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民俗介绍

合集下载

本溪满族民俗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与开发策略

本溪满族民俗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与开发策略

与应用情况进行 调研 , 为本溪 满族 民俗旅 游资 源丰 富多 认 彩, 具有 良好的旅游 开发与应用价值 ; 根据 目前 应用 现状 , 为 丰 富本溪旅游产品 , 足不同层次 的游客需求 , 满 推动本溪 旅
游业的发展 , 亟待 进 一 步 开 发 。
12 存在不足 .
第一 , 本溪市人文旅游资源和 自然旅游资 源都很丰 富,
各部进而 入 关 统一 全 中国 奠定 了基础 ) 二 , 族 歌 舞 。 第 满
( 门 山 国家 森 林 公 园— — 为 大力 挖 掘 和 弘 扬 满 族 文 化 , 关 开
原 汁原味 , 往往是 局部 展示或 为 了取悦 游客 而随 意进 行修
改, 容易 给游客造成误导 , 没有 真正原汁原 味地再现 民俗 文 化, 也就 没有真正尊重这一民族 民俗。
景 区名称 地理位置
本 溪 县
1 桓仁五女山风景 区 桓仁县 A A级 领李满柱率军挺 进辽 宁, 从 驻扎 于五女 山。五 女山 因此被 视为满族文 明的发祥和启运之地 。 2 本溪水洞风景名 胜区 本溪溪关 门山国家森林公 园
本溪县
A A级 满族 歌舞 : 从 宫廷舞 ; 满族信仰 民俗 : 萨满舞
收 稿 日期 :0 0—1 21 0—3 0
作者简介: 陈丹( 8 一 , 蒙 , 丹东 辽宁 1 0 )女( 古)辽宁 9 人, 科技学院管理学院讲-. 师
第 1 2卷
第 4期
辽 宁科 技学 院学报
V 11 N . o.2 o4
21 0 0年 l 2月
序号

J U N LO I O I G I S I U E O C E C N E HN L G D c O R A FLA N N N T T T FS I N EA D T C O O Y e . 2 1 00

辽宁本溪文案短句

辽宁本溪文案短句

辽宁本溪文案短句
1. 辽宁本溪,山水如画,美不胜收。

2. 本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3. 在本溪,感受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4. 漫步本溪,感受它的宁静与祥和。

5. 本溪,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6. 在本溪,品味传统的美食与文化。

7. 本溪,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城市。

8. 在本溪,体验独特的民俗风情。

9. 本溪,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旅游胜地。

10. 漫步本溪,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力量。

11. 在本溪,探索历史的足迹与文化的传承。

12. 本溪,一个让人心灵得到净化的地方。

13. 在本溪,感受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14. 本溪,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城市。

15. 在本溪,领略独特的建筑风格与艺术氛围。

16. 本溪,一个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活力。

17. 在本溪,体验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18. 本溪,一个让人心情愉悦的旅游目的地。

19. 在本溪,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20. 本溪,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文化之都。

本溪文化定位与文化内涵研究

本溪文化定位与文化内涵研究

本溪文化定位与文化内涵研究本溪文化是本溪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物质资源、人文精神、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以本溪地域文化为主要内容。

本溪文化从属于华夏文化的东北文化,但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本溪地域文化是在地方特有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在人类社会千百年的演化过程中传承与积淀下来的,它是本溪人民运用智慧改造自然的缩影,因此,它从历史的角度决定着本溪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本溪文化溯源。

本溪文化传承至今,可考的历史已有30多万年。

本溪满族自治县庙后山遗址是目前东北地区发现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30多万年,被称作“东北第一人的故乡”。

遗址中出土的石器有的经过交互打击方法进行了特殊加工,这形成了庙后山石器的一大特点,代表了当时较先进的石器制作水平。

这种“工艺”可以说是本溪地域文化的“雏形”。

新石器时期,本溪地区人类活动逐渐频繁,桓仁满族自治县的凤鸣、牛鼻子遗址,本溪满族自治县的东崴子、三角洞、张家堡等遗址,都属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6000-4500年。

此时本溪地区的人类社会开始出现了原始的农业。

商、周、春秋时期,本溪社会进一步繁盛,太子河和浑江流域的该时期遗址和墓葬分布密集,马城子遗址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马城子遗址由于洞穴墓地表现出的文化面貌独特、内涵丰富,已被命名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马城子文化”,这说明当时社会文化已经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特质。

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各诸侯国交流增多,中原文化进入本溪,对土著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最终致使两者相互融合,第一次文化交流在此形成。

