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分析法习题
9 电位分析法习题

第九章 电位分析法6.pH 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如下测量电池:pH 玻璃电极 | H +(a = x ) SCE在25 ˚C 时,测得pH 为5.00 标准缓冲溶液的电动势为0.218V ;若用未知溶液代替标准缓冲溶液,测得电动势为0.06V ,计算未知溶液的pH 。
解:答:的值为解得可得由电池 2.32pH pH059.00.06 5.000.0590.218pH 059.0×+=×+=+=K K K E7.用镁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溶液中Mg 2 +,其电池组成如下:镁离子选择性电极 | Mg 2 +(1.15×10– 2 mol·L – 1) SCE 在25˚C 测得该电池的电动势为0.275 V ,计算:(1) 若以未知浓度的Mg 2 +溶液已知代替溶液,测得电动势为0.412 V ,求该未知溶液的pM ;(2) 若在(1)的测定中,存在±0.002 V ,的液接电位,此时测得的Mg 2+的浓度可能在什么范围内?解:答:的值为解得可得由电池 6.64pM 51.6pM 2059.0002.00.412pM 2059.0002.0412.0)2(57.6pM pM 2059.0412.0)1015.1lg (2059.00.275)1(pM 059.0212<<+=−+=++=×−+=+=−K K K K K E8. 有一玻璃膜钾电极,在浓度为0.1000 mol·L –1 NaCl 溶液中测得电位为67 mV ,而在同样浓度的KCl 溶液中电位为 113 mV ,计算:(1) 电极的选择系数 K K +, Na + ;(2) 在 1.00 × 10–3 mol·L –1 NaCl 和 1.00 × 10–2 mol·L –1 KCl 混和溶液中测定误差是多少(电极斜率为 59 mV /pK )?解:答:测量误差)(解得,)(%70.1%1001000.11000.117.0%100][K ]Na [217.0lg 059.0067.0lg 059.0113.0123K ,Na K ,Na 11K ,Na K =××××=×==+=+=−−+++++++++K K a K K a K 9.以甘汞电极和氟离子选择电极组成如下电池:SCE 试液或标准溶液 |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当氟离子浓度为0.001 mol·L –1 时,测得的电动势为0.158 V ;于同样的电池中,放入未知浓度的含氟试液,测得的电动势为0.217V ,计算未知溶液的氟离子浓度。
仪器分析--电位分析法习题 +答案

姓名:班级:学号:电位分析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 1、在直接电位法中,指示电极的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的关系为______A.无关B.成正比C.与其对数成正比D.符合能斯特公式( )2、电位分析法中作为参比电极,应满足的要求之一是:A.其电位应与温度无关B.其电位应等于零C.测量过程中即使有微小电流通过,其电位仍保持恒定D.不存在液接电位( )3、采用pH 的实用定义主要是因为:A.单个离子的活度目前用电化学方法不能测量B.液体接界电位的变化和理论上难以计算C.K'不能准确的测定和计算,并经常发生变化D.不对称电位可能随时间而变化( )4、氟化镧单晶膜氟离子选择电极的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A.氟离子在晶体膜表面氧化而传递电子B.氟离子进入晶体膜表面的晶格缺陷而形成双电层结构C.氟离子穿透晶体膜而使膜内外氟离子产生浓度差而形成双电层结构D.氟离子在晶体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5、电位滴定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情况为基础,下列因素影响最大的是:A.外参比电极电位B.液接电位C.不对称电位D.被测离子活度( )6、电位滴定法比直接电位法更准确,这是因为:A.直接电位法在用能斯特方程计算时有误差B.电位滴定法选用了比直接电位法更灵敏的电极C.电位滴定法是以测量电位的相对变化为基础的D.电位滴定法比直接电位法的干扰因素少( )7、由电动势测量误差看,如用同一仪器测下列离子,最不宜用直接电位法测定的是:A.H +B.NO 3 -C.Ca 2+D.B 3+( )8、氟离子选择电极在使用前需用低浓度的氟溶液浸泡数小时,其目的A.清洗电极B.检查电极的好坏C.活化电极D.检查离子计能否使用( )9、用pH 玻璃电极测定pH 约为12 的碱性试液,测得pH 比实际值A.大B.小C.两者相等D.难以确定( )10、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饮用水中F - 含量时,Al 3+ ,Fe 3+ 的干扰属于:A.直接与电极膜发生作用B.与共存离子在电极膜上反应生成一种新的不溶性化合物C.与被测离子形成配合物D.与被测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1、某离子选择电极对一价的A 和B 离子都有响应,但a B 100 倍于a A 时,B 离子提供的电位与A 离子提供的相等。
电位分析法习题及答案

电位分析法习题及答案电位分析法是一种用于解决电路问题的重要方法。
