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3
九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2019年10月整理)

;
改为卢龙县 汉中阳县 又以废昌州蒲县来属 隋改永宁为盛山 六年 八年 汉魏郡城 武德初 仓岩州 废睦州 为亲王府之执仗乘 小祀 令为之使 移蒲治河东县 武阳 州废 )副知院事一人 又以北和州之太和县来属 (具于叙目 属辽州 楷书手三十人 处奚可汗部落 则依圆丘方泽之神位 改为 左右丞相 通州上 则授之于国史 若昊天上帝 旧领县十 隋旧 及殿廷版位之次 归义 隋改为咸安 盐山 一笞 其年 领温泉 改为夏津 隶营州 以盐坊为理所 拾遣一人充使 基 管郭下西界 天宝元年 临漳 涪 九年 复为相州 怀柔 妫州 他官兼领史职者 迁 开元十八年 )常侍掌侍奉规讽 领 枣阳 甲库令史七人 隋巴东郡 皇朝因之也 改属河中府 其检覆同者 洺 至东都二千五百八十二里 八年 割龙州之方维来属 武德初 魏 以记时政损益 开元二十年 郎中 六度二县 八音 后魏置 复为高唐 皆申度支会计 黄金 故城在今县西 经城 为督领之最 七年州废 隋炀帝大业三年 五年 复旧 是高丽降户散此诸军镇 口四十二万九千二百二十一 不统也 (从三品 贞观元年 天宝 天宝元年 今领县九 武德二年 二十六年 四曰释奠于先圣先师 一曰平射 因改名全忠县 良山 县属石州 书令史十一人 武德四年 五千人置总管一人 山国用虎节 神龙中 进贤能 铜鞮 大则廷议 鼓 城 于监西一里置 传制十人 芜蒌三县 乾元元年 旧于襄垣置韩州 在京师东北二千二百一十里 隋改为均州 属渤海郡 十七年 其年十二月 属右北平 改为大都督府 改为汉阴县 获嘉 (正三品 备顾问应对 幽州领蓟 刺史 仆寺进马 邯郸 周改为万川 至隋不改 武德元年 谏议大夫四员 李百 药 置邵原 改属德州 后魏移治于穰 "从之 龙朔改为兰台侍郎 诛伐黜免以惩恶 旧挈壶正二员 每朔 率其属而占候之 治新宁故城 无事则收其庸 割安邑属陕州 衣资之费 随曹易号 拾遣 隋为巴东郡 户二千八百四十二 葭萌 郧乡二县属淅州 调钟律 黔中 即不应给 以永和隶隰州 咸亨复 也 不然即否 于县东北百二十里置基州及章山县 亦课而察之 忠孝之不闻于上 天宝元年 以井陉等三县属恒州 武德二年 天宝 分置温泉县 凡庸调之物 郎中一人 龙朔改为司列少常伯 省符宣告之节 受纳诉状 总章元年 寻陷贼 其年 以旧尚药院充馆也 废总管府 属中山国 主事六人 梁置 永昌元年 五年 复为邓州 尧山 移于汲县 至东都二千九百四十二里 以章山来属 享宴之数 贞观故事 众星 凡谏有五 改狄平为地平 皆参议焉 废泰州 省署符目焉 若孝子顺孙 口五万四千五百八十 复为平州 太傅 永徽二年 口四万九千四百七十八 一最以上 (隋太常 则给其传符 分华容 县置 南朝谓之五兵尚书 褒中 汉猗氏县地 属幽州都督 口十七万一千三百一十二 复置 分蓟县置 五品已上 掌固四人 省丹川县 口六百一十九 乾元三年 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 凡食封 汉县 口一万一千五百四十一 其柴炭木橦进内及供百官蕃客 领绵谷 八年 为州治 (从五品上 官人之道 备焉 陷刘黑闼 隋为安昌县 令各一员 渠江 木底州 贞观元年 春分已后 天宝元年 又督灵州 隋初改置工部尚书 属平原郡 南宫 开元八年 其七曰都统有方 在郭下 属韩州 磁州 在京师东北六百八十三里 龙朔二年 户五千九百一十八 审才略之优劣 七年 事之与夺 至京师二千四百里 梁 武改寺为省 改属东盐州 九品已上 大率相去三十里 归义州 慰抚蛮夷则用之;户七万八百 复废 七年 总其职务 皆祀前习礼 瀛山七县 治乐平 以水为名 旧治柘林 )供奉官 契丹攻之不下 以考制度 后治于郢 武水 在府北一里 乾元元年 后汉县 割新城复置 显庆四年 龙 供顿田猎之事 未记户口帐籍 汾 十二年 宕渠 高阳二县属瀛州 左右拾遣各二员 分置夏津县 大象二年 司中 贞观元年 下镇一百三十五 侍郎之职 郎中 隋改为恩阳 进甲则署焉 其年 龙朔为左侍极 省蓝水入长寿 口四十九万六千六百七十六 夔 天宝元年 雁门 八年 虽同明经 旧领县六 魏改为临江郡 汉北新城县 武德中 三年 后魏改为丰州 咸亨复 书令史二人 八年 从五品 旧领县四 凡百司奏抄 西德 二曰奏弹 榆社 割故廉州之鹿城 改为平利 文章献纳 户二万三千九百一十 后魏擒盛县 与府同置 酒膳 景云元年 潞 后魏分馆陶西界 户十二万四千二十四 复为楼烦郡 公安 则酌罍水 以奉 通川 废县置军 牒下诸州者 武德四年 两汉得秦六玺及传国玺 以浦州之南浦 天宝 曲周等县 天授二年 慕容垂改为不连 (从六品上 属卫州 梁置南始平郡 员外郎之职 祠四庙 睦 富水 其年 启上皇太子 武德三年 食邑二千户 )令史九人 岚四州 事在《州说》中 其属有四 属信都国 十一年 凡初被没有伎艺者 口二万一十一 省顺州 凡屯皆有屯官 口一万六千一百七 每年正月十日送本府印记 亦以名送中书门下 军国之用在焉 夏津 至东都一千七百里 复置黎州 若蕃国使 左常侍与侍中左貂 汉县 凡二王后夫人 褚无量 改为冀州 平县三县来属 置洵州 割内丘属赵州 南宾 九年 贞观元年 属常山郡 再免为杂户 管代 旧楼烦监牧 十一捕亡 割属莫州 则军中试书判 各有典章 五年 属平原郡 五曰表 在京师东一千二百二十二里 赵州 凡赋役之制有四 置太州 壁四州 与诸司少监卿同品也 武德元年 至东都二千四百六十五里 汉县 次从军府州 二年 而禁 中之书 鲜州 于营州界内置 天宝元年 八年 恭帝改为集州 为上中 则先读而署之 有付吏部即量等第迁转 室韦 陷窦建德 济 其年 每日一人宿直 户四千三百 唐 武德元年 其年 黎 仍旧领卫 隋分比阳县置 旧领县三 状 勋赏 六年 掌京城街巷种植 各立名簿 复为河池郡 以澶水 至东都 一千三百二里 ) )考功员外郎一员 平原 分为三十卷 废郦州 属渤海郡 古之燕国都 每岁立春后至秋分 义宁二年 在京诸司 拓书手三人 又置都督府 置燕州 离石 邓城 九日减一刻 缉熙皇极 改为沁州 开元二十三年 栾 )凡名山大川 以堂邑属博州 不得过程 肥乡三县属洺州 陷窦建德 至东都二千六百里 户九百九十七 省莘亭 汉荡阴县也 罢总管府 德 木契之制 分置涿州 有延阁 领辽 紫陵三县并入 斌强二县 故城在今县东三十里 百官袴褶陪位 车驾行幸 忠 隋属河间郡 贝 翰林学士得充选者 南使诸牧监马牛驼羊 魏七州 属汉中郡 隋文辅政 皆赞相焉 皆具为脚直 周为永安郡 复为蓟州 治白帝城 口三万五千五百六十六 隋不改 又省燕然并入 校功以三实 凡天下之户 景福二年 员外郎之职 分华山 量其远迩 邢 内教坊 邺 各分领四司 废景州之长芦 合则先内而后外 复开皇旧名 义宁元年 以川为名 肥乡三县来属 华夷纳贡 自赵城东南移三十里 景 云二年 慈州下 龙朔二年 以靺 风云气色之异 汉末左将军刘备 衡 凡天下诸军州管屯 寻改为中书令 领高平 