髹漆何以成器
漆器的原理

漆器的原理漆器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工艺品,使用漆作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
漆器的制作原理主要涉及到漆的提取、调配、施工和装饰等过程。
漆的提取是漆器制作的第一步。
漆是一种树胶,主要由漆树的樱花汁提取而成。
漆树是一种热带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
漆树通过划伤树皮,经历一系列的收获、提取和晾晒等过程,最终得到粘稠的漆脂。
提取的漆脂经过加工处理,去掉杂质,得到纯净的漆料。
漆的调配是漆器制作的关键环节。
漆料一般需要与其他材料进行调配,以达到适合施工和装饰的状态。
通常,漆料需要与砂粉、黏土、纸张等材料进行配合。
调配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漆料的黏度、硬度、颜色和质地等特性,以满足不同的制作需求。
漆的施工是漆器制作的核心工艺。
漆器的施工主要包括底板、胎器、雕刻和涂漆等过程。
首先,制作底板和胎器,为后续的装饰工作提供基础。
通常采用木材或纸张作为底板,用模具制作出所需形状。
胎器是漆器的内部支撑结构,由木材或竹骨架构成。
然后,进行雕刻工作。
雕刻是漆器制作中最具技巧性的环节,需要经验丰富的雕刻师傅进行。
雕刻的目的是为了在漆器上创造出各种图案和纹样。
最后,涂漆。
涂漆是漆器制作的最后一步,被称为“上漆”。
上漆需要多次重复涂刷、晾干、打磨、再涂刷等过程,以获得光亮、平滑和耐用的表面。
漆的装饰是漆器制作中最具艺术性的部分。
漆器制作中的装饰主要包括描画和镶嵌等技法。
描画是用彩漆在漆器表面进行绘画,通过运用线条、色彩和纹饰等元素,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主题。
镶嵌是将珍贵材料或其他艺术品与漆器结合,通过嵌入、点描和铺贴等手法,增添漆器的质感和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漆器的制作原理主要包括漆的提取、调配、施工和装饰等过程。
漆器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与漆的特性紧密结合,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步骤,创造出具有独特韵味的漆器作品。
漆器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工艺品,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典与奢华的完美融合——古代髹漆工艺和漆家具

古典与奢华的完美融合——古代髹漆工艺和漆家具当我们关注并热议明清硬木家具的时候,似乎冷落甚或遗忘了漆家具。
其实,漆家具不仅历史悠久,并发展为以高超的大漆髹饰技艺和名贵的装饰材料为特征的史上最名贵家具,堪称古典家具中的名门望族,不折不扣的贵族家具。
让我们穿越历史,去一睹髹漆工艺和漆家具在中华悠久文明史中那华彩的篇章。
最具中国特色的髹漆文化遗产考古发掘表明,在距今约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淅江余姚河姆渡文化时期,我国先民就已经知道漆树汁液可以髹涂在器胎表面,以制作各种实用漆器。
漆液初为灰白色,氧化后成棕红色,干后呈黑褐色。
加入天然颜料可制作色漆,如黑漆加含铁矿物,栗黄色漆加石黄,朱红漆加银硃,紫色漆加银硃并兑点黑漆,等等。
红漆洒螺钿嵌琺瑯面五足香几,成交价434.71万元。
古代漆器按用途、材料和体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以小型为多见的漆器用品,有各种形状的盘、盒、奁、匣、碗、尊、盏托、瓶、壶等,以盘和盒的种类最为丰富。
体型较大的漆家具,随起居方式演变,发展为门类、品种极为齐全丰富的漆家具群体。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悠久、独特灿烂的漆作文化。
在漆器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漆器品种和精湛巧妙的制作工艺。
春秋战国时期的彩绘漆器盛行,而秦汉时期已熟练制作金银扣漆器。
唐代是漆器发展的勃兴年代,主要有光素漆器、金银平脱漆器、嵌螺钿漆器和较大型的夹纻胎漆器等。
宋元时期漆器制作进入兴盛期,雕漆工艺已经成熟,目前所见最早的雕漆实物是宋代的作品,在江苏金坛、武进、沙洲和四川彭山墓葬中、福州市茶园山出土中,都有发现宋代剔犀漆器,有二、三种不同色层,俗称“云雕”。
明张应文《清秘藏》云:“宋人雕红漆器,多以金银为胎,妙在雕法圆熟,藏锋不露,用朱极鲜,漆坚厚而无敲裂痕。
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俨然若图画,为绝佳耳。
”黄花梨黑漆圈椅,成交价103.5万元。
明朝皇帝对漆器的制作十分重视,清代刘若愚《明宫史》记载,明内府衙门中专门设立了与漆作有关的御前作、内官监和御用监,使漆器制作业迅速发展。
中国古代髹漆工艺简史

中国古代髹漆工艺简史
