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20秋奥鹏平时在线作业2-0005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的一个细分学科,研究对象是0--6岁的儿童,学前儿童心理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一、名词解释: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二、填空题:1、人们把客观世界划分为互相联系有互相对立的两部分:一人为中心的人类社会和以自然为中心的自然界。

由此,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就相应分化为两种独立的科学即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2、人文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是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同是人类的自我认识。

3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关于人类的历史和未来,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协同研究。

4按照历史的维度,人文社会科学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孕育奠基阶段,二是生成发展阶段,三是拓展反思阶段。

5、人文社会科学时代性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的时代性,研究主体的时代性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时代背景因素。

6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性。

7、教材将人文社会科学的全部功能分为认识功能,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以及社会管理功能和社会决策功能和咨询功能8、一般人所说的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和开化的程度,它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人类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一期构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两项基本内容9、有人指出,狭义的文化包括了三个基本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各种思想意识观念等,第二个层次是指,表现第一个层次内容的物质载体第三个层次是指各种制度、风俗12、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模糊性所以定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最新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学习心理与心理发展20秋在线作业2-参考答案

最新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学习心理与心理发展20秋在线作业2-参考答案
【选项】:
A智慧技能
B态度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答案】:D
6.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选项】: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答案】:C
7.菲茨和波斯纳把动作技能形成分为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
【选项】:
A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B无意识阶段
C活动的定向阶段
T对
F错
【答案】:A
39.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资源管理策略。
【选项】:
T对
F错
【答案】:B
40.一个教师经常思考“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看待我”等问题,说明该教师已进入教师成长的关注情境阶段。
【选项】:T对ຫໍສະໝຸດ F错【答案】:B21.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选择性。
【选项】:
T对
F错
【答案】:B
22.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去集中化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选项】:
T对
F错
【答案】:B
23.胆汁质的小丁冲动、粗心又鲁莽;黏液质的小林冷静、认真又稳重,可见小林的气质比小丁的好。
【选项】:
【选项】:
A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B重视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C培养与发展学生直觉思维的能力
D培养学生具有创造精神的良好个性
【答案】:A|B|C|D
17.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选项】: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A|C|D
18.下列属于有指导的发现学习的是()。

奥鹏2020年6月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二_4.doc

奥鹏2020年6月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二_4.doc

1.()指客体的映象在视网膜上的大小变化并不导致对客体本身知觉的变化A.知觉恒常性B.形状知觉性C.视觉恒常性D.嗅觉恒常性【参考答案】: C2.目前最流行、通用的测查婴儿依恋性质的方法是()。

A.陌生情境实验B.视崖实验C.习惯化D.吸吮反射【参考答案】: A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参考答案】: C4.“幼年健忘”指的是()的现象。

A.3岁前儿童记忆力超常B.3岁前儿童记忆力丧失C.3岁前儿童记忆不能永久保持D.3岁前儿童神经系统的一种病症【参考答案】: C5.儿童不能理解从一堆小钱中拿出来的小钱,是这一堆小钱中的一部分,这时儿童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直觉思维阶段D.运算阶段【参考答案】: B6.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容易出现()。

A.对父母的依恋情绪B.对父母的反抗行为C.对自己身体的探索行为 D.对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感【参考答案】: B7.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是指()。

A.不同的生理原因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B.不同的个性特征使儿童心理特征有所变化 C.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 D.儿童从掌握知识到心理机能都会发生变化【参考答案】: C8.学习动机的功能::激活、() 、维持、调整A.启发B.灌输C.指向D.调动【参考答案】: C9.将“2705”记为“两栖动物”,可记得更牢,这说明()。

A.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是相互独立的B.机械记忆可渗透到意义记忆中C.意义记忆可渗透到机械记忆中D.机械记忆效果好于意义记忆的效果【参考答案】: C10.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

