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专著(DOC)
2023春期国开电大本科《古代汉语专题》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

2023春期国开电大本科《古代汉语专题》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1.汉字学萌芽时期指的是()。
A.先秦B.东汉C.魏晋D.三国[答案]A错误答案解释:汉字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属于识记范畴。
萌芽,可理解为最早发生,先秦时期是所有选项中最早的。
参见《基础汉字学教程·绪论·汉字学的创建》第1页。
2.汉字学创建于()时期。
A.上古B.东汉C.十六国D.晚唐[答案]B错误答案解释:汉字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属于识记范畴。
许慎《说文解字》是有史以来第一部汉字学专著,很大程度上,它的创作标志了汉字学称为一门专门学问。
参见《基础汉字学教程·绪论·汉字学的创建》第1-2页。
3.()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A.《汉书》B.《诗经》C.《周礼》D.《三国志》[答案]C错误答案解释:汉字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属于识记范畴。
六书的命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参见《基础汉字学教程·绪论·汉字学的创建》第2页。
4.汉代把研究汉字的学问叫做“()”。
A.太学B.大学C.中学D.小学[答案]D错误答案解释:汉字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属于识记范畴。
"小学"本来是对从事初级教育的学校的称呼,因为汉字是小学所学的主要内容,所以从汉代起,"小学"这一名称就开始指称汉字学了。
参见《基础汉字学教程·绪论·汉字学的创建》第2页。
5.“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出自扬雄()。
A.《博学篇》B.《说文解字》C.《易经》D.《扬子云集》[答案]D错误答案解释:汉字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属于识记范畴。
从字面就能看出扬雄与《扬子云集》关系,参见《基础汉字学教程·绪论·汉字学的创建》第2页。
6.著名学者许慎撰写的()是汉代汉字学取得的最大成就。
1。
中文系 书目 专著

中文系书目专著中文系专著书目一、《中文语言学导论》《中文语言学导论》是一本系统介绍中文语言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专著。
该书由语言学专家撰写,内容涵盖了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中文语言的深入分析和解释,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中文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二、《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和文学作品的专著。
该书从先秦时期开始,分期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涵盖了诗、词、曲、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读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演变过程和文学思想的发展。
三、《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研究》是一本研究现代汉语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的专著。
该书通过对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语义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读者通过阅读该书,可以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对汉语的运用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
四、《中文修辞学》《中文修辞学》是一本研究中文修辞现象和修辞手法的专著。
该书从古代修辞学的发展开始,介绍了中文修辞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通过对中文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解释,读者可以了解中文修辞的特点和运用方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汉字文化研究》《汉字文化研究》是一本系统介绍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的专著。
该书从古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开始,分析了汉字的结构、构造和意义。
通过对汉字的深入解读,读者可以了解汉字的形体结构和象形意义,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和演化过程。
六、《中文诗歌鉴赏》《中文诗歌鉴赏》是一本介绍中文诗歌形式、风格和鉴赏方法的专著。
该书从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开始,分析了不同时期和流派的诗歌特点和创作风格。
通过对诗歌的解读和分析,读者可以提高对中文诗歌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
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一本系统介绍现代汉语语法结构和语法规则的专著。
《中华字课》 3000汉字大合集 链接

——《中华字课》深度评估与思考一、引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汉字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中华字课》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字学著作,对于汉字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华字课》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二、《中华字课》的概述《中华字课》是一部关于汉字的专著,包含了大量关于汉字的历史、形体、结构、意义等内容。
