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糖酵解作用共49页文档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第22章糖酵解作用

生物化学第22章糖酵解作用

磷酸果糖激酶
果糖果糖-6-磷酸
果糖果糖-1,6-二磷酸
二磷酸转变为甘油醛(四)果糖-1,6-二磷酸转变为甘油醛 果糖 二磷酸转变为甘油醛 3-磷酸和二羟丙酮磷酸 磷酸和二羟丙酮磷酸
醛缩酶
果糖-1,6果糖-1,6-二磷酸
二羟丙酮磷酸
甘油醛甘油醛-3-磷酸
(五)二羟丙酮磷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 二羟丙酮磷酸转变为甘油醛 磷酸
葡萄糖 → 2乳酸 乳酸 2ADP + 2Pi → 2ATP + 2H2O 总能量变化为 ∆G10’=-196.7kJ/mol - ∆G20’= +61.1kJ/mol ∆G0’=∆G10’+ ∆G20’=-135.6kJ/mol -
其中由ATP捕获的能量的比例为 捕获的能量的比例为 其中由 61.1/196.7 ×100% = 31%
丙糖磷酸异构酶
二羟丙酮磷酸
甘油醛甘油醛-3-磷酸
五、酵解第二阶段的反应
磷酸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 (一)甘油醛-3-磷酸氧化成 甘油醛 磷酸氧化成 二磷酸甘油酸
甘油醛甘油醛-3-磷酸 脱氢酶
甘油醛甘油醛-3-磷酸
1,3-二磷酸甘油酸
砷酸盐是磷酸的类似物, 砷酸盐是磷酸的类似物,可以代替磷酸结合 到甘油酸的1位 并很快水解, 到甘油酸的 位 , 并很快水解 , 使得不能形成 1,3-二磷酸甘油酸, 不能产生 二磷酸甘油酸, 二磷酸甘油酸 不能产生ATP, 导致解偶联 。 , 导致解偶联。
第22章 糖酵解作用
(Glycolysis)
一、糖酵解作用的研究历史 二、糖酵解过程概述 三、糖酵解和酒精发酵的全过程图解 四、糖酵解第一阶段的反应机制 五、糖酵解第二阶段——放能阶段的反应机制 糖酵解第二阶段 放能阶段的反应机制 六、由葡萄糖转变为两分子丙酮酸能量转变的估算 七、丙酮酸的去路 八、糖酵解作用的调节 九、其他六碳糖进入糖酵解途径

生物化学-第二章-糖代谢——糖酵解.

生物化学-第二章-糖代谢——糖酵解.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COOCH OH CH2-O-P
3-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 变位酶
COOCH O- P CH2-OH
2-磷酸甘油酸
(9)2-磷酸甘油酸脱水成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OOCH O- P CH2-OH
2-磷酸甘油酸
COO-
C
O~ P
CHO CH OH CH2-O-P
3-磷酸甘油醛
NAD+
O=C-O~P
NADH+H +
CH OH
CH2-O-P
Pi
3-磷酸甘油 1,3-二磷酸甘油酸 醛脱氢酶
(7) 1,3-磷酸甘油酸的磷酸转移
O=C-O~P
ADP ATP
COO-
CH OH CH2-O-P
磷酸甘油酸 激酶
CH OH CH2-O-P
CH OH
H OH
1 P- O-CH2
HH OH OH H
CH2-O-P
5
6
O=C-O~P
CH OH
OH
OH
H OH 2
CH2-O-P 7
P-O-CH2 O CH2OH
O=C-O-
H OH
CH OH
H
OH
OH H
CH2-O-P
P-O-CH2 O 3 CH2O-P 8
H OH
H
OH
O=C-O- OP CH P
H2O
CH2
烯醇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转移
COO-
ADP ATP
C
O~ P
CH2

生物化学--糖酵解作用49页PPT

生物化学--糖酵解作用49页PPT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9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生物化学--糖酵解作用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生物化学下-第22章 糖酵解作用

