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对大学的注释

憨山大师对大学的注释
憨山大师对大学的注释

憨山大师对《大学》的注释

大学纲目决疑题辞

余十九弃笔研。三十入山绝文字。五十被谴。蒙恩放岭外。于今十四年矣。往来持钵五羊。诸子谬推为知言。时时过从问道。余卒无以应。若虚来实往。愧矣愧矣。间有以禅视者。余则若哑人吃黄檗耳。己酉秋日。偶乞食来。诸子具香斋于法社。余得捧腹。是诸子果我也。食讫。请益。余但吐粥饭气耳。含羞而别。舟还曹溪。思诸子饱我。非一日矣。竟莫酬尝。有以颜子问仁章请者。余咿呜而已。即有言不能遍。遍亦不能尽。而求悦可众心者。谈不易也。以诸子之食难消。腹犹果然。舟中睡足。闻侍者读大学。聒我疑焉。因取经一章。按纲目。设问答以自决。且引颜子问仁章。以参会之。如鼓刀然。两半饷而卒业。读之不成句。非文也。谛思自幼读孔子书。求直指心法。独授颜子以真传的诀。余则引而不发。向不知圣人心印。尽揭露于二百五言之间。微矣微矣。岂无目耶。嗟嗟。余年六十四矣。而今乃知。可谓晚矣。恐其死也。终于泯泯。故急以告诸子。诸子年或过余半。未半者。幸而闻此。可谓蚤矣。如良马见鞭影。一息千里。有若鹅王择乳。岂不以此为粥饭气耶。是特有感于一饭而发。愿诸子持此以饷天下之饿者。非敢言博施也。己酉中秋前二日。

方外德清书于须阳峡之舟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者。谓此乃没量大人之学也。道字。犹方法也。以天下人见的小。都是小人。不得称为大人者。以所学的都是小方法。即如诸子百家。奇谋异数。不过一曲之见。纵学得成。只成得个小人。若肯反求自己本有心性。一旦悟了。当下便是大人。以所学者大。故曰大学。

大学方法不多些子。不用多知多见。只是三件事便了。

第一要悟得自己心体。故曰在明明德。

其次要使天下人。个个都悟得与我一般。大家都不是旧时知见。斩新作一番事业。无人无我。共享太平。故曰在亲民。

其次为己为民。不可草草半途而止。大家都要做到彻底处。方才罢手。故曰在止于至善。

果能学得者三件事。便是大人。

两个明字。要理会得有分晓。且第二个明字。乃光明之明。是指自己心体。第一个明字。有两意。若就明德上说自己工夫。便是悟明之明。谓明德是我本有之性。但一向述而不知。恰是一个迷人。只说自家没了头。驰求不得。一日忽然省了。当下知得本头自在。原不曾失。人人自性本来光明广大自在。不少丝毫。但自己迷了。都向外面他家屋里讨分晓。件件去学他说话。将谓学得的有用。若一旦悟了自己本性光光明明。一些不欠缺。此便是悟明了自己本有之明德。故曰明明德。悟得明德。立地便是圣人。此就工夫为己分上说。若就亲民分上说。第一个明字。乃是昭明之明。乃晓谕之意。又是揭示之义。如揭日月于中天。即是大明之明。二意都要透彻

问。如何是至善。答。自古以来。人人知见。只晓得在善恶两条路上走。只管教人改恶迁善。此是旧来知见。有何奇特。殊不知善恶两头。乃是外来的对待之法。与我自性本体。了不干涉。所以世人作恶的可改为善。则善人可变而为恶。足见善不足恃也。以善不到至处。虽善不善。故学人站立不住。以不是到家去处。非可止之地。以此看来。皆是旧日知见习气耳。今言至善。乃是悟明自性本来无善无恶之真体。只是一段光明。无内无外。无古无今。无人无我。无是无非。所谓独立而不改。此中一点著不得。荡无纤尘。若以善破恶。恶去善存。此犹隔一层。即此一善字。原是客尘。不是本主。故不是至极可止之地。只须善恶两忘。物我迹绝。无依倚。无明昧。无去来。不动不摇。方为到家时节。到此。在己不见有可明之德在民不见有可新之民。浑然一体。乃是大人境界。无善可名。乃名至善。知此始谓知止。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一节

定字。乃指自性本体。寂然不动。湛然常定。不待习而后定者。但学人不达本体本来常定。乃去修习强要去定。只管将生平所习知见。在善恶两头。生灭心上求定。如猢孙入布袋。水上按葫芦。似此求定。穷年也不得定。何以故。病在用生灭心。存善恶见。不达本体。专与妄想打交滚。所谓认贼为子。大不知止耳。苟能了达本体。当下寂然。此是自性定。不是强求得的定。只如六祖大师。开示学人用心云。不思善。不思恶。如何是上座本来面目。学人当下一刀两段。立地便见自性。狂心顿歇。此后再不别求。始悟自家一向原不曾动。此便是知止而后有定的样子。又云。汝但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见心体。此便是知止的样子。所以学人贵要知止。知止自然定

静字与定字不同。定是自性定体。此静乃是对外面扰扰不静说。与定体远甚。何也。以学人一向妄想纷飞。心中不得暂息。只管在知见上强勉遏捺。将心主静。不知求静愈切。而乱想益炽。必不能静。何以故。盖为将心觅心。转觅转远。如何得一念休息耶。以从外求入。如人叫门不开。翻与守门人作闹。闹到卒底。若真主人不见面。毕竟打闹不得休息。若得主人从中洞开重门。则守门者亦疾走无影。而求入者真见主人。则求见之心。亦歇灭无有矣。此谓狂心歇处为静耳。若不真见本体。到底决不能静。故曰定而后能静

安字。乃是安稳平贴之义。又如安命之安。谓自足而不求余也。因一向求静不得。杂念纷纷。驰求不息。此心再无一念之安。而今既悟本体。驰求心歇。自性具足。无欠无余。安安贴贴。快活自在。此等安闲快活。乃是狂心歇处而得。故曰静而后能安

虑字不是妄想思虑之虑。亦不是忧虑之虑。乃是不虑之虑。故曰。易无思也。无虑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又曰百虑而一致。又曰。不虑而遍。正是者个虑字。谓未悟时。专在妄想思虑上求。即一件事。千思万虑。到底没用。也虑不到。多思多虑。于心转见不安。今既悟明此心安然自在。举心动念。圆满洞达。天下事物了然目前。此等境界不是聪明知见算计得的。乃是自心本体光明照耀。自然具足的。故曰安而后能虑得字。不是得失之得。乃是不渗漏之义。圣人泛应曲当。群情毕照。一毫不谬。彻见底原。一一中节。故谓之得。非是有所得也。初未明明德时。专用妄想思虑。计较筹度。纵是也不得。何以故。非真实故。今以自性光明。齐观并照。群情异态。通归一理。故能曲成而不遗。此非有所得。盖以不虑之虑。无得之得。故曰虑而后能得。言非偶尔合节。特由虑而合故。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一节

