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防治知识

合集下载

预防高血脂症

预防高血脂症

预防高血脂症
一、概述
所谓高脂血症,是指人在早晨空腹时,血液中的胆固醇或甘油三脂的浓度超过了正常人的标准而言。

高血脂症也可分别称为高胆固醇血症或高甘油三脂血症。

注意饮食的选择,对预防高脂血症还有帮助,以下介绍有助于预防高脂血症的饮食
二、步骤/方法:
1、限制总热量:凡是体重超过正常人者,都应限制膳食中的总热量。

从事一般工作的成年人,每日不超过一千五百千卡,重体力劳动者可适当增加,但不应禁荤腥饮食
2、少食多餐,定时进餐。

就餐的时间对血脂的影响较大,若晚餐进餐时间过晚,食物过于肥腻难消化,会助于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着,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

因此,晚餐除吃得清淡点,还应注意午晚餐时间间隔不宜太长。

3、多吃蔬菜水果。

水果蔬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可以降低胆固醇,减轻或防止动脉硬化。

蔬菜中的纤维素含量高,可以是体内胆酸增高,胆固醇含量降低,洋葱和大蒜有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粥状硬化和预防高血压的作用。

三、注意事项:
不宜吃的太咸、太甜。

低盐饮食对预防肥胖病、心血管病很有好处。

少吃蔗糖之类的甜食,也可预防高脂血症发生。

多样饮食,不要
挑食,为了使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不致缺乏,日常饮食中应防止偏食的坏习惯。

牛奶中的钙的含量比较多,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茶叶、玉米油。

木耳、芹菜等都有一定的降脂防病作用。

高血脂相关知识培训

高血脂相关知识培训
者。
烟酸类药物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 油三酯水平,同时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其他药物
如胆酸螯合剂、胆固醇 吸收抑制剂等,也可用
于治疗高血脂症。
非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饮食调整
控制脂肪摄入量,增加膳食纤 维摄入,减少糖分和盐分的摄
入。
增加运动量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脂肪代谢 ,降低血脂水平。
控制体重
肥胖患者减轻体重有助于降低 血脂水平。
高血脂的危害
03
对心脏的危害
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高血脂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增加心绞 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加重心脏负担
高血脂可引起心肌肥厚、心脏扩大等病理改变,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心力衰 竭的风险增加。
对大脑的危害
增加脑梗风险
高血脂可导致脑血管内皮损伤,形成血栓,引起脑梗塞,导致脑部缺血、缺氧, 甚至危及生命。
对血管的危害
加速血管老化
高血脂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血管 老化、硬化,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
VS
形成血栓
高血脂可促进血栓的形成,导致血管堵塞 、血流中断,引起心肌梗死、脑梗塞等疾 病。
高血脂的诊断与治疗
04
诊断方法
血脂检测
通过抽取静脉血液检测血液中的 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 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以评
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会导致能量过剩,引起肥胖。
戒烟限酒
戒烟
吸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血脂患者 应戒烟。
限酒
过量饮酒会使肝脏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加 重高血脂症状,应限制饮酒量。

高血脂的营养干预及预防措施

高血脂的营养干预及预防措施

高血脂的营养干预及预防措施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与不合理的饮食、缺乏运动以及遗传因素有关。

高血脂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进行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一、适当控制总能量摄入高血脂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适宜的总能量摄入。

如果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应适度减少总能量摄入,以达到减肥目标。

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应该平衡,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二、合理均衡膳食结构1. 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饱和脂肪酸是导致高血脂的主要成因之一。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需要限制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黄油等。

代之以植物油、坚果、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2. 多摄入纤维素膳食中富含的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

高血脂患者可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以及豆类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摄入。

