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陕西省统计局【发布日期】2011.03.01【实施日期】2011.03.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1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陕西省统计局2011年3月)201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十一五”收官之年。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视困难、迎接挑战,克服了金融危机后国内外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困难,努力探寻促进发展新空间,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超预期完成,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002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8.45亿元,增长5.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9%;第二产业增加值5403.53亿元,增长18%,占53.9%;第三产业增加值3629.55亿元,增长11.7%,占36.2%。

二、农业抽样调查显示,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164.9万吨,较上年增长3%。

其中夏粮产量449.3万吨,秋粮产量715.6万吨。

继续转变林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经济林业产业。

全年造林面积36.5万公顷,比上年下降7.8%;板栗产量5.2万吨,增长12.4%;核桃产量6万吨,下降31.9%。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1.42%,植被覆盖率达到71.1%。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

生猪存栏减幅趋缓,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全年水产品产量6万吨,增长7.8%。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5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59.51亿元,增长19.7%。

分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3593.66亿元,增长20%;轻工业565.85亿元,增长18.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1147.09亿元,比上年增长33.5%。

201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 56 民航 7 33万人 , 8. 增长 1.%。 72 全 年 邮 电 主 营业 务 收 入 2 8 7亿 元 , 5. 4 比上 年增 长 1.%。 中 , 08 其 电



绝 对 量
2 . 2万 吨 71
比上 年 增 长 ( )
1 . 29
信 23 7 3 . 亿元 , 5 增长 l%; 0 邮政 2 .亿 元( 4 9 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 业收入 )增长 1. 邮电业务总量 9 2 5 元, , 8 %。 8 0. 亿 8 增长 2 %。 中, 0 其 电信
2 .%; 额 以下 实 现零 售额 15 .8 元 , 长 1 . 97 限 6 03 亿 增 02 %。
原 煤
天 然 原 油
3 6 亿 吨 .1
3 1 . 8万 吨 072
l. 31
1 . 19
天 然 气
发 电 量 原 油 加 工量
粗 钢 钢 材
234 2. 7亿 立 方 米
固 定 资 产投 资价 格 指 数
136 0 . 187 O . 19 7 0 .
13 6 0 .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 6 . 亿元 , 52 4 0 比上年增长 3 . 其中, 0 %。 7
城镇 固定 资产投资 8 6 .3亿元 ,增长 3 .%;农 村 固定 资产投 资 182 1 9
八 、 外经 济 对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 108 亿美元 , 2 .1 比上年增长 4 . 其 中出 口 37 %,
20 增长 5 . 进 口总额 5 . 56 %; 8 4亿 美元 , 7 增长 3 %, 3 实 25 . 0 43 8亿元 , 比上年增 长 4 . 占全社会投资 比重为 2 .%; 46 %, 3 9 以煤 总额 6 .7亿美元 , 炭、 石油开采 、 石油加工和电力 、 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为 主的能源工业投 现贸易顺 差 33 亿美元 。 .3 在进出 口总额 中, 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 6 .3 82

2010年西安经济调查报告

2010年西安经济调查报告

2010年西安经济调查报告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机遇,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经济保持了回升向好、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3241.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增速与上年持平,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0.06亿元,同比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409.53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1691.90亿元,增长12.5%。

一、农业生产平稳增长,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粮食总产量221.65万吨,单产356.5公斤/亩,粮食总产、单产双双创历史最好水平,粮食总产量连续七年稳定在180万吨以上。

蔬菜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全年蔬菜产量253.10万吨,同比增长4.4%;水果产量129万吨,同比增长7.8%。

畜牧业保持平稳增长。

全年生猪、牛、羊和家禽出栏数分别为135.96万头、7.63万头、22.91万只和1088.0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6.4%、6.0%、4.0%和5.9%。

