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溪民俗介绍共16页
本溪文化

本溪历史十分悠久,根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先祖在此繁衍生息,部族中的团团篝火点燃起人类历史的发展兴旺。
战国时期,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本溪地区部分为燕国辽东郡所辖,部分为外族胡人所据;直至公元前221年,秦在灭燕的同时不仅得到了燕国所属疆域,也向北扩充了自己的实力,继而秦始皇划天下为36郡,本溪地区归属辽东郡襄平县。
汉代继承了秦的疆域划分,至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又增设了乐浪、玄菟茧、真番、临屯4郡;随后到了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扶余王子朱蒙避难逃亡至纥升骨城(即今桓仁县的五女山),建立了高句丽政权。
辽东边墙在本溪的崇山峻岭中,时断时续地可见一条城墙,有的是石砌而成,有的是土垛而成;有的布满了青苔,显示出年代的久远;有的则已经倒塌。
这道墙便是著名的明代辽东边墙,即明长城的延伸。
明王朝建立后,迅速统一了东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对东北广大地区行使有效管辖,于洪武四年(1371年)置定辽都卫于辽阳(后改为辽东都司),永乐七年(1409年)又置奴儿干都司,对女真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实行招抚和暴力相结合的政策。
随着往来的频繁和汉族、女真族、蒙古兀良哈三卫等部的内部经济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民族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抵御女真族、蒙古兀良哈三卫等部的骚扰,应付瓦剌和鞑靼的战争,明王朝采纳了辽东都司指挥使毕恭的建议,在提督辽东军务的王翱的协助下,修筑了辽东边墙。
辽东边墙从正统七年(1442年)开始修建,首先修建的是辽西、辽河套一带的边墙,历史上称为“西墙”,主要是防止兀良哈三卫等部的南袭。
后女真族势力在辽东一带发展起来,并经常袭扰辽东地区。
成化三年(1467年),明军击败建州女真李满柱,然后着手经营辽东的东部边防,修筑东路自开原抵鸭绿江边墙。
直到成化十七年(1481年),才全部完成边墙修建任务,历时39年。
到明万历年间,由于女真部族势力强大,不断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于是在距清河城10余公里的地方又筑边墙,又称内边墙。
本溪民俗介绍

