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听雨(语言)
大班语言活动散文《听雨》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散文《听雨》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散文《听雨》和观察图片,帮助学生了解雨的意象和对人的感受;2.通过模仿句子和诗句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3.通过团体合作,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感受乐趣和共同进步。
教学内容1.先听老师朗读散文《听雨》;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雨的感受;3.分组团队合作,一起创作一篇以“听雨”为主题的散文;4.思考如何运用修辞,如比喻和拟人,来描述雨和人的关系;5.利用图片创作一幅与散文相符的插画。
教学方法1.朗读法:引导学生通过老师的朗读,感受雨的声音和与之相关的情感;2.合作创作法: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创作一篇散文,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3.图片搭配法:利用图片和散文相互搭配,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
教学步骤第一步:朗读散文《听雨》散文《听雨》的文字整洁,又带点苍凉,把雨的情感描述得不失真实。
首先要让学生静静地听老师的朗读,感受雨的声音以及作者借此想要表达的情感。
第二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雨的感受此时,先让学生形象化地描述一下自己曾经拥有的雨天的记忆和感受。
第三步:分组团队合作,一起创作一篇以“听雨”为主题的散文在创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1.如何使用修辞技巧;2.如何发掘自己心中深深的感受;3.如何使文字有生命力,通过文字传递真情实感。
第四步:思考如何运用修辞,如比喻和拟人,来描述雨和人的关系散文的灵魂在于其含义,含义上是合情合理的,充满生命力。
充分利用比喻、拟人、句式等修辞手法,让描述充满灵性,让文本更加具有感染力。
第五步:利用图片创作一幅与散文相符的插画描绘出一幅雨天的画面,以配合散文。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画,或者寻找和雨相关的素材,然后搭配自己的散文作品。
教学反思教学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在此次语言活动中收获了不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思维活跃:老师未提供死板的教学内容和教具,全程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发掘、总结知识点和思维内容,使学生在语言活动中的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2.学生表达能力:通过创作散文和绘制插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和锻炼,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3.学生情感教育:此次活动没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硬性经济利益的刺激,而是以生活随笔式的散文和插画来展现对雨的感受和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听雨》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体验听雨的乐趣,培养幼儿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度。
2. 通过听雨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具:雨声录音带、雨滴手偶、画纸、彩笔、刷子、水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窗户关紧,避免外界干扰。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雨声录音带,让幼儿闭眼倾听。
引导幼儿注意听雨声的变化,感受雨滴落下的节奏和声音。
2. 分享感受:请幼儿谈谈自己对雨声的感受,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
3. 雨滴手偶表演:教师出示雨滴手偶,模仿雨滴落下的样子,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4. 绘画活动:教师分发画纸、彩笔、刷子等绘画材料,引导幼儿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听雨时的场景和感受。
四、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引导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在绘画环节,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象力,不要限制幼儿的创作。
3.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应关注幼儿对雨声的敏感度,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4.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雨声的敏感度和想象力。
2. 关注幼儿在绘画环节的表现,观察他们是否能用画笔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
3. 通过活动后的分享,了解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活动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参与幼儿的绘画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创作,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的自然角放置一些关于雨的物品,如雨滴模型、雨伞等,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观察和探索。
3.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听雨的经历,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表达。
七、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室的安静和舒适,避免外界干扰。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特别是在绘画环节,确保幼儿使用绘画材料的安全。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听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听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声音》,详细内容为《听雨》一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感受雨的声音,了解雨的特点,培养幼儿倾听大自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认真倾听雨的声音,感受雨的节奏。
2. 了解雨的特点,知道雨对大自然和人类的作用。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变化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倾听雨声,感受雨的节奏。
难点:让幼儿理解雨对大自然和人类的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雨的声音录音、图片、卡片、挂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雨伞、雨衣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观察下雨的情景,让幼儿亲身感受雨的降临。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播放雨的声音录音,让幼儿倾听雨的声音。
(2)引导幼儿观察雨的形态,说出雨的特点。
(3)讲解雨对大自然和人类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描绘下雨的场景。
