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广播广告文案策划
舌尖上的中国广播稿

舌尖上的中国广播稿舌尖上的中国广播稿《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记录片,主要记录中国各地美食生态。
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通过一系列元素让观众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的特有气质;最终达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的意义。
20XX年5月《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10:14日开始,30《魅力·记录》栏目中陆续播出。
播出后,《舌尖上的中国》在互联网上被高度关注,受到网民广泛热议和好评。
不仅引发了一场全民美食热潮,带动了食品相关产业链生意红火,还产生了一种新兴的网络语体“舌尖体”,《舌尖上的河南》、《舌尖上的南阳》等模仿文章层出不穷。
记录片的轰动在给人们美食文化享受的同时,也产生了社会影响。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节目共7集,摄制组耗时13个月,踏遍中国的大江南北,从繁华的大都市到闭塞的小山村,从森林深处到大海岸边,摄制组拍下了无数盘美味佳肴,更记下了无数个感人肺腑的关于美食的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创下了很多中国记录片之最,收视率最高,影响最深远,关注度最高等。
记录片的成功是由诸多因素组合而成的,而其中温润饱满扎实有力的解说词功不可没。
一、用敬畏的态度和敬畏的语言在抒写美食凡是看完整部记录片,相信每一位观众都会深深感受到整部片子中所蕴含的敬畏。
笔者以为,这样的态度应该是编导们在做该记录片的最初就定下了基调,面对养育中华民族儿女的各色美食,怀着敬畏感恩的态度去采访、拍摄、写作。
观众随便翻看其中章节,就能感受一二。
在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在讲到松茸是野生菌中的贵族这个章节时,最后一段作者写道:“大雨是自然给的礼物,在付出相同的时候,好的运气带给单珍卓玛更多的收获。
松茸出土后,单珍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不会被破坏。
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舌尖上的中国策划案

招商方案 --- 1、总冠名
? 优惠价: 30万元
? 招商对象:食品企业,尤其节目中提及的相关食品和相关企业
? 广告回报 :
? 5秒冠名标版 +宣传片,总计 130次: ? 节目播出前至节目播出结束,约 10天; ? 大连一、二套黄金时间,各 3次/晚,总数不低于 60次; 22:00以后各 2次/晚,不
不低于 40 次; ? 大连一套白天 3次/天,不少于 30次;
? 节目插播赞助企业 15秒广告, 2次/集,含三档播出,共 42次; ? 大连二套《舌尖上的大连》(《最生活》中),对企业相关产品做节目植入,
形式由节目自定(食品行业)。
?
?
招商方案 --- 3、食品企业套播
? 优惠价: 2万元+5000 元奖品(实用快消品) ? 招商对象:适合各种食品企业、酒店 ? 广告回报 :
? “不是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从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 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一位网友的评价,指出了该 片的成功所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反观当下许多作品,高投入、高科技、 大场面 …… 什么都不缺,却唯独少了真实;什么都尽心尽力,却唯独没有真诚。 作为商业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告诉我们,即便是“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 也可以充满细节与温情;即便是对外传播中国形象,也应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喜 怒哀乐;即便是纯粹的商业类节目,也可以实现艺术与经济的双赢。
舌尖上的中国经典文案

舌尖上的中国经典文案
1. 汇聚山川美味,尝遍中国饮食文化之精髓。
2. 以嘴巴旅行,用味蕾探寻中国餐桌上的色香味俱佳。
3.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缩影。
4. 吃在中国,品尝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所在。
5. 美食之旅,是中国最可以让人心醉的旅行体验。
6. 在舌尖上品味中华美食之道,感受千年文化的诉说。
7. 中餐之美,在于每一口都能品尝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
8. 在舌尖上留下中国味道的印记,永远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9. 尝遍中国,品尝生活中的美好,感受这个国家的温暖和魅力。
10.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个充满诱惑和神秘的美食魔力王国,尽情体验吧!。
《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