• 泡菜 8 泡菜是朝鲜族的传统美味佳肴,腌泡菜的方法 依各地习惯而不同,现在流行法就有10多种。一 般腌法:是选出包心较紧棵头较大的秋白菜,去 掉一层菜帮,洗干净后放进淡盐水缸里浸泡几天, 然后用清水洗净,再把白菜一片一片地掰开,涂 匀调味料。这些调味料是用食盐、捣碎的大蒜、 生姜、辣椒面和其他味料综合调拌制成的。最后, 把这些涂抹好调料的白菜渍放在大缸里加以密封, 约半个月后就可以食用。朝鲜族泡菜又称高丽咸 菜式辣白菜,独特的风味也受到其他各民族的喜 爱。
• 辽砚 3 本溪桥头石所制的砚称为辽砚,以其独特的石 材、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名扬天下。历史上曾一度跻身于中国“四大名 砚’’(端砚、歙砚、罗纹砚、辽砚)之一,有 “南为端砚、北为辽砚”之说。辽砚的造型基本 以龙凤为主,兼有其它动植物形象。主要以手工 雕刻技术为主,其作品均是根据云石的颜色、纹 理、形态精心设计巧妙运用而成的。从选材、构 图、造型到技法的运用,均与石料浑然一体、天 然合一。同时还融会贯通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 画、篆刻艺术,是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都非常高 的珍品。
本溪民俗文化概览 • 桓仁农民版画 1 一道道青山,蕴藏着无数的神奇;一弯 弯碧水,滋润出绚丽的奇葩。桓仁农民, 用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用一颗颗清澈玲 珑的心,创作出一幅幅震撼中国乃至世界 艺术殿堂的美术作品,成为奇特的艺术现 象,因而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桓仁现代 民间绘画画乡”。
• 蝴蝶翅画 2 蝴蝶翅画具有辽宁地方特色,它是高档旅游 艺品,有纪念性、艺术性,有赠送和收藏价值。蝴 蝶翅画有天生丽质,绢绸丝绒般的质感,在不同 角度泛出耀眼光泽和自然美丽图案纹理。蝴蝶翅 画特点有:1.巧夺天工,翅画体现蝶的纹理特点, 使之与翅画造型结构相吻合,看上去片片蝶翅似 有丝绒感,翅画厚薄紧密,繁而不乱,一旦置于 亮处,光彩耀眼。2.妙趣横生,吸取中国画的特点, 蝶翅排列疏密有致,色彩对比丰富多彩,远看似墨 写意,近看如工笔传神,寓统一于变化之中。中 国有蝴蝶1200余种,除国家保护品种和珍稀种不 能用蝶画外,其他共有500余种普通蝴蝶可以利 用,为创造蝴蝶翅画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本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作者简介 : 于雪 (9 3一) 女 , 龙 江 鸡 西 人 , 宁 科 技 学 院 18 , 黑 辽 管理学院助教.
物 、 艺 品 和文 化 场所 。主要 包 括 : 工 口头传 统 ; 统 传 表 演艺术 , 民俗 活动 , 礼仪 、 节庆 ; 有关 自然 和宇 宙 的 民间传统 知识 和实 践 ; 统技 艺 和经验 ; 传 与上 述表 现
形 式相关 的文化 空 间… 。“ 物 质文 化 遗 产 ”在 我 非 国主要 是从 民族 民间 文化遗 产演 变而来 。本溪作 为
收 稿 日期 :0 0—1 21 2—1 5
东 北大秧 歌 的音乐 曲牌 , 取代 了山西社 火音乐 , 表 在 演方 式上 如 “ 街 ”、 定 场 ”、 走 阵 ”, 全 采 用 了 踩 “ “ 完
东北 大秧 歌 的阵式 ; 次 , 锣 鼓 伴 奏 上 , 吸 收 了 其 在 它
东北 地方 戏 曲 中 的“ 急 风 ” “ 锤 ” 急 、乱 的特 点 , 社 使 火 的锣鼓 伴奏 与戏 曲打 击乐 融 会 合 一 , 成 了 自己 形
时为个 人视 为其 文化 遗 产 组 成 部分 的各 种 实 践 、 观
念 表 达 、 现 形 式 、 识 、 能 及 其 有 关 的工 具 、 表 知 技 实
市 级
民 间 文 学 民 间 音 乐
民 间 美 术
本 溪 民 间 传 说 桓 喷儿 乐 ; 溪 鼓 乐 本
桓 仁 农 民 版 画
史。
1 本 溪 市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 资 源分 析
1 1 资源构成 .
联 合 国教科 文组 织 在《 保护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公
民间舞蹈
本溪溪湖小车舞 ; 本溪溪湖龙舞
本溪城市介绍民俗文化旅游景点推介PPT图文课件

本溪地方菜系
辽菜
本溪的辽菜以鲜、香、嫩、滑为 特点,注重火候和调味的技巧, 代表菜品有红烧狮子头、葱烧海
参等。
满族菜
本溪的满族菜以清、鲜、爽、嫩为 特点,注重食材的原味和营养价值 ,代表菜品有白肉血肠、锅包肉等 。
农家菜
本溪的农家菜以绿色、健康、天然 为特点,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季节性 ,代表菜品有柴火鸡、炖豆腐等。
本溪美食节活动
本溪美食节
本溪每年都会举办美食节活动, 届时会有来自各地的美食摊位聚 集在一起,供游客品尝各种美食 。
地方小吃大赛
本溪还会举办地方小吃大赛,评 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小吃,并 颁发奖项。
05
本溪旅游发展现状与பைடு நூலகம்望
本溪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资源丰富
本溪拥有众多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景 点,如满族文化村、传统手工艺品制 作工坊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 验。
本溪城市介绍民俗文化 旅游景点
授课人:XXX
日期:XXX
目录
➢ 本溪概述 ➢ 本溪民俗文化旅游景点 ➢ 本溪民俗文化活动 ➢ 本溪美食文化 ➢ 本溪旅游发展现状与展望
01
本溪概述
地理位置
01
本溪位于辽宁省东部,地处长白 山脉与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是 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 。
02
本溪交通便利,有沈丹铁路、高 速公路和国道贯穿全境,与周边 城市联系紧密。
03
本溪民俗文化活动
本溪剪纸艺术
总结词
本溪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深受游客喜爱。
详细描述
本溪剪纸艺术源于民间,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作品以细腻、传神而著称, 题材多取自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以及百姓生活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 乡土情怀。
浅谈本溪县全堡寸跷秧歌

