操作性及安全性,结合野外工程堆积体实际情况,确定工程堆积体标准小区的坡度为25ʎ,坡长为4.53m(25ʎ条件下斜坡长为5m)㊂基于前期研究,重新明确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标准小区和各因子定义㊂(1)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标准小区㊂坡度为25ʎ,坡长为4.53m,在人力及机械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裸露松散土石混合介质坡面㊂(2)坡度因子(S)㊂借鉴U S L E中坡度因子的计算方法,坡度因子指在工程堆积体标准小区条件下[即降雨侵蚀力因子(R)㊁土石质因子(T)和坡长因子(L)相同],实际坡度条件下产生的流失量与坡度为25ʎ的工程堆积体产生的侵蚀量之比㊂(3)坡长因子(L)㊂借鉴U S L E中坡长因子的计算方法,坡长因子指在工程堆积体标准小区条件下[即降雨侵蚀力因子(R)㊁土石质因子(T)和坡度因子(S)相同],实际坡长条件下产生的流失量与坡长为4.53m的工程堆积体产生的侵蚀量之比㊂(4)土石质因子(T)㊂为在标准小区试验条件下(坡度为25ʎ,坡长为4.53m),单位降雨侵蚀力产生的堆积体侵蚀量,通过计算侵蚀量(A)与侵蚀影响因子乘积(R L S)之比得到㊂通过计算不同砾石质量分数(砾石质量与土石混合介质总质量之比)下的T可以得到T与砾石质量分数的定量关系㊂(5)降雨侵蚀力因子(R)㊂R定义与U S L E保持一致,指由降雨导致的侵蚀下垫面发生侵蚀的潜力,该因子主要与降雨时长㊁降雨强度及降雨量相关[18]㊂1.2试验设计与标准化处理1.2.1试验设计模拟降雨试验设计4个坡度(15ʎ, 25ʎ,30ʎ和35ʎ),斜坡长设置为3,5,6.5,12m(在25ʎ条件下的投影坡长分别为2.72,4.53,5.89,10.88m)㊂基于野外大量的调查[11]统计表明,堆积体坡面以土石混合介质为主,且砾石质量分数集中在0~40%的占比超过90%,砾石粒径分布范围集中在10~36m m,单个砾石的粒径只有在D>10m m才呈现出明显的重力分选现象,且堆积体土石混合介质中的砾石并非是单一粒径组成,而是由多粒径组合而成㊂因此,试验砾石为机械碎石分选获取,以砾石能被搬运作为依据,确定粒径D<50mm作为试验砾石,并将堆积体中的粒径划分为D<14mm,14mm<D<25mm,25mm< D<50m m3级,不同粒径的质量百分比为3ʒ5ʒ2,混合后的砾石与土壤充分混合形成堆积体土石混合介质㊂试验用土采用砂土㊁壤土㊁黏土3种类型,与配置好的砾石按照不同质量配比配置㊂试验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模拟降雨大厅完成,该实验室降雨装置的雨滴降落高度为16m,能够有效模拟自然降雨的终点速度,降雨装置的降雨强度可调节范围为30~350mm/h,均匀度>90%㊂试验钢槽为自行研发并生产的可移动液压式变坡钢槽,尺寸包括为5.0mˑ1.0mˑ0.5m, 6.5mˑ1.5mˑ0.5m和12.0mˑ3.0mˑ0.5m,试验槽坡度调整范围为0~36ʎ[11]㊂试验所用砂土取自陕西榆林靖边县,具有土壤颗粒质地轻㊁粉砂粒含量多等特点;壤土在试验地(陕西杨凌)获取,土壤质地黏重;黏土取自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归属于红壤类别㊂堆积体是将经过筛分后的土壤与不同粒径混合砾石在装槽前均匀混合,土壤与砾石按照不同质量配比配置,分别设置0(纯土体),10%,92第3期王文龙等: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预测模型构建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30%㊂仅壤土做大砾石质量分数下(40%,50%)的降雨试验㊂为使不同土壤质地工程堆积体具有可比性,先对试验土壤进行6m m粒径筛分,使其处于相同水平,处理好的土壤与砾石通过人工多次搅拌均匀用于装填㊂装填深度为40c m,为模拟自然堆积体自然排水,底部首先装填10c m细砂㊂装填土石混合介质共计30c m,分3层,每层10c m,各层按照设计容重进行压实并打毛,最表层不压实仅进行刮平,模拟堆积体表层松散特性㊂试验槽装填完成后放置24h令其自然沉降,各层之间充分融合,随后用于模拟试验㊂各工况下分别进行不同降雨强度的模拟试验,降雨强度分别设置为60,90,120,150mm/h㊂模拟降雨产流历时均设置为45m i n㊂1.2.2数据标准化处理接取不同降雨强度及不同工况下工程堆积体产沙,测定次降雨产沙量㊂为使各组试验数据能够有效进行叠加及对比分析,各场次降雨试验计算的侵蚀量均换算为单位投影面积上的侵蚀量㊂2结果与分析已有研究[20]表明,U S L