此释上本末先后之序。以验明明德亲民之实效也。就成己工夫上说。则以明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盖从根本说到枝末上去。今就成物上说。故从枝末倒说到根本处来。以前从一心知止上。做到虑而能得。到此则天下事物。皆归我方寸矣。今欲要以我既悟之明德。以揭示天下之人。愿使人人共悟。盖欲字即是愿力。谓我今既悟此明德之性。此性乃天下人均赋共禀者。岂忍自知而弃人哉。故我愿揭示与天下之人。使其同悟同证。但恐负此愿者。近于迂阔。难取速效。且天下至广。岂可一蹴而遍。故姑且先从一国做将去。所谓知远之近。若一国见效。则天下易化矣。昔尧都平阳。舜宅百揆。汤七十里。文王百里。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之君也。孰不从愿力来。余故曰。欲愿力也

身为天下国家之本。经文向后。总归结在修身上。可见修身是要紧的事。而此一件事。最难理会。岂是将者血肉之躯。束敛得谨慎端庄。如童子见先生时。即此就可治国乎。岂是身上件件做得模样好看。如戏场上子弟相似。即此可以平天下乎。故修身全在心上工夫说。只如颜子问仁。孔子告以克己复礼为仁。此正是真正修身的样子。随告之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此便是真正治国平天下的实事。若不信此段克己是修身实事。如何颜子请问其目。孔子便告之以四勿乎。且四勿。皆修身之事也。克己乃心地为仁之工夫也。克己为仁。即明明德也。天下归仁。即新民也。为仁由己。此己乃真己。即至善之地。故颜子隳聪明。黜肢体。心斋坐忘。皆由己之实效。至善之地也。夫人之一身作障碍者。见闻知觉而已。所谓视听言动。皆古今天下。人人旧有之知见。为仁须是把旧日的知见一切尽要刬去。重新别做一

憨山大师对大学的注释

憨山大师对《大学》的注释 大学纲目决疑题辞 余十九弃笔研。三十入山绝文字。五十被谴。蒙恩放岭外。于今十四年矣。往来持钵五羊。诸子谬推为知言。时时过从问道。余卒无以应。若虚来实往。愧矣愧矣。间有以禅视者。余则若哑人吃黄檗耳。己酉秋日。偶乞食来。诸子具香斋于法社。余得捧腹。是诸子果我也。食讫。请益。余但吐粥饭气耳。含羞而别。舟还曹溪。思诸子饱我。非一日矣。竟莫酬尝。有以颜子问仁章请者。余咿呜而已。即有言不能遍。遍亦不能尽。而求悦可众心者。谈不易也。以诸子之食难消。腹犹果然。舟中睡足。闻侍者读大学。聒我疑焉。因取经一章。按纲目。设问答以自决。且引颜子问仁章。以参会之。如鼓刀然。两半饷而卒业。读之不成句。非文也。谛思自幼读孔子书。求直指心法。独授颜子以真传的诀。余则引而不发。向不知圣人心印。尽揭露于二百五言之间。微矣微矣。岂无目耶。嗟嗟。余年六十四矣。而今乃知。可谓晚矣。恐其死也。终于泯泯。故急以告诸子。诸子年或过余半。未半者。幸而闻此。可谓蚤矣。如良马见鞭影。一息千里。有若鹅王择乳。岂不以此为粥饭气耶。是特有感于一饭而发。愿诸子持此以饷天下之饿者。非敢言博施也。己酉中秋前二日。 方外德清书于须阳峡之舟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者。谓此乃没量大人之学也。道字。犹方法也。以天下人见的小。都是小人。不得称为大人者。以所学的都是小方法。即如诸子百家。奇谋异数。不过一曲之见。纵学得成。只成得个小人。若肯反求自己本有心性。一旦悟了。当下便是大人。以所学者大。故曰大学。 大学方法不多些子。不用多知多见。只是三件事便了。 第一要悟得自己心体。故曰在明明德。 其次要使天下人。个个都悟得与我一般。大家都不是旧时知见。斩新作一番事业。无人无我。共享太平。故曰在亲民。 其次为己为民。不可草草半途而止。大家都要做到彻底处。方才罢手。故曰在止于至善。 果能学得者三件事。便是大人。 两个明字。要理会得有分晓。且第二个明字。乃光明之明。是指自己心体。第一个明字。有两意。若就明德上说自己工夫。便是悟明之明。谓明德是我本有之性。但一向述而不知。恰是一个迷人。只说自家没了头。驰求不得。一日忽然省了。当下知得本头自在。原不曾失。人人自性本来光明广大自在。不少丝毫。但自己迷了。都向外面他家屋里讨分晓。件件去学他说话。将谓学得的有用。若一旦悟了自己本性光光明明。一些不欠缺。此便是悟明了自己本有之明德。故曰明明德。悟得明德。立地便是圣人。此就工夫为己分上说。若就亲民分上说。第一个明字。乃是昭明之明。乃晓谕之意。又是揭示之义。如揭日月于中天。即是大明之明。二意都要透彻 问。如何是至善。答。自古以来。人人知见。只晓得在善恶两条路上走。只管教人改恶迁善。此是旧来知见。有何奇特。殊不知善恶两头。乃是外来的对待之法。与我自性本体。了不干涉。所以世人作恶的可改为善。则善人可变而为恶。足见善不足恃也。以善不到至处。虽善不善。故学人站立不住。以不是到家去处。非可止之地。以此看来。皆是旧日知见习气耳。今言至善。乃是悟明自性本来无善无恶之真体。只是一段光明。无内无外。无古无今。无人无我。无是无非。所谓独立而不改。此中一点著不得。荡无纤尘。若以善破恶。恶去善存。此犹隔一层。即此一善字。原是客尘。不是本主。故不是至极可止之地。只须善恶两忘。物我迹绝。无依倚。无明昧。无去来。不动不摇。方为到家时节。到此。在己不见有可明之德在民不见有可新之民。浑然一体。乃是大人境界。无善可名。乃名至善。知此始谓知止。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一节

