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具体章节为《古诗两首》中的《惠崇春江晚景》。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分析古诗的韵律、修辞手法及意象;探讨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3. 分析古诗的韵律、修辞手法及意象,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分析古诗的韵律、修辞手法及意象。
重点: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情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天,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 朗读古诗:让学生跟读、齐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句: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及意象,如“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意象描绘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句诗句,描述其描绘的景色,并进行展示。
6. 情感体验:讨论诗人如何表达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之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7. 背诵古诗:带领学生反复朗读,逐步达到背诵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诗句:惠崇春江晚景2. 韵律:七言绝句3. 修辞手法及意象:竹外桃花、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芦芽、河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描绘一幅春天的景色。
2. 答案:示例:春风拂面,柳絮飘飞。
碧水如练,倒影如画。
桃花笑颜,鸟语花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春天的古诗,如《春晓》、《绝句》等,进一步体会古诗的魅力。
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活动,观察春天的景色,激发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理解诗句含义2. 分析古诗的韵律、修辞手法及意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理解诗句含义1. 逐句解释:用现代汉语解释古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降低理解难度。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精选4篇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精选4篇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篇一《惠崇春江晓景》是苏轼题在宋代画家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一首题画诗。
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写出了春光的明媚及春天万物勃勃的生机。
全诗语意浅近,诗意深远,含蕴有味,是适合儿童背诵的好诗。
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学生由看到读再想,看画面——读古诗——想意境,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找出春天的词语来赞美春天就水到渠成了,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学习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悟,留给学生一想象的空间,会让我们收到更多的惊喜!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篇二一、揭题导入。
读题目,了解作者并解题。
要求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学生出示资料解题: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这一,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又名苏东坡。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题的诗。
二、看图,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看图画,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做什么呢?2、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
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读诗歌的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
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1、先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部分学生交流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读懂的地方。
(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2、再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正要上来的河豚想到了什么呢?知道了什么?想干什么?联系全诗思考。
说说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如:“竹外、鸭先知、蒌蒿满地、正是河豚欲上时”重点讲解:“正是河豚欲上时” 学生回答:河豚想赶回春江产卵;知道春天来;知道桃花开了,春江水暖了……3、谁能看着图画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
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方案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春江晚景的美景。
3、帮助学生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4、学习诗歌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春江晚景的画面,感受其意境美。
(2)掌握诗歌中的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难点(1)体会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2)学习诗人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生字、生词、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春江晚景的美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春天江边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景象。
(2)提问学生对春天江边景色的感受,从而引出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讲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缘由。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理解诗歌(1)学习生字、生词①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如“惠崇”“蒌蒿”“芦芽”等。
②讲解生字、生词的读音、写法和意思,让学生认读、书写。
(2)逐句理解诗歌①引导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歌每一句的意思。
②教师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中“三两枝”“先知”的含义。
③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文的朗读、解析、翻译和赏析,以及对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2. 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对诗文进行翻译和解释。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难点:理解诗文中的意境,赏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含诗文内容、图片、翻译和赏析等。
2. 诗文复印稿:供学生朗读和背诵。
3. 相关图片:展示春江晚景的美丽景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江晚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入对本课古诗的学习。
2. 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3. 解析:讲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翻译诗句。
4. 赏析: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5. 练习: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题目。
六、板书设计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欢喜时。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2. 根据诗文内容,画出你心中的春江晚景。
3. 请家长帮忙,了解河豚的相关知识,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朗读、解析、赏析等环节,让学生对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景色,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题目,巩固了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河豚,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特点,下次课进行分享。
同时,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相关的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的一首写景咏物的七言绝句,描绘了早春时节,惠崇和尚在夕阳西下时分游览春江,所见到的美丽景色。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2、通过小组学习,分析诗中重点句子含义,讨论作者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并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3、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同时引起他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诗中所出现的乐器,例如:琵琶、箫等的音色以及其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情景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巩固知识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复习古代描写月亮的诗句,并讨论所列举的诗句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进而导入新课《春江花月夜》。
(二)朗读品味,整体感知1、教师进行配乐范读,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诗歌意境,同时让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来对文章进行翻译,使学生了解文章大意。
2、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再次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停顿,语气变化,并用斜线标注。
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即月之初上迷离、美妙高亢,月下遐思平缓,思妇对月徘徊低回,游子梦回故乡哀怨,梦醒月残倍孤寂悠长。
3、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同时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并设置问题:该诗都具体描写了什么内容,一共可分为哪几部分?学生得出:全诗可分三层解读,第一层(前8句):月之色,第二层(中8句)月之问,第三层(其余句)月之情。
