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优秀课件
中外教育简史第八章

壬子癸丑学制的特点: 一是缩短了学制年限(总年限缩短了3年);二 是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初等教育阶 段可以男女同校,设立专门的女子中学、女子师范 学校、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三是取消对毕业生 奖励科举出身;四是把一学年划分为三个学期,放 假时间有明确规定;五是取消读经科目;六是取消 高等学堂,设立大学预科;七是发展义务教育,重 视实业教育。与此同时,教育部还颁布了各级各类 学校课程标准和课程表,详细规定了学校课程设置、 教学目标和授课时数。后来又对学制结构进行局部 调整,如初等教育由单轨制改为双轨制。
教育独立的主张 1922年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教
育独立议》一文,基本观点是:教育经费
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和内容独
立,教育脱离宗教独立。
这一思想在当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有其
合理性,并在后来收回教育权运动中发挥
了积极作用。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 生活教育理论 •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第四节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1868-1940) 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 高等教育的奠基人。
蔡元培故居
青年蔡元培在德国
• 哲学思想:
• • 将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方面。 现象世界是指有形的、相对的、有生灭变化的现实世界, 而实体世界是指一切有形世界背后的、无形的、绝对的、 永恒的世界本体。 • 他所说的世界本体或实体世界,是一种客观精神或意 志,在世界观、本体论上奉行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路 线。
• 上述两个文件是民国初期改革封建教育的纲领性 文件,对政权变更之际普通教育的平稳过渡发挥 了重要作用。针对清末制定的教育宗旨“忠君、 尊孔、尚公、尚武、尚实”,首次提出了军国民 教育、实力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 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宗旨。蔡元培 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提出了“注 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 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民国教育方针,体现 了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的思想。
中外教育简史 ppt课件

瞽宗 商代大学;以乐教为重;乐师为教师 习礼 习武 教学内容 读
写
中外教育简史
14
算
第二节 “学在官府”条件下的西周教育
一、“学在官府”的教育行政体制
学在官府: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行政官员,也 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学校的教师。
中外教育简史
15
二、西周的官学系统
辟雍(中) 东序(东)
天子 成均(西)
30岁 正式招生办学,开始他的教育生涯 40岁 形成自己的学术,并通过讲学活动扩大宣传,争取信徒 50岁 获得从政的机会,后开始进行14年的游学生涯 68岁 受礼聘返回鲁国,完成六经的编纂和校订工作
中外教育简史
24
二、重视教育的作用
教育与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的关系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 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教之。”)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特点:
1、偏重社会和人文科学
2、不设宗教科目,侧重政治和道德知识教育
3、轻视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
中外教育简史
28
六、教学方法论
1.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2.因材施教
冉有和子路都问“闻斯行诸”。
——《论语·先进》
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 鬼魂崇拜 祖先崇拜 巫术占卜
祭祀和巫术活动
中外教育简史
9
第三节 学校教育的萌芽
一、传说中的学校——成均
玄谓董仲舒云:“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礼记·文王世子》 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 教育者:乐师
中外教育简史

第一章P3 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化……180万年;而距今大约……距今约5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文化遗址;如果从考古……180万年的历史了P4 教育产生的必要性第一段:教育起源于……社会现象;第四段:原始人类……三个阶段;第五段:人类的逐渐进化……可能性(首先,其次)P6 中国原始教育的内容(了解)P9 最后一段祭祀活动……多圆石基址P10最后一段古代文献……大学p11第三段关于“成均”……其音p12第二段虞痒之学……敬老慈幼第二章P14本章提要“学在官府”……教育的过渡p15第二段总之……深远意义P16 第二段习礼、习武是商代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p17倒数第二段西周地方……教化p19第二段西周学校……小学两级第三章p26第三段学术的真正……而引起的p31第四段p32第二段荀子的讲学……尊宠第三段墨家私学创始人是墨子。
儒、墨两家在战国时并称为“显学”。