铁器和货币的传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太子河畔的威宁营战国遗址,是本溪地区最早的城市遗址。

西汉晚期,浑江流域迅速崛起的高句丽民族在桓仁地区建立政权,建造五女山山城作为都城,第一代王朱蒙和第二代王琉璃明王曾在此执政。

历经魏晋,直到唐朝初期,本溪地区一直为高句丽的主要活动区域。

本溪地区保存着大量高句丽时期的遗址,出土了一批具有特色的高句丽文物,这些都是高句丽文化的直接见证。

本溪文化

本溪文化

本溪历史十分悠久,根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先祖在此繁衍生息,部族中的团团篝火点燃起人类历史的发展兴旺。

战国时期,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本溪地区部分为燕国辽东郡所辖,部分为外族胡人所据;直至公元前221年,秦在灭燕的同时不仅得到了燕国所属疆域,也向北扩充了自己的实力,继而秦始皇划天下为36郡,本溪地区归属辽东郡襄平县。

汉代继承了秦的疆域划分,至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又增设了乐浪、玄菟茧、真番、临屯4郡;随后到了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扶余王子朱蒙避难逃亡至纥升骨城(即今桓仁县的五女山),建立了高句丽政权。

辽东边墙在本溪的崇山峻岭中,时断时续地可见一条城墙,有的是石砌而成,有的是土垛而成;有的布满了青苔,显示出年代的久远;有的则已经倒塌。

这道墙便是著名的明代辽东边墙,即明长城的延伸。

明王朝建立后,迅速统一了东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对东北广大地区行使有效管辖,于洪武四年(1371年)置定辽都卫于辽阳(后改为辽东都司),永乐七年(1409年)又置奴儿干都司,对女真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实行招抚和暴力相结合的政策。

随着往来的频繁和汉族、女真族、蒙古兀良哈三卫等部的内部经济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民族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抵御女真族、蒙古兀良哈三卫等部的骚扰,应付瓦剌和鞑靼的战争,明王朝采纳了辽东都司指挥使毕恭的建议,在提督辽东军务的王翱的协助下,修筑了辽东边墙。

辽东边墙从正统七年(1442年)开始修建,首先修建的是辽西、辽河套一带的边墙,历史上称为“西墙”,主要是防止兀良哈三卫等部的南袭。

后女真族势力在辽东一带发展起来,并经常袭扰辽东地区。

成化三年(1467年),明军击败建州女真李满柱,然后着手经营辽东的东部边防,修筑东路自开原抵鸭绿江边墙。

直到成化十七年(1481年),才全部完成边墙修建任务,历时39年。

到明万历年间,由于女真部族势力强大,不断威胁着明王朝的统治,于是在距清河城10余公里的地方又筑边墙,又称内边墙。

辽宁省本溪市八卦城简介

辽宁省本溪市八卦城简介

辽宁省本溪市八卦城简介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作为辽宁省的一个重要地级市,本溪市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八卦城。

八卦城坐落在本溪市南部的一个山峰上,被山脉环绕,景色优美。

八卦城得名于其建筑布局,整个城市呈现出八卦图案的形状,以八卦为基础设计建造。

这种布局既有道家的哲学思想,又体现了宇宙的无限变幻,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平衡的感觉。

八卦城的建筑风格独特,大量采用明清时期的建筑技艺,以木质结构为主。

城内有众多的宫殿、庙宇和园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八卦城的正殿和太和殿。

这些建筑都经过精心的修复和保护,保留了其原始的风貌,让游客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皇宫之中。

八卦城的景区面积相当大,游览整个城市需要花费相当一段时间。

在游览过程中,游客可以欣赏到城市内外的美景,尤其是城市周围的山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八卦城还有多个园林景点,如花香园、竹海、荷塘等,都是非常值得一游的地方。

除了自然景观外,八卦城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城内有多个博物馆和文化遗址,展示了本地的历史和文化。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这些博物馆和遗址来了解本溪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

在八卦城的表演场馆,还有各种传统文艺演出,如戏曲、舞蹈和音乐等,让游客感受到本地的艺术氛围。

此外,八卦城还有丰富的特色美食。

本溪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产出了许多独特的农产品和海产品。

在八卦城的各个餐馆和小吃摊位,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本地特色菜肴,如烤鸭、水果、海鲜等。

这些美食不仅口感鲜美,而且有益健康,深受游客的喜爱。

总之,八卦城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旅游目的地。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吸引着各地游客。

