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TD-LTE网络质量分析-波束赋形比例v3

合集下载

TD-LTE测试中部分重要参数说明

TD-LTE测试中部分重要参数说明

TD-LTE测试参数整理目录1、RSRP/RSSI/RSRQ (1)2、SINR (2)3、MCS (2)4、CQI (3)5、PCI (3)6、ICIC (5)7、HARQ (7)8、PA/PB (7)9、RLC层的三种传输模式 (9)1、RSRP/RSSI/RSRQ36.2141)RSRP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是在某个Symbol内承载Reference Signal的所有RE上接收到的信号功率的平均值;2)RSS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接收信号的强度指标)则是在这个Symbol内接收到的所有信号(包括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邻区干扰信号,噪音信号等)功率的平均值3)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 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则是RSRP和RSSI的比值,当然因为两者测量所基于的带宽可能不同,会用一个系数来调整,也就是RSRQ = N*RSRP/RSSIwhere N is the number of RB’s of the E-UTRA carrier RSSI measurement bandwidth.RSRP指示了想要的信号强度,而RSRQ,由于引入了RSSI,所以还额外考虑了干扰水平。

2、SINRSINR :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是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比值。

3、MCS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

36.213CQI定义的就是MCS方式。

4、CQICQI是信道质量指示,英文全称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CQI由UE测量所得,所以一般是指下行信道质量。

(即UE测量后上报,参考协议36.213)编码方式越高(QPSK<16QAM<64QAM),依赖的信道条件需要越好,所以在好点的CQI会高于差点。

TDDLTE网络参数介绍介绍

TDDLTE网络参数介绍介绍

TDDLTE网络参数介绍介绍TDD-LTE网络参数是指用于配置和优化TDD-LTE网络的一系列设置和参数。

这些参数不仅影响到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还对用户体验和网络覆盖范围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TDD-LTE网络参数:1.小区参数:小区是网络的基本单元,它决定了覆盖范围和容量。

小区参数包括小区标识、同步序列号、带宽、发射功率等。

这些参数需要根据网络规模和需求进行设置和调整,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2. 调度算法:调度算法用于调度网络资源,决定每个用户在每个时间片内能够获得的资源。

优秀的调度算法能够提高网络的频谱利用率和用户体验。

在TDD-LTE网络中,常见的调度算法有Proportional Fair (PF)调度算法、Maximum Throughput (MT)调度算法等。

3.上行下行比例:TDD-LTE网络使用一定比例的时隙分配给上行和下行数据传输。

上行下行比例的设置对网络容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上行下行比例,以实现更好的网络性能。

4.特殊子帧配置:由于TDD-LTE网络在上行和下行之间共享同样的频谱,为了防止上行和下行数据的冲突,系统需要配置特殊的子帧。

特殊子帧配置包括子帧周期、上行读取开关点、下行读取开关点等,它们的设置需要依据网络规模和特点进行。

5.功控参数:功控参数用于控制移动终端的传输功率,以保持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

功控参数包括最大传输功率、上下行功率控制比例等。

在实际网络部署和优化过程中,需要根据网络负载和覆盖范围进行功控参数的设置和调整。

6. CQI反馈参数:CQI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是移动终端反馈给基站的信道质量指示器,用于调度算法和资源分配。

CQI反馈参数包括CQI上报周期、CQI上报带宽等。

合理设置CQI反馈参数可以提高网络的频谱利用率和用户体验。

7.邻区管理参数:邻区管理参数用于维护邻区关系,优化切换和协调邻区之间的频谱分配。

LTE测试主要内容

LTE测试主要内容

2011年,我国在六个城市开始实施TD-LTE规模技术试验,试验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终端、核心网、传输和承载、无线网络性能和网络质量、多天线技术、网管等多项测试。

通过这些测试,将对TD-LTE系统的同频组网能力进行验证,并促进TD-LTE产品成熟与完善。

本文介绍了TD-LTE规模技术试验的各项测试内容和为其制定的规范体系。

1 规模技术试验的背景和目的为进一步推动TD-LTE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在研发技术试验的基础上,于2011年在我国南京、上海、杭州、厦门、广州、深圳六个城市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MTNet实验室/外场开展了TD-LTE规模技术试验。

主要目的包括:(1)进一步验证TD-LTE关键技术、优化完善设备关键性能,促进产品成熟。

(2)验证TD-LTE系统组网能力、网络性能以及业务应用,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研发和产业化进展。

(3)为TD-LTE国际推广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吸引国外运营商采用TD-LTE技术,同时促进全球有实力的设备制造企业积极参与TD-LTE产业。

