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宏观异常的识别

合集下载

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甄别

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甄别

宏观异常是指人类通过视觉 、 嗅觉和 听觉直接感知 的、 与 日常 人们认识 的 自然现象相 比而 出现了较大差异的某种现象 。 如地下水 发混变色 、 井水 突然增加 或减少 、 异常气味、 动物 的异常行为等等 。 宏观异常是 自然现象的一种特殊表现。 能够引起宏观异常现象的 自 然 因素是很多的 , 其 中在地 震孕育 、 发生过程 中出现 的宏观异常现 象被称之为地震宏观异常 。 大震前宏观异常数量多 , 范围广 , 程度 是非震宏观异 常无法 比 拟的 , 地球物理和化学场的变化引起的宏观异常种类繁多 ; 随时间 的推移 , 异常产生有规律的发展趋势 ; 具有从孕育 、 加强到爆 发的阶 段发展过程 ; 分布较广 , 整个震 中区都有可能出现异常 。
排除上述环境与条件变化引起的异常之外 , 还可从异常的规模、 种 类、 数量、 分布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等方面作深入分析 。 如果 异常 的 规模大 , 分布面积广 , 多种植物同时出现异常 , 异常分布 区与活动构 造带相吻合等 , 那么就可以认 为是地震宏观异常 。
4气象异常甄别特征
气象异常指地震前出现的气象 要素如气 ( 地) 温、 气压 、 温度 、 降 雨、 雷 电、 风 向风力等的异常变化。 这类异常 , 虽应包括震前一至 几 年时间尺度上出现的大早 、 大涝等 中期与 中长期异常 , 但在此主要 指震前几天至几分钟 出现的临震异常 。 气象异常 中, 还有 云与 星月 的异常景象 。 例如 形状 怪异 的地 震 1地下流体异常甄别 云、 月亮 的形状变异等 。 地震前 , 尤其是大震前 , 往往会 出现 多种 反 异常分布广泛, 一般与发震构造有关 ; 临震前 , 异常向未来震 中 常的大气物理现象 , 如怪风 、 暴 雨、 大雪、 大旱 、 大涝、 骤 然增 温或酷 逐渐集 中; 异常反应 明显 , 容易识别 ; 出现在震前几个月或一两年时 热蒸腾 等。 还有一种说法“ 地震云” 如: 浮云在天空呈极长的射 线状 , 射线中心指 向的位置 就是 中心地震的位置 , 这样的射 线云很容易被 间 内。 地 下流体非地震因素 : 气象因素( 降水 、 干 旱) , 人为 因素( 抽水 、 人们观察到。 气象异 常原 因是多方面的 , 特别是受“ 温 室效应”的影 石油开 采等) ,井孔故 障因素 。 响, 目前气象变化丰富。 地震前天气变化一般变 化万 千, 忽亦暴雨倾 最常见 的井水位升 降明显 , 井水 自溢 ; 井水翻花、 冒泡、 发响 、 变 盆 , 忽亦大雪纷飞, 临震前 , 大气异 常现象更为突出, 光 电闪闪、 大气 色、 变混 、 喷沙 , 井泉水 出油花 ; 泉水 流量 减少 、 断流或流量 明显变 浑浊 、 奇寒怪 热等 等。 大; 井水与泉水温度突升或突降; 井水或泉水明显变味( 苦变甜 、 甜变 5地象异常甄别 苦等 ) 等现象 。 地声异常是指在地 震前数分钟 、 数小时或数天 , 往往有声响 自 地震前兆谚语 地下深处传来 , 人们 习惯称之为“ 地声” 。 其声有如炮 响雷 鸣, 也有如 井水是个宝 , 地震有前兆 ; 重车行 驶、 大风鼓荡等多种多样 。地光异常是重要 的短 I 临前 兆。 容 无雨泉水浑 , 天干井水 冒; 易与地光异常混淆 的现象有霞 、 虹、 闪 电、 极光 、 黄道光 、 流星、 电线走 水位升降大 , 翻花 冒气泡 ; 火、 电焊光等 , 必须认真 区别 。 由此可见 , 区别地光 与其他大气发光 有的变颜色 , 有的变 味道 ; 现象 , 要 从现象 出的地 点( 高度) 与时 间、 发光的形状 与亮度、 颜色及 天变雨要到 , 水变地要闹 , 其搭配 、 运动的速度与方 向等方面仔细观察与分析 。 地 光以低空大 建立观测 网, 异常快报告 。 气放 电发光 为主要形式 , 因此 , 可能是地 震前地 电和地磁的异常变 2动 物 异常 的 甄 别 化使大 气粒子放 电发光。 另一些从地下逸 出的物质流发光 , 则可 能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 , 它能 比人类提前感到地震 是电离气体从地 裂缝 中高速喷出引起大气 电离发光 , 或可燃性气体 灾害的发生 。 动物疾病问题 、 饲养 问题 、 气候环境恶劣等 问题不能算 逸出地表 白燃所 致。 是地震异常现象 。 如牛 、 马、 驴、 骡等惊慌不安、 不进厩、 不进 食、 乱闹 6电磁异常的甄别 乱叫、 打群架 、 挣断缰 绳逃 跑、 蹬地 、 刨地 、 行走 中突然惊跑 , 可能是 电磁异常指由于震源 电磁波的发射和传播 , 干扰 了地表上各种 地震前兆现象 , 但这些牲畜在发病时或发情时也会有类似的表现。 。 人工发射的电磁信号 , 从而影响接受设备 正常工作的现象 。 最 为常 常见的鱼类行为异常是鱼“ 浮头” 、 “ 跑马病” 、 “ 跳水” 、 “ 蹦岸” 等。 两栖 在北方地 区 日光灯在震前 自明也较为 类与爬行类 动物异常 的甄别 : 地震宏 观异常多表 现为反季节 的搬 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 , 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 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 , 如微 波站 和监 测 家。 鸟类异常 的甄别 : 乱跑 乱飞 ; 鹅、 鸭是喜水家禽 , 平时喜水善游 , 常见。 无 线电厂受 干扰 、 电子闹钟失灵 、 电视机 图缘失真 、 安祥从容 , 如果突然惊飞下水或惊叫上岸 , 甚至赶不下水等 , 可能是 雷达信号异常 、 电话机或对讲机出现杂音、 电冰箱发 出怪声等 等。 这类异常多 出现 地震宏观异常 。 在震前几分钟到几天。 目前人为电磁干扰非常多, 如变压器 、 高压 电 地震前兆谚语