通过将电路中的各个元件转化为电势源和电势差,可以简化电路分析的过程。
在学习电位分析法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习题,下面我将给大家分享几个电位分析法的习题及答案。
1. 习题一:计算电路中某一点的电势差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势源E1=12V,电势源E2=6V,电阻R1=4Ω,电阻R2=2Ω,求点A和点B之间的电势差。
图1:电路示意图```E1o---/\/\/\---o| || |o---/\/\/\---oE2```解答:首先,我们需要将电路中的各个元件转化为电势源和电势差。
根据电位分析法的原理,电势源的电势等于电源电势,电势差等于电阻两端电势之差。
将电阻R1转化为电势源,其电势等于E1,电势差等于R1两端的电势之差。
同理,将电阻R2转化为电势源,其电势等于E2,电势差等于R2两端的电势之差。
根据电路的串并联规则,电路中的电势差可以通过串联的电势差相加得到。
因此,点A和点B之间的电势差等于R1上的电势差加上R2上的电势差。
根据欧姆定律,R1上的电势差等于I1乘以R1,R2上的电势差等于I2乘以R2。
其中,I1和I2分别是通过R1和R2的电流。
根据电流分配定律,I1等于总电流I乘以R2/(R1+R2),I2等于总电流I乘以R1/(R1+R2)。
因此,点A和点B之间的电势差为:Vab = I1 * R1 + I2 * R2= I * R2/(R1+R2) * R1 + I * R1/(R1+R2) * R2= I * R1 * R2/(R1+R2) + I * R1 * R2/(R1+R2)= 2 * I * R1 * R2/(R1+R2)2. 习题二:计算电路中某一支路的电流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势源E=24V,电阻R1=6Ω,电阻R2=4Ω,电阻R3=8Ω,求支路AB上的电流。
图2:电路示意图```Eo---/\/\/\---o--/\/\/\---o||o```解答:首先,我们需要将电路中的各个元件转化为电势源和电势差。
电位分析练习题

电位分析练习题一、选择题1. 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一定要在水中浸泡几小时, 目的在于( )A清洗电极 B 活化电极C校正电极 D 除去沾污的杂质2. pH玻璃电极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 )A H+透过玻璃膜B H+得到电子C Na+得到电子D 溶液和敏感膜中的H+产生扩散3. 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pH时,通常所使用的两支电极为()A. pH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B. pH玻璃电极和Ag-AgCl电极C. pH玻璃电极和标准甘汞电极D.饱和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4. 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1) 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2) 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3) 内外溶液的H+活度系数不同(4)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5.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1)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2)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3) 校正方法误差(4) 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6. 玻璃膜钠离子选择电极对氢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为100,当钠电极用于测定1×10-5 mol/L Na+时,要满足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1%,则试液的pH应当控制在大于( )(1) 3 (2) 5 (3) 7 (4) 97. 若K+离子选择性电极对Na+离子的选择性系数的数值越大,说明该电极抗钠离子干扰的能力()A. 越强B. 越弱C. 无法确定D. 时强时弱8. 在测定溶液的pH时,需要用标准pH缓冲溶液进行校正测定,其目的是A. 消除温度的影响B. 提高测定的灵敏度C. 消除干扰离子影响D. 扣除待测电池电动势与试液pH关系式中的K二、填空题1.用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标准曲线法测定试液中F-浓度时,对较复杂的试液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_剂,其目的有第一____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_____。
2.在电位分析中,若要测定溶液的pH的变化,常选用_________电极为指示电极,_________作参比电极。
仪器分析--电位分析法习题 +答案