齐物论——万物齐一的伟大思辨

齐物论——万物齐一的伟大思辨 中国古代历史中,文化名人灿若群星,其中不乏大哲学家、大文学家。但不论是哪方面,庄子都是一个不可不说的人物。明朝憨山大师说:“老之有庄,犹孔之有孟······上下千古负超世之见者,去老唯庄一人耳。”哲学上,他是道家学派的两大祖师之一,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文学上,他是先秦散文的集大成者,鲁迅说他“其文则汪洋恣肆,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为后世所称道。 而其著作《庄子》作为四大才子书之首,更是千古传诵的名著,是中华文化史上的瑰宝。对该书的评价,向来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苏轼认为杂篇中《盗跖》等四篇非庄子真迹,《让王》、《说剑》更是“浅陋不入于道”。王夫之则从思想内容及表达技巧差别上提出外篇也多不出于庄子的论断。到了现代,刘笑敢根据汉语词汇是从单字词向复合词发展的规律,从《庄子》一书中择道、德、性、命、精、神六词分析,发现内篇中六词虽常出现,却无组合出现者,而外篇杂篇中复合词则反复出现,因此认为内篇为庄子亲笔,这在《庄子》的评价史上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论证。由以上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都比较倾向于内篇为庄子亲笔,而外篇杂篇为庄子弟子或庄派学者所补的说法。 不论关于《庄子》的辩论有多么激烈,有一点却是为大家所共同认可的,那就是:《逍遥游》、《齐物论》是《庄子》一书中成就最高的两篇。其中《逍遥游》的成就主要在文学方面,而《齐物论》则是当之无愧的庄子哲学的最高成就的体现。《逍遥游》主要以隐喻为主,而《齐物论》则加强了论证的成分。历代大家都对《齐物论》推崇备至。当代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说《齐物论》是“庄之所以为庄者”。 关于《齐物论》名称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成玄英说:“夫无待圣人,照机若镜,既明权实之二智,故能大齐于万境,故以《齐物》次之”。有人认为是“齐物”“论”,即矛盾重点在物我和物物的关系;有人认为是“齐”“物论”,即矛盾重点在于人与人观点的不同。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齐物论》中的三大哲学问题,即:是非,有无,物我。 在庄子的年代,目之所及,尽是“与接为构,日以心斗”,人和人之间为了是非而争斗不息,庄子并没有肯定或是批判某一项是非,而是从根源上质疑“惹是生非”的正当性。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有“成心”,即“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极难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才会造成互相“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的情况。庄子认为,所谓是非,只不过是每个人自己认为的而已,连统一的标准都没有,又何谈正误。正如《齐物论》最后庄生化蝶的片段一样,连生死、梦醒都无法确定,又怎能确定是非呢?从这个角度来看是非,那些因是非而起的争端无疑就变得非常可笑了。 不仅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人心中有是非,即不同看法,即使是在同一个人心中,不同的事物同样有着是非,而且后者更为根本。既然没有所谓是非,那对于事物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呢?庄子有一个非常生动的词:“得其环中”,那些争端就像是一个环,把人团团包围,只有在这个环的中间,虚悬着,才能够不受是非争端的影响,才能够用理性的眼光来看这些是非。再回到段首的问题,庄子解决前者的方法是“齐论”,就像之前所说;而解决后者的方法,也是解决了更深的矛盾,就是“齐物”。齐物就包括了三个哲学命题的后两个:有无、物我。 对有无,庄子举出了梦与醒的例子。或许梦中在打猎,醒来才发现一无所有;梦中穷困潦倒,醒来才发现腰缠万贯。但梦中之人并不自知,自以为有,却不知梦中或许反倒是醒时,醒时却是梦中了。这样的辩论,如果一直说下去,就会有点诡辩的味道,但这又正是庄子哲学的伟大之处,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神奇的思想有神奇的作用,好人用它可以更加智慧,而坏人用它就会变得更加诡诈。 说过了梦与醒,庄子又说到了物与我的关系。庄子认为,人和动物植物的那些所谓差异,

一些劝善的诗

劝善的诗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曰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谗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盅和气二陈汤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曰曰忙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十劝世人篇】 一劝世人行孝道,父母恩情比山高;在家孝养爹和娘,胜如远处把香烧。二劝世人休争强,强人做事强人当;强中更有强中手,哪个强人好下场?三劝世人莫奸刁,刁里求财刁里消;来的容易失的易,因果不差半分毫。四劝世人莫乱淫,奸淫丑名到处闻;父母妻子无脸面,败德丧名罪业深。五劝世人莫贪财,贪得财多惹祸灾;几多有钱人不在,不如人在少贪财。六劝世人莫杀生,物我同是一般命;,伤他一命还一命。 七劝世人莫赌钱,赌钱之人坏心田;瞒心昧己把人骗,品德家产齐败完。八劝世人莫偷盗,偷盗罪恶真不小;非义之财莫可取,犯了王法罪不饶。九劝莫要斗闲气,斗气常惹灾祸起;不怕人心硬似铁,官法如炉不饶你;十劝世人多行善,与人方便自方便;多检己过少怪人,广修福慧结善缘。

治家格言 财也大,产也大,后代子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儿孙钱多胆也大,天般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少,产也少,后来子孙祸也少;若问此理是如何?子孙钱少胆子小,些微产业知自保,省吃俭用也过了! 创业常念(十富谣) 一、不辞辛苦走正路,理当富。 二、买卖公平多主顾,忠厚富。 三、听得鸡鸣离床铺,勤奋富。 四、手脚不停理家务,劳动富。 五、当防火盗管门户,谨慎富。 六、不去为非犯法度,守分富。 七、合家大小相帮助,同心富。 八、妻儿贤慧无欺妒,帮家富。 九、教训子孙立门户,传家富。 十、存心积德天加护,为善富。

《醒世歌》《费闲歌》明朝憨山大师

醒世歌是由明朝憨山大师所作脍炙人口的禅诗: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从来硬弩弦先断惹祸只因闲口舌是非不必争人我世事由来多缺陷吃些亏处原无碍春日才看xx 绿xx 终是三更梦老病死生谁替得人从巧计夸伶俐 谄曲贪嗔堕地狱耐烦作事好商量每见钢刀口易伤招愆多为狠心肠彼此何须论短长幻躯xx 免无常退让三分也不妨 xx 又见菊花黄

富贵还同九月霜酸甜苦辣自承当xx 从容定主张公平正直即天堂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盅和气xx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憨山大师xx 讲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挂碍xx 静坐也徒然出家容易守规难信愿全无总是闲净戒不持空费力纵然落发也徒然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xx 也徒然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情性攀缘空费力不成道果也徒然听闻容易实心难侮慢xx 总是闲自大贡高空费力聪明盖世也徒然学道容易悟道难不下功夫总是闲能信不行空费力空空论说也徒然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身在关中心在外千年不出也徒然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拜佛容易敬心难意不虔诚总是闲五体虚悬空费力骷髅嗑破也徒然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xx 居诗天地存吾道,xx 老更亲。闲时开碧眼,一望尽黄尘。喜得无生意,消磨有漏身。几多随幻影,都是去来人。发不如心白,形还似木枯。众缘闲处尽,一念看来孤。天已容竦拙,禅应离有无。 xx 当落日,步步是归途。生理元无住,流光不可攀。谁将新日月,换却旧xx。独坐唯听鸟,开门但见山。 幻缘消歇尽,何必更求闲。混世多生厌,归山念自休。几曾千载计,特为一人留。浩浩成空劫,涓涓积巨流。但观清静理,身世总如浮。身已难凭藉,支离各有因。暂时xx 四大,终是聚微尘。万籁含虚寂,xx 本真。 从来声色里,迷误许多人。斗大一庵居,其中任卷舒xx 生户牖,星月挂庭除。 念息心愈寂,尘消境自如。南熏时入座,飒飒六窗虚。饱食无余事,高眠昼不分。晦明殊未觉,钟鼓几曾闻。四面帏青嶂,和身卧xx。谁言茶力健,能遣睡魔军。