2 规模技术试验的阶段划分为了适应产品功能增强、测试内容逐步深入的实际情况,规模技术试验总体上分为两个阶段:R8单模终端阶段和R9多模终端阶段,初步规划1.5~2两年完成(见图1)。

图1 TD-LTE规模技术试验阶段划分第一阶段(R8单模终端阶段)主要进行R8版本的无线网络性能测试和单模终端的性能测试。

第一阶段规模技术试验网络不与现网连接。

第二阶段(R9多模终端阶段)主要进行R9多天线测试、多模终端测试、多种TD-LTE 业务(宽带高速数据业务、分组域语音业务和增值业务)测试,以及网管测试等。

3 规模技术试验主要测试内容根据上述阶段划分,规模技术试验的测试内容也针对两个阶段分别规划。

第一阶段测试内容如表1所示。

表1中所列的规模技术试验第一阶段测试内容分为“六城市测试”和“MTNet 测试”两大类。

表1 TD-LTE规模技术试验第一阶段主要测试内容3.1 第一阶段“六城市测试”内容第一阶段“六城市测试”的主要目标,是促进TD-LTE产品成熟与完善,充分验证TD-LTE 的同频组网能力,并在MIMO模式选择等关键技术问题上做出选择。

TD-LTE网络优化方案设计

TD-LTE网络优化方案设计

TD-LTE网络优化方案设计TD-LTE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中的一种,相比于传统的2G和3G网络,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时延。

然而,在实际网络部署和使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网络覆盖不全、信号不稳定、容量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一个TD-LTE网络优化方案,可以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首先,进行网络规划和设计。

根据网络需求和覆盖范围,合理确定基站的位置、天线高度和方向。

利用相关的规划工具进行网络模拟和仿真,优化网络覆盖及天线配置,确保信号覆盖范围和强度的均衡,避免盲区和覆盖重叠。

此外,还要考虑网络容量规划,根据用户密度和流量需求,设置适当的基站数量和小区划分方案,以提高网络容量和负载均衡。

其次,进行信道优化。

利用信道测量工具,监测信道质量和干扰情况。

根据测量结果,对网络进行频率规划和功率控制,避免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

此外,还可以通过手动优化或自动配置工具,调整小区参数,如射频功率、PRACH配置、SRS配置等,以优化信道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性能。

第三,进行干扰管理。

通过干扰捕捉工具和干扰分析工具,对网络中存在的干扰源进行定位和分析。

根据干扰的特征和影响范围,采取相应的干扰管理措施,如调整小区参数、改变天线方向、加装滤波器等。

此外,可以利用干扰协调工具,进行干扰的预测和调度,提前识别和解决潜在的干扰问题。

此外,在TD-LTE网络优化中,还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案来进一步提高网络性能。

例如,引入MIMO技术,利用多个天线进行信号的收发,提高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

还可以采用小区间和小区内的载波聚合技术,将多个载波进行聚合,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

另外,可以引入跳频技术,自动调整载波频率,避免干扰和提高网络的频谱利用率。

综上所述,设计一个TD-LTE网络优化方案,需要从网络规划、信道优化、干扰管理和引入先进技术等方面进行考虑。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优化信道和减少干扰,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实现更好的TD-LTE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

2021华为LTE认证初级试题及答案6

2021华为LTE认证初级试题及答案6

2021华为LTE认证初级试题及答案6 考号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0分)1、PCRF通过()接口向PGW下发策略。

A.S11B.GxC.S1D.S6a答案:B2、PHICH采用()调制A.QPSKB.16QAM,C.64QAMD.GPSK答案:A3、以下哪个功能不属于SGW的功能()A.eNodeB之间的切换的本地锚点B.数据包路由和转发C.合法监听D.PGW的选择答案:D4、天线工程参数不包括A.天线极化方式B.天线高度C.天线下倾角D.天线方位角5、在信道编码中,码块分段时最大的码块大小为Z的值为:A.4096B.5120C.6144D.7168答案:C6、Solaris操作系统中结束进程命令____A.rmB.grepC.killD.chmod答案:C7、LTE OMC中使用模板批量导入进行数据配置时采用的模板类型是:A.xls文件B.xml文件C.zdb文件D.xls + xml文件答案:D8、当干扰系统与被干扰系统共天馈系统,可以利用:到系统间隔离的目的:A.干放器B.加性噪声C.合路器D.功分器答案:C9、对RSRP描述错误的事A.RSRP是一个表示接收信号强度的绝对值B.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反映移动台距离基站的远近,因此可以用来度量小区覆盖范围大小C.只通过RSRP即可以确定系统实际覆盖情况D.RSRP是承载小区参考信号RE上的线性平均功率。