地震是有前兆的,一般可分为宏观异常和微观异常.宏观异常指人(精)

地震是有前兆的,一般可分为宏观异常和微观异常.宏观异常指人(精)
1855年12月11日辽宁金县发生5-6级地震,当地人民“未震之时,先闻声如雷”, 于是“早已预防”,从住房里躲避出来,所以“未经压毙多人,只伤男妇子女共七名”, 大大减轻了伤亡和损失。
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大致判断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一般说,如果声音越大,声 调越沉闷,那么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较小。当听到地声时,大地震可能很快就要发 生了,所以可把地声看作警报,应该立即离开房屋,采取紧急防御措施,避免和减少伤亡 损失。
地光发生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地震前地电和地磁异常,使大气粒子放电发光所致;也有人认为是 放射性物质的射气流从地下的裂缝中射出,在低空引起大气电离,因而发光。尽管原因还没有彻底 清楚,但由于地光有时出现在大震之前,因此它是临震前的一种前兆现象,可以用来进行临震预报。 1976年5月29日20时23分和22时在云南的龙陵、潞西一带发生7.5级与7.6级两次强烈地震时,负责 地震值班的同志观察到震区上空出现一条橘红色的光带,便当机立断,拉响了警报器,疏散人员, 避免了重大伤亡。
大震前的各种大气异常现象,近年来有很多报导,可以说,临震大气物理现象 都不是孤立的,但由于地震前兆现象和气象本身的自然现象容易混淆,发光现象并非偶然。在我国近年就至少有二三十次地震伴有地光。
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地光的出现时间不一般很短,往往一闪而过,所以不 易观测。
■ 微观异常
一、地形变:我国几次较大的地震:如1966年邢台地震、1969年渤海地震、广东阳 江地震、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玉溪地震等等,震前都有地形变活动。
以邢台地震为例,震区内某水准点的高程变化。从1964年12月开始,一反其历年来 长趋势下降的常态,以每年82-110毫米和速度急剧上升,到1996年3月15日突又转为迅 速下降,到3月22日就发生了地震。

