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更尽一杯酒_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汇总
古诗词按内容分类整理大全

古诗词按内容分类整理大全一、送别诗。
- 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解析:你看啊,王维在渭城送他的朋友元二去安西。
早晨下了一场小雨,把地面的灰尘都打湿了,旅舍周围的柳树看起来特别清新。
这时候王维就跟他朋友说,兄弟啊,再喝一杯酒吧,你这一往西出了阳关,可就没有老朋友陪你喽。
这里的“柳”和“留”同音,古人送别经常会提到柳树,就是想把朋友留下来的意思。
王维用这最后一杯酒,把那种离别的愁绪和对朋友远行的担忧都表现出来了,简单几句诗,却特别有画面感,感觉就像我们在旁边看着他们俩分别似的。
- 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解析:王昌龄在一个下着寒雨的夜里,陪着辛渐到了吴地。
第二天早上送他走的时候,看着楚山孤零零的,就像自己的心情一样。
然后他就对辛渐说,你要是回洛阳,亲友们问起我来,你就说我王昌龄的心就像那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透明呢。
这诗很妙啊,前面写景烘托出离别的冷清,后面又用“冰心在玉壶”表达自己的人格操守,又送别又表明自己的态度,王昌龄可真是厉害。
二、思乡诗。
-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解析:李白这家伙,晚上睡不着觉,看到床前那白白的月光,还以为是地上的霜呢。
然后抬头一看月亮,一下子就想家了,低下头就陷入了思乡的情绪里。
你想啊,月亮在古代那可是很容易引起人思乡之情的东西,不管在哪,大家抬头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月亮。
李白这么简单的几句诗,就把那种思乡的感觉写得特别真实,感觉每个人在外面漂泊久了,看到月亮都会有这种感觉。
-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解析:王维自己一个人在外地,孤孤单单的,就像个外人一样。
一到重阳节这种节日,就特别想念自己的亲人。
他还想象着自己的兄弟们都在登高,身上插着茱萸,就少了他自己一个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简直太经典了,现在我们逢年过节的时候,要是不能回家,也会特别想念家人,王维这诗就像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一样。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学案热门题型——送别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学案:热门题型——送别诗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去年湖北卷考查了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和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安徽卷考查了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复习目标1、了解送别诗的特点。
2、掌握鉴赏送别诗及规范答题的的方法。
复习过程一、了解送别诗的知识1、风格和抒情方式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
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
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
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
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抒怀诗++课件28张+

送君别有八月秋,来年相见花满堂。 (周宇杰)
送君别有八月秋,短笛宕尽人不留。 (赵双)
送君别有八月秋,却道桂酒不压愁。 送君别有八月秋,望我再无今日愁。 送君别有八月秋,寒蝉鸣泣醉离愁。
(钱佳杰) (陈天睿) (袁嘉烨)
送君别有八月秋,此时空留几多愁。 送君别有八月秋,留吾唯感无限愁。 送君别有八月秋,风卷残叶落西楼。 送君别有八月秋,落日澄空照我影。 送君别有八月秋,秋是雁过酒凉时。 送君别有八月秋,明月伴君行孤舟。 送君别有八月秋,盼君归在几时后。 送君别有八月秋,不知归来是几时。
【任务一】诗歌例析: 调动阅读经验,概括诗中情感
知识点提炼(《学语文》P531) 送别诗中的常见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对友人前程美好的祝愿);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第
任
肆
务 Part one
二
【任务二】读诗示范: 学习鉴赏方法,提炼有效信息
三
第
任
【任务三】创作评析: 掌握常用意象,填佳句写短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李叔同《送别》
(管梓成) (徐研宸) (高永春) (吴佳铭) (刘乐安) (金子杰) (尹煜恒) (简明) (吕冯)
送君别有八月秋,《骊歌》渐染黄林叶。(王曜源)
送君别有八月秋,明月自染山间絮。 (盛子涵)
送君别有八月秋,今日一去莫相思。 (刘邵洋)
送君别有八月秋,长亭莫染离人泪。 (许云鹏)
王维送别朋友的古诗词大全

【导语】王维的送别诗还是挺多的,都是送别好朋友的。
下⾯是分享的王维送别朋友的古诗词⼤全。
欢迎阅读参考! 王维——《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不得意,归卧南⼭陲。
但去莫复问,⽩云⽆尽时。
《送元⼆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浥(yì)轻尘, 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杯酒, 西出阳关⽆故⼈。
《送沈⼦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江南江北送春归。
沈⼦福,作者的朋友。
这⾸诗作于开元⼆⼗⼋、⼆⼗九年(740、741),作者此时在湖北襄阳⼀带游历,它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福顺流⽽下归江东之作。
《熊九赴任安阳》 魏国应刘后,寂寥⽂雅空。
漳河如旧⽇,之⼦继清风。
阡陌铜台下,闾阎⾦虎中。
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
相去千馀⾥,西园明⽉同。
《送李员外贤郎》 少年何处去,负⽶上铜梁。
借问阿戎⽗,知为童⼦郎。
