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坦》读书笔记
《利维坦》的读书笔记

《利维坦》的读书笔记《利维坦》的读书笔记我在之前小组汇报时主要负责的部分是介绍霍布斯,以及对《利维坦》这本书进行简介,后来对这本书第二部分“国家篇”(Common-Wealth)很感兴趣,于是又反复阅读了第13章(人类篇)、第17-21章(国家篇)的内容,并将我在阅读中的想法记录下来,组成了这篇。
在第13章中,霍布斯描绘了当不存在一个使所有人都敬畏的权力时,就会导致人人相互为敌的战争的一种自然状态。
由于人的能力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在达到目的上也就产生了平等的希望,若不能共同拥有,则他们就会变成仇敌,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他们彼此都想努力毁灭或征服对方。
霍布斯认为,导致冲突的原因为竞争(为了获取利益)、猜疑(为了安全)和荣誉(为了名誉)。
在这种状态下,人由他的天性所决定,只能生存于激情和理性之间。
这一章其实就表明了霍布斯对于人性的看法,即性恶论。
当人们处于自然状态,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权力使人们敬畏的时候,人们就会因为自己的欲望等激情,获取利益、获得安全、获取名誉,造成不断的冲突与战争。
正是因为人们的这种天性,所以需要自然法的约束,同时需要国家的产生使人们对利维坦这一个海怪产生畏惧,使其服从于国家的管理,服从于自然法,约束人们的本性。
第17-21章中,霍布斯主要阐述了国家的产生、分类;主权者的权力、主权权力的继承,给我们描绘了在他脑海中,合理的利维坦——国家。
霍布斯认为,国家的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摆脱悲惨的战争状态,也就是在第13章中所叙述的自然状态。
这一战争状态是人们无法控制的自然激情的必然结果,因为没有有形的权力使他们感到敬畏,通过惩罚的恐惧以约束他们使其履行契约,遵守自然法。
国家,也就是人们把他们所有的权力和力量授予一个人或一个人集合,把所有人的意志或多数人的意见转变成一个意志,以此使人们抵御外敌的入侵、避免相互伤害以及保障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收获果实。
承受这一人格的人即主权者,并且被说成具有主权,其余的每个人都是他的臣民。
利维坦

《利维坦》读书笔记《利维坦》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的一本关于国家论的专著。
“大自然,是上帝用来创造和治理世界的艺术。
”人类则是大自然里最精美的艺术品,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模仿大自然这一上帝的艺术,创造出人造的动物。
霍布斯,自认为是近代政治科学的开端。
这样的说法也许是因为他受到了笛卡尔的强烈影响,进而试图通过一种“几何”的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来说明人类社会和政治生活的真理。
霍布斯在政治学家们中间受到如此的重视,关键在于霍布斯从难以辩驳的原初假设,推导出了最重要的要素即自然权利,从而奠定了现代政治学的基石。
读《利维坦》这本书,我觉得更多的是感触到了霍布斯深刻的思想,对于人、对于国家、对于宗教、对于社会的各种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从政治追溯到了人类的本质和特性,也从人这一自然生物发展到造就“利维坦”,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都让我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和深化。
《利维坦》的文字似乎有种魔力,霍布斯雄健的笔锋在思想之园中疾驰,他的语言和文字能吸引着你跟着他迈向思想深处,即便你一开始觉得他的观点和你的不同,甚至对立,但最终会让你觉得不得不服。
必须承认的是,霍布斯的一些观点是偏激的,即便是他本身也是一个颇有争议、不易理解的人物。
他的有些政治主张是很反动的,但是他在哲学上、神学上却是一名勇敢的斗士,在政治理论上也有杰出的贡献。
他一身矛盾丛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社会观扭结在一起,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要求又包容在封建专制制度的外壳之中。
一、论人类由于人是利维坦的材料和创造者,那么就必须先从人类说起。
《论人类》是全书的第一部分,开宗明义宣布了作者的彻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一般的哲学观点声称宇宙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物体是独立的客观存在,物质永恒存在,既非人所创造,也非人所能消灭,一切物质都处于运动状态中。
接着他从“论人”入手,指出人的生命也不过是四肢的运动;作为一个自然的生物,人的自然本性首先在于求自保、生存,从而使自私自利、贪婪、恐惧、残暴无情,人对人互相防范、敌对、征战不已,像狼和狼一样处于可怕的自然状态中。
读书笔记:《利维坦》二十一章“论臣民的自由”

读书笔记:《利维坦》⼆⼗⼀章“论⾂民的⾃由”1,⾃由是没有阻碍的情形。
2,⾃由与必然是相容的,⽐如⽔往下游,是⾃由的⼜是必然的。
⼈的意志⾃由背后⼀连串的原因,⼀切原因的第⼀因是上帝之⼿。
上帝意志必然性保证了⼈类⼀切意志的必然性。
3,⼈们为取得和平⽽保全⾃⼰⽣命,因此创造⼀个⼈造⼈,这就是国家,国家⽤信约的法律锁链来约束⼈。
4,⾂民的⾃由相对于这些锁链(法律)⽽⾔,⾃由是可以做凡是法律未加规定的⼀切⾏为:“因此,⾂民的⾃由只有在主权者未对其⾏为加以规定的事物中才存在,如买卖或其他契约⾏为的⾃由,选择⾃⼰的住所、饮⾷、⽣业,以及按⾃⼰认为适宜的⽅式教育⼦⼥的⾃由等等都是。