2020-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间奇葩浅谈本溪县全堡寸跷秧歌曹竞予(本溪满族自治县文化馆,辽宁本溪117000)摘要:寸跷秧歌,亦称踩寸子,是本溪地区满族民俗秧歌。
寸子之名源于满族妇女所穿木底高跟“花盆鞋”的民间称谓。
民间艺人受到河北平地跷和矮跷的启发,在满族妇女木底高跟鞋的基础上仿制了寸跷,上装踩上了寸跷后,为了保持平衡,双脚不停错步,胳膊前后甩摆。
这种在自然扭动中展现出来人体曲线美和大伸大展的动律,加上脚和腿的跺颤,突出了上装舞蹈中的“浪”劲,因此,形成了只有上装踩跷的寸跷秧歌。
关键词:本溪县;全堡;寸跷秧歌中图分类号:J72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192-01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1332007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溪县全堡寸跷秧歌位列其中。
早在1981年,由文化部、国家民族委员会等牵头,在我国历史上首次普查、收集和整理民间文艺集成,“本溪寸跷”就以鲜明的民族特色流传于本溪民间,被国家收录于“中国民间舞蹈集成”。
秧歌作为一项平民文化活动,近年来已经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
作为具有满族特色的全堡寸跷秧歌,以独特的风格展现它的魅力。
它以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辽东满族欣赏习惯与汉民族习俗相融合,激荡、升华后逐渐成形。
长期以来,源自不同地区的民间艺人,在不同年代受不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寸跷秧歌进行了多种多样的编排和创新。
但它依然传承保留着满族先人古老的舞蹈动作特色。
一、本溪县全堡寸跷秧歌的起源要谈本溪县全堡寸跷秧歌,首先要对其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了解,对满族历史有着一定的认识。
寸跷秧歌又名踩寸子,因表演者脚踩六寸矮跷而得名。
宋代汉族女子缠足之风盛行,许多年轻后生无事可做,就聚在村头树荫下欣赏小脚女人走路的姿态。
后来,有人便做了矮跷,踩在足下互相嬉戏,一来二去,竟形成了一种表演方式。
辽宁本溪的民俗介绍

1
2
3
5
4 6
7
9 8
• 本溪历史悠久,在庙后山考古发掘出的古人类文 化遗址表明,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人类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不仅填补了我国 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的空白,而且为研 究东北亚人类分布和转移提供了可贵的历史资料。 • 本溪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旅游城市,拥有汉、满、 回、朝、蒙等30多个民族,其中满族是本溪市人 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本溪 满族自治县和桓仁满族自治县。本溪地区的满族 历史悠久其民俗极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 满族的服饰 6 满族的服饰比较有传统特色,主要体现在服装 主要有四种形式:旗袍(即长袍)、马褂、坎肩、 夸裤。旗袍不分季节,男女均可以穿。马褂则为 有一些身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时穿着。 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老的妇女主要为御寒,年 轻妇女讲究质地、款式、花样、颜色,用以衬托 体态美。套裤是无裤腰的棉裤筒,以两条背带固 定,多为老年妇女冷天的穿着。满族人穿长裤与 其民族不同的是必须扎系的腿带一般是白色的 或 绿色、黄色等,较之女人的要长得多,尤其 上山下地的男人腿带大都扎到膝盖下。
本溪民俗文化概览 • 桓仁农民版画 1 一道道青山,蕴藏着无数的神奇;一弯 弯碧水,滋润出绚丽的奇葩。桓仁农民, 用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用一颗颗清澈玲 珑的心,创作出一幅幅震撼中国乃至世界 艺术殿堂的美术作品,成为奇特的艺术现 象,因而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桓仁现代 民间绘画画乡”。
• 蝴蝶翅画 2 蝴蝶翅画具有辽宁地方特色,它是高档旅游 艺品,有纪念性、艺术性,有赠送和收藏价值。蝴 蝶翅画有天生丽质,绢绸丝绒般的质感,在不同 角度泛出耀眼光泽和自然美丽图案纹理。蝴蝶翅 画特点有:1.巧夺天工,翅画体现蝶的纹理特点, 使之与翅画造型结构相吻合,看上去片片蝶翅似 有丝绒感,翅画厚薄紧密,繁而不乱,一旦置于 亮处,光彩耀眼。2.妙趣横生,吸取中国画的特点, 蝶翅排列疏密有致,色彩对比丰富多彩,远看似墨 写意,近看如工笔传神,寓统一于变化之中。中 国有蝴蝶1200余种,除国家保护品种和珍稀种不 能用蝶画外,其他共有500余种普通蝴蝶可以利 用,为创造蝴蝶翅画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本溪四方台简介