无论是赏景、品味美食还是感受文化,八卦城都能给游客带来难忘的体验。

如果你计划去辽宁省旅游,不要错过这个美丽的城市。

本溪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研究

本溪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研究

质特 征 。二 是从 空 间 组织 进 行 界 定 , 其 代表 是 肖雁
飞 。他认 为文化 创意 产业 园本 质是新 产业 空 间的一 种 新形 式 , 是基 于特 定 的当地 文 化 和 制度 背 景 所 形 成 的创意 网络 , 创意 活动在 城 市特定 空 间相 邻集 聚 , 大量 创意 企业 和相关 机构 通过 竞争 和合作 关 系形成
旅游 目的地 , 具有 娱 乐 、 文化功能 , 同时 还 是产 业 集
聚区, 能够 改善旅 游 目的地 的产 业结 构 , 带 动地 方经
济发 展 , 并 传承 优 秀传 统文 化 。
2 民俗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园的 建 立 意 义
本溪 位 于 辽 宁省 东 部 山城 , 在 这 块 土地 上 生活
摘要 : 建设 “ 本溪 民俗文化创意产业 园” , 可实现本 溪文化 的率先 突破 发展 。其 建设 可从健 全相 关法规政策 ; 进行 整体规
划, 清晰其单元共生模 式 ; 积极培养人才资源 , 完善创 意设计 ; 充分利 用现代 高科技手段 , 增 强 园区的创意及吸 引效果 等几 方
面着手。从而打造 本溪文化 品牌 , 发展 本溪文化 产业。
定, 如 王缉 慈认为 文 化 创 意产 业 园 就是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集群 , 其 特征 主要是 创意人 群生 活和 工作结 合 、 文 化 产 品生产 和消 费结 合 、 有 多样 化 的宽松 的创 意 环
境 和独 特 的本地 人文 特征且 与世 界各 地有 密切 的联 系 。这一概 念指 出了文化创 意产 业 园相互联 系 的本
辽 宁科 技学 院学报 文章 编号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3 7 2 3 . 2 0 1 3 . 0 3 . 0 2 0

本溪城市介绍民俗文化旅游景点推介PPT图文课件

本溪城市介绍民俗文化旅游景点推介PPT图文课件
,味道鲜美。
本溪地方菜系
辽菜
本溪的辽菜以鲜、香、嫩、滑为 特点,注重火候和调味的技巧, 代表菜品有红烧狮子头、葱烧海
参等。
满族菜
本溪的满族菜以清、鲜、爽、嫩为 特点,注重食材的原味和营养价值 ,代表菜品有白肉血肠、锅包肉等 。
农家菜
本溪的农家菜以绿色、健康、天然 为特点,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季节性 ,代表菜品有柴火鸡、炖豆腐等。
本溪美食节活动
本溪美食节
本溪每年都会举办美食节活动, 届时会有来自各地的美食摊位聚 集在一起,供游客品尝各种美食 。
地方小吃大赛
本溪还会举办地方小吃大赛,评 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小吃,并 颁发奖项。
05
本溪旅游发展现状与பைடு நூலகம்望
本溪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资源丰富
本溪拥有众多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景 点,如满族文化村、传统手工艺品制 作工坊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 验。
本溪城市介绍民俗文化 旅游景点
授课人:XXX
日期:XXX
目录
➢ 本溪概述 ➢ 本溪民俗文化旅游景点 ➢ 本溪民俗文化活动 ➢ 本溪美食文化 ➢ 本溪旅游发展现状与展望
01
本溪概述
地理位置
01
本溪位于辽宁省东部,地处长白 山脉与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是 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 。
02
本溪交通便利,有沈丹铁路、高 速公路和国道贯穿全境,与周边 城市联系紧密。
03
本溪民俗文化活动
本溪剪纸艺术
总结词
本溪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深受游客喜爱。
详细描述
本溪剪纸艺术源于民间,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作品以细腻、传神而著称, 题材多取自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以及百姓生活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 乡土情怀。

立冬节气习俗:各地立冬习俗汇总.doc

立冬节气习俗:各地立冬习俗汇总.doc

2018年立冬节气习俗:各地立冬习俗汇总本溪立冬民俗:满族风情浓本溪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汉、满、回、朝、蒙等20多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达到41万人。

