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解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作者:***来源:《新课程》2023年第24期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主题意义探究作为教学的关键内容。
探究主题意义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基于单元主题,深层解读单元教材内容,准确把握语篇内容中的内在逻辑关联,精心设计一系列层次渐进的阅读活动,促使学生在深刻、丰富的阅读体验中感知并体悟语篇的主题意义,从而提升学科育人的价值目标。
本文结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1Where did you go on vocation Section B板块,阐述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一、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例分析文本语篇是主题意义探究的关键载体。
教师对文本语篇的多元解读是展开深层探究的有效前提。
教师应深层解读文本语篇,挖掘其中的主题价值内涵;分析学情,充分了解学生的语言知识经验和兴趣生长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文本内容解读本单元的主要话题为“节日与假期”,内容为谈论过去假期的具体活动,隶属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主题范畴,同时涉及“丰富、积极向上的生活”“中外名胜古迹的相关知识和游览体验”等主题范畴。
教师在解读文本教材内容时,充分挖掘教材中图片与图片、文字与图片等串联信息的基础上,紧紧围绕What,Why,How三个方面进行解读:[What]语篇主要讲述了Jane在马来西亚度假时的见闻和趣事,涉及名胜槟城山与海墘街的古老的建筑,旨在感知多元的历史文化、激发探索兴趣。
语篇分为两篇日记的内容形式,旨在通过不同的体验对比,表达出行时要做好规划和攻略,适时关注交通、天气等因素,备好物品,从而享受美好的游览体验。
[Why]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简洁有力的文字描述了自己在马来西亚的游览见闻,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外出游玩做好规划的重要性,并且启发学生学会用文字和图片书写旅行日记,记录人生体验,从而收获宝贵的经验,并且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美好、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基于语篇分析设计的阅读教学实例

一、引言
三好教师联盟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没有深入解读文本的问题。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对文本的感 知、理解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文本的价值取向,是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 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教学设计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所学语篇的文本解读,它直 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程度、认知发展的维度、情感参与的深度和学习成效的高 度。
【示例】 结合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 Lesson14 Jenny's School Life 的阅读语 篇,具体阐述上述阅读教学文本分析和教学设计的操作方法。下方图片为教材原 文。
文本分析:本课选自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 3 School Life,单元话 题是学校生活。本课是单元第二课,是一篇说明性质的阅读课,以第一人称介绍 了 Jenny 的学校生活:学校的基本信息和有趣的学习科目。包括学校的地点、名 字、人数及 Jenny 所在年级,Jenny 的手工、社会科学、美术、音乐课及学校即 将进行的科技展。通过使用频度副词和不同的时态,描写课程的主要活动,其中 详写了 Jenny 最喜欢的手工课。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复述课文;了解相关话题的写作结构,并可以正确运用频度 副词对学校生活进行简单描写。
教学过程: (一)阅读教学的第一层次:作者写了什么
这一层次的阅读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本中所表达的基本内容,包括 两个方面:一是获取文本的主要信息,二是理解文本主要信息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 快速阅读,获取文本的主要信息。 T: What subjects does Jenny have in her school? The students read quickly, find out the answer and then the teacher helps them to fill in the mind map.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完成思维导图, 获取文本的主要信息 ——Jenny 的基本信息和学校活动,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 力。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链设计探究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链设计探究。
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存在诸多问题,模式化的阅读教学设计,充斥着中学英语教学课堂,造成审美观的疲劳,极大的削弱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浅层化的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更多关注具体信息获取浅层阅读,活动思维层次偏低,不能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品味文本和自我意义建构;碎片化设计的问题,主题意义缺失,各个问题间相对孤立,语言能力割裂发展,缺乏系统,缺乏层次;有效性缺失和逻辑性缺失,问题设计层次混乱,没有梯度,缺乏一个完整的问题链闭环理念。
故此,引导教师深入研读用于教学的语篇,并设计有效科学的问题链并落实到教学活动中,进而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就成为当前区域内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迫切的任务。
一、文献研究分析通过文献研究,笔者认为基于布鲁姆目标设计理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以及以及张献臣(2018)提出的阅读教学的五个层次,都是一个理念的不同解读。
2022年版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希望通过强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关联互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促进课程育人目标的落实。