憨山大师

《法华经通义》、《憨山梦游集》、、《憨山语录》、《大乘起信论直解》《楞严经通议》《楞严经悬镜》《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净宗法要》《金刚决疑》。 还有很多诗,例如《醒世歌》;如那首忘了名字的:一片寒心雪夜,数声破梦残钟,炉内香销宿火,窗前月上孤峰。 还有一部很短的论《初心修悟法要》,我认为很经典,全文录下: 一、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活计,所 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万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执之具,元无实法与人。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影子。於此用力,故谓之修。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非除此心之外,别有可修可悟者。以心体如镜,妄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垢耳。故曰想相为尘,识情为垢。若妄念消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尔如此。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内薰为因,外藉善知识引发为缘,自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死根株,一时顿拔,岂是细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荷,单刀百人者,诚难之难。古人道:「如一人与万人敌」,非虚语也。 「二、修悟下手处」 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盖因不得直捷下手处,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抟量,遏捺妄想,光影门头做工夫。先将古人玄言妙语,蕴在胸中,当作实法,把作自己知见。殊不知,此中一点用不着。此正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如今做工夫,先要铲去知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谛信自心,本来乾乾净净,寸丝不挂;圆圆明明,充满法界;本无身心世界,亦无妄想情虑。即此一念,本自无生。现前种种境界,都是幻妄不实,唯是真心中所现影子。如此勘破,就於妄念起灭处,一觑觑定,看他起向何处起,灭向何处灭。如此着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当下冰消瓦解,切不可随他流转,亦不可相续。永嘉谓:「要断相续心」者此也。盖虚妄浮心,本无根绪,切不可当作实事,横在胸中。起时便咄,一咄便消。切不可遏捺,则随他使作,如水上葫芦。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一边,单单的的,提此一念,如横空宝剑,任他是佛是魔,一齐斩绝,如斩乱丝。赤力力挨拶将去,所谓「直心正念真如」,正念者,无念也。能观无念,可谓向佛智矣。修行最初发心,要谛信唯心法门。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多少佛法,只是解说得此八个字。分明使人人信得及,大段圣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两路。一切善恶因果,除此心外,无片事可得,盖吾人妙性天然,本不属悟,又何可迷?如今说迷,只是不了自心本无一物,不达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碍,故说为迷。一向专以妄想生灭心,当以为真,故於六尘境缘,种种幻化,认以为实。如今发心趣向,乃返流向上一着,全要将从前知解,尽情脱去,一点知见巧法用不着,只是将自己现前身心世界,一眼看透,全是自心中所现浮光幻影。如镜中像,如水中月。观一切音声,如风过树;观一切境界,似云浮空。都是变幻不实的事。不独从外如此,即自心妄想情虑,一切爱根种子,习气烦恼,都是虚浮幻化不实的。如此深观,凡一念

处世退一步为高,人生容一分为福

处世退一步为高<人生容一分为福 《憨山大师醒世歌》之中有这样一首诗,叫: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无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我们之所以会因为世界的嘈杂而痛苦,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世界的嘈杂本身,而是在于我们对这个世界产生的期望本身就不合理,而由此导致我们看待世界的心态和眼光失衡。 问题的根本就是在于我们所期待的,高于事实本身存在的状态。 就好像很多人对人生都有十全十美的诉求,希望自己的人生足够圆满一样,这种诉求是人之常情,但是这种诉求本身却不是合理的,越是抱着超乎完美的态度期待生活,生活存在的坎坷就越会让自己感到痛苦。 因为对于人生这个过程来说,真正能够让自己活得舒服的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生活,而是帰得在接纳了吃亏和接纳生活不完美之后,才使其达到的平衡。 人生不是平坦的大道,在处事之中不能全凭自我,一个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能容忍生活有半点瑕疵时,生活中的一点点问题对他来说都是过不去的坎。 当你不能接受人生的任何嘈杂时,生活一旦出现了一些不如意时,他都会觉得这是人生的深渊,但是当你帰得调节自身,用“吃些亏处原无碍”的态度对待问题,将自己看不过去的嘈杂和痛苦当做人之常情,你就会发现世界的面貌在你心中都会逐渐发生改变。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分是福,利人实利L L的根基。 为人处事帰得谦让容忍,才是高明的做法,因为让一步是为日后进一步预留余地:而待人接物态度宽容者就是有福之人,因为与人方便,就是日后与己方便。俗话说'‘言不说尽,路不走绝”,做人留一分余地,就是为人处事最佳的智慧。人活在这个世上,除非你选择离群索居,远隔红尘千里之外,否则避免不了的和别人相处共事,在和别人接触的过程中,必然会有矛盾发生,所有矛盾的根源都是为了名利。 而当自己而对矛盾身处矛盾之中时,能够选择退一步,以此作为人生处世的根本,才是最佳的行事法则。 二、 曾国藩的前半生,以及最初创立湘军的时候,做事情一贯雷厉风行,又加上本性之中的坚毅性格,所以处处展露锋芒,但凡遇到对自身事业产生阻碍的因索,不管是人和事都不留余地的针锋相对并且加以铲除。 这样的方式虽说能在短时间之内达到目的,但是也因为这种方式而树敌过多, 因此导致后来一段时间阻碍重重,当而临这种状况时,曾国藩并不知道其中问题源于何处。 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提醒他当以黄老之术修身,曾国藩才得以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此时的曾国藩才觉察到,自己曾经的所有锋芒在伤害他人的同时,也在间接伤害自己,给自己树立诸多障碍,之后,在痛定思痛之下,曾国藩选择以圆润变

