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库规范

合集下载

空间数据建库标准体系

空间数据建库标准体系

ISO/TC211地理信息标准(二)
15)元数据(Metadata)
16)空间信息定位服务 (Positioning Service)
17)地理信息描述 (Portrayal)
18)编码(Encoding)
19)服务(Service)
20)功能标准(Functional standards)
ISO/TC211地理信息标准(一)
1)参考模型(Reference Model)
9)应用模式规则(Rules for Application Schema)
2)综述(Overview)
10)要素分类方法(Feature
3)概念化模式语言
cataloguing methodology)
目前,ISO/TC 211的积极成员(P成员)有31个,观察员(O成员)有 30个,并和许多有关国际组织密切合作。我国从1994年该组织成立起 即参与工作,1995年起成为积极成员。国内的技术归口主管部门为国 家测绘局,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承担ISO/TC 211国内技术归口办公 室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国内专家参与ISO/TC 211国际标准制定, 组团参加ISO/TC 211的全体会议和工作组会议,代表中国对该组织制 定的标准、技术规范等提出修改意见并投票等。
3)信息团体模型
信息团体模型的目的是建立一种途径,使 得信息团体或用户维护对数据进行分类和 共享所遵循的定义;实现一种有效的、更 为精确的方式,使不同信息团体之间可以 共享数据。
OpenGIS 标准
综述、要素几何、空间参考系、定位几何 结构、存储功能和插值、要素、覆盖类型 及其子类型、地球影像、要素关系、质量、 要素集、元数据、OpenGIS服务体系结构、 目录服务、语义和信息团体、图像使用服 务、图像坐标转换服务、用于COM/OLE的简 单要素规范、用于CORBA 的简单要素规范、 用于SQL的简单要素规范、地理信息标记语 言、网络地图模型等

矿产资源评价 第五章 基于GIS的矿产资源评价(1)

矿产资源评价 第五章 基于GIS的矿产资源评价(1)
19
(二)正确认识GIS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作用
1. 基于GIS的矿产资源评价的效果从根本上仍然 取决于评价专家 2.关于提高效率的问题 资源评价效率提高的基础是合理有效地建立数据库。
20
第二节 基于GIS矿产资源评价方法
一、几种典型矿产资源评价程序
1.美国CUSMAP矿产资源评价计划典型工作程序 (1)密苏里—科罗拉多州矿产资源评价步骤 ①收集图幅内的地质、矿产、深部岩相构造、地球化学等资料; ②确定图幅内有可能存在的矿床类型; ③建立这些矿床类型的概念模型和描述性模型; ④根据每个描述性模型,得出该类型存在与否的“找矿标志”, ⑤系统地检验识别标志存在的有用数据; ⑥研究各种标志的区域分布规律及相对重要性,评估整个图幅内不同类型矿 床出现概率。
5
第一节 概述
四、GIS的应用
GIS技术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这一技 术已进入成熟阶段,并广泛应用于许多部门和领域。
就GIS的技术而言,其内容极为广泛,总体来说主要包括GIS 软件和硬件开发、系统建立、空间数据采集、自动制图、遥感图像 处理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方面。
因此目前GIS的应用已经愈来众广泛。GIS目前涉及的应用领 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清查;2、城乡规划 ;3、灾害 监测 ;4、宏观决策 ;5、地籍管理 。
8
四、GIS的应用
(3)灾害监测 GIS借助于遥感数据的搜集可以有效地用于森林火区蔓延 的预测预报、洪水灾情和洪水掩没损失的估算,为防洪决策和 救灾抢险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
9
四、GIS的应用
(4)宏观决策 GIS可以利用拥有的数据库、通过一系列决策模型的构建
和比较分析,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与密苏里-科罗拉多州资源评价方法相比,该预测程序特别强调对地 质、地球化学、遥感数据本身成矿信息的提取,而不是从研究典型矿床模 型出发。