鱼笺请诗赋,幢布作⾐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送张五归⼭》 送君尽惆怅。
复送何⼈归。
⼏⽇同携⼿。
⼀朝先拂⾐。
东⼭有茅屋。
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
岂令⼼事违。
《双黄鹄歌送别》 (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上宿,抚翼和鸣整⽻族。
不得已,忽分飞,家在⽟京朝紫微,主⼈临⽔送将归。
悲笳嘹唳垂舞⾐,宾欲散兮复相依。
⼏往返兮极浦, 尚裴回兮落晖。
岸上⽕兮相迎,将夜⼊兮边城。
鞍马归兮佳⼈散,怅离忧兮独含情。
《送杨少府贬郴州》 明到衡⼭与洞庭,若为秋⽉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头浪⾥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贾谊何须吊屈平。
《齐州送祖⼆(⼀作送别)》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杯酒, 西出阳关⽆故⼈。
古诗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赏析

古诗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赏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朝:王维出自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AFarewellSong>wèichéngcháoyǔyìqīngchén渭城朝雨浥轻尘,Nodustraisedonthewetwithmorningrain;kèshěqīngqīngliǔsèxīn客舍青青柳色新。
The willowsbythehotellooksofreshandgreen.quàngèngjìnyībēijiǔ劝君更尽一杯酒,I inviteyoutodrinkacupofwineagain;xīchūyángguānwúgùrén西出阳关无故人。
Westofthesunnypassnomorefriendswillbeseen.注释⑴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即秦代咸阳古城。
⑵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润湿。
⑶客舍:驿馆,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⑷更尽:再喝干,再喝完。
⑸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故人:老朋友。
翻译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前两期啊,跟大家分享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今天呢,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送别诗啊,在中国历史上流传最广,那可能有人会说了,你这个“最”字用的太绝对了吧,一点也不绝对。
因为其他的送别诗,主体上都是以诗的形式存在,属于阳春白雪。
而这首诗写成之后呢,很快就谱了曲,成为当时伊州大曲的第三段,也编入了乐府,就成了离别宴会的标配了,不仅在诗人之中传颂,也在歌儿舞女的口中传唱,从唐朝一直唱到了宋朝,宋朝之后呢,原来的曲子丢了,但是啊,明朝人又对这首诗进行了再创造,重新编词谱曲,就成了一首情歌。
现在作为咱们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的《阳关三叠》,其实就是根据明朝的情歌改编而来的。
所以呢,这首诗的别名又叫渭城曲阳关三叠。
那这样说来呀,这首诗传播的形式不仅有诗,还有曲有词,不仅属于阳春白雪,还属于下里巴人,当然可以说是流传最广的送别诗。
那这首诗为什么能有这么高的传送度呢?当然因为它好,好在哪儿呀?咱们先看看题目吧。
这首诗叫做《送元二使安西》。
元二呢,当然是姓元排行第二的人。
而安西呢,是指唐朝的安西都护府。
这是唐朝管辖西域的一个军政机构,治所在龟兹,也就是今天新疆的库车。
王维写这首诗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安西都护府的管辖范围是天山以南,直至葱陵以西,也就是说从新疆出发,跨越帕米尔高原,一直到中亚的阿姆河流域。
唐朝在这儿设安西四镇驻兵防守,实施有效管辖。
那既然是有效管辖,当然就会和朝廷存在着方方面面的联系。
这位元二呢,就是受朝廷委派到安西都护府执行公务的官员。
而王维呢,当时也在朝廷做五品官嘛,和元二应该是同事兼朋友的关系,所以才有这首《送元二使安西》。
这个题目一出来呀,其实盛唐气象也就出来了,为什么呀?首先唐朝人走的真远呢,你看古代交通何等不便呢?一般人生活是不离本乡本县的,可是唐朝不一样啊,他将越大呀,所以这位元二才能有这样的宦游经历,从今天的陕西西安一直走到新疆库车,一走走出三千多公里啊,想想看,这是何等雄壮的旅行啊。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唐代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全诗赏析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
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
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
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等边塞名篇。
《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
故当知“安史之乱”。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4篇】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4篇】《送元二使安西》赏析篇一《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这首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
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关心,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简介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兼通音乐,工书画。
有《王右丞集》。
诗文赏析:篇二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