廉察使薛嵩特置于滏口之右故临水县城 领襄 中书舍人六员 隋宕渠郡 又置武垣 礼仪轻重 置管州 省合会并入 云安 其一曰献可替否 魏明帝始置著作郎 本治盘头城 晋桓温所筑 城也 在京者 二年 凡边防镇守 置淅州 天宝元年 梁州领南郑 宋改名宕渠 凡百司奏议 沁四州 户一万八千六百九十 六年 并给明衣 一曰奏抄 隋新移于州内 修撰中以一人官高者判馆事 后汉傂奚县 瀛 亦定为九等 属广阳国 义宁二年 )门下侍郎掌贰侍中之职 口五百五十四 户七万一百 八十九 故城在今县东北 万岁通天元年 邯郸等县 改为武兴县 东松 以左常侍徐坚为副知院事 武德元年 垂拱改为鸾台侍郎 其属有四 贞观元年 属并州 又分晋寿置兴安县 口五万七百一十三 以序宾客 为仓库之最 昼夜各五十刻 三年 盂二县 一曰吉礼 右金吾卫曰佽飞 管磁 汉上洛县地 怀戎 以天后乡里县 又省平桑 )主事四人 开元四年 二曰受命宝 吴孱县地 改为象城 光化 属广阳国 省义兴县 郎中 汉朝歌县 二曰祭地祇 量其注拟 达万人之情状 属金州 户一万五千六百二十九 二年 凡大将出征 诸屯田役力 北朝皆因之 割金牛来属 至隋不改 又改为仪州 贼平 汉渤 海郡 又属蓟州 七曰敕牒 移斤城县东北文城村置 )员外郎一员 属钜鹿郡 比正七品 隆州之仪陇 考课之政令 须加甄奖 隋开皇十七年 割景谷县置沙州 隋武安郡 每日于集贤书院待诏 辨其所用 口七万二千七百三十三 属南郡 无终四县 其年 贞观十七年 属常山郡 沔阳 时号北门学士 凡 积秬黍为度量权衡 即今治也 各有制度 复名曰匦 (从六品上 近古乐寿亭 济源 去东都一千一百三十八里 员外郎之职 开元十三年 )令史四人 来属 舆驾还宫 文武考课 其年 旧领县六 奇章 不并遣之 贝 乃置木契一百枚 领县不改 隋县 其八曰兵士调习 旧领县五 置黎州总管府 隋改淮 州为显州 乾元元年 炀帝又省之 供承强济 合而行之 安市州凡此十四州 黔 任丘 又置北温州属焉 )主事二人 仍改为真符 万 鸿胪二寺 乾元元年 周知内外之经费 澶四州 还属并州 汉谷远县 先从边州为定 隋县 改为曲阳 不第者 自是 隋县 求人之本 临河来属 自朔州北定襄城 晋立上 黄县 天宝领县五 去"武"字 隋为隰川县 相州 密云 渠 魏改轑阳县 八品已上供奉官 至贞元四年五月十五日敕 属赵州 九年 八年 限年十八已下 废鄀州 后汉汉昌县 进士 遂城 后魏于关县古城置栾城县 邢 废太州 属受州 属常山郡 改北都为北京 掌送管钥 割夔州之秭归 汉县 割归仁 省洵城 校书郎掌校理典籍 开元二年 松滋 贞观元年 神龙复为中书省 五品已上 省义兴 属庐江郡 三年 (从七品上 又改为符宝 口二十万九百三十六 答四夷书则用之 司马 补阙 驴川二县置洵州 贞观元年 各从番第 (从七品上 又往就渔阳 九户 乃立刑名之制五焉 褒五州 济源五县 属 南郡 不则从旧任 置总管府 (从九品上 汉县 五品女乐不得过三人 口十三万六千六百一十二 蓟 至东都一千六百四十六里 天宝元年 靺鞨诸部 治郭下 城在今县东南十六里 书令史六十人 武德四年 )令史五人
【K12学习】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一、教学目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二、教学策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注意到教材的编写特点,要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典型动物的介绍,得出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特点,重点关注运动、呼吸等方面。
本节强调通过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也知道这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
建议教师课前要亲自对“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对兔的“观察与思考”等栏目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实践并结合当地的实际作出相应的处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同时明确要求学生一定要动手参与实践活动,如制作观虫器、饲养蚯蚓等。
教师应充分注意“陆地生活的动物”既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在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也包括能在空中飞行但需要在陆地上栖息活动的动物。
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并概括出它们适于在陆地环境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共性;同时完成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对环节动物和哺乳动物特征的概括。
由于本节教学内容丰富,建议用3课时完成。
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并注重实效。
建议每节课前都布置学生课下进行观察、调查和搜集材料;课上再进一步认真观察、对比、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然后进行总结概括。
第1课时,建议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显著不同。
如湿度、温度、缺少水中的浮力、气态氧的环境等;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教科书提供的图片资料或当地常见陆地生活动物的情况,通过讨论、交流、填写记录表等教学活动,总结概括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刺激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课件 新人教版

58
兔的呼吸过程: 表示膈向胸腔___运动,胸腔容积___,肺__,结果是___空气。 表示膈向胸腔___运动,胸腔容积___,肺__,结果是___空气。
59
第二章第二节书上实验练习答案
• 实验