作者通过详细的解说和举例,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及其深层含义。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从笔画、发音和意义三个方面对《中华字课》进行深入评估与思考。
三、笔画分析在《中华字课》中,作者对汉字的笔画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包括各个笔画的构造、排列以及书写顺序等。
这些都为读者提供了深入学习汉字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通过学习《中华字课》,我深刻理解到了汉字笔画的复杂性和美妙之处,使我能够更加认真地书写每一个字,从而提升了我的书法水平。
四、发音分析在《中华字课》中,作者对汉字的发音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说明。
通过学习,《中华字课》不仅使我对汉字的基本发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学习普通话和方言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在我从事语言教学工作时,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地发音和理解这些字的含义。
五、意义分析通过《中华字课》对汉字的意义进行深入的解释和探讨,我对汉字的深层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汉字背后的文化底蕴、历史沉淀和思想意蕴,使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了解汉字的意义也有助于我在写作和阅读中更好地表达和理解作者的意图,从而提升了我的文学修养和素养。
六、个人观点和总结通过深入学习《中华字课》,我对汉字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学习汉字,也让我对中华文化、历史和传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这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人生观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七、思考与展望《中华字课》的深度和广度使我受益匪浅,但汉字的学习永无止境。
汉语言文字学书目

汉语言文字学必读书目30种2009年10月修订1、《中国语言学史》王力2、《语文常谈》吕叔湘3、《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4、《普通语言学教程》 [瑞士]索绪尔5、《现代语言学流派》冯志伟6、《应用语言学概论》于根元7、《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8、《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9、《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10、《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11、《汉语语法学》张斌12、《汉语语法入门》马庆株13、《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14、《现代汉字学纲要》苏培成15、《语义论》石安石16、《词汇语义学》张志毅张庆之17、《修辞学发凡》陈望道18、《古汉语通论》(《蒋礼鸿文集》)蒋礼鸿19、《训诂学原理》王宁20、《训诂学概论》方一新21、《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22、《文字学概要》裘锡圭23、《音韵学教程》唐作藩24、《中国修辞学》杨树达25、《〈说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26、《说文释例》 [清]王筠27、《经传释词》 [清]王引之28、《四书章句集注》 [宋]朱熹29、《训诂丛稿》(《郭在贻文集》)郭在贻30、《同源字论》(《同源字典》)王力研究生阅读、写作初步建议(09)壹、阅读一、文献文本:文献阅读的目的是增强语感,储存语料,了解语言面貌;精读(即参考注释,字句无窒碍)阅读量10-15万字(不包括注释),泛读(即不一定参考注释,基本理解)阅读量20-30万字;下列书目大致按难易排序,可以二选一(史书部头大,可以选读)。
1、《世说新语》/《坛经》2、《中古汉语读本》(方一新、王云路编著)3、《近代汉语读本》(刘坚编著)4、《论语》/《孟子》(杨伯峻译注)5、《史记》/《汉书》(传记部分)6、《庄子》(陈鼓应今注今译)/《荀子》(王先谦集解)7、《诗经》选读(100篇以上)/《左传》选读二、专著一:这部份阅读的目的主要是巩固和补充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其中有几种是材料书或兼属材料书。
1、蒋礼鸿、任铭善《古汉语通论》3、郭在贻《训诂学》4、齐佩瑢《训诂学》5、音韵学1种6、许慎《说文解字》7、顾野王《原本〈玉篇〉残卷》8、《尔雅》及郭璞注9、《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古文字类编》10、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1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12、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13、李玲璞《甲骨文文字学》14、张涌泉《汉语俗字学导论》15、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16、杨树达《中国修辞学》17、陈望道《修辞学发凡》18、徐国珍《仿拟研究》19、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20、李宇明《中国语言规划论》三、专著二:这部份阅读的目的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理论思考能力,可以根据计划的研究趋向选读,但是阅读量应该在书目的1/2以上。
金文诂林补

金文诂林补
《金文诂林补》是一部关于古代汉字研究的专著,作者是罗振玉。
该书主要是对殷墟文字进行研究和解读,补充了《金文诂林》的不足。
罗振玉(1866-1940)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他在古文字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金文是指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出现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