肉类总产量13.65万吨,增长8.2%;奶类产量63.37万吨,增长2.5%;蛋类产量12.38万吨,增长6.1%。

二、工业生产快中趋稳,企业效益稳步好转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65.09亿元,同比增长19.7%。

2010年以来,工业生产呈现高位起步,增幅逐月回落,幅度收窄趋稳的运行态势。

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1%,上半年同比增长24.6%,增幅回落7.5个百分点,1-11月同比增长19.8%,增幅较上半年回落4.8个百分点,累计增速回落幅度连续四个月维持在1个百分点以内,增幅快中趋稳。

2010年统计公报--西安市

2010年统计公报--西安市

西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西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来源:西安市统计局发布时间:2011-3-23 17:27:41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历史机遇,坚持以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和建设人民满意城市为目标,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全市经济保持了回升向好、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西安进入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阶段。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24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0.06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409.53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1691.90亿元,增长12.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0%。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3%。

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表1:单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0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6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3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4.2%。

全市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人员73.26万人。

全年财政总收入5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27.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1.86亿元,增长33.3%,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9.8%、10.3%、35.9%和28.8%。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71.62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9.7%;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4.7%;教育支出增长3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5.1%;环境保护支出增长6.9%。

2010年全国内地各省、直辖市GDP情况

2010年全国内地各省、直辖市GDP情况

3、 39416.2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 算,增长12.5% 据山东省统计局发布消息,2010年全省 实现生产总值(GDP)39416.2亿元,按可比 价格计算,增长12.5%,比上年加快0.3 个百分点。
山东
4、
浙江
27100亿元 同比增长11.8%
据初步统计,2010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 值(GDP)27100亿元,全省生产总值增长 11.8%。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达到27359元,年均实际增长8.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 实际增长8.4%。
河北
7、 13%
辽宁
预计1.75万亿元 年均增长
到2010年末,预计辽宁省生产总值(GDP) 达到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 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
8、 15.1%
四川
16898.6亿元 比上年增长
2010年四川省GDP达到16898.6亿元,比 上年增长15.1%,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
9、 16872.42亿元 按可比价格 计算,比上年增长9.9% 初步核算,2010年上海全年实现生产总 值(GDP)1687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9.9%。
上海
10、 14.5%
湖南
15902.12亿元 同比增长
2010年,湖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迅 速突破了1.5万亿元,达到15902.12亿元, 同比增长幅度达到14.5%。
30、 15.3%
青海
1350.43亿元 比上年增长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0年青海全省地 区生产总值(GDP)1350.43亿元,比上年增 长15.3%,增速为30年来最高。
31、 507.46亿元 按可比价格 计算,比上年增长12.3% 初步核算,2010年,西藏自治区实现地 区生产总值(GDP)507.46亿元,按可比价 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全区城镇居 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6539元,比上年增长 10.4%,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0元, 比上年增长10.6%。

秦都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秦都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秦都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来源地址:发布时间:2011-5-9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秦都“十一五”发展最好的一年。

2010年,秦都区委、区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沉着应对主导产业下滑、全球金融危机等诸多严峻挑战,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强力扩张经济总量,统筹抓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区域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总量达到207.81亿元,增速达到14.3%。

分产业看,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8亿元,同比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18.24亿元,同比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78.40亿元,同比增长10.9%。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8%,下降0.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6.90%,上升4.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73%,下降4.21百分点。

二、农业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90045万元,现价增加值为111780万元,可比价增速为7.4%。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0250亩,比上年减少8532亩,下降3.6%;蔬菜播种面积83502亩,减少6834亩,下降7.1%油料播种面积6185亩,增加365亩,增长6.3%;果品面积52300亩,增加295亩,增长0.1%。

新增设施蔬菜1122亩,清水莲菜620亩。

全年粮食总产82125吨,减少1851吨,比上年下降 2.2%。

蔬菜总产253782吨,减少42715吨,下降14.4%。

水果总产量96203吨,,增加5852吨,增长6.5%。

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300吨、3230吨、1800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 4.3 %、7.1%、8.5%。