生物化学下-第22章 糖酵解作用

第22章 糖酵解作用(Glycolysis)
糖酵解?
Ø 长期不跑步的人,快速跑步之后肌肉感到疼痛, 为什么?
Ø 酒、醋、酱油、酸奶都是如何生产的?
第22章 糖酵解作用(Glycolysis)
一、糖酵解作用的研究历史
Ø 1875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 Pasteur)发现葡萄糖在无氧条件 下被酵母菌(微生物)分解生成乙醇的现象。
Ø 血糖主要在神经、激素的调节下维持恒定: 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岛素 升高血糖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
第22章 糖酵解作用(Glycolysis)
一、糖酵解作用的研究历史 二、糖酵解过程概述 三、糖酵解和酒精发酵的全过程图解 四、糖酵解第一阶段的反应机制 五、糖酵解第二阶段——放能阶段 六、由葡萄糖转变为两分子丙酮酸能量转变的估算 七、丙酮酸的去路 八、糖酵解作用的调节 九、其他六碳糖进入糖酵解途径
几丁质代谢酶:
p 几丁质合酶 p 几丁质内切酶 p 几丁质外切酶 p 几丁质去乙酰化酶
糖代谢—— 多糖(Polysaccharide)
多糖—— (4)几丁质 (chitin)
壳聚糖(chitosan):别名: 壳多糖、脱乙酰甲壳素、几丁聚糖等 化学名称:聚葡萄糖胺、β(1→4)-2-氨基-β-D-葡萄糖 是由几丁质脱乙酰基的产物。
肝糖原
分解
脂肪等非糖物质 转化
合成
血糖
转化
肝糖原,肌糖原 其他单糖,糖衍生物
其他单糖
转化
转化
转化
空腹血糖:3.9 ~ 6.2 mmol/L (0.8~1.2 g/L) 8.96 ~ 10.08 mmol/L(1.6 ~ 1.8 g/L)时可由尿排出

生物化学 糖酵解作用

生物化学 糖酵解作用
通过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分子的高能键转移至ADP或GDP生成ATP或GTP的过程 =ATP生成的2种方式之一,另一种为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
磷酸甘油酸激酶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步骤6和7是一个能量偶联过程
➢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3-磷酸甘油酸 ➢ NAD+还原为NADH ➢ ADP磷酸化为ATP
0.1 mmol,专一性不强,可活化六碳糖
• 葡萄糖激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Km葡萄糖 = 5~10 mmol,专一性很强 • 一般情况下细胞内葡萄糖浓度=4 mmol,因此己糖激酶是一般情况下激活葡
萄糖的酶
• 当血糖浓度很高时,葡萄糖激酶在肝脏中活化葡萄糖,随后通过生成UDPG
而合成糖原
• 己糖激酶是变构酶,6-磷酸葡萄糖和ADP是它的变构抑制剂
糖酵解第二阶段
脱氢氧化 底物磷酸化
异构 脱水 底物磷酸化
3-磷酸 甘油醛
1,3-二磷酸 甘油酸 3-磷酸 甘油酸
2-磷酸 甘油酸
磷酸烯醇 式丙酮酸
丙酮酸
糖酵解第二阶段
丙酮酸的去路
底物促进,产物抑制
① 3种产物:ATP、NADH、丙酮酸 ② ATP的去路? ③ NADPH的去路? ④ 丙酮酸的去路?
糖酵解第一阶段
细胞外液 葡萄糖
葡萄糖通过磷酸化为G6P 而保持在细胞内,因为 G6P不能穿越细胞膜
细胞质 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
糖酵解第一阶段
2. 葡萄糖6-磷酸异构为果糖6-磷酸
通过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 酮糖与醛糖的转化 可逆反应
葡萄糖6-磷酸
磷酸己糖异构酶
果糖6-磷酸
很小的自由能变化,因此 该反应是可逆的

第19章糖酵解作用

第19章糖酵解作用

HO P O H O
H2C
3-磷酸甘油醛
磷酸丙糖的互换 ⑸ 磷酸丙糖的互换
H2C C CH2 HO O P O HO O O H
H
糖酵解过程2 糖酵解过程
C HC O
O H O
HO P O H O
磷酸丙糖异构酶
H2C
磷酸二羟丙酮
(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
3-磷酸甘油醛
(G-6-P) )
(F-6-P) )
磷酸果糖再磷酸化 ⑶ 6-磷酸果糖再磷酸化 生成1 生成1,6-二磷酸果糖
H2C C HO H H C C C O H O H O H O H HO
糖酵解过程1 糖酵解过程
O H
H2C C HO C C
O- P O
O H O H
-
O H
ATP
Mg2+
ADP
H
H
C
磷酸葡萄糖异构化 ⑵ 6-磷酸葡萄糖异构化 转变为6 转变为6-磷酸果糖
O C H HO H H C C C C H O H H O H O H O H O H
糖酵解过程1 糖酵解过程
H2C C HO C C O H O H O H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H
H
C
O H HO
H2C O P O
H2C O P O O H
已糖激酶
H
O P HO O
-
H HC O 2
H H H2C O O
(G)
糖酵解过程的第一个限速酶 糖酵解过程的第一个限速酶
(G-6-P) )
已糖激酶(hexokinase)
1. 激酶:能够在ATP和任何一种底物 之间起催化作用,转移磷酸基团的 一类酶。 2. 已糖激酶:是催化从ATP转移磷酸 基团至各种六碳糖(G、F)上去的 酶。 3. 激酶都需要Mg2+作为辅助因子