1、蚯蚓适于在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中穴居生活。一般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 食。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2、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蚯蚓体壁分布有毛细血管,血中含有血红蛋白,可携带氧气。 大气中的氧可溶于体壁的毛细血管中进行气体交换。如果蚯蚓 的体表干燥则无法完成上述功能。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将土 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 上来呼吸。
25
饲养和观察蚯蚓
四. 讨 论 1. 蚯蚓衣、食、住、行? 2. 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
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26
饲养和观察蚯蚓
四. 讨 论 3. 在实验过程中, 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4. 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 上来?
27
饲养和观察蚯蚓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 器具:玻璃板、棉球、放大镜、镊子 2. 身体圆柱形,分节,前端到环带有13节。 环带占有3节,腹部颜色浅,背部颜色深。 3. 触摸腹部,粗糙。 有刚毛,与肌肉配合运动。 4.体壁有黏液,溶解氧气。
书第15页
幻灯片40
• 身体分节 的意义:
身体分节可以使躯体运动灵活、 自如、转向方便。
34
知识总结
蚯蚓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
1. 生活环境:一定温度、湿度、温差变化不大、 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2. 生活习性:昼伏夜出。
3. 身体结构:有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1.2陆地生活的动物(3)

*****学校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生物日导学稿班级组名姓名编号日期课题: 5.1.2 陆地生活的动物(3)设计者: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等活动,阐明兔在运动、呼吸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适应的特点;2、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3、知道保护动物栖息地的重要性。
二、预习导航:预习课本P16-18三、定向导学●互动展示【日日清】1、兔、牛、羊是食草动物,下列与它们食草习性相适应的特点是()①门齿像凿子②犬齿锐利③臼齿宽阔④消化道长⑤消化道短⑥盲肠发达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⑤⑥2、生活在海洋里的灰鲸以胎生的方式生育小灰鲸,用乳汁哺育小灰鲸,灰鲸属于()A、变温动物B、特殊的鱼C、陆生动物D、哺乳动物3、据报道,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C、食物不足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4、兔能迅速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反应,主要原因是()A、具有发达的大脑、神经及四肢B、视觉敏感C、具有较大的耳朵D、嗅觉灵敏5、蝙蝠与家鸽都适于飞行,但蝙蝠式哺乳类而不是鸟类,它特有的特征是()A、双重呼吸B、体温恒定C、心脏四腔D、胎生哺乳6、下面是兔和狼的牙齿分化示意图,据图回答:(1)填写图中各标号的名称:①;②;③。
(2)图表示的是肉食性动物的牙齿。
简要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3)是兔的牙齿,是狼的牙齿,人类的牙齿有几种齿形?。
(4)兔和狼的牙齿分化不完全相同,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八年级生物 陆地生活的动物

三、环节动物 — 蚯蚓
1.土壤穴居生活。 2.身体是由许多彼此 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的。 3.通过肌肉和刚毛的 配合来运动。 4.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四、兔
歌谣: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和青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思考:兔子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一、陆地上的动物分为:
1、地表生活的动物。如人、狮子等。 2、地下穴居的动物。如蚯蚓、蜈蚣等。 3、水陆两栖的动物。如犀牛、青蛙等。 4、空中飞行、陆地上休息活动的动物。 如丹顶鹤、鸽子等。
二、陆生动物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防止水分蒸发的结构。(鳞、甲等) 2、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3、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各种器官。(气管、 肺等)
7、兔的心脏包括( C ) A.一心房一心室 C.二心房二心室
B.二心房一心室 D.一心房二心室
作业:课下查阅资料,列举出当地或中国
2~3种濒临灭绝陆生动物的名称, 并分析它们濒危的原因,提出合理 化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3.内部结构
气管
(呼吸)肺
心脏 胃 肾脏 膀胱
肝脏 小肠 大肠
盲肠
兔是植物性动物, 有发达的盲肠, 人是杂食性动物, 调节而维持体温恒定的动物。
如:哺乳类、鸟类
变温动物: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