10、有关UE完成初始化附着过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UE与MME建立MM上下文B.MME为UE建立默认承载C.UE获得网络侧分配的IP地址D.UE一定要携带APN答案:D11、LTE系统采用()必须保留三层结构A.硬切换B.软切换C.更软切换D.接力切换答案:B12、系统信息通过()信道发送至终端A.BCCHB.PCCHC.DCCHCH答案:A13、LTE PDCP支持几种支持加密?A.只能1个B.只能两个C.只能三个D.多个答案:A14、LTE的调度周期是多少:( )A.A、1msB.B、2msC.C、10msD.D、20ms15、使用TD-LTE的手机终端用户可以使用()A.只有数据业务B.只有语音业务C.数据、语音皆可D.答案:C16、PSS在每个无线帧的2次发送内容一样,SSS每个无线帧2次发送内容不一样,通过解PSS 先获得__ms定时,通过解SSS可以获得无线帧的__ms定时A.5,10B.10,5C.5,5D.10,10答案:A17、TD-LTE帧结构引入特殊子帧,各部分长度可以配置,但总时长固定为A.1msB.2msC.3msD.0.5ms答案:A18、不属于切换三部曲的是A.测量B.判决C.执行D.搜索答案:D19、下列信道中,上行信道是A.PDSCHB.PRACHC.PHICH答案:B20、PCFICH占用的RE是()A.半静态B.动态C.静态D.半动态答案:C21、LTE NR的过程中,UE通过()信道获得邻区的GCI信息。

LTE-TDD波束赋形

LTE-TDD波束赋形

波束赋形波束赋形原理波束赋形的目标是根据系统性能指标,形成对基带(中频)信号的最佳组合或者分配。

具体地说,其主要任务是补偿无线传播过程中由空间损耗、多径效应等因素引入的信号衰落与失真,同时降低同信道用户间的干扰。

因此,首先需要建立系统模型,描述系统中各处的信号,而后才可能根据系统性能要求,将信号的组合或分配表述为一个数学问题,寻求其最优解。

1.系统模型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一般可以将波束赋形算法分为上行链路应用以及下行链路应用。

无论是哪种情况,总可以用一个时变矢量(MIMO)信道来描述用户端与基站端的信号关系,如图2所示。

对于上行链路,多个发射信号实质上是K个用户设备同时发送的信号,基站则使用多个天线单元接收信号,对其进行处理和检测,这时发送端的信号分配仅在各个支路分别进行;对于下行链路,基站仍可能使用多个天线单元向特定用户发射信号,但用户设备使用单天线检测与其有关的信号,这时接收部分降为一维,信号组合也仅对于单路信号进行。

根据图2的系统模型,就可以描述发送端的原始信号与接收端实际接收信号之间的关系,通常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对于原始信号以及实际接收信号的位置会有不同的定义。

对于波束赋形技术,一般其研究的范围从发送端扩谱与调制单元的输出端,到接收端解扩与解调单元的输入端,而研究过程中又常将信号分配单元输出端到信号组合单元输入端之间的部分合并,统称为无线移动信道,由于无线移动通信环境的极度复杂,无法得到其输入输出关系的确切描述,一般采用大量测量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使用有限的参数描述该信道。

采用这种方法后,就可以得到受干扰有噪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关系,并据此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信号。

因此,波束赋形的一般过程为:⑴根据系统性能指标(如误码率、误帧率)的要求确定优化准则(代价函数),一般这是权重矢量与一些参数的函数;⑵采用一定的方法获得需要的参数;⑶选用一定的算法求解该优化准则下的最佳解,得到权重矢量的值。

可以发现,由于通信环境复杂,上述过程的每一阶段都可有不同的实现方案,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波束赋形算法,如何衡量和比较其性能也成为波束赋形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LTE无线质量分析指标和方法