年末大家畜存栏7879头,增长1.5%;生猪存栏70400头,下降22.6%、羊存栏8600只,增长11.1%、家禽392000只,增长5.95%。

西安市经济统计2010年上半年

西安市经济统计2010年上半年

西安市201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和下半年主要工作意见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认真落实中、省、市促进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的各项政策,全市经济继续稳步回升,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372.44亿元,增长16.8%,比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见图1、表1)。

从国家发展态势看:全国一季度经济增速达11.9%,上半年经济增速达11.1%,预计将会在第三、四季度继续下降。

从全省发展态势看:在西安经济快速增长和陕北经济非常规增长带动下(一季度榆林增长22%,延安增长18.3%),全省一季度经济增速高达18.2%,但上半年增速回落至16.8%,比一季度下降1.4个百分点。

从我市经济增长轨迹看:去年一季度,是我市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经济增长的一个最低点,之后全市经济走上迅速恢复的轨道。

到今年一季度,GDP增速达到此轮经济恢复的峰值,为自1994年以来的同期最高增幅。

预计从二季度开始,全市经济将呈现增速回落态势,区别于以往前低后高的经济走势,今年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2010年上半年,我市经济呈现出产业发展持续向好、需求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活力显著增强、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的特点,总体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为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三次产业协调发展1、农业生产形势平稳,夏粮再获丰收。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5.18亿元,增长6.1%。

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全市夏粮播种面积319.9万亩,总产106.6万吨,比上年增加3.6万吨,增长3.5%,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

主要农产品产量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蔬菜、果类、肉类、蛋类和奶类产量分别达到102.31万吨、28.33万吨、6.61万吨、5.52万吨和29.97万吨。

2、工业经济快速增长,重点企业生产继续好转。

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承接了去年下半年以来企稳向好的回升势头,高开稳走,增势强劲,整体呈现出生产快速增长,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运行态势。

2010年陕西省金融运行报告

2010年陕西省金融运行报告

2010年陕西省金融运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 2010年,陕西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积极落实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克服陕南特大洪灾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超出预期,经济发展呈现又好又快的良好格局。

年末,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连续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越4000美元。

陕西省金融机构在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引下,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强省目标,创新金融服务,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

全省金融运行稳健良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机构覆盖面迅速扩大,信贷存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金融支持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实力和能力明显增强。

2011年,是“十二五”的起步之年,也是稳物价、调结构、促转变的关键之年。

陕西省将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陕西省金融机构将紧紧围绕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金融服务,优化信贷投向,调整信贷结构,完善金融市场功能,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不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实现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目标和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 (4)(一)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4)(二)证券业基础巩固,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6)(三)保险业平稳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7)(四)货币市场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创新步伐加快 (7)(五)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征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8)二、经济运行情况 (8)(一)需求增长保持强劲,内部结构趋于优化 (8)(二)第二产业较快发展,产业结构稳中趋优 (9)(三)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胀压力明显加大 (11)(四)财政收入增幅加快,民生领域支出扩大 (11)(五)节能减排取得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11)(六)房地产调控效应显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12)三、预测与展望 (13)附录: (1)(一)2010年陕西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二)2010年陕西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2)专栏专栏 1 金融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成效显著 (5)专栏 2 “十一五”中央、地方强农惠农政策逐步落实,陕西“三农”发展成效显著 (10)表表 1 2010年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4)表 2 2010年陕西省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情况表 (6)表 3 2010年陕西省金融机构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 (6)表 4 2010年陕西省证券业基本情况表 (7)表 5 2010年陕西省保险业基本情况表 (7)表 6 2001~2010年陕西省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 (7)表 7 2010年陕西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8)表 8 2010年陕西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表 (8)图图 1 2010年陕西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4)图 2 2010年陕西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4)图 3 2009~2010年陕西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5)图 4 2009~2010年陕西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6)图 5 1978~2010年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8)图 6 1980~2010年陕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 (9)图 7 1978~2010年陕西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9)图 8 1978~2010年陕西省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9)图 9 1984~2010年陕西省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9)图 10 1978~2010年陕西省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 (11)图 11 2002~2010年陕西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11)图 12 1978~2010年陕西省财政收支状况 (11)图 13 2003~2010年陕西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12)图 14 2003~2010年西安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变动趋势 (12)一、金融运行情况2010年,陕西省金融业运行总体稳健,银行信贷适度增长,融资结构有所改善,金融生态持续优化,为巩固全省经济发展基础,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陕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 2011年3月2日201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十一五”收官之年。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视困难、迎接挑战,克服了金融危机后国内外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困难,努力探寻促进发展新空间,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超预期完成,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002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8.45亿元,增长5.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9%;第二产业增加值5403.53亿元,增长18%,占53.9%;第三产业增加值3629.55亿元,增长11.7%,占36.2%。