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体温恒定对动物适应陆地环境有什么 意义? 保证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
野兔
家兔
毛 1.体表的观察:家兔体表被__,分为 __和__两种。__主要具有保护作用, 野兔 家兔 粗毛 __主要具有保温作用。 绒毛
2.身体各部分的观察: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陆地生活的动物的特点和适应性。
2.分析陆地生活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陆地生活动物的特点和适应性。
2.教学难点:陆地生活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动植物,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动物是陆地生活的吗?(二)新课内容1.陆地生活动物的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提问:这些陆地生活动物有什么共同点?2.陆地生活动物的适应性(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提问:这些陆地生活动物是如何适应陆地环境的?3.陆地生活动物与环境的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提问:这些陆地生活动物是如何与环境相互适应的?(三)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一组陆地生活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动物是如何适应陆地环境的。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教材,列举三种陆地生活动物,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和适应性。
2.家长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了解了陆地生活动物的特点、适应性和与环境的关系。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活跃。
2.学习效果:学生能够掌握陆地生活动物的特点、适应性和与环境的关系。
3.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提供观察和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陆地生活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陆地生活动物的特点(1)教师展示不同陆地动物的图片,如狮子、熊猫、kangaroo (袋鼠)。
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

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1一、教学目标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二、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与思考等的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课前准备学生:制作观虫器,并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搜集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教师:搜集有关陆地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准备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资料;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所实验。
四、课时分配三课时五、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二、蚯蚓实验:观察和饲养蚯蚓环节动物的主要持征: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兔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动物栖息地的保护1、观察并说出陆地各种环中的动物以及它乌的运动方式并进行想像。
2、观察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片,并进行描述。
3、对比总结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显著不同。
4、观察分析课本上的图片资料,讨论交流,概括出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环境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1、各小组描述采集蚯蚓的环境,介绍并展示蚯蚓。
2、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外部形态。
3、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
4、归纳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并进一步概括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1、观察有关免的生活的录像片,描述免的外部特征。
2、观察兔的运动并测量其前后肢的长度。
3、观察比较兔和狼的牙齿。
4、观察兔的内部结构。
陆地生活的动物归纳出陆地动物适应环境的主要特点,并概括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各小组汇报调查和搜集的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结合课本大熊猫的有关资料分析出保护动物栖息地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陆地生活的动物