通过对金文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情况。
罗振玉通过对《金文诂林》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中的一些不足,于是撰写了《金文诂林补》一书,对原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补充和修正。
《金文诂林补》共分为两部分:
1. 补遗:主要是对《金文诂林》中未收录的部分文字进行补充,包括新发现的青铜器铭文和以往未被重视的铭文。
2. 考释:对《金文诂林》中的文字进行重新考释,提出了新的解释和观点。
罗振玉在书中运用了丰富的史料、甲骨文、古文献等方面的知识,对金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金文诂林补》是罗振玉金文研究的重要成果,对后世金文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该书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是研究古代汉字、史学、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
2024最新国开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陕西)

形考任务一1.汉字学萌芽时期指的是()。
A.先秦B.东汉C.魏晋D.三国正确答案: A2.汉字学创建于()时期。
A.上古B.东汉C.十六国D.晚唐正确答案: B3.()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A.《汉书》B.《诗经》C.《周礼》D.《三国志》正确答案: C4.汉代把研究汉字的学问叫做“()”。
A.太学B.大学C.中学D.小学正确答案: D5.“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出自扬雄()。
A.《博学篇》B.《说文解字》C.《易经》D.《扬子云集》正确答案: D6.著名学者许慎撰写的()是汉代汉字学取得的最大成就。
A.《系辞传》B.《说文解字》C.《山海经》D.《尚书序》正确答案: B7.提出“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等说法的是()。
A.《大禹谟》B.《尧典》C.《左传》D.《公羊传》正确答案: C8.提出“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等说法的是()。
A.《老子》B.《庄子》C.《尸子》D.《韩非子》正确答案: D9.写出了汉字学经典著作《仓颉篇》的是()。
A.仓颉B.李斯C.胡毋敬D.赵高正确答案: B10.有史以来第一部汉字学专著指的是()。
A.《仓颉篇》B.《山海经》C.《说文解字》D.《大荒北经》正确答案: C11.唐()注《汉书》曰:“小学谓之文字之学也。
”A.颜师古B.李白C.胡亥D.赵构正确答案: A12.宋晁公武著有()是研究汉字学的重要著作。
A.《郡斋读书志》B.《汉书艺文志》C.《隋书经籍志》D.《魏书地理志》正确答案: A13.提出形音义互求方法的是()代著名学者段玉裁。
A.清代B.三国C.隋代D.唐代正确答案: A14.著名学者()认为研究汉字的学问、训诂等“小学”应改为“语言文字之学”。
A.葛洪B.陆法言C.梁启超D.章太炎正确答案: D15.陆法言关于文字学的代表著作是()。
A.《切韵》B.《广韵》C.《方言》D.《尔雅》正确答案: A16.古文字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古文字学书籍

古文字学书籍
在古文字学领域,有一些经典的书籍和资料值得一读:
1. 《象形文字学》(《象形文字學》)- 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
2. 《殷墟甲骨学》(《殷墟甲骨學》)- 甲骨文的研究专著。
3. 《金文编》(《金文編》)- 金文的研究和整理。
4. 《说文解字》- 论及汉字的形体、意义及发展。
5. 《字源》(《字源》)- 探讨字的源流及形成。
6. 《考古学与文字学》- 探讨考古学与文字学的关系,以及古代文字的解读方法。
这些书籍囊括了古文字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对甲骨文、金文等古代文字的研究和解读,以及汉字的形成演变等。
阅读这些书籍能够帮助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字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二十世纪的汉语文字学

二十世纪的汉语文字学裘锡圭沈培一、概说对汉字的研究,在我国开始得很早,但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字学则是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才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旧的文字之学是所谓“小学”的一个部分。
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西汉刘歆的《七略》。
其“六艺略”中有“小学”类。
此书早已不传,但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是根据它写的。
《艺文志》“小学”类里记载的书,基本上是一些识字课本(如《苍颉》《凡将》等篇)。
后来,“小学”的范围有了扩大。
《唐书·艺文志》经部小学类的书,大体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书法四个方面。
清代乾隆时所编《四库全书总目》的经部“小学类”下分“训诂”“字书”“韵书”三小类。
“小学”一向被认为是经学的附庸。
它所注重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书面材料,所以这种研究大致属于“语文学”的范围,与“语言学”尚有区别(参看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前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研究者中,很少有人直接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绝大多数人不能正确处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因此在“小学”研究中形成了以文字统帅语言的局面。
传统文字学的经典,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在整个“小学”界长期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治“小学”的人大都把它奉为圭臬。
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有两件事为现代意义的文字学的形成准备了初步的条件。