二、农业抽样调查显示,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164.9万吨,较上年增长3%。

其中夏粮产量449.3万吨,秋粮产量715.6万吨。

继续转变林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经济林业产业。

全年造林面积36.5万公顷,比上年下降7.8%;板栗产量5.2万吨,增长12.4%;核桃产量6万吨,下降31.9%。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1.42%,植被覆盖率达到71.1%。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

生猪存栏减幅趋缓,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全年水产品产量6万吨,增长7.8%。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5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59.51亿元,增长19.7%。

分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3593.66亿元,增长20%;轻工业565.85亿元,增长18.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1147.09亿元,比上年增长33.5%。

八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908.8亿元,增长33.7%。

其中,能源化工工业5100.14亿元,增长34.3%;装备制造业2607.01亿元,增长34.8%;有色冶金工业1259.72亿元,增长37.2%;食品工业931.28亿元,增长28.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02.79亿元,增长31.5%;医药制造业229.22亿元,增长16%;纺织服装工业147.87亿元,增长35.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30.77亿元,增长34.6%。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02.52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实现利润1370.6亿元,增长66.7%;税金总额904.12亿元,增长33.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47.26,比上年提高63.5个百分点。

在统计的64种主要产品中,有55种产品累计产量同比增长,25种产品累计增速超过20%,其中10种产品增速超过50%;与上年增速相比,有20种产品增幅提高,13种产品止跌回升,4种产品降幅收窄。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87.13亿元,比上年增长20.7%。

全省资质以上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

全省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26.13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2257.16亿元,增长34.8%。

全省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全年共签订合同额5798.98亿元,增长28.2%。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760.6万平方米,增长30%。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62.04亿元,比上年增长30.7%。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168.23亿元,增长31.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93.81亿元,增长9.8%。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12.84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占城镇投资的2.6%,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投资2984.87亿元,增长21.1%,比重为36.5%,回落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4970.53亿元,增长39.3%,比重达60.9%,上升3.3个百分点。

在投资构成中,基础设施投资、能源工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是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

全年以交通运输、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服务业、电网、水利和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业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2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44.6%,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23.9%;以煤炭、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为主的能源工业投资1211.39亿元,增长20.3%,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14.1%;房地产开发投资1160.23亿元,比上年增长23.2%。

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2590.18万平方米,增长24.1%;商品房屋销售额973.44亿元,增长44.7%。

五、交通和邮电全年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3004.8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5%。

其中,铁路1758.81亿吨公里,增长8.6%;公路1234.31亿吨公里,增长15.8%;水运1.01亿吨公里,与上年持平;民航10.69亿吨公里,增长27.3%。

全年货物运输量9.37亿吨,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铁路1.64亿吨,增长11.4%;公路7.71亿吨,增长13.5%;水运170万吨,下降1.7%;民航8.8万吨,增长30.1%。