这些食物有助于减轻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并促进消化道蠕动,改善排便情况。

3. 控制胆固醇摄入高血脂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减少胆固醇的摄入。

需要避免过多的动物内脏、黄油、奶油等高胆固醇含量的食品。

相反,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健康蛋白质的食物,如海产品、大豆制品和瘦肉。

三、适度增加运动量合理增加身体活动是预防和干预高血脂的关键之一。

通过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体能耐力,并促进脂肪代谢。

适宜的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练习。

高血脂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和强度,并与医生进行咨询。

四、限制酒精摄入大量饮酒会导致血脂升高,特别是三酰甘油水平。

因此,高血脂患者应该避免过多的酒精摄入。

可以适度地选择一些低度饮品,如红酒,但需要控制在每天1-2杯以内,并且要避免同时与大量油脂食物一起摄入。

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还应注意其他生活方式因素对于高血脂的影响。

要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规律的作息时间,减少压力和紧张感。

同时也需要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

高血脂相关知识(血脂)

高血脂相关知识(血脂)
(ALT、AST、CK)
15
医学知识
七、高血脂发生的高危人群
已有冠心病或中风 有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 有冠心病、高血脂家族史 绝经后女性 40岁以上男性
16
医学知识
八、下列人群应格外重视达标和坚持
已有冠心病、中风的病人 装了支架或做过搭桥手术的病人 高血压病人 糖尿病病人
20
医学知识
糖尿病人的降胆固醇治疗
糖尿病人的LDL—C颗粒更小,更容易钻入血 管壁沉积成斑块,最新研究证明,糖尿病人降 胆固醇治疗,可使心血管事件的危害降低 37%,中风降低48%。
因此糖尿病病人更因该坚持将胆固醇治疗
21
医学知识
九、药物治疗
调脂药物的分类: 他汀类:以降低胆固醇为主,如舒降之、普拉固等; 贝特类: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如诺衡、力平脂等; 烟酸类; 树脂类:如消胆胺、降胆宁;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
5
医学知识
四、血脂的“好坏”之分:
“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 将多余的胆固醇从动脉中清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形成,减少冠心病、中风事件的发生。
“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 含量过多时会钻入动脉壁,沉积成斑块,堵塞血管, 引发冠心病、中风事件。
6
医学知识
“坏”胆固醇(LDL-C)危害人体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钻入血管壁 第二步:“沉积”成斑块 第三步:发生疾病或者事件
多食含钙食物:含钙的食物有:奶制品、豆制品、 花生、红枣、海带、黑木耳、核桃、鱼等。
22
医学知识
服药期间定期复查
在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后4-6周,要复查血脂,调整 用药
胆固醇水平正常后,要坚持服药,定期复查(一般 为6个月-1年复查一次)

高血脂防治宣传知识

高血脂防治宣传知识

高血脂防治宣传知识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的含量过高,是心血管疾
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的方法:
饮食
- 低脂,低糖饮食,减少摄入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如动
物内脏、奶油等。

-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杂粮、豆类。

这些食物富含抗氧化剂,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

- 适量饮酒,但不要过量。

过多的饮酒会增加体重,导致高血脂。

运动
- 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能够帮助
消耗体内多余脂肪,减少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

- 也可以进行力量训练,增加肌肉质量,促进代谢,降低血脂
水平。

生活惯
- 戒烟,避免二手烟。

尼古丁会压抑脂肪代谢,加重高血脂情况。

- 正常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疲劳,身体状态越好,代谢越能
够维持正常。

- 控制体重,过重是高血脂的主要因素之一,适当降低体重可
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预防高血脂,需要我们从饮食和生活习惯做起,长期坚持不断
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才能真正做到高血脂的有效防治。

高血脂的危害及合理调控方法

高血脂的危害及合理调控方法

高血脂的危害及合理调控方法引言:高血脂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高血脂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血脂的危害以及合理调控方法。

一、高血脂的危害1.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长期处于高血脂状态下,血液中的胆固醇等脂质物质会在动脉壁上沉积,形成粥样斑块,导致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使得动脉内径变窄,并增加心肌梗死和中风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2.肝功能损害:体内过量的胆固醇堆积在肝脏中,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严重后果。

3.代谢紊乱:高血脂还可能影响葡萄糖和胰岛素的代谢,加重胰岛细胞负担,导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4.其他健康问题:高血脂还与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它还可能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和代谢,从而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二、合理调控方法1.科学饮食:合理的饮食是预防和调控高血脂的重要手段。