青岛旅游景点,青岛旅游景点大全

青岛旅游景点,青岛旅游景点大全 青岛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历史风貌保护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崂山风景名胜区、青岛海滨风景区。山东省近300处优秀历史建筑中,青岛占131处。青岛历史风貌保护区内有重点名人故居85处,已列入保护目录2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即墨马山石林。 市内四区 青岛滨海步行道 青岛滨海步行道:也叫“滨海木栈道”,西起团岛,东至石老人,全长约36.9公里。滨海步行道串联起团岛湾、青岛湾、汇泉湾、太平湾、浮山湾、石老人湾。途径青岛海滨风景区和石老人旅游度假区的主要风景点。青岛浮山公园:主峰海拔384米,九峰出海,峻峭秀拔,有“浮山九点”的美誉。有康有为墓、于姑庵等人文景观。 栈桥 位于青岛湾中,建于光绪十八年,俗称前海栈桥,桥头双层飞檐八角亭阁为回澜阁,是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象征。陈运和《栈桥》一诗称其为“一杆伸入大海深处的秤称得起青岛人所特有的蔚蓝色的情感”。“长虹远引”、“飞阁回澜”所指即此。距离火车站仅500米,步行可到。https://www.360docs.net/doc/261695566.html, 小青岛公园 位于青岛湾内,岛形似琴,又名琴岛,岛上灯塔系1900年建造,塔高15.5米,塔身白色,呈八角形,灯光射程12海里,是国内外船只进出胶州湾的重要标志。"琴屿飘灯"为青岛市著名景观。小青岛是青岛标志之一。 海军博物馆

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海军发展历史的军事博物馆。设室内展厅、武器装备展区和海上展舰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青岛鲁迅公园 鲁迅公园建于1931年,位于汇泉湾畔,以独特的红礁海岸著称,公园北侧的青岛水族馆,是亚洲第一座海洋馆,外形仿照即墨古城潮海门,被梁思成先生誉为“海滨风光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最佳结合”。 青岛海底世界 位于鲁迅公园对面,主要由潮间带、海底隧道和地下四层观光建筑三大部分构成。亚洲目前最大的亚克力单体圆柱展示水缸,展示珍贵的珊瑚礁生物。 小鱼山公园 小鱼山是观赏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色的最佳地点,“鱼山秋月"是青岛著名景观之一。山下有老舍、沈从文、梁实秋、康有为故居等二十多处名人故居,是寻访青岛城市历史文化的首选地。 八大关风景区 位于汇泉湾与太平湾之间,北临太平山,景区八条主要马路以我国著名关隘命名,是海滨风光、万国建筑、中西园林的完美结合。始建于德占时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形成规模。成为欧美人士和民国官商、满清遗老的聚居区。解放后成为国家领导人的疗养区。汇集了20多个国家的各式建筑风格,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不仅有欧美建筑大师的杰作,更有刘耀宸、张新斋、徐垚、刘铨法、王节尧、王屏藩、苏复轩等中国建筑师的艺术探索。被列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之一。特色建筑有花石楼、公主楼、元帅楼等。 青岛中山公园 1902年,德占当局在此建林木园地百万平方米,果木园地约4万平方米,集中世界各地的花草树木170多种、23万株。其中最富特色的是从日本移植的2万株樱花。青岛中山公园是目前国内栽植樱花历史最久、树龄最大、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公园。每年春季的樱花会享誉全国。 百花苑 位于中山公园西门。结合山地园林展示青岛历史文化名人雕塑。 湛山寺 倓虚法师于1932年来青岛主持兴建湛山寺。并创办湛山寺佛学院,海内高僧飞锡而来,弘一大师宏开经筵,十方佛子毕聚,盛极一时。倓虚法师与湛山佛学院在1949年后迁香港,在香港、东南亚、欧洲、北美的新建寺庙,都命名为湛山寺,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 五四广场 南临浮山湾,北临青岛市行政中心的中轴线。因青岛主权问题成为近代五四运动导火索而得名。广场主体雕塑《五月的风》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寓意“五四争青岛”

古代劝世醒世诗歌大全

古代劝世醒世诗歌大全 明朝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刚刀口易伤。惹祸只因搬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界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生老病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谄曲贪瞋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一剂养神平胃散,两钟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与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顺治皇帝 《醒世碑记》 天下丛林饭似山 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 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 忧国忧民自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不及僧家半日

来时糊涂去时悲 空在人间走这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 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蒙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也不去 来是欢喜去是悲  悲欢离合多劳思 何日清闲谁得知 世闲难比出家人 无牵无挂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 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 皆因屡世种菩提  虽然不是真罗汉 也搭如来三尺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 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 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 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辈 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 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 为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 南征北讨几时休 如今撒手西方去 不管千秋与万秋  《宋仁宗皇帝 赞僧赋》 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作如来之弟子,为先圣之宗亲。  出入於金门之下,行藏於宝殿之中。白鹿衔花,青猿献果。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光耀;冬观雪岭山川,蒲团暖坐。  任他波涛浪起,振锡杖以腾空;假饶十大魔军,闻名而归正道。  板响云堂赴供,钟鸣上殿讽经。般般如意,种种现成。存世为人天之师,末後定归圣果矣!

憨山大师年谱

憨山老人自序年谱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明公元1546年11月15日生)。予姓蔡氏。父彦高。母洪氏。生平爱奉观音大士。初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母接而抱之。遂有娠。及诞。白衣重胞。是年十月己亥。 二十六年丁未。予周岁。风疾作几死。母祷大士。遂许舍出家。寄名於邑之长寿寺。遂易乳名和尚。 二十七年戊申。予三岁常独坐。不喜与儿戏。祖父常谓曰。此儿如木桩。 二十八年己酉。 二十九年庚戌。(明公元1550年)。 三十年辛亥。 三十一年壬子。予年七岁。叔父钟爱之。父母送予入社学。一日叔父死。停于床。予归。母绐之曰。汝叔睡。可呼起。乃呼数声。婶母感痛。乃哭曰。天耶。那里去也。予愕然疑之。问母曰。叔身在此。又往何处耶。母曰。汝叔死矣。予曰。死向甚么处去。遂切疑之。未几。次婶母举一子。母往视。予随之。见婴儿如许大。乃问母曰。此儿从何得入婶母腹中耶。母拍一掌云。痴子。你从何入你娘腹中耶。又切疑之。由是死去生来之疑。不能解于怀矣。 三十二年癸丑。予八岁读书。寄食于隔河之亲家。母诫不许回。但经月。归一次。一日回。恋母不肯去。母怒鞭之。赶于河边。不肯登舟。母怒。提顶髻抛于河中。不顾而回。于时祖母见之。急呼救起。送至家。母曰。此不才儿。不渰杀留之何为。又打逐。略无留念。予是时。私谓母心狠。自是不思家。母常隔河流泪。祖母骂之。母曰。固当绝其爱。乃能读书耳。 三十三年甲寅。予九岁。读书于寺中。闻僧念观音经。能救世间苦。心大喜。因问僧求其本。潜读之。即能诵。母奉观音大士。每烧香礼拜。予必随之。一日谓母曰。观音菩萨。有经一卷。母曰。不知也。予即为母诵一过。母大喜曰。汝何从得此耶。诵经声。亦似老和尚。 三十四年乙卯。予十岁。母督课甚严。苦之。因问母曰。读书何为。母曰。做官。予曰。做何等官。母曰。从小做起。有能可至宰相。予曰。做了宰相却何如。母曰。罢。予曰可惜一生辛苦。到头罢了。做他何用。我想只该做个不罢的。母曰。似你不才子。只可做个挂搭僧耳。予曰。何为挂搭僧。有甚好处。母曰。僧是佛弟子。行遍天下。自由自在。随处有供。予曰。做这个恰好。母曰。只恐。汝无此福耳。予曰。何以要福。母曰。世上做状元常有。出家做佛祖。岂常有耶。予曰。我有此福。恐母不能舍耳。母曰。汝若有此福。我即能舍。私识之。 三十五年丙辰。予十一岁。偶见行脚僧数人。肩担瓢笠而来。予问母此何人耶。母曰。搭搭僧也。予私喜。视之。僧至。放担倚树。乃问讯化斋。母曰请坐。急烹茶。具斋饭。甚恭敬。食罢。众僧起。即荷担。只手一举。母急避之。曰。勿谢。僧径去。予曰。僧何无礼。饭斋不谢。母曰。谢则无福矣。予私曰。是僧之所以高也。切念之。遂发出家之志。苦无方便路耳。 三十六年丁巳。予年十二。读书通文义。乡族咸爱重之。居常不乐俗。父为定亲。立止之。一日。闻京僧言。报恩西林大和尚。有大德。予心即欲往从之。白父。父不听。白母。母曰。养子从其志。第听其成就耳。乃送之。是岁。十月至寺。太师翁。一见喜曰。此儿骨气不凡。若为一俗僧。可惜也。我第延师教读书。看其成就何如。时无极大师。初开讲于寺之三藏殿。祖翁携往谒。适赵大洲在。一见喜曰。此儿当为人天师也。乃抚之问曰。汝爱做官。要作佛。予应声曰。要作佛。赵公曰。此儿不可轻视。当善教之。及听讲。虽不知

