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后奥运时代”的调查与研究

合集下载

后奥运效应及其对策研究

后奥运效应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后奥运效应产生的原因,指出我国要客观研究后奥运经济积聚的各种风险,未雨绸缪。

关键词:后奥运经济;奥运效应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北京的“奥运经济”进行得如火如荼,各种体育场馆、交通设施建设和大规模绿化改造进入冲刺阶段,各大商家也摩拳擦掌,为争食数以千亿计的“奥运蛋糕”做好了各种前期投入。

但欣喜之余,也引发了人们对北京面临风险的忧虑。

毕竟,15天风光过后,奥运主办城市甚至承担了30年债务的情况真实发生过。

而纵观现代奥运史,几乎没有哪个主办城市完全摆脱了所谓“奥运低谷效应”。

因此,对于日益临近的2008北京奥运会而言,宛如耳边警钟,提醒着要加强对奥运会后效应的研究,避免可能发生的奥运会后效应对北京乃至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冲击和不利影响。

一、奥运会后的效应对以往奥运会后效应的考察发现,奥运会后效应主要与筹备及举办奥运会时的虹吸效应、挤出效应以及奥运会后投资、商贸、旅游等的低谷效应有较大的关系。

(一)虹吸效应。

在国家财力一定的情况下,国家投资会优先保证奥运会的举办,对举办城市的投入增加,对其他地区的投入必将减少。

奥运会举办城市会将其他地区的资金、人才等吸引过来。

如,2008北京奥运会也会吸引其他地区的大量资金涌入北京及周边地区,虽然这会极大改善北京的基础设施和环境状况,使北京提前进入国际大都市行列,但必然会影响国家对其他地区的建设投入。

就我国目前而言,如果虹吸效应过强,必然会对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产生不利影响,从而使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奥运会后有恶化的可能。

在微观方面,在举办城市,与奥运会相关的产业部门会得到大量的发展机会,而与奥运会相关度不高的产业部门,则有可能失去大量发展机会,导致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从而使城市经济的微观环境在奥运会后有恶化的可能。

同时,奥运会吸引大量的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形成“马太效应”,对于奥运会的虹吸效应有推波助澜和放大的作用,使社会生产在超常社会需求刺激下进一步扩大。

后奥运体育经济现状研究(1)

后奥运体育经济现状研究(1)

后奥运体育经济现状研究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将全世界人民的眼光焦点在奥运期间对准中国,北京奥运会取得的成功使国人受到巨大鼓舞,并为世界奥运会书写了新的历史。

奥运会后,恰逢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向欧洲和全球蔓延,并演变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摆脱“奥运魔咒”,从容面对危机,继续保持全国经济繁荣稳定发展成了当前的重要课题。

1金融危机对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1.1国际经济面临严峻形势。

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可以说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瞬息万变。

2008年8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向欧洲和全球蔓延,演变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美国第三季度GDP年率负增长0.3%,为2001年经济衰退以来的最低水平;欧洲经济出现下滑,第二季度经济收缩0.2%。

在此背景下,亚洲地区出口增速下降,经济逐步走缓,资本大量外流。

2008年,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已开始受到影响。

英国第三季度GDP增长率为负0.5%,是16年以来的首次经济收缩。

日本第二季度GDP环比下降0.7%,折年率下降3%,可能进入新一轮衰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08、2009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由之前的4.1%和3.9%调低至3·9%和3.0%。

1.2国内经济趋紧。

从宏观层面看,从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以后的7年时间里,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5%,持续时间之长,运行之平稳,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

从微观层面看,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涨幅一直高位运行,8月份CPI突然降到4·9%,9月份PPI也回头下行,由8月份10·1%的高点回落到9·1%,通胀压力明显缓解。

但GDP的快速回落却令人担忧。

2008年一、二、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0·6%、10·1%和9·0%,三季度比二季度大幅回落1·1个百分点。

