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之旅
四1登月之旅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 万千米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见的月光是它所反射的太 阳光。月球表面基本上没有大气,由于没有大气的热传导,月表 平均温度白天为107℃,夜晚降至零下153℃,向阳面与背 阳面的温度为120℃~-150℃,夜晚和太阳不能照射到的 阴影区的温度仅为-160℃~-180℃,由于最低与最高温 度为-180℃~130℃,所以温差可以达到300℃以上。 体积只有地球的1/49。月球的表面积约为3800万平方千 米,只有地球表面积的1/14,大约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的4 倍;月球表面的重力也只有地球表面的1/6。如果你的体重是 60千克,到月球上就只有10千克了,因此在月球面没有水。月球的永久阴影区可能存在水冰。月球 南北两极的月壤中确实存在水冰。它们是彗星撞击后残留下 来的,并在月坑的永久阴影区中得以长期保存。月球表面总 共大约有66亿吨水冰,但水冰的收集和加工比较困难。 大量的测试表明所有月球样品中都没有生命存在的证据, 它不含有活动的有机体或它本身固有的有机化合物。 在地球上看月球,只能看到月球的半个球面,而这半个球 面基本上是月球的同一个半球的表面。这个总是朝向地球的 半个月球面,叫做月球的正面。月球的另一个半球面,总是 背着地球,叫做月球的背面。在地球上,人们是无法直接观 察月球背面的。自从1959年月球探测器拍摄了月球背面 的照片以后,人们才开始对那里的月球表面特征有所了解。
伽利略看月球: 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加利莱伊· 伽利略听说有人发明了这样 一种仪器,它可以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近些。伽利略把两块透镜 放置在一个木制筒的两端,很快就做成了他自己的望远镜。这两块 镜片将射入木制筒的光线聚焦,从而使得远处的物体看起来近得多。 当伽利略把望远镜对准月球时,他所看到的比他以前的任何一个人 看到的都要详细。月球的表面形态包括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1 登月之旅|苏教版 (2)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月亮是地球的近邻,是太空中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向往能插上翅膀,飞出地球,登上月球。
在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就表达了人们向往月球的美好愿望。
多少年来人类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肉眼观察——望远镜观察——飞船接近月球照相观察——对所看到的月球表面的研究——推测环形山的形成——模拟实验分析——终于完成登月之旅——采集月球表层样品带回地球分析等等一系列的探索,才对月球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本课的内容编排,遵循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一步步在学生面前展现月球的特点和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足迹。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介绍人类对月球的逐步认识,即:月球是地球的近邻,是太空中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人类目前唯一亲自登临过的星球。
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并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在这以后,人们对月球的观察不断深入,天文学家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并对月面的形成做出了各种解释和研究。
第二,解释环形山的形成。
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问题,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解释。
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地球上陨石坑的有关图片,思考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然后通过实验,解释月球环形山的形成。
环形山是月面上最明显的特征,环形山的中间有一个陷落的深坑,四周有高耸直立的岩石,环形山的高度一般在7-8千米之间。
至于环形山的成因,科学家认为多数环形山或月坑是由流星体、小行星和彗星撞击而成,个别的环形山则是由火山爆发而成的。
教材通过组织学生往沙盘里丢石子,并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陨石坑”,观察坑的影子的变化,从而确定在什么日子观察月球环形山的效果最好。
由于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什么影子,所以观察环形山的日子应该选在每月农历初七、初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左右。
第三,介绍“阿波罗登月计划”,了解月球概况。
课文首先指出月球是一颗公转周期为27.3天、围绕地球运转的卫星,并从空气、水、温度等方面介绍月球环境。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4.1登月之旅-附知识点梳理

4单元探索宇宙1.登月之旅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课《登月之旅》。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来谈一谈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处于《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知识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本课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入,遵循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一步步在学生面前展现月球的特点和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足迹。
作为一个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的知识与技能探究为这个单元的后续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学情分析对于本课所探究的月球的基本情况,六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与生活实践的体悟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但对于月球上的具体情况,例如环形山的形成等问题还比较模糊,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应把握好重、难点,让学生对于本课关于月球的内容理解更加明了,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年龄与心理特征以及新课程要求,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形成。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3、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4、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结合教材,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如下:教学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
学生准备:收集月球知识的相关资料、记录纸等。
教学过程最后,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谈谈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录像,请看大屏幕。
(播放“月球月色录像资料)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月亮、月球)我问学生:去过月球吗?想去吗?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领你们一起去月球旅游。
然后.讲述:每当夕阳西下,皎洁的月亮升上天空,月亮就是夜空中最亮的天体。
六上《登月之旅》

你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神话?