”5,君主国和民主国的⾃由⽔平是⼀样的,雅典⼈被教导说:他们是⾃由的⼈民,所有君主国的⼈都是奴⾪,这是错误的:“⼈们由于读了这些希腊和拉丁著作家的书,所以从⼩就在⾃由的虚伪外表下养成了⼀种习惯,赞成暴乱,赞成肆⽆忌惮地控制主权者的⾏为,然后⼜在控制这些控制者,结果弄得⾎流成河,所以我认为可以⽼实地说⼀句:任何东西所付出的代价都不像我们西⽅世界学习希腊和拉丁⽂著述所付出的代价那样⼤。
”6,主权者的权⼒是绝对的,这在君主国和民主国都⼀样,主权者对⾂民有绝对权利,即使他的⾏为不义,他的⾏为也是合法的,但是他必须向上帝认错,因为他是上帝的⾂民:“然⽽我们不能认为⽣杀与夺的主权由于这种⾃由⽽被取消或受到限制。
我们已经说明,主权代表⼈不论在什么⼝实之下对⾂民所做的事情没有⼀件可以确切地被称为不义或侵害的;因为每⼀个⾂民都是主权者每⼀⾏为的授权⼈,所以他除开⾃⼰是上帝的⾂民、因⽽必须服从⾃然律以外,对其他任何事物都决不缺乏权利。
于是,在⼀个国家中,⾂民可以、⽽且往往根据主权者的命令被处死,然⽽双⽅都没有做对不起对⽅的事。
当耶弗他在祭礼中把⾃⼰的⼥⼉当作牺牲时情形就是这样。
在这个例⼦和类似的情形下,像这样死去的⼈有⾃由作出他的⾏为,但这样把他处死却没有对他造成侵害。
《利维坦》的读书笔记

《利维坦》的读书笔记《利维坦》全名为《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又译《巨灵论》)是托马斯·霍布斯创作的政治学著作,1651年首次出版。
下面是橙子整理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利维坦》的读书笔记1 《利维坦》全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人类”,主要讲述了霍布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他对自然状态、自然法的理解。
第二部分:“论国家”,讲述了国家的产生、主权者的权力和责任及对法律的认识等问题,这一部分也是全书的重点。
第三部分:“论基督教体系的国家”,主要表达了他对教会和教皇的否认、批判,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的观点。
第四部分:“论黑暗的王国”,主要抨击了罗马教会的腐败。
下面我谈一谈读完此书后的一些看法。
首先,论述一下霍布斯在第二部分,“论国家”中谈到的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国家的成立。
在霍布斯看来“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都十分相等”,这种完全的对等性导致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权力,包括对他人人身的权力。
所以每个人对每一件物品都有占有的权力,但一物又不可能同时归属于多人,因此当多人想同时占有同一物品时,彼此便成为敌人。
人们出于利益、安全、荣誉而相互争斗、相互侵犯,这时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公权力来慑服他们的话,人们便会进入战争状态,这种状态用作者的话来讲就是“每一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所有的人都生活在暴力和死亡的恐惧与危险中。
但是由于人的本性是渴求和平、安定的生活,于是出于这种和平的共同愿望,为摆脱人人相互为战的混乱状态,人们便相互订立契约,约定各自放弃权力,将大家所有的权力和力量授予某一人或某一集体,由他来代表大家的人格,并且大家的意志服从于他的意志,各自的判断服从于他的判断,全体真正的统一于一个人格中,承当这一人格的人或集体就是“主权者”,其他人则是他的臣民。
所有人都通过这种契约行为将自己的人格授予主权者,承认主权者的行为就是自己的行为。
至此,国家便产生了。
第二,关于主权者的权力。
利维坦论国家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利维坦论国家读书笔记篇一:《利维坦》读书笔记[键入文字]《利维坦》读书笔记奥克肖特说,在以英文写成的政治哲学著作中,《利维坦》是最伟大的杰作,也许是唯一的杰作。
当霍布斯在思考他“伟大的利维坦”的时候,正是英国清教革命方兴未艾,英王与国会的纷争导致了英国处于内战状态。
霍布斯有感于战争之中的生灵涂炭,生命与财产不得保全,于是构想了利维坦这一学说。
与古代理想国不同的是,利维坦并非一个追求至善的国度,它并不要求为其所统治的臣民有一个终极善的目标,相反,人们构建出利维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维护世俗秩序,更多的就不再强求。
有人评论道,“利维坦是脱离最坏政治场域的政治设计,而不是走向历史终结的政治框架。
”我们可以说利维坦是绝对主义政权,但不能将之等同于极权主义。
恰相反,一切导向极权主义的左派学说里常见的末世论与阴谋论图景,我们并不能在利维坦的文本里发现。
霍布斯创制的是一个保护生民不受彼此侵害的机器神,而非极权主义念念不忘的乌托邦愿景,为了一个至善的目标而要求所有人为之奋斗的大同社会。
《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
第二部分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描述自然状态中人们在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而平等”的自然权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共同要求,于是出于人的理性,人们互相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个人的自然权利,把它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能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大家则服从他的意志,服从他的判断。