第四段全部p34倒数第一段第一句p35第二段孔子还认为……且格第三段孔子还从……决定作用p37第三段在孔子……贤能之士p40第三段孔子主张……则不复也他认为……创造性P43自觉修养德行(一)(二)(三)(四)p44关于教师的思想P47论教育作用p48论教育目的与内容p51第三段墨子以求天下……凝聚力p52第四段孟子认为……教育第无段从“性善论”……“求放心”p54论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p56论教学原则与方法p59第二段可见,教育对人的……人的本性p60倒数第二段荀子重视……很大的贡献第四章P73最后一段“焚书坑儒”……教育的发展p74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与实施p77第三段道教是宋朝第二大宗教第四段宋代在……理学的产生p80第二段汉代太学……制度的建立第三段汉代太学的建立……儒家学者p81第三段但此宫廷教育……深远影响第四段汉灵帝光和……一所官学p83第二段隋唐时期……学校制度产生深刻影响p91第二段汉代私学……相辅并行第三段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p93第二段宋元明清……两类第四段蒙学教育……品质和习惯p95第三、四、五段p96第二段书院的……丽正修书院第三段书院产生的原因p102书院在管理和教学上的特点p105最后一段汉代察举……两科p107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p109第一段科举制萌芽……科举制所代替第二段“九品中正制”对教育的影响p110第二段唐循隋制……制科两类p112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第五章P114 本章提要p116倒数第一段第一、二句话p117“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p119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p136第四、五大段p141朱熹的教育思想p151第二段王守仁的……说p164颜元的教育思想(重点)第六章P175第二大段“中体西用”……过程p176最后一句:壬寅一……根本精神p177第一段中体西用……阻碍作用p180第三段洋务运动中……技术学堂p182第三段留学教育……学堂学习p184第三段资产阶级……时务学堂p197“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第七章p208第二段1912年……新主张p216第三、四段1912年……教育事务p231第一段最早提出……“试验农村改进计划”第二段1926年……伟大的新生命p232第三段1926年……试验区第四段1932年……《县政改革方案》p240主要经验p242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p245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第八章P255第三段1951……p260第二段“文革”……创办p261第二段1958年……文化水平下卷外国教育简史第一章P286雅典教育p29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p305西塞罗的教育思想p306第二段西塞罗认为……政治家p307昆体良的教育思想第二章p313第二大段第四段由主教创办……学校p317第二段中世纪……英国第三章P328第四大段p332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第四章P360第三段在高等……提高第五章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第六章P437 1944年颁布……深远的影响p441 1944年教育法;这一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449 1968年……多科性原则p530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了解)四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新学期伊始,老师和同学们都面带笑容、心情愉快地开始了紧张而又忙碌的校园生活。
中外教育简史

中外教育简史1 孟子的人性论是——性善论2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3〔〕被公认为全世界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首先提倡有教无类思想——孔子4〔〕是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巫师5 东汉时期,〔〕是一种专门学校,作为一种办学的新兴形式,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开展提供了经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鸿都门学6〔〕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开展关系的教育家。
——孔子7〔〕最早发现光的直线行进这一根本光学原理,由此探讨了一系列光学问题,并做了类似"小孔成像〞的实验。
——墨家8 明代在科举考试中采用〔〕的形式,这种形式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专门形式。
——八股文9 隋朝设置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
——国子寺10〔〕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11"大学"中的〔〕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几个组成局部。
——"八条目〞12 西晋除继续兴办太学之外,还创办了〔〕。
这是我国古代在太学之外,另外设立一所传授同样内容的中央官学的开场。
——国子学13 〔〕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荀子14〔〕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第一个批判儒家的思想家——墨子1智者学派的"三艺〞教育有〔〕,它和柏拉图提出的"四艺〞教育成为西方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文法、修辞学、辩证法2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学校教育的内容为〔〕"论语" "春秋" "大学" "诗经"3我国选士制度大致经历〔〕几个阶段。
西周"乡举里选〞、汉代"察举〞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度、隋唐科举制度4明清时期私学蒙养教材流行最广的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5以下教育名句出自"学记"的有〔〕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相观而善1 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是〔〕。
中外教育史PPT课件

.