E适用于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的预测,对单次降雨的侵蚀预测不适用㊂为此,采用多场次的结果叠加后再计算㊂将4种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产生的土壤流失量之和用于建立模型,并进一步对模型中各因子分别进行修订㊂2.1坡长因子(L)修订根据定义,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坡长因子修订采用2.72,4.53,5.89,10.88m4种坡长试验数据,壤土试验槽宽度为1.5m㊂其中2.72,5.89,10.88m均采用壤土试验数据,而坡长4.53m(标准小区坡长)采用砂土㊁壤土和黏土3种平均值作为计算值,砂土和黏土试验槽宽度为1.0m㊂降雨强度包括60,90,120,150mm/h4种类型㊂为避免重复考虑砾石影响,进行坡长和坡度因子修订时砾石质量分数为0㊂计算不同坡长下(2.72,4.53,5.89,10.88m)4次降雨的总侵蚀量与相同条件下标准小区坡长(4.53m)的总侵蚀量之比,即可得到坡长因子(L)值㊂由表1可知,4种坡长因子(L)值分别为0.63,1.00,1.11,1.38㊂拟合坡长因子(L)与实际坡长与标准小区坡长比值(λ/4.53)即为坡长因子(L)计算式㊂该研究提出的坡长因子L计算采用幂函数,得出幂函数指数为0.552㊂L=0.909(λ/4.53)0.552,R2=0.928,p=0.037(3)已有研究[21]表明,影响坡面侵蚀的地形中坡长是主要因子之一,该因子对坡面侵蚀及输沙发生发展过程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原理体现在改变侵蚀下垫面的径流特性(包括流速㊁流量)进而改变径流挟沙力,最终改变土壤侵蚀强度㊂针对其计算方法, F o s t e r等[22]研究提出,可以将不同坡长进行分段处理,各坡段的坡长因子均是其上游不同分段的因子累计;汤国安等[23]研究进一步明确侵蚀模型中的坡长因子定义,是地面上一点沿水流方向到其流向起点的最大地面距离在水平面的投影长度;胡刚等[24]研究黑土区地形因子算法表明,坡长指数采用与坡度相关的变值更加合理㊂以往研究[18]主要是针对缓坡坡耕地㊁撂荒地等,针对生产建设项目坡长因子的修订目前研究较少㊂表1工程堆积体坡长因子修订计算资料降雨强度/(mm㊃h-1)坡长/m单位面积侵蚀量/(k g㊃m-2)相同坡长侵蚀量之和/(k g㊃m-2)坡长因子(L) 602.720.9323.290.63902.721.691202.727.921502.7212.75604.530.67904.531.861204.534.791504.5314.03604.530.51904.5312.4036.921.001204.5320.381504.5337.63604.530.55904.532.331204.535.961504.539.64605.890.9240.871.11905.893.081205.8918.001505.8918.876010.883.0051.081.389010.884.5312010.8819.4115010.8824.152.2坡度因子(S)修订根据定义,坡度因子修订采用15ʎ,25ʎ,30ʎ,35ʎ的4个坡度试验数据,均采用壤土堆积体试验数据,试验槽宽度均为1.0m㊂降雨强度包括60,90,120, 150mm/h4种㊂计算不同坡度下(15ʎ,25ʎ,30ʎ,35ʎ)4次降雨的总侵蚀量与相同条件下标准小区(25ʎ)的总侵蚀量之比,即为模型中坡度因子(S)值㊂由表2可知,4种坡度因子(S)分别为0.63,1.00,0.92,1.51㊂坡度因子值的计算是拟合坡度因子(S)与实际坡度与标准小区坡度比值(θ/25ʎ)得到㊂该研究提出的坡度因子03水土保持学报第37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S )计算采用幂函数,其指数为0.883㊂S =0.966(θ/25ʎ)0.883,R 2=0.823,p =0.093(4)表2 工程堆积体坡度因子修订计算资料降雨强度/(mm ㊃h -1)坡度/(ʎ)单位面积侵蚀量/(k g ㊃m -2)相同坡长侵蚀量之和/(k g ㊃m -2)坡度因子(S )60150.329.440.6390150.37120152.16150156.5960250.4314.941.0090251.60120254.64150258.2760300.3713.680.9290300.47120303.01150309.8360350.6322.631.5190350.67120357.901503513.43坡度是影响坡面侵蚀地形因子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国内外学者们针对土壤侵蚀模型坡度因子也展开相关的研究㊂20世纪40年代,Z i n g g[25]通过对土壤侵蚀速率和地形因子的研究,用实证分析方法建立其相互间定量关系㊂在R U S L E 中坡度因子计算采用坡度的正弦值[26]㊂江忠善等[27]基于坡面水蚀模型研究成果提出,我国坡度因子指数值变化为1.2~1.6,主要集中在1.30~1.45㊂吴普特等[28]研究提出,坡面侵蚀量与坡度因子之间存在临界值,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但由于研究目标及方法等不同导致临界坡度的数值有差异㊂2.3 土石质因子(T )修订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相较于传统的坡面侵蚀在侵蚀下垫面物质组成上存在较大差异,不仅是包括传统土壤,更多的是混合不同含量以及粒径的砾石㊂由于土壤质地理化性质不同,尤其在砾石混合后,土壤与砾石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改变㊂该研究将工程堆积体中的土壤质地概化为砂土㊁壤土和黏土3种类型㊂修订土石质因子(T )时,坡度和坡长因子均在标准小区条件下开展(坡度25ʎ,坡长4.53m ),降雨强度采用60,90,120,150mm /h4种,砾石质量分数为0,10%,20%,30%4种㊂根据定义,工程堆积体土石质因子(T )为标准小区上单位降雨侵蚀力堆积体产生的侵蚀量㊂因此,利用土壤侵蚀量(A )与侵蚀影响因子的乘积(B =R L S )间的正比关系来推求,为符合U S L E 的适用条件,将多场降雨数据作为计算资料㊂研究将A 与B的拟合关系式斜率作为土石质因子(T )值㊂在计算土石质因子(T )值时,需要确定降雨侵蚀力(R )和坡度坡长因子(L S )㊂(1)降雨侵蚀力(R )㊂采用已有研究[18]计算方法计算,具体为公式(5)~公式(7)㊂R =E I 30(5)E =ðe p(6)e =0.119+0.0873l g I (I ɤ76mm /h )0.283 (I >76mm /h){(7)式中:R 为降雨侵蚀力[(M J ㊃mm )/(h m 2㊃h )];E 为降雨动能(M J /h m 2);I 30为一次降雨30m i n 最大降雨强度(mm /h );e 为单场降雨某一时段的降雨动能[M J /(h m 2㊃m m )];P 为对应时段的降雨量(m m );I 为对应时段的降雨强度(mm /h)㊂(2)地形因子(L S )计算㊂根据公式(3)和公式(4)计算可得25ʎ的坡度因子S =0.966,坡长4.53m 的坡长因子L =0.909,最终可计算得L S =0.878㊂2.3.1 砂土土石质因子(T ) 在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标准小区条件下,获取砂土工程堆积体在砾石质量分数0~30%下的侵蚀量(A )与侵蚀影响因子(B ),进而计算土石质因子(T ),结果见表3㊂拟合砂土工程堆积体4种不同砾石质量分数条件下侵蚀量(A )与侵蚀影响因子(B =R L S)之间的关系,即为砂土土石质因子(T )值,结果见图1㊂由图1可知,砂土工程堆积体在砾石质量分数为0(纯土体),10%,20%,30%时的土石质因子(T )分别为0.0728,0.0520,0.0353,0.0300[(t ㊃h m 2㊃h )/(h m 2㊃M J ㊃mm )]㊂含砾石堆积体的土石质因子均小于纯土堆积体,且随着砾石质量分数增大土石质因子(T )减小,递减幅度为28.57%~58.79%㊂为计算任意砾石质量分数的砂土堆积体土石质因子(T )值,建立土石质因子(T )与砾石质量分数(D i )之间关系㊂T =0.071e -3.047D i,R 2=0.976,p =0.012(8)式中:砾石质量分数(D i )取小数,取值范围为0ɤD i <1.0,当D i =1.0时代表下垫面全为石子,不会被侵蚀,在该研究中不考虑该极端情况㊂2.3.2 壤土土石质因子(T ) 在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标准小区条件下,获取壤土工程堆积体在砾石质量分数0~30%下的侵蚀量(A )与侵蚀影响因子(B ),结果见表4㊂计算壤土在4种砾石质量分数条件下的侵蚀量(A )与侵蚀影响因子(B =R L S )之间关系,即为不同砾石质量分数下壤土土石质因子(T ),结果见图2㊂13第3期 王文龙等: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预测模型构建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3砂土堆积体土石质因子(T)计算砾石质量分数/%降雨强度/(mm㊃h-1)降雨侵蚀力(R)/(107㊃M J㊃mm㊃h m-2㊃h-1)地形因子(L S)侵蚀量(A)/(106㊃t㊃h m-2)侵蚀影响因子(R L S)/(107㊃M J㊃mm㊃h m-2㊃h-1)土石质因子(T)/(t㊃h m2㊃h㊃h m-2㊃M J-1㊃mm-1)0600.920.8780.050.800.0063 90 2.170.878 1.24 1.910.0650 120 3.490.878 2.04 3.060.0665 150 5.460.878 3.76 4.790.07851060 1.220.8780.39 1.070.0362 90 2.460.8780.48 2.160.0223 120 3.980.878 1.56 3.490.0447 150 5.120.878 2.89 4.500.06422060 1.000.8780.300.880.0334 90 2.510.8780.42 2.200.0193 120 3.270.878 1.35 2.870.0470 150 5.080.878 1.54 4.460.034530600.900.8780.240.800.0306 90 1.880.8780.64 1.650.0384 120 3.270.8780.74 2.870.0256 150 5.310.878 1.43 4.670.0306图1砂土不同砾石质量分数侵蚀量(A)与侵蚀影响因子(B=R L S)拟合关系由图2可知,壤土工程堆积体在砾石质量分数为0(纯土体),10%,20%和30%时的土石质因子(T)分别为0.0259,0.0166,0.0141,0.0091[(t㊃h m2㊃h)/ (h m2㊃M J㊃m m)]㊂与砂土堆积体分析结果一致,含砾石堆积体的土石质因子均小于纯土堆积体,随着砾石质量分数增大土石质因子(T)减少35.91%~64.86%㊂建立不同砾石质量分数下的壤土堆积体土石质因子(T)值与砾石质量分数(D i)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计算得到任意砾石质量分数下的土石质因子(T)值㊂T=0.025e-3.301D i,R2=0.972,p=0.014(9) 