姓名:班级:学号:电位分析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 1、在直接电位法中,指示电极的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的关系为______A.无关B.成正比C.与其对数成正比D.符合能斯特公式( )2、电位分析法中作为参比电极,应满足的要求之一是:A.其电位应与温度无关B.其电位应等于零C.测量过程中即使有微小电流通过,其电位仍保持恒定D.不存在液接电位( )3、采用pH 的实用定义主要是因为:A.单个离子的活度目前用电化学方法不能测量B.液体接界电位的变化和理论上难以计算C.K'不能准确的测定和计算,并经常发生变化D.不对称电位可能随时间而变化( )4、氟化镧单晶膜氟离子选择电极的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A.氟离子在晶体膜表面氧化而传递电子B.氟离子进入晶体膜表面的晶格缺陷而形成双电层结构C.氟离子穿透晶体膜而使膜内外氟离子产生浓度差而形成双电层结构D.氟离子在晶体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5、电位滴定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情况为基础,下列因素影响最大的是:A.外参比电极电位B.液接电位C.不对称电位D.被测离子活度( )6、电位滴定法比直接电位法更准确,这是因为:A.直接电位法在用能斯特方程计算时有误差B.电位滴定法选用了比直接电位法更灵敏的电极C.电位滴定法是以测量电位的相对变化为基础的D.电位滴定法比直接电位法的干扰因素少( )7、由电动势测量误差看,如用同一仪器测下列离子,最不宜用直接电位法测定的是:A.H +B.NO 3 -C.Ca 2+D.B 3+( )8、氟离子选择电极在使用前需用低浓度的氟溶液浸泡数小时,其目的A.清洗电极B.检查电极的好坏C.活化电极D.检查离子计能否使用( )9、用pH 玻璃电极测定pH 约为12 的碱性试液,测得pH 比实际值A.大B.小C.两者相等D.难以确定( )10、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饮用水中F - 含量时,Al 3+ ,Fe 3+ 的干扰属于:A.直接与电极膜发生作用B.与共存离子在电极膜上反应生成一种新的不溶性化合物C.与被测离子形成配合物D.与被测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1、某离子选择电极对一价的A 和B 离子都有响应,但a B 100 倍于a A 时,B 离子提供的电位与A 离子提供的相等。
电位法习题

电位分析法一、选择题1. 在电化学分析法中,经常被测量的电学参数有A. 电位B. 电感C. 电流D. 电容2. 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主要由A. 电活性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所决定B. 敏感膜的活性材料性质所决定C. 试液中被测离子性质所决定D. 试液中共存离子性质所决定3. 电位法测量电池电动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参比电极电位保持恒定B. 有明显的电极反应发生C. 在接近平衡状态下测量电池电动势D. 通过电池的电流足够大且恒定4. 能比较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参数是A. 电阻B. 电导C. 电导率D. 摩尔电导5. 在电解中若其它条件相同,则在电极上沉积出来的物质的量正比于A. 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B. 阴极的表面积C. 两电极间的距离D. 通过电池的电量6. 化学电池的电极常以阳、阴、正、负极命名,判断的依据是A. 根据电极反应确定阳、阴极B. 根据电位的相对高低确定正、负极C. 根据电极反应确定正、负极D. 根据电位的高低确定阳、阴极7. 影响超电位的因素是A. 电解质浓度B. 电极材料C. 电流密度D. 以上都是8. 在电位法中作为指示电极,其电位应与被测离子的浓度A. 的对数成正比B. 成正比C. 符合Nernst公式的关系D. 有确定的线性关系9. 决定晶体膜电极的检出限是A. 被测离子的迁移速度B. 电极膜活性物质的溶解度C. 响应离子与电极膜生成物的溶解度D. 共存离子与晶格离子形成微溶性盐的溶解度10. 电位滴定法的的特点是A. 滴定速度快,灵敏度高B. 可用于有色、混浊溶液的滴定C. 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简便快速D. 可用于合适指示剂的滴定11. 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5的溶液,其电极电位为+0.0435V;测定另一未知试液时,电极电位则为+0.0145V。