“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体验和实践,强调“学用结合”和“为解决问题而教”,强调为学生的素养发展和健康成长而教。
朱梦洁(2019)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变革学习方式,提升英语教与学效果,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途径。
刘芳(2020)认为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对主题和内容的挖掘,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陈力(2022)提出不是所有学生的所有学习过程,都会按照三类活动一步一个台阶地向前推进,也不会是一节课、一个单元就能完美地完成的,中间常会有反复、有遗忘。
学习理解是个长期过程,对应的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也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二、不同课型的阅读教学问题链设计研究笔者展开不同课型的课例研究,针对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等不同体裁,基于不同语篇类型,对阅读教学问题链进行了设计研究,对实施结果进行阶段性总结,为下一阶段活动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
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2242020年34期总第526期ENGLISH ON CAMPUS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文/朱曼丽主题意义的关系等角度入手(教育部,2018)。
具体来说,教师解读文本时,需要回答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what,教师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文章的主题和内容;第二个问题是why,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作者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三个问题是how, 即作者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作者为了表达文章的主题,使用是什么修辞手法等。
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Reading的文章为例,本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Growing up”,属于《课标》中“人与自我”主题语境,讲述了已退役NBA球员斯巴德·韦伯的励志经历。
斯巴德身材矮小,但是他却有一个大大的梦想——成为NBA球员。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他最终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个阅读语篇主要讲述了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问题。
人生在世,难免经历很多挫折,在经历挫折的时候,正确的生活态度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是文章的内涵所在。
此阅读语篇是一篇记叙文,以斯巴德的成长为主线,语篇的标题是“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在文章中多次出现对斯巴德身高的描述如“much smaller”“too small”“because of his height”“simply because he was only 170cm tall”“becauseall its players were more than 20cm taller than he was.”。
一方面呼应标题中的“shortest”,另一方面则提供了关键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揭示文章的主题。
2.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设计。
在深入研读语篇、进行基于主题意义的文本解读之后,教师便可以着手开展英语阅读语篇的教学设计工作。
谈文本解读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

的经 历为 话题 , 学 习使 用现 在 完成 时态 。 通 过 对学 生们 喜 闻
乐 见 的一 些娱 乐 场所 的描述 ,反复 运用 句 型 Ha v e y o u e v e r
b e e n t o …? I ’ v e n e v e r b e e n t 0 …. 来 激发 他 们使 用本 单 元所 学
初 中英语 文本解读 阅读教 学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7 6 6 1 ( 2 0 1 3 ) 1 1 - 0 0 4 5 . 0 2
意 义在 于 提升 课 堂教 学效 率 , 减 轻 学 生课 业 负担 。 文本 理 解 的价值 在 于 实现 作者 与读 者 的 交流 , 真 正体现 以人 为本 。 她 强 调要 认真 把握 文本 解读 与教 学设 计 的关系— — 设计前 , 读 出 内在 结构 , 把握 体裁特 点 ; 设计中, 强调动 态 , 突 出生成 ; 实 施 中, 关注能力, 实现 运 用 。 这就 告诉 我 们 , 英 语作 为 一 门语 言, 它不 单单 是 知识 文 本 , 同 时更 透露 着 文化 气息 和 人文 关 怀 。 因此 , 文 本解 读 是上 好 一堂 课 的前提 和 基础 。教师 要 研 读课 标 、 教材, 把握 文 本 , 分析 学生 , 确 定重 难 点, 决 定教 学 目标 , 设计 有 效教 学 活动 。 . 文本 由语 言构 成 , 它所 要表 达 的 内涵 要通 过读者 的解 读 和 体 验 来 实现 。一千 个读 者 就有 一 千 个 哈姆 雷特 。不 同 的 读者 , 不 同环 境 , 不 同 的心 态 , 解 读 也就 不 同 。 所 以在 阅读 课 教 学 中, 既要培 养 学 生英语 学 习 中 的阅读 能 力 , 帮助 学 生学 会理 解 语 言和 用语 言 自我 表达 , 用语 言来 进 行交 际 , 积 累语 言知 识 并发展 “ 语感” , 又 要使 学生获 得情 感熏 陶 , 培 养人格 , 使 学生通 过文 本认 识世 界 、 感 悟人 生 、 提升 精神 境界 、 提 高思 辨 和鉴 赏 能力 。 但 面对 升 学压 力 , 不 少教 师在 阅读课 教 学过 程中, 常常 过 多的强 调知 识 点的讲解 , 使学 生缺 乏思 辨 能力 ,
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教 师可 以有 针对 性 的设计 几种 形式 对 学生进 行训 练 。
例 如 ,采 用 回 答 问题 的 方式 ,寻 找 文 章 中 的 重 点知
识:
根据 《 柯 林 斯 高 阶英 语 学 习 词典 》上 的 定义 “ a t e x t
i s a bo o k o r o t h e r p i e c e of wr i t i ng, e s p e c i a l l y o n e c o n ne c t e d