《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舌尖上的中国》精彩故事《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
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
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
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
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
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
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
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
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
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经验。
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旺盛的部分。
聪明的老包保护冬笋的方法很简单,扒开松松的泥土,把笋重新埋起来,保湿,这样的埋藏方式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上。
【精品】《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

【精品】《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以中国美食文化为主题的电视系列节目,由李元霸执导,以引领食客们一起游览整个中国的美食世界的方式,勾画出一幅深刻的传统风情画卷,让观众从思想上感受中国带来的饮食文化和历史。
舌尖上的中国一共八部,诸如《一街一寻香》、《佛教美食》、《乡村餐台》、《制酒艺术》等等,本片花样森繁,象征着中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八个题材的美食探索中,既有深远的文化延伸,又有最浓郁的风土民情,饱含着最具地方特色的特点。
《舌尖上的中国》以及有关的美食文化,贴合时代变化,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打造叠影着日新月异又不失原有传统历史感的属于当下乃至未来的新风尚,让大家重新认识美食文化无疆界的可塑性并凝聚起新时代的食客们之间的情谊。
《舌尖上的中国》触及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古今文化,整个影片凝练而富足,以不变应万变的元素又传递着一种无以复加的中国式友情和亲切,它让观众更为真切地感受这个古老而又新鲜而古老的中国,了解它的轮回、极美的文化,它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
由此,《舌尖上的中国》不但题材独特、观感强烈,更正式有效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代前沿文化完美地结合,它凝练而又细节到位,将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经由一幅大观园中国美食文化节目,以一种更加地贴近大众的方式表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充分体会其中的魅力。
舌尖上的中国 优秀文案

舌尖上的中国优秀文案1、世事变迁人心进退!人们,越是在水泥森林里久居,越向往回归农耕生活。
2、人如其食,食物总是与人联系在一起。
纪录片里那些生动鲜活令人垂涎的影像背后,是反映了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的亲身经历。
3、时间和精力,全部留给了下一代,然而随着知识日新月异,不少家长能做的,就是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
4、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
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气灶火。
5、丝娃娃是贵阳女孩儿的最爱,烫面烙熟,个头小,却能装下20种素菜和4勺蘸水。
6、历史对于旁观者是一段故事,对于亲历者是切身的喜悦和感伤。
7、如同传授母语,母亲把味觉深植在孩子记忆中,这是不自觉的本能,这些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即使走的再远,熟悉的味道也会提醒孩子,家的方向。
8、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9、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10、食材的获得,需要超长的辛苦和耐心的等待,这样的法则同样适用于大山。
11、地球村形成的速度不断加快,没有人能够阻挡。
然而,只要保持对某种味道的迷恋和期待,那么这种味道,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生活信念,就一定会守护一个个不可复制的部落,一处处令人神往的秘境。
12、从形态到内容,从神到形,饼卷的变化千姿百态,这看似食物们的自助旅行,追根溯源,其演变终究离不开人的流动和迁徙。
13、这纪录片就是吃货福利啊,酥油煎松茸,螺狮粉,全鱼宴,油炆冬笋……高清摄影机真是拿人命,口水都流一地了,绝对是深夜报复社会的大杀器,都快要饿哭了!14、眼前的食物,可能来自遥远的大海和高山。
15、东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合见证了人的聚散16、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
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
《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

《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第一篇:《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
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
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
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
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
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
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
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
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
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经验。
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旺盛的部分。
《舌尖上的中国》媒介营销案例分析