2.3.3黏土土石质因子(T)相对于砂土和壤土,黏土具有颗粒粗㊁黏性强且易黏结等特性,使得径流在坡面入渗减少,加速径流产生并导致侵蚀发生提前㊂在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标准小区条件下,获取黏土工程堆积体在砾石质量分数0~30%下的侵蚀量与侵蚀影响因子(表5)㊂表4壤土堆积体土石质因子(T)计算砾石质量分数/%降雨强度/(mm㊃h-1)降雨侵蚀力(R)/(107㊃M J㊃mm㊃h m-2㊃h-1)地形因子(L S)侵蚀量(A)/(106㊃t㊃h m-2)侵蚀影响因子(R L S)/(107㊃M J㊃mm㊃h m-2㊃h-1)土石质因子(T)/(t㊃h m2㊃h㊃h m-2㊃M J-1㊃mm-1)0600.840.8780.070.740.0091 90 1.860.8780.19 1.630.0114 120 3.230.8780.48 2.830.0169 150 4.960.878 1.40 4.360.032210600.850.8780.050.740.0070 90 1.800.8780.17 1.580.0108 120 3.220.8780.45 2.830.0159 150 4.940.8780.78 4.340.018020600.810.8780.040.710.0057 90 1.850.8780.11 1.620.0065 120 3.210.8780.39 2.820.0139 150 4.970.8780.67 4.360.015430600.830.8780.040.730.0053 90 1.880.8780.06 1.650.0038 120 3.240.8780.24 2.850.0084 150 5.010.8780.45 4.400.010223水土保持学报第37卷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2 壤土不同砾石质量分数侵蚀量(A )与侵蚀影响 因子(B =R L S)拟合关系 拟合黏土工程堆积体4种不同砾石质量分数条件下侵蚀量(A )与侵蚀影响因子(B =R L S )之间关系,即为黏土土石质因子(T )值(图3)㊂由图3可知,黏土工程堆积体在砾石质量分数为0(纯土体),10%,20%,30%时的土石质因子(T )分别为0.0201,0.0172,0.0129,0.0096[(t ㊃h m2㊃h )/(h m 2㊃M J ㊃mm )]㊂黏土堆积体随砾石质量分数增大,土石质因子(T )减少14.43%~52.24%㊂为计算得到任意砾石质量分数下的黏土土石质因子(T )值,构建土石质因子(T )与砾石质量分数(D i )的定量关系㊂T =0.021e -2.505D i,R 2=0.982,p =0.009(10)表5黏土堆积体土石质因子(T )计算砾石质量分数/%降雨强度/(mm ㊃h -1)降雨侵蚀力(R )/(107㊃M J ㊃mm ㊃h m -2㊃h -1)地形因子(L S )侵蚀量(A )/(105㊃t ㊃h m -2)侵蚀影响因子(R L S )/(107㊃M J ㊃mm ㊃h m -2㊃h -1)土石质因子(T )/(t ㊃h m 2㊃h ㊃h m -2㊃M J -1㊃mm -1)600.950.8780.550.840.0066901.970.8782.33 1.730.01351203.320.878 5.96 2.910.0205150 5.130.8789.644.500.021410600.090.8780.800.080.0103901.950.878 1.54 1.710.0090120 3.280.878 5.072.890.0176150 5.120.8788.29 4.500.018420600.910.8780.800.800.0100901.870.8782.01 1.650.01221203.330.878 3.24 2.920.0111150 5.180.878 6.304.550.013930600.900.8780.690.790.0087901.920.8782.20 1.690.01301203.290.878 3.22 2.890.01111505.010.878 3.744.400.0085图3 黏土不同砾石质量分数侵蚀量(A )与侵蚀影响 因子(B =R L S )关系2.4 模型框架通过上述分析,确定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量预测模型,见公式(11)㊂A =0.283P I 30㊃(a e -b D i )㊃0.909(λ/4.53)0.552㊃0.966(θ/25)0.883(I >76mm /h )(0.119+0.0873l g I )P I 30㊃(a e -b D i )㊃0.909(λ/4.53)0.552㊃0.966(θ/25)0.883(I ɤ76mm /h ){(11)式中:砂土的a =0.071,b =3.047;壤土的a =0.025,b =3.301;黏土的a =0.021,b =2.505;D i 为砾石质量分数(%),0ɤD i <1.0;θ为实际坡度(ʎ);λ为实际坡长(m ),计算时需要换算为投影坡长㊂2.5 模型验证该试验在建立模型过程中壤土采用的降雨试验是完全组合,同时,砂土和黏土完成坡度㊁坡长㊁砾石质量分数的正交试验㊂剔除用于模型建立的试验数据,将砂土㊁壤土和黏土的其他降雨场次获得的实际侵蚀量数据与模型拟合的预测值进行对比,其中,砂土和黏土堆积体分别采用16组降雨数据,壤土堆积体砾石质量分数在0~30%的72场降雨数据,以及壤土堆积体在砾石质量分数40%~50%的8场降雨数据㊂4种条件下,拟合侵蚀量实测值与预测值㊂拟合结果(图4)表明,模型对砂土和黏土堆积体侵蚀量预测值均高于实测值,而对壤土堆积体预测值低于实测值㊂对砂土㊁黏土㊁壤土㊁壤土砾石质量分数40%,33第3期 