GIS数据库建库作业方式的探讨

GIS数据库建库作业方式的探讨

专家 估计 , I G S数据 的采 集和入 库工 作 占整 个 GS系 I 统建 设 工程 的 7% 5 。GS 数据 在数据 结构 ,数 0  ̄7% I 据 实体 问 的拓 扑关 系 ,数据 实体 的连续性 、闭合 性 , 数 据 实体 属性 等 方 面 都具 有严 格 的要 求 ,只 有 按照
Ab t a t Ba e n a ay i g t e c a a trsis o x si g d t r c si g s f r , h sa t l ic se e GI sr c : s d o n l zn h h r ce t fe i n aa p o e sn o wa e t i ri e d s u s d t S i c t t c h d tb s p o u t n wo k y s g Au o aa a e r d c i r b u i t CAD a d o n n Ar / f fo d fe e t a p c s u h s wo k f w, d t c I o r m i r n s e t ,s c a r o n f l aa o g n z t n aa so a e a d h n l g e c r d c i n p c ie p o e h tt i r y h s a p st e r l n r a iai ,d t t r g n a d i t .P o u t r t r v d t a h s wo wa a o i v o e i o n o a c k i
G S系 统数据 库要 求编 辑好 的数据 , I 入库后 才 能保证 G S系 统 正常运转 。 I 如何 快速有 效地采 集 数据和 入库 是 当前 需要解 决 的主要 问题 。 目前 ,现 有 的 图形 数据 采 集和 处 理 平 台软 件有 A c I f 、M p n o u o A r /n o a i f 、A t C D等 。这些 平 台软件 都

土地利用数据库常见问题

土地利用数据库常见问题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建库流程2007-10-02 11:17〈一〉数据准备任何一个系统的建立,都离不开数据的准备工作。

土地利用系统的数据准备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大类。

一.空间图形数据的准备在准备空间数据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数据文件分层:图形数据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层:行政辖区、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所有权层、争议层、海域陆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等。

注意:与MAPGIS 中的图层概念不同,这里指土地管理中的专题数据层,一个数据层就是一个文件。

2.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分层后的数据文件名规则为:按照汉字首字母+时间年份。

3.空间图形数据的采集及入库。

图形的采集范围如下:①行政辖区:行政辖区包括各级行政界线,分别以相应的线型符号表示。

在系统中是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面拓扑关系,即凡是由行政界线构成封闭域的就将其作为一个村级单位对待,行政级别向下顺延。

行政辖区内部的飞地和插花地不在该层中表示,而在下述“所有权”层中表示。

② 所有权:所有权在系统中主要用于飞地的处理。

③图斑层:图斑是指相同用途的地块所构成的区域。

④线状地物层:线状地物是由各类线状地类构成的。

凡是难以在常规图上按范围进行表示,只能通过长度与宽度来描述其占地范围的地类都称为线状地物。

⑤零星地物:零星地物是指面积小,无法在图上依比例尺表示的图斑。

⑥海域与陆地:海域与陆地层以低潮线为准,海岸线以内为陆地范围,海岸线以外为海域,海域中包括海岛。

⑦坡度图: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要求,将坡度分6个级别。

与此相对应,在详查系统采用6个级别对坡度进行编码。

其中,“0”表示 0-2 度,“1”表示 2-6 度,“2”表示 6-15度,“3”表示15-25度,“4”表示25-35度,“5”表示35度以上。

坡度的区域划分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⑧其它。

其它主要是地形图和便于看图的符号、注记等,它们无属性,不参与详查的数据处理及分析。

4.变更图形数据的采集:采集对象仅包括图形或属性发生变化的部分。

空间数据建库标准体系

空间数据建库标准体系
空间数据建库标准体系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学院 张耀民
标准化组织
ISO/TC211地理信息/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专 业委员会:1994年成立
OGC开放地理信息协会 中国标准化组织
标准体系
空间数据标准为数据生产、系统设计、数 据库建立、产品开发等提供规范化的依据, 是工程得以标准化实施的根本保证。

