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3燕子妈妈笑了|语文s版(3)

合集下载

2020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4第13课《燕子妈妈笑了》教学设计1语文S版

2020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4第13课《燕子妈妈笑了》教学设计1语文S版

燕子妈妈笑了【内容简析】这篇童话写的是燕子妈妈三次让小燕子去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教育了小燕子从小要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设计理念】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7个字。

认识“王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冬瓜和茄子。

)2请大家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今天,小燕子的回答令妈妈笑了。

揭示课题,边板书课题边说:你们知道燕子妈妈为什么笑吗?二、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准了再往下读。

2同桌互读,当小老师,帮助你的伙伴纠正读音。

3指名读生字词,检查字音。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5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6听录音,想:课文写了谁和谁?主要写了什么事?三、指导书写1你找出自己认为最难记的字,四个人一小组,共同想办法记住它。

2教师检查。

3指导书写。

先让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再示范,指导学生书写。

4检查订正,评评谁写得快,写得美。

四、布置作业1认真朗读课文,想想:妈妈和小燕子的话应怎样读。

2回家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观察冬瓜和茄子。

二、细读感悟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从第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2学习2—6自然段。

(1)自由读2—6自然段,边读边想:燕子妈妈叫小燕子去看了几次冬瓜和茄子?(2)默读2—6自然段,边读边用“_____”画出小燕子3次观察到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处。

(3)小组交流。

(4)它们的对话应该怎样读?(师生分角色读,指名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演一演。

2017语文S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3课《燕子妈妈笑了》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2017语文S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3课《燕子妈妈笑了》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13 燕子妈妈笑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知道燕子妈妈满意地笑了的原因。

3.懂得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并做到认真仔细地观察。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知道燕子妈妈最后满意地笑了的原因。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冬瓜和茄子的图片)谁认识这两种蔬菜?2.(教师适当讲解冬瓜和茄子的营养价值,引导学生多吃蔬菜)那这两种蔬菜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跟着小燕子一起去菜园里看看吧。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手指着书小声跟读。

2.学生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教师出示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4.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师相机正音。

“能”鼻音,读“nénɡ”;“柄”后鼻音,读“bǐnɡ”。

1.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能(nénɡlénɡ)刺(cìchì)挂(ɡùaɡuà)三、指导书写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认读。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描红,临写。

3.重点指导“瓜、样”。

瓜:第一笔是“”,注意与“爪”区分。

笔顺为。

样:左窄右宽。

左部“”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4.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5.作业展评,评出写得好的和进步较大的同学,奖励小红花。

2.写一写,填一填。

瓜共()画,读()。

冬共()画,笔顺为()。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衔接导入小燕子去菜园做什么了?我们一起跟着它去看看。

嘘,不要惊动它哦。

二、深入读文,理解内容1.小燕子去菜园观察了几次?(三次)它分别发现了什么?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2.指名读第3自然段。

第一次小燕子发现了什么?(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3.(出示冬瓜、茄子图片)冬瓜和茄子的颜色有什么不同?(1)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2)出示句子: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说说还有什么东西是青的,什么是紫的?生:青辣椒、青黄瓜、紫葡萄。

最新语文S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3课《燕子妈妈笑了》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最新语文S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3课《燕子妈妈笑了》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4.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5.作业展评,评出写得好的和进步较大的同学,奖励小红花。2.写一写,填一填。 瓜 共()画,读()。 冬 共()画,笔顺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衔接导入 小燕子去菜园做什么了?我们一起跟着它去看看。嘘,不要惊动它哦。二、深入读文,理解 内容 1.小燕子去菜园观察了几次?(三次)它分别发现了什么?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
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首先让学生弄清能说会道的要求和什么是转述,这样学生才能按照教学目 标进行学习。
儿童生活情趣,流露出了作者对乡村儿
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
童的喜爱之情。) 6 .练习背诵。 四、阅读平台(丰收园) 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们知道吗,葡萄叶也有自己的梦,
丰收园里为我们准备的是一首诗歌——《葡萄叶的梦》。 1. 学生自读《葡萄叶的梦》。 2. 指名朗读,并评价。 3. 让学生提出疑惑的问题。 4. 说一说,每小节写的主要意思。 5. 讨论和交流:葡萄叶的梦是什么,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6. 有感情朗读诗歌,读出你对葡萄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把句子写具体。 2. 学习转述并进行评价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3. 表现寒假生活的丰富和情趣。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让学生准备能反映自己寒假生活的照片、图片等。 3. 老师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例文。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导语: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将带着 大家
到语文百花园里逛一逛,比一比,看谁 的
收获大。
2. 板书课题:语文百花园一 二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燕子妈妈笑了》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燕子妈妈笑了》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抄写生字:请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生字抄写5遍,要求书写规范、工整,加强对生字的记忆。
2.朗读课文:学生需在家中朗读课文3遍,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提高朗读水平。
3.课文理解: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家长可协助记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生活化教学,联系实际: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4.互动式教学,培养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重视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设计多种朗读形式,如个人朗读、小组朗读、接力朗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掌握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引导他们总结关爱他人的方法与技巧。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富有创意的练习题,如填空、改写句子、仿写小故事等,巩固学生对生字、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让其他学生借鉴学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情感投入。
4.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3.理解课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