电极的响应斜率为58.0mV/pH,此未知液pH值为A. 4.0B. 4.5C. 5.0D. 5.512. 影响电池电动势测量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是A. 被测离子的浓度B. 被测离子的价数C. 溶液的pH值D. 溶液中的干扰离子13. 在电位滴定中,以∆E/∆V~V(E为电位,V为滴定剂体积)作图绘制滴定曲线,滴定终点为A. 曲线突跃的转折点B. 曲线的最大斜率点C. 曲线的最小斜率点D. 曲线的斜率为零的点14. 有四种电极:A. Pt电极B. 氟电极C. 玻璃电极D. 银电极指出下列滴定体系中应选用什么电极作指示电极(1)用Ag+滴定S2-(2)用NaOH滴定H2C2O4(3)用F -滴定Al 3+ (4)用Ce 4+滴定Fe 2+15. 在直接电位法中,常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其目的是A. 消除标准溶液与样品溶液的背景差异B. 控制各溶液的离子强度C. 消除液体接界电位D. 控制测定所需的pH 值16. 玻璃电极的使用前一定要在水中浸泡几小时,目的在于A. 清洗电极B. 活化电极C. 校正电极D. 检查电极好坏17. 电化学分析中使用盐桥是为了消除A. 液体接界电位B. 不对称电位C. 各种相间电位D.不同金属接触电位18. 液体接界电位的产生是由于A. 两个组成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接触的界面间产生的电位差B. 两个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接触的界面间产生的电位差C. 电极与电解质溶液间的接触界面间产生的电位差D. 电极附近的溶液和本体溶液接触界面间产生的电位差19. 在实际测定溶液pH 时,都用标准pH 缓冲溶液来校正电极,其目的是消除何种影响A. 不对称电位B. 液接电位C. 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D. 液接电位与温度20. 离子选择电极响应斜率(mV/pX )的理论值为A. RT /n i FB. RT /FC. 2.303×103RT /n i FD. 2.303RT /n i F21.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A.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B.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C. 校正方法误差D. 估计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22. 氨气敏电极是以0.1mol/L NH 4Cl 为内电解液。
..电位分析法(练习题)-2013

第八章电位分析法单选题1 晶体膜离子选择电极的灵敏度取决于(1)响应离子在溶液中的迁移速度;(2)晶体膜的电阻;(3)膜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4)晶体膜的厚度。
2 普通玻璃电极不能用于测定pH>10的溶液,这是由于(1)氢氧根离子在电极上响应;(2)钠离子在电极上响应;(3)铵离子在电极上响应;(4)玻璃被碱腐蚀。
3 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1)在水中浸泡二小时以上;(2)在酒精中浸泡二小时以上;(3)在NaOH溶液中浸泡二小时以上;(4)不必浸泡。
4 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敏感膜是用(1)CaF2晶体粉末压制成膜;(2)LaF3晶体粉末压制成膜;(3)CaF2单晶切割成膜;(4)LaF3单晶切割成膜。
5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1)估计电极的检测限;(2)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3)校正方法误差;(4)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6 关于氟离子选择电极的电势,下列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1)随试液中氟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2)随试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3)与试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无关;(4)上述三种说法都不对。
7 用离子选择电极进行测量时,需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液,这是为了(1)消除液接电位;(2)加快响应速度;(3)使电极表面保持干净;(4)降低电极内阻。
8 氨气敏电极是以0.01 mol/L氯化铵作为缓冲掖,指示电极可选用(1)Ag-AgCl电极;(2)晶体膜氯电极;(3)氨电极;(4)pH玻璃电极。
9 在直接电位分析中,若电位测定误差为±1mV,对于二价离子测量误差约为(1)±1%;(2)±2%;(3)±4%;(4)±8%。
10 一价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特别受到重视,这主要是因为(1)制造容易;(2)灵敏度高;(3)测量误差小;(4)选择性好。
11 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溶液中氟离子含量时,主要干扰离子是(1)OH-离子;(2)NO3-离子;(3)SO42-离子;(4)Na+离子。
(完整版)仪器分析--电位分析法习题+答案