6)专用标准(Profiles)
by geographic identifiers)
7)空间模式(Spatial Shema)
13)质量原则(Quality principles)
8)时间尺度子模式 (Temporal Subshema)
14)质量评价过程(Quality Evaluation Procedures)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现有标准
GB/T 18578-2008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
CJJ 100-2004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 范
CJJ\T144-2010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 元数据标准
JG/T 181-2005 工程建设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 用标准
基础标准
基础标准是数据生产与建库中其他标准的基础,是 普遍使用的具有广泛指导意义和约束意义的标 准。主要包括:
21)图像和栅格数据 (Imagery and gridded data)
22)职员的资格认证 (Qualifications and Certification of Personnel)
23)覆盖几何和功能的模式 (Schema for coverage geometry and functions)
随着国际地理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促进全球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 利用和共享,国际标准化组织1994年3月召开的技术局会议决定成立 地理信息技术委员会(即ISO/TC 211),秘书处设在挪威。

第一章基于ArcGIS的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方案18

第一章基于ArcGIS的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方案18
采用统一的RDBMS存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扩展RDBMS的空间管 理功能。通常在标准RDBMS上附加空间数据管理层,利用该层将 GeoSQL转化成标准的 SQL语言。如图1.7所示。
图1.7 扩展结构模型
第一章 基于ArcGIS的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方案
3)统一数据模型 不基于标准RDBMS,而是在开放的DBMS基础上扩展空间数据管
2、基于数据库的空间数据类型
ArcGIS用一个高级的通用的地理数据模型Geodatabase来表示空间信 息,包括空间要素,遥感数据以及其他的空间数据类型。
Geodatabase数据模型也可以在数据库中管理同样的空间数据类型,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关系数据库已有的优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nd! Thanks!
在服务器端,将空间数据和相关的属性数据存储在Oracle关系数 据库中,利用ArcCatalog建立geodatabase地理数据库。在客户端, 利用Arc/Info,ArcObjects, Visual Basic, Visual C++等通过空间数据引 擎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
第一章 基于ArcGIS的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方案
图1.1
图1.2
第一章 基于ArcGIS的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方案 (2)网络模型
网络模型是以记录类型为结点的网络结构,网络与树有两个非 常显著的区别: 1)一个子结点可以有两个或多个父结点;
2)在两个结点之间可以有两种或多种联系。 图1.3是图1.1的网络模型。
图1.3
第一章 基于ArcGIS的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方案 (3)关系模型
协议和封装:协议是一个对象对外服务的说明,它告知一个对象可 以为外界做什么,外界对象能够并且只能向该对象发送协议中所提 供的信息,请求该对象服务。

基于ArcGIS平台的数据处理与建库思路探讨

基于ArcGIS平台的数据处理与建库思路探讨

基于ArcGIS平台的数据处理与建库思路探讨随着人类土地利用方式的不断变更和利用节奏的加快,如何快速、准确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已成为目前土地调查部门面临的关键问题。

地理数据库的建立将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方案。

本文就基于ArcGIS平台的数据处理与建库思路进行了探讨。

标签:ArcGIS平台;数据处理;建库思路前言:城镇地籍图形管理信息系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

系统充分考虑到土地管理方面的特点,根据扬州市的实际情况,采用了ARCGIS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图形信息管理系统,同时结合了科学的图形管理流程。

既要能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也为使用者提供简捷方便的操作。

ArcGIS是一个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合成的软件。

该体系在ArcEngine作为软件开发平台,ArcGIS由四个重要的部分组成:ArcGIS Desktop是高层次GIS具体应用的一个重要桌面化集成软件。

ArcGIS Engine是利用多个应用程序的接口来自主创建应用程序的地理信息系统组件库。

ArcGIS Server是Web和企业运用框架式,构建在服务器端实现自定义应用程序的一个发布平台,可用于建立Web应用和服务程序。

ArcIMS是通过公开的WEB发布数据、元数据和地图的GISWeb服务器。

一、ArcGIS Engine技术ArcGIS系列软件是一个具有扩展性、全面性、移植性等特征的GIS软件平台,适用于单用户或多用户在互联网、桌面端、服务器端应用ArcGIS构建地理信息系统。

其中,ArcGIS Engine是一组应用于ArcGIS Desktop框架之外的嵌入式ArcGIS组件。

C++,COM,.NET等环境中的ArcGIS Engine,开发者应用接口模块获取任意GIS功能的组合来构建相应的GIS应用解决方案。

进行GIS应用开发时,ArcGIS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GIS功能,无须ArcGIS的桌面系统支持。