而这样订立的契约就叫做社会契约,这个人或这个集体就是主权者,而像这样通过社会契约而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组成了国家。
霍布斯的主要政治理想都在这一章节得以呈现。
在霍布斯的《利维坦》一书中,完全呈现出其在思想史的地位与贡献。
首先,霍布斯是近代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从他的哲学体系来看,他是一个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者。
而在认识论上,霍布斯的经验主义重视感觉、经验为知识的来源,对理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次,霍布斯根本否认神的存在,彻底揭示宗教的实质,摧毁以旧约和新约作为真理的信仰,从而摇撼了整个封建制度的一大精神支柱,而这也是其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大重要建树;第三,从政治理论上看,霍布斯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霍布斯利维坦读后感

霍布斯利维坦读后感《利维坦》是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的代表作,也是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部著作以其深刻的分析和独特的观点,对政治权力、社会契约、人类本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影响深远,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在读完《利维坦》之后,我对霍布斯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对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提出了自己对人类本性的看法。
他认为,人类天生是自私的、贪婪的、好斗的,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的最大化。
这种本性使得人们在自然状态下会陷入无尽的争斗和冲突之中,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
为了摆脱这种状态,人们需要通过社会契约来建立政治权力,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霍布斯的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本性和社会的本质,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对政治权力和社会契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认为,政治权力是由人们自愿放弃一部分自由,将权力交给统治者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结果。
这种权力的来源是社会契约,是人们自愿达成的契约,而不是上帝赋予的。
因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授权,而不是统治者的神权。
这一观点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发,让我重新审视了政治权力的本质和合法性。
最后,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提出了自己对政治制度的构想。
他主张建立绝对君主制,认为只有绝对君主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避免人类陷入无尽的争斗和冲突之中。
虽然这一观点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但它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让我重新审视了不同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霍布斯的《利维坦》是一部思想深刻、观点独特的政治哲学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政治权力、社会契约、人类本性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对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霍布斯的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重新审视了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本质,对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启发。
利维坦之书读书笔记(优秀5篇)

利维坦之书读书笔记(优秀5篇)利维坦之书读书笔记篇1《利维坦之书》是一本关于生物学、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著作,旨在探讨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探讨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探讨人类社会和神之间的关系。