全年旅客运输量9.41亿人,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铁路5562.7万人,增长7.4%;公路8.74亿人,增长10.7%;水运303万人,增长15.6%;民航783.3万人,增长17.2%。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25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其中,电信233.57亿元,增长10%;邮政24.9亿元(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增长18.8%。

邮电业务总量902.85亿元,增长20%。

其中,电信865.43亿元,增长20%,邮政37.42亿元,增长21%。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732.24亿元,增长18.8%;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15.43亿元,增长17.8%。

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1497.29亿元,增长29.7%;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1650.38亿元,增长10.2%。

关中地区零售额249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7%;陕北地区零售额306.86亿元,增长18.6%;陕南地区零售额347.12亿元,增长18.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4%,其中,城市上升3.7%,农村上升4.7%。

七、国内国际旅游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4565.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1%;旅游总收入983.99亿元,增长28.1%。

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12.17万人次,增长46.3%;旅游外汇收入10.16亿美元,增长31.8%;接待国内游客14353.8万人次,增长25.8%;国内旅游收入915.92亿元,增长28.1%。

八、对外经济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20.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7%,其中出口总额62.07亿美元,增长55.6%;进口总额58.74亿美元,增长33%,实现贸易顺差3.33亿美元。

在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68.23亿美元,增长21.9%,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6.5%;进料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42.14亿美元,增长85.1%,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4.9%。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39个,比上年增长37.6%;合同外资22.1亿美元,增长57.8%;实际利用外资18.2亿美元(含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部分),增长20.5%。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8.88亿美元,实现营业额8.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倍和30.8%。

对外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3951万美元,实现营业额2741万美元,分别增长1.42倍和92.6%。

九、金融、证券和保险业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590.54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回落10.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520.2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222.2亿元,同比增长20.9%,增幅回落15.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691.33亿元。

年末,境内有各类证券公司3家,其中,证券营业部88家(含外地公司在陕西的营业部)。

期末证券开户数20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1.7万户,证券市场各类证券交易量14940.06亿元,比上年下降12%。

其中股票交易量14704.67亿元,下降8.7%,基金交易量58.96亿元,下降30.9%;国债现货回购交易量11.14亿元,下降28.5%;期货代理交易额46300亿元,增长5倍。

全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33.81亿元,同比增长28.6%。

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87.17亿元,增长40.1%;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46.64亿元,增长25%。

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69.61亿元,同比增长14%。

其中财产保险公司赔付支出39.26亿元,增长22.2%;寿险公司赔付支出30.35亿元,增长4.9%。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全省共有高等学校97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78所。

另有独立学院12所。

全年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27.43万人,比上年增加0.13万人;在校学生92.78万人,增加3.4万人。

全省研究生招生2.88万人,增加0.14万人;在学研究生达到8.5万人,增加0.53万人。

成人高等教育招生7.36万人,增加0.76万人;在校学生19.71万人,增加2.52万人。

全年中等职业院校招生25.18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62.82万人。

全省共有小学9710所,招生40.86万人,在校生261.04万人;普通中学2436所(其中初中1867所),招生83.18万人(其中初中49.34万人),在校学生259.91万人(其中初中164.32万人)。

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分别为99.65%和99.7%。

全省共有幼儿园3928所,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70.48万人。

有特殊教育学校40所,在校残疾儿童7837人。

全年地方登记的科技成果共688项,其中:农、林、牧、渔业79项,采矿业51项,制造业151项,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1项,建筑业18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2项,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37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50项,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65项,教育1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6项,其他131项。

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9471项,合同成交总额102.59亿元。

其中,技术开发合同4742项,成交金额60.61亿元;技术转让合同603项,成交金额13.79亿元;技术咨询合同367项,成交金额2.66亿元;技术服务合同3759项,成交金额25.54亿元。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总计22949件,其中发明专利8138件,实用新型专利7939件,外观设计专利6872件;专利授权量总计10034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887件,实用新型专利6093件,外观设计专利2054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