怎样识别宏观异常(精)

怎样识别宏观异常(精)

怎样识别宏观异常
自然界的许多奇异变化,并不都是地震前兆,所以发现异常后,要注意与非震干扰因素加以区别。

一般来说,产生非震的动物异常的因素有天气变化(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徙)、生理变化(如动物生病、发情)、环境变化(如水体污染)、敌害侵扰等等。

产生非震的地下水异常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气候(降水、蒸发、气温、气压等)、水文、地质、土壤、生物等几个方面;人为因素:包括灌溉、开采、注水、排水等等。

产生非震的植物异常的因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中遭病虫害或气象异变,地表形变等。

地震前的宏观异常有何特点呢?第一,这些前兆都受地质构造控制,呈条带状,象限状或与本地构造线一致的方向分布,未来震中区相对密集。

第二,这些异常在时间上有同步性、数量上有集中性体现出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反应强烈的特点。

如果我们既能发现异常,又能正确地识别非震干扰,就能把握时机,作到有效预防了。

地震前兆及辨别方法

地震前兆及辨别方法

地震前兆及辨别方法地震前兆指的是发生地震之前,地表或地下环境出现的一系列异常变化。

通过观察和辨别地震前兆,可以提前预测地震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地震前兆及其辨别方法。

1. 地震前兆分类地震前兆可以分为地表前兆和地下前兆两类。

地表前兆包括地震云、地震光、地震雾、水井异常、地面变形等。

地震云是指地震前后出现的难以解释的云雾现象,如无雷雨却出现雷鸣声、雷电,或高空云形成螺旋形状。

地震光是指地震前后出现的光线异常现象,如地面光线突然变亮变暗、呈现彩虹色。

地震雾是在地震前后出现的雾、烟雾、尘雾等,使空气浑浊不清。

水井异常表现为水井水位波动、水质变化、井水溢出等。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隆起、沉降、裂缝、地面局部地面下陷等现象。

地下前兆包括地震孕育带活动、地震波散射、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震源区温度变化等。

地震孕育带活动指地震前兆出现在地震活动频繁的区域。

地震波散射是指在地震前后,地下的岩层会导致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路径的变化。

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是指地震前后,地下水中的主要成分会有所变化。

震源区温度变化是指地震前后震源区的温度会有所变化,通过地温计观测可以得出结论。

2. 辨别地震前兆的方法(1)观察地表变化:密切关注地面的变化情况,包括地面隆起、沉降、裂缝以及地面下陷等现象。

同时,还可观察是否有地震云、地震光、地震雾等现象出现。

(2)监测地下变化:通过地震孕育带活动、地震波散射、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以及震源区温度变化等方面的观测,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地震前兆。

地震活动频繁的区域,波束形态异常,地下水成分产生明显变化,地温计记录的温度变化均为辅助观测手段。

(3)利用技术手段:利用地震仪器、地形测量仪器、地磁仪、水位计等仪器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这些仪器可以检测地震波、地磁场、地下水位等参数的变化,帮助科学家判断地震前兆。

(4)收集历史资料:通过收集地震历史资料,查看地震前地表和地下的变化情况,总结出与地震的相关规律和特点,以便预测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区域和时间。

2023年生活知识_地震逃生小知识

2023年生活知识_地震逃生小知识

2023年地震逃生小知识2023年地震逃生小知识:地震来临的避震方法(一)地震前兆地震是有前兆的,一般可分为一、宏观异常1、小震活动:有的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会发生一系列小地震多者可达几十至几百次,科学家称它们为前震。

2、动物反常常见的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3、大气异常: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会出现多种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怪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骤然增温或酷热蒸腾等。

4、“地光”:地震伴有发光现象并非偶然。

在我国近年就至少有二三十次地震伴有地光。

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

地光的出现时间不一般很短,往往一闪而过,所以不易观测。

5、“地声”: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习惯称之为“地声”。

一般说,如果声音越大,声调越沉闷,那么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较小。

二、微观异常1、地形变:我国几次较大的地震:如1966年邢台地震、1969年渤海地震、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等等,震前都有地形变活动。