本书的写作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复杂的生物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知识。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案例和数据,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
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作者通过对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进化历程。
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许多有关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关系的思考方式,使我对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本书的亮点在于其独特的写作风格、深入浅出的阐述方式以及作者的创新思考方式。
同时,本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某些观点可能过于主观或不够严谨。
但是,这些不足并不影响本书的价值和意义,它仍然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许多有关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关系的思考方式,使我对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本书也让我更加关注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进化历程,以及人类如何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生存和发展。
总之,《利维坦之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启发我们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利维坦之书读书笔记篇2《利维坦之书》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由英国作家伊恩·班克斯所著。
这本书的主题围绕着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交互,以及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和创造。
在书中,人工智能利维坦被描述为一个高度复杂、高度智能的超级计算机。
它的存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一个无处不在的恐惧和希望。
霍布斯利维坦读后感

霍布斯利维坦读后感《利维坦》是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部有关政治哲学的巨著,也是对人类政治组织和社会秩序的深刻思考。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感受到了霍布斯对于政治权力、社会组织和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他对于建立稳定政治秩序的思考和建议。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就霍布斯的政治理论、社会契约论和对权力的思考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霍布斯的政治理论是以对人性本质的理解为基础的。
他认为人性本质是自私、贪婪和野心勃勃的,人们在自然状态下会为了争夺资源和生存而相互争斗,这样的状态是混乱的、危险的。
因此,霍布斯主张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他认为只有通过强大的政府权力,才能有效地控制人们的自私和贪婪,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一政治理论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也为后来的政治思想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其次,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是他政治理论的基石。
他认为人们在自然状态下会陷入混乱和战争,为了摆脱这种状态,人们需要通过契约建立政府和社会秩序。
他提出了“人人为人”的社会契约理论,认为人们应该放弃部分自由,将权力交给中央政府,以换取社会秩序和安全。
这一理论对于后来的社会契约论和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的重要理论基础。
最后,霍布斯对政治权力的思考也是他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政治权力应该是绝对的、集中的,只有通过这样的政治权力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他主张国家应该是一个强大的利维坦,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这一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也为后来的政治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成为了现代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的重要参考。