古代: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 玉兔捣药(神话)
传说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 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 “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 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 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 来了。”翌(yi)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 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 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传说是 世人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写 照。
环形山
二.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呢? 答: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 流星和陨石撞击形成的。
1.判断:环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 (X ) 2.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 流星) 和( 陨石)撞击形成的。
3.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呢?
答: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 流星和陨石撞击形成的。
三.实验
1.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盘子,细沙,石子 (1)准备材料: (2)步骤:
柯林斯
阿姆斯特朗 阿尔德林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 宇宙飞船成功登陆月球 。
宇航员 阿特朗的名言
对一个人来说,这是 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 是巨大的一步!
空气 六、月球上没有( ),也 没有( );月球上( ) 液态水 温差 很大,最高可达( ),最低 可降至( )。月球上的引 100℃ 力只有地球上的( ) 零下170 ℃ 六分之 一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 五百丈的月桂树。汉 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 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 学习,被贬到月亮里 砍月桂,但月亮中的 月桂随砍随合,砍伐 不尽,因而后世的人 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 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 形象。
吴刚伐桂
课本 51页
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评课记录

《登月之旅》评课记录王老师今天执教的《登月之旅》一课的设计可以用大胆创新、简单明了、朴素平实、收放自如、以人为本五方面来进行评析。
大胆创新:王老师将教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通过微课视频使其成为一课典型的科学探究课,使课堂的主脉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
让学生亲历了一个完整的研究摆的过程。
简单明了:一是教学环节的设计简单明了,目的性强,其实整体设计就分为两大部分:先认识通过视频实验模拟实验来揭开本课重点问题的研究。
王老师没有单纯地利用这个问题做过渡,在这里,让学生通过多测几次来体会重复实验的重要意义——科学、精准的数据是要通过多次测量才能得到的。
这一重要的科学思想为下一个环节“研究影响环形山的形成”的因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是教师语言简单明了,问题设计逻辑性强、指向性强。
六年级学生表达能力已经较强,教师的问题就不能过碎,让学生有一个连贯性的思维过程。
王老师在这一问题上做的比较好,她更多的是注重引导学生评价,以促进学生自己的思维发展。
朴素平实:王老师这节课实验器材简单适用,这些唾手可得的器材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理解科学的生活化,感受身边处处是科学。
教师在课堂上从摆的构造到猜测影响摆快慢的因素,再到设计实验验证猜测,都力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方式亲历亲为每个探究活动。
操作前,教师更是利用师评、生评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明确了实验目的,过程等。
力图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现科学的严谨性。
收放自如:在探究环节,教师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制定计划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开展的过程,对这一过程,教师给予了指导并直接参与学生讨论。
以人为本:本节课始终都是学生自己发现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有关结论和信息,能主动地把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交流,这里王老师就是在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支持和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在参与中自己建构知识,自己锻炼能力。