中国古代的髹漆工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那个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天然漆对木器进行涂饰。
随着时间的推移,髹漆工艺不断发展,至商代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漆器,如黑漆、朱漆等。
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早期的漆器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具如碗、盘、杯等,以木胎为主,经过刮灰、上漆、打磨等工序制作而成。
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大量商代漆器证明了当时髹漆工艺已相当成熟。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阶段的髹漆工艺有了显著进步,不仅漆器种类增多,装饰手法也更加丰富,包括镶嵌金银铜、螺钿、象牙等珍贵材料,并发展出雕漆、彩绘等技艺,纹饰精美复杂。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六国后,髹漆工艺进一步推广普及,漆器制作技术达到新的高峰。
汉代漆器艺术成就突出,出现了脱胎漆器和夹纻胎漆器等新型工艺,图案设计既有写实风格也有浪漫主义色彩,同时开始使用戗金、描金等技法。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随着佛教文化的兴盛,这一时期的髹漆工艺广泛应用于佛像制作及宗教器具,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文房四宝类漆器,其装饰艺术日益精致细腻,表现出更高的审美追求。
明清两朝:明清时期是中国髹漆工艺发展的鼎盛期,此时的漆艺家们创造了众多名贵且独特的品种,如雕漆中的剔红、剔犀、款彩等;镶嵌类的百宝嵌;以及磨显出立体感的填漆等工艺。
此外,扬州、福州等地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漆器产业。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髹漆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新石器时代的简单涂饰到明清时期的华丽精美,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工匠的智慧和努力。
这些工艺的演进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髹墨千文丹漆万华:中国漆器艺术

决策探索2018.5上官场微小说CULTURE 文化传统发现茶坊新书推荐大自然是人类造物取之不尽的源泉,先民以漆液制成华美漆器,服务于人们的生需要养,创造出举世公认的辉煌历史,在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闪烁着中国漆器艺术的光彩和魅力。
漆器源流与文化“本元”特征自1978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一件木质朱红漆碗,中国漆器被公认至少已有7000年的历史。
近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发现的我国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了大量漆器。
这些早期漆器,不仅让我们对于漆器的产生有了清晰的认识,更爬梳出其在中国文化史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漆,又称生漆或大漆,是漆树分泌出来的液汁,用于髹涂日用器物,使之坚固耐用。
中国是最早发现并使用漆液的国家,很早就大面积栽种漆树以供漆的生产和应用。
《周礼·地官司徒·载师》有言“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将漆作为征税用,44文/李立新髹墨千文丹漆万华中国漆器艺术:45决策探索2018.5上CULTURE文化传统表明商周时期,漆的生产已纳入国家财税之中。
据文献载,舜作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
禹作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
髹墨漆朱过的木器,不仅防腐、耐酸、耐热、耐用,而且美观。
从河姆渡漆碗可知,这种在漆液中调入朱色的做法,很早以前就已使用,而更早的做法应是单一用漆液髹涂木器。
与石器时代并行,我们相信人类还存在一个“木器时代”,如工具、用具、食具、盖屋等大量生活、生产必需器物均用木器制成,用漆液涂刷,一经干固即异常坚牢,由此可以推测,中国用漆有近万年的历史。
在太湖地区新石器晚期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用漆大面积涂饰的黑陶杯、罐,漆色呈赫黄或红色。