A.婴儿期B.幼儿前期C.幼儿期D.小学生初期【参考答案】: C11.儿童处于由不会分类向开始发展初步分类能力的过渡时期是在()。

最新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学前儿童心理学》20秋在线作业2-参考答案

最新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学前儿童心理学》20秋在线作业2-参考答案

11. 让幼儿进 行有效复习的方式包括( )。 【选项】: A 采用多种复习方式 B 让幼儿即时复习 C 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复习 D 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答案】:A 采用多种复习方式 |C 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复习 |D 让幼儿的多种感官 参与复习活动 |
12. 幼儿想象的普遍特点是( )。 【选项】: A 无意想象占据主导地位 B 有意想象逐步发展 C 再造想象占据主导地位,创造想象逐步发展 D 想象的极大夸张性与现实合理性。
【答案】:A 高 |
7. 婴儿的交往集中在玩具或物品上,而不是婴儿本身,婴儿之间互不理睬,偶尔互相触摸、 微笑、发出声音与短暂的注意。这属于婴儿早期交往行为的( )阶段。 【选项】: A 以客体为中心 B 简单交往 C 互补性交往 D 相互交往
【答案】:A 以客体为中心 |
8. ( )是幼 儿想象产生的基本因素。 【选项】: A 教育 B 具体情境 C 游戏 D 心理发展
2. ( )是个体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 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选项】: A 婴儿期 B 幼儿早期 C 幼儿中期
D 幼儿晚期
【答案】:A 婴儿期 |
3. 幼儿识记的材料数量越大,所花费时间越长。原因是幼儿( )所造成。 【选项】: A 前摄抑制 B 大脑皮质 C 神经抑制 D 神经元
【答案】:A 无意想象占据主导地位 |B 有意想象逐步发展 |C 再造想象占据主导地位,创 造想象逐步发展 |D 想象的极大夸张性与现实合理性。 |
13. 婴儿期主要存在( )自我中心化现象。 【选项】: A 感知运动水平的自我中心化现象 B 前运算水平的自我中心化现象 C 注意水平的自我中心化现象 D 想象水平的自我中心化现象

奥鹏2020年6月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二_2.doc

奥鹏2020年6月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二_2.doc

1.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的出现开始于婴儿()。

A.3个月左右B.4个月左右C.5个月左右D.6个月左右【参考答案】: B2.视知觉已经有()参与。

A.记忆B.思维C.经验D.想像【参考答案】: C3.“兴趣”、“能力”、“性格”是人的()心理特征。

A.认知B.情绪C.意志D.个性【参考答案】: D4.儿童心理的(),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A.关键期B.原始期C.最近发展区D.最佳期【参考答案】: C5.中班主要依靠()进行思维。

A.逻辑B.动作C.行动D.表象【参考答案】: D6.人类特有的言语和思维活动,是在儿童()开始真正形成的。

A.3岁以后B.1岁以前C.6、7岁时D.2岁左右【参考答案】: D7.儿童出生后第一个月内就逐渐出现和成人的"眼睛对话",这种现象说明()。

A.儿童出现了人际交往的需要B.儿童出现了视觉的集中C.儿童形成了觅食反射D.儿童可以辨别熟人和陌生人【参考答案】: A8.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

A.幼儿期B.婴儿期C.先学前期D.学龄期【参考答案】: B9.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和避免失败的倾向组成。

A.对成就的向往B.追求成功的倾向C.树立目标D.对目标的向往【参考答案】: B10.对幼儿来说,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中,哪种图形最容易?()A.圆B.长方形C.正方形D.五边形【参考答案】: A11.()个月的婴儿能够敏感地识别母亲的声音。

A.3个月B.4个月C.5个月D.6个月【参考答案】: D12.儿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逐渐发生发展的。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三个阶段,这不包括()。

A.直观的概括B.动作的概括C.语词的概括D.抽象概括【参考答案】: D13.新生儿心理发生的基础是()A.儿童的本能B.儿童的生理成熟C.条件反射的出现D.儿童感知觉的发生【参考答案】: A14.一个3岁左右的幼儿抱着一个娃娃,可能完全不进行想象,只是静静地坐着,当老师走过来,说“娃娃要睡觉了,咱们抱娃娃睡觉吧!”或者说“娃娃要出去玩玩了!”这时,幼儿的想象才活跃起来。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青少年心理学20秋在线作业2标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青少年心理学20秋在线作业2标准答案
A.理智感
B.美感
C.社会性情感
D.道德感
正确答案:A
2.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了较来自系统的辩证的儿童心理发展观A.林崇德
B.张德
C.朱智贤
D.潘淑
正确答案:C
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它同人的认识活动的成就获得需要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追求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相联系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青少年心理学20秋在线作业2标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
在线作业
参考答案
试读一页
青少年心理学20春在线作业2-0002
试卷总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7 分)
1.()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它同人的认识活动的成就获得、需要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追求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相联系。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行为模式和认知能力的科学。