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

特别是汉八旗人家的“还愿香”、“太平香”,均争取在立冬左右举办。

祭祀活动主要有跳虎神。

扮演虎神的神匠(单鼓艺人)在初冬十月小阳春的大好节气,在院里院外。

屋里屋外,表演绝活,能施展出艺人的武功特点。

汉军旗满八旗大部分都在初冬十月小阳春的季节中。

家家相连,接连不断地举办烧香活动。

汉军八旗人家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人家称“烧荤香”。

“烧荤香”要大操办5—7天,宰三口猪。

第一口猪祭天,第二口猪祭祖,第三口猪祭“歪梨妈妈”。

一般农家三至五年才能筹办一次“烧荤香”的还愿香。

有许多“烧太平香”则是差不多一年一次,大部分不宰猪而以鸡代替,中等家宰二十一只鸡,一般家宰七只鸡,此称为“烧素香”。

居住在新宾地区的满八旗、汉军旗人家,对“烧香祭祖”通称为“唱家戏”。

汉军旗人家“烧旗香跳虎神”是十分热闹的祭祖仪式,其中唱、念、做、打俱全,特别是虎神装扮得活龙活现,翻滚跳跃,能者可窜房越脊,在房脊上滚动、翻动。

还有光着脚穿着一层布的虎爪,跑跳着登刀(是在高梯子上一层层绑上铡刀)而上房脊,为此看热闹的人从十里八村纷纷而至,均要一饱眼福。

汉军旗人家“烧旗香跳虎神”观众最多。

观众不但饱观跳虎神的全貌,而且可看到摆腰铃、顶水碗、耍鼓绝活,即头顶水碗,两臂上伸支起鼓来团团转,两臂弯曲手腕端平食指各挂一鼓旋转,甩起腰铃鹞子翻身接鼓打在点上。

与此同时还能看到霸王鞭的各种翻滚跳蹦,鲤鱼卧莲,一支花棍玩耍于手掌、手背、左肩、右肩、左膝、右膝上,二郎担山、脚踢花棍、轱辘毛就地十八滚、站打四面、卧打八方,这条棍花样繁多,为此亦称花棍。