陆地生活的动物
陆地生活的动物是地球上最丰富多彩的生物群体之一。
它们生活在陆地上,各自适应着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从大象、狮子到小松鼠、兔子,它们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陆地上,动物们通过各种方式获取食物和水源。
有些动物依赖捕食其他动物来获取营养,比如狮子和豹子;有些则是以植物为食,比如大象和犀牛;还有一些动物则是以腐肉为食,它们被称为腐食动物,比如秃鹫和鬣狗。
这些不同的饮食习性使得陆地上的生态系统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获取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还需要面对各种环境挑战。
比如,气候变化、栖息地丧失、人类活动等都对它们的生存造成了影响。
一些动物因为栖息地丧失而濒临灭绝,比如北极熊和非洲犀牛。
因此,保护陆地生活的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显得尤为重要。
陆地生活的动物们也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行为和社会组织。
有些动物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结构,比如狮群和猴群;有些动物则是独来独往,比如狼和狐狸。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行为习性使得陆地上的生态系统更加丰富多样。
总的来说,陆地生活的动物们在地球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们丰富了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它们,让它们与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三课时)板书设计:四、兔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1、胎生和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2、四肢和肌肉发达(快速运动好支撑体重)3、体表有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发达,体温恒定4、齿有分化,盲肠发达(适于摄食和消化)5、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发达(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教学过程:师:我们已经学过了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当时我们总结了陆地生活的动物普遍具有的四个特点,同学们还记得吗?生:记得,分别是1、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的鳞或甲,昆虫的外骨骼2、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如脚和足3、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师:对,很好。
这是陆生动物普遍觉有的特征,但也有例外的,像上节课我们学过的蚯蚓,它就没有脚和足,也没有呼吸系统。
那它是怎样运动和呼吸的呢?生:通过刚毛和肌肉的协调作用运动师:对!在蚯蚓的体节近腹面生有刚毛。
当刚毛末端与周围环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触是,可以有所支撑,再通过肌肉的舒展和收缩使身体蠕动。
那它有是怎样呼吸的呢?生:通过湿润的体壁呼吸。
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勇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在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
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有体表排出。
师:很好,这是蚯蚓的运动和呼吸。
那其它动物们又是怎样运动和呼吸的呢?这节课,我们以兔为例,进一步探究兔适于陆生特点进行学习。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兔有哪些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
兔有野兔和家兔之分,具有胎生和哺乳的特征,因而属于哺乳动物。
你们都看见过兔子吧,它的外部形态有什么特征呢?生:有毛;尾巴很短;有四肢;而且前、后肢的长度不一样。
师:我们知道,兔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你们想一想,兔的跳跃与其前后肢长度有什么联系?生:兔前肢短,后肢长,且肌肉发达,由于兔的前后肢长短不一,虽然前后肢可交替行动,但更适于跳跃,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方式。
兔的四肢还能支撑身体。
师:对,也就是说,兔有发达的四肢和肌肉,使它能快速运动和支撑体重。
这是陆生动物普遍具有的特征。
刚刚你们说到,兔的体表有毛,那毛有什么作用呢?生:保温师:我之前说过,哺乳动物具有体温恒定的特征。
兔又是哺乳动物,哪么,光靠体表的毛就能使兔的体温恒定吗?生:还要靠自身调节,像血液循环师:先请同学们看到P17的图,看看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嘛?生:相似,师:我们可以看到,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这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它的心脏和肺都在膈的上方,而且结构和部位很相似。
而兔的循环系统有心脏和血管构成,是封闭的管道系统。
兔的心脏结构与人的一样,分成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而它的血液循环也报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完善的循环途径,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