《燕子妈妈笑了》教学设计

《燕子妈妈笑了》教学设计

《燕子妈妈笑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故事《燕子妈妈笑了》,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2. 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学会感受并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通过简单的句子表达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 (5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引起学生对燕子的注意。

2. 教师问学生:你们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什么样的鸟?为什么燕子的妈妈会笑?3. 引出故事《燕子妈妈笑了》的标题。

步骤二:阅读故事 (15分钟)1. 教师分发故事《燕子妈妈笑了》,让学生先静读,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

2. 教师适时播放录音版故事《燕子妈妈笑了》,让学生跟读或读一段暂停让学生找一找有趣的地方。

3.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故事。

步骤三:情感认知 (10分钟)1. 教师问学生:“燕子妈妈笑了”,这个笑是什么意思?在故事中,燕子妈妈笑了几次?为什么会笑?2. 引导学生回忆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确认燕子妈妈为什么会笑。

教师可以提问:谁帮助燕子妈妈找到了儿子?儿子被谁发现了?为什么燕子妈妈一直在担心和寻找儿子?3.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感人情节,如燕子妈妈为儿子顾虑、担心,以及最后儿子被找到的时候燕子妈妈开心笑了。

步骤四:口头表达 (10分钟)1. 教师给予学生时间思考,并鼓励学生以单个句子的形式回答以下问题:这个故事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2. 学生轮流回答问题,并以简单句子进行表达。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 (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你认为为什么故事的作者给燕子妈妈起了“笑了”的标题?你觉得故事的主题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和主题,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来扩展对该主题的讨论。

步骤六:作业布置 (5分钟)1. 教师布置阅读题目:请写出你最喜欢的故事情节,并用一到两句话表达你对该情节的理解。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燕子妈妈笑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燕子妈妈笑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燕子妈妈笑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燕子妈妈笑了》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燕子妈妈笑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燕子妈妈笑了》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认识生字14个,能用生字组词扩词并选词造句。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会根据上下文猜字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要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学习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措施: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熟课文。

2、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优势学习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检测方法,巩固生字。

教学策略:1、在谈话中开始学习,通过听读认识本课生字,在小组交流中找出好办法。

2、识记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检测方法和游戏活动,巩固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出示课文挂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大家猜想一下,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说什么呢?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燕子妈妈笑了》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用猜、问、拼的方法解决)。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让学生评价,说说教师读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3、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

4、同桌互读课文,(相互评价)(1)小组读课文。

(可展开竞赛)(2)了解学生认字的情况。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4)让学生组词,在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

(5)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

5、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读课文,分组讨论:(2)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做什么?(3)小燕子观察的结果怎么样?6、各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三、课堂小结:说出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燕子妈妈笑了燕菜园瓜躺茄挂枝屋错还紫细柄教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认识并正确书写7个生字,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6课《燕子妈妈笑了》优秀教学案例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6课《燕子妈妈笑了》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讨论中成长。
(四)总结归纳
1.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重点强调:强调课文中的情感内涵,教育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珍惜友情。
2.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思维导图、日记等方法,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我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我还将会运用思维导图、日记等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改进的方法。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教育学生尊重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
在讲授环节,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就“如何与父母沟通”、“如何珍惜友情”等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2.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让学生在交流中收获知识和经验。
在教学本节课时,我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线,结合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燕子妈妈笑了_语文S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燕子妈妈笑了_语文S版

第13课《燕子妈妈笑了》(教案)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目标】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3、燕子妈妈笑了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燕、躺、茄、挂”等12个生字;会写“么、瓜”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明白“燕子妈妈为什么满意地笑了” 。

教学重、
难点1. 识字、写字。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具学具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案模板
试读课文,试识生字
预习要求
教学过程二次修改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学生齐唱《小燕子》这道歌,师:你们想不想知道
发生在这只小燕子身上的故事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燕子妈妈笑了》,看看小燕子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
燕子妈妈高兴地笑了?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一)学生自由读文,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词,想办
法了解其读音。