LTE无线质量分析指标和方法

E-RAB建立成功率
接入性
E-RAB掉线率、切换成功率
比对阈值门限
监测分组业务 是否正常
稳定性
小区用户面下行丢包率 初始HARQ重传率、MAC层误块率
业务质量
MCS编码等级比例分布 业务信息PRB占用率、每PRB平均吞吐率
或历史数据
资源利用
网络问题分析定位(1/3)
影响分组业务的典型网络问题 LTE现网问题需要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是研究网络问题定位方法的基础 LTE典型现网问题主要分为以下6类 覆盖问题:弱覆盖 干扰问题:普通邻区干扰、PCI模三干扰、系统间干扰 网络负荷问题:小区内用户数多、大数据量类型的业务多 参数配置问题:切换参数不合理、功率参数等 终端问题:终端的软硬件问题、用户违规操作问题 基站问题:硬件故障问题、软件算法不合理
业务质量指标 指标名称 用途 计算公式
eNB间S1切换平均时 表征S1切换对业务 长 质量的影响 eNB间X2切换平均时 表征X2切换对业务 长 质量的影响 小区用户面上行吞 吐量 小区用户面下行吞 吐量 表征小区用户面业 务质量
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时间点—HANDOVER REQUIRED时间点 UE CONTEXT RELEASE时间点—HANDOVER REQUEST时 间点 测量周期内,eNB空口成功接收的PDCP SDU字节数, 不包括重传的 测量周期内,eNB空口发送接收的PDCP SDU字节数 (下行传输TB数-下行传输初始TB数)/下行传输初始 TB数*100%
SINR
– 定义:目前定义为下行RS参考信号的 SINR值,为接收到了RS专用参考信号的值 (RSRP)与干扰功率 及噪声功率之合的比 值。 – 取值:其单位为dB,目前集团要求的 取值为>=-3dB

TD-LTE网络测试评估体系

TD-LTE网络测试评估体系

实现简单且绝对公平
系统流量低
BEST CQI
每TTI把资源分配给信道质量 最好的信道
系统流量高
公平性被忽略,一些UE可能 长期不会被调度
比例公平 (Proportional Fair)
结合CQI、用户优先级、业 务等级、过去的吞吐量计算
代价,对用户进行排队
拥有较高流量,且保持相对 公平
实现复杂
TD-LTE测试评估体系-调度类指标
上述指标最大值与资源配比有关系,3:1(3:9:2)最大值120000
说明: • 1秒包含1000个子帧,每个子帧含2个时隙且各时隙调度的PRB个数相等,
对于20M带宽,每时隙最多包含 100个PRB • 1个无线帧(10ms)包含10个子帧,对应1帧来说,以下配置最多6个子
帧传递下行数据,故1秒是6*100=600个 • 每秒PRB个数 = 前两项指标相乘再*2
模3干扰
现象: 实际网络中存
在两邻区PCI模3无 法错开的情况,模3 会造成CRS信号相 互干扰,使RSSINR降低
PCI=0 PCI=1 PCI=2
PCI模3错开保证CRS无相互干扰
初步结论: • 在低负荷下,模3对小区边缘SINR有一定 影响 • 重叠覆盖和模3干扰同时存在,以重叠覆 盖影响为主
TDS指标
PCCPCH C/I
GSM指标
CIR
平均RSRQ 连续SINR质差里程占比比 MAC层BLER 下行初始HARQ重传率 重叠覆盖度里程占比
MAC BLER
RLC BLER
语音:RxQualSUB 数据:BLER
注:SINR小于-3dB判定为质差
TD-LTE测试评估体系-干扰类指标
目录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de0 BLER
BF占比
2.0%
20
单流占比 59.6%
15
10
MCS
各模式下的MCS
25
SFBC
Large CDD
20
Beamforming
15
10
5
5
0
0
-10
-10
0
10
20
30
SINR (dB)
0
10
20
30
SINR (dB)
BF使用比例不合理(与信道环境和算法预期不匹配)
建议在低SINR区间提高BF使用
多天线传输模式的选择
移动速度
➢高SINR时:双流(large CDD)提高速率
➢低SINR时:波束赋形(BF)提高速率
➢高速场景,或低SINR但遮挡物较多: SFBC获取稳定性能
高 BF/SFBC

BF

双流/SFBC 双流
高 信号质量 (SINR)
实验室测试情况
传输模式自适应性能
➢阿朗、大唐、华为的自适应切换合理,基本符合各类信道模型下的预期,可最大化吞吐量 ➢中兴:在低速(3Km/h)下切换点较合理,在高速(60Km/h)下,低SINR处TM7比例 在50%左右,部分使用TM2,导致自适应性能差于固定TM7 – 需改进
24.2% 57.6% 20.5% 1.3%
50.2% 25.6%
40.4% 77.1%
2.0% 2.4%
92.0% 6.7%
注:去除了PRB/slot<10的数据,因此这里的占比值与网络部统计结果稍有差异,
影响BF模式占比的因素
分析BF占比问题的方法
1. 外场的模式自适应切换点是否与实验室摸索的一致 2. 外场无线环境是否合适采用BF -关键参数:SINR 3. 使用BF后性能是否有增益 - 关键参数:MCS/频谱效率、BLER
➢实验室切换点 4dB – 外场 3~4dB ➢不同SINR下BF占比
➢低SINR(<4dB)时BF比例较高(>50%)
各模式的使用百分比 100
SFBC
Large CDD
80
Beamforming
Percent %
➢中高SINR(>5dB)时双流比较较高
60
➢BF模式下的性能: 40
➢低SINR (<4dB) BF MCS比SFBC高1~3等级 – 赋
➢中兴自适应算法基于SFBC性能试探,导致该现象
切换点 (SINR)