我国后奥运时期大众体育发展对策研究——中日比较分析

我国后奥运时期大众体育发展对策研究——中日比较分析



3 我 国 大 众 体 育 发 展概 况
我国大众体育 的发展大致划分为 以下三个时间段。 12 )0世纪五六 十年代我 国借鉴 前苏联 的“ 劳卫 制” 以学 校为 , 主的体育 活动发展 迅速 。国家培养 了一批体育 骨干 , 建立 了诸多 的体 育场馆和群众 性体育组织 。 铁道 部等多个系统建立 了各 自的 体育协会 。这一 时期 的大众体育 活动主要以职工体育和农村体育 为主。 2 2 世纪 6 一 0 )0 o 7 年代 由于 l 年动 乱,我 国国民经济遭受严 O 重破坏 , 大众体 育处于停滞状态 ; 直到 8 年 代 , O 大众体育仍然起势 不大 。 32 )0世纪 9 O年 代以后 , 由于我国 国民经济的迅速 发展 , 人均 收入也 有较大幅度 的提高 , 社会 的需要 和 国民的需求 , 全 民健 给“ 身” 提供 了一个基 础广 泛的“ 温床” 。随后 , 国大众 体育事业取得 我 了快速的发展。1 9 ,国家体育总局设立 了 “ 94年 社会体育指导 中 心” 1 9 年 , ,9 5 我国政府 制定 了《 民健身计划纲要》 提倡在全 国规 全 , 模内振兴大众体育 。社 区和公园 内逐渐配备了各类体育设施 , 大众
2 日本大众体 育发展概况
体育审议会提出 : 努力在社 区中开展 以居 民 自 身的兴趣和爱好为基 础 的体育活动做好社 区体 育环境的建设 ,并强调脱 离对学校 的依 赖。1 9 9 5年 , 日本文部省开始着手 以欧洲地域体育俱 乐部为模式 的 “ 综合型社 区体育俱乐部 ” 的建设 。预计到 2 3 0 0年 为止 , 日本全 国 将设置 1 万个 “ 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 。
东京 奥运会 后 日本 的体育政 策开 始 向大众体 育倾 斜 。例 如 1 6 年 1 月, 了《 9 4 2 发表 关于增进 国民健康 和体力 对策》 的阁议决定, 以促进群众体育 的普及 , 提高国民的身体健康水平 。17 年 1 月, 92 2 l E本文部省又发表 了《 关于普及振 兴体育的基本策 略》 。这 都标志 着 日本将发展体 育的重 心转移到侧 重于群 众体育 的“ 普及” 上来 。 经 过几十年的发展 , 日本的大众体育 已经 有了翻天覆地 的变 化 , 体 育人 口逐年增加。第二、 日本国民对体育 的关心 日 益增强。东京 奥 运会上 日 本获得 了 l 枚金牌 ,枚银 牌和 8 6 5 枚铜牌 , 总成绩排名第 三, 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 , 了 日 取得 本奥运史上的最佳成绩 。 2 0 在 02 年 日韩世界杯上又有 了历 史性的突破 。这些 优异成绩的取得大大 鼓舞 了日本国民参 与体育运 动的热 情。第三 、 东京奥运会的举办 向 世界证明 , 日本经济已全 面恢 复, 并在快速发展着 , 经济的发展和国 民余暇时间的增多 , 给大众体育广泛开展提供 了保障。

“后奥运”时代中国运动员的“后运动”生涯探析

“后奥运”时代中国运动员的“后运动”生涯探析

“后奥运”时代中国运动员的“后运动”生涯探析摘要: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竞赛成绩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而很多奥运冠军们的命运也随着金牌的到手而发生了改变。

后奥运时代已经到来,有的功成身退,有的继续坚守。

探讨“后奥运”时代中国运动员的“后运动”生涯,加大“体教结合”的力度,整合社会多元力量,拓宽运动员就业渠道,为优秀体育人才步入社会提供更丰富的土壤,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后奥运”时代;中国运动员;文化素质;就业一、前言每届奥运会后都会有一大批运动员面临退役重新择业,在我们为我国运动员在刚刚闭幕的2008北京奥运会所取得的喜人成绩而尽情欢庆的同时,不禁要思考退役运动员的择业问题。

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问题,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一个常见而又十分棘手的问题。

它既涉及到对竞技体育性质“本原”的熟悉,关乎竞技体育可否持续发展的大事,也与优秀运动员能否全面发展、形成全社会对竞技体育强力支持的良性循环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国相对封闭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使运动员成为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学习能力强,但大多文化素质不高,对社会了解不够,退役之后在融入社会和再次就业上普遍存在困难。

大部分运动员退役之后并非能如田亮等人光鲜,据2005年新华网的报道,每年40%左右的退役运动员难以按时适当安置,而据体育总局2006年的消息,我国目前每年至少大约有3000名以上的运动员退役,也就是说至少每年有1000多名运动员退役就失业,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闭幕,“后奥运”时代的到来,退役大军的队伍更加庞大。