王文龙等: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预测模型构建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年地质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近**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洋研究所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整改类实验室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院直属事业单位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大气物理研究所
植物研究所 动物研究所 心理研究所 微生物研究所
生物物理研究所
遗传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由遗传研究所、发育 生物学研究所和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 而成)
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原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 究所)* 0311计算技术研究所
软件研究所
单位名称 沈阳分院
024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0411金属研究所
024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0532长春分院
0431-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农业技术中心(原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
所)
0451-
上海分院
021-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62565689c 64872070c 62560912c 64871293c
南京太平门外板仓街188号
北京朝阳区大屯路甲20号北京 9718信箱 北京德胜门外祁家豁子北京 9825信箱 北京西城区西外大街142号 北京德胜门外祁家豁子华严里 40号楼 北京西郊香山南辛村20号 北京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5号 北京朝阳区北沙滩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3号 北京朝阳区安定门外大屯路15 号
兰州地质研究所
青海盐湖研究所
0971-
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0351-
*为下属法人单位
学校及公共支撑单位
学校
单位名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0551-
管理干部学院
技术支撑单位
单位名称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国家授时中心
A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遵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结合本中心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博士研究生在土壤学、生态学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3、博士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一般为英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能力以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三、培养类型及学习年限1、培养类型我中心博士研究生按照招考方式可分为公开招考和硕博连读2种类型。
2、学习年限硕博连读研究生,在第四学期参加转博考核,通过后进入博士学习、培养阶段.硕博连读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8年。
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6年。
四、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结合科研工作进行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重点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或导师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