27
.
28
二、改革北京大学,实践大学教育思想 1、明确大学的宗旨,扭转校风
大学是“研究高尚学问之地” 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
学方针 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体制 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
29
▪ 1 .突出文理学科,改变“轻学重术”的 思想
▪ 2 .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 3.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
▪ 3、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 乐业”;
▪ 4、职业教育的方针: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和科学化;
▪ 5、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 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等;
▪ 6、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敬业乐群”。
.
41
▪ 陈鹤琴(18921982):
▪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 理论的开创者。创办 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 稚园(南京鼓楼幼稚 园),1941年创办 《活教育》杂志,标 志着“活教育”理论 的形成。
梁漱溟1920年任教于北大时留影
.
39
▪ 4、黄炎培(18781965):
▪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 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 义教育家,近代职业 教育的创始人。
黄炎培(1878—1965)
.
40
▪ 1、职业教育的作用:“谋个性之发展”、“为个 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等;
▪ 2、职业教育的地位:它在学校教育制度中的地位 应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
.
16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 1、自然教育目的 ▪ 2、自然教育内容 ▪ 2、自然教育原则 ▪ 3、自然教育方法
.
17
.
18
维腾贝格的. 卢梭纪念馆
中外教育简史第一章上

教师:胡旭红 短号:651996
第一章 我国教育制度发展和变革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官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 一、教育的产生 ❖ 思考:教育何时产生 ,为什么 ❖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生产劳动教育
(二)生活习俗的教育提库纳族部落少女成年仪式第一个步 骤是剪头发。旁边还有很多族人在吹
商代的学校
❖ 商代历史较长,生产力日益提高,文化更加丰富,科
技已相当发达。商后期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
带),故商代又称为殷代,或称商殷。殷商已有学校
教育制度,并为考古出土的文物所证实。 ❖ 商代已经有了“序”、“庠”、“学”和“瞽宗”四种学校了。
“庠”、“序”是从夏代继承发展而成,其教学内容更为扩 充,学习祭祀活动中的礼乐和学习军事活动中的技术就 成为当时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庠”和“序”就成为培养 军事人才的学校。
活中的相互关系。这就是
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原始礼
仪的教育。
(三)原始宗教的教育
❖ “图腾和禁忌”方面教育
❖ 所谓“图腾”即是氏族的徽号和保护神,受到敬仰和膜
拜。 ❖ 《尚书·舜典》曾记下一位乐师讲的话:“予击石拊(fǔ)
石,百兽率舞。”(我敲击石磬,成群的野兽就跟着跳 舞。)这里记的乃是原始社会的一种化装舞蹈——“图 腾舞”。原始社会的氏族往往以兽为图腾,相信它能供 给本氏族的生活需要,能够驱除灾害。相传黄帝部落 曾号为“有熊氏”,可能以“熊”为图腾。夏后氏的祖先可 能以“龙”为图腾。
❖ 图腾崇拜以及由此派生的仪式、禁忌、 歌舞和神话故事,是氏族形成以后进行 思想道德文化习俗教育的重要形式。
(四)原始艺术的教育
•氏族公社成员为了调节精 神、增强体质、喜庆丰收、 祝贺胜利、欢度节日、表示 友好,均有歌舞表达;遇有 哀伤抒发感情,也体现在歌 舞中。歌唱舞蹈反映原始生 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极其广 泛既是娱乐形式,又能发挥 传授知识,宣传习俗的教育 作用。艺术教育不局限于歌 舞,还有绘画和雕刻。
中外教育简史教学课件完整版

01
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以“明人伦”为核心,
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以礼、乐、 02
射、御、书、数六艺为基本内容。其中,礼、
乐、射、御是大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称为
“大艺”;书、数是小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称
03
为“小艺”。
“礼”和“乐”等同于政治伦理道德教育。
“礼”的内容包括了等级世袭制度、伦理道德规范 和礼仪。 “乐”的内容包括诗歌、音乐、舞蹈。
春秋战国时期的 私学是我国教育 史上的一个创举
第三,丰富了教育内容。
私学的兴盛促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 荣局面,各学派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一方面著书立说发展自己的学术理论, 另一方面游学讲学,广招门徒,宣传自己 的学派思想和政治主张。
第四,促进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私学的发展促成了大批教育家的产生, 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思潮,在世 界教育史上都具有很高的地位。