它关注儿童在这一阶段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旨在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发展环境。

2.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儿童教育。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提供更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3.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哪些?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幼儿期(0-2岁):基本形成感知、认知和运动能力,开始建立情感依恋关系。

- 学龄前期(3-5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社会认知和控制力,并逐渐形成自我意识。

- 学前末期(5-6岁):进一步完善语言能力,开始形成逻辑思维和学习兴趣。

4. 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如何培养?社交能力的培养对学前儿童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培养社交能力的方法:- 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鼓励孩子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 创设适宜的社交游戏环境,让孩子有机会与同龄人进行互动。

- 鼓励儿童参与集体活动,如幼儿园、游乐场等,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学习。

- 培养儿童的情感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和处理冲突。

5. 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如何提升?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关注的重点。

以下是几种提升学前儿童学习能力的方法:- 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和环境。

- 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开发儿童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 鼓励儿童进行探索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引导儿童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和批判思维能力。

6. 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教育的关联是怎样的?学前儿童心理学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需要和潜能,教育工作者可以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提供适合儿童的教学活动和教育资源。

20秋北师大离线作业《学前儿童心理学》答案

20秋北师大离线作业《学前儿童心理学》答案

1.习惯化(名词解释)答案:是个体不断或重复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2.客体永久性(名词解释)答案:客体永久性(objectpermanence)是皮亚杰使用的术语。

它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即使个体不能知觉到物体的存在,它们仍然是存在的。

3.依恋(名词解释)答案: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是指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人)所形成的情感联结。

由于这种情感联结,婴儿在不高兴时会趋近这个人,在陌生人引起焦虑时,婴儿喜欢得到这个人的照料,如果强迫同这个人分离,婴儿会表示不满。

4.移情(名词解释)答案:认知取向的移情定义是,移情儿童对他人情绪、情感的理解,表现在儿童区别和辨别情感线索并推测他人内部情感状态,尤其是建立在观点采择基础上的对他人内部情感状态的推测。

情感取向的移情定义是,移情是指自己对他人情感做出的情绪反应,即“儿童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

5.守恒(名词解释)答案:守恒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术语,它是指个体对物体在形态、形状、排列方式、量度等性质上发生改变而实质不变情况下仍知觉为保持不变的心理倾向。