2、电磁场异常:在1855年江户大地震发生的当天,吸到磁铁上的铁钉及其他铁制商品,突然掉落在地……3、地下水异常:震区范围的地下含水岩石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挤压或拉伸,引起地下水的重新分布,使水变味、变色、混浊、浮油花、出气泡等。

现实生活中,前兆异常是十分复杂的,有的异常可能对应地震,也可能不然。

所以除了识别异常,还要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才能定论。

(二)防震减灾1、室内避震:地震时室内避震原则: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保护好头部,地震发生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枕头和坐垫保护头部,如果没有也可用双手抱住头部躲避。

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的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地震前的预兆

地震前的预兆

地震前的预兆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

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

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一、地震的宏观异常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

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1、地下水异常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

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生物异常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

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

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

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

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

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

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地震与宏观异常的关系

地震与宏观异常的关系
0 东北某地发现一 口旧井 “ 咚咚”作 “ 世界其他地方 都 曾报道过 ” ,中 国人利用这 事例 。上世纪 8 年代 的一个春 季 , 然而 , 上述种种 , 只是事物的一面 。 事物 常变化 , 当异常变得越来越 强烈时就拉响 了地震警报 ,当地学校大批 的 另一 面 ,则又有很多关于宏观 异常与地震 学生跳楼逃生 ,导致 不少人 受伤 。
中国地震局地 质研 究所 车用太
r 观异 常指人 的感官可 以直 接感 觉到的 如流丹 ”等等 。仅在我 国 ,类似 的记载 就有 几千条之多 。
/ 厶 各类异常现象,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
冬季盛开 , 冬季蛇 出洞 , 鱼浮 出水面或乱蹦 , 老 鼠大 白天群体搬家 , 鸡鹅乱 飞 , 猪不进舍 ,
或爆炸 声 ;地 下水位的急剧变 化以及泉水流 各类 宏观异 常几天后也全部 消失。 这次异常可能只是一次强 烈的地 质 量的变化 。 他认 为这些现象就是发生地震的 构造活动 的反映 。 ” “ 警告信号 ” ,这种现象 “ 不只发 生在 中国” , 些 “ 警告信号 ”成功预报 了地震 。 笔者还 曾听说过单靠宏观异常预报地 震失败而造成不应有损失的 响, 异常十分 明显 ,引起 当地地震部 门的高度重视 ,派人昼夜监视异
维普资讯
I j a。。n u l 马 [。 i l 臣 f 垃 s b
魑 霜 与宏观异常的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nc reainb t e es ct n co c p ca o l or lto ewe ns imii a dma r so i n may y
对于宏观异 常现 象与地震 的关 系 ,人类 测意 见 , 于 5月 2 并 9日2 时左右拉 响防震警报 ,2 分 钟之后 发生第 0 5

地震发生的前兆具体有哪些

地震发生的前兆具体有哪些

地震发⽣的前兆具体有哪些 地震前出现与地震发⽣有密切联系的各种异常现象都叫地震前兆。

因此,地震时有前兆的。

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

宏观前兆是指⼈能直接感觉到或⽤眼睛看到的包括动、植物的不正常反应,地下⽔的变化,⽓象变化以及⼩震活动等。

微观前兆是指⼈直接看不到或感觉不到,只能⽤仪器测量的,如地壳的形变、地⾯的倾斜和海⾯升降、地下⽔化学成分的变化,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地电、地磁、地温、地应⼒的微弱变化及⼈们不能感觉到的⼩震活动等。

⽬前,我国开展微观前兆检测的主要⽅法有地形、地磁、地电、重⼒、地温、地下⽔及⽔化学等的监测。

地震可以预报吗? 在震前的⼀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出现⼀些异常变化。

如地下⽔的变化,突然升、降或变味、发浑、发响、冒泡;⽓象的变化如天⽓骤冷、骤热,出现⼤旱、⼤涝;电磁场的变化及临震前动物、植物的异常反应等等。

根据这些变化进⾏综合研究,再加上专业部门的地震机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物变化、天体影响及⽓象异常等⽅⾯利⽤仪器观测的数据进⾏处理分析,可以对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预报。