(二)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菜园、挂在、冬瓜、屋檐、茄子、躺在、
燕子、认真、能不能。

指名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三)练读课文: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请用序号标记出来。

(全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小组内分段读课文。

(四)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燕子在妈妈的指导
指名分段读文展示:你最喜欢谁的朗读?为什么?
下,通过三次观察,发现了冬瓜与茄子的几个不同点)(一)课件出示课文插图1,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菜园里的茄子和冬瓜)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师引读:菜园里,什么躺在地上?
生读:冬瓜躺在地上。

师引读:什么挂在枝上?
生读:茄子挂在枝上。

(二)学习“瓜”字:与“爪”字比较记忆字形,提醒学
生书写时“瓜”的第三笔是“竖提”,不要漏掉第四笔“点”。

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三)学习句式:菜园里的辣椒、丝瓜等。

你能描述
F菜园里的情景吗?
说话提示:菜园里-----
(菜园里,红红的辣椒挂在枝上,长长的丝瓜垂在藤上,,)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随文识字。

(一)教师: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菜园里干什么呢? 学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学生读文后反馈:让小 学习“样”字:与“羊”比较,利用“样”的形声 字特点记忆字形。

提醒学生“木字旁”的第四笔由“捺” 变成“点”。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练写数个。

(二)问:小燕子一共去了菜园几次?每一次都有什 么发现?学生读文后集体交流:小燕子一共去了三次。

冬瓜
第一次
第二次
思考:1.燕子妈妈给了什么提示,小燕子才会有三 次不同的发现?
2.三次发现,妈妈都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1)重点指导读课文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插图。

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

问:这句话里有一对反义词,找到了吗?
燕子去菜园里看看茄子和冬瓜有什么不一样。

课件出示表格,根据学生回答填表格。

菜园里 茄子
第三次
皮上有细毛
柄上有刺 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认真朗读。

(大 -- 小)
指导朗读:这是小燕子在妈妈提示之下去“看看”
之后的发现啊,小燕子的心情怎么样?(小燕子很高兴)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小燕子高兴的心情?
(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利用重音突出“大”和“小”)
问:燕子妈妈的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燕子妈妈的话:不错。

你能不能再去看看, 还有什么不一样?
学习“么”字:可以与“公”对比书写。

引导学生从“不错”一词中体会燕子妈妈对小燕子
的表扬鼓励。

“再去看看”是新要求。

(2)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

问:这句话中带点的词是表示什么的?(表示颜色的)
指导朗读:这一回小燕子看得更仔细些了,于是有了新的发现,它的心情怎么样?(更兴奋了)
指名读小燕子的话,引导读出更强烈的兴奋之情。

问:这一次燕子妈妈的态度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读燕子妈妈的话:很好。

你再去仔细地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学生从“很好”一词中感受妈妈高兴的心情。

问:谁能把“仔细”换个词语说说?(认真)
谁能把妈妈的提示告诉小燕子?
再读燕子妈妈的话,引导学生突出“仔细地” 一词, 感受燕子妈妈给小燕子的具体要求。

(3)重点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吗?为什么?(冬瓜上的细毛和茄子上的小刺,不认真去看,是发现不了的)
学生上台观看冬瓜和茄子实物,感受怎样观察才能发现“细毛”和“小刺”。

这个发现很了不起啊。

想象一下,燕子妈妈听到这个发现,心情怎么样?它会说些什么?(燕子妈妈高兴地说:真了不起啊,小燕子,你看得真仔细啊!)
(你真棒,小燕子,你真是一个爱观察的孩子啊!)读
句:燕子妈妈满意地笑了。

指导: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燕子妈妈高兴的心情吧!
二、讨论明理,总结课文
(一)讨论:为什么第三次,燕子妈妈才满意地笑了?
小组内讨论,集体反馈:因为小燕子的观察一次比一次仔细,对冬瓜和茄子的异同看得越来越清楚。

所以燕子妈妈才满意地笑了。

(二)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不仅要留心观察事物,还要学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这样才会多一些发现,多长一些知识。


(三)总结:小燕子在妈妈一次又一次的指导下,它的发现一次比一次精彩。

让我们像小燕子一样,做一个用心的孩子,做一个观察仔细的孩子,这样,我们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发现,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板书设计:
13、燕子妈妈笑了认真观察
冬瓜茄子妈妈
大的小的不错
青的紫的很好
细毛小刺满意地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