前南斯拉夫国家篮球队教练乔西奇说:“在南斯拉夫,那些运动员假如不打球他们就是工程师、医生或者做其他职业。

美国队常有高水平的运动员,因为他们的教练是教授,他们的运动员都是大学生”。

有资料显示:中国100%的健将级运动员和605%的一级运动员不能完整接受我国所有教育阶段的教育,即接受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的系统教育,即使是体育运动技术学校的中专阶段或义务教育阶段也并非是严格意义的文化知识、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等教育,只重视结果,不重视教育的过程。

_后奥运时代_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_后奥运时代_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杨秀芹(沈阳工业大学体育部,沈阳 110178)摘要;20多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历经了80年代中期的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到90年代中期的协调发展战略,再到20世纪末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有效推动了中国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在总结我国竞技体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后奥运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宏观背景的变化与构建和谐体育的新任务,通过系统分析,提出我国“后奥运时代”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以人为本是根本价值;和谐是理想追求;优化体育生态体系是途径;创新是关键。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奥运时代;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The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 Competitive Sports after Olympics Games in ChinaYANG Xiuqin(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iaoning, Shenyang 110178, Liaoning, china)Abstract:More than 20 years, China's competitive sports have gone through the giving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the mid-80's,to catch up to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mid-90's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that began planning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strategies,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 make the effective promo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s vigorous development. By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based with the summary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China competitive sport, aiming at existent history localization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period after 2008 Olympic Games,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el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petitive physical education: people-oriented is the fundamental value; harmonious is an ideal;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 is the way of competitive phys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is the key.Keywords: competitive sports, after Olympics Gam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从1984年洛杉机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这短短的24年里,中国竞技体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进入奥运金牌榜排名第一,可以说中国创造了世界竞技体育史上的奇迹,得到了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和肯定[1]。

后奥运会时代我国大众健身的对策研究

后奥运会时代我国大众健身的对策研究

后奥运会时代我国大众健身的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与此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久坐办公、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逐渐蔓延,导致人们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

为此,我认为,我国在后奥运会时代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推动大众健身,以提高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我国应加大大众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

如今,大城市中的体育场馆、健身房等体育设施虽然相对齐全,但是在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地区,体育设施相对较为匮乏。

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完善这些地区的体育设施建设,为大众提供更好的锻炼场所。

应加强对体育锻炼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政府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片等方式向公众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普及简单易行、适合大众的健身方式。

可以鼓励媒体和社会各界积极报道体育锻炼的积极效果,增强大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

应加强体育教育,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体育兴趣。

在学校课程中加大体育课程的比重,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要加强对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育。

第四,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激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员工健身活动。

可以给予加班费的优惠、提供健身设施和场地等福利,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工作效率。

第五,可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众健身事业。

鼓励社会团队、社区组织、志愿者等组织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提供场地和设备的支持,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推动大众健身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政府还可以制定一系列促进大众健身的政策,例如减税优惠、健身卡的补贴等措施,以降低大众参与健身的经济门槛,激发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在后奥运会时代,我国大众健身的对策研究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大众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宣传和普及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加强体育教育,激励企事业单位开展员工健身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众健身事业,以及制定政策促进大众健身。

浅谈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方向

浅谈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方向

浅谈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方向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中国的体育事业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中国体育市场积极影响,对北京奥运会之后如何发展我国体育市场提出了建议。

标签:奥运会体育市场发展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跨入新世纪的中国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加速发展机遇。

奥运会全面拉动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正因为如此,有人将2008年奥运会以后中国体育的发展称为“后奥运”时代。

要在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继续促进体育市场与整个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一、奥运会的举办对我国体育市场的影响1.北京奥运会对体育用品市场的影响(1)更多的国外体育用品企业及其产品将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中高档体育用品市场的争夺将日趋激烈。

更多的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换。

2008年奥运会给国内的体育用品企业提供难得的提升企业形象、扩大品牌和产品知名度机遇。

(2)对我国体育用品消费的影响。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体育、参与体育,人们的运动健身意识会空前高涨,出现体育投资热和体育消费热的历史高峰。

体育投资热使体育用品市场的供给显著增加,消费者将会有更多的消费选择;而体育消费热会推动这种供给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供给和需求将呈现良性互动局面,从而在整体上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用品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2.北京奥运会对健身娱乐市场的影响(1)从投资需求看。

2008年奥运会,一方面,奥运会刺激和活跃了大众健身娱乐消费需求,这将直接带动健身娱乐市场经营主体增加投资,并会吸引一部分外行业的投资人进入该领域。

另一方面,一些相关行业增加对健身娱乐市场的投资,如旅游业、酒店业、房地产业等,在自己的主营范围内配套投资建设一些体育健身娱乐设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健身娱乐市场的投资需求。