如我国对海城1975年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就是⼀例。

但是,由于地震成因的复杂性和发震的突然性,以及⼈们现在的科学⽔平限制,直到⽬前地震预报还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尚⽆可靠的途径和⼿段能够准确的预报说有破坏性地震。

为此各国地震⼯作者和专家都在努⼒探索。

(⼀)地声 地声,是地震使地下发出的声⾳。

这些声⾳常常伴随地震出现,主要表现为:狂风怒吼声或⼭洪咆哮声,兵⼽撞击声,马达轰鸣声,响雷声或闷雷声,⼤树折断的“咔嚓”声或履带拖拉机、坦克开动时的吼叫声及撕裂声等等。

地震、⼭崩时有液体或⽓体从地壳内冲出或爆炸,或在地内运移等等都可造成发⽣现象。

由于声源介质、能量、传播介质、距离以及⼈的精⼒、精神状态各不相同,再加上不同地形地物的发射、折射等等,⼈们描述地声时⾃然就千奇百怪,各具特⾊了。

地声是地下岩⽯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体运动变化的结果,由相关⼤部分的地声是临震征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宏观异常的识别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

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一)动物异常的识别很多动物在地震前有明显的异常反应,可作为地震宏观异常。

一般说来,三级左右的有感地震,震前可看到某些动物出现异常反应,五级左右的地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常见动物会出现较明显的异常反应。

震级越大,震前异常反应的动物种类及数量亦越多,反应程度越强烈,以唐山地震和内蒙古和林格尔地震比较也很能说明这一点儿。

内蒙和林格尔6.3 级10 余种304 次约70 公里河北唐山7.8 级地震30 余种1118 次约300 公里动物异常种类数震前一天内的最大值漫衍范围内蒙和林格尔6.3 级10 余种304 次约70 公里河北唐山7.8 级地震30 余种1118 次约300 公里但动物异常行为大多数并不是地震宏观异常,诸如气候突变、饲养状况改变、居住环境改变及动物本身的生理变化、疾病等也可以引起动物习性异常。

地震前动物反应以及动物的异常表现: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蟾蜍(癞蛤蟆):成群出洞,甚至跑到大街小巷。

人们根据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编写了一首生动的歌谣,总结的很好: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测,发现异常块报告。

1、昆虫类异常的识别昆虫类中,蚂蚁与蜜蜂具有群体生活习性,因而容易发现其异常。

蚂蚁的日常行为主要是垒巢与寻找食物。

夏季,当天气转阴即将下雨时,气压变低,温度升高,湿度增大,蚂蚁会成群结队往高处搬家,到高处垒巢,向高处运食,其规模浩浩荡荡,此现象一般不是宏观异常。

然而, 在旱季出现这种情况,则要考虑有可能为地震宏观异常。

有时在严冬季节,蚂蚁惊慌搬家,甚至往人身上乱爬,要给予关注并及时报告。

蜜蜂一般天天早出晚归忙于釆蜜,当发现成批成群的蜜蜂早出晚不归时,则要予以关注。

然而,有时蜜蜂得了流行病,成群幼蜂在箱内死亡,或蜂箱内钻进了其他有害昆虫时,也会出现晚不归情况,甚至成千上万只蜜蜂远走高飞,永不回巢。

因此,发现蜜蜂不归时,还要仔细观察与分析其生存条件是否发生变化。

2、鱼类异常识别常见鱼类行为异常是鱼“浮头”、“跑马病"、“跳水”、“蹦岸”等。

鱼“浮头" 在鱼塘中较为常见,多为鱼缺氧而浮出,特别是天气闷热、水中氧气含量低,鱼浮上表层从空气中呼吸氧气。

种类不同的鱼对缺氧的忍耐程度不同,浮头的时间也不同。

一般鲫鱼最强,鲤角次之,鲢鱼较差。

“跑马病”指成群的鱼向岸边狂游,此多为鱼塘内鱼的密度过大,饵料严重不足引起。

如果晴朗多风天气,鱼塘没有被污染,也不缺少氧气和饵料,出现成群鱼“浮头”、“跑马”跳跃甚至死亡,要给予关注并及时报告。

3、穴居类动物异常识别自然界有不少穴居动物。

所谓穴居动物,顾名思义是栖息在地下洞穴里的动物,如老鼠、蛇、青蛙和蚯蚓等。

在日本,有不少关于震前老鼠异常活动的故事。

例如,1923 年东京大地震前,老鼠都突然无影无踪了。

当时有个说书人在东京闹市区的一个客栈里,听到老鼠突然消声匿迹的消息后,马上联想到1855 年江户地震前也有过这种事,便预言要发生地震,事后,果然不出这位说书人所料。