(2)组织幼儿进行“雨中捉迷藏”的游戏,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听雨》2. 板书内容:(1)雨的声音:滴滴答答(2)雨的特点:透明、滋润、清凉(3)雨的作用:滋润大地、滋养万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雨景2.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画出下雨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幼儿亲身感受雨的降临,倾听雨的声音,使幼儿对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雨的观察和体验,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制作雨伞、雨衣等,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雨的作用和意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中的倾听雨声和讲解雨的作用3. 随堂练习中的绘画和游戏活动4. 作业设计中的创意表达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活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合适的时机,如雨后或人工模拟雨天,确保幼儿能在安全的环境下观察和体验。
幼儿园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听雨》含反思

幼儿园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听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声音》,详细内容为“听雨”一节。
通过引导幼儿聆听雨滴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学习描述雨的词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自然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真聆听雨滴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 学习并掌握描述雨的词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聆听雨滴的声音,掌握描述雨的词汇。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雨滴声音的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雨声录音、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雨声录音,让幼儿闭上眼睛聆听,引导幼儿说出听到的声音是什么,并让幼儿分享自己听到雨声的感受。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与雨相关的图片,教授描述雨的词汇,如“淅沥沥”、“滴答”等,引导幼儿学会用这些词汇表达雨滴的声音。
3. 随堂练习(10分钟)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雨滴声音,以及自己对这些声音的感受。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听雨》2. 内容:描述雨的词汇:淅沥沥、滴答、哗啦等雨滴声音的感受:清凉、舒适、安静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听到的雨滴声音”为主题,让幼儿画一幅画,并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2. 答案示例:画上雨滴落在地上、树叶上的情景,文字描述如下:“今天我听到了淅沥沥的雨声,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清凉舒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聆听雨声,让幼儿学会了描述雨的词汇,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雨滴声音的感受方面,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其他自然现象,如雷声、风声等,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这些自然现象,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听雨》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听雨》教学设计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听雨》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听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语言散文诗《听雨》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2、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学习动词"玩耍"、"翻跟头"、"钻"、"敲"。
活动准备:幻灯、磁带、沙球、铃铛、海绵垫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听录音问: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下雨声)雨是什么声音?大雨?那么小雨能发了哪些声音呢?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沙球、铃铛,帮助幼儿理解沙沙、丁丁等象声词。
问:那么你们是怎么知道小雨能发出这么多好听的声音的?(用耳朵听出来的)。
小朋友是用自己的小耳朵听出来的,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散文,题目叫"听雨",下面先听老师朗诵一遍,然后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
问:散文的题目是什么?引导幼儿齐说两遍。
谁能告诉老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3、教师了示幻灯,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A、师:小朋友说得真好:"听下小雨啦,小雨在快乐地唱歌,沙沙沙,那是小雨跟森林的树叶儿在玩耍。
"教师边念散文边出示第一幅画在。
问:小雨在快乐地唱歌,唱的是什么歌?(沙沙沙)什么叫"玩耍"?引导幼儿学说两遍"玩耍"。
小雨轻轻地落在树叶儿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就好像是在和树叶儿玩耍,那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朗诵这一句散文。
B、边念第句边出示第二幅画面。
问:这次小朋友听见小雨唱的是什么歌?对了,"丁丁丁"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铁皮屋上翻跟头"小雨它非常调皮,居然在小熊的铁皮屋上翻跟头,那它是怎样翻的?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学一学。
幼儿园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听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听雨》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受雨的声音和雨后的景象,培养幼儿的听觉和想象力。
2. 通过听雨声,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
3.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雨的声音:滴滴答答、淅沥沥、哗啦啦等。
2. 雨后的景象:湿润的地面、雨滴打在树叶上的声音、花草喝饱了水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雨滴手偶、雨伞、雨衣等。
2. 环境:安静的教室,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雨滴手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雨滴的特点。
2. 听雨声:教师播放雨声录音,让幼儿闭上眼睛,用心去听雨的声音。
3. 感受雨后的景象:教师描述雨后的景象,引导幼儿想象并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变化。
4. 雨中游戏:教师带领幼儿模拟下雨天的场景,如撑伞、穿雨衣等。