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关心研究生政治思想品德,并在严谨治学、科研道德和团结写作等方面对研究生严格要求,配合、协助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做好研究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在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导师应根据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其本人特点和科研论文工作需要,指导博士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和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依据,也是对博士研究生毕业及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

中国科学院
江西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辽宁沈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内蒙古奈曼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国家林业局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省政府
国家林业局
中国气象局
浙江临安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浙江省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
南极中山雪冰和空间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国家海洋局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国家林业局
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西藏大学
西藏自治区政府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西藏拉萨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新疆阿克苏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附件1:
2005年批准建设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
野外站名称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部
湖北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 环境工程 研究生招生信息

03 农村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18 化工原理或 838 环境化学
085229 环境工程
2人
2 个方向
01 地下水环境污染控制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32 普通地质学(乙)或 840 环 085229 环境工程(专业
03 受污染水体综合整治技术 刘剑彤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21 分析化学或 840 环境科学基础
04 生态修复、环境化学
肖邦定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21 分析化学或 840 环境科学基础
05 水污染控制化学
方涛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21 分析化学或 840 环境科学基础
1 个方向 3 个方向
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
077602 环境工程
指导老师
3 个方向
01 环境工程学
吴振斌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40 环境科学基础或 841 生态学
02 人工湿地/水体生态修复 贺锋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41 生态学
06 环境净化材料
陈运法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18 化工原理或 825 物理化 刘海弟 学(乙)或 913 环境工程(A)
07 固体废弃物高值化处理