本溪四方台简介本溪四方台位于中国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上固台镇境内,是一座集旅游、休闲、观光和宗教活动于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它是本溪市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辽宁省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四方台得名于其地形独特而形似四方的台地,总面积约3.4万平方米,海拔约150米。
作为本溪市的象征性建筑,四方台被誉为“本溪之髓,异秀世界”。
这里的溪流纵横交错,森林茂密,景色秀美,是一处天然的生态资源。
四方台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历史文化而吸引着广大游客。
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清澈的溪水从山间流淌而过,形成了多个瀑布和飞泉,潺潺流水给人以宁静舒适之感。
四方台还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山体上郁郁葱葱的松柏、悬崖峭壁上的奇松怪石,以及各种珍稀的花卉、草本植物,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除了自然景观,四方台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值得一游。
传说中,四方台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相传古代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修炼仙道,并留下了他的足迹。
因此,这里也成为了道教文化的圣地,每年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
山顶上建有张道陵像和道教庙宇,宛如世外桃源。
除了道教文化,四方台还保存着许多历史遗迹和文物。
在四方台的西、北两侧,有大量的石刻和石碑,这些石碑大多有着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中最著名的是被誉为“石刻艺术瑰宝”的“龙凤宝石碑”,它是中国石刻艺术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石头花”,其中的浮雕艺术精美绝伦,堪称石雕的杰作。
除了观光和文化活动,四方台还是一处具有休闲度假功能的风景名胜。
园区内设有丰富的配套设施,如休闲广场、游乐设施、餐饮场所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漫步山间小道,欣赏美景,还可以尝试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如民间舞蹈、民俗竞技等。
此外,园区还有一些传统手工艺品供游客购买,如漆器、陶瓷等,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
作为旅游景点,四方台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园区内设有展览馆和博物馆,展示了本地的历史文化和风景特色,可以让游客更加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
本溪的风俗作文400字

本溪的风俗作文400字Benxi is a city with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its customs and tradition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the local identity.本溪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它的风俗习惯在塑造当地的身份认同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On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customs in Benxi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edding ceremony, which is a grand and symbolic event that reflects the values and beliefs of the local people.本溪最吸引人的风俗之一就是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这是一个庄严而富有象征意义的盛大活动,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价值观和信仰。
The wedding ceremony typically involves elaborate rituals and customs, such as the bride's hair combing ceremony, the exchange of betrothal gifts, and the tea ceremony, all of which are deeply rooted in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s.婚礼仪式通常涉及复杂的仪式和风俗习惯,比如新娘的梳妆仪式、订婚礼物的交换以及茶道仪式,所有这些都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中。
Another notable custom in Benxi is the practice of filial piety, which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respecting and caring for one's parents and elders. This custom is reflected in various aspects of daily life, such as the observance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the performance of ancestral rites, and the adherence to Confucian values.本溪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风俗习惯是尊孝,它强调尊重和关爱父母和长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