参禅的根本见地 憨山大师

参禅的根本见地 宗禅人年少时经常听课,天性喜欢义理,时间久了,因为不见自性而起了探究之心,探究了一段时间,没有什么进展。正好遇到我在双径,他拈香来向我请教。 我对此开示说:古人说“重要的不是你的行履,重要的只是你的见地。”所说的行履,是说向上进步的方法;见地,是知道自心是行为的根本。行为的根本如果不清楚的话,则向上进步的方法也就失去了正确的方向,所以参学的人要以见地为先。 这里说的见地,是真正相信自心本来清净、了无一物,非但凡情没有,圣也没有。只是因为无始以来,无明遮蔽了妙明,因此起了种种颠倒妄想分别,造种种业。这就好像是人醒的时候没什么事,忽然之间在睡觉的时候做各种各样的梦,梦里苦乐等事宛如真实般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等到醒过来,发现这些事情根本没有,这叫无中生有,哪里是什么真实的事情呢?!只是愚痴的人颠倒妄想,把这些认为是真实的,这是见地不透彻。等到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上,说各种佛法,是破除梦的工具而已,也是没有实在根本的,而学佛的人把佛法又认作自己实有的方法,这是梦中增加新的梦罢了。 现如今参禅的方法,没有别的巧妙的地方,只是打破妄想颠倒,如果了知(世间万物)本来就空无,真信自己的心清净无物,则明了妄想不是真有,知道妄想的虚幻,则知道佛说的法只是破除妄想的工具,其实根本上讲也是虚幻的。佛法象是药,妄想是病,药跟病都没有了,则心的本体就(健康)安然了。这样我们就知道药跟病都是不需要的(病)。

如今参禅所提的古人的无字公案,是用来攻破药和病的药,是用毒来去毒,如果知道本来无一物的道理,那么去参究无这个字,又是下了一个毒,岂可将这个当玄妙的东西去理解(执着)呢?如果不相信自心本无的道理,即使参禅也是误服毒药了!参禅的人能相信这个自心本无的道理么:应该在一法不立处参啊!!! 原文: 宗禅人少游讲肆,习性相义,久之以不见自性起疑,参究有日,未有所入,遇老人至双径,拈香请益。因示之曰:古人云“不贵子行履。只贵子见地”,所言行履者,趣进工夫也,见地者,了达自心为行本也,行本不明则趣操失旨,故参学之士以见地为先。所言见地者,乃的信自心本来清净了无一物,不独凡情圣亦不立,但因无始无明自蔽妙明故,起种种颠倒妄想分别,造种种业。譬如醒人无事而忽于睡中作种种梦梦中苦乐等事宛然现前。及至觉来,求之了不可得。是谓无中生有,岂实法耶!但痴人颠倒执为实有,此乃见不彻也,及佛出世说种种法,乃破梦之具耳,亦无本也。而学佛法者又执为己实有之法。此乃梦中增梦耳。今参禅之法,无别妙诀,直是打破梦想颠倒,若了知本无,的信自心清净无物,则达妄想非有了妄不有,则知佛法破妄想者,亦本非有,佛法是药,妄想是病,若药病不立,则本体安然,如此则知,药病皆病。今参究所提古人无字公案,乃攻药病之药也,是谓以毒去毒。若知本无物,则参之一字,又下一毒也,岂可将此作[糸-八]妙会耶,若不信自心,纵参亦是误服毒药,禅人能信之乎,当于一法不立处参!

憨山大师语录

憨山大师经典语录 (一)如何修悟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裏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万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执之具,元无实法与人。 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影子。于此用力,故谓之修。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非除此心之外,别有可修可悟者。以心体如镜,妄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垢耳。故曰想相为尘,识情为垢。若妄念清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尔如此。 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内薰为因,外藉善知识引发为缘,自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死根株,一时顿拔,岂是细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荷,单刀直入者,诚难之难。古人道:「如一人与万人敌」,非虚语也。 (二)修悟下手处 大约未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盖因不得直捷下手处,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搏量,遏捺妄想,光影门头做工夫。先将古人玄言妙语,蕴在胸中,当作实法,把作自己知见。殊不知,此中一点用不着。此正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 如今做工夫,先要刬去知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谛信自心,本来干干净净,寸