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
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本诗是王维在三十多岁时为送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二句,紧紧抓住富有特征和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展现一幅清新明朗、和谐悦目的艺术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手法关键词:借景抒情、抒胸臆、渲染烘托。
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诗歌常常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叙别离之事,中间绘别离之景,营造环境氛围,而在尾联不加掩饰,直抒胸臆。古人送别,常有特定的地点环境。离别之情往往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抒发出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中。描写环境时,往往又对景物加以渲染,以景物的或哀伤、或凄寒、或苍凉、或壮阔的意境氛围烘托诗人的某种情感。鉴赏送别诗,一定要注意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区别叙事、写景和抒情的句子,再进而加以联系和揣摩。常见意象】【
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1)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
颔、颈两联。答:
。
(2)尾联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
(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答:
答案:颔联:(1)“供笑语”表话平生”则道达了相逢的欢乐,“
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湖海”久(2)“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歌鉴赏之边
塞诗
(四川大学附中高三备课组
刘
攀
熊星虎设计)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后面的问题。(8分)
题材概览】【
18
名师
携手高中一线优秀教师,近距离触摸高中教材,答疑指津,营造新课标指导下的有效教学课堂。
阅读驿站・名师堂
这期的名师堂我们请到了四川大学附中高三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他们将就高中语文教学之重难点———诗歌鉴赏为同学剖析常见的诗歌意象,传授答题技巧,助同学在日后的学习中能轻松应对此类型题。
劝君更尽一杯酒
———诗歌鉴赏之送
长亭:古人城外供迎来送往
1.直接抒写离愁别绪,表达
依依不舍的留恋和感伤。
2.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和慰
藉,珍惜友情。
3.写与朋友离别,对朋友加
以激励劝勉。
针对训练】【
17
阅读驿站・名师堂
1.(07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
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3)“
。
答案:(1)作者通过“重帆”归鸟”海门”浦树”等几个意象“““交织在一起,描绘了一副黄昏雨中送别的画面,意境浓重阴沉而压抑,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自己内心的凄切迷惘与落寞,两联融情于景,借景抒情。(2)经过前面景物描写的铺垫渲染,尾联一改含蓄的风格,直抒胸臆,送别之情迸发而出,显得真挚而深厚;并使用比喻的修辞,用“散丝”形容离别的泪水,形象而生动。
烟波:常用水之浩淼来隐喻离别的悠悠愁绪。
落花黄叶:伤春之意,秋愁之感,常以此写离别悲伤。
浮萍:比喻离别后漂泊无依。挥手从班马:离群之马。如“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经・小雅・采杨柳:源于《
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而柳丝之“丝”谐“思”。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2.(0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
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鹤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如“劝君更尽一杯酒”醉不成欢惨将别”“。
此外,如“劳歌”阳关”渭““城”大都指送别之曲。
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概览】【
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交通、通讯不发达的古代,生离死别总是激起诗人们无尽的喟叹。离别之际,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内容情感】【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1)“
云埋一半山”蕴涵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
。
。
送人”为题,下(2)这首词以“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答:
。
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不应把离别(相聚)枧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渡险恶得多。
别诗
(成都市第三十中学秦竹梅
大附中
雷声设计)
川
4.借写离别,慷慨昂扬,一吐
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在一首诗中,以上几点并非孤立,很多时候兼而有之,只是其中一点尤为突出。鉴赏要点】【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的亭子,如“短亭”。
南浦:水边送别常用此意象。如“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西楼:常用在送别后想念之人所在之处。如“雁字回时,月满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