通过阅读《利维坦》,我深刻感受到了霍布斯对于政治权力、社会组织和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于建立稳定政治秩序的思考和建议。
他的政治理论和社会契约论为后人政治思想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成为了现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的重要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维坦》读书笔记说实话,一开始选择这本书阅读只不过是因为这个让人困惑的名字,“利维坦”在西方神话故事中是个庞大而可怖的怪物,这个命名方式让这本政治学必读书籍充满着神秘色彩,而我也对此满怀期待。
事实上,这是一本比较难懂而且晦涩的书籍,好在有李老师的任务安排之下,我们组内伙伴硬着头皮共同啃完,在讨论课上,李老师从头至尾帮我们慢慢梳理这个脉络,让我觉得这个“大怪兽”也变的亲切可人了,对政治思想史的演进有了更多的体会。
较之《政府论》,《社会契约论》这些政治学专著,《利维坦》就显得宏大庞杂得多,尽管有人认为《利维坦》对基督教的理解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异端的甚至异教的、让人冒犯的,毫无灵性观念甚至到了粗俗的地步。
但是事实上,《利维坦》提供了一个从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到宗教的整全而明晰的哲学图景:构成宇宙的在空间中的物质及其运动的本体论观念;由对象及其运动对人的刺激、作为表象的感觉、想象及其系列、推理等构成的认识论模式;激情优先于理性并且两者都被嵌入人(作为物体)及其运动这一本体模式,以及基于激情的伦理和幸福观念;自然状态、自然权利和自然法;契约、国家、主权者的权力、自由以及臣民的自由、法律;对上帝之国(the kingdom of God)的一种世俗的类似犹太复国主义的理解,将天国本身拉到世俗之中,从而使得政教合一或使一切为主权者所掌控成了理所当然的。
在查阅相关文献和总结其他学者的阅读研究后,我认为有几个特别值得注意的要点值得我们认真体会:1.我最困惑的是霍布斯的“理性(reason)”概念。
霍布斯是徘徊在数学理性和经验理性之间的巨人。
他常常宣称自己的主张基于经验,可是经验未必能支撑必然的道德判断,而且在《一位哲学家与英格兰普通法学者的对话》中又明确反对支撑普通法的经验理性;另一方面,霍布斯又宣称几何学是唯一的科学,似乎认同了数学理性,但在《利维坦》中又仅仅将几何的本质归咎于精确定义和操作,而不是像笛卡尔那样归咎于数学和逻辑真理的自明性(self-evidence),况且霍布斯又似乎相信这种科学方法可以普遍扩展到政治学研究中。
或许霍布斯有一种过于自信的独断论倾向,才使得他没有看清自己体系中方法上根本的内在冲突以及由此导致的问题。
2.就国家和契约而言。
在霍布斯那里,任何类型的国家都是基于明示的或推测的契约(源于生育的父系制国家、源于战俘的专制国、源于自由同意的政治国家、源于启示和盟约的上帝国),它们的差别在于订立契约时契约人的位置不同;但契约之所以有效,却又并非单单是契约本身,而是对后果和情势的考量,譬如权力的威胁、不可抗拒的力量的支撑等;3.第32章的“理性的囚禁(captivity of our understanding)”概念很重要,由此霍布斯还区分了内心的信仰自由和外在的信仰宣告(confession of faith):前者是内在的、自由的、不受干扰的,而后者则是需要顺从主权者的命令(霍布斯举了圣经中乃缦的例子)。
似乎吊诡的是,当霍布斯不顾一切地坚持国家或主权者的绝对权力时,却又保留了个人的内心的绝对自由,甚至不惜因此撕裂了个人:你内心信不信,信什么无所谓,国家也无法干涉,但当主权者告诉你应该信什么的时候,你得该或得宣称你信什么。
4.第一部分讲自然法时似乎是对人的行为毫无约束力的理性的箴言,阴郁的自然状态和为所欲为的自然权利掌控一切;但到第三部分讲“基督教国家”时将自然法与神法等同起来,由似乎对基督教传统自然法做了重要让步,但前后并不一致。
《利维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论人”讨论认识论和伦理学:物体的运动对人的刺激促成的感觉和想象;认识犹如斥候兵听候激情及其目标的吩咐;善恶起源于欲望与憎恶;自然状态下人的权利就是天赋的自由,却极为悲惨;自然法是理性的箴言,却不稳定;第二部分“论国家”讲述了国家如何通过契约而产生、国家的形式、主权者的权利职责、臣民的义务;第三部分“论基督教国家”区分了自然理性的宗教和先知的宗教,通过诠释后者将上帝之国解释为基督未来降临的地上的世俗之国(civil kingdom),将教权完全归于主权者,并清除了一切可能颠覆现世国家的灵性教义,封闭了直接灵感和天上的国度。
第四部分“论黑暗的王国”攻击了天主教会、希腊哲学和经院哲学,因为这是颠覆世俗国家的危险观念的策源地。
带着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对全文的主要部分进行详细解读,在通读之前,我们需要对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简介做个简短的描述:一、作者简介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年),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是近代西方政治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他出生于英国南部威尔特郡(Wiltshire)的马尔麦斯堡镇(Malmesburg)一个贫苦的牧师家庭,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十五岁时就进入牛津大学马格德伦学院读书,专门攻读经院派逻辑和古典哲学。
当时的牛津大学是专门培养贵族子弟的,他作为一个寒门学子,能进入其中,说明他确实得到牛津的赏识并得到破例录取。
他十九岁毕业并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因为学习成绩优异,他在毕业后得以留在牛津大学任教,当上了一名逻辑学课程教师。