丝不挂;圆圆明明,充满法界;本无身心世界,亦无妄想情虑。即此一念,本自无生。现前种种境界,都是幻妄不实,唯是真心中所现影子。如此勘破,就于妄念起灭处,一觑觑定,看他起向何处起,灭向何处灭。如此着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当下冰消瓦解,切不可随他流转,亦不可相续。永嘉谓:「要断相续心」者此也。盖虚妄浮心,本无根绪,切不可当作实事,横在胸中。起时便咄,一咄便消。切不可遏捺,则随他使作,如水上葫芦。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一边,单单的的,提此一念,如横空宝剑,任他是佛是魔,一齐斩绝,如斩乱丝。赤力力挨拶将去,所谓「直心正念真如」,正念者,无念也。能观无念,可谓向佛智矣。 修行最初发心,要谛信唯心法门。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多少佛法,只是解说得此八个字。分明使人人信得及,大段圣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两路。一切善恶因果,除此心外,无片事可得,盖吾人妙性天然,本不属悟,又何可迷?如今说迷,只是不了自心本无一物,不达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碍,故说为迷。一向专以妄想生灭心,当以为真,故于六尘境缘,种种幻化,认以为实。如今发心趣向,乃返流向上一着,全要将从前知解,尽情脱去,一点知见巧法用不着,只是将自己现前身世界,一眼看透,全是自心中所现浮光幻影。如镜中像,如水中月。观一切音声,如风过树;观一切境界,似云浮空。都是变幻不实的事。不独从外如此,即自心妄想情虑,一切爱根种子,习气烦恼,都是虚浮幻化不实的。 如此深观,凡一念起,决定就要勘他个下落,切不可轻易放过,亦不可被他瞒昧。如此做工夫,稍近真切。除此之外,别扯玄妙知见巧法来逗凑。全没交涉。就是说做工夫,也是不得已。譬如用兵,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古人说参禅

醒世五字格言

醒世五字格言 一、醒世五字格言 (1) 忍是身之宝,不忍祸之殃;思量这忍字,好个快活方。(2) 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避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3) 贪多业也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4) 今生受苦恼,多由前生造,今世又不修,来生还招报。(5)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6) 若问前世事,今生受者是;若问后世事,今生作者是。(7) 种麻还得麻,种豆还得豆;报应本无私,作了还自受。(8) 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9)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10) 如来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静,菩提影现中。(11) 四大如坏幻,六尘如空华;自心为佛心,本性即法性。(12)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13) 一切恶莫作,当奉行诸善,

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14) 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缨络;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15) 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16)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15)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17) 若了心修道,少力而易成;不了心修道,难成而费功。(18) 有福莫享尽,福尽身贫穷。有势莫使尽,势尽冤相逢。福兮常自惜,势兮常自恭。人生骄与奢,有始多无终。(19) 【十语铭】 知足心常乐,能忍身安宁;敬老行孝道,教子学才能;常思自己过,勿与邻友争;习武身康健,勤奋事业兴;谦让是美德,和气可长生。(20) 【千万莫着气】 他人辱骂我,我当小儿戏;吃亏天赐福,过后得便宜;若不学忍耐,气上又加气;因气得了病,罪苦无人替;古今多少事,因气把命弃;一念无常到,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何须争闲气;奉劝诸善友,千万莫着气;一句弥陀佛,能治万种疾;谁想气死我,不气偏不气。(21) 【何愁道不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国学经典明朝诗词大全目录(正式版)

安磐敖英包节鲍恂贝翱贝琼边贡卞荣蔡庸蔡羽常伦陈安陈第陈铎陈凤陈颢陈鹤陈鸿陈缉陈继陈衎陈宽陈蒙陈芹陈束陈完陈勋陈循陈言陈沂陈则程诰程汉程节程烈储巏传慧大用戴冠戴良戴铣道敷邓韨邓渼丁岳董穀董纪都穆斗娘杜琼杜庠段功多炡法智樊阜樊鹏范汭范言方登方豪费宏丰坊冯琦甘瑾高棅高岱高启戈镐公鼐龚诩贡悦顾辰顾达顾观顾晋顾敬顾亮顾璘顾禄顾清顾闻顾协顾甗顾彧顾源管讷郭本郭登郭第郭奎郭完郭文郭武郭昭憨山何白何璧何御贺甫洪贯胡安胡广胡翰胡奎胡梅胡侍胡悌胡俨胡直华察华淑怀悦黄辉黄玠黄肃黄玄黄云黄哲黄中黄佐机先纪青姜玄蒋忠焦竑揭轨解缙金净金銮居节瞿佑康海蓝仁雷鲤黎扩李存李蓘李奎李濂李懋李敏李玮李勖李桢李贽梁潜林弼林鸿林环林俊林敏林娙林章刘炳刘昌刘凤刘绘刘基刘绩刘璟刘珏刘侃 刘琏刘麟刘溥刘崧刘泰刘英刘玉刘秩龙瑄娄坚楼琏卢柟卢儒卢熊卢沄卢昭鲁铎陆弼陆采陆粲陆俸陆容陆深陆完陆釴陆治逯昶吕诚吕高吕皞吕敏罗伦罗颀罗玘马洪马愈马治茅坤茅维孟洋莫璠谋堚谋騕倪钜倪谦倪岳聂镛牛谅偶桓潘牧彭年浦瑾浦源器封钱幹钱逵钱逊钱岳钱宰乔宇秦镐秦约丘吉丘刘饶介任道任瀚任原桑悦邵宝沈澄沈璜沈炼沈仕沈宣沈铉沈野沈应沈右沈愚沈媛沈贞沈周盛彧施渐施敬施峻施侃石沆石珝史鉴史谨史迁史忠舒頔帅机硕篽宋珏宋濂宋讷宋璲苏大苏澹苏濂苏平苏祐苏正孙蕡孙华孙炎孙宜孙作荪谷汤珍唐敏唐肃唐泰唐寅唐元陶安陶琛滕毅田顼通凡童冀童珮童轩涂颖屠隆万表汪本汪淮王鏊王弼王宠王醇王达王绂王格王恭王衡王洪王济王景王留王履王讴王磐王跂王清王绅王璲王微王韦王问王行王野王祎王彝王怿王谊王翊 王肄王寅王英王越王泽王畛王直王佐危进危素魏观文嘉文林文彭文质吴斌吴会吴宽吴扩吴肜吴俨吴兆吴哲吴植夏言夏掞夏寅夏煜萧翀萧执萧鎡萧宗谢铎谢徽谢晋谢肃谢榛邢参邢侗熊鼎熊直徐贲徐勃徐桂徐淮徐阶徐繗徐熥徐威徐渭徐颍徐庸徐于徐章许篈许穀许继许筠许隚薛蕙薛瑄严嵩严嵩杨翮杨基杨溥杨荣杨慎杨宛杨巍姚粦姚旅姚纶姚咨叶砥叶杞叶权易恒殷奎殷迈尹耕尹伸于嘉于谦余善虞堪圆复袁表袁举袁凯袁袠袁宗岳岱岳榆岳正曾鲁曾棨曾烜詹同张本张弼张璧张璨张紞张含张和张淮张简张金张楷张灵张率张绅张诗张泰张维张渥张宣张綖张掞张羽张渊张治张著赵迪赵崡赵鹤赵滂赵瑗郑旦郑定郑嘉郑崐郑琰郑渊郑元郑作钟惺周忱周鼎周晖周楷周启周诗周玄周翼周用周浈朱椿朱纯朱芾朱权朱升朱右邾经祝颢祝祺庄昶宗臣宗乘邹亮邹奕邹智