(2)从消费需求看。

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的健身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更大地刺激这种健身消费需求,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

后奥运会时代我国大众健身的对策研究

后奥运会时代我国大众健身的对策研究

后奥运会时代我国大众健身的对策研究后奥运会时代,我国大众健身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奥运会的闭幕,人们对体育运动和健身的关注度可能会逐渐减弱,但是健身当然不能停止。

需要深入研究并制定对策,促进我国大众健身的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加强健身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各种媒体,包括电视、互联网等,向大众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和健身知识,推动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

学校教育也应该加强体育课程的设置,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我们需要建立更多的健身场所和设施。

健身房、体育场馆、公共健身广场等设施的建设,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健身场所,满足人们不同的健身需求。

还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和企业参与健身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形成健身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模式。

我们还需要推动各种形式的健身活动。

健身不仅仅是去健身房锻炼,还包括户外运动、团体活动、社交运动等多种形式。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各类健身活动,如马拉松赛事、健身集会、登山活动等,丰富人们的健身选择,激发人们对健身的热情。

还需要加强健身指导和服务。

制定健身训练指导规范,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和培训,帮助人们科学、安全地进行健身锻炼。

还要发展健身社交平台,提供健身交流、分享和互助的空间,让人们在健身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要加强对健身产业的支持和引导。

健身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产业,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支持、投资引导等方式,促进健身产业的发展。

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健身产业的投资和创新,推动健身产业的多元化和健康发展。

在后奥运会时代,我国大众健身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不断创新,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健身场所设施、推动健身活动、提供健身指导服务、支持和引导健身产业,才能促进我国大众健身的持续发展,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健康、快乐的健身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后奥运时代”的调查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2-000-02
摘要 2008年北京奥运会完美闭幕之后,中国与奥运有关的文化、事物将永远留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其中有多少的传统、多少的现代,两者又如何共处?奥运会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奥运精神的结束,它必将给中国带来更为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国后奥运时代
一、引言
“后奥运时代”的中国首都北京,一年来在城市规划建设、场馆赛后利用、城市管理服务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不仅吸收和发挥着这些奥运遗产的能量,更体现着全市上下在新形势新阶段对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思考和开拓。

筹备和举办奥运会,为北京乃至中国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和物质遗产。

奥运精神,不仅激励和团结我们万众一心共创辉煌,更成为鼓舞和凝聚我们在北京发展征程上不懈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较快发展,都离不开北京奥运精神。

它更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升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现代中国时代精神的彰显。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后奥运时代”的论文、报道等材料。

(二)调查访问法
对北京相关奥运机构的走访调研,如:奥运博物馆、鸟巢、水立方、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等。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以奥林匹克精神重塑中国体育
“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建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开宗明义写入《奥林匹克宪章》中的“奥林匹克主义”,如果说过去对我们而言多少有些高远,现在则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奥运故事”直接呈现在我们身边。

这种教育的深远意义,肯定超越体育运动本身。

以“北京的微笑”为代表的精神意义上的”奥运红利”,首先应该由“后奥”时期的中国体育来分享,让中国体育先行一步与奥林匹克精神“接轨”,不仅强健国民身体,更进一步重塑国民精神气质。

可预期的是,家门口的奥运让我们过足“金牌瘾”之后,中国体育过度的“金牌崇拜”将逐渐淡化。

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在国家体育事业日程中,全民体育将被置于更重要的位置。

中国申奥时曾承诺要在4亿青少年中传播奥林匹克运动。

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不应是这个进程的结束,而应该是新的开始,而且力度要更大,首先要全面反省“应试体育”之弊,进而对学校体育教育、运动员培养选拔制度进行根本的改革。

以奥林匹克精神重塑中国体育,未来中国出现“业余”奥运冠军就不会是奢望。

(二)奥运博物馆接收千余见证物
北京奥运博物馆选址于奥体中心区,北京市体育局所属的35家单位向北京奥运博物馆捐赠物品200余件,申办、筹办和举办奥运全过程中有代表性的31件物品也在北京奥运博物馆展出;男子110米栏运动员刘翔向北京奥运博物馆捐赠了亲自从胡锦涛总书记手
中接过的火炬等,这些珍贵的收藏品都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历史见证,同时为“后奥运时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延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奥运场馆多点经营缓解巨额维护费用
中国为了奥运会花了数十亿美元修建了标志性建筑“鸟巢”和“水立方”等场馆。