he t b e s t a n d he t w o r s t ”这篇 文 章 , 生 的实 际生 活 , 以切 实提 高 学生 学 习能力 和增 长知 识 为 目 定 的阅 读技 巧 。例 如 “ 标 。近 些年 ,很 多 的专家 学者 对初 中英 语 阅读 教学 加大 了 教师 可 以教 学生 阅读技 巧 中 的精 读 以及 阅读策 略 。 研 究和 实践 的力 度 ,同 时结合 工 作在 一线 的英 语教 师 的工
在 进行 阅读 教 学中 ,教师 要 引导 学生在 精读 文章 的基
位 , 反 而严 重 影 响 了教 学 效 果 。所 以 ,初 中英 语 阅 读 教 础 上 ,为 了获取 文章 更 为详细 的信 息 需要 提取 重点信 息 。 在 t h e b e s t n a d t h e w o r s t 一文 中 ,鉴 于整 篇文 章信 息清 晰 , 学 ,准确 解读 文本 是 高效 教学 的基 础 。
由于 文 章 的较 短 ,所 以在 了 解 文章 主 旨大 意 的过 程 作 实践 和经 验 总结 ,在初 中英 语 阅读教 学 方法 上形 成 了一 中 ,可 以省 略 到 略 读 的环 节 ,通 过 第 一 遍 的精 读 ,解 决 套相 对 成熟 的教 学模 式 。但是 通过 课堂 的实践 和观 摩 ,我 文 章 的主 旨大 意 、篇 章结 构和 作 业 的写 作 目的等 问题 。 们 不难 发现 ,在 初 中英语 阅读 实 际教 学 中, 问题依 然是 层 例如 ,在 t h e b e s t a n d he t w o r s t 这篇 文章 中,在 阅读 之前 , 出 不穷 。例 如 ,有 的教师 假借 “ 阅读课 ”的名 义 ,进行 单 教 师让 学 生 通 过 文 章 的标 题 和 首 句 进 行 思考 ,并 且 回答 w h a t d o e s t h e t i t l e t e l l U S ? ”和 “ w o u l d y o u g u e s s 纯 的单 词、语 法 、词 组等 的教 学 ;有 的教 师在 阅读 课 的导 问题 “ 入 中, “ 铺 垫过 多 ”,致 使没 有足 够 的时 间处 理阅读 等 ,
基于充分解读文本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通 过详读文本 获得细节 性信息 。 ( 5 ) 因为文 本描述 性语 言多 , 对话 多 , 所 以结合学 生所学 词汇及 阅读
中获得 的信 息 , 通 过巩 固等 反复 的方 式来 处 理文
本, 可 以帮助他们 回归文本 , 为下 面的 以读 促写作
好准备 。
情境一 : L i n a n d h i s b r o t h e r a r e a t t h e a i r p o r t .
a n d h e n o d d e d ,u na b l e t o s p e a k .He o n l y c r i e d wi t h
故事 , 故事 中的主角会面临一次不 同寻常 的体验 ” 。 【 反思 】 当学生对 阅读 内容 尚不熟悉的时候 , 教
师应该帮 助他们 唤醒 已有 的背景 知识 ,或 者 向他
男孩第一次乘火车远行 , 不料一个 陌生人抢 了他座
位, 最 终他通过 努力维 护了 自己的权益 。 文本 以对 话贯穿始终 , 从一开始 “ 金” 和他 哥哥“ 林” 离别时 的 对话 , 到火车上 “ 金” 与陌生人及 热心人 间 的对话 , 角色 以对 白的转换而变换 。 此外 , 这则 阅读材 料描
理对 话文本 中所含信 息并提炼 出问题 可 以帮助学
生获得 文章的主 旨; ( 4 ) 这则 材料的对话长 , 因此可 . 应 培养学 生 根据 上下 文推 断 、 理解 生词 含 义 的能
以引导学生 在了解文 章主 旨的基础上 , 解构 对话 ,
力。 阅读 材料 的生词分布 比较散 , 所 以笔 者把对 话 文本处理成三个情境 , 并在情境 中帮助学生学习生
L i n i s g o i n g t o s a y g o o d—b y e t o h i s b r o t h e r b e c a u s e
例谈基于语篇分析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例谈基于语篇分析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例谈基于语篇分析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摘要:语篇分析是指对文章的文化背景、内在逻辑结构和连贯的语义等要素进行语言分析,从而理解篇章的内涵,是有效进行阅读教学的前提。
教师只有深入研读语篇材料,对内容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才能通过教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本文以一节省级评优课为例,从语篇分析出发,旨在突破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于模式化、机械化的局限,指导学生成为能阅读、会思考、有文化、有修养的人。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语篇分析策略;教学设计案例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XX)16-0250-05一、引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XX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学习学科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教育部,20XX)阅读教学是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结合的体现,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这是由阅读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价值所决定的。
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包括交流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和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工具,人文性则包括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思维模式、审美情趣等。
所以,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和主要途径(张献臣,20XX)。
然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没有深入解读文本的问题,这影响了教学设计与实施。
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文本的价值取向,是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
教学设计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所学语篇的文本解读水平,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程度、认知发展的维度、情感参与的深度和学习成效的高度,决定着教学效果。
二、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阅读教学偏向词汇、短语、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讲授,阅读过程轻描淡写,教学中对思维层面关注不够,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其内涵和魅力并未得到充分挖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文本解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
作者:张泓玥