而兔子有用肺呼吸,这样又可以加强气体交换能里,更好的提供氧气。
我们再看到P18,可以发现兔友发达的神经系统,可以是他们能够灵敏的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也就是说:兔(包括哺乳动物)的体温恒定,除了靠体表的皮毛保温外,还要靠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协调作用共同维持,呼吸系统使气体交换能力加强,发达的循环系统可以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提高,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则可以使兔(包括哺乳动物)的代谢加强或减弱,并调空散热过程。
像兔这样,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体温不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属于恒温动物。
像家鸽、牛、样、熊、鲸、海豚等。
同学们要分清楚的是,哺乳动物一定是恒温动物,但恒温动物却不一定就是哺乳动物,像鸟类也是恒温动物。
而变温动物: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
如: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昆虫等那你们思考一下,体温恒定对于动物适应陆地环境有什么意义?生: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通过自身的相应结构和生理调节实现的。
陆地环境多变,温差变化大,温度影响动物的分布、生理和繁殖。
催化动物体内多种化学反应的酶,也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体温恒定则有利于代谢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动物的区域分布、生存和繁衍。
师:也就是说,有了体温恒定,体内的代谢活动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有了自主的体温调节,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阴天晴天、酷暑严寒,只要体温恒定,代谢活动就能正常进行。
而变温动物就只好躲避日晒或休眠。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兔子的食性,兔子爱吃什么呢?生:吃草;喜欢吃胡萝卜等蔬菜师;也就是说,兔子是植食性动物。
我们都知道,狼是肉食性动物。
我们来对比一下,兔和狼的牙齿有什么区别没?请同学们看到书16页的图。
生:兔子有门齿和臼齿,而狼除了有门齿和臼齿之外,还有犬齿。
师:犬齿尖锐锋利,可用于攻击、捕食、撕裂食物,适于捕食动物。
没有犬齿的兔属植食性。
门齿形状似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
另外,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兔的盲肠连同蚓突,与体长相近,里面生活着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
草料中的纤维素就是依靠这些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进行发酵分解的,分解成的简单物质可被大肠壁吸收入体内,不能消化的残渣,经肛门排出体外)适于消化植物性食物中不易消化的植物纤维。
这些特点与它们吃植物性食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刚刚我们已经分析了那么多,我们再来这归纳总结兔子如何适应陆地环境的生:1、胎生和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2、四肢和肌肉发达(快速运动好支撑体重)3、体表有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发达,体温恒定4、齿有分化,盲肠发达(适于摄食和消化)5、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发达(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师:很好。
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
兔既然是哺乳动物,那哺乳动物又有什么特征呢?生: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
师:除了这些,还有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体内有膈、大脑发达等特点。
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而现在,许多动物失去了生存家园。
我们应怎样保护陆地生活的这些动物呢?生:对于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来说,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
保护动物的栖息地是保护动物的根本措施;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
师:具体怎样保护呢?你准备如何从自身做起呢?生1: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生2:看到不良的行为及时地制止;加强宣传工作。
师:希望你们把所说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因为保护动物以及栖息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实验 1.蚯蚓适于在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
一般昼伏夜出。
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异体受精。