在牛津大学任教三年后,通过大学校长的推荐,霍布斯离开牛津大学,专门担任大贵族威廉・卡文迪什的家庭教师。
卡文迪什后来成为德文郡伯爵,成为当时英国最有权势的家族。
霍布斯从此与这个显赫的贵族家庭建立了毕生的友谊并保持密切联系。
而且,他通过这一家族结识了当时欧洲一批具有学术地位、社会影响和抱有自由主义思想的著名人物,他们分别是:英国杰出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克利夫顿爵士、法国科学家伽桑狄、数学家梅尔森和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等。
由此,出身卑微的霍布斯便凭借自己的学识和社交圈子,跻身于上流社会之中。
二、写作背景霍布斯生活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那时候英国社会正经历着动荡和剧烈的变革。
从1640年开始,英国国会为争取更多的权力而开始与国王作斗争。
1642年国会提出了《大抗议书》,遭到查理一世拒绝,于是,查理一世宣布讨伐国会,内战终于爆发。
1640年,霍布斯发表了《保卫在国内维持和平必不可少的国王大权》。
他从个人的自然权利出发,论证了只有至高无上的王权才能保卫国内和平与安宁。
这种保守甚至是倒退的主张激起了国会中资产阶级的极大愤怒和反抗。
1640年11月,霍布斯害怕国会将对其进行惩罚,于是就悄悄逃往法国巴黎,并在那里隔岸观火,继续观察国内政治局势的发展动态。
在巴黎的十年间,他集中精力写作政治学方面的著作。
他一生中写了很多著作,有《论政治体》、《人的本性》、《论公民》、《利维坦》、《论物体》、《论人》等。
然而,人们公认的体系最完备、内容最充实、论证最严密、学术价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要算1651年出版的《利维坦》一书。
所谓的“利维坦”(Leviathan),是指《圣经》中提到的一种力大无穷的巨兽的名字的音译。
在旧约的《约伯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耶和华在提到利维坦的时候,把它誉为骄傲之王,说它是水族之中的至高无上之物,万物与之无与伦比,万事万物均在它的下面,受他管辖支配。
霍布斯用它来给自己的书命名,旨在用以比喻一个极为强大的拥有无限权力的、统治一切、管辖一切的国家。
这正说明了《利维坦》主要是霍布斯写的一本关于国家论方面的专著。
在这本书中,霍布斯借鉴了当时的自然科学科学成果、哲学和前人的政治思想成果,运用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人的个性和自然状态以及自然法出发,得出国家是如何诞生的,他肯定了“君权人授”,否定了延续甚久的所谓“君权神授”说,给宗教权威以釜底抽薪式的严重打击。
三、写作方法从写作的思路上看,《利维坦》首先在全文的第一和第二部分确立了“自然状态”,然后在第三第四部分摧毁“黑暗王国”。
换言之,前半本的主题是“恐惧”,也就是描述对“自然状态”的恐惧,以及取而代之的对主权者——利维坦的恐惧,最后两部分的主题则是摧毁基督教教士统治及其宗教信仰的基础。
从利维坦的建构体系上说,这本书的写作体系非常严密,逻辑清晰,第一部分对于全书写作确定基本的方法论,对于国家产生的理论进行了前提条件上的假设与推理。
比如对于自然律、人的本性、尤其自然状态的假设为其后来的论述进行了铺垫。
第二部分“论国家”是全书的经典部分,在此作者阐述的著名的国家诞生说,对于国家的组成以及制度的运作做了深入的论述。
第三、四两部分是作者对于基督教神学政治体系以及教会的腐化的批判。
四、主要内容在这一部分主要是对经典段落或者语句的摘抄和简单评述。
1 论感觉(of sense)霍布斯从研究人类的思想(thoughts of man)开始:“每一思想都是我们身外物体的某一种性质或另一种偶性的表象或现象(representation or appearance)。
这种身外物体通称为对象(object),它对人类身的眼、耳和其他部分发生作用。
”【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4页,下同】现象的根源(original of)是感觉,“感觉的原因就是对每一专司感觉的器官施加压力的外界物体或对象。
…这一假象或幻象(seeming or fancy)就是人们所谓的感觉。
…可感知的性质是…物质运动(several motions of the matter),…感觉都只是原始幻象。
”【4-5,这里表象与对象的关系,还有对运动的确认,都是独断论的,缺乏明证性,见罗素和梯利的哲学史】2 论想象(of imagination)“想象不过是渐次衰退的感觉(Imagination, therefore, is nothing but decaying sense)。
”【7】当指幻象本身时,称之为想象;当指衰退的过程,则称之为记忆,“想象和记忆就是同一回事,只是由于不同的考虑而具有不同的名称。
”【8】记忆多称之为经验;简单想象和复合想象;梦:睡眠中的想象。
“以往崇拜林神、牧神、女妖等等的异端邪教,绝大部分就是由于不知道怎样把梦境以及其他强烈的幻觉跟视觉和感觉区别开来而产生的。
”【10-11】语言或其它表意符号在人心中引起的想象叫做理解(understanding),还包括断言、否定或其它形式。
3 论想象的序列或系列(consequence or train of imaginations)霍布斯这里考察的思维系列(consequence of thoughts)是心理的(mental)而非语言的(linguistic)。
思维系列可分为两种:1.无定向无目的的;2.受某种欲望和目的控制的或称定向的(regulated thoughts)。
后者分为两种:a探究原因的系列,人兽共有;b探寻可能的结果时的系列,人类独有。
预见、慎思或智慧(foresight, providence, prudence, wisdom)等基于推测,“未来只是心灵将过去行为的系列应用于现存行为而造成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