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第10期
【摘要】有效的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层解读,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认知过程、情感发展和学习成绩。
深入而多元的解读文本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引领他们进行多角度的自我解读和思考。
而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解读文本和思考的重要途径。
因此,本文在分析了文本解读的五个方面之后,提出针对不同方面设计的不同问题,以此来促进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文本解读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一、引言
对于任何一个学习英语的人来说,阅读非常重要,而初中英语中的阅读课程尤为重要。
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到高中英语的过渡阶段,它既不像小学英语中以简单的单词和短语为主,又不像高中英语以大篇幅长段落文章为主,初中英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既包含了重要单词、词组、句型的学习,又是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
而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阅读课程尤为重要。
通过阅读课程,学生既要掌握重点知识,又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但是,当前的阅读课中普遍存在形式化和表面化的问题。
虽然教师也问了很多问题,师生互动也有不少,但是所问的问题都浮于表面,没有经过思考和探究,所以学生的回答也是轻而易举,没有任何经过思考就能回答出来。
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会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所以,一节高效的阅读课必须从教师深度解读文本开始。
只有教师自己先对文本进行了深入而又多元的思考,才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和思考。
教师进行深入的理解还不够,还需要教师能够通过浅显的方式引导学生跟你共同走进文本,进行多角度的阅读和思考。
这时,多方位的问题设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
所以,如何从文本的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就是本文值得讨论的内容。
二、文本解读的角度和问题设计
教师想要深入地解读文本,可以尝试从梳理文章结构、解读文章主题、提炼重点内容、分析文章语言和揣摩作者意图五个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形成深入而独特的见解。
解读完文本之后,教师也可以从这五个方面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馈。
1.梳理文章结构。
不同的文章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文章体裁的不同,梳理出不同的文章结构。
从文章的体裁出发,我们可以将文本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小说、剧本等。
教师可以结合体裁,从时间顺序、地点流程、情节发展、内容结构等角度对文本主线进行提炼。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所以,议论文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梳理文章的结构。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
所以,说明文的结构主要以总分或分总结构,语言朴实,内容一目了然。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虽然有故事的起伏性,但是只要抓住人物经历的曲折性和情感上的变化,还是能够很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结构。
教师可以抓住不同文章的体裁特点,设计以Who、What、When、Where、Why为主线的表格,也可以将文本分段概括,或者将文章以时间轴为顺序,找到文章的结构。
2.解读文章主题。
在梳理了文章结构之后,教师应该抓住文章中的各个要素,从而分析出文本的主题,这样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整体理解文章,而不是将文章碎片化,导致学生文章学完了却不知道讲的是什么。
3.提炼重点内荣。
从内容角度解读文本是指作者在明确文本主题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文本的重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内容,提炼出结构化知识,即分析文本各部分的内容是如何围绕主题意义组织起来的。
在分析了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找到组成该结构的各个重要要素,通过分析每一个要素对文本主题起到的重要作用,加深学生对文本重要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4.分析文章语言。
分析文章语言和提炼文章重点内容的目的相似,都是通过分析作者运用词汇的特征、语法的特征和修辞手法的特征,找出作者的目的,从而分析出他们是如何为呈现文本主题服务的。
教师也可以将文本中特别突出的某一个词、某一句话甚至是某一段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讨论和思考领悟到这一个词或句子或段落在文本中的独特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语言的能力。
5.揣摩作者意图。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除了要提炼出文章中的重要内容或重点词句,还要通过字里行间分析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作者对文本所描述的事物的评价和倾向性可以通过特别词汇的描述和主题的分析揣摩出来。
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态度做
出深入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和批判性评价。
三、结语
只有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设计不同角度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与技能,解读文章主题,揣摩作者意图。
而教师对文本解读的逐渐加深离不开日常教学中对自己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的逐步提高。
只有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高效的阅读课。
参考文献:
[1]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11-16.
[2]段湘萍.基于文本解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