对于标准的ArcGIS Engine而言,其标准功能包括:地图浏览、地图制作、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控件开发,矢量数据读权限以及读写MXD文件。

地理信息标准规范

地理信息标准规范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GB/T 25529-2010)是一项通过对多源地理要素及其属性进行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支持跨部门、跨领域、多源、多时相、多尺度地理信息整合与管理的基础性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以及地理要素类的高位分类与代码。

该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适用于对多源地理信息进行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可支持建立区域综合性地理信息系统的要素目录,用以实现不同专业地理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组织、建库、存储以及保证数据交换的一致性。

《地理信息数据产品规范》(GB/T 25528-2010)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9131:2007 《Geographic information-Data product specifications》,定义和描述了数据产品规范的通用结构和内容,规定了数据产品规范的要求,详细阐述了数据产品规范范围、数据产品标识、数据内容和结构、参照系、数据质量、数据获取、数据维护、图示表达、数据产品交付等内容、要求,并通过UML模型表示相应的数据定义。

该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用于指导数据产品规范的编制。

《地理信息服务》(GB/T 25530-2010)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9119:2005《Geographic information - Services》,标识和定义了用于地理信息服务接口的体系结构模式,并定义了该体系结构模式与开放式系统环境(OSE)模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地理信息服务分类及地理信息服务的一系列实例,描述了如何创建与平台无关的服务规范,以及如何派生出和该规范一致的平台相关的服务规范。

该标准是推荐性国家标准,分别从平台无关和平台相关两种角度,为选择与规范地理信息服务提供指南,为开发者提供了软件开发框架。

《地理信息万维网地图服务接口》(GB/T 25597-2010)修改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19128:2005(E)《Geographic information-Web map server interface》,规定了从服务器获取地图所需要进行的各种操作,包括获取地图的描述信息(GetCapabilities)、获取地图(GetMap)以及查询地图上要素信息(GetFeatureInfo)等操作,规范了基于地理信息动态生成具有空间参照的地图的服务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试点2004DKA20180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库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二○○五年三月,北京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试点矢量数据库建库规范(征求意见稿)(二○○五年三月)前 言资源环境领域的历史数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把历史数据及时数字化、建库管理,不仅能够使积累的历史数据更方便地为科技工作者使用,同时这也是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的重要一环。

在长期矢量数据库建库(以下简称矢量库)的过程中,对其建设路线、操作规程和实际应用进行总结提炼、制定出本矢量数据库建设规范,以期为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中的矢量建库进行指导。

本规范包括五个部分和一个附录。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本规范由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组织起草并负责解释。

1 适应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地学领域的矢量数据建库建设以及相关的空间数据处理工作。

2 引用标准GB/T 14512—93 1:10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GB/T 16831--1997 地理点位置的纬度、经度和高程的标准表示法GB/T 17278—1998 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GB/T 17797—1999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8315—2001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 18316—2001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GB/T 18317—2001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GB 14051—93 地形图用色GB 12409—90 地理格网GB/T 226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2808-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3 术语定义3.1矢量数据以坐标或坐标串表示的空间点、线、面等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有关属性数据的总称。

3.2 图像数据用数值表示各像素(pixel)的灰度值的集合。

3.3 元数据 metadata对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及其它特征的描述。

3.4 空间实体直接或间接与地球空间位置有关的对象。

3.5 空间实体属性空间实体所具有的性质或特征,包括直接属性和间接属性。

3.6 图层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具有同类或共性特征的空间实体数据的集合。

3.7 拓扑对相连或相邻的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科学阐述。

特指那种在连续投影变换下保持不变的对象性质。

3.8 编码将信息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的过程,是人们统一认识、统一观点、相互交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编码的直接产物是代码。

3.9 空间数据结构指空间数据在计算机内的组织和编码形式,它是一种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和处理空间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实体的空间排列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

3.10 图文资料扫描数字化通过扫描的方法把以纸介质为载体的图文资料由模拟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并按一定的质量要求对电子文件进行加工和制作,然后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的过程。