5. 表达感受: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如“我喜欢听雨声,它像是在唱歌。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案通过让幼儿听雨声、感受雨后的景象,培养幼儿的听觉、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能够安静地听雨声,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在雨中游戏环节,部分幼儿对模拟下雨天的场景不太感兴趣,可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环节,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适当增加关于雨的常识,如雨的形成、雨水的重要性等,让幼儿在感受雨的美妙之处的了解更多关于雨的知识。
六、教学扩展:1. 雨的诗歌:教师朗诵关于雨的诗歌,如《听雨》、《雨巷》等,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雨的绘画: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描绘出雨天的景象,如雨滴、雨伞、雨后的花草等。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听雨声时的专注程度,是否能安静地聆听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关注幼儿在雨中游戏环节的参与度,是否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3. 搜集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估他们对雨后景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建议:1.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与自然现象相关的教案,如《听风》、《观云》等,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听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听雨》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模仿《听雨》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3.能够理解并表达出自己对雨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内容
1.诗歌《听雨》。
2.雨的图画展示。
3.大班课堂互动讨论。
教学过程
1.引入
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一幅描绘雨天的图画,并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这幅图画中所传达的感受和意象。
2.学唱《听雨》
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一份《听雨》的唱诵录音或视频,并引导孩子们一遍遍地模仿唱诵这首诗,让孩子们先熟悉它的韵律和节奏。
3.背诵
逐句带领孩子们背诵《听雨》这首诗。
4.展示讨论
在背诵完成后,老师可以将这首诗以图画的形式进行展示,并向孩子们首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里的画面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然后再进一步的引导孩子们讨论雨天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则可以进一步引导发言者表达得更加准确和完整。
反思
1.此次活动中孩子们的互动较为活跃,但是课堂时间安排过长,下次应进行合理调整。
2.孩子们在学唱《听雨》这一步骤中能够踏入音乐的节奏世界,唱出美妙的雨声,而背诵《听雨》更是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诗歌含义,增加了对诗歌的了解和文化修养。
3.需要加强孩子们在讨论过程中表述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了解雨的意义和其他文化内涵。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听雨》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听雨》教案一:《听雨》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正确朗读《听雨》这首儿歌。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体验能力。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其语言和听力能力。
4.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儿歌《听雨》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把窗帘拉下来,关掉灯光,用录音机播放下雨的声音。
教师问:“今天是什么天气?”引导幼儿说出“下雨”这个答案,强调下雨的声音在室内能听到。
2.引入儿歌:教师说:“是不是下雨了?我们来听一首歌,歌里面有下雨的声音。
”教师播放歌曲,并带领幼儿跟读几遍。
3.教唱儿歌: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一起唱《听雨》。
教师分句教唱,幼儿跟唱。
再带领幼儿全唱。
4.分角色朗读:教师把儿歌分为几个段落,每个段落指定一个角色由幼儿扮演,其他幼儿做相应的动作和表情配合朗读。
5.分组对话: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段儿歌的对话。
教师组织幼儿分角色对话,一边对话,一边配合动作和表情。
6.制作云朵:教师给每个组准备一些棉花球和纸板。
引导幼儿用棉花球在纸板上做出云朵的形状。
然后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形成课堂装饰。
7.制作雨滴:教师给每个幼儿准备一些蓝色纸片和白色纸片。
引导幼儿将蓝色纸片剪成雨滴的形状,再把白色纸片剪成小圆圈,用胶水粘在蓝色纸片上。
8.连线练习:教师粘贴若干个雨滴图片,将儿歌中的词语和对应的图片分开粘贴到黑板上,集体做连线游戏。
9.课堂展示:让每个小组上台表演他们制作的云朵和雨滴。
同时播放《听雨》,让每个小组在自己云朵上演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四、课后延伸活动:1.家长参与活动:让幼儿带回家制作云朵和雨滴,并请家长帮助幼儿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个雨天剧场。
2.观察天气:鼓励幼儿观察每天的天气,用描绘性的语言描述出来。
可以引导幼儿画出当天的天气图,并发现下雨天时的变化。
3.天气日记:鼓励幼儿每天记录天气的变化,包括晴天、阴天、下雨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教案——听雨(语言)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意境美、韵律美。
2、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像、仿编。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关注周围事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谱一幅。
2、小花蝴蝶、蝴蝶妈妈、小雨点等指偶。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2、欣赏散文
①教师边操作蝴蝶指偶,边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②提问:小花蝴蝶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小雨是怎么唱歌的?
③你认为小雨发出“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的声音时,小雨在干什么呢?
④结合图谱理解散文内容。
提问:为什么小花蝴蝶听到沙沙沙,就猜是小雨在跟森林的树叶儿玩耍呢?“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那会儿小雨又在干什么呢?
⑤教师手持小雨点指偶,模仿不同的雨声,要求幼儿根据散文内容分别说出小雨在干什么。
3、学习仿编
①窗外,小雨还在轻轻地唱,屋里,小花蝴蝶还在静静地听。
小花蝴蝶还会听到什么呢?那时小雨在干什么?
②与幼儿一起到窗前听雨。
③与幼儿仿编。
如:“咚,咚,咚,那时小雨在马路上打鼓”“嘻,嘻,嘻,那是小雨在舔小朋友的脚丫”等。
④教师完整朗诵散文,并加入幼儿仿编的内容。
4、游戏:小雨和××
在音乐声中,幼儿可以把自己想像成小花、小草、石头、房屋等自己喜欢的物体,按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它们与小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