到商周时期,漆还用于涂刷皮革,并广泛用于车乘、弓矢和甲的涂饰,从最初的漆涂木器扩展到其他材质表面的髹饰,以及蚌壳、玉雕、镶嵌等综合材质的髹饰。
到秦汉三国时期,漆器工艺分工细致,品类繁多,彩绘、描金、雕漆、变涂等结合多种装饰手法,在绘画、雕塑未曾独立产生之前,扮演着文化艺术形态的综合性特征。
中国传统漆器的制作过程

中国传统漆器的制作过程
中国传统漆器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极高技艺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胎身制作:漆器的胎身一般分为木胎和脱胎,其中脱胎则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坯。
制作胎身时,木材必须经过干燥处理以防止变形,而胎身的拼合处则要涂上“法漆”使其粘合。
采漆:每年三伏天,漆农用河蚌壳破开漆树皮,流出来的乳白色液体就是生漆。
制漆:采集到的生漆要经过过滤、沉淀等工序,制成大漆。
大漆有黑红两种颜色。
髹漆:至少需要5个红色层和5个黑色层组成,每层都要经过数十遍上漆来覆盖下方色层。
每遍上漆的厚度要一致,而且都要在恒温恒湿的地窨中用24小时氧化。
这个过程需要历经百余天,历经百遍涂漆,才能达到剔犀漆器工艺品需要的厚度。
这也是做漆器最复杂最关键的步骤。
描绘和雕刻:不是拿笔画画,而是用刀子雕刻纹饰,然后剔刻,即通过掀、挠等工艺步骤,使红黑相间的纹饰呈现在我们眼前。
推光:用老旧房子上的灰砖粉末细细打磨漆器剔犀工艺品的每一个角落,用适当的力度,上百次的打磨,才能抛光出灿烂的漆器剔犀工艺品。
甘而可:髹漆以成重器

甘而可:髹漆以成重器作者:***来源:《中华手工》2020年第04期小到漆艺界,大到工艺界,甘而可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近些年,无论是大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还是中国漆器在日本逐渐增强的影响力,都与他不无关系。
质则人身精髹细琢下的文质彬彬人们看甘而可出品的漆器,多是被沉稳色调中隐藏的金边云斑深深吸引,越看越美,越是着迷。
懂一点工艺的人,会说:“这是犀皮漆,还有一种纹理类似的技艺,是波罗漆,犀皮难做。
”而真正的内行,除了看漆層形成的漆纹流动性外,更是被他设计创作的器型折服。
天球瓶、六方大瓶、八棱净瓶……这些是中国古代陶瓷器里的经典造型。
在历史上,以漆艺制作类似器型的物品极其少见,而更多使用在木胎制的圆盒、奁盒、家具等器物上,是具有一定装饰功能的保护涂层。
而甘而可所制作的大漆器物,多采用难度最高的脱胎夹纻技艺。
胎骨坚固轻巧,以浇铸工件的精度确保器型精准而曲直有度,并在坚而薄的口沿或底部讲究微妙变化,表现出对高雅审美境界的别致追求。
看似模仿历史,实质却大不同。
从设计开始,甘而可对漆器造型的线条就精益求精,尺寸会严格按照图纸标准精确执行。
即使做好胎骨,也要放置一段时间,反复审视直至完美,有时整个胎骨的制作时间要花半年甚至一年。
因此出自他手的器型转折处线条弧度优美、挺拔,口盖接缝处密实但恰到好处,从任意角度置放皆能轻盈和缓地垂落下来,并严丝合缝。
这些在工艺上的极致追求,离不开甘而可早期从事木工、模型工与雕刻工的经历,为他做漆器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实我一生中的爱好不多,小时候喜欢写书法,也喜欢画画,也有体育锻炼的习惯,遗憾的是这些到最后都没有坚持下去。
但对于各种用手做的东西都非常喜欢,目前一切爱好都围绕着漆器,所有观察的事物、思考的问题都跟漆器有关。
”这些他口中没有坚持下去的爱好,其实也为如今的漆器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做漆器需要十分重视细节处理,甘而可对漆器内部的精细打造也毫不含糊,从调灰、打磨、髹漆、抛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改良,极大的改进了漆器内部的光滑平整度,真正做到表里如一。
叹为观止的漆器工艺之髹饰工艺(一)

叹为观止的漆器工艺之髹饰工艺(一)髹饰是漆器制作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给器物髹漆、装饰犹如人们穿衣戴帽。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漆器锃亮的漆膜,五彩缤纷的纹饰,全依赖漆工高超的髹漆和装饰技艺。
战国以前,漆器制作没有严格的工种分工。
秦汉以后,分工逐渐细致汉代漆器上的铭文可以见到的漆工工种的名称有:素工、探工、上工、㳉工、画工、铜耳黄涂工等。
素工是制胎工,其余为髹饰工。
其中髹工、上工、上工、㳉工为髹漆工种,画工、铜耳黄涂工是装饰工种。
可见漆器的深饰是十分费时费工的。
髹工、上工、㳉工,实际是髹漆的三道工序。
髹工是第一道工序,即在器物胎体上打底漆;上工是在底漆的基础上进一步上漆,并且完成漆器的面漆。
关于㳉工的性质,有许多争论。
有人认为是雕工的可能性大,其任务不仅雕刻铭文和花纹,更主要是在漆器上精心刮磨,使其产生光泽。
也有人认为可能是指将刚髹漆的器物放到一间温度、湿度宜于漆膜快速干燥的室中去阴干的一道工序。