建议减少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量,适量增加低盐、高纤维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例如,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和豆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并选择鱼类以及植物油等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材。

2.适度运动:通过增加身体活动量,运动可以促进身体脂肪燃烧,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

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是降低血脂的有效方式。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控制体重:与肥胖密切相关的高血脂需要通过保持健康体重来改善。

合理控制饮食摄入和加强体育锻炼能够帮助调节身体脂肪含量,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4.限制酒精摄入:过量酗酒会导致甘油三酯升高,加重高血脂症状。

建议男性每天不超过两杯(30ml白酒),女性每天不超过一杯。

5.戒烟限制尼古丁:尼古丁会导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HDL-C降低,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结语:高血脂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健康威胁,但是只要我们合理调控生活方式,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就能够有效降低高血脂的风险。

高血脂防治宣传知识

高血脂防治宣传知识

高血脂防治宣传知识
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如果不加以防治,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为了提高公众对高血脂的认识并促进预防措施的采取,以下是一些宣传知识的重点:
1. 什么是高血脂?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含量超过正常范围,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

2. 高血脂的危害:
高血脂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心脏病、中风等。

长期高血脂还会对肝脏、肾脏和胰腺等器官造成伤害。

3. 高血脂的原因:
高血脂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不良的饮食惯、缺乏运动、遗传因素等。

4. 高血脂的预防和控制:
- 饮食方面,要注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富
含纤维、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豆类。

- 增加体力活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帮助降低血脂水平。

- 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 戒烟限酒,减少对血脂的不良影响。

- 定期检查血脂指标,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血脂的情况。

5. 高血脂的医疗干预: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脂的人群,医生可能会建议采取药物治疗,
如他汀类药物等。

同时,需要定期检查血脂水平,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关于高血脂防治的宣传知识概要,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
高血脂的认知并促进预防行动的落实。

参考资料:。

高血脂的健康教育

高血脂的健康教育

高血脂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了解高血脂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
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指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超过正常水平。

长期高血脂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动脉壁硬化、脑血栓和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为了预防和管理高血脂,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健康饮食:限制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例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奶酪和黄油等。

增加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如鱼类、坚果、橄榄油和鳄梨。

2. 控制体重:过重或肥胖会增加患高血脂的风险。

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体育运动控制体重。

3. 定期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帮助降低血脂并增加心血管健康。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对心血管健康极为不利,应尽量避免或戒除。

5. 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可与高血脂相互影响,应定期测量血压和血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

6. 管理压力: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压力下可能增加罹患高血脂的风险,积极采取放松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7.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脂检测,以及听从医生的建议。

8. 合理用药:如果非药物干预不能有效控制高血脂,医生可能会给予药物治疗,但请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处方用药。

通过这些预防和管理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患高血脂症的风险,维护心血管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脂防治知识一、什么是血脂?血浆中所含脂类统称为血脂,包括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广泛存在于人体中。

它们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

二、血脂的主要成分?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其中甘油三酯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而胆固醇则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三、血脂的检测时间?血浆脂类含量虽只占全身脂类总量的极小一部分,但外源性和内源性脂类物质都需经血液运转于各组织之间。

因此,血脂含量可以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

食用高脂肪膳食后,血浆脂类含量大幅度上升,但这是暂时的,通常在3~6小时后可逐渐趋于正常。

检测定血脂时,常在饭后12~14小时采血,这样才能较为可靠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实情况。

由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因此这两项成为血脂测定的重点项目。

四、血脂四项检查是哪些?总胆固醇:2.8~5.17mmol/L甘油三酯:0.56~1.7mmol/L胆固醇脂:2.8~5.17mmol/L(110~200mg/dl),占总胆固醇的0.70~0.75(70%~75%)高密度脂蛋白:男性:0.96~1.15mmol/L;女性:0.90~1.55mmol/L低密度脂蛋白:0~3.1mmol/L五、脂肪肝血脂化验有哪些?临床上常用的化验项目主要有: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6项。