这两件事是西方语言学思想的传入和古文字研究的进步。
晚清以来,由于金石学的发达和古文字资料的大量发现(其中包括殷墟甲骨文等前所未见的重要资料的发现),古文字研究的水平有了得大提高。
清末的吴大澂、孙诒让等人已经根据古文字指出了《说文》的一些问题。
进入民国时代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有进一步的发展,大量的古文字资料和有关的研究成果,为现代意义的文字学的建立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对现代意义的文字学的建立起了更重要的作用的,是西方语言学思想的影响。
1906年,章太炎发表《论语言文字之学》一文(《国粹学报》2卷12、13号)。
他认为:“合此三种(按:指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乃成语言文字之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字学专著简目
一、中国文字学(知津)简目
毕任庸《文字学》,苏州文怡书局,1931
刘大白《文字学概论》,上海大东书局,1933
戴曾元《文字学初步》,上海:中华书局,1935
何仲英《中国文字学大纲》(20 世纪30 年代)
汪国镇《文字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39
吕思勉《文字学四种》,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包括《中国文字变迁考》、《字例略说》和《说文解字文考》等)
※刘大白《文字学概论》、汪国镇《文字学概论》、何仲英《中国文字学大纲》、吕思勉《中国文字变迁考》、吴贯英《中国文字志起源及变迁》收入《民国丛书》中,合订一册。
)
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商务印书馆30 年代排印本胡朴安《文字学ABC》,ABC丛书社,1933
邵祖平《文字学概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在《国学小丛书》中)
蒋伯潜《文字学概要》,上海:正中书局,1946
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新1 版(傅根清导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济南:齐鲁书社,1981
蒋国善《文字学讲义》(油印本),东北人民大学,1956 杜学知《文字学纲要》,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 林尹《文字学概说》,台北:正中书局,1984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姜宝昌《文字学教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杨五铭《文字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顾正《文字学》,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
刘礼吾等《文字学基础》,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陈涛《文字学浅谈》,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
邓志瑗《中国文字学简说》,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李圃《甲骨文文字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赵诚着《甲骨文字学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邹晓丽等《甲骨文字学述要》,长沙:岳麓书社,1999 高明着《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又: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姜亮夫《古文字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北京:中华书局,1985
李荣《文字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年,《汉
语知识丛书》新版
康殷《古文字学新论》,北京:荣宝斋,1983
陈炜湛、唐钰明《古文字学纲要》,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王世征、宋金兰《古文字学指要》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
张玉金《当代中国文字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李万福《汉语文字学新论》重庆:重庆出版社
中国文字学专著简目
姚孝遂主编《中国文字学史》,刘钊等着,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张其昀《中国文字学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许长安编《汉语文字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王凤阳《汉字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年。
张玉金、夏中华《汉字学概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年。
经本植《古汉语文字学知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 年(此书另有朝鲜文译本)
周有光《比较文字学初探》,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王元鹿《比较文字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汉字形义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凤阳《汉字学》吉林文史出版社
刘志成《汉字学》天地出版社
詹鄞鑫《汉字说略》辽宁教育出版社
王辉《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陕西人民出版社
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玉金《当代中国文字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何九盈《汉字文化学》辽宁人民出版社
周有光《汉字和文化问题》辽宁人民出版社
赵诚《甲骨文与商代文化》辽宁人民出版社
王宁(等)《<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辽宁人民出版社