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的登月之旅作文

我的登月之旅作文我的登月之旅作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我的登月之旅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风拂过枝头,夜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月亮,我趴在窗前欣赏着那孤独的月亮,幻想着那些嫦娥,吴刚、玉兔、外星人……我真想目睹那一风光啊!这时,我感到一股秋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我渐渐地合上眼睛。
“请问您是厦门市青少年宫的赖乐彤吗?”从梦中隐隐约约飘来了如风一般清脆的声音。
“是的,您是哪位?”“我是A集团登月处秘书,您很幸运,昨天举行的登月抽奖仪式,一位总统来抽奖,那箱子装得满满的,里面是全球人民的名字,您万分有幸被抽中了。
”“真的!”我还一位这是个骗局。
“这还能有假?”对方轻笑了一下,又说“你家门前有一架飞碟,不信,您去看看?”我走到门前一看,果然,一个不明飞行物体降落在我家门前,操纵的是一个三只眼睛肢体像章鱼的大嘴怪物,我“啊”地尖叫一声,不过一会儿就安静下来,收拾行李,与家人告别。
“长官,我已接到地球外星人。
”怪物用“千里传音”接听器对讲。
飞碟启程了,大嘴怪物娴熟地操纵着,不时转过来与我“叽里呱啦”一阵,说实在的,他语速太快,我甚至没听清它在说什么,我剥了一包干果吃,妈妈平常不让我吃,今天我偷偷带来了,大嘴怪物还掏出一包怪味糖与我分享。
我们突然进入了无重力状态,干果和怪果糖飘到空中,那些东西实在好吃,于是我长腿一蹬,一个个吃了起来,非常有趣,不信你试试看。
“嘭——”飞碟降落了,外星人把我请出舱门,只见无数外星人家族停在那儿,见到我便呼喊起来,送来飞吻,这让我无比骄傲,我搬出行李,啊——我“呼哧呼哧”地提着行李,本不该带这么多的,只见一只巨手帮我提了起来,我吓出一身冷汗,抬头一看,哦,原来是吴刚呀!我放松下来,吴刚另一手拿着一只巨斧,而我的行李安放在他的小拇指盖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登月之旅》 (2)

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通过比较得出了新的推论:认 为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 成的。
注意事项
1.石头要自然下落,手松时 不要用力; 2.用手取出石头时要小心,注意不 要破坏“陨石坑”的形状; 3.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石头离 开盒子的高度不能超过20厘米; 4.注意观察手电筒直射或斜射“陨 石坑”时的明暗变化。
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于 陨石的撞击形成的,这些坑 的大小与深浅不仅取决于陨 石的大小,而且还取决于它 们的撞击速度。
自学课本44页 内容,并与同学交流 你所获得的关于月球 的知识。
谢谢大家! 再见!
一、填空 1.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伽利略 利用自 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 环形山 、 高地 、和 “月海” 。 2. 月球 是地球的卫星,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 27.3 天。 3.美国于1969年7月16日, 3 位宇航员乘坐“ 阿波 罗11号 ”飞船奔向月球,3天后 阿穆斯特朗 第一个登上 了月球。 4.月球上没有 空气 ,也没有 水 ;月球表面温差很 大,最高可达 127 ℃ ,最低可降至 -183 ℃;月球上的引 力只有地球上的 六分之一 。 5.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由于来自 宇宙的 流星 和 陨石 撞击而形成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 多科学家通过各种望远镜观察 月球,发现月球表面的许多地 方都布满了圆形的坑,他们把 它称为环形山;除此之外,月 球表面还有许多暗黑而平坦的 区域,称为月海。
【主动参与】
你们觉得这些月球表面的阴影和什 么因素有关呢? 30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推测这些环 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所形成的。 直到发现地球上被流星撞击形成的陨石坑……
左边第一个是阿姆斯特朗
登月之旅

注意事项
1.弹力球要自然下落,松手时不要用力。
2.用手取出弹力球时要小心,注意不要破坏“陨石 坑”的形状;
3.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弹力球离开盒子的高度 不能超过25厘米; 4.注意观察手电筒直射或斜射“陨石坑”时的明暗 变化。
首次载人登月是由“阿波罗11号”飞船完 成的。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国又陆 续发射了“阿波罗”12号至17号飞船,其中除 “阿波罗13号”因故没有登月,另5艘飞船均 登月成功,“阿波罗”15号至17号飞船的航天 员还驾驶月球车在月面活动,采集到月球上岩 石的样本。
我国探月工程以无人探测为主 ,分 “绕”“落”“回”三个实施阶段。“
第一、二期工程已经实施
2004年4,中国探月关键年——“嫦娥 工程”启动,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发 射成功,载着中国祖祖辈辈的登月希望,向 月亮飞去。2010年10月1日18:59西昌卫星 发射场“嫦娥二号”成功升天, 中国探月工 程二期揭开序幕 .