古代工匠很早就认识到把漆器放到荫室中荫干对漆膜质量的重安影响。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秦二世继位之时,很想用漆髹饰城墙。
其臣优认为,将城墙漆成光滑的表面敌人来犯,攻城不易,这本是个好主意。
但是,哪里有那么大的荫室将城墙阴干呢?可见,将刚漆好的漆器放到荫室中去阴干这道工序,在髹漆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漆器最初产生之时,是人类为满足生活需要,对自然资源的一种自发的朴素的运用。
在长期的劳作实践中,古人日益将漆器的实用性与美观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精美实用的漆器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这在客观上不断促进了漆器装饰工艺在材料的运用、技法的创新等方面,朝着新颖、贵重、精深的方向发展。
中国漆器的巅峰时代——汉代漆工艺

中国漆器的巅峰时代——汉代漆工艺中国漆器的巅峰时代——汉代漆工艺漆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
一九七八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一只髹漆的木碗,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的漆器。
此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初生的漆工艺,像早晨初升的太阻,不断升起。
大约经过了五千年左右的蓬勃发展,从西汉初年开始,它如日中天,发射出最大的光和热,进入了中国漆工艺史上最灿烂辉煌的巅峰时代!一、汉代漆工艺昌盛繁荣的景象汉代是我国漆器灿烂辉煌的时代。
汉代文献中,有大量关于漆器繁荣的文字记载。
当时人们满怀激情地描述它,用世界上最美好的词句来歌颂它。
如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说,全国各地市场上,都有“木器髹者千枚”,“漆于斗”,漆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还出现了“陈、夏千亩漆”*这样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
张衡《南都赋》说:“其原野则有丝漆麻伫”e。
扬雄《兖州牧箴》也说:“草繇木条,漆丝缔絺生”,漆丝絺伫正是制造漆器的主要原料。
《史记?货殖列传》说:“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盐铁论?本议》说:“陇蜀之丹漆旄羽”,“兖豫之漆丝缔之”,是全国著名的。
当时各地的公私漆器作坊,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扬雄说蜀郡成都的漆器作坊,“雕镂扣器,百伎千工,其规模之大可以想见。
当时的器具,凡是可以漆制的,无不制成漆器。
人们普遍使用漆器。
《盐铁论.散不足》记载:“今富者银口黄耳,金罍玉钟;中者舒玉伫器,金错蜀杯。
”“良民文杯画案”,“涂屏错跗”,“采画丹漆”。
说富裕和小康人家,都大量使用高级漆器。
《盐铁论》说,汉代漆器乃“养生送终之具也”。
人们不仅生前大量使用漆器,赞美漆器,而且;死后还要用大量漆器殉葬。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数以万计的汉墓。
发掘资料表明,汉墓随葬了大量漆器。
尤其是西汉墓,凡是能够保存漆器的中等规模以上的墓葬,其随葬品,许多是以漆器为主;那些不能够保存漆器的墓,除一部分墓的漆器全朽不留痕迹外,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墓葬,残存大量漆皮和漆器痕迹,以及大量漆器的金属配件、玉石珠宝嵌件和装饰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髹漆何以成器
Yangzhou is a famous city with profound culture where various traditional crafts and techniques are thriving and flourishing. The lacquerware i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s. The history of ware can be tracked back to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2400 years ago. Yangzhou is also the prominent lacquerware products area and honored as the four famous brands together with Pingyao,Fuzhou and Chengdu. In 2006,Yangzhou lacquerware was enrolled in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list.