它们的正常值为:TC:成人:2.86~5.98mmol/L(110~230mg/dl)TG:0.22~1.21mmol/L(20~110mg/dl)HDL-C:0.9~2.19mmol/L(35~85mg/dI)LDL-C:<3.12mmol/L(120mg/dl)ApoA1:110~160mg/dlApoB:69~99mg/dl脂肪肝本身即为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脂肪代谢异常。

脂肪肝患者血脂检查可见血脂明显增高,表现为TC、TG、ApoB均明显增高,另几项可不增高或增高不明显。

六、检测数据含义是什么?1)血清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

指临床上将血总胆固醇增高称为高胆固醇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高是导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清总胆固醇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越大,时间也越早。

血清总胆固醇每降低1%,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2)甘油三酯(TG)----是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

血清甘油三酯是所有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总和。

A甘油三酯增高: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渐渐形成小斑块,而血管壁上的这些块状沉积会逐渐扩大面积和厚度,使血管内径变小,血流变慢,从而加速堵塞血管的进程,严重时血流中断。

阻塞物脱落还能造成血栓,对人体的损伤都是很严重的。

发生在心脏可引起冠心病、心梗;在大脑可引起脑卒中、中风;在眼底会引起视力下降,失明;发生在下肢会引起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而致肢体坏死。

此外,甘油三酯高的危害还包括引发高血压、胆结石、胰腺炎、老年痴呆,致使男性性功能障碍,加重肝炎等。

B甘油三酯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肝功能严重低下、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脑梗塞、营养不良、先天性α-β脂蛋白血症等。

血清甘油三酯的正常参考值:0.45~1.69mmol/L。

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地划分标准,空腹(禁食12小时)甘油三酯在1.70毫摩/升以下为适当水平;1.70-2.25毫摩/升为边缘升高;≥2.26毫摩/升为升高。

3)胆固醇酯----是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剂的化合物。

A总胆固醇高:引发其他的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胆总管阻塞、冠心病、动脉粥硬化等。

在人体动脉中形成硬化的板块,随着硬化板块的增多,动脉逐渐的变狭窄甚至受阻,会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脑软化、脑梗塞等。

严重者会是动脉迅速堵塞,这种急性心肌梗塞便会导致猝死。

B总胆固醇低:预示肝脏疾病肝细胞损伤;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爱迪生病);严重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贫血等)。

4)高密度脂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由胆汁排出体外。

5)低密度脂蛋白 ------其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动脉硬化。

流行病学证据均显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与心肌梗死和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增加密切相关。

七、什么是高血脂?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指血浆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中其中一种或多种水平升高。

是一类较常见的疾病,除少数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致外(继发性高脂血症),绝大多数是因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原发性高脂血症)。

八、高脂血症的病理表现是什么?(1)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

(2)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等。

由于高脂血症时黄色瘤的发生率并不十分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多数高脂血症患者并无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发现。

而患者的高脂血症则常常是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测定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时被发现的。

九、高血脂的病因是什么高脂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与先天性和遗传有关,是由于单基因缺陷或多基因缺陷,使参与脂蛋白转运和代谢的受体、酶或载脂蛋白异常所致,或由于环境因素(饮食、营养、药物)和通过未知的机制而致。

继发性多发生于代谢性紊乱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肥胖、肝肾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与其他因素年龄、性别、季节、饮酒、吸烟、饮食、体力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活动等有关。

十、高血脂患者有什么症状?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和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又是一种缓慢渐进的过程。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

不少人是由于其他原因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才发现有血浆脂蛋白水平升高。

十一、高血脂危害的机理?高血脂就严重危害主要是胆固醇异常,尤其是LDL-C(低密度脂蛋白)过高。

低密度脂蛋白,沉积于动脉血管壁,就会形成粥样斑块。

有斑块的血管狭窄或破裂就直接导致急性心梗、中风甚至猝死。

冠心病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往往与动脉粥样硬化密不可分,它的特征是:慢性进展、急性突变、全程炎症。