《醒世歌》《费闲歌》明朝憨山大师

醒世歌是由明朝憨山大师所作脍炙人口的禅 诗: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谨慎应酬无懊恼 从来硬弩弦先断惹祸只因闲口舌 是非不必争人我世事由来多缺陷 吃些亏处原无碍春日才看杨柳绿 荣华终是三更梦老病死生谁替得 人从巧计夸伶俐谄曲贪嗔堕地狱莫把他人过失扬耐烦作事好商量每见钢刀口易伤招愆多为狠心肠彼此何须论短长幻躯焉得免无常退让三分也不妨秋风又见菊花黄富贵还同九月霜酸甜苦辣自承当

天自从容定主张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一剂养神平胃散 生前枉费心千万悲欢离合朝朝闹 休得争强来斗胜顷刻一声锣鼓歇蚕为丝多命早亡两盅和气二陈汤 死后空留手一双富贵穷通日日忙 百年浑是戏文场不知何处是家乡 憨山大师费闲歌 讲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出家容易守规难信愿全无总是闲净戒不持空费力纵然落发也徒然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炼也徒然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情性攀缘空费力不成道果也徒然

听闻容易实心难侮慢师尊总是闲自大贡高空费力聪明盖世也徒然学道容易悟道难不下功夫总是闲能信不行空费力空空论说也徒然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身在关中心在外千年不出也徒然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拜佛容易敬心难意不虔诚总是闲五体虚悬空费力骷髅嗑破也徒然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南岳山居诗 天地存吾道,山林老更亲。 闲时开碧眼,一望尽黄尘。

喜得无生意,消磨有漏身。几多随幻影,都是去来人。发不如心白,形还似木枯。众缘闲处尽,一念看来孤。天已容竦拙,禅应离有无。余生当落日,步步是归途。 生理元无住,流光不可攀。谁将新日月,换却旧容颜。独坐唯听鸟,开门但见山。幻缘消歇尽,何必更求闲。 混世多生厌,归山念自休。几曾千载计,特为一人留。浩浩成空劫,涓涓积巨流。但观清静理,身世总如浮。 身已难凭藉,支离各有因。暂时连四大,终是聚微尘。万籁含虚寂,诸缘露本真。从来声色里,迷误许多人。 斗大一庵居,其中任卷舒。云霞生户牖,星月挂庭除。念息心愈寂,尘消境自如。南熏时入座,飒飒六窗虚。

憨山大师开悟前后的三次梦

憨山大师开悟前后的三次梦 宋智明编述 大师在开悟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做过与修行悟道极有关系的梦。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梦本来不值一谈,但大师的梦却与众不同,不纯是意识的反映,而是渗透着神通妙用及其悟证境界,所以介绍一下大师从开始住五台龙门到抄写《华严经》这四、五年间的三个嘉梦,对了解大师在这一阶段的修行悟证境界,是极有好处的。 第一次,大师梦见自己走入金刚窟,看见里边有两扇大门,旁边有座大般若寺。一跨进寺门,就好象处在无比广大的虚空一样,殿宇和楼阁的庄严,无法以言语形容。在正殿当中,安放了一张大床,清凉国师倚卧在床上,妙峰大师侍立在左方。大师一见国师,赶紧过去礼拜,然后侍立在右方。这时听到清凉国师开示着切入法界圆融的观境。随著国师的开示,大师的眼前即现出了相同的境界,自觉身心交泰互入。国师讲毕后,妙峰大师问:‘这是什么境界?’大师笑著说:‘无境界的境界。’大师醒来后,自己觉得心境融彻,再也没有挂碍了。

第二次,大师梦见自己升向天空,当升到无边无际的高空时,又逐渐飘落下来,只见四周空空洞洞,没有一点东西,大地在天空的下面,圆圆的像一枚镜子那样平滑光亮,有如琉璃镜的晶莹。远远望去,在无穷的天空中,现出了一座广大无比的楼阁,它铺天盖地,雄伟壮观。在楼阁中又现出了世间的人事往来,就连最小的市井鄙恶之事,也都容含在那里。在楼阁的中央,设一紫金焰色的宝座。大师心里想:‘这大概就是金刚宝座了。’大师对这座庄严妙丽、不可思议的楼阁非常欢喜,想走近它,可是转眼又想:‘为什么这在清凉的世界中,有这些杂秽的楼阁呢?’这念头只一起,楼阁即刻去远了。大师心中又想:‘一切净秽的境界,都是由我心而生的。’思惟著心生万法的道理,楼阁又近了。片刻之间看见金刚座前,侍立著许多身材高大、相貌瑞严的僧众。这时忽见一位比丘从金刚座后面出来,手捧一卷经书,径直走到大师面前,对大师说:‘和尚叫我把这卷经书授予你。’大师接过一看,全是黄金色的印度梵文,一字也不识。大师将经书收起后,即问那比丘:‘那个和尚是谁?’比丘回答说:‘是弥勒菩萨。’大师一听非常高兴,立刻跟随比丘到了陛下,瞑目敛念而立。过了片刻,忽然听到磐的鸣击声,大师睁眼一看,弥勒菩萨已经登座。大师即在菩萨前恭敬地瞻仰顶礼,只见菩萨的面容,晃耀著紫磨金色的光彩,世间上再也没有比菩萨更壮丽了!大师顶礼后心想:‘今天菩萨

佛理人生禅悟禅悟人生禅悟人生经典句子

佛理人生禅悟禅悟人生禅悟人生经典句子 禅悟人生禅悟人生经典句子一 1) 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2)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3)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4)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位官端正的人。 5) 当你明天开始生活的时候,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这个赢跟输,都只是文字的观念罢了。当你让对方赢,你并没有损失什么。所谓的赢,他有赢到什么?得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到什么?失去什么?我们大部份的生命都浪费在文字语言的捉摸上。 6) 幸福,不是收获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7)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8) 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只要健康的活着,真诚的爱着,也不失为一种富有。 9) 想不开,就不想,得不到,就不要,难为自己,何必? 10) 对生命而言,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无论是接纳一个人的出现,还是接纳一个人的从此不见。 禅悟人生经典句子二 禅悟人生: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 靠的人。 禅悟人生: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 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禅悟人生:一僧得意的对独园和尚说:心、佛、众生皆空,无悟、无施、无受。独园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独园:一切皆空,哪来如此大火? 禅悟人生:《传心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 四时凋。 禅悟人生: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法句经》释义:贪婪淫乱使人衰老,愤怒使人患病,痴迷会夺去生命,消除三毒能得佛法真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