扬州是一座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城市,而扬州漆器就是这最具人文魅力的基因。
自古就有髹漆成器之说。
漆,漆树伤口流出的树脂;髹,以漆漆物之意。
髹漆成器,就是把树漆涂抹在器物表面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
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漆器的重点产区。
与平遥推光漆器、福州脱胎漆器、成都卤漆漆器并称为“中国四大漆器”。
2006年,扬州漆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扬州工”最杰出的代表。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在古人眼中,扬州就是当代人眼中的纽约,是全世界的“富人区”。
以个园、何园、卢氏老宅为代表的盐商官邸,见证了扬州昔日的富庶。
想了解扬州漆器得先了解扬州的历史,而说扬州,京杭运河是不得不说的话题。
京杭运河造就了扬州昔日的繁华,而繁华的扬州孕育了无数富有的盐商,扬州漆器正是扬州盐商强大经济实力上的衍生物。
当富有的盐商开始附庸风雅后,扬州漆器很早就不再作为日常用品,而是作为一种奢侈品,成为彰显个人地位的器物。
东圈门老街的尽头,是东关古渡。
这古老的渡口,见证了世界漆器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时刻。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扬州大明寺住持鉴真东渡日本,携带物品中最贵重的就是漆盒、漆盘等几十件漆器。
正是这些漆器对日本漆器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世人只知china是指陶瓷,用来借指中国,但鲜有人知道japan是指漆器,是日本的代名。
如今名扬天下的日本漆器就从这里发仞。
别看这东圈门老街又狭又破败,但在清朝,这里却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商业街。
中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谢馥春”便是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成立于此。
1915年因为荣获巴拿马万博会银奖而成为世界品牌。
“谢馥春”是扬州的骄
傲,可少为人知的是,这一年与“谢馥春”一起在巴拿马万博会夺银、成就生前身后名的,还有一家名为“梁福盛”的漆号。
时间要回溯到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那时上海已经开埠,扬州全国商业中心的地位已经拱手让人。
在扬州盐务衰败、盐商纷纷出走、漆器失去最大买主的时候,偏偏有个名叫梁友善的“玩主”对漆器痴心不改,创立“梁福盛”,以“仿古”和“漆玩”招徕顾客,在漆号林立的扬州专心做细分市场,最终打出了品牌,成为当时与福建沈绍安漆号并立的漆号翘楚,成就了“南沈北梁”之名。
为祝贺慈禧60
寿辰,两江总督端方特地请“梁福盛”定制了一堂花鸟屏风。
到上世纪30年代,“梁福盛”漆号传到“漆二代”梁体才手上时,正值津浦铁路筑成,上海一跃而为东南大都会,扬州因为和铁路失之交臂成为破落户。
扬州漆号纷纷“泽富而栖”,但是梁体才却对扬州不离不弃,以扬州为生产基地、上海为中转站,通过上海把“梁福盛”漆器销往国内外。
“梁福盛”进入鼎盛时期,年销量达二三万件――在全国人民都主张“西化”时,“梁福盛”在西方掀起旋风,让扬州漆器成为中国工艺品的代名词。
然而,“梁福盛”也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命运,梁体才去世后,其子梁国庆继承家业,只有守成,没有创新,最终梁福盛作坊的规模以数百人渐减至几十人。
至1948年,
“梁福盛”在和其他漆号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关门大吉。
扬州漆器博大精深,除了点螺工艺外,还有雕漆、雕漆嵌玉、刻漆、平磨螺钿、彩绘(雕填)、骨石镶嵌、楠木雕漆砂砚、磨漆画制作等八大类。
很多漆器艺人穷其一生都不能精通一种,而每一种漆器工艺都能炉火纯青的,便是大师了。
漆器制作分为创意设计、胚件制作、雕刻工艺三大工序,每一个大工序又分为若干小工序。
创意设计在漆器工艺过程中属于“顶层设计”。
一件漆器作品的格调高低,在创意设计时就已经成型。
创意设计就如同写文章的构思,一件作品成功与否设计很重要。
确定选题,就是确定作品的基调,而漆器作品好的选题,一定要充分体现中国文化艺术形为表、意为趣、神为魂的审美观。
当然,只有好的选题是远远不够的,要在雕漆上展示的图像先在画稿上展现出来,需要有强大的绘画功底;而使之最终成型的漆器工艺,更是决定作品的成功与否、价值高低。
(责编李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