商朝是我国奴隶制的发展时期,生产力有了更大的提高,文化更加丰富,是我国确认有文字记载的时代, 因而教育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产生学校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了。商朝的学校不仅有古籍记载,而且已有 较多的文物可考证,有“信史起于商”之说。 序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呢?军事教育是夏序的重要教育 内容。
商朝的学校除了“庠”、“序”等名称外,又出现了“瞽宗”。商朝的“庠”以养老为号召,教化的意 义更加突出。“序”发展到商朝,不仅强调军事训练,而且强调品德修养。《射义》记载:“故射者,进 退周旋必中礼……此可观德行矣。”即通过习射达到“明君臣之礼”、“明长幼之序”的目的。“瞽 宗”是商朝出现的又一教育机构。《礼记·明堂位》记载:“瞽宗,殷学也”。
第二节 儒家的教育思想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关于教育的作用
中外教育简史

中外教育简史古希腊教育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教育思想为标志,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
青少年时期,苏格拉底继承父业,以雕刻为生。
以后,他致力于讲学,在各种场合与人交谈、辩论,探讨政治、社会和道德问题,以这种方式培养了一批学生,其中包括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
苏格拉底虽长期从教,但既没有开办过学校,也未写过任何著作。
后人对其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他的学生(特别是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
论教育价值与意义(-)“智德统一”论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他提出的“智德统一”论。
根据他的观点,人与宇宙万物一样,同是神的创造物,所不同的是,神不仅创造了人的肉体,而且为人安排了灵魂。
人的一切知识、智慧和道德都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都是灵魂的属性。
因此,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
他认为、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
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才能趋善避恶。
这即是说,有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道德的知识,如果行为的发生者不具有道德的知识.便不可能作出道德的行为。
论教育目的苏格拉底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通宵专业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具备高尚品德的政治家。
主张通过教育培养治国之才。
论美德与知识基于此,苏格拉底明确指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
”而在苏格拉底的思想中,知识就是智慧。
所以,知识即美德也就意味着智慧即美德。
(二)“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的特点在于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苏格拉底法”就是这样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四个步骤:(1)反讽。
教师通过巧妙的连续诸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认识中所存在的错误、混乱和模糊。
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时,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也才有可能学习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为政》 ——《论语·述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30 》
七、自觉修养德行
1.立志乐道 2.自省自克 3.身体力行 4.改过迁善
31
八、关于教师的思想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私学与西周官学的区别
西周官学 诸子私学
社会基础 土地国有 土地私有
管理制度 政教合一 政教分离
施教对象 贵族子弟 扩大至平民
教育内容
六艺 各学派观点
教育方式
固定
灵活
23
第三节 孔子教育思想
一、生平
孔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生于公元前551 年,逝于公元前479年。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学校形式 序 教射+思想品德修养+礼乐教育
瞽宗 商代大学;以乐教为重;乐师为教师 习礼 习武 教学内容 读 写
14
算
第二节 “学在官府”条件下的西周教育
一、“学在官府”的教育行政体制
学在官府: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行政官员,也 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学校的教师。
15
二、西周的官学系统
辟雍(中) 东序(东)
特点: 1、偏重社会和人文科学 2、不设宗教科目,侧重政治和道德知识教育 3、轻视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
28
六、教学方法论
1.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2.因材施教
冉有和子路都问“闻斯行诸”。 ——《论语·先进》
29
3.学思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0岁 正式招生办学,开始他的教育生涯 40岁 形成自己的学术,并通过讲学活动扩大宣传,争取信徒 50岁 获得从政的机会,后开始进行14年的游学生涯 68岁 受礼聘返回鲁国,完成六经的编纂和校订工作
24