类似的事例在我国也相当多。

1974 年昭通7.1 级地震前几天,大关县木杆公社有位女社员发现家里老鼠特别多。

震前那天晚上,她又见到老鼠呆呆地蹲在窗台上,于是拿东西赶打老鼠。

她打鼠过程中,忽然想起参观地震展览时有关老鼠在震前的异常反应,因而思想上有所警惕,及早采取了防备措施。

当地震发生时,全家人已走出室外虽然房倒屋塌,家人却无一伤亡。

除了老鼠之外,其它的穴居动物对地震的信息也是相当敏感的。

据目前资料,穴居动物在震前的行为异常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1)冬眠期间突然出洞。

这以蛇最明显。

例如,191855 年11 月11 日江户地震前二天,虽然天气寒冷,蛇巳进人冬眠状态,但震中区却有许多草蛇从洞中爬出来。

1977 年2 月5 日罗马尼亚7.2 级地震前,也发现冬眠中的蝮蛇爬出洞穴,以致多数被冻死在地面上。

震前冬眠蛇出洞现象比较突出的当数我国1975 年海城大地震。

震前几十天,人们已发现蛇出洞的异常现象。

1974 年12 月份,辽东半岛已是严冬季节,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10-20 度,早巳冬眠的蛇,居然爬到冰天雪地里,自寻短见。

据统计,当时发现出洞的蛇达数百条。

绝大部分的蛇出洞后立即被冻僵、冻死。

例如,辽阳市兰家区某社员于1975 年1 月9 日看到一条蛇出洞,爬出洞的前半截已被冻僵,下半截还在动,极力挤出洞外。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来说毒蛇的冬眠洞比无毒蛇要深些。

海城地震前出洞的蛇大多数正好是毒蛇。

青蛙也有冬眠的习性。

海城地震前隆冬季节,不少地方发现冬眠青蛙出洞。

营口县旗口公社马某看见家中柜子下面有一只青蛙,捉到后送大队还不到30 分钟,大地震便发生了。

震前出洞的穴居动物还有许多,如蜈蚣、蜥蝎、蜗牛等。

(2)活动规律反常。

有些穴居动物每天活动时间是很有规律的,就拿黄鼠狼来说,这种动物一般栖息于洞穴中,昼伏夜出,白天是很难见到它的。

1976 年唐山大地震前几天,唐山、丰南等地,不少人白天看见很多黄鼠狼频繁活动。

例如,震前一天下午,柏各庄农垦区张某在田埂放水,看见三、四只黄鼠狼在渠埝子上跑来跑去,一点也不怕人。

这在过去是从没见过的。

1966 年邢台地震前,人们还发现习惯夜间活动的刺猥,竟然在白天出来活动。

震前某些动物的活动方式还会有所改变。

据唐山市陶瓷六厂黄某介绍,唐山地震前一天特别热,蝼蛄从前是在地上爬,但那天晚上却直往地里钻,而且钻得特别快。

(3)成群结队,携幼搬迁。

穴居动物在震前这种行为异常比较多见。

例如,唐山地震前,7 月25 日上午有人见到百余只黄鼠狼,大的背着小的或叼着小的,从一古墙洞向村内大迁移。

26 日和27 日,黄鼠狼转而向村外迁移,成群结队,毫不怕人。

震前蚂蚁的搬迁现象亦比较常见。

例如,1948 年苏联阿什哈巴德地震前,有位女教师观察了蚂蚁大规模迁移的有趣现象。

蚂蚁群在震前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用口叼着卵从地下深处栖息地往地表不停地来回搬运。