4.引力约天,我们的“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探月工程仅仅是我 国探索月球的起点, 到我们能真正 登上月球,甚至建立月球基地,还有很长 的路要走。 如果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乘飞船 去月球旅行。以你们现在对月球表面情况 的了解,在出发前,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 备工作呢?
登月之旅
嫦娥奔月
直到17世纪初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人们能 够更仔细的观察月亮。 坦此 形 发
的之 的 现 区外 坑 月 科 域, 科 球 学 ,月 学 表 家 称球 家 面 通 为表 把 的 过 月面 它 许 各 海还 们 多 种 。有 称 地 望 许为方远 多环都镜 暗形布观 黑山满察 而;了月 平除圆球
第三期将发射机器人登上月球。计划约耗时20年。 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进行深空探测所迈出的至关重要的 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研究结果说, 月球上 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 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 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 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 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 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1 2 3
!
月球上的谜仅仅只有这些吗?
对神秘的月球,人 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丛书3》 P120:
呼作白玉盘。 小时不识月,————————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江静碧云天。 峡深明月夜, ————————
登月之旅
月球之谜
《月球之谜》是什么意思? 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登月任务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和月球有关的未 解之谜。 2.我能用多种方式感受月亮的神 秘和魅力。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 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 都死了。 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 的本领吗?
再看看用植物做 实验的结果:把玉 米种在月球的尘土 里,和在地球土壤 里生长没有明显不 同。可是,水藻一 旦放进月球尘土, 水藻就长得特别鲜 嫩青绿。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把细菌撒在 月球尘土里 实验结果 细菌全死了 未解之谜 难道这些尘土有 杀菌的本领吗?
(
尘土 )、( 岩石 )和(环行山 ),
水 ),没有任何( 生命 )。月 )。
Hale Waihona Puke 没有(球是一片( 荒漠
自由读课文3、4、5、6自然段, 看看你又会发现哪些月球之谜? 要求: 画出课文中的问句,挑你最感兴 趣的一个月球之谜跟大家分享。
人类在月球上做了什么试验? 人类在月球上做了什么试验? 结果怎样? 结果怎样?
《宇宙里有些什么》用你 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神奇的宇 宙到底蕴藏着多少奥秘?分享 你的收获。
满载而归:
1、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 为什么细菌在我们地球上可以存活, 而放到了你的尘土里就死了呢?难 道你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2、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 为什么——————— ?难道— —————— ?
植 把玉米种在 跟地球土壤里 难道月球尘土里有 月球尘土里 没有明显不同 某种特殊物质,十 物 把水藻种在 水藻长得特 分适合水藻生长? 月球尘土里 别鲜嫩青绿
?
如果你就是做实验的科学家,当你 做完实验后,你会说些什么?
这一连串实验结果多么令人费解啊!
“令人费解”是什么意思?
课文还写了月球的哪些没 有解开的谜?
登月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月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心系月球
当我们来到月球上,第一眼看到 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请大家找一找在哪一段?把它划 下来,同桌之间读一读 。
月球上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
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
十分奇异) 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
的景色: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 ),表面 却洒满( 灿烂的阳光 )。月球上满是
月球留给我们的谜还有很 多很多,让我们努力学习,继 续探索它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