生物化学原理- 糖酵解

生物化学原理- 糖酵解

缺少这种酶会造成细胞内半乳糖-1-磷酸的堆积,有可能损害肝的功能,这可通过使皮肤发 黄的黄疸的出现来确认。
另外还可能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在婴儿出生时,通过检测脐带红细胞中的半乳糖-1-磷酸 尿苷酰转移酶可以确定是否患有半乳糖血症。如果在饮食中去掉乳糖可以避免这种遗传病带 来的严重后果。 ⑶甘露糖→果糖-6-磷酸
快速代谢时,葡萄糖-6-磷酸抑制己糖激酶。 ⑵磷酸果糖激酶-1(PFK-1)
是个别构调节酶,哺乳动物酶的相对分子量很大。 抑制剂:ATP 和柠檬酸
ATP 既是 PFK-1 的底物,又是该酶的别构抑制剂,可使酶对底物果糖-6-磷 酸的亲和性降低。
柠檬酸水平的升高,表明有充足底物进入了柠檬酸循环。它对 PFK-1 的调 节是一种反馈抑制,调节丙酮酸向柠檬酸循环的供给。 激活剂:AMP、果糖-2,6-二磷酸
二、丙酮酸代谢命运
作用:NADH 必须重新氧化为 NAD+,以保证糖酵解的产能反应继续进行。
乙醇发酵 条件:无氧 场所:酵母细胞 反应过程:1. 丙酮酸乙醛+CO2 (丙酮酸脱羧酶)
2.乙醛+NADH+H+乙醇+NAD+ (醇脱氢酶) 总反应:葡萄糖+2Pi+2ADP+2H+→2 乙醇+2CO2+2ATP+2H2O 说明:在酿酒,制造面包时的应用——产生 CO2
四、巴斯德效应
定义:氧存在下糖酵解速度降低的现象。因为在有氧条件下只需消耗少量的葡萄糖就可 产生所需要的 ATP 量。
五、三种单糖代谢
⑴果糖→甘油醛-3-磷酸 在肌肉中,果糖在有 ATP 存在下经己糖激酶催化生成果糖-6-磷酸,进入糖酵解途径。 在肝脏中,果糖激酶催化果糖磷酸化生成果糖-1-磷酸,反应需要 ATP。果糖-1-磷酸醛缩

第22章 糖酵解作用

第22章 糖酵解作用
HO CH2 H HO O H OH H
葡萄糖
P O CH2
H OH
ATP Mg2+ ADP
H HO
O H OH H H
H OH
H
己糖激酶
OH
OH
6-磷酸葡萄糖 磷酸葡萄糖
G
G6P
特点:
• 1、反应必须有Mg2+的存在 • 2、消耗1ATP • 3、反应不可逆:
保证进入细胞内的G可立即转化为磷酸化 形式,活化G 保证G一进入细胞内被有效地捕获,不会 透出细胞外
Glu
E1
G-6-P
F-6-P
ATP ADP E1:己糖激酶 己糖激酶
E2 F-1, 6-2P ATP ADP
磷酸二羟丙酮
甘油醛 3-磷酸 磷酸
糖 酵 解 的 代 谢 途 径
E2: 磷酸果糖激酶 E3: 丙酮酸激酶
NAD+ NADH+H+
1,3-BPG
ADP ATP
乳酸
NAD+ NADH+H+ ATP ADP E3
磷酸己糖裂解成2分子 分子磷酸丙糖 ⑷ 磷酸己糖裂解成 分子磷酸丙糖
CH2 O
P
CH2O C HO H H C C C O H OH OH
P
C O CH2OH
磷酸二羟丙酮 DAHP
醛缩酶 (aldolase)
+
CHO CH OH
CH2O
P
FBP
CH2 O
P
甘油醛 3-磷酸 磷酸 GAP
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 ⑸ 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
COOH C O
P
OH
CH2 O
3-PG
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