第一篇矢量数据库资料预处理4矢量数据库建库前期准备工作4.1 技术准备(1)认真学习技术规范及各种技术要求。

(2)制定建库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

(3)进行各项业务及计算机技术培训。

(4)进行矢量库建设技术培训。

4.2 软、硬件准备4.2.1 软件4.2.1.1 软件内容根据应用需求选择矢量化数据采集软件,比如Able software R2V。

4.2.1.2 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功能要求(1)能检查和纠正原图的图纸变形。

(2)能采集各要素的图形数据、属性数据。

(3)能对图形、属性数据检查并进行增、删、改等编辑操作。

(4)能作符号化绘图输出检查。

(5)能进行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6)投影变换和数据加密等所用各种算法应保证数据精度。

(7) 能按要求的数据格式进行数据交换。

4.2.1.3 矢量库数据库系统软件功能要求(1)满足《矢量库标准》的要求。

(2)能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的功能要求。

(3)能完成数据库更新功能。

(4)能完成基于矢量数据应用的多种数据查询、数据汇总和表格输出功能。

(5)能完成基于矢量数据应用的各种标准的和非标准的图件自动化输出功能。

(6) 能支持矢量基础数据的网络共享。

4.2.2 硬件可根据工作情况及数据量大小确定硬件配备数量及档次,扫描仪的分辨率不低于300dpi。

4.3 资料准备4.3.1 资料内容4.3.1.1 基本资料略。

4.3.1.2 参考资料略。

4.3.2 资料的选择4.3.2.1 资料内容的选择选择数据资源调查结束后经验收合格后保存完好无损的标准分幅图、具有标准分幅图图廓点和公里网格点控制的统一的表格等原始资料。

4.3.2.2 资料精度选择图幅控制点对原始图形进行纠正后,纠正中误差应小于0.1mm。

4.3.2.3 资料介质图形资料优先选择变形小的聚酯薄膜介质的,纸介质的次之,也可根据情况选用正射影像图。

4.3.2.4 资料形式对于满足建库要求的数字形式的资料应优先选择。

5 矢量库建库前期资料整理矢量库建库前期资料处理主要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数字化的误差,避免后期的返工或重复建设。

基处理内容主要包括:(1)检查相邻图幅的接边情况,线状要素的连续性,图斑界线是否闭合以及等高线是否连续、相接、与水系的关系是否正确等。

发现问题应作处理并记录在图历簿中。

(2)标出同一条线上具有不同属性内容线段的分界点等。

(3)添补不完整的线划,如被注记符号等压盖而间断的线划,境界线以双线河、湖泊为界的部分均以线划连接。

(4)对图面上的各种注记标示清楚,包括图廓内外各种注记。

第二篇矢量数据库的数据采集6 数据采集作业要求6.1 人员技术要求6.1.1 工程技术人员熟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本了解矢量数据库生产工作流程和技术规定,掌握测绘学和制图学知识,了解GIS技术和空间数据特点等相关专业知识。

6.1.2 数据采集作业员了解矢量化过程和计算机软件应用和制图学等相关知识。

6.2 数据库设计在数据采集之前,首先进行矢量数据库的设计。

包括数据采集分类编码、文件命名、分层及实体定义和确定属性数据结构等。

6.3 数据采集方式和要求6.3.1 图形数据数字化6.3.1.1 图形数据采集方式图形数据采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扫描数字化;②手扶数字化;③野外数字化采集;④在航片上进行数字测量。

6.3.1.2 图形数据采集要求(1)数据采集精度符合本规范的质量控制要求。

(2)点状要素应采集符号的几何中心或定位点,线状要素应沿中轴线采集,面状要素必须严格闭合。

(3)有方向的线状要素应按规定方向数字化。

6.3.2 属性数据数字化6.3.2.1 属性数据采集方式属性数据数字化主要使用常用数据库和表格软件。

但减少差错、提高输入效率,也可自行编制专用的属性数据录入、检查软件。

6.3.2.2 属性数据采集要求(1)属性数据采集严格以原始表格为依据。

(2)属性数据采集检查时要参照图形数据。

7 数据采集工艺流程数据采集作业主要包括九项工作内容(不同的数据采集技术路线各项工作内容的次序可能有所不同),以下以扫描数字化方式为例介绍数据采集方法:7.1 图件扫描对经过预处理的作业底图,根据不同的介质状况确定扫描方式。