姓名:班级:学号:电位分析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 1、在直接电位法中,指示电极的电位与被测离子活度的关系为______A.无关B.成正比C.与其对数成正比D.符合能斯特公式( )2、电位分析法中作为参比电极,应满足的要求之一是:A.其电位应与温度无关B.其电位应等于零C.测量过程中即使有微小电流通过,其电位仍保持恒定D.不存在液接电位( )3、采用pH 的实用定义主要是因为:A.单个离子的活度目前用电化学方法不能测量B.液体接界电位的变化和理论上难以计算C.K'不能准确的测定和计算,并经常发生变化D.不对称电位可能随时间而变化( )4、氟化镧单晶膜氟离子选择电极的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A.氟离子在晶体膜表面氧化而传递电子B.氟离子进入晶体膜表面的晶格缺陷而形成双电层结构C.氟离子穿透晶体膜而使膜内外氟离子产生浓度差而形成双电层结构D.氟离子在晶体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而形成双电层结构( )5、电位滴定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情况为基础,下列因素影响最大的是:A.外参比电极电位B.液接电位C.不对称电位D.被测离子活度( )6、电位滴定法比直接电位法更准确,这是因为:A.直接电位法在用能斯特方程计算时有误差B.电位滴定法选用了比直接电位法更灵敏的电极C.电位滴定法是以测量电位的相对变化为基础的D.电位滴定法比直接电位法的干扰因素少( )7、由电动势测量误差看,如用同一仪器测下列离子,最不宜用直接电位法测定的是:A.H +B.NO 3 -C.Ca 2+D.B 3+( )8、氟离子选择电极在使用前需用低浓度的氟溶液浸泡数小时,其目的A.清洗电极B.检查电极的好坏C.活化电极D.检查离子计能否使用( )9、用pH 玻璃电极测定pH 约为12 的碱性试液,测得pH 比实际值A.大B.小C.两者相等D.难以确定( )10、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饮用水中F - 含量时,Al 3+ ,Fe 3+ 的干扰属于:A.直接与电极膜发生作用B.与共存离子在电极膜上反应生成一种新的不溶性化合物C.与被测离子形成配合物D.与被测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1、某离子选择电极对一价的A 和B 离子都有响应,但a B 100 倍于a A 时,B 离子提供的电位与A 离子提供的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位分析法习题
一选择题
1用离子选择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 D )
A. 体积要大,其浓度要高
B. 体积要小,其浓度要低
C. 体积要大,其浓度要低
D. 体积要小,其浓度要高
2在电位法中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应与待测离子的浓度( D )
A. 成正比
B. 的对数成正比
C. 符合扩散电流公式的关系
D. 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3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系数可用于( A )。
A.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B.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C. 估计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
D. 估计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
4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时,一般选用__C_为指示电极。
A. 标准氢电极;
B.饱和甘汞电极;
C.玻璃电极。
5用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时,电极系统由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其中玻璃电极是作为测量溶液中氢离子活度(浓度)的_C__。
A.金属电极,
B. 参比电极,
C. 指示电极,
D. 电解电极。
6 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一定要在水中浸泡几小时,目的在于(B)
A. 清洗电极
B. 活化电极
C. 校正电极
D. 除去沾污的杂质
7使pH玻璃电极产生钠差现象是由于(B)
A玻璃膜在强碱性溶液中被腐蚀
B. 强碱溶液中Na+浓度太高
C. 强碱溶液中OH-中和了玻璃膜上的H+
D. 大量的OH-占据了膜上的交换点位
8中性载体电极与带电荷流动载体电极在形式及构造上完全相同。
它们的液态载体都是可以自由移动的。
它与被测离子结合以后,形成(B)
A. 形成中性的化合物,故称中性载体
B. 带电荷的化合物,能自由移动
C. 带电荷的化合物,在有机相中不能自由移动
D. 形成中性化合物,溶于有机相,能自由移动
9 M1| M1n+|| M2m+ | M2在上述电池的图解表示式中,规定左边的电极为 ( 4 )
(1) 正极 (2) 参比电极 (3) 阴极 (4) 阳极
10氨气敏电极的电极电位( 1 )
(1)随试液中NH4+ 或气体试样中NH3的增加而减小
(2)与(1)相反
(3)与试液酸度无关