二、重视教育的作用 教育与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的关系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 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教之。”)
7
二、早期的社会生活教育
1.衣 2.食 3.住 4.行 5.婚姻家庭生活
8
三、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
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 鬼魂崇拜 祖先崇拜 巫术占卜
祭祀和巫术活动
9
第三节 学校教育的萌芽
一、传说中的学校——成均
玄谓董仲舒云:“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礼记·文王世子》 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中外教育简史
李霜
1
参考书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9年。
2.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2003年。
2
中外教育简史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教育 第二编 从秦统一到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 中国教育简史 第三编 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教育 第四编 中国当代教育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性相近,习相远也)
25
三、提倡“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是孔子私学的办学方针,意思是指不分 贫富、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
26
四、教育目标论
主张德政
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学而优则仕”
27
五、教育内容论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
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
——《周礼·春官》
国学所教之礼(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18
三、以“六艺”为纲的教育内容
礼 乐 射 大艺
六艺
御 书
小艺 数
大学的课程 小学的课程
19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学术下移与士阶层的崛起
12
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教育
第一节 夏、商的教育
一、夏代的教育(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教射的场所 贵族公共活动及教育子弟的场所 序
设置于国都,面向奴隶主贵族子弟 夏代的学校
养马和驯马的场所 军事训练和习武的场所 校
分布于乡里,面向平民甚至奴隶
13
二、商代的教育
庠 在于向各阶层人民实施孝悌教化
天子 成均(西)
国学
大学
瞽宗(南) 上庠(北)
诸侯 ——泮宫
官学
小学 闾塾
党庠 乡学 州序
乡校
16
三、以“六艺”为纲的教育内容
礼 乐 射 大艺
六艺
御 书
小艺 数
大学的课程 族上下尊卑关系的规定。 (五伦: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妻有情,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关于贵族的衣食住行、丧嫁婚葬等一切行为规范。 ★关于西周政治、军事、法律等制度。
第一编 古代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简史 第二编 近代外国教育史
第三编 现代外国教育
3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教育
第一章 中国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教育起源学说 生物学起源说: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产生的基础。 代表人物:勒图尔诺
心理学起源说 :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产生的基础。 代表人物:孟禄
劳动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劳动。
2.循循善诱
代表人物:苏联教育研究者
4
二、教育产生的可能性
1.原始人类的智力进化 2.语言的产生 3.工具的制造 4.原始社会的经济发展 5.社会生活的逐渐丰富
5
三、教育产生的必要性
1.社会生产的必然要求 2.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
6
第二节 中国原始教育的内容
一、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
1.工具制造的教育 2.狩猎的方法和技巧及关于野兽习性知识的教育 (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尸子》 ) 3.教民农作的教育 (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周易·系辞》)
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 教育者:乐师
——《周礼·春官宗伯》 ——《周礼注疏》
受教育者:贵族子弟
10
教育内容:音乐教育
二、虞庠之学
氏族储存公共粮食的地方 养老之所
承担教育和养老
11
三、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3.教育内容十分简单 4.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
一、学术下移 第一个阶段:王室→诸侯 第二个阶段:贵族→士阶层→民间庶人
20
二、士阶层的崛起
原因:诸侯争霸引起的政治需要 来源:没落贵族子弟
原周王室司礼乐的官员 庶民
21
第二节 官学衰落和私学兴起
一、官学衰落 1.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 2.贵族统治力量衰落 3.动乱阶段,战争频繁
22
二、私学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