华为 中兴 大唐 阿朗
NLOS低速 14dB
8~10dB 15/18dB
4/8dB
NLOS车速 11dB
4dB以下 11/13dB
2/4dB
LOS低速 11dB 9/11dB
10/12dB 1/3dB
LOS车速 9dB
8/10dB 8/14dB 2/6dB
➢实验室切换点 11dB
100
➢不同SINR下BF占比
80
➢低SINR区间(<10dB)有很小比例BF(<7%)
60
➢BF模式下的性能:
Percent %
➢在SINR<10dB区间,BF的MCS高于SFBC约5~7个等 40
级 – 赋形增益4~8dB(较高)
20
各模式的使用百分比
SFBC Large CDD Beamforming
➢在BF比例高区间,BF MCS比SFBC的高2个等级
40
- 赋形增益约3~4dB (略低)
20
各模式的使用百分比
SFBC Large CDD Beamforming
➢BLER值各模式接近 – 合理
25
20
BF占比 25.6%
15
单流占比 49.8%
10
各模式下的BLER
SFBC Large CDD Beamforming
各模式下的MCS
30 SFBC
25
Large CDD
Beamforming 20
15
10
Code0 BLER
5
5
0
0
-10
0
10
20
30
-10
0
10
20
30
SINR (dB)
SINR (dB)
BF使用比例符合算法预期(但切换点偏低), 建议适当提高切换点(增加BF比例)来提高性能
外场测试数据分析 - 杭州 (网格11)华为
形增益约3dB,略低
20
➢SINR5~10间,BF MCS比双流高1倍 – 若用BF可提 高吞吐量
0
-10
0
10
20
30
SINR (dB)
➢低SINR区间BLER值各模式接近
30
25
20
BF占比 6.7%
15
单流占比 8%
10
各模式下的BLER
SFBC Large CDD Beamforming
MCS
TD-LTE外场波束赋形比例问题分析 (杭州、广州、宁波、青岛)
2013年10月
目录
• 背景和问题 • 影响波束赋形使用比例的因素 • 影响外场波束赋形使用比例低的原因 • 总结和建议
背景
现象:外场部分城市的TM7使用比例很低,8天线的波束赋形优势没有发挥
下行平均 速率
(Mbps)
下行低速 率占比
平均SINR
边缘 SINR
SFBC单流占 TM3双流占 BF单流占



宁波网格8 (大唐)
杭州网格11 (华为)
广州网格5 (中兴)
青岛网格20 (阿朗)
25.2 21.4 20.3 33.3
1.95% 15.9 3 0.34% 13.6 1.1 6.12% 12.0 0.2 2.92% 16.7 2.4
0
-10
0
10
20
30
SINR (dB)
各模式下的MCS
30
SFBC
Large CDD
20
Beamforming
MCS
10
Code0 BLER
5
0
-10
0
10
20
30
SINR (dB)
0
-10
0
10
20
30
SINR (dB)
BF使用比例较为合理,使用效果还有提升空间(赋形增益略低)
外场测试数据分析 – 青岛 (网格20)阿朗
切换点约 在10dB 左右
4dB左右
华为
中兴
大唐
阿朗
外场测试数据分析 – 宁波 (网格8)大唐
➢实验室切换点 10dB – 外场 9~10dB(50%BF使用) 100
➢不同SINR下BF模式占比
80
Percent %
➢低SINR(<9dB)时BF比例较高(>50%)- 合理 60
➢BF模式下的性能:
➢在SINR<10dB,BLER低于或接近其他模式 ➢ 上2点推出:若在SINR<10dB使用TM7可提高性能
0
-10
0
10
20
30
SINR (dB)
➢在SINR>10dB的区间,BF的MCS虽然高,但BLER也
高 - 使用其他模式更为合适 30
各模式下的BLER SFBC
25
Large CDD
Beamforming
外场测试数据分析 – 广州 (网格5)中兴
➢实验室切换点 4dB
100
➢不同SINR下BF模式占比
80
Percent %
➢低SINR(<8dB)区间有很小比例BF(<10%) 60
➢BF模式下的性能: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