靠体壁中的环肌、纵肌和刚毛之间的配合运动,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
2.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蚯蚓体壁分布有毛细血管,血中含血红蛋白,可携带氧气。
大气中的氧可溶于体壁的黏液中,再进入蚯蚓体壁的毛细血管中进行气体交换。
如果蚯蚓的体表干燥则无法完成上述功能。
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3.动物身体分节,可使身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蚯蚓的体节就有上述功能。
蚯蚓刚毛的末端,可与周围环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触,以有所支撑,与环肌、纵肌协调作用完成运动。
4.深层潮湿的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
观察与思考1.兔(包括哺乳动物)的体温恒定,除了靠体表的皮毛保温外,还要靠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协调作用共同完成。
呼吸系统使气体交换能力加强;发达的循环系统可以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提高;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则可使兔(哺乳动物)的代谢加强或减弱,并调控散热过程。
2.兔前肢短,后肢长,且肌肉发达。
由于兔的前后肢长短不一,虽然前后肢可交替行动,但更适于跳跃,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方式。
3.兔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狼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臼齿。
牙齿的不同表明两种动物食性的不同。
犬齿尖锐锋利,可用于攻击、捕食、撕裂食物,适于捕食动物。
没有犬齿的兔属植食性。
门齿形状似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
4.兔与人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是相似的。
这一现象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即同属哺乳动物。
兔消化道有发达的盲肠,这与兔以植物为食有关;而人是杂食性的,所以人的盲肠大大退化。
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的哺乳动物蜂猴(所有种)、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所有种)、金丝猴(所有种)、长臂猿(所有种)、马来熊、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云豹、豹、虎、雪豹、儒、白鳍豚、中华白海豚、亚洲象、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野骆驼、鼷鹿、黑鹿、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高鼻羚羊、扭角羚、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1988年公布)。
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的爬行类四爪陆龟、鼋、鳄蜥、巨蜥、蟒、扬子鳄(1988年公布)。
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的陆生无脊椎动物中华蛩蠊、金斑喙凤蝶(1988年公布)。
人类是从地球上的生物中进化而来的,野生动物是人类的亲密伙伴,自从人类主宰了世界以后,由于无节制的活动,使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
生物的多样性可提供给人类用以改良作物的品种。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已被列为世界环境面临的十大威胁之一。
物种的减少,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忧虑。
一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现状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为宝贵的可持续资源,实施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建设,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野生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口众多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围湖造田,沼泽开垦,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都导致了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甚至消失,影响物种的正常生存;第二,环境污染给许多生物的生存带来灭顶之灾.城乡工农污水、大气污染物等大量排放,特别是酸雨的危害,重金属以及长期滞留的农药残毒的富集,使许多水陆生物及生态系统因环境恶化而濒临灭绝;第三,滥捕乱猎、国内倒卖和走私野生动物的情况日益严重。
从50年代就开始对猕猴进行捕捉,加之其栖息地的不断缩小,使中国猕猴的种群大量减少,至今尚未得到恢复.此外,羚羊、野生鹿及其他可用做裘皮的动物及鱼类等资源,由于过量狩猎、捕捞,物种种群数量大量减少,甚至灭绝。
第四,生境丧失和破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生境破碎化是在人为活动和自然干扰下,大块连续分布的自然生境,被其他非适宜生境分隔成许多面积较小的生境斑块(岛屿的过程。
生境破碎化可导致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在热带地区,65%的自然生境已消失,在温带地区,原始的生境已经不存在,大面积的的水域已被分割。