这些耗费巨资修建的场馆维护费也相当惊人。

为了能缓解维护压力,拓宽商业渠道创收,中国对奥运场馆进行了积极的商业开发。

“国际媒体都在看北京在奥运会后将如何利用奥运场馆。

”北京奥委会官员蒋效愚表示:“一些城市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但因为没有在赛后有效利用奥运场馆而形象受损。

”他说:“北京在开发利用奥运场馆以满足群众需求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奥运场馆已经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根据统计,“鸟巢”通过旅游门票、演艺、比赛及特许商品经营,共实现营业收入3.64亿元。

除了“鸟巢”冠名因为话题敏感,暂被搁置外,目前其最主要的用途是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

国际米兰和拉齐奥将在“鸟巢”上演意大利超级杯。

这也是鸟巢在奥运后首次举办体育赛事。

之后,将有一系列的体育赛事在奥运场馆举行。

roc世界车王争霸赛将在鸟巢举行。

中国网球公开赛也将首次在奥运场馆举行。

五棵松篮球馆里还将上演
步行者和掘金的nba季前赛。

“水立方”则在上演另一个经典。

开演的大型全景芭蕾舞剧《天鹅湖》,已吸引了5万多名观众。

“水立方”泳池也向公众开放,让普通市民体验奥运游泳比赛的感觉。

现在,“水立方”的门票只需50元。

正如管理方所言,再加20元,“你就可以在水立方的热身泳池里畅泳了。

”和“鸟巢”和“水立方”这两个奥运“明星”建筑一样,在结束了承载北京奥运会比赛的历史使命后,各大奥运场馆都正在完成或进行着各自的角色转换。

(四)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立足弘扬奥运精神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2009年8月6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并召开了首次会员大会。

大会选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为促进会会长,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为执行会长。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为促进会的成立发来了贺信。

北京最近再次掀起了奥运会的热潮,强调奥运精神。

刘淇在成立大会上致辞说,组建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就是要大力弘扬筹办奥运过程中形成的奥运精神,充分利用成功举办奥运会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进一步团结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教育、体育、青少年、残疾人、志愿者服务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首都又好又快地发展,使北京奥运会所形成的宝贵财富更好地造福于人民群众。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参与北京奥运财富的继承和利用工作,不断丰富、完善、发展北京奥运三大理念,进
一步振奋全体市民的精神,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做好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把奥运三大理念拓展到城市管理和发展中去,使城市管理上新水平。

(五)传承志愿者服务精神,生生不息
北京奥运会不仅给中国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中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展示的“中国体育精神”,奥运筹办工作者所实践的“五种奥运精神”、广大志愿者所带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及全社会日益形成的“关爱残疾人精神”等,构成了博大精深的北京奥运精神宝库。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服务得到了所有参赛选手、官员以及来华采访的记者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一年来,北京组织的数十万名奥运志愿者,已成北京最大城市形象大使,志愿者们彼此联络,参与活动,获得友谊,也学到如何关怀社会,他们相信北京未来会更好。

奥运会后,北京市进一步完善了志愿服务组织体系,170万人的奥运志愿者队伍整体保留,50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继续保留,成为展现首都社会文明的窗口,力争经过3至5年,全市公众志愿者服务参与率达到20%,注册志愿者总数不少于200万人。

今年,北京市已将志愿服务精神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中,志愿服务的种子将播撒到更多年轻人的心中。

四、结论
主办奥运,更重要的不是为了证明我们已经强大,而是为了更进一步地让中国融入世界。

让思想境界的收获超越赛场成绩,推动体
育和奥林匹克更多地回归拼搏、参与的本义,回归挑战自我、追求和平的普世价值,这才是奥林匹克的真谛。

“后奥运时代”奥运留给中国什么样的遗产,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期待。

就体育运动本身而言,我们更期待2008之后的中国像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后的日本那样,把国家体育政策的重点转向大众体育,由奥运大国、金牌大国转向真正的体育大国,让体育从小圈子内的专业体育、贵族体育变成真正的全民体育。

奥林匹克超越肤色与种族的最大魅力,就在其倡导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为世界和平作贡献,因而极大地丰富了体育的内涵。

“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竞技体育,更是一种思想境界”。

这样的思想境界,让我们认识到办好奥运才是中国最好的金牌。

“后奥运时代”的来临,已经证明了我们强大的同时,更进一步地让中国融入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 瞭望东方周刊[j].2009.4.
[2] 谢琼恒.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取向[j].
[4] 走进后奥运时代[j].天津日报.2009.5.9
[5] 周军.中国后奥运时代的特点[j].学校体育.2010.
[6] 张新萍.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m].中山大学出版
社.20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