一般情况下,进人汛期后,蚂蚁搬家是不常见的。

1970 年8 月10 日山东曲阜5 级地震前,进入汛期已很久,蚂蚁却居然搬起家来。

另外,海城大地震前,人们还发现严冬季节蚂蚁搬家的怪现象。

(4)群集。

震前往往出现同类的穴居动物大量集中的情况。

例如:蝎子唐山地震前一天晚上,宁河县廉庄子公社王某,发现屋内墙壁上爬着许多蝎子。

当时他一次就捕捉了十多只。

据当地群众反映,近10 年来很少见到蝎子了,而这次地震前却大量出现,确实是件怪事。

蚯蚓1977 年罗马尼亚弗朗恰亚大地震前12 小时,当时没有下雨,但离震中250 公里的克鲁日市公园内,几万条处于冬眠期的蚯蚓爬到地面上来。

1976 年我国盐源6.9 级地震,西昌北山附近的公路上,发现200 米宽、1000 米长的地面上爬满了蚯蚓。

青蛙唐山地区平时夜间捉青蛙是不太容易的,但唐山地震前几小时,昌黎县刘台公社某地青蛙特别多,而且很好捉。

那天晚上有个小孩捉了不少,回家后又发现老鼠乱窜,就向家里人说:“有可能要地震。

”因而全家人提高了警惕,地震时无一伤亡。

松潘地震前青蛙群集现象更有意思。

1976 年5 月30日,江油县出现成千上万只青蛙排成1 米宽、150 米长的队伍,由河边启程,浩浩荡荡地穿过厂区,沿公路爬上山坡。

4、家禽家畜类动物异常识别马、牛、猪、狗、猫等在震前的异常行为主要有:不进窝圈、闹圈、越栏外逃、不听主人使唤、异乎寻常的怪叫、惶恐不安、萎靡不振、卧地不起等。

生活中家禽家畜的习性异常更多是由其它原因引起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1)气象因素:由于气温、气压、湿度等条件的变化,引起动物敏感反应,有时与动物震前的行为异常相似,要注意区别。

如大风将临,羊群会发生打架、碰头、摩擦羊角等混乱现象;狗在低处若湿度过重,下雨之前会找高处或灰堆睡觉;猪在阴雨前懒动少食,在湿度增大,温度升高时跳圈外逃等等。

(2)饲养状况:饲养环境改变会对动物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更换禽含或饲养人员,有些动物就会不进窝,不听指挥;饥饿时动物会乱跑乱叫,甚至发生逃跑现象;突然改变饲料或喂给饲料不合适,天气过热,动物也会厌食等等。

(3)各种干扰:自然敌害或其他生物侵袭,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非震异常因素。

蛇和大老鼠钻进鸡窝里,鸡便不敢进窝;鸽子的视听反应与突然惊飞,可能与鹰和其他的凶禽出现有关;有时一些人为干扰,如夜间灯火通明,也会使一些公鸡打鸣等。

(4)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会对家禽家畜的正常活动产生很大影响。

工厂、矿山的噪声、机械振动也会影响到动物的正常活动,特别是发情期或哺乳期动物,以养殖的貂、狐狸等最常见。

(5)生理活动:不少哺乳动物在发情期间,常有焦躁不安、食欲减退、相互追逐、越栏跳圈等表现,如猫狗在发情期间有哭、叫现象。

有的母畜在怀孕期、哺乳期或母幼畜分离时,会出现性情暴躁不安、贪食、拱圈、乱叫乱跳等现象。

(6)病态:有些动物神经患有毛病时,会出现感觉过敏、兴奋或反应迟钝、畏缩等现象,如在使役中突然逃跑或冲向墙壁;患狂犬病的狗,常吞咽木片、石头、破布等。

总之,震前动物异常是多种多样的,许多动物在震前体现的形形色色的行为异常,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可能发生荒震的指示、旌旗灯号,但是这并不说明动物机体本身具有辨认和特殊功能,只不过是对不适环境的适应性反应而已,如动物在持久的进化历程中,获患上了某些比人类还要灵敏的奇异本领,使它们能够从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中获患上必须的生活信息。

比如:不仅有灵敏的听觉和嗅觉,另有特殊的电感触感染功能。

在震前局部地区所出现的特殊气味征象,似臭鸡蛋味,熬沥青味,“六六六”粉味,火药味,硝烟味等,强烈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各种气味在冒出地面之前,人们无法察觉到而狗就可能嗅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