苏新春《汉字文化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黄巽斋《汉字文化丛谈》岳麓书社
刘国恩《汉字文化漫谈》湖北教育出版社
宋永培《<说文>汉字体系研究法》广西教育出版社臧克和《中国文字与儒学思想》广西教育出版社
刘志基《汉字文化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赵平安《<说文>小篆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
尹黎云《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殷寄明《汉语语源义初探》学林出版社
臧克和《汉字单位观念史考述》学林出版社
作者:王继洪著
丛书名: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ISBN:9787807301882
出版时间:2006-06-01
版次:1
页数:25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汉字文化学是一门学科交叉性质的课程,不是一门单纯的语言学课程,也不是一门普通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课程,而是以汉字为主线,阐明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系统、信息系统,它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意义,注重从多学科来探讨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古老的汉字不仅记载了中华悠久的历史,而且汉字本身就是活的社会化石,她凝结和蕴含了丰富和形象的历史文化,某种程度上比文献的历史,更具其特有的说服力。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汉字文化学基本知识,以及汉字与姓氏文化、民间信仰、古代文字狱等的关系。
编辑本段目录
绪论一个汉字就是一部文化史
第一章汉字的起源与社会文化
第二章汉字与古代社会人生风俗
第三章历代政府对汉字使用的干预和维护
第四章汉字与古代谶纬文化
第五章汉字与姓氏文化
第六章汉字的应用文化
第七章汉字的谐音文化与网络背景下的现代汉字
第八章汉字与民间信仰
第九章汉字与古代文字狱
第十章汉字文化圈中的现代汉字比较研究
∙作者:赵峰著[作译者介绍]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32713
∙上架时间:2009-11-3
∙出版日期:2009 年7月
∙开本:32开
∙页码:342
∙版次:1-1
∙所属分类: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汉语> 汉语文字学
本课程是一门以普及为主兼及研究的基础学科,它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普及,又兼顾介绍汉字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成果。
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教学及学习了解汉字学的基本内容、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既掌握汉字学的基本知识,又具备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古书阅读过程中遇到古书用字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据形释义的大要,以及汉字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以提高对祖国文字的运用水平和古代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从事汉字的教学和研究奠定基础。
上编汉字概说
第一章汉字和汉语文字学
一、汉字与汉字学
二、中国文字
三、为什么要研究汉字学
四、汉字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二章汉字研究的历史梗概
一、先秦两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五代时期
四、两宋时期
五、元明时期
六、清代时期
七、20世纪以来
第三章汉字的性质
一、关于汉字性质论争的百年回顾
二、汉字性质各说述评
三、造成对汉字性质认识分歧的主要原因
四、今后汉字性质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第四章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 一、汉字起源的诸多传说
二、汉字起源的具体所指
三、跟汉字起源问题有关的讨论
第五章汉字的结构
一、《说文解字》与“六书”研究
二、“三书说”评议
三、“汉字构形学”简介
第六章汉字与汉文化
一、汉字研究的文化视角
二、汉字形态的文化考察
三、汉字结构的文化考察
中编古文字研究
第七章古文字学概论
一、古文字及古文字学
二、古文字学的特点及分支
第八章甲骨文研究
一、甲骨文概述
二、百年出土甲骨文研究述要
三、甲骨文的分期、断代
四、甲骨文的考释
五、甲骨文选读
第九章商周青铜器铭文研究
一、商周金文概述
二、商周金文研究简述
三、商周金文选读
第十章战国文字研究
一、战国文字概述
二、战国文字分类简述
三、战国文字的研究
四、战国文字的基本特点
五、战国文字分类选读
下编现代汉字研究
第十一章现代汉字和现代汉字学
一、什么是现代汉字
二、研究现代汉字的意义
三、现代汉字研究简史
四、什么是现代汉字学
五、现代汉字学研究的内容
第十二章现代汉字的简化
一、汉字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汉字简化的兴起和发展
三、新中国的汉字简化运动
四、汉字简化的“利”与“弊”
五、围绕汉字简化展开的争论
附录1:常用简繁不对应的汉字
附录2:繁简转化易错字举例
第十三章异体字的整理
一、异体字及其分类
二、历代异体字整理概况
三、异体字整理原则的产生及其历史条件
四、检讨异体字整理原则所存在的问题
五、异体字整理必须依据的原则
六、《一异表》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
七、《一异表》中的一些问题给字典辞书的编写带来的影响第十四章现代汉字的教学
一、我国汉字教学的历史传统
二、我国当前的汉字教学
三、汉字科学对汉字教学的指导
第十五章现代汉字应用与信息处理
一、汉字信息处理的过程
二、汉字编码及其评价
三、从信息处理角度看汉字的属性
四、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的难点
五、汉字信息处理的未来发展
第十六章汉字的评价与前途
一、汉字的观念
二、汉语汉字的规范意识
三、科学地评价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