叶树峰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18 化工原理或 825 物理化 学(乙)或 913 环境工程(A)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18 化工原理或 823 普通化学(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科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
按照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的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指导意见,结合我中心实际,制定我中心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
一、研究生奖助学金的发放对象,应是国科大按照国家计划招收录取的学历教育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并按博士研究生(简称“博士生”界口硕士研究生(简称“硕士生”)分别设立。
硕博连读生,按学籍注册类别对待。
二、研究生奖助学金的设置,包括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中科院奖学金、国科大学业奖学金、研究所奖学金、助研岗位津贴、所长奖学金共七个类别。
三、“国家助学金”,按照国家财政拨款统一标准实行。
现行资助标准为,博士生1000元/月,硕士生500元/月。
具体由国科大根据财政部教育部文件精神制定《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细则》,由我中心依据学籍管理负责实时核定并上报,由国科大逐月发放。
四、“国家奖学金”,按照当年国家财政拨款额度及要求实施。
现行标准为:博士生3万元、硕士生2万元,每年评选一次并覆盖约2-3%研究生。
具体由国科大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文件精神要求,制定《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
我中心依据国科大下达指
标,组织初审,由国科大核准后一次性发放给获奖研究生。
五、“中科院奖学金”,是指中国科学院设立的各类优秀奖学金。
按照院设立及冠名联合设立的相关意愿和要求,由
中科院教育主管部门、国科大及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基金会统筹安排,按年度通知进行申报,研究生自愿申请,由我中心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负责初评,并报相关部门。
六、“国科大学业奖学金”,由国科大统筹国家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设立,面向按统一规定缴纳学费的全日制研究
生。
我中心奖励标准设立三个等级。
博士生一等16000元/年、二等13000元/年、三等10000元/年;硕士生一等9500 元/年、二等8000元/年、三等6500元/年。
一、二、三等评审比例分别按符合条件参选学生的20%、60%、20%核定。
具体按《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细则》实施。
每年9-10月开展评选工
作,并于10月底前将评选结果报国科大;国科大11月一次
性直接发放给获奖研究生。
七、“研究所奖学金”。
经费由我中心筹措,具体标准为
博士生700元/月、硕士生600元/月。
由我中心依据学籍管
理信息实时核定,按月发放。
根据国科大规定,参加集中教
学期间的一年级硕士生,国家助学金和研究所奖学金总数执行统一标准900元/月。
八、“助研岗位津贴”。
由导师研究课题经费中列支,从2
年级开始享受,由研究生部核定,按月发放。
标准为博士生1200元/月、硕士生600元/月。
助研岗位津贴与导师为研究生设立的科研岗位和任务相挂钩,发放额度由导师根据学生承担任务和完成情况确定,可适当上调,但最高不超过50%。
九、“所长奖学金”。
所长奖学金面向毕业生,设特别奖
和优秀奖。
每年博士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各设特别奖1名,
优秀奖2名。
奖金标准为:特别奖,博士生10000元,硕士生5000元;优秀奖,博士生5000元,硕士生3000元。
具体按《中科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所长奖学金评审办法》实施。
十、2014年9月及之后入学的研究生,应在入学时按规定缴纳学费,并享受相应奖助学金。
如确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能在规定期限缴纳学费的,可以先办理入学手续,再按照规定程序提出缓缴或减免学费的申请。
由国科大审核确定学费是否减免。
H^一、研究生在休学、出国期间(含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研究所资助和导师课题资助),暂停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科大学业奖学金的发放,待其回国后恢复发放。
十二、对于因违纪违规违法行为而受到处分的研究生,在规定期限内取消各类奖学金的参评资格;已经获得的各类奖学金,在处分下达之日起停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