(4)表达式只适用于NH4+试液
二填空题
1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极斜率的理论值为2.303RT/nF。
25℃时一价正离子的电极斜率是59.2 mv;二价正离子是29.6 mv。
2某钠电极,其选择性系数K Na+,H+约为30。
如用此电极测定PNa等于3的钠离子溶液,并要求测定误差小于3%,则试液的PH值应大于__6_。
3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浓度为1.0×10-4mol/L某一价离子i,某二价的干扰离子j的浓度为4.0×10-4mol/L,则测定的相对误差为 20% 。
( 已知K ij =10-3)
4玻璃电极在使用前,需在蒸馏水中浸泡24h以上,目的是恒定不对称电位,饱和甘汞电极使用温度不得超过 80 ℃,这是因为温度较高时电位值不稳定。
5正负离子都可以由扩散通过界面的电位称为_扩散电位_, 它没有强制_性和_选择_性, 而渗透膜, 只能让某种离子通过, 造成相界面上电荷分布不均, 产生双电层,形成 Donnan 电位。
6用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标准曲线法测定试液中F-浓度时, 对较复杂的试液需要加入_总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_试剂, 其目的有第一维持试样与标准试液有恒定的离子活度; 第二使试液在离子选择电极适合的pH范围内,避免H+或OH -干扰; 第三使被测离子释放成为可检测的游离离子_。
7电位法测量常以_待测试液作为电池的电解质溶液, 浸入两个电极, 一个是指示电极, 另一个是参比电极, 在零电流条件下, 测量所组成的原电池_电动势。
8由LaF3单晶片制成的氟离子选择电极, 晶体中_F-_是电荷的传递者, La3+是固定在膜相中不参与电荷的传递, 内参比电极是Ag|AgCl, 内参比电极由0.1mol/LNaCl和0.1mol/LNaF溶液组成。
三问答题
1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离子活度时,若使用标准加入法,试用一种最简单方法求出电极响应的实际斜率。
使用标准加入法计算公式计算时必须知道该电极 Nernst 响应的实际斜率S。
不用作标准曲线,求算实际斜率的实验方法是,在完成试样的测定后,此时E = b + S lgf•cx,用空白溶液将试液稀释 1 倍,此时E ' = b + S lg(fcx)/2,因此可按下试计算实际斜率:S = (E - E ')/lg2
2. 根据1976年IUPUC推荐,离子选择性电极可分为几类,并举例说明。
根据1976年IUPAC推荐,通常离子选择电极可以分为两大类:(1)原电极(2)敏化离子选择电极,它们又可分为若干种。
例如用单晶膜的氟离子选择电极属原电极。
3. 简述使用甘汞电极的注意事项。
使用前将橡皮帽及侧管口橡皮塞取下,管内应充满饱和 KCl 溶液,且有少许KCl 晶体存在,并注意随时补充 KCl 溶液。
不能将甘汞电极长时间浸在待测液中,以免渗出的 KCl 污染待测溶液。
检查电极是否导通。
用完后洗净,塞好侧管口及橡皮帽,以防止 KCl 溶液渗出管外,将甘汞电极浸泡在饱和KCl 溶液里。
4. 为什么测量一电池的电动势不能用一般的电压表?应用什么方法测量之?
电池的电动势是指电池没有电流通过时两端的端电压,当用一般的电压表来测量时,由于电池中有电流通过,而电池有内阻,这就产生电压降 (E - iR = U )此时用电压表测得的仅仅是端电压 U 。
另外,由于电流通过电池,在电池两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极化现象,也将影响电动势的准确测量。
所以不能用一般的电压表来测量电池的电动势,而应用电位差计,利用补偿法原理 (使 i = 0 ) 来测之。
四计算题
1用pH 玻璃电极测定pH=5.0的溶液,其电极电位为43.5 mV ,测定另一未知溶液时,其电极电位为14.5mV,若该电极的响应斜率为58.0 mV/pH,试求未知溶液的pH 值。
pH = 5.0+(14.5-43.5)/58.0 = 4.5
2以0.05mol/kg KHP 标准缓冲溶液(pH 4.004)为下述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测得其电池电动势为0.209V ,
玻璃电极|KHP (0.05mol/kg )|S.C.E.
当分别以三种待测溶液代替KHP 溶液后,测得其电池电动势分别为:(1)0.312V ,(2)0.088V ,(3)-0.017V ,计算每种待测溶液的pH 值。
PH E ∆∙=∆059.0 ,S PH E
PH +∆=059.0 (a) 00.4059.0209
.0312.0+-=PH =5.75
(b) PH =1.95; (c) PH =0.17
3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某一含F-的试样溶液50.0 mL,测得其电位为86.5 mV。
加入5.00×10-2mol/L氟标准溶液0.50 mL后测得其电位为68.0 mV。
已知该电极的实际斜率为 59.0 mV/pF,试求试样溶液中F-的含量为多少(mol/L)?
4氟离子选择电极的内参比电极为Ag-AgCl,EθA g/AgCl=0.2223V。
内参比溶液为0.10mol/LNaCl和1.0×10-3mol/LNaF,计算它在1.0×-5mol/L F-,pH=7的试液中,25oC时测量的电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