一般三鼓神匠可打三十九节,精悍神匠能打五六十个节数,此种汉军八旗人家“烧旗香跳虎神”是十分吸引观众的大好家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泡菜 8 泡菜是朝鲜族的传统美味佳肴,腌泡菜的方法 依各地习惯而不同,现在流行法就有10多种。一 般腌法:是选出包心较紧棵头较大的秋白菜,去 掉一层菜帮,洗干净后放进淡盐水缸里浸泡几天, 然后用清水洗净,再把白菜一片一片地掰开,涂 匀调味料。这些调味料是用食盐、捣碎的大蒜、 生姜、辣椒面和其他味料综合调拌制成的。最后, 把这些涂抹好调料的白菜渍放在大缸里加以密封, 约半个月后就可以食用。朝鲜族泡菜又称高丽咸 菜式辣白菜,独特的风味也受到其他各民族的喜 爱。
• 辽砚 3 本溪桥头石所制的砚称为辽砚,以其独特的石 材、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名扬天下。历史上曾一度跻身于中国“四大名 砚’’(端砚、歙砚、罗纹砚、辽砚)之一,有 “南为端砚、北为辽砚”之说。辽砚的造型基本 以龙凤为主,兼有其它动植物形象。主要以手工 雕刻技术为主,其作品均是根据云石的颜色、纹 理、形态精心设计巧妙运用而成的。从选材、构 图、造型到技法的运用,均与石料浑然一体、天 然合一。同时还融会贯通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 画、篆刻艺术,是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都非常高 的珍品。
本溪民俗文化概览 • 桓仁农民版画 1 一道道青山,蕴藏着无数的神奇;一弯 弯碧水,滋润出绚丽的奇葩。桓仁农民, 用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用一颗颗清澈玲 珑的心,创作出一幅幅震撼中国乃至世界 艺术殿堂的美术作品,成为奇特的艺术现 象,因而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桓仁现代 民间绘画画乡”。
• 蝴蝶翅画 2 蝴蝶翅画具有辽宁地方特色,它是高档旅游 艺品,有纪念性、艺术性,有赠送和收藏价值。蝴 蝶翅画有天生丽质,绢绸丝绒般的质感,在不同 角度泛出耀眼光泽和自然美丽图案纹理。蝴蝶翅 画特点有:1.巧夺天工,翅画体现蝶的纹理特点, 使之与翅画造型结构相吻合,看上去片片蝶翅似 有丝绒感,翅画厚薄紧密,繁而不乱,一旦置于 亮处,光彩耀眼。2.妙趣横生,吸取中国画的特点, 蝶翅排列疏密有致,色彩对比丰富多彩,远看似墨 写意,近看如工笔传神,寓统一于变化之中。中 国有蝴蝶1200余种,除国家保护品种和珍稀种不 能用蝶画外,其他共有500余种普通蝴蝶可以利 用,为创造蝴蝶翅画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 朝鲜族服饰 7 朝鲜族人民不仅能歌善舞,喜爱音乐,而且注 重衣着打扮,讲究仪表。朝鲜族人民非常爱整洁, 历史上喜欢穿素色衣裳,因此有“白衣民族”之 称。他们服装最鲜明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 长布带打结。朝鲜族服装根据年龄、性别而稍有 不同。朝鲜族男子的裤子,裤腿和裤裆相当肥大, 最适合盘腿而坐。朝鲜族妇女的服装有裙子和袄。 裙子大体分为两种:缠裙和筒裙。服装装饰品大 体可分为头饰和腰佩。
• 本溪评书5 本溪评书历史久远,在解放前就曾活跃一时。 但是在旧社会,本溪的评书老艺人大多流落在市 区 几个破旧的茶社演出,如赵世海、赵玉璞、 宋海山等。解放后,评书人的地位得到了改善和 提高。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是本溪评书事业繁 荣昌盛、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1985年田连 元录制的长篇评书《杨家将》在全国各地电视台 相继播出后,反响强烈,首开了长篇电视评书的 先河,《水浒传》获首届中国广播文艺一等奖, 还有《刘秀传》、《小八义》、《包公案》等受 到全国听众、观众的欢迎。本溪的评书的特点是 拓宽了评书艺术表演的新领域;强烈的爱国主义 主线;独树一帜、独具风范;说书、教学相得益 彰。
• 春饼 9 春饼为汉族岁时传统食品,流行于本溪城乡, 于立春之日尤为火爆。所谓春饼,是指一种用面 粉 烙成的薄饼。宋代《岁时广记》引唐代《四 时宝镜》中记载:“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 菜,号春盘。”生菜指白苣、苦苣、莴苣之类蔬 菜,皆不煮熟,而是生挼去汁,盐醋拌食。每逢 立春之日,人们将生菜切细,以春饼卷着食用。 清代以后,大都改用炒菜作馅。当时用酱薰、炉 烧、盐腌的肉片或肉丝,拌以各种炒菜,以薄饼 卷而食之。直至今日,亦沿用此食法,炒菜多以 豆芽、肉丝、酸菜丝、粉丝、土豆丝、干豆腐丝、 葱丝、鸡蛋等为之。亦有以薄饼卷生菜、葱丝等 生食者。
• 本溪历史悠久,在庙后山考古发掘出的古人类文 化遗址表明,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人类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不仅填补了我国 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的空白,而且为研 究东北亚人类分布和转移提供了可贵的历史资料。 • 本溪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旅游城市,拥有汉、满、 回、朝、蒙等30多个民族,其中满族是本溪市人 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本溪 满族自治县和桓仁满族自治县。本溪地区的满族 历史悠久其民俗极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 满族的服饰 6 满族的服饰比较有传统特色,主要体现在服装 主要有四种形式:旗袍(即长袍)、马褂、坎肩、 夸裤。旗袍不分季节,男女均可以穿。马褂则为 有一些身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时穿着。 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老的妇女主要为御寒,年 轻妇女讲究质地、款式、花样、颜色,用以衬托 体态美。套裤是无裤腰的棉裤筒,以两条背带固 定,多为老年妇女冷天的穿着。满族人穿长裤与 其民族不同的是必须扎系的腿带一般是白色的 或 绿色、黄色等,较之女人的要长得多,尤其 上山下地的男人腿带大都扎到膝盖下。
• 根雕 4 美从生活来,美从自然来,而根艺这古老而独 特的传统造形艺术,它却取材于大自然,特别是 美丽富饶的山城-本溪,山山水水,得天独后的 地理条件,有取之不尽的枯朽根木,经过艺术加 工,化腐朽为神奇,注入艺术的生命力,栩栩如 生,它不仅给人们“神动之美,情动之真”,而且 特具有山城地方民族特色,令你心旷神怡,陶醉 其中。
1
2
3
5
4 6
7
9 8
家乡的特色民俗
——心咨1131班 邹**
本溪民俗文化介绍
本和发展起来的本溪 地域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本溪的版画、摄影、杂文等 群体艺术被中国文化艺术界称之为“本溪美术现 象”、“本溪杂文现象”;本溪的辽砚、木刻等 工艺品成为加强国际联系与交往的纽带;本溪的 朝鲜族农乐舞-乞粒舞被国务院收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此以外,一些具有浓郁 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也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群 众喜爱。如评书、二人转、东北大鼓、民间剪纸、 民间刺绣、农民版画、皮影戏等,以其特有的群 众性、娱乐性、直观性增强了在民间文化活动中 的影响,延续至今,经久不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