对于薄膜图和单色纸图,采用黑白二值方式扫描;对于彩色纸图,采用灰度方式扫描。

7.2 扫描纠正所有的图件扫描后必须经过扫描纠正,并对纠正后的图形数据进行精度检查。

7.3 图形矢量化根据所用软件执行。

7.3.1 线状要素对于线状要素应分层采集,所分图层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原图标注有等高线的,按标注采集,原图没有标注的可暂不采集。

7.3.2 点状要素7.3.2.1 零星地类对于零星地类的采集应先建立相关属性结构,然后根据有具体点位和无具体点位两种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录入。

7.3.2.2 注记将地名注记、水系注记、地形地貌注记和道路注记等录入数据库。

7.4 坐标系转换矢量化后的图形数据的坐标系是图面坐标系(单位为毫米),依据实际管理要求需将其转换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单位为米)。

7.5 投影转换地图投影:双标准纬线等积割圆锥投影中央经线:107.5标准纬线:34.6---40.27.6 数据接边处理数据接边是指把被相邻图幅分割开的同一图形对象不同部分拼接成一个逻辑上完整的对象。

在图形接边的同时要注意保持与属性数据的一致性。

相同比例尺之间的数据接边(作为示意图的数据)限差为图面单位的1毫米所代表的实地距离。

不同比例尺数据接边(作为示意图的数据)时需要根据不同比例尺的接边限差来接边,在限差内的以大比例尺的图形和属性要素为接边和匹配依据,在限差外的不接边。

7.7 点、线、面属性数据录入对于输入的属性数据应进行精度检查以防止输入的错漏。

7.8 属性数据关联根据数据库设计的方案建立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对应关系。

8 数据编辑处理由于数据采集和录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错误。

因此,数据采集、录入完成后,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编辑处理,以保证数据符合建库技术要求。

z扫描数据的编辑处理包括彩色校正、几何纠正等。

z矢量数据的编辑处理包括与扫描图数据的匹配、数据编辑、数据的误差校正、投影变换、接边处理、图幅拼接、要素分层等。

z利用具有拓扑关系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库时,还应建好拓扑关系,并对其进行检查。

z属性数据的编辑处理主要包括各数据记录完整性和正确性检查与修改等。

z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之间的连接。

第三篇矢量数据库的建库标准9 编码、命名规则9.1 图层命名规则图层名所包含的内容多对检索有益,而又不能过长。

如采用汉语拼音开头字母组成的命名方法。

比如:属性表HELIU,它是“河流”图层的属性表,HE取自(河)、LIU取自(流);字段名TRQSQD取自“土壤侵蚀强度”的汉语拼音开头字母。

如名称长度过长,可酌情删减至6位。

9.2 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在对各类非空间数据实现数字化时,要建立相应的计算机可读的数据文件,给定数据文件名,以便管理和应用。

参考图层命名规则。

9.3 空间实体属性分类编码规则9.3.1 作用(1)空间实体属性分类编码为用户分类分级检索图形数据、生成应用逻辑图层提供技术上的可行性。

(2)属性分类代码应能为图形显示、编辑、出版提供指示信息,应与相关的图例、符号相对应。

(3)当空间实体的特征发生改变,需对图形数据进行修改、更新时,为操作人员提供准确的参照信息,以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

(4)当用户需要将同一地域空间的不同专题图类中相关图层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应用时,属性代码可为编辑和处理提供指示信息。

9.3.2 原则与方法9.3.2.1 原则(1)科学性与通用性相结合。

专题类图件所要表示的空间实体是与该专题领域或专题学科研究的内容紧密相关的,分类要符合科学理论,分类名称要符合科学概念和多年生产实践形成的共识,不能使用只在局部范围或只有少数人应用的名词、术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