“坏”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内壁慢慢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变窄、被阻塞住。

并且,这些斑块就像一个个“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急性心梗、中风。

如果不尽早控制,年纪轻轻的患者也同样会遭遇斑块破裂带来的恶果。

近年来,影视明星中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者中就不乏中青年人。

在2004年公布的一项报告中,仅在短短15年内,35~44岁之间的北京男性居民因冠心病而死亡的比率就增加了111%,45~54岁之间女性死亡率增加了40%。

十二、高血脂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就其主要降血脂功能可分为四大类:(1)降总胆固醇。

(2)主要降总胆固醇兼降甘油三酯。

(3)降甘油三酯。

(4)主要降甘油三酯兼降总胆固醇。

简单地说,治疗高血脂的药物主要分为他汀类,贝丁酸类,烟酸类,树脂类,抗氧化剂,依折麦布和中药。

此外,为提高用药效率和减轻不良反应,各类药物还可联用,如他汀类和贝丁酸类药物的联用等。

十三、高血脂治疗药物有哪些?治疗高血脂的药物主要分为他汀类,贝丁酸类,烟酸类,树脂类抗氧化剂,依折麦布和中药。

1.)他汀类他汀类药物是最为普遍的一类降低血脂浓度的药物。

其调脂机制为抑制机体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近年来常用的有阿托伐他汀和洛伐他汀。

他们适用于胆固醇吸收较少且合成胆固醇较多的患者。

他汀类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即他汀类相关性肌病,包括肌炎,肌痛,横纹肌溶解症等。

2.)贝丁酸类贝丁酸类主要代表药物有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和吉非罗齐等,主要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的患者。

3.)烟酸类虽然烟酸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但超过维生素作用的剂量时能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

该类药物具有广泛的调脂作用,因此可作为辅助或单一的治疗用药,主要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证患者。

4.)树脂类该类药物包括考来烯胺和考来替泊,其主要是干扰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并促进胆固醇从体内排泄。

新研究发现考来烯胺可调节胆汁酸合成的基因。

5.)抗氧化剂普罗布考是一种抗氧化剂,能显著减缓非家族性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其主要通过减少胆固醇合成量及加快胆固醇的清除速率来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

6.)依折麦布人体胆固醇的1/3来源于外源性食物的吸收,其余则是来自内源性的合成。

依折麦布是全球首创的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主要抑制外源性吸收胆固醇的过程。

其被口服后,可广泛地与小肠细胞结合,使吸收胆固醇的受体失活。

7.)中药近年来,在治疗高血脂方面各家中医学者均有建树,但各家学者观点不同,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处就不作过多阐述了。

此外,为提高用药效率和减轻不良反应,各类药物还可联用,如他汀类和贝丁酸类药物的联用等。

十四、高血脂的辅助治疗方法有哪些?1)控制理想体重许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肥胖人群的平均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同龄的非肥胖者。

除了体重指数(BMI)与血脂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外,身体脂肪的分布也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关系密切。

一般来说,中心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脂血症。

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后,血脂紊乱亦可恢复正常。

2.)运动锻炼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而且还可减轻体重、降低血浆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升高HDL胆固醇水平。

为了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进行运动锻炼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运动强度通常以运动后的心率水平来衡量运动量的大小,适宜的运动强度一般是运动后的心率控制在个人最大心率的80%左右。

运动形式以中速步行、慢跑、游泳、跳绳、做健身操、骑自行车等有氧活动为宜。

(2)运动持续时间每次运动开始之前,应先进行5~10min 的预备活动,使心率逐渐达到上述水平,然后维持20~30分钟。

运动完后最好再进行5~10min的放松活动。

每周至少活动3~4次。

(3)运动时应注意安全保护。

3.)戒烟吸烟可升高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降低HDL-胆固醇水平。

停止吸烟1年,血浆HDL-胆固醇可上升至不吸烟者的水平,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可降低50%,甚至接近于不吸烟者。

4.)饮食治疗血浆脂质主要来源于食物,通过控制饮食,可使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5%~10%,同时有助于减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