《舌尖上的中国》媒介营销案例分析第一篇:《舌尖上的中国》媒介营销案例分析舌尖上的中国案例分析一、《舌尖上的中国》简介:《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
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本片制作精良,7集内容制作耗时13个月,2012年5月在央视首播后,在网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第二季已确定于2014年4月18日播出。
二、《舌尖上的中国》的主要媒介营销方式营销一:微博营销• 微博的大力风行,在舌尖之处,每开播一集都有一个专题专门为舌尖造势,而在开播中,更加有几十万粉丝的微博账户为其大力宣传,而在一传十,十传百的精彩传播之下,无处不在吃,无处不在谈,微博的魅力,让舌尖的造势突围成功,而关于各种精彩的回访,以及内容的直接宣传,造就们现在这种效应,各种舌尖,都出现了,在节目的播出期间,网友们吃的豆腐,叫做舌尖上的豆腐,竹笋叫做舌尖上的竹笋,苹果叫做舌尖上的苹果,而且发布在各自的微博中也在为舌尖营造宣传的氛围。
营销二、淘宝营销• 淘宝的接力促销,各种舌尖上的美食在淘宝上热力大卖,舌尖上的鸭脖,舌尖上的奶茶在淘宝上誉名不断,而在淘宝中也为舌尖上营造了一部专题,名为舌尖上的淘宝,从而用淘宝上的庞大流量为舌尖这个词营造了最美好的影子,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舌尖,从而带来庞大的销售数据。
• “为了满足各地的“吃货”,淘宝网于5月24日零点顺势推出美食专辑“舌尖上的淘宝”,将纪录片中出现的几十种美食特产“一网打尽”。
该专辑一上线就成为全国各地“吃货”们的大本营,短短24小时内超过31万人关注,浏览量高达1千万次,成交7万多件。
在此活动的带动下,食品相关类目支付宝成交额环比增长了16.71%,直接成交额达到了2195万元,购买人数增加了13.4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尖上的中国》广播广告文案策划
前言
《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
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
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为了扩大这一部优秀的纪录片的影响力,让更多中国观众乃至海外观众更多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我们需要全方位的广告宣传,本文主要针对广播广告特点设计一份广播广告文案策划。
广告节目
《舌尖上的中国》
广告目的
扩大纪录片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取更多观众,让中国观众乃至海外观众更多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中国文化更好的走向世界。
节目播出时间、平台
5月14日—18日、21—22日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晚间22:40(首播),18:02(重播)
广告播出时间、平台
4月1日—5月22日
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NR)7:00、12:00、21:00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7:00、12:00、21:00
广告区域、对象
全国、全世界各地区
全国、全世界各地居民
策划构思
1.作为国内第一部大型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又有重大的文化意义,同时在国内最高的电视平台——中央电视台上播放,所以其广播广告需要在最高的广播平台上播放,以吸引尽可能多的国内观众乃至海外观众的关注。
2.《舌尖上的中国》向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为了让海外观众更多的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广播广告以孔子学院这个中国文化传播的国际化平台为载体,通过学院师生的对话方式来广告这部纪录片,不仅提高海外观众的兴趣,更提升国人对自身文化的关注度和自豪感。
3.广告通过孔子学院的洋学生有趣的洋腔洋调的对话,也增强了广告自身的幽默性,加深了听众的印象。
广播广告文案
老师:各位同学,我们已经在孔子学院学习了一年的中国文化,大家一起来说说自己对中国的那些文化最感兴趣吧!
学生1:(洋腔洋调)老师,我最喜欢中国功夫,喜欢大侠李小龙,以哈!啊打啊打啊打……(学李小龙打斗时的怪叫声)
其他学生:哈哈哈!(其他学生大笑)
学生2:(洋腔洋调)老师,我最喜欢中国书法,龙飞凤舞,像画一样漂亮!
学生3:(洋腔洋调)老师,我最喜欢中国美食,像在深山中腌制三年而成的诺邓火腿,从竹林里面挖出来浙江冬笋,还有产自香格里拉原始森林的松茸……好多好多!啊哈!简直太好吃了,我都要流口水了!
其他学生:(洋腔洋调)哇~!这么好吃!我们怎么没有都听说过呀!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美味?你都吃过吗?
学生3:(洋腔洋调,不好意思)额……嘿嘿,没,没吃过!
其他学生:(洋腔洋调,嘲笑)耶……那你怎么吹牛吹得那么厉害?
学生3:因为我看了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上面专门讲中国各地的美食和风俗民情,上面的美食看着就让人流口水,啊!太美味了!
其他学生:啊!我也要看看!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将来有机会,到中国品尝各种美食!
播音员:更多中国美食文化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中国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
2009级广播电视新闻学王奎
2012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