(三)深入研读,感悟哲理引导学生逐层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赏析,依次一下问题1、让学生诵读第一层(前八句),并设问:作者写了哪些意向?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它们分别都有怎样的特点呢?2、诗人在赏月的过程中,有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慨?与之前所学苏轼,王羲之等人所感慨的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诗句,有哪些异同?3、诗中所写的思妇怀人、游子思归,采用的那种抒情方式?并借助了哪些意象来烘托的?4、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深情朗读,并分析该句好在哪里,老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和点评。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惠崇春江晚景》这一古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春天的时候,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身边的景色?”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春天景色的关注,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如何描绘春天的奥秘。
2.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修辞,进行个性化的诗词创作或描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3.思维发展与创造力: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够提出独特的见解。
4.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能够领悟诗中的美,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并尝试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诗词作品。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创作体会,课堂氛围非常好。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时容易偏离主题。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将在下次教学中明确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确保讨论更加深入、高效。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解和实践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
(二)新课讲授(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背景。这首诗是苏轼描绘春天江景的名篇,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
-诗句解析:诗中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句子,如何运用意象描绘春天景色。
-修辞手法:介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诗词诵读《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诗词诵读《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诗词诵读《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通用8篇)诗词诵读《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掌握生字词;2、通读诗歌《惠崇春江晚景》;3、理解诗的内容,感受春的美好;4、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5、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准备:1、有关春天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题,读题目,知并解题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著名文学家,又名苏东坡。
3、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题的诗。
二、生字教学蒌蒿(lóuhāo)河豚(tún)三、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读顺;2、出朗读节奏。
四、检查读诗情况,听录音后画上节奏。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想象的)五、再自由读诗,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
2、出问题。
诗意:竹林外开着三两枝鲜艳的桃花,鸭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暖和了。
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芽才冒出短短的一截,正是河豚逆江而上要来到春江的时候。
3、全体朗读诗歌4、这画上,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竹林、桃花、春江、鸭子、蒌蒿、芦芽、河豚)5、诗人,画家为什么要写、画这些景物?六、欣赏“正是河豚欲上时”1、“正是河豚欲上时”哪一个字写出河豚具有怎样的心情?生答:“欲”字写出了河豚急切的心情。
2、讲讲要上来的想到什么?知道什么?想干什么?3、这么美的诗,请问诗中哪句是想象的?4、这么美的春天在哪里?(在惠崇和尚的画里,在苏轼先生的诗里,这就是绘画与诗歌的魅力)5、放手学生自由讲诗、画画。
七、背诵诗歌八、总结苏轼先生用优美的诗句写活了惠崇和尚的画,这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诗表明春天即将来临。
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诗词诵读《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内容这是苏轼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图所写的一首题画诗,诗中既依画面所绘,又融进的想象,刻画了一派江南初春的景象。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苏轼及其生平事迹;(2)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解读诗句的意义;(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句;(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会欣赏古诗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懂得珍惜美好生活,激发对人生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意义解读;2. 诗句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意境的分析;3. 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的解读;3. 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苏轼的生平事迹、古诗文的翻译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苏轼及其生平事迹;(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惠崇春江晚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文,理解诗句的意义;(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意境;(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句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诗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生通过诗句感受作者对美好景色的喜爱和珍惜。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景色和意境;(2)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汲取人生智慧,珍惜美好生活。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义、自然景色和意境的分析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7. 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文;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惠崇春江晚景》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 是否有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点?4. 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完成情况;2. 课后感悟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诗句意义、自然景色和意境分析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程度;3. 同学间的合作探讨和分享讨论成果的表现;4.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设性的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
2.能翻译诗歌,理解大意。 3.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
歌所表达的感情。 4.理解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
古诗诵读
授课教师:兰杨林
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者简介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和 仲,号东坡居士,世 称苏东坡。眉州眉山 人。北宋文学家、书 法家,是豪放派词人 的代表。其诗取材广 泛,想象丰富。
lóu hāo
蒌蒿
抓字眼 明诗意
蒌蒿满地芦芽短
译文: 蒌蒿已经遍地芦
苇才刚刚吐芽,
课外知识小链接
河豚,是一种肉味极 为鲜美的鱼类,被誉为长 江三鲜,千百年年来一直 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上等佳 肴,野生河豚鱼为近海底 层肉食性鱼类,以贝类、 甲壳类和小鱼为食,春季 至长江繁殖。
抓字眼 明诗意
பைடு நூலகம்正是河豚欲上时
立志读尽人间书 3.“秃驴何在?”
“东坡吃草”
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
竹外 桃花 三两 枝, 春江 水暖 鸭 先知。 蒌蒿 满地 芦芽 短, 正是 河豚 欲上 时。
抓字眼 明诗意
竹外桃花三两枝
译文: 竹林外有盛开的
桃花三两枝,
抓字眼 明诗意
春江水暖鸭先知
译文: 春江水暖戏水的
鸭子最先得知。
写作背景
惠崇是个和尚,宋 代画家。善于画鹅、雁 等禽鸟与河湖的水景。 “春江晓景”图有两幅, 一幅是《鸭戏图》,一 幅是《飞雁图》。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 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 上的。
课外拓展
苏轼趣闻 1.“未出厅前三五步,
额头先到画堂前。” “去年一点相思泪,
至今方流到腮边。” 2.发愤识遍天下字,
名句哲理
“鸭知水暖”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 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
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 长年生活在水中,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 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
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 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 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译文: 正是河豚将要沿
江而上的时候。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 的喜爱之情。
诗歌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
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 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 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 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 表明早春时节。。
诗歌小结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 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 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 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 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 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 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 江景的优美画境。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