守恒主要包括液体守恒、数量守恒、物质守恒、重守恒等。

皮亚杰认为,守恒一般到具体运算阶段才出现,它是该阶段的重要标志。

6.权威型教养方式(名词解释)答案:权威型教养方式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

指父母树立权威,理解、尊重孩子,与孩子经常交流及给予孩子帮助的一种教养方式。

7.序列设计(名词解释)答案:序列设计犹如音乐谱曲或文学创作,也是有一定的创作程序的。

序列必须具有整体连续性。

序列的每一个局部序列都不应孤立地出现,而应建立起彼此不可分割的、和谐的整体关系,并合乎人们视觉心理和感觉心理的逻辑。

8.过程质量(名词解释)答案:过程质量是指过程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之总和。

9.科学研究(名词解释)答案:就是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认识发现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社会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心理学19春在线作业2-0005
研究表明,( )儿童一般从事单独游戏或平行游戏,或作为旁观者观看
A:2 岁
B:3岁
C:4岁
D:5岁
答案:A
( )是个体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A:婴儿期
B:幼儿早期
C:幼儿中期
D:幼儿晚期
答案:A
A:感知运动水平的自我中心化现象
B:前运算水平的自我中心化现象
C:注意水平的自我中化现象
D:想象水平的自我中心化现象
答案:A,B
年龄特征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 ) 特 征。
A:一般的
B:本质的
C:特定的
D:典型的
答案:A,B,D
遗忘种类包括( )。
A:不完全遗忘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亲爱的同学:
您好,感谢您选购本文档,如果没有找到您需要的内容,请关注店铺告知。
本店提供:平时作业,在线考核,离线作业等。
答案:B
研究发现,遗尿儿童同卵双生子患病率比异卵双生子( )。
A:高
B:低
C:相同
D:稳定
答案:A
婴儿的交往集中在玩具或物品上,而不是婴儿本身,婴儿之间互不理睬,偶尔互相触摸、微笑、发出声音与短暂的注意。这属于婴儿早期交往行为的( )阶段。
A:以客体为中心
B:简单交往
C:互补性交往
D:相互交往
答案:A
A:采用多种复习方式
B:让幼儿即时复习
C: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复习
D: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答案:A,C,D
幼儿想象的普遍特点是( )。
A:无意想象占据主导地位
B:有意想象逐步发展
C:再造想象占据主导地位,创造想象逐步发展
D:想象的极大夸张性与现实合理性。
答案:A,B,C,D
婴儿期主要存在( )自我中心化现象。
B:正确
答案:B
格塞尔认为在没有达到成熟水平之前,训练儿童学习和掌握某种技能 ,效果是不佳的。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作为思维最基本的特征是对事物认识的直接性和概括性。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责任感是幼儿高级社会性情感发展的主要任务。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对不良刺激的及时反应是婴儿神经系统正常发育的标志。
幼儿识记的材料数量越大,所花费时间越长。原因是幼儿( )所造成。
A:前摄抑制
B:大脑皮质
C:神经抑制
D:神经元
答案:C
米德认为( )是一种社会自我。
A:主体我
B:镜象自我
C:主客体
D:客体我
答案:D
视觉偏爱法是由著名心理学家( )创立的一种研究婴儿知觉的方法技术。
A:华生
B:范茨
C:刘易斯
D:皮亚杰
B:完全遗忘
C:临时性遗忘
D:永久性遗忘
答案:A,B,C,D
儿童的图片观察概括化可以分为( )阶段。
A:认识“个别对象”阶段
B:认识“空间联系”阶段
C:认识“因果关系”阶段
D: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答案:A,B,C,D
玩教具应当具备( )的特点,这样能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
A:形象生动
B:新颖多变
C:颜色厚重
D:造型奇异
答案:A,B,D
婴儿社会性微笑发展的特点 是
A:1个月左右时,婴儿对各种不同社会性的和非社会的刺激都产生微笑
B:2个月的婴儿几乎对任何面孔都笑
C:3个月以后婴儿看到成人的脸、听到声音,就会发出微笑
D:4个月左右,对不同人的微笑开始出现差别
答案:A,D
幼儿的想象力可以通过( )来进行训练。
A:填补画与意愿画
B:续编故事结尾
C:组织各种创造活动
D:教师语言引导
答案:A,B,C
1.—12个月婴儿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训练手眼并用
B:开展亲子游戏
C:多与婴儿交流
D:注意感情关怀
答案:A,B,C,D
婴 儿的心理是在生活环境中不断接受外界刺激和大脑皮质分析综合机能逐渐完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错误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儿童一生下来就有注意,这种注意实质上就是先天的定向反射。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幼儿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仍占主要地位,第二信号系统(语言)还没有出现。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快乐不是人努力追求而得到的结果,更不是成人教给幼儿或通过模仿能获得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尽管随着年龄增长,抑制过程不断加强,但总的来说,幼儿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发展还是不平衡的,兴奋过程仍占优势。
B:正确
答案:B
广义的学前期则指的是 0 — 6 岁这一时期。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多动症儿童大脑中控制注意力和行为动作的区域,其代谢机能高于正常儿童 。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幼儿自身的身心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程度 , 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自身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分析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 。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按照上下 → 前后 →左右的顺序进行。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直觉行动思维在 3——4岁儿童身上最为明显。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视觉敏度是指眼睛精确的辨别物体细致差别或远距离清晰观察到物体的能力。
( )是幼 儿想象产生的基本因素。
A:教育
B:具体情境
C:游戏
D:心理发展
答案:B
( )是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一步和标志。
A:主体我
B:客体我
C:镜象自我
D:自我意识
答案:D
广义的学前期则指的是( )这一时期。
A:0— 5岁
B:1— 5岁
C:1— 6岁
D:0 — 6 岁
答案:D
让幼儿进 行有效复习的方式包括( )。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费根通过研究发现,21—25 周的婴儿在间隔 14 天以后还能够再认大多数视觉刺激物。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刺激物的物理特性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大小与颜色是干扰幼儿正确辨认图形的因素。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幼儿有意记忆受行为的动机影响。
A: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